料幅进给设备

文档序号:1372621 发布日期:2020-08-14 浏览:22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料幅进给设备 (Web feeding apparatus ) 是由 卡尔·鲁兰 阿尔方斯·尼安 诺伯特·斯塔德勒 于 2020-02-05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涉及一种系统,具有:至少一个料卷准备组件(2),用于将承载有待进给的料幅(4、7)的料卷(5、8)带到限定的始位;以及至少一个料幅加工/处理组件,尤其是料幅配送组件,尤其是料幅解卷组件,尤其是料幅接续组件(1),其能够基于料卷(5、8)的限定始位自动化接纳料卷(5、8),优选地能够自动化接纳和/或自动化准备料幅(4、7)。(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system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roll preparation assembly (2) for bringing a roll (5, 8) carrying webs (4, 7) to be fed to a defined start position; and at least one web processing/treatment assembly, in particular a web dispensing assembly, in particular a web unwinding assembly, in particular a web splicing assembly (1), which is capable of automatically receiving a roll (5, 8) of material, preferably of automatically receiving and/or automatically preparing a web (4, 7), based on a defined start of the roll (5, 8).)

料幅进给设备

德国专利申请DE 10 2019 201 592.1以及德国专利申请DE 10 2019 203 748.8的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系统,其具有至少一个料幅加工/处理组件,尤其是料幅配送组件,尤其是料幅解卷组件,尤其是料幅接续组件。

本发明又涉及一种另外的系统。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具有能进给料幅的料幅加工/处理组件。本发明再涉及一种具有料幅连接准备单元的料幅加工/处理组件。

背景技术

根据现有技术,先前的用途中显然公知将料幅引入加工/处理组件。这一过程一般是手动或徒手完成。现有技术还教导了手动或徒手从附接至料幅以使料幅彼此连接的双面粘合的粘合件上移除隔离覆层。这样常会花费大量时间,而且通常无法特别仔细地执行。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任务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特定而言,应提供一种系统,具有至少一个料幅加工/处理组件,尤其是料幅配送组件,尤其是料幅解卷组件,尤其是料幅接续组件,其能够功能性特别稳定并精确又高效地工作。还应提供一种相应的料幅加工/处理组件,尤其是料幅配送组件,尤其是料幅解卷组件,尤其是料幅接续组件。

本发明用以达成上述目的的解决方案为独立权利要求1、26、30和31所述的特征。

本发明的实质在于简化对待加工/处理的料幅或料卷的操纵。

料幅加工/处理组件尤其能够自动化或自主地、尤其是全自动化接纳料幅。它尤其能够自动化或自主地、尤其是全自动化进给料幅,或者自动化或自主地、尤其是全自动化准备进一步加工/处理,诸如准备与另一料幅连接,以形成无尽料幅。

至少一个料卷准备组件优选地能够将承载有待进给的料幅的料卷并借此优选地还将所获取的料幅、尤其是其自由端带入到限定的始位或校准位置。

在本文中,料幅或料卷的限定的始位尤指料幅加工/处理组件已知的料幅或料卷的部位或位置,该部位或位置有利地实现自动化或自主地、尤其是全自动化接纳料卷或料幅,或者实现自动化或自主地、尤其是全自动化引入料幅。在限定的始位中,例如当随后接纳料卷时,料幅的末端/始端如此相对于料幅加工/处理组件校准,以便料幅加工/处理组件能查找到该末端/始端。在限定的始位中,料卷尤其是绕其中轴线或纵轴线沿其周向相对于料幅加工/处理组件校准。

料幅加工/处理组件例如能够自动化或自主地、尤其是全自动化进给料幅。例如,借助例如外部的料卷准备组件,能达成待馈送料幅或其末端/始端或承载其的料卷的尤其精确限定的始位。前述实施方案同样适用于此。

料幅加工/处理组件例如能够自动化或自主地、尤其是全自动化准备或促使有尽料幅之间的连接,尤其是粘接。准备连接例如包括:进给料幅,适当定位料幅,将至少一个粘合件附接至料幅,和/或从至少一个粘合件上移除至少一个隔离覆层。例如,借助例如外部的料卷准备组件,能达成待进给的料幅或其末端或承载其的料卷的尤其精确限定的始位。

料幅接续组件有利地包括用于使有尽的第一料幅与有尽的第二料幅彼此连接成无尽料幅的连接设备。连接设备优选地包括导引器以及具有第一输送辊的第一准备装置和具有第二输送辊的第二准备装置。有利的是,连接设备还包括用于将有尽料幅连接成无尽料幅的第一连接装置以及用于将有尽料幅连接成无尽料幅的第二连接装置。连接设备还优选地具有用于与准备装置和连接装置相互作用的能移位的台面装置。

至少一个料卷准备组件尤其能够准备料卷以供进一步加工/处理。准备料卷例如包括:拆开包装或使其暴露,移除或破坏至少一个固定自由的料幅段以防料幅从料卷解卷的固定机构,移除至少一个捆扎元件,从料卷上移除破损的料幅段,在料幅上产生限定的末端轮廓或边缘以供进一步处理,将至少一个粘合件附接至料幅,将端侧的料幅段固定至料卷和/或校准料卷或料幅。

料幅加工/处理组件与至少一个料卷准备组件能够彼此相邻或彼此相隔布置。至少一个料卷准备组件优选地相对于料幅加工/处理组件靠外布置。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权利要求30和31的主题也能组合。

本发明的更多有利设计方案参阅从属权利要求。

根据从属权利要求2,料幅进给设备能够尤其是在导引下进给料幅。在此情形下,至少一个进给驱动器尤其是对料幅施加相应的力,尤其是牵引力。有益的是,在进给过程中,在进给方向上输送或传送待进给的料幅。进给方向优选地取向到待进给的料幅的纵向。

有益的是,料幅由卡纸、纸张等制成。有利地,料幅为有尽。优选地,它为单层。

至少一个料幅保持装置尤其能够在进给期间例如通过形状配合、力配合和/或材料配合稳固地保持料幅。优先地,它在待进给的料幅的整个宽度上延伸或垂直于其输送方向或进给方向。

