瓣膜小叶连接装置

文档序号:1431274 发布日期:2020-03-17 浏览:20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瓣膜小叶连接装置 (Valve leaflet attachment device ) 是由 迈克尔·艾伦·卡曾斯 加里·史蒂文·罗塞尔 普雷恩·阿加斯蒂安·佩鲁马尔 杰里米·道格拉斯·贾 于 2018-06-11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一种瓣膜小叶连接装置,包括:基座;以及从基座延伸的第一和第二从动件。第一臂从第一从动件沿着远离第二从动件和远离基座的方向延伸,以在第一从动件和第一臂之间限定锐角,用于在该范围内捕获第一瓣叶。第二臂从第二从动件沿着远离第一从动件和远离基座的方向延伸,以在第二从动件和第二臂之间限定锐角,用于在该范围内捕获第二瓣叶。所述第一和第二从动件可在以下位置之间弹性变形:(1)打开状态,其中:所述第一臂从所述第一从动件延伸的点;以及所述第二臂从所述第二从动件延伸的点,间隔大于15mm;以及(2)闭合状态,其中:所述第一臂从所述第一从动件延伸的点以及所述第二臂从所述第二从动件延伸的点,间隔小于5mm。变形装置使从动件朝向闭合状态变形。定位器从基座延伸,位于第一从动件和第二从动件之间,并且紧固件可释放地固定到定位器上,所述紧固件包括第一和第二紧固件爪。所述第一和第二紧固件夹爪:远离所述基座延伸;并且可在以下位置之间移动:(1)张开状态,其中在第一和第二紧固件夹爪之间可以接收瓣叶;以及(2)固定状态,其中第一和第二紧固件夹爪将瓣叶固定在它们之间。在使用中:(1)第一和第二从动件可以是在第一和第二瓣叶之间轴向通过瓣膜,并且通过瓣膜小叶的打开和闭合而弹性变形;(2)第一臂可以在第一臂和第一从动件之间捕获第一瓣叶,并且第二臂可以在第二臂和第二从动件之间捕获第二瓣叶,其中,第一和第二从动件设置在第一和第二瓣叶之间;(3)变形装置可以使第一和第二从动件朝向闭合状态变形,从而使第一和第二瓣叶朝向彼此移动;(4)当紧固件夹爪处于张开状态时,紧固件可将第一和第二瓣叶接收在紧固件夹爪之间;以及(5)将紧固件夹爪朝向固定状态移动,从而将所述第一瓣叶和第二瓣叶彼此固定。可替代的,所述臂和紧固件夹爪可以朝向基座延伸。(A valve leaflet attachment device comprising: a base; and first and second followers extending from the base. The first arm extends from the first follower in a direction away from the second follower and away from the base to define an acute angle between the first follower and the first arm for capturing the first leaflet within the range. A second arm extends from the second follower in a direction away from the first follower and away from the base to define an acute angle between the second follower and the second arm for capturing the second leaflet within the range. The first and second followers are elastically deformable between: (1) an open state, wherein: a point at which the first arm extends from the first follower; and the points at which the second arm extends from the second follower are spaced more than 15mm apart; and (2) a closed state, wherein: the point at which the first arm extends from the first follower and the point at which the second arm extends from the second follower are separated by less than 5 mm. The deforming means deforms the follower toward the closed state. A retainer extends from the base between the first follower and the second follower, and a fastener is releasably secured to the retainer, the fastener including first and second fastener jaws. The first and second fastener jaws: extending away from the base; and is movable between: (1) an open state in which a leaflet can be received between the first and second fastener jaws; and (2) a secured state in which the first and second fastener jaws secure the leaflets therebetween. In use: (1) the first and second followers may be axially through the valve between the first and second leaflets and elastically deformed by opening and closing of the valve leaflets; (2) the first arm may capture a first leaflet between the first arm and the first follower, and the second arm may capture a second leaflet between the second arm and the second follower, wherein the first and second followers are disposed between the first and second leaflets; (3) the deforming means may deform the first and second followers towards the closed state, thereby moving the first and second leaflets towards each other; (4) the fastener can receive the first and second leaflets between the fastener jaws when the fastener jaws are in the open state; and (5) moving the fastener jaw toward a secured state, thereby securing the first and second leaflets to one another. Alternatively, the arms and fastener jaws may extend toward the base.)

瓣膜小叶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本发明涉及一种瓣膜小叶连接装置。更具体的,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连接二尖瓣小叶的装置,该装置包括:

(1)一对弹性从动件,其可以设置在瓣膜小叶之间并且足够柔韧和弹性(即,可变形),以在瓣膜小叶打开和关闭时跟随瓣膜小叶;

(2)从每个从动件延伸的臂,以在臂和相应的从动件之间捕获瓣膜小叶;

(3)使从动件和臂彼此相向移动的变形装置;以及

(4)***,其将紧固件定位在小叶的自由端上,以将小叶固定在一起。

已知有各种连接装置。例如:

US5015246“内窥镜吻合装置和方法”描述了设置在镊子钳口之间的缝钉,所述钳口“打开”缝钉(即,使缝钉腿张开/分开)。所述缝钉在管内的缩回“闭合”缝钉(即,使缝钉腿朝向彼此移动)。可选地,所述镊子还可用于:夹持身体组织;并帮助闭合缝钉。应当理解,镊子的闭合引起缝钉闭合。

US5403326“用于执行食道的胃包裹以用于治疗食道反流的方法”描述了一种装置,该装置包括内部抓紧器,该内部抓紧器抓取身体组织并将抓持的组织牵拉于缝合器钳口之间。缝合器钳口的闭合将缝钉固定到被抓持的身体组织。应当理解,缝合器的闭合导致抓取器的闭合。

