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成形线圈单元及使用其的成形体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408922 发布日期:2020-03-06 浏览:21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电磁成形线圈单元及使用其的成形体的制造方法 (Electromagnetic forming coil unit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formed body using same ) 是由 今村美速 杉崎孝良 今井智惠子 于 2018-07-12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提供一种即使管状构件为长条状也能够防止通电时管状构件与导体接触或导体彼此接触,并稳定地对管状构件的长度方向的多个部位进行加工的电磁成形线圈单元及使用该电磁成形线圈单元的成形体的制造方法。电磁成形线圈单元具备:树脂制的轴芯构件;导体,其具有卷绕在轴芯构件周围的卷绕部及一对导体延伸部;绝缘支承体;以及树脂被覆层,其形成在卷绕部的外周面。在绝缘支承体上沿长度方向形成有将导体延伸部以相互分离的方式保持的导体保持部。(Provided are an electromagnetic forming coil unit and a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 formed body using the electromagnetic forming coil unit, wherein the electromagnetic forming coil unit can prevent a tubular member from contacting a conductor or conductors from contacting each other when a current is applied to the tubular member, and can stably process a plurality of positions in the longitudinal direction of the tubular member. The electromagnetic forming coil unit includes: a resin shaft core member; a conductor having a winding portion wound around the shaft core member and a pair of conductor extension portions; an insulating support; and a resin coating layer formed on the outer peripheral surface of the winding portion. The insulating support is formed with conductor holding portions for holding the conductor extending portions so as to be separated from each other in the longitudinal direction.)

电磁成形线圈单元及使用其的成形体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磁成形线圈单元及使用该电磁成形线圈单元的成形体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汽车的结构部件从成本或焊接等施工性的观点而大量使用钢构件。考虑近年来的燃料效率提高的需求,以轻量构件置换由钢构件构成的汽车结构部件的一部分,除了板构件以外,研究针对框架构件也应用这样的轻量化构件。

作为这样的轻量化构件,优选使用铝合金。但是,在轻量化构件安装托架等的情况下,为了抑制托架焊接时的热变形,研究了在与托架等对象侧构件的接合中使用基于铆固的固着。作为该的基于铆固的固着方法,提出了使用电磁成形的方法(专利文献1)。另外,提出了应用电磁成形且局部对较长条的管状构件成形的方法(专利文献2)。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23734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6-31222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这样的基于铆固的固着由于不产生热应变,因此与基于焊接的施工方法相比,能够获得高精度的结构体。然而,框架构件或加强件等部件具有全长比直径长,且直径沿轴向变化等特征。在专利文献1、2中,分别对铝管的全长的一部分或端部附近进行扩管成形,但对于形状沿轴向变化的构件,需要对轴向的多个部位进行铆固成形,很难应用现有文献1记载的电磁成形线圈。

另一方面,根据现有文献2记载的电磁成形线圈,能够通过使线圈部移动至规定的部位而在多个部位进行电磁扩管。但是,关于从线圈部的端部延伸的导体的配置并未作出任何考虑。

在电磁成形中,将作为成形对象的管状构件配置在线圈部(电感器)的附近,并将对电容器充电的能量以几ms以内的极短时间的脉冲状大电流向线圈部施加。该脉冲状大电流不仅流入线圈部中的导体的卷绕部分,也流入从线圈部的端部延伸的一对导体。因此,在电磁成形的通电时,导体延伸部也在自身产生得到电磁力的作用下移动,可能会出现导体与管状构件接触或导体彼此接触的情况。因此,存在发生管状构件或线圈部损伤(由短路或产生火花引起)、电源装置损伤的情况,无法进行稳定的生产。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即使管状构件为长条状,也能够防止通电时管状构件与导体接触或导体彼此接触,并稳定地对管状构件的长度方向的多个部位进行加工的电磁成形线圈单元及使用该电磁成形线圈单元的成形体的制造方法。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包含下述结构。

(1)是一种电磁成形线圈单元,其沿从基端朝向顶端的长度方向形成,从所述顶端侧***在管状构件的管内,在电磁力的作用下将所述管状构件扩管,其中,所述电磁成形线圈单元具备:

树脂制的轴芯构件;

导体,其具有在所述轴芯构件的周围卷绕的卷绕部以及从所述卷绕部向所述基端侧延伸的一对导体延伸部;

绝缘支承体,其在所述轴芯构件的轴向的至少一端沿所述长度方向设置;以及

树脂被覆层,其覆盖所述导体的所述卷绕部的外周面,

在所述绝缘支承体上沿所述长度方向形成有将一对所述导体延伸部以相互分离的方式保持的导体保持部。

根据该电磁成形线圈单元,即使管状构件为长条状,也能够防止通电时管状构件与导体接触或导体彼此接触,并稳定地对管状构件的长度方向的任意位置进行加工。

(2)一种电磁成形线圈单元,其沿从基端朝向顶端的长度方向形成,从所述顶端侧***在管状构件的管内,在电磁力的作用下将所述管状构件扩管,其中,所述电磁成形线圈单元沿所述长度方向以分离的方式配置有多个线圈部,所述线圈部具备:

树脂制的轴芯构件;

导体,其具有在所述轴芯构件的周围卷绕的卷绕部以及从所述卷绕部向所述基端侧延伸的一对导体延伸部;

树脂被覆层,其覆盖所述导体的所述卷绕部的外周面,

在多个所述线圈部彼此之间以及在从最靠所述基端侧配置的所述线圈部的所述轴芯构件中的所述基端侧的端部到所述基端之间,具有沿所述长度方向设置的绝缘支承体,

在所述绝缘支承体上沿所述长度方向形成有将一对所述导体延伸部以相互分离的方式保持的导体保持部。

根据该电磁成形线圈单元,即使管状构件为长条状,也能够防止通电时管状构件与导体接触或导体彼此接触,并能够使管状构件的长度方向的多个部位一次扩管。

(3)根据(1)或(2)所述的电磁成形线圈单元,其中,所述导体是管状的构件。

根据该电磁成形线圈单元,通过使冷却介质流入导体的管内,从而能够对由于通电而发热的线圈进行冷却。

(4)根据(3)所述的电磁成形线圈单元,其中,在所述导体延伸部的所述基端侧的端部连接有端子。

根据该电磁成形线圈单元,能够使端子与连接对象侧的端子简单连接及解除连接解除,能够提高电磁成形线圈单元的处理性。由此,能够简单地将电磁成形线圈单元替换安装在其他加工工位或安装新的电磁成形线圈单元。