至少一个导引器有利地包括导引机构,这些导引机构又由成对布置、彼此对置、尤其是对称布置或设计的导引元件形成。彼此相邻布置的导引元件例如至少局部地彼此一体相连或单独设计。有益的是,每个导引机构或每个导引元件呈刚性。至少一个导引器优先地在侧向上毗邻或在待进给的料幅的横向上毗邻待进给的料幅。至少一个导引器尤其是在侧向上靠外毗邻或在待进给的料幅的横向上靠外毗邻待进给的料幅。它的作用是直接或间接地导引待进给的料幅。

有益的是,至少一个导引器具有至少一个转辙器,该转辙器尤其允许在用于待进给的料幅或至少一个料幅保持装置的导引路径之间进行切换。这样,至少一个料幅保持装置能以功能性特别稳定的方式定位于相应点处,诸如料幅进给点。

至少一个进给驱动器优选为液压驱动器、电动驱动器或气动驱动器。它优选地设计为线性驱动器或旋转驱动器。有利的是,至少在料幅进给过程中,至少一个进给驱动器与至少一个料幅保持装置直接或间接地相连接。

至少一个料幅保持装置和至少一个进给驱动器能够彼此直接或间接地保持(驱动)连接。

借助至少一个料幅进给设备,能将待处理或加工的料幅进给到料幅加工/处理组件中,尤其是料幅配送装置,尤其是料幅解卷组件,尤其是料幅接续组件,这样特别有效。料幅接续组件有利地能够将至末端的有尽料幅与新的有尽料幅连接,从而形成无尽料幅。料幅进给设备优选地易于将料幅穿入或引入到料幅加工/处理组件中。它例如有助于料幅加工/处理组件的启动。

根据从属权利要求3,至少一个导引器例如促使料幅在功能上特别稳定且有效地自外而内地引入或穿入到料幅加工/处理组件中。

根据从属权利要求4,至少一个导引器例如允许将待进给的料幅在功能上特别稳定且有效地导引到料幅加工/处理组件的内部,尤其是其加工/处理装置或设备。

根据从属权利要求5,能将料幅导引到料幅加工/处理组件的准备装置,该准备装置优选地能够接纳料幅以供进一步准备。

根据从属权利要求6所述的实施方案例如允许将待进给的料幅在功能上特别稳定且有效地引入到相邻的下游布置中或新引入待进给的料幅。有益的是,至少一个导引器仅根据至少一个加工/处理组件或设备的各自位置而暂时闭合或连续。

至少一个导引器优选地包括至少一个笔直、基本笔直和/或弯曲的导引机构。弯曲的导引机构例如构造为弧,尤其是部分圆弧,诸如四分之一圆弧或半圆弧。

根据从属权利要求9所述的实施方案特别简便且功能性稳定。

至少一个导引器优选地包括至少一个能移位、尤其是能移动的导引机构。至少一个能移位的导引机构优选地布置于料幅加工/处理组件的能移位的加工/处理装置或设备处,这样例如允许无干扰地运行。

根据从属权利要求11,所述料幅加工/处理组件特别高效。尤其能全自动化或自主地接纳料卷。

根据从属权利要求12,至少一个耦接元件优选为细长。有益的是,至少一个耦接元件能够将力、尤其是牵引力以及运动传递到待进给的料幅上。有利的是,至少一个耦接元件能垂直于其纵伸偏转。至少一个耦接元件优选地设计为链、索、丝、条、带等。

有益的是,至少一个进给驱动器与至少一个耦接元件直接或间接地相驱动连接。至少一个进给驱动器与至少一个耦接元件优选地经由至少一个能驱动、尤其是能旋转驱动的驱动元件、诸如驱动轮相驱动连接。如果至少一个耦接元件设计为链,则至少一个进给驱动器有利地经由至少一个驱动齿轮与至少一个链相驱动连接。于是,至少一个驱动齿轮优先地与至少一个链相接合。有益的是,多个驱动元件或进给驱动器沿着至少一个导引器与至少一个耦接元件相驱动连接。

根据从属权利要求13,至少一个料幅保持装置特别有效。它尤其是适应无人操作,并尤其是完全自动化或自主地工作。

根据从属权利要求14,至少一个激活装置能够激活至少一个料幅保持装置并将其带入料幅保持位置。这样,至少一个激活装置能够触发将待进给的料幅保持于至少一个料幅保持装置上。有益的是,至少一个激活装置与至少一个料幅保持装置彼此相连接,诸如驱动连接或信号连接。

根据从属权利要求15所述的实施方案允许待进给的料幅与至少一个料幅保持装置彼此校准。例如,待进给的料幅能移位,尤其是通过使承载其的料卷移位,以便接纳待进给的料幅。有益的是,料幅进给设备能够使待进给的料幅或承载其的料卷移位,或者至少触发其移位。在此情形下,有利地使接纳料卷的接纳部旋转或枢转。替选地,料幅进给设备能够使至少一个料幅保持装置移位,以便接纳待进给的料幅。有益的是,在接纳待进给的料幅期间,至少一个料幅保持装置与待进给的料幅或其末端如此校准,以使至少一个料幅保持装置能够在末端或边缘稳固地保持待进给的料幅。

根据从属权利要求16,至少一个料幅探测元件尤其能够探测待进给的料幅的末端(横向)边缘或自由端部。它优选地以非接触方式工作并设计为传感器、照相机等。替选地,至少一个料幅探测元件包括至少一个接触机构或触感机构。

根据从属权利要求17,料幅夹持装置的功能性特别稳定。待进给的料幅保持无损。料幅夹持装置能够在使用中对待进给的料幅施加夹持力。

根据从属权利要求18,至少一个夹持体优选地以能枢转的方式支承并呈刚性。在夹持位置中,它优选地以夹持或摩擦配合的方式贴靠待进给的料幅。在其非活动的息止位置中,至少一个夹持体有利地与待进给的料幅相隔布置。至少一个夹持体优选地设计为桥、板、销、齿、辊等。优选地,它优先地无中断地在待进给的料幅的整个宽度上延伸。