US20100137887“用于组织修复的装置,系统和方法”描述了一种朝向打开状态弹性偏置抓紧器,以及用于抵靠和闭合抓取器的钳口。所述抓紧器可相对于钳口轴向移动,以缩回被抓紧器抓持的身体部位用于缝合。应当理解,钳口的闭合导致抓紧器的闭合。

US20100022823“用于组织抓取和评估的方法和装置”描述了一种固定装置,其包括被偏压向外钳口的内臂(带有倒钩),以及用于闭合外钳口以在外钳口和内臂之间捕获瓣膜小叶的装置。应当理解,外钳口的闭合导致内臂闭合。

US3874388“分流缺损闭合系统”描述了一对径向可扩展的,轴向间隔的伞状元件,用于覆盖间隔缺损,该伞状元件可被锁定在适当的位置,将心室隔膜夹在其间。在US5425738“内窥镜吻合环***装置及其使用方法”以及US“用于PFO闭合的锁扣构件”以及US2014/0088640“用于隔膜闭塞的输送/回收系统”中描述了类似的夹持装置。

现有的连接装置的一个缺点是:瓣膜小叶不能被连接装置捕获,而同时允许瓣膜的连续打开和关闭。在现有连接装置中,瓣膜小叶/身体组织的捕获通常导致瓣膜小叶/身体部位的“闭合”和夹紧。

现有连接装置的另一个缺点是:需要大的瓣叶捕获装置,以在瓣膜打开和关闭时捕获瓣膜小叶。此外,需要复杂的控制器以将瓣叶捕获装置定位在正确的位置,以实现对瓣膜小叶的令人满意的捕获。在现有连接装置中,大的捕获装置导致大的连接装置以及输送和访问系统。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瓣膜小叶连接装置,其包括:从动件,用于在瓣膜小叶打开和关闭时跟随瓣膜小叶;捕获瓣膜小叶,同时继续允许瓣膜小叶打开和关闭;并且仅在以这种方式正确地捕获瓣膜小叶之后,才使瓣膜小叶移动到闭合状态以便于瓣膜小叶彼此连接。

根据本发明一个优选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瓣膜小叶连接装置,其包括:

限定了纵轴的基座;

从基座延伸的第一和第二从动件;

位于第一从动件上的第一臂,所述第一臂从第一从动件沿着远离第二从动件并远离基座的方向延伸,以在第一从动件和第一臂之间限定一个锐角,用于将第一瓣叶捕获在第一从动件和第一臂之间;

位于第二从动件上的第二臂,所述第二臂从第二从动件沿着远离第一从动件并远离基座的方向延伸,以在第二从动件和第二臂之间限定一个锐角,用于将第二瓣叶捕获在第二从动件和第二臂之间;

所述第一和第二从动件可在以下位置之间弹性变形:

打开状态,其中:

第一虚拟线,该第一虚拟线与第一臂从第一从动件延伸的点相交;并且平行于基座的纵轴延伸;以及

第二虚拟线,该第二虚拟线与第二臂从第二从动件延伸的点相交;并且平行于基座的纵轴延伸,

所述第一虚拟线和第二虚拟线间隔大于15mm;以及

闭合状态,其中,第一和第二虚拟线间隔小于5mm;以及

使从动件向关闭状态变形的变形装置;

从而在使用中:

(1)第一和第二从动件可以在第一和第二瓣膜小叶之间轴向穿过瓣膜;并通过瓣膜小叶的打开和关闭而弹性变形;

(2)所述第一臂可将第一瓣叶捕获在第一臂和第一从动件之间,并且第二臂可将第二瓣叶捕获在第二臂和第二从动件之间,第一从动件和第二从动件设置在第一瓣叶和第二瓣叶之间;并且

(3)所述变形装置可以使第一和第二从动件朝向闭合状态变形,从而使第一和第二瓣叶彼此相向运动。

通常,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瓣膜小叶连接装置还包括:

从基座延伸,位于第一和第二从动件之间的***;以及

可释放地固定到***上的紧固件,该紧固件包括第一和第二紧固夹爪,其中,所述紧固件夹爪:

从基座向外延伸;并且

可在以下位置之间移动:(1)张开状态,该状态下瓣叶可以被接收在第一和第二紧固件夹爪之间;以及(2)固定状态,在该状态下,所述第一和第二紧固件夹爪将瓣叶固定在它们之间,

从而,在使用中,当第一和第二瓣叶朝向彼此移动:

(1)当所述紧固件夹爪处于打开状态时,所述紧固件可以在紧固件夹爪之间接收第一和第二瓣叶;并且

(2)将紧固件夹爪朝向固定状态移动,将第一和第二瓣叶彼此固定。

根据本发明的替代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瓣膜小叶连接装置,其包括:

限定了纵轴的基座;

从所述基座延伸的第一和第二从动件;

位于第一从动件上的第一臂,所述第一臂从第一从动件沿着远离第二从动件并远离基座的方向延伸,以在第一从动件和第一臂之间限定一个锐角,用于将第一瓣叶捕获在第一从动件和第一臂之间;

位于第二从动件上的第二臂,所述第二臂从第二从动件沿着远离第一臂并远离基座的方向延伸,以在第二从动件和第二臂之间限定一个锐角,用于将第二瓣叶捕获在第二从动件和第二臂之间;

所述第一和第二从动件可在以下位置之间弹性变形:

打开状态,其中:

第一虚拟线,该第一虚拟线与所述第一臂从第一从动件上开始延伸的点相交,并平行于基座的纵轴延伸;

第二虚拟线,该第二虚拟线与所述第二臂从第二从动件上开始延伸的点相交,并平行于基座的纵轴延伸,

所述第一和第二虚拟线间隔间隔大于15mm;以及

闭合状态,其中第一和第二虚拟线间隔小于5mm;以及

变形装置,用于使从动件向闭合状态变形,

从而,在使用中:

(1)所述第一和第二从动件能够:在第一和第二瓣膜小叶之间轴向地通过瓣膜;并且随着瓣膜小叶的打开和关闭而弹性变形;

