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套及制作该手套的手套模具

文档序号:1423791 发布日期:2020-03-17 浏览:28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手套及制作该手套的手套模具 (Gloves and gloves mould of this gloves of preparation ) 是由 郑凯文 郑凯元 于 2018-09-11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提供一种手套以及制作该手套的手套模具,该手套模具包括一手腕部、一手掌部、一食指部、一中指部、一无名指部以及一小指部。手掌部连接于该手腕部,拇指部连接于该手掌部,食指部连接于该手掌部,沿该食指部的靠近该拇指部的边缘延伸的一直线定义为第一基线,无名指部连接于该手掌部,小指部连接于该手掌部,其中该拇指部与该手掌部的连接处与该食指部是位于该第一基线的两侧,且该拇指部与该食指部在平行于该手掌部的一平面上的投影不重叠。(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glove and a glove mold for manufacturing the glove. The palm portion is connected in this wrist portion, and thumb portion is connected in this palm portion, and forefinger portion is connected in this palm portion, and a straight line along the edge extension of this forefinger portion that is close to this thumb portion is defined as first baseline, and ring finger portion connects in this palm portion, and little finger portion connects in this palm portion, and wherein the junction of this thumb portion and this palm portion is located the both sides of this first baseline with this forefinger portion, and the projection of this thumb portion and this forefinger portion on a plane that is on a parallel with this palm portion is non-overlapping.)

手套及制作该手套的手套模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手套及制作该手套的手套模具。

背景技术

浸胶式手套,利用手套模具浸至液体原料中,使液体原料包覆于手套模具 的表面,然后使液体原料烘干定型完成其成品。手套模具结构设计上的差异, 对其制成的手套穿戴上也会有所差异,诸如手套的服贴度、穿戴及脱下的难易 度,以及穿戴时手部活动的灵活度、长时间穿戴的舒适度等,都是在设计手套 及其制造模具时应考虑的条件。对例如外科手术等需要运用手部进行精密操作 的应用领域中所使用的专用手套,上述各条件的要求标准就更为严格。

由于,现有技术的这类手套穿戴上存在下述缺点:

1.如图1-图4所示,现有技术的手套G1、G2在拇指部分的底部通常会与食 指部分的内侧靠近或重叠,该设计不符合人体工学,因人手在放松状态,大拇 指与食指是无重叠或靠近,故久戴易造成疲惫感与手部不适。

2.如图5所示,现有技术的手套G2的手指部分弯曲,与手背的整体为弯曲 孤形,但在穿脱手套时,人手部一般呈伸直状态,此手模设计易造成穿脱不易,。

3.如图1-图4所示,现有技术的手套G1、G2在手腕部分及小指部分系彼此 呈现垂直或极小外突状,此一形状并不符合人体工学,因为人体手部在自然的 状态下,小指是略呈向外。

另外,图6-图15表示现有技术的手套模具,现有手套模具的拇指部较接近 食指部,甚至有部分与食指部重叠,而且掌背部呈弯曲弧形,如图8-图9所示, 使制作出的手套的掌背部也成弯曲弧形,因而造成不易穿脱的问题,而如图6- 图7、10-图11所示,小指部也比较靠近无名指部,使制作出的手套较不符合人 体工学,用户久戴会有疲劳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其他目的和优点可以从本发明实施例所揭示的技术特征中得到进 一步的了解。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手套模具,其拇指部与手掌部的连接处远离食 指部,使拇指部与食指部不会重叠,掌背部呈伸直下降的形状,使制作出的手 套方便使用者穿脱,另外小指部向外延伸,使制作出的手套更符合人体工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手套模具,其特征是,包括:

一手腕部;

一手掌部,连接于该手腕部;

一拇指部,连接于该手掌部;

一食指部,连接于该手掌部,沿该食指部的靠近该拇指部的边缘延伸的一 直线定义为第一基线,该第一基线与该手掌部的在该拇指部与该食指部之间的 交点定义为第一基准点;

一中指部,连接于该手掌部,沿该中指部的中心延伸的一直线定义为第二 基线;

一无名指部,连接于该手掌部;以及

一小指部,连接于该手掌部,其中该拇指部与该手掌部的连接处与该食指 部是位于该第一基线的两侧,且该拇指部与该食指部在平行于该手掌部的一平 面上的投影不重叠。

所述的手套模具,该拇指部接近其指尖的部分呈弯曲状,且朝向该手掌部 弯曲。

所述的手套模具,该第一基线至该拇指部离该手掌部的最远处的距离是大 于或等于20毫米且小于或等于40毫米。

所述的手套模具,该第二基线至该拇指部离该手掌部的最远处的距离是大 于或等于45毫米且小于或等于70毫米。

所述的手套模具,该第一基准点至该手掌部的最外侧的距离是大于或等于 30毫米且小于或等于45毫米,该手掌部的该最外侧是邻近该拇指部与该手掌部 的该连接处。

所述的手套模具,该拇指部的边缘相对于该手掌部所形成的角度是大于或 等于65度且小于或等于75度。

一种手套模具,包括:

一手腕部;

一手掌部,连接于该手腕部,该手掌部具有一掌心面以及一掌背面,该手 腕部与该手掌部的连接处被定义为一第二基准点;

一拇指部,连接于该手掌部;

一食指部,连接于该手掌部;

一中指部,连接于该手掌部;

一无名指部,连接于该手掌部;以及

一小指部,连接于该手掌部,其中当该掌背面朝向上方时,该掌背面是低 于该第二基准点且该掌背面呈平缓倾斜状。

所述的手套模具,该第二基准点与该掌背面最低点的距离是大于或等于15 毫米且小于或等于16毫米。

一种手套模具,包括:

一手腕部;

一手掌部,连接于该手腕部;

一拇指部,连接于该手掌部;

一食指部,连接于该手掌部;

一中指部,连接于该手掌部,沿该中指部的中心延伸的一直线定义为第二 基线;

一无名指部,连接于该手掌部;以及

一小指部,连接于该手掌部,沿该小指部的外边缘延伸的一直线被定义为 第三基线,其中该小指部与该手掌部连接处的外边缘的一切线与该第三基线之 间形成的角度是大于或等于10度且小于或等于15度。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手套,其使用上述的手套模具制作。

本发明凭借新的手模结构设计,使其制作的手套能穿戴上更舒适、服贴、 符合人体工学,穿脱容易。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 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 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 下。

附图说明

图1及图2分别是两种现有技术的手套从掌心面观看的示意图。

图3及图4分别是图1与图2的手套从掌背面观看的示意图。

图5是图2的手套从小指部观看的示意图。

图6及图7分别是两种现有技术的手套模具从掌背面观看的示意图。

图8及图9分别是图6及图7的手套模具从拇指部的方向观看的示意图。

图10及图11分别是图6及图7的手套模具从掌心面观看的示意图。

图12及图13分别是图10及图11的手套模具从掌心面略偏小指部的方向 观看的示意图。

图14及图15分别是图6及图7的手套模具从各手指部的指尖略偏向拇指 部的方向观看的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的手套模具的一实施例从掌背面观看的示意图。

图17是图16的手套模具从拇指部的方向观看的示意图。

图18是图16的手套模具从掌心面观看的示意图。

图19是图18的手套模具从掌心面略偏小指部的方向观看的示意图。

图20是图16的手套模具从各手指部的指尖略偏拇指部的方向观看的示意 图。

图21是以图16的手套模具制作的手套从掌心面观看的示意图。

图22是以图16的手套模具制作的手套从掌背面观看的示意图。

图23是以图16的手套模具制作的手套从小指部观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6,其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本发明的手套模具100包括手腕 部10、手掌部20、拇指部30、食指部40、中指部50、无名指部60以及小指部 70。手掌部20连接于手腕部10,拇指部30连接于手掌部20,食指部40连接 于手掌部20,沿食指部40的靠近拇指部30的边缘延伸的一直线定义为第一基 线L1,第一基线L1与手掌部20的在拇指部30与食指部40之间的交点定义为 第一基准点P1,中指部50连接于手掌部20,沿中指部50的中心延伸的一直线 定义为第二基线L2,无名指部60连接于手掌部20,小指部70连接于手掌部20, 其中拇指部30与手掌部20的连接处与食指部40是位于第一基线L1的两侧, 且拇指部30与食指部40在平行于手掌部20的一平面上的投影不重叠。

拇指部30与手掌部20的大鱼际21(thenar)连接,且与图6及图7所示的现 有的手套模具相比,本发明的手套模具100的拇指部30与手掌部20的大鱼际 21较往外侧突出,本发明的手套模具100的拇指部30与通过食指部40外缘的 第一基线L1的距离较大,而且拇指部30与食指部40没有重叠的部分。

另外,拇指部30接近其指尖的部分呈弯曲状,且朝向手掌部20弯曲。食 指部40、中指部50、无名指部60以及小指部70彼此依序相邻连接于手掌部20, 而且彼此的距离由连接于手掌部20的根部往指尖渐增大,相较的下,图6及图 7所示的现有的手套模具的食指部、中指部、无名指部以及小指部彼此较呈平行 排列。