(5)根据(4)所述的电磁成形线圈单元,其中,所述端子是板状的端子。

根据该电磁成形线圈单元,由于端子是板状的端子,因此能够与连接对象侧的端子以面接触连接,不易产生短路或火花等。

(6)根据(5)所述的电磁成形线圈单元,其中,所述导体延伸部从所述绝缘支承体向所述基端侧延伸而形成,且所述端子沿所述长度方向延伸而形成。

根据该电磁成形线圈单元,通过使端子沿电磁成形线圈单元的长度方向延伸而形成,从而能够增大与连接对象侧的端子的可接触范围。因此,即使在使电磁成形线圈单元移动了的情况下,也无需使连接对象侧的端子配合该移动而移动,能够实现端子彼此的接触。

(7)根据(5)所述的电磁成形线圈单元,其中,所述导体延伸部从所述绝缘支承体向所述基端侧延伸而形成,且在沿所述长度方向的多个部位分别配置有所述端子。

根据该电磁成形线圈单元,通过将端子配置在沿电磁成形线圈单元的长度方向的多个部位,从而能够通过电磁成形线圈单元的移动而使连接对象侧的端子与各端子接触。由此,通过将连接对象侧的端子配置在电磁成形线圈单元的长度方向的规定位置,使电磁成形线圈单元移动以使各位置的端子与该连接对象侧的端子接触,从而能够简单地实现不同成形位置的电磁成形。

(8)是一种成形体的制造方法,其使用(1)所述的电磁成形线圈单元,在所述成形体的制造方法中依次执行以下工序:

管构件配置工序,将所述管状构件配置在加工位置;

线圈配置工序,将所述电磁成形线圈单元***所述管状构件的管内,将所述导体的所述卷绕部配置在所述管状构件的被扩管位置;以及

扩管工序,利用通过向所述电磁成形线圈单元的所述导体通电而产生的电磁力,使所述被扩管位置的所述管状构件扩管。

根据该成形体的制造方法,能够通过电磁成形线圈单元对管状构件的任意被扩管位置进行扩管。

(9)是一种成形体的制造方法,其使用(2)所述的电磁成形线圈单元,在该制造方法中依次执行以下工序:

管构件配置工序,将所述管状构件配置在加工位置;

线圈配置工序,将所述电磁成形线圈单元***所述管状构件的管内,将所述导体的所述卷绕部分别配置在所述管状构件的不同的被扩管位置;以及

扩管工序,利用通过向所述电磁成形线圈单元的所述导体通电而产生的电磁力,使所述被扩管位置的所述管状构件分别扩管。

根据该成形体的制造方法,能够使多个被扩管位置一次扩管,能够缩短生产节拍。

(10)根据(8)或(9)所述的成形体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管构件配置工序包括在所述管状构件的所述被扩管位置的外周配置将所述管状构件沿周向包围的刚性构件的工序。

根据该成形体的制造方法,能够将管状构件铆固于刚性构件。

(11)根据(8)或(9)所述的成形体的制造方法,其中,在所述扩管工序后,使所述电磁成形线圈单元沿所述长度方向移动,从而使所述导体的所述卷绕部配置在与所述被扩管位置不同的下一被扩管位置,并再次执行所述扩管工序。

根据该成形体的制造方法,能够使用相同的电磁成形线圈部对多个部位进行扩管,因此能够抑制与扩管部位增加相伴的电磁成形线圈部的数量增加。

(12)根据(10)所述的成形体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管构件配置工序包括在所述管状构件的所述被扩管位置的外周配置将所述管状构件沿周向包围的刚性构件的工序。

根据该成形体的制造方法,管状构件在扩管时在全周范围内向径向外侧鼓出并与刚性构件抵接,能够沿周向均匀地铆固。

(13)根据(11)或(12)所述的成形体的制造方法,其中,在所述线圈配置工序中,将所述电磁成形线圈单元分别从所述管状构件的轴向两端***。

根据该成形体的制造方法,能够将电磁成形单元的电磁成形线圈部从管状构件的轴向两端***,与从管状构件的轴向单侧***的情况相比,能够缩短扩管行程。另外,能够缩短电磁成形线圈部的全长,并提高定位精度。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即使管状构件为长条状,也能够防止通电时管状构件与导体接触或导体彼此接触,并稳定地对管状构件的长度方向的多个部位进行加工。由此能够不产生损伤地获得通过电磁成形扩径而得到的管状构件。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示出电磁成形得到的成形体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第一结构例的电磁成形装置的概略俯视图。

图3是夹具板的立体图。

图4是第一结构例的电磁成形线圈单元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5是示意性示出导体的单个结构的结构图。

图6是图5所示的导体的VI-VI线剖视图。

图7是绝缘支承体的局部分解立体图。

图8是示出在绝缘支承体的基端侧配置的线圈侧端子支承部的立体图。

图9是线圈侧端子的放大立体图。

图10是示意性示出将图8所示的线圈侧端子支承部夹入支承台与按压构件之间的情形的剖视图。

图11A是阶段地示出将铝管构件***夹具板的支承构件的管***工序的工序说明图。

图11B是阶段地示出将铝管构件***夹具板的支承构件的管***工序的工序说明图。

图12A是阶段地示出线圈配置工序和扩管工序的工序说明图。

图12B是阶段地示出线圈配置工序和扩管工序的工序说明图。

图12C是阶段地示出线圈配置工序和扩管工序的工序说明图。

图13A是铝管构件的电磁成形前的剖视图。

图13B是铝管构件的电磁成形后的剖视图。

图14是第二结构例的电磁成形线圈单元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15A是图14所示的绝缘支承体的XVA-XVA线的剖视图。

图15B是图14所示的绝缘支承体的XVB-XVB线的剖视图。

图16是示出第二结构例的线圈侧端子支承部的俯视图。

图17是示意性示出将图16所示的线圈侧端子支承部夹入支承台与按压构件之间的情形的剖视图。

图18A是阶段地示出在具有第二结构例的电磁成形线圈单元的电磁成形装置中,向支承于夹具板的铝管构件***电磁成形线圈部以进行扩管的扩管工序的工序说明图。

图18B是阶段地示出在具有第二结构例的电磁成形线圈单元的电磁成形装置中,向支承于夹具板的铝管构件***电磁成形线圈部以进行扩管的扩管工序的工序说明图。

图19是示出绝缘支承体的变形例的剖视图。

图20是具有中继部的绝缘支承体的分割立体图。

图21是第三结构例的电磁成形线圈单元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22是示意性示出由电磁成形线圈单元进行的扩管工序的工序说明图。

图23是示意性示出由电磁成形线圈单元进行的扩管工序的工序说明图。

图24是示出使用板状电极端子的电源侧端子与线圈侧端子接触的情形的概略结构图。

图25是示出使用圆盘状电极端子的电源侧端子与线圈侧端子接触的情形的概略结构图。

图26是示出电磁成形线圈单元的其他结构例的概略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成形体的结构>