(2)所述第一臂可以将第一瓣叶捕获在第一臂和第一从动件之间,并且第二臂可以将第二瓣叶捕获在第二臂和第二从动件之间,第一和第二从动件设置在第一和第二瓣叶之间;并且

(3)变形装置使得第一和第二从动件朝向闭合状态变形,从而使第一和第二瓣叶朝向彼此移动。

通常,根据本发明的替代实施例的瓣膜小叶连接装置还包括:

位于第一和第二从动件之间,从基座延伸的***;以及

可释放地固定到***上的紧固件,其中,所述紧固件包括第一和第二紧固件夹爪,所述第一和第二紧固件夹爪:

从基座延伸;并且

能够在以下位置之间移动:(1)张开状态,其中瓣叶可被接收在第一和第二紧固件夹爪之间;和(2)固定状态,其中,第一和第二紧固件夹爪将瓣叶固定在它们之间,

从而,在使用中,当第一和第二瓣叶朝向彼此移动时,

(1)当紧固件夹爪处于打开状态时,紧固件能够将第一和第二瓣叶接收在紧固件夹爪之间;并且

(2)将紧固件夹爪朝向固定状态移动,从而将第一和第二瓣叶彼此固定。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和第二实施例:

通常:(1)第一臂从第一从动件上延伸至少3mm;并且(2)第二臂从第二从动件上延伸至少3mm。

通常,所述第一和第二从动件以及所述***:(1)从由导管和基座限定的轴向延伸的内腔延伸;并且(2)可沿着由导管限定的轴向延伸的内腔轴向移动。

通常,瓣膜小叶连接装置还包括位于导管的第二轴端处或附近的控制装置,用于:

一方面控制导管的相对轴向运动,另一方面控制第一和第二从动件;

控制导管和***的相对轴向运动,从而改变紧固件相对于第一和第二臂的位置;以及

控制紧固件夹爪从打开状态到固定状态的运动。

可选地,所述第一臂铰接地连接到第一从动件,并且第二臂铰接地连接到第二从动件。

进一步可选地,所述第一和第二臂可分别沿着第一和第二从动件运动。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臂可独立于第二臂沿着第二从动件的运动,而沿着第一从动件运动。

更进一步可选地,所述瓣膜小叶连接装置还包括夹紧装置,用于将第一和第二臂从以下位置移动:(1)接收状态,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臂的自由端分别与第一和第二从动件间隔开,用于在其间接收瓣叶;和(2)夹紧状态,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臂被分别偏压向第一和第二从动件,用于将瓣叶夹紧在它们之间。

所述夹紧装置可以独立操作,或是变形装置。

通常,每个第一和第二从动件都限定了:(1)靠近基座的发散区,所述第一和第二从动件从基座延伸时,沿着该发散区彼此发散;和(2)收敛区域,当所述第一和第二从动件从发散区的原理基座的端部延伸时,沿着该收敛区域朝向彼此收敛。

优选地:(1)第一和第二从动件上的发散区分别从基座延伸到第一和第二臂;并且(2)第一和第二从动件上的收敛区域分别从第一和第二臂延伸到第一和第二从动件的自由端。

通常,关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

第一和第二从动件中的每一个都包括:(1)第一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从基座延伸,并在第一和第二臂分别从第一和第二从动件上延伸的点之前终止;和(2)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部分从第一部分的末端分别延伸到第一和第二从动件的自由端;以及

关于第一和第二从动件中的每一个,所述第一部分可释放地固定到第二部分。

可选地,所述紧固件与第一和第二臂对齐,从而(1)当紧固件夹爪处于打开状态时,所述第一和第二臂能够被接收在紧固件夹爪之间;并且(2)紧固件夹爪随后朝向固定状态移动,导致第一和第二臂分别夹紧第一和第二从动件。

所述瓣膜小叶连接装置还可包括设置在第一和第二从动件之间的铰接地连接的稳定爪,稳定爪的远离铰链的端部连接到第一和第二从动件,并且稳定爪的铰接连接是:

位于第一和第二从动件之间;并且

与基座间隔开,

从而第一和第二从动件在打开状态和闭合状态之间的变形,导致稳定爪的铰接连接相对于基座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瓣膜小叶连接装置还可包括抵抗装置,用于抵抗稳定爪的铰接连接相对于基座的移动,从而改变第一和第二从动件的刚度。

可选地,根据本发明替代实施例的瓣膜小叶连接装置,所述第一和第二臂是弹性的,并且能够分别在第一和第二从动件内轴向地缩回,并且能够分别从第一和第二从动件延伸。

可选地,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瓣膜小叶连接装置,第一和第二从动件中的每一个都朝向其自由端分叉,以将紧固件接收在分叉之间。

附图说明

现在将参考附图,仅通过示例的方式,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瓣膜小叶连接装置的立体图,其中从动件处于打开状态;

图2是图1中的瓣膜小叶连接装置处于卷曲状态的立体图;

图3是图1中的瓣膜小叶连接装置的立体图,其中从动件延伸通过二尖瓣小叶并且从动件处于打开状态;

图4是图3中的瓣膜小叶连接装置的立体图,其中从动件处于闭合状态;

图5是图3中的瓣膜小叶连接装置的立体图,其中***将紧固件定位在二尖瓣小叶上方;

图6是图3中的瓣膜小叶连接装置在分离紧固件之后的立体图;

图7是臂在从动件上的另一种布置的立体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的替代实施例的瓣膜小叶连接装置的立体图,其中从动件处于打开状态;

图9是图8中的瓣膜小叶连接装置的立体图,其中所述从动件延伸通过二尖瓣小叶并且从动件处于打开状态;

图10是图9中的瓣膜小叶连接装置的立体图,其中所述从动件处于闭合状态;

图11图9中的瓣膜小叶连接装置的横截面侧视图,其中***将紧固件定位在二尖瓣小叶上方;