根据从属权利要求19,至少一个保持体优先呈刚性。它优选地构造为桥、板等。优选地,它优先地无中断地在待进给的料幅的整个宽度上延伸。

根据从属权利要求20,至少一个保持体优选地形成用于至少一个夹持体的对配体(对配夹持体)。在夹持间隙中,至少一个夹持体和至少一个保持体对待进给的料幅施加夹持力。在此情形下,至少一个夹持体与至少一个保持体优选地彼此相对布置。

根据从属权利要求22,至少一个抽吸源优选地设计为负压泵。至少一个抽吸源与至少一个抽吸体之间的流体连通优选地由流体线路形成。

根据从属权利要求23,至少一个第一导引机构和第二导引机构优选地基本上呈V形、U形或Y形布置。这样尤其是能从料卷接纳待进给的料幅,而与其解卷方向无关。

根据从属权利要求24,料幅进给设备的功能性特别稳定。

根据从属权利要求25,所述料幅进给设备能够尤其是全自动化或全自主地进给料幅,这样格外高效。为此无需操作员。

根据从属权利要求27,至少一个料卷周向校准设备优先地能够使料卷绕其纵轴线或中轴线沿其周向枢转。有益的是,至少一个料卷周向校准设备如此校准料卷,例如,以使其自由外端和/或布置于其上的至少一个粘合件位于预定或限定、尤其是能查找的位置或部位。

根据从属权利要求29,所述料幅加工/处理组件能够尤其是全自动化或全自主地接纳料卷。如果料幅加工/处理组件在其校准的位置接纳料卷,则这尤其在功能上特别稳定。于是,料幅加工/处理组件例如获知待进给的料幅的自由外端和/或布置于其上的至少一个粘合件所在的确切位置。至少一个料卷准备组件优选地将至少一个粘合件附接至待进给的料幅,以与另一料幅粘接。

一种隔离覆层移除设备优选地包括:

a)至少一个隔离覆层移除装置,其用于从布置于料幅处的至少一个粘合件上移除至少一个隔离覆层;

b)至少一个承载体,其承载至少一个隔离覆层移除装置;以及

c)至少一个导引体,其至少在移除至少一个隔离覆层期间与至少一个隔离覆层移除装置相邻布置,以导引料幅。

所述隔离覆层移除设备尤其能够优先地自动化移除至少一个尤其双面粘合的粘合件(胶带件)的至少一个隔离覆层。然后优选地清除至少一个隔离覆层。至少一个隔离覆层最初优选地覆盖粘合剂载体,该粘合剂载体优先地双面承载粘合剂。

隔离覆层有利地至少局部在纵向和/或横向上侧面超出粘合剂载体,从而特别便于从粘合剂载体上移除。

有益的是,至少一个隔离覆层移除装置和至少一个导引体能在彼此相邻的从至少一个粘合件移除至少一个隔离覆层的隔离覆层移除位置与非活动的息止位置之间彼此相对移位。至少一个隔离覆层移除装置和至少一个导引体能彼此相对移位,尤其是能彼此相对移动和/或枢转。

有利的是,至少一个隔离覆层移除装置设计为负压体,尤其是负压辊。负压体优选地能移位,尤其是能移动和/或能枢转。它优选地与负压源、诸如负压泵流体连通。

至少一个导引体优选地设计为负压体,尤其是负压辊。至少一个导引体优选地能移位,尤其是能移动和/或能枢转。它优选地与负压源、诸如负压泵流体连通。

从属权利要求3至11也构成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系统的优选改进方案。从属权利要求2至25也构成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布置的优选改进方案。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举例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图中:

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系统的剖视图,其中具有未按比例绘制的料卷准备组件和根据本发明的料幅接续组件,其某个料卷处于滚动状态而其新料卷处于准备状态;

图2示出对应于图1的料幅接续组件的视图,其中用于准备新料幅的负压辊与新料幅上的粘合件相邻布置以移除其隔离覆层;

图3和图4示出图2中的III、IV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其示明对隔离覆层的移除;

图5示出对应于图2的料幅接续组件的视图,其中连接装置和准备装置以及台面装置彼此相邻布置以连接新料幅与原始料幅;

图6和图7示出图5的局部放大图,其中示明切断原始料幅以及完成新料幅与原始料幅之间的接续连接;

图8示出对应于图2的视图,其中与图1相比,另一料卷处于滚动状态;

图9示出对应于图2的视图,其中与图3相比,另一连接装置和另一准备装置以及台面装置彼此相邻布置以连接料幅;

图10示出图9的IX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11示出布置于所示的料幅接续组件中的料卷连同导引器的输入侧导引机构的透视图;

图12示出图11所示的布置的横截面;

图13以放大比例示出图12所标的细节XIII,其中料幅夹持装置的夹持体处于非活动的息止位置;

图14示出对应于图13的视图,其中夹持体正处于夹持位置并夹持待进给的料幅;

图15示出根据第二种实施方式的布置于料幅接续组件中的料卷连同输入侧导引机构的透视图;

图16示出图15所示的布置的局部侧视图;

图17以放大比例示出图16所标的细节,其中料幅抽吸装置处于非活动状态;以及

图18示出对应于图17的视图,其中料幅抽吸装置处于活动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参照图1,一种瓦楞纸系统(未完整示出)包括多个料幅接续组件1和布置于其上游的至少一个料卷准备组件2。料幅接续组件1优先地采用相同的设计。它们与料卷准备组件2相隔布置。

料卷准备组件2包括用于接纳具有卷绕料幅的待准备料卷的接纳设备。它还具有至少一个、优先多个料卷准备装置,用于准备所接纳的料卷以供进一步加工/处理。

接纳设备具有旋转装置,用于使所接纳的料卷绕其中轴线或沿其周向旋转驱动或枢转。料卷准备组件2优选地具有检测装置,用于检测卷绕料幅的自由外端和/或布置于料幅上的至少一个接续片。