图1是示意性示出电磁成形得到的成形体的外观立体图。

成形体11具有铝管构件13、在铝管构件13的外周设置的托架15、17和在铝管构件13的两端设置的托架19A、19B。托架15、17、19A、19B分别形成有贯通孔59。铝管构件13以插通各贯通孔59的状态被固定。

铝管构件13不限于圆管,也可以是截面为正方形或长方形的方管、截面为六边形的六角管、截面为八边形的八角管,能够通过挤出成形或板材的焊接来制造。铝管构件13的材质作为优选的材料能够举出铝合金(JIS6000系、7000系等)。

托架15、17、19A、19B(以下也将其合并称为托架)是与铝管构件13一体构成的刚性构件。托架的材质作为适当的材料能够举出钢、铝挤压材料、铝铸造物、树脂注射成形材料等。

<电磁成形装置的第一结构例>

接下来,说明通过电磁成形制作将托架铆固在铝管构件13外周的成形体11的电磁成形装置的构造。

图2是第一结构例的电磁成形装置100的概略俯视图。

电磁成形装置100包括多个夹具板31、夹具板搬送机构33、管***机构35、第一线圈单元30A及第二线圈单元30B、第一线圈移动机构37A及第二线圈移动机构37B、电流供给部39A、39B。

该电磁成形装置100具有管***工位ST1和扩管工位ST2。在管***工位ST1上,通过管***机构35将铝管构件13移载至夹具板31。夹具板搬送机构33将铝管构件13***后的夹具板31从管***工位ST1搬送至扩管工位ST2。

在扩管工位ST2上,通过第一线圈移动机构37A将第一线圈单元30A***于支承在夹具板31上的铝管构件13的管内。另外,通过第二线圈移动机构37B将第二线圈单元30B***被支承于夹具板31的铝管构件13的管内。并且,通过电流供给部39A使第一线圈单元30A的第一电磁成形线圈部29A通电,并通过电流供给部39B使第二线圈单元30B的第二电磁成形线圈部29B通电。由此通过该电磁成形对铝管构件13进行扩管。

<夹具板>

图3是夹具板31的立体图。在该图中还示出铝管构件13和固定于铝管构件13的各种托架15、17、19A、19B。图中的铝管构件13以虚线示出。

夹具板31具有基板41、固定在基板41上的托架支架51、53、55、57。

基板41由一片钢材构成。另外,除了钢材以外,也可以是铝合金或树脂材料。在树脂材料的情况下,也可以采用碳纤维加强塑料(CFRP)等纤维加强塑料。

托架支架51保持托架19A并与托架19A一起构成支承构件43。同样地,托架支架53保持托架17而构成支承构件45,托架支架55保持托架15而构成支承构件47,托架支架57保持托架19B而构成支承构件49。各托架支架51、53、55、57通过未图示的肘节夹板等,从径向外侧紧固固定各种托架。

在固定于托架支架51、53、55、57上的各托架15、17、19A、19B上,同轴配置供铝管构件13插通的贯通孔59。也就是说,在直立设置于夹具板31的支承构件43、45、47、49上,全部的贯通孔59同轴配置,各贯通孔59在铝管构件13***时对铝管构件13进行引导。

然而,如本结构的铝管构件13所示,为了将轴长比直径长的长条构件以弯曲少的状态保持,需要夹具板31自身具有高刚性。因此,夹具板31的基板41优选使用刚性高的钢板。

另外,由于电磁成形线圈部(图2的第一电磁成形线圈部29A、第二电磁成形线圈部29B)的通电,存在铝管构件13产生的感应电流经由支承构件43、45、47、49与夹具板31的基板41导通的情况。因此,优选在夹具板31的基板41设置具有电绝缘性的绝缘层。作为绝缘层,例如能够应用酚醛树脂(Bakelite(注册商标))等。

通过在基板41设置绝缘层,从而电磁成形所需的感应电流不流出,能够确保铝管构件13的电磁成形量。优选绝缘层设置在夹具板31的基板41的整个下表面,能够更可靠地阻断感应电流的导通。另外,与设置在基板41的上表面的情况对比,不存在由绝缘层的厚度分布引起的支承构件43、45、47、49的位置偏移。因此能够将铝管构件13以高精度定位的状态支承。

<管***机构>

在图2所示的管***工位ST1的夹具板31的一端侧设置基座67。在基座67上配置管***机构35。管***机构35使铝管构件13沿轴向朝向夹具板31移动。由此管***机构35使铝管构件13***支承构件43、45、47、49的各贯通孔59中。

在此,载置于夹具板搬送机构33的夹具板31的基板41与基座67以彼此的上表面相互平行的方式配置。因此,在管***时,铝管构件13以高精度同轴保持并***夹具板31上的支承构件43、45、47、49的贯通孔59中(参照图1)。另外,各贯通孔59作为对铝管构件13进行引导的引导孔发挥作用,因此能够防止发生芯偏移。

<线圈单元>

第一线圈单元30A和第二线圈单元30B夹着扩管工位ST2中的夹具板31配置在两侧。在第一线圈单元30A的顶端配置第一电磁成形线圈部29A,在第二线圈单元30B的顶端配置第二电磁成形线圈部29B。

图4是第一结构例的电磁成形线圈单元的示意性结构图。

第一线圈单元30A和第二线圈单元30B除了长度方向的全长不同以外具有相同的结构,因此在以下的图4~图10的说明中称为电磁成形线圈单元30。电磁成形线圈单元30从基端111朝向顶端113沿长度方向设置,从顶端113侧***管状构件(图2的铝管构件13)的管内,以使管状构件扩管。

电磁成形线圈单元30包括:具有圆柱形状的树脂制的轴芯构件115;在轴芯构件115的基端111侧的一端115a沿长度方向设置且具有电绝缘性的绝缘支承体117;导体123,其在轴芯构件115上形成线圈部;以及线圈侧端子支承部135,其配置有线圈侧端子(端子)119、121,该线圈侧端子119、121设置在基端111侧并与导体123连接。

导体123具有卷绕在轴芯构件115周围的卷绕部123a及从卷绕部123a向基端111侧延伸的一对导体延伸部123b、123c。更详细来说,导体延伸部123b从卷绕部123a的起始端(顶端113侧)向轴芯构件115的内部延伸,导体延伸部123c从卷绕部123a的末端(轴芯构件115的基端111侧的一端115a)延伸。

在导体123的卷绕部123a的外周面设置覆盖导体123的具有电绝缘性的树脂被覆层125。树脂被覆层125将玻璃纤维的带缠绕在导体123的表面而卷绕在轴芯构件115的外周,进而使卷绕后的导体123的带含浸在树脂中而形成。由此,树脂被覆层125不仅设置在卷绕部123a的外周,还设置在卷绕部123a的邻接的导体123之间及卷绕部123a的内周。需要说明的是,关于树脂被覆层125的详细内容可参照日本特开2004-40044号公报。