图12是图9中的瓣膜小叶连接装置在去除紧固件后的横截面的侧视图;以及

图13是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瓣膜小叶连接装置的立体图。

发明的简要说明

参考附图的图1至图6,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瓣膜小叶连接装置10包括导管11,基座12,第一和第二从动件14,第一和第二臂16,变形装置18,***20和紧固件22。

所述瓣膜小叶连接装置10可构造成图2所示的卷曲状态,用于将瓣膜小叶连接装置10***并穿过患者的脉管系统或解剖结构。当所述基座12靠近患者的瓣膜,更具体的,为心脏瓣膜,甚至更具体的为二尖瓣或三尖瓣时,所述瓣膜小叶连接装置10可构造成图1所示的状态,以将二尖瓣小叶21拉向彼此(即,朝向闭合状态);并且将二尖瓣小叶24的自由端连接/夹在一起。

所述导管11包括挠性管,所述挠性管的尺寸和形状设计成便于穿过患者的脉管系统或解剖结构。所述导管限定了纵轴。控制器(未示出)设置在导管11的第一轴向端,其中,所述基座12,从动件14(包括臂16),***20以及紧固件22从所述导管11的第二轴向端延伸。

所述基座12被固定到导管11的第二轴向端上。或者,基座12可以与导管11的第二轴向端一体成型。所述基座12限定了与导管11共同的纵轴(如图1中所示的A-A)。

每个从动件14都包括弹性的细长结构。图1示出了每个从动件14为分叉结构,从基座12朝向从动件14的自由端分叉/分开。所述从动件可以相对于基座12和导管11轴向移动。所述从动件14被偏压成彼此朝向从动件14的自由端分开。当不因外力而变形时,每个从动件14基本为S型。换句话说,每个从动件14是完全的,并且限定了基本上在其长度的中间的单个拐点。更具体的,第一从动件14a和第二从动件14b中的每一个都限定了:

(1)靠近基座12的发散区域,当第一从动件14a和第二从动件14b从基座12延伸时,沿着该发散去彼此发散;以及

(2)收敛区域,当第一从动件14a和第二从动件14b从原理基座12的发散区的端部延伸时,沿着该收敛区域朝向彼此收敛。

优选地,所述从动件14由镍钛诺制成。从动件14的变形可以通过沿着每个从动件14的长度改变横截面的几何形状(例如,圆形,椭圆形,矩形)来调节。此外,活动铰链可以结合到从动件14中,以便于在从动件14的期望的点处进行铰接变形。

臂16从每个从动件14延伸。优选地,每个臂16连接到其对应的从动件14上的一点,并从该点延伸,该点相比于基座12更靠近从动件的自由端(即,在从从动件14的自由端到朝向基座12的中途点的区域内)。更优选地,每个臂16在从从动件14的自由端到沿着从动件14的长度的三分之一的点的区域内(即,从动件14的末端的三分之一)连接到对应的从动件14。

优选地,所述臂16位于沿着从动件14的拐点处(即,在从动件14的发散区域和收敛区域的交界处)。

通常:(1)第一从动件14a和第二从动件14b上的发散区域分别从基座12延伸到第一臂16a和第二臂16b;并且(2)第一从动件14a和第二从动件14b上的收敛区域分别从第一臂16a和第一臂16b延伸到第一从动件14a和第二从动件14b的自由端。

可选地,如图7所示,每个臂16都可铰接地连接到其相应的从动件14上,使得臂16能够朝向其相应的从动件14枢转,从而减少它们之间的夹角(Θ)。进一步可选地,但未示出,每个臂16都能够通过使用其对应的臂致动器25沿着相应的从动件14移动,即,朝向从动件14的自由端移动。具体地,臂16a和16b可以通过使用它们相应的臂致动器25a和25b彼此独立地沿其对应的从动件14a和14b移动,即臂16a和16b能够沿着其相应的从动件14a和14b,在其相应的从动件14a和14b上移动到不同的位置。这可以允许捕获和重新定位彼此不对齐的瓣叶24,例如,瓣叶脱垂。更进一步可选地,所述瓣膜小叶连接装置10还可以包括夹紧装置(未示出),用于使第一臂16a和第二臂16b从以下位置移动:(1)接收状态,其中第一臂16a和第二臂16b的自由端分别与第一从动件14a和第二从动件14b间隔开,用于在其间接收瓣膜小叶24;以及(2)夹紧状态,其中第一臂16a和第二臂16b分别偏压向第一从动件14a和第二从动件14b,用于在其间夹紧瓣膜小叶24。所述夹紧装置以及臂16沿着从动件14的运动可以通过控制器来控制。应当理解,如果第一臂16a和第二臂16b分别铰接地连接到第一从动件14a和第二从动件14b,则臂16通过夹紧装置向夹紧状态的运动不会导致从动件14彼此相向运动。

返回到优选实施例,图1至图6示出了:

(1)第一臂16a从第一从动件14a沿远离第二从动件14b及远离基座12的方向延伸至少3mm,以在第一从动件14a和第一臂16a之间限定一个锐角(θ);以及

(2)第二臂16b从第二从动件14b沿远离第一从动件14a及远离基座12的方向延伸至少3mm,以在第二从动件14b和第二臂16b之间限定锐角(θ)。

所述第一和第二从动件14a和14b可以在以下位置之间弹性变形:

(1)如图1所示的打开状态,其中

第一虚拟线B-B与第一臂16a从第一从动件14a上开始延伸的点相交;并且平行于基座12的纵轴A-A延伸;以及

第二虚拟线C-C与第二臂16b从第二从动件14b上开始延伸的点相交,并且平行于基座12的纵轴A-A延伸,

所述第一虚拟线B-B与第二虚拟线C-C之间间隔超过15mm;