每个料幅接续组件1在某个校准或限定的位置获取经准备的料卷,该位置代表借助料幅接续组件1进行操纵的输出端。为此,例如优先地使用自动化运输车,该运输车将经准备的料卷运到相应的料卷接续组件1。

每个料幅接续组件1的作用是提供无尽料幅3,由此例如产生波纹幅材或平滑幅材作为单侧层压的瓦楞纸幅的组成部分。

根据料幅接续组件1相同,下文仅描述如图所示的那些布置。首先,说明它们的构型。

图中所示的料幅接续组件1包括用于从第一料卷5解卷有尽的第一料幅4的第一解卷设备6以及用于从第二料卷8解卷有尽的第二料幅7的第二解卷设备9。有尽的第一料幅4与有尽的第二料幅7借助料幅接续组件1彼此牢固连接,以提供无尽的料幅3。

料幅接续组件1具有基架10,其带有基架底座11、基架支座12和基架承座13。基架底座11紧固至地面或地基(未示出)。基架支座12在顶部附接至基架底座11。基架支座12竖直或垂直于地面延伸。基架承座13布置于基架支座12的与基架底座11相反的末端区域处并平行于或水平于地面延伸。

第一解卷设备6和第二解卷设备9自基架底座11开始延伸。解卷设备6、9以能枢转的方式支承于基架底座11并相对于基架支座12彼此相对布置。

第一解卷设备6具有用于接纳第一料卷5的第一接纳部(未示出),该第一接纳部被导引到第一料卷5的中央开口中并绕水平的第一旋转轴线支承于第一解卷设备6的两个相互平行的第一保持臂14之间。

第二解卷设备9采用与第一解卷设备6相应的构造。它具有用于接纳第二料卷8的第二接纳部(未示出),该第二接纳部被导引到第二料卷8的中央开口中并绕水平的第二旋转轴线支承于第二解卷设备9的两个相互平行的保持臂15之间。接纳部的旋转轴线相互平行。

参照图1,有尽的第一料幅4经由第一喂料卷16喂送到料幅接续组件1的切割与连接设备17,而参照图1,有尽的第二料幅7经由第二喂料卷18送到料幅接续组件1中,以准备接续过程。每个喂料卷16、18以能旋转的方式支承于基架承座13。

它们具有相互平行的水平旋转轴线。喂料卷16、18以能旋转的方式布置于喂料卷承臂处,该喂料卷承臂以能枢转的方式支承于基架承座13。

切割与连接设备17的作用是由有尽的料幅4、7制造无尽的料幅3。它包括第一准备装置19、第二准备装置20、第一连接装置21、第二连接装置22、台面装置23和导引器24。

参照图1,第一准备装置19当前在第一料卷5上方位于基架承座13上,而参照图1,第二准备装置20当前在第二料卷8的区域中在其上方位于基架承座13上。

导引器24在基架承座13中/基架承座上笔直延伸并平行于地面。台面装置23布置于准备装置19、20之间。准备装置19、20和台面装置23能沿着导引器24并相对于连接装置21、22移位,这些连接装置沿着导引器24彼此相隔地布置于导引器24上方的基架承座13处。

第一负压辊25和第二负压辊26还以能移位的方式沿着导引器24导引。第一负压辊25与台面装置23相对于第一准备装置19相反布置并能置身于负压下。第一准备装置19就布置于第一负压辊25与台面装置23之间。第二负压辊26与台面装置23相对于第二准备装置20相反布置并能置身于负压下。第二准备装置20就布置于第二负压辊26与台面装置23之间。

准备装置19、20采用相同的构造并关于竖直的对称平面基本上对称布置。

第一准备装置19具有以能旋转的方式支承的第一输送辊或保持辊27,用于喂送有尽的第一料幅4。第一准备装置19的第一输送辊27例如设置有用于保持并喂送有尽的第一料幅4的粘附层,并能沿着导引器24移位,以将有尽的第一料幅4输送到第一连接装置21或第二连接装置22。替选地,可能有无粘附层的第一输送辊27的实施方案。

第二准备装置20具有以能旋转的方式支承的第二输送辊或保持辊28,用于喂送有尽的第二料幅7。第二准备装置20的第二输送辊28例如设置有用于保持并喂送有尽的第二料幅7的粘附层,并能沿着导引器24移位,以将有尽的第二料幅7输送到第一连接装置21或第二连接装置22。替选地,可能有无粘附层的第二输送辊28的实施方案。

每个准备装置19、20具有其自有的第一移位驱动器29或第二移位驱动器30,用于使其沿导引器24移位。

连接装置21、22采用相同的构造并关于竖直的对称平面对称地布置于基架承座13处。

第一连接装置21包括:具有能致动的第一切刀32的第一切割单元31,用于切割有尽的第一料幅4之后与有尽的第二料幅7连接;以及第一紧压辊33,用于将有尽的料幅4、7连接成无尽的料幅3。第一连接装置21的第一切割单元31和第一紧压辊33紧邻导引器24地如此紧固至基架承座13,以使准备装置19、20的输送辊27、28和台面装置23能沿导引器24旁经连接装置21、22。

第二连接装置22包括:具有能致动的第二切刀35的第二切割单元34,用于切割有尽的第二料幅7之后与有尽的第一料幅4连接;以及第二紧压辊36,用于将有尽的料幅4、7连接成无尽的料幅3。第二连接装置22的第二切割单元34和第二紧压辊36紧邻导引器24地如此紧固至基架承座13,以使准备装置19、20的输送辊27、28和台面装置23能沿导引器24旁经连接装置21、22。

负压辊25、26、喂料卷16、18和输送辊27、28以及紧压辊33、36相互平行且水平延伸。它们也平行于料卷5、8延伸。

台面装置23根据其位置与第一准备装置19、第二准备装置20、第一连接装置21或第二连接装置22相互作用并且尤其是也能独立于这些装置沿导引器24移位。

切割与连接设备17在无尽的料幅3或有尽的第一料幅4的输送方向37上布置于穿引辅助组件38下游,该穿引辅助组件基本在第二料卷8上方和导引器24上方布置于基架承座13处。穿引辅助组件38包括相同并仅相互平行布置的第一送料卷39和第二送料卷40。它们如同负压辊25、26、喂料卷16、18、输送辊27、28和紧压辊33、36那样垂直于无尽料幅3或有尽料幅4、7的输送方向37延伸。送料卷39、40布置于基架承座13中并共同形成送料卷隙,无尽的料幅3或有尽的第一料幅4穿过该送料卷隙。