通过上述的轴芯构件115、设置在轴芯构件115上的导体123的卷绕部123a和树脂被覆层125,构成第一电磁成形线圈部29A(第二电磁成形线圈部29B也相同)。也就是说,第一电磁成形线圈部29A是电磁成形线圈单元30的长度方向上的导体123的卷绕部123a的区域,对于第二电磁成形线圈部29B等其他线圈部也相同。

图5是示意性示出导体123的单个结构的结构图,图6是图5所示的导体123的VI-VI线剖视图。

导体123的轴截面形状是大致正方形,是中心形成有连通孔128的管状导线(空心导体)。连通孔128在导体123的全长范围内形成。在导体延伸部123b、123c的端部连接前述的线圈侧端子119、121。在导体延伸部123b、123c的连通孔128中,经由线圈侧端子119、121连接供给冷却介质的泵P。作为冷却介质使用空气、氮气、氩气、氦气等,通过向连通孔128供给冷却介质,从而对在通电时发热的卷绕部123a及导体延伸部123b、123c等进行冷却。

图7是绝缘支承体117的局部分解立体图。

绝缘支承体117配置在从图4所示的轴芯构件115到配置有基端111之间即线圈侧端子119、121的端子连接部61之间。绝缘支承体117可以与轴芯构件115一体形成,也可以与轴芯构件115分体而与能够轴芯构件115分割地形成。图示例的绝缘支承体117是与轴芯构件115分体形成的圆柱状构件,由轴向正交截面为半圆形的一对分割片131A、131B构成。

在一个分割片131A的分割相对面126A形成有沿绝缘支承体117的长度方向使一对导体延伸部123b、123c相互以恒定间隔分离并保持(固定)的一对槽(导体保持部)127、129。与槽127、129相对的另一分割片131B的分割相对面126B可以是平坦面,也可以使相同的一对槽形成在相对位置。

图8是示出在绝缘支承体117的基端111(参照图4)侧配置的线圈侧端子支承部135的立体图。

在绝缘支承体117的基端111设有平板状的线圈侧端子支承部135。线圈侧端子支承部135可以与绝缘支承体117一体构成,也可以是与绝缘支承体117分体安装的板片。

本结构的线圈侧端子支承部135为绝缘支承体117的长度方向具有不同突出长度的带台阶构造。在带台阶构造的突出长度较长一侧配置线圈侧端子119,在较短一侧配置线圈侧端子121。线圈侧端子119、121分别由板状金属片构成,在线圈侧端子支承部135上相互分离固定。

图9是线圈侧端子119、121的放大立体图。

在线圈侧端子119、121贯通形成导体固定孔137。在线圈侧端子119的导体固定孔137中***导体延伸部123b的端部。另外,在线圈侧端子121的导体固定孔137中***导体延伸部123c的端部。导体延伸部123b、123c分别通过钎焊等固定在线圈侧端子119、121。

也就是说,在本结构的导体123中,导体延伸部123b、123c设置在从图4所示的电磁成形线圈单元30的顶端113侧的线圈部(第一电磁成形线圈部29A、第二电磁成形线圈部29B)到基端111之间,并在导体延伸部123b、123c的基端111侧的顶端与线圈侧端子119、121连接。

图10是示意性示出将图8所示的线圈侧端子支承部135夹入在支承台143与按压构件149之间的情形的剖视图。

线圈侧端子支承部135被夹持在端子连接部61中。端子连接部61配置有:支承台143,其具有对线圈侧端子支承部135的下侧进行支承的支承面143a;按压构件149,其在支承台143的上方与线圈侧端子119、121相对配置;以及未图示的夹紧部,其将线圈侧端子支承部135夹入按压构件149与支承台143之间。

按压构件149固定电流供给用的电源侧端子145、147。电源侧端子145、147以使成为平坦面的下表面侧从按压部件149露出的状态相互分离配置。并且,通过未图示的夹紧部将按压构件149夹紧在支承台143上,从而电源侧端子145与线圈侧端子119及电源侧端子147与线圈侧端子121被压接而相互导通。

<线圈移动机构>

接下来说明线圈移动机构。

在图2所示的扩管工位ST2的夹着夹具板31的两侧设置基座69A、69B。在基座69A配置支承第一线圈单元30A的第一线圈移动机构37A,在基座69B配置支承第二线圈单元30B的第二线圈移动机构37B。

第一线圈移动机构37A具有握持第一线圈单元30A的由电绝缘性材料构成的夹持部38A、滚珠花键等未图示的驱动部。驱动部将第一线圈单元30A以能够沿轴向进退的方式驱动。第二线圈移动机构37B也同样地,具有握持第二线圈单元30B的由电绝缘性材料构成的夹持部38B,和上述未图示的驱动部,驱动部将第二线圈单元30B以能够沿轴向进退的方式驱动。

第一线圈移动机构37A将第一线圈单元30A与铝管构件13同轴地***铝管构件13的管内。另外,第二线圈移动机构37B将第二线圈单元30B以与铝管构件13同轴地***铝管构件13的管内。第一线圈单元30A与第二线圈单元30B的***动作可以是同时,也可以使***的时机相互错开。

通过基于第一线圈移动机构37A的第一线圈单元30A的移动,和基于第二线圈移动机构37B的第二线圈单元30B的移动,使第一电磁成形线圈部29A和第二电磁成形线圈部29B配置在希望的扩管部位。

<电流供给部>

电流供给部39A具有端子连接部61A、电源部63A、高压电源线缆65A。端子连接部61A向第一电磁成形线圈部29A供给用于电磁成形的电流,与在第一线圈单元30A的基端侧设置的前述线圈侧端子119、121(参照图4)连接。高压电源线缆65A将电源部63A与端子连接部61A连接。另外,电流供给部39B具有端子连接部61B、电源部63B、高压电源线缆65B。端子连接部61B向第二电磁成形线圈部29B供给用于电磁成形的电流,并与在第二线圈单元30B的基端侧设置的线圈侧端子119、121连接。高压电源线缆65B使电源部63B与端子连接部61B连接。

电源部63A、63B将使电容器充电的能量经由开关在几ms以内的极短时间内以脉冲状的大电流输出。输出的脉冲电流经由高压电源线缆65A、65B被向第一电磁成形线圈部29A、第二电磁成形线圈部29B供给。