以及

(2)如图4所示的关闭状态,其中第一虚拟线B-B和第二虚拟线C-C(图1所示)间隔小于5mm。

应当理解,与第一虚拟线B-B和第二虚拟线C-C相关的术语“间隔”是指沿着在第一虚拟线B-B和第二虚拟线C-C之间正交延伸的线的距离。

所述变形装置18包括位于导管11/基座12第二轴向端上方的管状换套或护套。所述变形装置18可以相对于导管11/基座12在以下位置之间轴向移动:(1)缩回状态,其中,所述变形装置完全位于基座12和/或导管11上方;以及(2)伸展状态,其中,所述变形装置18轴向突出超过远离导管11的基座12的轴向端至少15mm。可选地,所述变形装置18可沿着从动件14移动以邻接臂16。当变形装置18从缩回状态移动到伸展状态时,变形装置抵靠从动件14并使之从打开状态变形到闭合状态。当从动件14处于闭合状态,从动件14优选地基本彼此平行对齐。

在瓣膜小叶连接装置10包括夹紧装置的情况下,所述夹紧装置可以独立操作或通过变形装置18操作。

所述***20是柔性杆,其从基座12的中心延伸,并且其可以相对于基座12沿着代表基座12/导管11的纵轴的延伸的路径运动。所述***20可在以下位置之间移动:(1)收起状态,其中所述***20轴向突出基座12的远离导管11的轴端不超过5mm;以及(2)定位状态,其中所述***20从基座12的远离导管11的轴端轴向突出至少15mm。

一面具有第一臂16a的第一从动件14a,以及另一面具有第二臂16b的第二从动件14a,沿着代表基座12/导管11的纵轴的延伸的路径基本成镜像。因此,所述***20沿着第一导管14a和第二导管14b之间的中心线移动。

所述紧固件22设置在***20上,并且可释放地固定到***20的自由端。所述紧固件22以夹子的形式示出,该夹子具有枢转连接的第一和第二紧固件22夹爪,该夹爪从它们的枢转连接处延伸远离所述基座12。所述紧固件22夹爪可在以下位置之间移动:(1)张开状态,其中所述瓣膜小叶24可以被接收在第一和第二紧固件22夹爪之间;以及(2)固定状态,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紧固件22夹爪将瓣膜小叶24固定在它们之间。通过将紧固件护套推到紧固件22夹爪上方,可以将紧固件22移动到固定状态。

当所述瓣膜小叶连接装置10处于卷曲状态,所述从动件14(具有臂16)以及***20(具有紧固件22)可以完全缩回基座12/由导管11限定的内腔内,以便于瓣膜小叶连接装置10移动通过患者的脉管系统或解剖结构。

所述控制器控制:

(1)从动件14(具有臂16)的移动以及***20(具有紧固件22)先后对于基座12的轴向移动;

(2)变形装置18在缩回状态和伸展状态之间的移动;

(3)臂16相对于从动件14的移动;

(4)从动件14从打开状态向闭合状态的移动;

(5)***20在收起状态和定位状态之间的移动;

(6)紧固件22在张开状态和固定状态之间的移动;以及

(7)紧固件22从***20分离。

所述瓣膜小叶连接装置10还包括设置在第一从动件14a和第二从动件14b之间的铰接连接的稳定爪26。所述稳定爪26的远离连接稳定爪26的铰链的端部连接到第一从动件14a和第二从动件14b,并且所述稳定爪26的铰接连接是:

位于第一从动件14a和第二从动件14b之间;并且

与基座12间隔开,

从而第一从动件14a和第二从动件14b在打开状态和闭合状态之间的变形,导致稳定爪26的铰接连接相对于基座12移动。

可选地,具体参考图1,抵抗装置28可以改变稳定爪26的铰接连接相对于基座12的位移的抵抗力,从而改变第一从动件14a和第二从动件14b的刚度。改变从动件14的刚度对于确保在瓣膜小叶24的打开和关闭期间,从动件14保持与瓣膜小叶24的接合是有用的。

在使用中:

(1)在瓣膜小叶连接装置10配置成图2所示的弯曲状态的情况下,瓣膜小叶连接装置10(不包括留在体外的控制器)经由患者的脉管系统或解剖结构穿入二尖瓣。

(2)所述第一从动件14a和第二从动件14b的自由端在第一和第二瓣膜小叶24之间轴向通过二尖瓣。

(3)变形装置18从伸展状态移动到缩回状态,使得从动件14朝着打开状态张开(在其各自的弹性偏压下),如图3所示。

(4)从动件14的弹性和柔性(可以通过抵抗装置来改变)允许所述从动件随着瓣膜小叶24的打开和关闭运动,从而在整个心动周期中保持从动件14与瓣膜小叶24之间的连接。

(5)之后,从动件14和/或臂16相对于瓣膜小叶24移动到适当的位置,使得:第一瓣膜小叶24被捕获在第一从动件14a和第一臂16a之间(在它们之间限定的锐角(θ)内),并且第二瓣膜小叶24被捕获在第二从动件14b和第二臂16b之间(在它们之间限定的锐角(θ)内)。当从动件14与瓣膜小叶24同步地打开和关闭时,无需主动控制从动件14和/或臂16即可实现将瓣膜小叶24捕获在从动件14和臂16之间,在整个心动周期内保持从动件14与瓣膜小叶24接触,并允许臂16被动定位在瓣膜小叶24的自由边缘。另外,当瓣膜小叶24处于打开状态或关闭状态或两者之间的任何状态时,从动件14将臂16定位在瓣膜小叶24的自由边缘处,臂16的被动定位可允许臂16的小型化。即,臂16不必具有在瓣膜打开和关闭时捕获瓣膜小叶24的尺寸。可选地,此步骤可包括以下附加步骤:

(I)使臂16沿着从动件14移动(朝向从动件14的自由端),以在臂16和相应的从动件14之间接收瓣膜小叶24;以及

(II)致动夹紧装置,使臂16相对于相应的从动件14枢转以减小它们之间的锐角(θ),并将瓣膜小叶24夹紧在从动件14和臂16之间。

(6)可选地,(并且在图8和图9中附带地示出),每个从动件14可以相对于彼此轴向移动,使得从动件14能够:捕获脱垂的瓣膜小叶24;并使脱垂的瓣膜小叶24与其相对的小叶24并置。可选地,如图7所示,臂16可以沿着其从动件14独立地移动,以捕获脱垂的瓣膜小叶24;并使脱垂的瓣膜小叶24与其相对的小叶24并置。

(7)当瓣膜小叶24有效地固定在臂16和从动件14之间时,所述变形装置18从缩回状态向伸展状态移动,导致从动件14从打开状态变形为闭合状态,如图4所示,从而将瓣膜小叶24拉向彼此。

(8)当瓣膜小叶24被臂16和从动件14保持在关闭位置的情况下,***20在分叉的从动件14之间从收起状态移动到定位状态,如图5所示,从而将紧固件22(紧固件的夹爪处于打开状态)在分叉的从动件14之间,朝着瓣膜小叶24的自由边缘移动。

(9)当瓣膜小叶24在紧固件22的张开的紧固件22夹爪之间延伸时,所述紧固件22夹爪从张开状态移动到固定状态,从而在瓣膜小叶24的自由端附近将瓣膜小叶夹紧/缝合在一起。

(10)然后,所述紧固件22从***20上分离,如图6所示,并且瓣膜小叶连接装置10被构造成回到卷曲状态,以便于将瓣膜小叶连接装置10(不包括紧固件22)从患者的脉管系统或解剖结构中移除。

瓣膜小叶连接装置的第二个实施例110在图8至图12中示出。大体上,瓣膜小叶连接装置的第二实施例110与瓣膜小叶连接装置的优选的实施例10类似,因为瓣膜小叶连接装置110包括类似的导管111,基座112,控制器,***120以及变形装置118。然而:

(1)臂116和紧固件122的方向是相反的,因为臂116和紧固件122是指向基座112的。换句话说,在这种配置中:

第一臂116a从第一从动件114a沿着远离第二从动件114b并朝向基座112的方向延伸,以在第一从动件114a和第一臂116a之间限定锐角,用于在它们之间捕获第一瓣膜小叶24(如图9所示);

第二臂116b从第二从动件114b沿着远离第一臂114a并朝向基座112的方向延伸,以在第二从动件114b和第二臂116b之间限定锐角,用于在它们之间捕获第二瓣膜小叶24(如图9所示);以及

紧固件122第一和第二夹爪朝向基座112延伸;以及

(2)每一个第一从动件114a和第二从动件114b都包括:(1)第一部分113,其从基座112延伸并在第一和第二臂116a和116b分别从第一和第二从动件114a和114b延伸的点之前终止;以及(2)第二部分115,其从第一部分113的末端分别延伸到第一和第二从动件114a和114b的自由端。对于第一从动件114a和第二从动件114b中的每一个,所述第一部分113可释放地固定到第二部分115。

与优选实施例相反,所述从动件不分叉,并且根据该第二实施例的紧固件122与第一臂116a和第二臂116b对准,从而当从动件114移动到闭合状态时(如图10所示):(1)当紧固件122的夹爪处于打开状态时,所述第一臂116a和第二臂116b可以被接收在紧固件122的夹爪之间;并且(2)紧固件122的夹爪随后朝向固定状态的移动,导致第一臂116a和第二臂116b分别夹紧第一从动件114a和第二从动件114b的第二部分115,以将瓣膜小叶24捕获在臂116和相应的从动件114的第二部分115之间。如图11所示。转到图12,在瓣膜小叶24通过臂116和从动件114的第二部分115由紧固件122夹紧的情况下,所述从动件114的第二部分115与从动件114的第二部分与从动件114的第一部分分离,从而允许瓣膜小叶连接装置110(不包括从动件114的第二部分115,臂116和紧固件122)从患者的脉管系统或解剖结构中移除。

根据图13所示的瓣膜小叶连接装置的第三实施例210,所述第一臂216a和第二臂216b是弹性的,并且可以分别在第一从动件214a和第二从动件214b内缩回,并且可以分别从第一从动件214a和第二从动件214b延伸。这样的配置是瓣膜小叶连接装置的第二实施例110的替代,其需要从动件114的第二部分115与从动件114的第一部分113可分离。

应当理解,对于瓣膜小叶连接装置的每个实施例10,110和210,从动件14,114,,214相对于彼此的运动不会导致一方面的从动件14,114和214和另一方面的相关臂16,116,和216的相对运动。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仅通过示例的方式,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瓣膜小叶连接装置的立体图,其中从动件处于打开状态;

图2是图1中的瓣膜小叶连接装置处于卷曲状态的立体图;

图3是图1中的瓣膜小叶连接装置的立体图,其中从动件延伸通过二尖瓣小叶并且从动件处于打开状态;

图4是图3中的瓣膜小叶连接装置的立体图,其中从动件处于闭合状态;

图5是图3中的瓣膜小叶连接装置的立体图,其中***将紧固件定位在二尖瓣小叶上方;

图6是图3中的瓣膜小叶连接装置在分离紧固件之后的立体图;

图7是臂在从动件上的另一种布置的立体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的替代实施例的瓣膜小叶连接装置的立体图,其中从动件处于打开状态;

图9是图8中的瓣膜小叶连接装置的立体图,其中所述从动件延伸通过二尖瓣小叶并且从动件处于打开状态;

图10是图9中的瓣膜小叶连接装置的立体图,其中所述从动件处于闭合状态;

图11图9中的瓣膜小叶连接装置的横截面侧视图,其中***将紧固件定位在二尖瓣小叶上方;

图12是图9中的瓣膜小叶连接装置在去除紧固件后的横截面的侧视图;以及

图13是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瓣膜小叶连接装置的立体图。

发明的简要说明

参考附图的图1至图6,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瓣膜小叶连接装置10包括导管11,基座12,第一和第二从动件14,第一和第二臂16,变形装置18,***20和紧固件22。