穿引辅助组件38另外包括与送料卷39或40相驱动连接的两个送料卷驱动器。送料卷39、40经由传动机构彼此耦接并能逆向旋转驱动。穿引辅助组件38能够支持将有尽的第一料幅4或第二料幅7引入到料幅接续组件1中。在这样的穿引过程中,送料卷39、40被旋转驱动,以相应地穿入各自的有尽料幅4、7。

相对于输送方向37在穿引辅助组件38的下游布置有第一偏转辊41,该第一偏转辊以能旋转的方式支承于储料滑鞍42并配属于无尽的料幅3或有尽的第一料幅4,以使其偏转。

储料滑鞍42布置于基架承座13的背向基架承座13的上端区域中并能沿储料滑鞍导轨43移位,该储料滑鞍导轨在基架承座13中平行于地面并在导引器24上方延伸。储料滑鞍导轨43为储料滑鞍42指定位移轨迹并基本上沿整个基架承座13延伸。储料滑鞍42能在相逆的位移方向上在第一终位与第二终位之间移位。在第一终位中,储料滑鞍42与料幅出口或输出端44相邻布置,而在第二终位中,储料滑鞍42与料幅出口44相隔或相距。图1中,储料滑鞍42与料幅出口44相邻布置。

为使无尽的料幅3或有尽的第一料幅4偏转,在料幅出口44的区域中,第二偏转辊45在储料滑鞍导轨43上方以能旋转的方式支承于基架承座13。第二偏转辊45相对于输送方向37布置于第一偏转辊41的下游。

相对于输送方向37在第二偏转辊45的下游布置有第三偏转辊46,用于使无尽的料幅3或有尽的第一料幅4偏转,该第三偏转辊以能旋转的方式支承于储料滑鞍42并与第一偏转辊41相邻布置。

为使无尽的料幅3或有尽的第一料幅4偏转,在料幅出口44的区域中,第四偏转辊47在储料滑鞍导轨43的高度上以能旋转的方式支承于基架承座13。第四偏转辊47相对于输送方向37布置于第三偏转辊46的下游。

相对于输送方向37在第四偏转辊47的下游布置有第五偏转辊48,用于使无尽的料幅3或有尽的第一料幅4偏转,该第五偏转辊支承于储料滑鞍42。第三偏转辊46布置于第一偏转辊41与第五偏转辊48之间。

偏转辊41、45、46、47、48的旋转轴线相互平行并位于公共的水平面中。它们垂直于输送方向37延伸。

因无尽料幅3的幅材张力变化,储料滑鞍42能沿着储料滑鞍导轨43移位。替选地或补充地,通过储料滑鞍调节驱动器,储料滑鞍42能移位。

料幅接续组件1具有料幅进给导引滑板49,用于在进给过程中导引有尽的第一料幅4、有尽的第二料幅7或无尽的料幅3。

在完整的进给过程中,导引滑板49自料幅接续组件1的料幅入口或自第一料卷5和第二料卷8无中断地延伸或基本上延伸到料幅出口44或超出该料幅出口。替选地,这就例如在料幅入口、第一料卷5或第二料幅8与料幅出口44之间具有至少一个中断。

导引滑板49在输入侧具有第一导引装置50,该第一导引机构固定布置于基架承座13并配属于第一保持臂14或第一料卷5。输入侧第一导引装置50包括笔直或基本笔直的输入侧第一导引机构51和基本笔直的输入侧第二导引机构52。输入侧第一导引机构51和输入侧第二导引机构52基本上相互倾斜。它们不会相对运动。

输入侧第一导引机构51毗邻第一料卷5具有自由的第一进给输入端53,该第一进给输入端背向基架承座13。输入侧第二导引机构52毗邻第一料卷5具有自由的第二进给输入端54,该第二进给输入端背向基架承座13并与第一进给输入端53相隔布置。在进给过程中,第一进给输入端53和第二进给输入端54在周向上绕第一料卷5与第一料卷5相邻布置。

输入侧第一导引机构51和输入侧第二导引机构52从它们各自的进给输入端53或54通向基架承座13的方向并在导引滑板49的第一结合点55处会聚。输入侧第一导引装置50基本上呈V形。

相对于待进给的料幅3、4的进给方向或输送方向37,在第一结合点55的下游,输入侧第一导引装置50具有公共的第一输出端56,该第一输出端布置于导引器24下方并面向导引器24或垂直向上。第一输出端56与第一喂料卷16相邻布置。

导引滑板49还包括第一弯弧导引机构57,该第一弯弧导引机构布置于第一准备装置19或其滑座处并且该第一弯弧导引机构的输入端58面向下方或面向第一料卷5。第一弯弧导引机构57在上方毗邻或在侧上方毗邻地绕第一输送辊27基本上围成半圆弧形并在输出侧具有第一反转区域57a,该第一反转区域在导引器24上方或在其上方区域具有向上开口的第一出口端59。

在导引器24上方,导引滑板49的基本笔直的第一导引机构60布置于基架承座13处。基本笔直的第一导引机构60毗邻导引器24延伸并基本上从第一喂料卷承臂的高度向下延伸到第一紧压辊33。基本直线的第一导引机构60在上游具有向下开口的第一连接部61。

基本直线的第一导引机构60在第一连接部61的反侧接有导引滑板49的倾斜的第一导引机构62。倾斜的第一导引机构62从第一紧压辊33沿输送方向37自下斜向上地向第二紧压辊36的方向并相对于导引器24倾斜地延伸。它止于第二紧压辊36的上方附近。