需要说明的是,作为上述开关能够使用间隙开关、闸流管开关、机械开关、半导体开关、点火开关等。

<夹具板搬送机构>

夹具板搬送机构33具有一对搬送用轨道34、沿搬送用轨道34配置且有传送链环绕的搬送用传送带(未图示)。搬送用传送带载置夹具板31,通过传送链的驱动将夹具板31沿搬送用轨道34搬送。也就是说,夹具板搬送机构33将夹具板31沿着搬送用轨道34从管***工位ST1向扩管工位ST2搬送。

夹具板搬送机构33除了上述方式以外,能够采用带搬送方式、步进梁方式等多种搬送方式。需要说明的是,从节省设备空间及缩短生产节拍的观点,优选将管***工位ST1与扩管工位ST2在管***方向及线圈单元的进退方向(轴向)上平行对齐排列配置。另外,优选夹具板31向与上述轴向正交的方向搬送的方式。

<铝管构件的电磁成形工序>

接下来,依次说明通过上述构成的电磁成形装置100电磁成形图1所示的铝管构件13的成形体的制造方法的各工序。

图11A、图11B是阶段地示出将铝管构件13***夹具板的支承构件43、45、47、49的管***工序的工序说明图。

首先准备铝管构件13,将该铝管构件13按照图11A所示的方式,安装在管***机构35具备的夹持机构。

另外,在夹具板31的支承构件43、45、47、49上安装托架19A、17、15、19B(参照图3)。各种托架以使各贯通孔59同轴的方式固定在托架支架51、53、55、57上。也就是说,铝管构件13、支承构件43、45、47、49的各贯通孔59以轴线Ax为轴心同轴配置。

(管***工序、管构件配置工序)

接下来,通过管***机构35的驱动,如图11B所示使铝管构件13朝向夹具板31移动。由此,铝管构件13从管端部13a依次插通支承构件49、支承构件47、支承构件45、支承构件43的各贯通孔59,并配置在管端部13a从支承构件43的贯通孔59突出的位置。由此,在铝管部材13的被扩管位置的外周分别配置将铝管部材13沿周向包围的支撑支持构件43、45、47、49。

在该状态下,铝管构件13以轴线Ax为轴心,以高精度的同轴状态保持定位在支承构件43、45、47、49。管***机构35在将铝管构件13移载至夹具板31后后退至图11A所示的退避位置。

(线圈配置工序、扩管工序)

接下来,夹具板搬送机构33在图2所示的管***工位ST1中,如上所述通过夹具板搬送机构33将支承有铝管构件13的夹具板31搬送至扩管工位ST2。

在扩管工位ST2上,对由夹具板31支承的铝管构件13实施从轴向两端将电磁成形线圈部***的线圈配置工序和对铝管构件13进行扩管的扩管工序。

图12A、图12B、图12C是阶段地示出线圈配置工序和扩管工序的工序说明图。

如图12A所示,在搬送至扩管工位ST2的夹具板31上,支承于第一线圈移动机构37A的夹持部38A的第一线圈单元30A和支承于第二线圈移动机构37B的夹持部38B的第二线圈单元30B在同一轴上相对配置。

然后,如图12B所示,第一线圈移动机构37A和第二线圈移动机构37B使第一线圈单元30A和第二线圈单元30B相互朝向夹具板31移动。

在第一线圈单元30A的顶端设置的第一电磁成形线圈部29A配置在作为加工位置的支承构件45的轴向位置,在第二线圈单元30B的顶端设置的第二电磁成形线圈部29B配置在作为加工位置的支承构件47的轴向位置。

接下来,在图12B所示的状态下,通过电流供给部39A、39B(参照图2)向第一电磁成形线圈部29A和第二电磁成形线圈部29B通电。由此,在支承构件45的位置和支承构件47的位置,铝管构件13通过电磁成形而进行扩管,并且,铝管构件13通过扩管而被铆固在支承构件45、47上。

进而,如图12C所示,通过第一线圈移动机构37A使第一线圈单元30A沿轴向移动,并将第一电磁成形线圈部29A配置在作为加工位置的支承构件43的轴向位置。另外,通过第二线圈移动机构37B使第二线圈单元30B沿轴向移动,并将第二电磁成形线圈部29B配置在作为加工位置的支承构件49的轴向位置。

在该状态下,通过电流供给部39A、39B(参照图2)向第一电磁成形线圈部29A和第二电磁成形线圈部29B通电。由此,在支承构件43、49的位置,铝管构件13通过电磁成形而扩管,并铆固在支承构件43、49上。

通过以上工序,铝管构件13被铆固在托架15、17、19A、19B(参照图3)上。

图13A是铝管构件13的电磁成形前的剖视图,图13B是铝管构件13的电磁成形后的剖视图。

电磁成形后的铝管构件13在配置有上述第一电磁成形线圈部29A、第二电磁成形线圈部29B的位置被扩管。即,铝管构件13通过电磁成形扩管并在在托架15、17、19A、19B的轴向外侧,以在全周范围内朝向径向外侧鼓出的方式被铆固。由此能够获得图1所示状态的成形体11。

在上述电磁成形后,通过解除图3所示的支承构件43、45、47、49的各托架支架51、53、55、57的固定,从而将铆固固定有各种托架15、17、19A、19B的成形体11取出。

成形体11的取出可以在图2所示的扩管工位ST2上进行,但也可以通过夹具板搬送机构33将夹具板31进一步搬送至搬送方向前方并在与扩管工位ST2相比的搬送方向前方进行。

在本结构的铝管构件的电磁成形装置100中,将与铝管构件13的全长相比较短的第一电磁成形线圈部29A和第二电磁成形线圈部29B分别配置在希望的成形部位,通过电磁成形使铝管构件13扩径。据此,与在铝管构件13的全长范围内配置电磁成形线圈部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小在电磁成形线圈部中流动的电流损失。因此,能够在需要基于电磁成形的扩管的部位流通需要的电流量,避免铝管构件13的电磁成形量产生波动。由此,能够实现高精度的电磁成形。此外,各托架15、17、19A、19B在各自的配置位置高精度且牢固地与铝管构件13铆接。

另外,在扩管时的导体延伸部123b与导体延伸部123c流通相互反向的电流,因此在导体延伸部123b、123c产生振动。由于该振动而在例如导体延伸部123b、123c与铝管构件13接触或导体延伸部123b、123c彼此接触的情况下,在导体间产生短路或火花。

但是,本结构的导体延伸部123b、123c通过在绝缘支承体117上形成的槽127、129(参照图7)而在以相互分离恒定间隔的状态被保持(固定)。其结果,即使在电磁成形的通电时产生振动,导体延伸部123b、123c也不会从槽127、129飞出,能够可靠地防止发生短路或火花。