所述瓣膜小叶连接装置10可构造成图2所示的卷曲状态,用于将瓣膜小叶连接装置10***并穿过患者的脉管系统或解剖结构。当所述基座12靠近患者的瓣膜,更具体的,为心脏瓣膜,甚至更具体的为二尖瓣或三尖瓣时,所述瓣膜小叶连接装置10可构造成图1所示的状态,以将二尖瓣小叶21拉向彼此(即,朝向闭合状态);并且将二尖瓣小叶24的自由端连接/夹在一起。

所述导管11包括挠性管,所述挠性管的尺寸和形状设计成便于穿过患者的脉管系统或解剖结构。所述导管限定了纵轴。控制器(未示出)设置在导管11的第一轴向端,其中,所述基座12,从动件14(包括臂16),***20以及紧固件22从所述导管11的第二轴向端延伸。

所述基座12被固定到导管11的第二轴向端上。或者,基座12可以与导管11的第二轴向端一体成型。所述基座12限定了与导管11共同的纵轴(如图1中所示的A-A)。

每个从动件14都包括弹性的细长结构。图1示出了每个从动件14为分叉结构,从基座12朝向从动件14的自由端分叉/分开。所述从动件可以相对于基座12和导管11轴向移动。所述从动件14被偏压成彼此朝向从动件14的自由端分开。当不因外力而变形时,每个从动件14基本为S型。换句话说,每个从动件14是完全的,并且限定了基本上在其长度的中间的单个拐点。更具体的,第一从动件14a和第二从动件14b中的每一个都限定了:

(1)靠近基座12的发散区域,当第一从动件14a和第二从动件14b从基座12延伸时,沿着该发散去彼此发散;以及

(2)收敛区域,当第一从动件14a和第二从动件14b从原理基座12的发散区的端部延伸时,沿着该收敛区域朝向彼此收敛。

优选地,所述从动件14由镍钛诺制成。从动件14的变形可以通过沿着每个从动件14的长度改变横截面的几何形状(例如,圆形,椭圆形,矩形)来调节。此外,活动铰链可以结合到从动件14中,以便于在从动件14的期望的点处进行铰接变形。

臂16从每个从动件14延伸。优选地,每个臂16连接到其对应的从动件14上的一点,并从该点延伸,该点相比于基座12更靠近从动件的自由端(即,在从从动件14的自由端到朝向基座12的中途点的区域内)。更优选地,每个臂16在从从动件14的自由端到沿着从动件14的长度的三分之一的点的区域内(即,从动件14的末端的三分之一)连接到对应的从动件14。

优选地,所述臂16位于沿着从动件14的拐点处(即,在从动件14的发散区域和收敛区域的交界处)。

通常:(1)第一从动件14a和第二从动件14b上的发散区域分别从基座12延伸到第一臂16a和第二臂16b;并且(2)第一从动件14a和第二从动件14b上的收敛区域分别从第一臂16a和第一臂16b延伸到第一从动件14a和第二从动件14b的自由端。

可选地,如图7所示,每个臂16都可铰接地连接到其相应的从动件14上,使得臂16能够朝向其相应的从动件14枢转,从而减少它们之间的夹角(Θ)。进一步可选地,但未示出,每个臂16都能够通过使用其对应的臂致动器25沿着相应的从动件14移动,即,朝向从动件14的自由端移动。具体地,臂16a和16b可以通过使用它们相应的臂致动器25a和25b彼此独立地沿其对应的从动件14a和14b移动,即臂16a和16b能够沿着其相应的从动件14a和14b,在其相应的从动件14a和14b上移动到不同的位置。这可以允许捕获和重新定位彼此不对齐的瓣叶24,例如,瓣叶脱垂。更进一步可选地,所述瓣膜小叶连接装置10还可以包括夹紧装置(未示出),用于使第一臂16a和第二臂16b从以下位置移动:(1)接收状态,其中第一臂16a和第二臂16b的自由端分别与第一从动件14a和第二从动件14b间隔开,用于在其间接收瓣膜小叶24;以及(2)夹紧状态,其中第一臂16a和第二臂16b分别偏压向第一从动件14a和第二从动件14b,用于在其间夹紧瓣膜小叶24。所述夹紧装置以及臂16沿着从动件14的运动可以通过控制器来控制。应当理解,如果第一臂16a和第二臂16b分别铰接地连接到第一从动件14a和第二从动件14b,则臂16通过夹紧装置向夹紧状态的运动不会导致从动件14彼此相向运动。

返回到优选实施例,图1至图6示出了:

(1)第一臂16a从第一从动件14a沿远离第二从动件14b及远离基座12的方向延伸至少3mm,以在第一从动件14a和第一臂16a之间限定一个锐角(θ);以及

(2)第二臂16b从第二从动件14b沿远离第一从动件14a及远离基座12的方向延伸至少3mm,以在第二从动件14b和第二臂16b之间限定锐角(θ)。

所述第一和第二从动件14a和14b可以在以下位置之间弹性变形:

(1)如图1所示的打开状态,其中

第一虚拟线B-B与第一臂16a从第一从动件14a上开始延伸的点相交;并且平行于基座12的纵轴A-A延伸;以及

第二虚拟线C-C与第二臂16b从第二从动件14b上开始延伸的点相交,并且平行于基座12的纵轴A-A延伸,

所述第一虚拟线B-B与第二虚拟线C-C之间间隔超过15mm;