导引滑板49还具有输入侧第二导引装置63,该输入侧第二导引装置与输入侧第一导引装置50基本上相同并固定布置于基架承座13处。输入侧第二导引装置63配属于第二承臂15或第二料卷8。它包括基本笔直的输入侧第一导引机构64和基本笔直的输入侧第二导引机构65。输入侧第二导引装置63的输入侧第一导引机构64和输入侧第二导引机构65基本上相互倾斜。它们不会相对运动。

输入侧第一导引机构64毗邻第二料卷8具有自由的第一进给输入端66,该第一进给输入端背向基架承座13。输入侧第二导引机构65毗邻第二料卷8具有自由的第二进给输入端67,该第二进给输入端背向基架承座13并与第一进给输入端66相隔布置。在进给过程中,第一进给输入端66和第二进给输入端67在周向上绕第二料卷8与第二料卷8相邻布置。

输入侧第一导引机构64和输入侧第二导引机构65从它们各自的进给输入端66或67通向基架承座13的方向并在导引滑板49的第二结合点68处会聚。输入侧第二导引装置63基本上呈V形。

相对于待进给的料幅3、7的进给方向或输送方向37,在第二结合点68的下游,输入侧第二导引装置63具有公共的第二输出端69,该第二输出端布置于导引器24下方并面向导引器24或垂直向上。

第二输出端69与第二喂料卷18相邻布置。

导引滑板49还包括第二弯弧导引机构70,该第二弯弧导引机构布置于第二准备装置20或其滑座处并且该第二弯弧导引机构的第二输入端58面向下方或面向第二料卷8。第二弯弧导引机构70在上方毗邻或在侧上方毗邻地绕第二输送辊28基本上围成半圆弧形并在输出侧具有第二反转区域71,该第二反转区域在导引器24上方或在其上方区域具有向上开口的第二出口端72。第二弯弧导引机构70与第一弯弧导引机构57关于竖直的对称平面对称构造。

在导引器24上方,导引滑板49的基本笔直的第二导引机构73布置于基架承座13处。基本笔直的第二导引机构73毗邻导引器24延伸并基本上从第二喂料卷承臂的高度向下延伸到第二紧压辊36。基本直线的第二导引机构73在上游具有向下开口的第二连接部74。

基本笔直的第二导引机构73在第二连接部74的反侧接有导引滑板49的基本半圆弧形的第二导引机构75。基本半圆弧形的第二导引机构73在面向第一紧压辊33的侧面上毗邻或侧向毗邻第二紧压辊36延伸。

倾斜的第一导引机构62与基本半圆弧形的第二导引机构75在上方毗邻或侧向于第二紧压辊36的第三结合点76处会聚并结合。

第三结合点76在下游接有输出侧导引机构77,该输出侧导引机构径直伸到穿引辅助组件38并自上方毗邻或侧向毗邻送料卷39、40之间构成的送料卷隙延伸。输出侧导引机构77在此毗邻或侧向毗邻送料卷39、40延伸。它基本上呈四分之一圆弧形绕第一送料卷39或侧向毗邻该第一送料卷延伸并基本上呈半圆弧形绕第二送料卷40或侧向毗邻该第二送料卷延伸。

输出侧导引机构77还毗邻或侧向毗邻地绕储料滑鞍42处的第一偏转辊41延伸。

输出侧导引机构77还毗邻或侧向毗邻地呈基本半圆弧形绕位置固定的第二偏转辊45延伸。

输出侧导引机构77呈部分圆弧形毗邻或侧向毗邻地绕储料滑鞍42处的第三偏转辊46延伸。

输出侧导引机构77基本上呈四分之三圆弧形毗邻或侧向毗邻地绕位置固定的第四偏转辊47延伸。

输出侧导引机构77基本上呈四分之三圆弧形毗邻或侧向毗邻地绕储料滑鞍42处的第五偏转辊48延伸。

输出侧导引机构77从料幅接续组件1伸出料幅出口44。

每个导引机构51、52、57、60、62、64、65、70、73、75、77包括彼此相对并成对布置的导引元件,这些导引元件相应地采用相同的形状并呈滑轨状或滑板状。导引元件分别相对于待进给的料幅3、4、7侧向毗邻或侧向靠外布置。它们优选地在待进给的料幅3、4、7的横向上与料幅3、4、7或其纵向边缘相隔布置。导引元件朝向待进给的料幅3、4、7开口并且横截面例如呈U形。

料幅接续组件1包括至少一个料幅夹持装置78,用于通过夹紧保持待进给的料幅3、4、7(图11至图14)。

料幅夹持装置78具有廓型刚性横梁79,该横梁在待进给的料幅3、4、7的横向上延伸并相对于该料幅侧向突出。横梁79接合到彼此相对的导引元件中并如此以能垂直于其伸展长度移动的方式导引。横梁79能沿着导引滑板49移位并如此能根据其位置进行平移和/或弧形运动等。它在彼此相对的导引元件之间垂直延伸。

横梁79具有顺向进给方向或输送方向37开口的料幅接纳开口80。它基本上呈U形。横梁79具有与料幅接纳开口80相反的基底81以及自基底81突出的保持片82和自基底81突出的外片83。保持片82与外片83平行且彼此相隔。

在进给过程中,保持片82与待进给的料幅3、4、7相互作用,而外片83与该料幅相隔布置。

横梁79支承夹持梁84,该夹持梁布置于保持片82与外片83之间并能相对于其枢转。夹持梁84自基底81开始优选地突出超过保持片82和外片83。

毗邻输入侧第一导引装置50的第一进给输入端53或第二进给输入端54并毗邻输入侧第二导引装置63的第一进给输入端66和第二进给输入端67,优选地,相对的导引元件处均布置有激活装置85,其包括电脉冲接收器86。激活装置85配属于夹持梁84。脉冲接收器86与夹持梁84相连接并能够使其枢转。

两个耦接链87与夹持梁84相反地布置于底座81处。耦接链87在导引机构51、52、57、60、62、64、65、70、73、75、77的彼此相对的导引元件中伸展并能通过电动机移位。导引滑板49、料幅夹持装置78和耦接链87连同它们的位移驱动器作为料幅进给设备的组成部分。