另外,在电磁成形中,将成形对象的工件配置在线圈部的附近,并将使电容器充电的能量经由高压电源线缆65A、65B(参照图2)向线圈部供给。此时,若在与高压电源线缆65A、65B连接的电源侧端子145、147和线圈侧端子119、121(图10参照)之间存在间隔,则存在在该间隔中产生火花而发生端子表面熔融或端子彼此接合等情况。在该情况下,产生高压电源线缆65A、65B的电源侧端子145、147或线圈侧端子119、121的更换作业,生产性降低。

但是,本结构的电源侧端子145、147与线圈侧端子119、121均采用板状的端子构造,使双方的端子彼此重叠而设为面接触状态。在该面接触状态下固定端子并通电,从而能够使端子间的接触性良好并防止端子间产生火花。另外,由于是端子构造,因此能够以简单的作业将电源侧端子145、147与线圈侧端子119、121切离,将电磁成形线圈单元30向下一电磁成形工序输送。因此,能够提高电磁成形工序的自由度并提高生产性。

<电磁成形线圈单元的第二结构例>

接下来说明电磁成形线圈单元的第二结构例。

图14是第二结构例的电磁成形线圈单元40的示意性结构图。

本结构的电磁成形线圈单元40在沿轴向的多个部位(在图示例中分别为两个部位)配置第一电磁成形线圈部29A和第三电磁成形线圈部29C。需要说明的是,需要说明的是,详细内容如后所述,在使用一对该电磁成形线圈单元的情况下,另一电磁成形线圈单元中的第二电磁成形线圈部29B和第四电磁成形线圈部29D为与第一电磁成形线圈部29A和第三电磁成形线圈部29C同样的结构。

第一电磁成形线圈部29A和第三电磁成形线圈部29C是彼此独立的线圈部,被单独通电。另外,在第一电磁成形线圈部29A与第三电磁成形线圈部29C之间设置绝缘支承体117A,在从第三电磁成形线圈部29C到基端11之间设置绝缘支承体117B。

除了上述方面以外是与前述电磁成形线圈单元30相同的结构。在以下的说明中,对同一构件或部位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简化或省略其说明。

从第一电磁成形线圈部29A延伸的导体延伸部123b、123c在绝缘支承体117A及第三电磁成形线圈部29C的轴芯构件115中分别沿轴心配置。另外,从第三电磁成形线圈部29C延伸的导体延伸部124b、124c在第三电磁成形线圈部29C的轴芯构件115与绝缘支承体117B中与导体延伸部123b、123c并列设置。

在端子连接部61A中,导体延伸部124b的基端与线圈侧端子153连接,导体延伸部124c的基端与线圈侧端子155连接。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电磁成形线圈部29A形成有将导体延伸部123b、123c保持(固定)在该轴芯构件115上的未图示的槽。第三电磁成形线圈部29C也同样地,在轴芯构件115形成分别保持(固定)导体延伸部123b、123c及导体延伸部124b、124c的未图示的槽。

图15A是图14所示的绝缘支承体117A的XVA-XVA线的剖视图,图15B是图14所示的绝缘支承体117B的XVB-XVB线的剖视图。

在图15A所示的绝缘支承体117A上,与第一结构例的绝缘支承体117(参照图7)同样地,在分割片131A的分割相对面126上沿长度方向形成有将一对导体延伸部123b、123c以相互恒定间隔分离并保持(固定)的槽(导体保持部)127、129。

在图15B所示的绝缘支承体117B上,在分割片131A的分割相对面126上沿长度方向形成有保持(固定)一对导体延伸部123b、123c的槽(导体保持部)127、129。另外,形成有保持(固定)一对导体延伸部124b、124c的槽(导体保持部)157、159。

图16是示出第二结构例的线圈侧端子支承部136的俯视图。

线圈侧端子支承部136与第一结构例的线圈侧端子支承部135(参照图8)同样地,为在绝缘支承体117B的长度方向具有不同突出长度的带台阶构造。在带台阶构造的突出长度较长一侧配置线圈侧端子153、119,在较短一侧配置线圈侧端子155、121。线圈侧端子153、155也与线圈侧端子119、121同样地,分别由板状的金属片构成,在线圈侧端子支承部136上相互分离地固定。

图17是示意性示出将图16所示的线圈侧端子支承部136夹入支承台143与按压构件149之间的情形的剖视图。

线圈侧端子支承部136与第一结构例的情况同样地,在端子连接部61A中被夹持。按压构件149固定电源侧端子145、147、167、169。电源侧端子145、147、167、169以成为平坦面的下表面侧从按压构件149露出的状态相互分离配置。并且,通过利用未图示的夹紧部将按压构件149固定在支承台143,从而电源侧端子145与线圈侧端子119、电源侧端子147与线圈侧端子121、电源侧端子167与线圈侧端子153、电源侧端子169与线圈侧端子155接触固定。

图18A、图18B是阶段地示出具有第二结构例的电磁成形线圈单元的电磁成形装置200中,将电磁成形线圈部***支承于夹具板31的铝管构件13中以进行扩管的扩管工序的工序说明图。

本结构的电磁成形装置200取代前述第一结构例的电磁成形装置100中的第一线圈单元30A和第二线圈单元30B(参照图12A),在沿轴向的多个部位(在图示例中分别为两个部位)具备配置有电磁成形线圈部的第三线圈单元30C和第四线圈单元30D。除此以外的方面是与前述的电磁成形装置100相同的结构。

本结构的第三线圈单元30C从夹具板31侧的顶端起具备第一电磁成形线圈部29A和第三电磁成形线圈部29C。第一电磁成形线圈部29A与第三电磁成形线圈部29C之间及第三电磁成形线圈部29C的基端侧由树脂支承体构成。在该树脂支承体中埋设与各线圈连接的导体。

第四线圈单元30D也同样地,从夹具板31侧的顶端起具备第二电磁成形线圈部29B和第四电磁成形线圈部29D。第二电磁成形线圈部29B与第四电磁成形线圈部29D之间及第四电磁成形线圈部29D的基端侧由树脂支承体构成。在该树脂支承体中埋设与各线圈部连接的导体。

第一电磁成形线圈部29A与第三电磁成形线圈部29C的线圈中心彼此之间隔同支承构件45与支承构件43的间隔相等,第二电磁成形线圈部29B与第四电磁成形线圈部29D的线圈中心彼此之间隔同支承构件47与支承构件49的间隔相等。

本结构的电磁成形装置200如从图18A所示的状态到图18B所示,通过第一线圈移动机构37A使第三线圈单元30C沿轴向朝向夹具板31侧移动,通过第二线圈移动机构37B使第四线圈单元30D沿轴向朝向夹具板31侧移动。若通过第三线圈单元30C的移动将第一电磁成形线圈部29A配置在支承构件45的轴向位置,则第三电磁成形线圈部29C配置在支承构件43的轴向位置。另外,若通过第四线圈单元30D的移动将第二电磁成形线圈部29B配置在支承构件47的轴向位置,则第四电磁成形线圈部29D配置在支承构件49的轴向位置。