表1表示现有技术的手套模具与本发明手套模具的第一基线(食指部的外缘) 至拇指部离手掌部的最远处的距离ΔL1的列表。

表1

Figure BDA0001796311070000051

Figure BDA0001796311070000061

由表1的比较可以看出,本发明的手套模具100的ΔL1是大于或等于20毫 米且小于或等于40毫米,也就是20mm≦ΔL1≦40mm,而ΔL1与手套掌宽圆周 的比值是0.1205≦ΔL1/D≦0.1587。而图6所示的现有技术的手套模具的ΔL1最 大值是8.0号手套的1.5mm,图7所示的现有技术的手套模具的ΔL1最大值是 7.5号手套的14.8mm,可以看出本发明的手套模具100拇指部30是比现有技术 的手套模具的拇指部较为往外突出。

请参阅图17,从拇指部30的方向观看本发明的手套模具100,手掌部20 具有一掌心面22以及一掌背面23,手腕部10与手掌部20的连接处被定义为一 第二基准点P2,当掌背面23朝向上方时,掌背面23是低于第二基准点P2。而 图8及图9所示的现有技术的手套模具的掌背面都呈圆弧状弯曲,也就是图8 及图9所示的现有技术的手套模具的掌背面都高于第二基准点P2。因此现有技 术的手套模具所制作的手套,其掌背部呈弯曲圆弧状,而这样的形状在手套穿 脱时,使用者的手受到手套形状的影响不容易伸直,如此手套也容易受到使用 者的手背的阻挡而不易穿脱,本发明的手套模具100的掌背面23呈平缓倾斜, 且低于手腕部10,如此使用者在穿脱手套时,手掌可以轻松地伸直,因而不易 受到使用者手背的阻挡而容易顺利地穿脱。

表2表示现有技术的手套模具与本发明手套模具的第二基准点P2与掌背面 最低点的距离ΔL2的列表。

表2

Figure BDA0001796311070000062

Figure BDA0001796311070000071

由表2的比较可知,本发明的手套模具100的掌背面23均低于第二基准点 P2,因此以本发明的手套模具100制作出的手套,其掌背面也会低于手腕部, 而图8及图9所示的现有技术的手套模具制作出的手套,其掌背面高于手腕部, 因此有不易穿脱的问题,本发明的手套模具100的掌背面23的最低点与第二基 准点P2的距离是大于或等于15毫米且小于或等于16毫米,也就是 15mm≦ΔL2≦16mm。

请参阅图18,本发明的手套模具100从掌心面22观看的示意图。从图18 可以更清楚地看出,本发明的手套模具100的拇指部30以及拇指部30与手掌 部20的连接处是远离手掌部20的掌心,而且拇指部30与食指部40没有重叠, 第二基线L2是沿中指部50的中心延伸的直线,相较于图10与图11所示的现 有技术的手套模具,图18所示的本发明的手套模具100的拇指部30离手掌部 20的最远处与第二基线L2的距离是比图10与图11所示的现有技术的手套模具 大得多。

表3表示现有技术的手套模具与本发明手套模具的第二基线L2与手套模具 的拇指部离手掌部的最远处的距离ΔL3的列表。

表3

Figure BDA0001796311070000072

Figure BDA0001796311070000081

从表3的比较可知,本发明的手套模具100的拇指部离手掌部的最远处与 通过中指部中心的第二基线的距离是大于或等于45毫米且小于或等于70毫米, 也就是45mm≦ΔL3≦70mm,而且ΔL3与手套掌宽圆周D的比值是大于或等于 0.2659且小于或等于0.2783,也就是0.2659≦ΔL3/D≦0.2783。而图10所示的 现有技术的手套模具的ΔL3是27mm(#7.5号)与30.2mm(#8.0号),而图11所示 的现有技术的手套模具的ΔL3是41.8mm(#7.0号)及44.3mm(#7.5号),都小于本 发明的手套模具100的ΔL3。因此本发明的手套模具100所制作出的手套较符 合人体工学,也就是较符合人体手掌在自然状态下拇指部与手掌部的距离,可 以久戴也不会有疲劳感。

请参阅图19,本发明的手套模具100从掌心面22略偏向小指部70的方向 观看的示意图。第一基准点P1如前所述是第一基线L1与手掌部20的在拇指部 30与食指部40之间的交点,由图19可以看出,本发明的手套模具100从第一 基准点P1至手掌部20最外侧的距离明显地大于图12及图13所示的现有技术 的手套模具的自第一基准点至手掌部最外侧的距离。如此,本发明的手套模具 100所制作出的手套较符合人体自然状态下的手掌形状,比较不容易让使用者产 生疲劳感。