下文举例说明料幅接续组件1的操作。这里首先参阅图1。图1中,将有尽的第一料幅4从第一料卷5解卷并如此将其送料。在将有尽的第一料幅4从第一料卷5解卷的同时,借助料幅进给设备将其进给到料幅接续组件1中,下文将详细说明这一点。

有尽的第一料幅4经由第一喂料卷16(在此使有尽的第一料幅4偏转)导引到切割与连接设备17。它穿过彼此相隔的紧压辊33、36之间并局部位于这些辊的周侧。

在切割与连接设备17的下游,有尽的第一料幅4或无尽的料幅3自上而下地引入穿引辅助组件38并缠绕其两个送料卷39、40,从而其贴靠送料卷39、40。穿引辅助组件38有利地支持输送有尽的第一料幅4或无尽的料幅3并相应地受到驱动。

随后,有尽的第一料幅4或无尽的料幅3绕储料滑鞍42处的第一偏转辊41导引。随后,有尽的第一料幅4或无尽的料幅3绕位置固定的第二偏转辊45导引。随后,有尽的第一料幅4或无尽的料幅3绕储料滑鞍42处的第三偏转辊46导引。随后,有尽的第一料幅4或无尽的料幅3绕位置固定的第四偏转辊47导引。随后,有尽的第一料幅4或无尽的料幅3绕储料滑鞍42处的第五偏转辊48导引。随后,有尽的第一料幅4或无尽的料幅3经由料幅出口44退离料幅接续组件1。

有尽的第一料幅4或无尽的料幅3绝大部分毗邻导引滑板49延伸。

储料滑鞍42在此与料幅出口44相邻布置。第一负压辊25与第一输送辊27相邻布置。台面装置23处于与连接装置21、22相邻的位置。它与准备装置19、20相隔布置。

切割与连接设备17处于其非活动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有尽的第一料幅4或无尽的料幅3仅穿过切割与连接设备17。

图1中,有尽的第二料幅7已借助料幅进给设备进给到料幅接续组件1中,同时有尽的第二料幅7已从第二料卷8解卷。料幅接续组件1借助料卷准备组件2在料卷周向上进行校准之后在精确限定的始位中接纳第二料卷8以及第一料卷5。

为了进给有尽的第二料幅7,夹持梁84处于其夹持位置并在夹持有尽的第二料幅7时向料幅保持梁82的方向枢转。待进给的有尽第二料幅7如此布置于保持梁82与夹持梁84之间并以夹紧方式保持。它穿过料幅接纳开口80。耦接链87通过电动机来同步牵拉,以使横梁79连同固定的有尽第二料幅7沿着导引滑板49被拉到第二准备装置20。横梁79围绕输送辊28受到牵拉,以使其面向第二负压辊26。基于第二料卷8的解卷方向,有尽的第二料幅7经由自由的第二进给输入端67进入导引滑板49。

输入侧第二导引装置63的第二输出端69与第二弯弧导引机构70的第二输入端彼此相邻布置,以使有尽的第二料幅7在进给过程中能够从输入侧第二导引装置63进入第二弯弧导引机构70。第二弯弧导引机构70的第二出口端72与基本直线的第二导引机构73的第二连接部74彼此相邻布置,以使有尽的第二料幅7能够从第二弯弧导引机构70进入基本直线的第二导引机构73中。与之相应地,第二准备装置20连同第二弯弧导引机构70沿着导引器24移位。

如图2所示,台面装置23随后沿导引器24移行到第二准备装置20,以便进行接续过程。当第二准备装置20与台面装置23彼此相邻布置时,穿入的有尽第二料幅7通过夹紧保持在第二准备装置20与台面装置23之间。有尽的第二料幅7尤其是在变形的同时保持在第二输送辊28与台面装置23的保持元件88之间。台面装置23和第二准备装置20居于保持位置。

随后,台面装置23沿着导引器24移行到第二准备装置20。台面装置23和第二准备装置20连同第二弯弧导引机构70沿着导引器24向第二负压辊26的方向移行,该第二负压辊又向第二负压装置26的方向移行。当第二输送辊28与第二负压辊26彼此相邻布置时,输入侧第二导引装置63的第二输出端69与第二弯弧导引机构70的第二输入端彼此分开或彼此相隔布置。第二弯弧导引机构70的第二出口端72与基本直线的第二导引机构73的第二连接部74彼此分开或彼此相隔布置(图3)。

然后,第二输送辊28和第二负压辊26如此反向旋转驱动,以使有尽的第二料幅7逆向其原本的进给方向回送,并且布置于有尽的第二料幅7端侧的双面粘合接续片89进入第二输送辊28与第二负压辊26构成的间隙之间。接续片89以内粘合面与有尽的第二料幅7粘接。接续片89以其能脱离的非粘性隔离覆层90面向第二负压辊26并以隔离覆层90贴靠于其上。第二负压辊26呈活动状态并如此因其产生的负压而抽吸接续片89的隔离覆层90,因此从原本的接续片89移除该隔离覆层,同时暴露接续片89的与内粘合面相反的外粘合面。第二输送辊28和第二负压辊26是隔离覆层移除设备的组成部分。

然后,第二准备装置20和台面装置23以耦接状态沿导引器24向第一准备装置19的方向移行或移行到第一连接装置21,其中,有尽的第二料幅7通过夹紧保持在台面装置23与第二输送辊28之间。第二准备装置20和台面装置23从第二负压辊26移开(图5)。阻止第二输送辊28的转动。

然后,再释放第二输送辊28的转动。尤其是通过使台面装置23和第二输送辊28作为整体移位,第二输送辊28如此枢转,以使接续片89到达面向上方的接续位置。

如图5和图6所示,第二输送辊28移行到第一连接装置21下方,以使接续片89面向第一连接装置21。借使第一连接装置21的第一紧压辊33移位,将无尽的料幅3或有尽的第一料幅4压到面向第一紧压辊33的粘合接续片89上。这会导致无尽的料幅3或有尽的第一料幅4与有尽的第二料幅7粘接。停止将有尽的第一料幅4供送到无尽的料幅3。借助第一切刀32,将有尽的第一料幅4与无尽的料幅3分开。