在图18B所示的状态下,通过向各电磁成形线圈部29A、29B、29C、29D通电,从而铝管构件13在支承构件43、45、47、49的轴向位置通过电磁成形一次扩管。

根据本结构的电磁成形装置200,通过使用多个电磁成形线圈部直列配置的第三线圈单元30C、第四线圈单元30D,从而无需使线圈移动就能够对多个部位的希望的扩管位置进行电磁成形。由此,能够缩短扩管工序的线圈移动时间并缩短生产节拍。需要说明的是,各电磁成形线圈部29A、29B、29C、29D的通电定时可以是同时,也可以是依次通电。在该情况下,也不需要使第三线圈单元30C或第四线圈单元30D移动,因此能够简化工序。

另外,如图15B所示,导体延伸部123b、123c和导体延伸部124b、124c相比于依次配置,优选交替配置。即,各导体延伸部优选在其排列方向上按照导体延伸部123c(负极)、124c(负极)、123b(正极)、124b(正极)的顺序配置。根据该配置,在同时对两个部位进行电磁成形的情况下,能够使在正极与负极之间产生的电磁力减小与一组(导体延伸部123c(负极)与124b(正极))对应的量。另外,即使在具有时间差而依次通电的情况下,也能够增大正极与负极的间隔而减小在导体延伸部产生的电磁力。由此,不易产生由导体123、124的振动引起的短路或火花。

并且,如图16所示,将导体延伸部123b、123c和导体延伸部124b、124c设为上述配置,并将线圈侧端子119、153与线圈侧端子121、155在与排列方向正交的方向(绝缘支承体117B的长度方向)上错开配置。即,以线圈侧端子119(正极)与121(负极)的距离、线圈侧端子153(正极)与155(负极)的距离增大的方式配置。根据该配置,更加不易产生短路或火花。

<变形例>

图15B所示的绝缘支承体117B的槽127、129、157、159使从分割相对面126的槽深度形成为恒定,但也可以使槽深度变化。

图19是示出绝缘支承体的变形例的剖视图。

本变形例的绝缘支承体117C被用于与绝缘支承体117B(参照图14)对应的部位,槽157、159形成得比槽127、129深。通过按照该方式使槽深度交替不同,从而正极和负极间的距离W与以相同槽深度排列的情况相比增大。由此,能够减小所产生的电磁力。需要说明的是,在该情况下,导体延伸部123b(正极)和123c(负极)与电源部83连接,导体延伸部124b(正极)和124c(负极)与电源部85连接。并且,优选在深度大的槽157、159中设置从分割片131B向槽157、159***的突出部161、163。

另外,在绝缘支承体上形成的槽是沿轴向连续的槽,但也可以在沿轴向的一部分设置中空的中继部。

图20是具有中继部165的绝缘支承体117D的分割立体图。

中继部165在分割片131A、131B的至少一方具有截面积比槽截面积大的空间。该中继部165在使例如分别***在槽129、159、127、157中的未图示的导体的端部彼此连结的情况下,成为收容连接端子等连结用构件的空间。

通过在绝缘支承体的希望的位置配置中继部165,从而能够提高导体的配置及设计的自由度。

此外,在电磁成形线圈单元中,在使多个线圈部分离配置的情况下,需要根据与管状构件的内径间的关系将全部导体延伸部集中在线圈部的卷绕直径的内侧。因此,导体延伸部彼此之间隔更窄,更加容易产生由导体振动引起的导体间短路或火花。但是,通过像本结构这样将导体延伸部收容在绝缘支承体的槽中,能够使导体的间隔保持为恒定,即使是狭小距离,也能够稳定地保持导体。另外,通过绝缘支承体,能够高精度设定多个线圈部彼此间的距离,能够以高尺寸精度进行电磁成形加工。

<电磁成形装置的第三结构例>

接下来说明电磁成形线圈单元的第三结构例。

图21是第三结构例的电磁成形线圈单元50的示意性结构图。

本结构的电磁成形线圈单元50具备前述的轴芯构件115、绝缘支承体117、导体123、线圈侧端子支承部135A。

线圈侧端子支承部135A与第一结构例的电磁成形线圈单元30(参照图4)相比,轴向形成得较长,且在该长条状的线圈侧端子支承部135A配置一对长条状的线圈侧端子119A、121A。线圈侧端子119A、121A形成为沿电磁成形线圈单元50的长度方向延伸的板状,且分别具有轴向长度Lc。另外,线圈侧端子119A、121A的在端子全长范围内形成为平坦状的上表面露出。

电磁成形线圈单元50与图12A~图12C所示的基于线圈移动机构37A、37B的支承方式同样地,由线圈移动机构以能够沿轴向移动的方式支承。但是,本结构的端子连接部与图12A~图12C所示的端子连接部61A、61B那样与线圈移动机构37A、37B的移动一起移动的结构不同,为在轴向上固定于固定位置的状态。

图22、图23是示意性示出基于电磁成形线圈单元50的扩管工序的工序说明图。

图22示出在支承构件49的轴向位置使铝管构件13扩管的工序,图23示出在支承构件47的轴向位置使铝管构件13扩管的工序。

如图22所示,通过前述的线圈移动机构,将电磁成形线圈单元50从顶端113***铝管构件13的管内,并使作为卷绕部123a的线圈部移动至支承构件49的轴向位置。

然后,在将线圈部配置在支承构件49的相对位置的状态下,将线圈侧端子支承部135A的线圈侧端子119A、121A与前述图10所示的端子连接部61的情况同样地,夹入在按压构件149与支承台143之间。由此,电源侧端子145、147与线圈侧端子119A、121A被压接而相互导通。另外,通过该压接将电磁成形线圈单元50在轴向上固定。

然后,向电源侧端子145、147供给脉冲电流,在支承构件49的位置通过电磁成形使铝管构件13扩管。

接下来,解除端子连接部61中的固定,并使电源侧端子145、147与线圈侧端子119A、121A分离,然后如图23所示,使电磁成形线圈单元50的线圈部29移动至支承构件47的轴向位置。

然后,在将线圈部配置在支承构件47的相对位置的状态下,将线圈侧端子支承部135A的线圈侧端子119A、121A与前述同样地夹入在按压构件149与支承台143之间。此时,电源侧端子145、147沿轴向配置在相同位置,因此在线圈侧端子119A、121A的不同的位置与电源侧端子145、147接触。由此,再次将电源侧端子145、147与线圈侧端子119A、121A压接而相互导通。另外,通过该压接,电磁成形线圈单元50沿轴向被固定。