表4表示现有技术的手套模具与本发明手套模具从第一基准点至手掌部最 外侧的距离ΔL4的列表。

表4

Figure BDA0001796311070000091

Figure BDA0001796311070000101

由表4的比较可知,本发明的手套模具100从第一基准点P1至手掌部20 最外侧的距离ΔL4是大于或等于30毫米且小于或等于45毫米,也就是 30mm≦ΔL4≦45mm,而且ΔL4与手套掌宽圆周D的比值是大于或等于0.1785 且小于或等于0.2030,也就是0.1785≦ΔL4/D≦0.2030。图12所示的现有技术 的手套模具的ΔL4是32mm(#7.5号)及37.4mm(#8.0号),图13所示的现有技术 的手套模具的ΔL4是35.3mm(#7.0号)及37.6mm(#7.5号),因此本发明的手套模 具100所制作出的手套较符合人体工学,也就是较符合人体手掌在自然状态下 虎口与手掌部最外侧的距离,较无紧绷感。

请参阅图20,其表示从各手指部的指尖略偏拇指部的方向观看本发明的手 套模具100。与图14及图15所示的现有技术的手套模具相比,本发明的手套模 具100的拇指部30在大鱼际处21与手掌部20所形成的角度较小,也就是本发 明的手套模具100的拇指部30向手掌部20倾斜的程度较少,本发明的手套模 具100所制作的手套较接近人体手掌的自然状态。

表5表示现有技术的手套模具与本发明手套模具的拇指部与手掌部之间所 形成的角度的列表。

表5

Figure BDA0001796311070000102

由表5的比较可知,本发明的手套模具100的拇指部30与手掌部20之间 所形成的角度R1是大于或等于65度且小于或等于75度,也就是65≦R1≦75, 而图14所示的现有技术的手套模具的拇指部与手掌部之间所形成的角度R1是 71度(#7.5号)与80度(#8.0号),图15所示的现有技术的手套模具的拇指部与手 掌部之间所形成的角度R1是80度(#7.0号)与81度(#7.5号),因此可知图14及 图15所示的现有技术的手套模具的拇指部比较朝向手掌部弯曲,故本发明的手 套模具100所制作的手套比较符合人体工学。

请回到图16,小指部70的外边缘延伸的一直线被定义为第三基线L3,与 图6及图7所示的现有技术的手套模具相比,本发明的手套模具100的小指部 70与手掌部20的小鱼际24处连接处的外边缘的一切线T与第三基线L3之间 形成的角度较大,也就是本发明的手套模具100的小指部70较朝向手掌部20 的外侧延伸,如此以本发明的手套模具100制作的手套是比较符合人体手掌的 自然状态,

表6表示现有技术的手套模具与本发明手套模具的小指部与手掌部连接处 的切线与第三基线之间形成的角度的列表。

表6

Figure BDA0001796311070000111

由表6的比较可知,本发明的手套模具100的小指部70与手掌部20连接 处的外边缘的切线T与第三基线L3之间形成的角度R2是大于或等于10度且小 于或等于15度,也就是10≦R2≦15,而图6所示的现有技术的手套模具的R2 角是5度(#7.5号)及6度(#8.0号),图7所示的现有技术的手套模具的R2角是4 度(#7.0号)及3度(#7.5号),因此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手套模具100的小 指部70较朝向手掌部20的外侧延伸,如此本发明的手套模具100制作的手套 比较符合人体工学。

图21及图22利用本发明的手套模具100制作出的手套G3,与图1至图4 所示的现有技术的手套G1、G2相比,可以看出本发明的手套G3的拇指部以及 手掌部的大鱼际部都远离掌心方向,而且手套G3的拇指部以及食指部没有重 叠,而且手套G3的小指部也是较朝向手掌部的外侧,如此本发明的手套G3接 近人体手掌的自然状态,比较符合人体工学,可以久戴而不会产生疲劳感。

另外,如图23所示,本发明的手套G3经过充气后使其维持形状的状态, 从图23可以看出,本发明的手套G3的食指部、中指部、无名指部以及小指部 是伸直的状态,而掌背部虽然因为充气的缘故呈圆弧状,但是根据四指都是伸 直的状态可以看出在没有充气的状态下,本发明的手套G3的掌背部也是伸直的 状态,在穿脱手套时,可以容易且顺利地操作,而对照图5所示的现有技术的 手套G2,其四指呈现弯曲的状态,可知手套G2的掌背部也是呈现弯曲突起的 状态,不利于手套的穿脱。

以上说明对本发明而言只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 员理解,在不脱离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作出许多修改、 变化或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35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模压栅板制造工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