通过使储料滑鞍42移离料幅出口44,将无尽的料幅3所形成的料环松脱,从而料幅接续组件1继续无中断地保留或无中断地输送无尽的料幅3。

图8中,正从第二料卷8解卷有尽的第二料幅7。此时,类似于前文所述那样准备第一料卷5,以供其后续解卷。基本上类似于料幅进给设备,将有尽的第一料幅4进给到料幅接续组件1中。

如图9所示,对于接续过程,基本上类似于前文所述,布置于有尽的第一料幅4上的接续片89与无尽的料幅3或有尽的第二料幅7粘接,以使有尽的第一料幅4与无尽的料幅3粘接。

此时停止供送有尽的第二料幅7。

输入侧第一导引装置50的第一输出端56与第一弯弧导引机构57的第一输入端58彼此相邻布置,以使有尽的第一料幅4在进给过程中能够从输入侧第一导引装置50进入第一弯弧导引机构57。第一弯弧导引机构57的第一出口端59与基本直线的第一导引机构60的第一连接部61彼此相邻布置,以使有尽的第一料幅7能够从第一弯弧导引机构57进入基本直线的第一导引机构60中。与之相应地,第一准备装置20连同第一弯弧导引机构57沿着导引器24移位。

当料幅接续组件1已处于运行并且料幅3、4被解卷或输送时,如上所述,新的有尽料幅4或7经由料幅进给设备仅供送至相应的输送辊27或28。

而当料幅接续组件1中尚无任何料幅时,借助料幅进给设备能将相应的有尽料幅4或7完全进给到料幅接续组件1中,直至其料幅出口44或相邻布置的生产布置或设备。

然后,输入侧第一导引装置50的第一输出端56与第一弯弧导引机构57的第一输入端58彼此相邻布置,以使有尽的第一料幅4在进给过程中能够从输入侧第一导引装置50进入第一弯弧导引机构57。第一弯弧导引机构57的第一出口端59与基本直线的第一导引机构60的第一连接部61彼此相邻布置,以使有尽的第一料幅7能够从第一弯弧导引机构57进入基本直线的第一导引机构60中。与之相应地,第一准备装置20连同第一弯弧导引机构57沿着导引器24移位。替选地,输入侧第二导引装置63的第二输出端69与第二弯弧导引机构70的第二输入端彼此相邻布置,以使有尽的第二料幅7在进给过程中能够从输入侧第二导引装置63进入第二弯弧导引机构70。第二弯弧导引机构70的第二出口端72与基本直线的第二导引机构73的第二连接部74彼此相邻布置,以使有尽的第二料幅7能够从第二弯弧导引机构70进入基本直线的第二导引机构73中。与之相应地,第二准备装置20连同第二弯弧导引机构70沿着导引器24移位。

耦接链87通过电动机来同步牵拉,以使横梁79连同固定的有尽第二料幅7沿着导引滑板49牵拉至料幅出口44或超出该料幅出口。

料幅夹持装置78优选地自动化或通过电动机移位到其初始位置,以接纳相应的有尽料幅4或7。为了接纳相应的有尽料幅4或7,保持片82从下方接合相应的有尽料幅4或7。为此,将待接纳的相应有尽料幅4或7的自由段与布置于其下方的相应料卷5或8的料幅段相隔布置。料幅4、7穿过料幅接纳开口80。

当横梁79相对于有尽的料幅4、7或其末端到达正确的位置时,料幅探测元件发出对应的电触发信号,该电触发信号优选地通过电动机使夹持梁84移位到其夹持位置。优选地,横梁79能相对于有尽的料幅4、7或其末端到达正确的位置,因为料幅接续组件1以校准或精确限定的始位接纳料卷5、8,如此已经获知相应料幅4、7的末端在料卷5、8上所处的位置。随后,横梁79借助耦接链87移位到其期望的位置,从而进给相应的有尽料幅4或7。能够全自动化接纳料卷5、8。同样,全自动化进给料幅4、7。

优选地通过至少一个对应的电气或电子致动或控制单元进行控制或操纵各个单元,诸如准备装置19、20、连接装置21、22、料幅进给设备和/或隔离覆层移除设备。

将无尽料幅3与另外的无尽料幅一起供送到瓦楞纸生产设备,用于制造单侧层压的瓦楞纸幅。为了由无尽料幅之一制成具有瓦楞的瓦楞幅材,该设备包括具有压辊的槽纹装置。为使瓦楞幅材与由另一种无尽料幅制成的平滑幅材连接,瓦楞纸生产设备具有施胶装置,该施胶装置将胶施加到瓦楞幅材的瓦楞尖端。为了将平滑幅材压制到设胶的瓦楞幅材上,瓦楞纸生产设备具有压制模块,单侧层压的瓦楞纸幅由瓦楞幅材和平滑幅材组成。替选地,能够颠倒使用料幅。

下文参照图15至图18说明料幅保持装置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标有与前述实施方式中相同的附图标记,特此明确参阅其描述。结构上不同但功能上相同的部分标有相同的附图标记,后缀“a”。

与前述实施方式相比,料幅保持装置并未设计为料幅夹持装置78,而是设计为料幅抽吸装置78a。料幅抽吸装置78a具有横梁79a,该横梁基本上包围内腔并例如设计为矩形的轮廓体。横梁79a中构造有彼此相对的流体开口91。

横梁79a与抽吸源92流体连通。在抽吸源92的活动状态下,待进给的料幅4、7被抽吸到横梁79a上并在流体开口91与待进给的料幅4、7相邻的区域中固定贴靠该横梁。

料幅抽吸装置78a或对应的料幅进给设备的功能基本上类似于料幅夹持装置78的功能。

本文使用的术语“上游”、“下游”、“输入侧”、“输出侧”等尤指相关料幅的输送方向。

31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料幅进给设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