然后,向电源侧端子145、147供给脉冲电流,在支承构件37的位置通过电磁成形使铝管构件13扩管。按照这种方式,能够获得图13B所示的扩管后的成形体。

在此,电源侧端子145、147如图24所示,是固定于按压构件149的平板状电极端子,与线圈侧端子119A、121A的相对面为平担面。若在端子连接部61中使电源侧端子145、147与线圈侧端子119A、121A压接,则端子彼此以较宽面积接触,因此能够抑制通电时的短路或产生火花。

线圈侧端子119A、121A具有使电磁成形线圈单元50移动的距离Ls以上的轴向长度Lc(Lc≥Ls)。也就是说,线圈侧端子119A、121A具备电磁成形线圈单元50的最大移动距离以上的轴向长度。由此,电磁成形线圈单元50移动至移动范围内的任意位置,均能够实现线圈侧端子119A、121A与电源侧端子145、147的连接。由此,能够电磁成形的区域无制约,能够进行高自由度的线圈设置。

另外,电源侧端子145、147在相同位置实现与线圈侧端子119A、121A的端子连接及端子分离。由此,不需要在变更成形位置时使与电源侧端子145、147连接的高压电源线缆移动。高压电源线缆的可挠性低且重量大,因此可能会由于线缆移动时的拖曳而产生磨耗或破损。但是,根据本结构,不需要进行线缆移动,能够简化电磁成形线圈单元的移动工序并提高作业性,并且能够提高电磁成形装置的耐久性。

另外,在基于电磁成形的扩管时,电磁成形线圈单元50在轴向上被牢固地固定,因此能够实现无位置偏移的稳定的电磁成形。

<第一变形例>

上述的接触/分离型的电源侧端子145、147不限于板状,也可以使用圆盘状的电极端子构成。

图25是示出使用圆盘状电极端子的电源侧端子145A、147A与线圈侧端子119A、121A接触的情形的概略结构图。

电源侧端子145A、147A设为以旋转自如的方式支承的圆盘状电极端子,从而与线圈侧端子119A、121A滚动接触。由此,电源侧端子145A、147A与线圈侧端子119A、121A能够在使端子彼此连接的状态下使电磁成形线圈单元50移动至多个成形位置。因此,如图22、图23所示,在电磁成形线圈单元50沿轴向移动时,线圈侧端子119A、121A一边与电源侧端子145A、147A接触一边被输送至下一成形位置。可以在各成形位置设置限制电磁成形线圈单元50的轴向移动的未图示的固定机构,也可以提高图10、图17所示的端子连接部61、61A、61中的夹紧力来限制轴向移动。

另外,电磁成形线圈单元50一边被电源侧端子145A、147A按压一边移动,因此即使在移动时也稳定地被支承。由此,与接触/分离型电源侧端子的情况相比,能够作业性良好且顺畅地进行电磁成形线圈单元50的轴向移动,能够简单地获得高定位精度。

圆盘状电极端子除了单一圆盘以外,也可以是将多个圆盘组合的结构或将圆盘配置为多列的结构。在该情况下,能够获得接触面积增加及移动阻力减小的效果,另外,能够获得抑制通电时短路或产生火花的效果。

<第二变形例>

图26是示出电磁成形线圈单元的其他结构例的概略结构图。

在本结构的电磁成形线圈单元的线圈侧端子支承部135B,在绝缘支承体117侧的一端侧设置一对接触用窗部171、173,在基端111侧设置一对接触用窗部175、177。

接触用窗部171、175设有与导体延伸部123b连接的线圈侧端子181、185,接触用窗部173、177设有与导体延伸部123c连接的线圈侧端子183、187。线圈侧端子181、185配置在沿着导体延伸部123b的不同的位置,且线圈侧端子183、187配置在沿着导体延伸部123c的不同的位置。另外,在线圈侧端子支承部135B的接触用窗部171、173、175、177的形成面上,除了接触用窗部171、173、175、177以外的区域由电绝缘层189覆盖。

绝缘支承体117侧的接触用窗部171、173设置在与图22、图23所示的电源侧端子145、147对应的位置,为了提高绝缘性,各窗部沿轴向分离距离ΔL而配置。基端111侧的接触用窗部175、177也同样地,设置在与电源侧端子145、147对应的位置,各窗部沿轴向分离距离ΔL而配置。

并且,接触用窗部171与接触用窗部175沿轴向分离同图22、图23所示的支承构件47与支承构件49之间的距离Ls相等的距离Ls而配置。另外,接触用窗部173和接触用窗部177也同样地,沿轴向相互分离距离Ls而配置。

上述结构的电磁成形线圈单元在图22所示的支承构件49的轴向位置使铝管构件13扩管时,将接触用窗部171、173配置在与电源侧端子145、147相对的轴向位置。由此,接触用窗部171、173成为与线圈侧端子119A、121A连接的连接部。另外,接触用窗部175、177在图23所示的支承构件47的轴向位置对铝管构件13进行扩管时,配置在与电源侧端子145、147相对的轴向位置,成为与线圈侧端子119A、121A连接的连接部。

该情况下的电源侧端子145、147如图22、图23所示,无论扩管位置如何,均能够配置在沿轴向距离与支承构件49分离La的位置。也就是说,无需伴随扩管位置的变更而使电源侧端子145、147沿轴向移动。由此,能够保持与电源侧端子145、147连接的高压电源线缆固定,连续对沿轴向的多个部位进行电磁成形,使对多个部位进行扩管的工序更加高效化。

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将实施方式的各结构相互组合或本领域技术人员基于说明书的记载以及公知技术能够变更、应用的技术也是本发明的预想内容,包含在请求保护的范围内。

本申请基于2017年7月12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特愿2017-136636)及2018年2月8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特愿2018-21085),其内容作为参照包含在本申请中。

附图标记说明:

13 铝管构件

29A 第一电磁成形线圈部(线圈部)

29B 第二电磁成形线圈部(线圈部)

29C 第三电磁成形线圈部(线圈部)

29D 第四电磁成形线圈部(线圈部)

30、40、50 电磁成形线圈单元

30A 第一线圈单元(电磁成形线圈单元)

30B 第二线圈单元(电磁成形线圈单元)

30C 第三线圈单元(电磁成形线圈单元)

30D 第四线圈单元(电磁成形线圈单元)

43、45、47、49 支承构件(刚性构件)

111 基端

113 顶端

115 轴芯构件

117、117A、117B 绝缘支承体

119、119A、121、121A、153、155、181、183、185、187 线圈侧端子(端子)

123、124 导体

123a、124a 卷绕部

123b、123c、124b、124c 导体延伸部

125 树脂被覆层

127、129 槽(导体保持部)

145、147、145A、147A 电源侧端子(连接对象侧的端子)

157、159 槽(导体保持部)。

49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紧固件及安装极薄板材的方法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