以及

(2)如图4所示的关闭状态,其中第一虚拟线B-B和第二虚拟线C-C(图1所示)间隔小于5mm。

应当理解,与第一虚拟线B-B和第二虚拟线C-C相关的术语“间隔”是指沿着在第一虚拟线B-B和第二虚拟线C-C之间正交延伸的线的距离。

所述变形装置18包括位于导管11/基座12第二轴向端上方的管状换套或护套。所述变形装置18可以相对于导管11/基座12在以下位置之间轴向移动:(1)缩回状态,其中,所述变形装置完全位于基座12和/或导管11上方;以及(2)伸展状态,其中,所述变形装置18轴向突出超过远离导管11的基座12的轴向端至少15mm。可选地,所述变形装置18可沿着从动件14移动以邻接臂16。当变形装置18从缩回状态移动到伸展状态时,变形装置抵靠从动件14并使之从打开状态变形到闭合状态。当从动件14处于闭合状态,从动件14优选地基本彼此平行对齐。

在瓣膜小叶连接装置10包括夹紧装置的情况下,所述夹紧装置可以独立操作或通过变形装置18操作。

所述***20是柔性杆,其从基座12的中心延伸,并且其可以相对于基座12沿着代表基座12/导管11的纵轴的延伸的路径运动。所述***20可在以下位置之间移动:(1)收起状态,其中所述***20轴向突出基座12的远离导管11的轴端不超过5mm;以及(2)定位状态,其中所述***20从基座12的远离导管11的轴端轴向突出至少15mm。

一面具有第一臂16a的第一从动件14a,以及另一面具有第二臂16b的第二从动件14a,沿着代表基座12/导管11的纵轴的延伸的路径基本成镜像。因此,所述***20沿着第一导管14a和第二导管14b之间的中心线移动。

所述紧固件22设置在***20上,并且可释放地固定到***20的自由端。所述紧固件22以夹子的形式示出,该夹子具有枢转连接的第一和第二紧固件22夹爪,该夹爪从它们的枢转连接处延伸远离所述基座12。所述紧固件22夹爪可在以下位置之间移动:(1)张开状态,其中所述瓣膜小叶24可以被接收在第一和第二紧固件22夹爪之间;以及(2)固定状态,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紧固件22夹爪将瓣膜小叶24固定在它们之间。通过将紧固件护套推到紧固件22夹爪上方,可以将紧固件22移动到固定状态。

当所述瓣膜小叶连接装置10处于卷曲状态,所述从动件14(具有臂16)以及***20(具有紧固件22)可以完全缩回基座12/由导管11限定的内腔内,以便于瓣膜小叶连接装置10移动通过患者的脉管系统或解剖结构。

所述控制器控制:

(1)从动件14(具有臂16)的移动以及***20(具有紧固件22)先后对于基座12的轴向移动;

(2)变形装置18在缩回状态和伸展状态之间的移动;

(3)臂16相对于从动件14的移动;

(4)从动件14从打开状态向闭合状态的移动;

(5)***20在收起状态和定位状态之间的移动;

(6)紧固件22在张开状态和固定状态之间的移动;以及

(7)紧固件22从***20分离。

所述瓣膜小叶连接装置10还包括设置在第一从动件14a和第二从动件14b之间的铰接连接的稳定爪26。所述稳定爪26的远离连接稳定爪26的铰链的端部连接到第一从动件14a和第二从动件14b,并且所述稳定爪26的铰接连接是:

位于第一从动件14a和第二从动件14b之间;并且

与基座12间隔开,

从而第一从动件14a和第二从动件14b在打开状态和闭合状态之间的变形,导致稳定爪26的铰接连接相对于基座12移动。

可选地,具体参考图1,抵抗装置28可以改变稳定爪26的铰接连接相对于基座12的位移的抵抗力,从而改变第一从动件14a和第二从动件14b的刚度。改变从动件14的刚度对于确保在瓣膜小叶24的打开和关闭期间,从动件14保持与瓣膜小叶24的接合是有用的。

在使用中:

(1)在瓣膜小叶连接装置10配置成图2所示的弯曲状态的情况下,瓣膜小叶连接装置10(不包括留在体外的控制器)经由患者的脉管系统或解剖结构穿入二尖瓣。

(2)所述第一从动件14a和第二从动件14b的自由端在第一和第二瓣膜小叶24之间轴向通过二尖瓣。

(3)变形装置18从伸展状态移动到缩回状态,使得从动件14朝着打开状态张开(在其各自的弹性偏压下),如图3所示。

(4)从动件14的弹性和柔性(可以通过抵抗装置来改变)允许所述从动件随着瓣膜小叶24的打开和关闭运动,从而在整个心动周期中保持从动件14与瓣膜小叶24之间的连接。

(5)之后,从动件14和/或臂16相对于瓣膜小叶24移动到适当的位置,使得:第一瓣膜小叶24被捕获在第一从动件14a和第一臂16a之间(在它们之间限定的锐角(θ)内),并且第二瓣膜小叶24被捕获在第二从动件14b和第二臂16b之间(在它们之间限定的锐角(θ)内)。当从动件14与瓣膜小叶24同步地打开和关闭时,无需主动控制从动件14和/或臂16即可实现将瓣膜小叶24捕获在从动件14和臂16之间,在整个心动周期内保持从动件14与瓣膜小叶24接触,并允许臂16被动定位在瓣膜小叶24的自由边缘。另外,当瓣膜小叶24处于打开状态或关闭状态或两者之间的任何状态时,从动件14将臂16定位在瓣膜小叶24的自由边缘处,臂16的被动定位可允许臂16的小型化。即,臂16不必具有在瓣膜打开和关闭时捕获瓣膜小叶24的尺寸。可选地,此步骤可包括以下附加步骤:

(I)使臂16沿着从动件14移动(朝向从动件14的自由端),以在臂16和相应的从动件14之间接收瓣膜小叶24;以及

(II)致动夹紧装置,使臂16相对于相应的从动件14枢转以减小它们之间的锐角(θ),并将瓣膜小叶24夹紧在从动件14和臂16之间。

(6)可选地,(并且在图8和图9中附带地示出),每个从动件14可以相对于彼此轴向移动,使得从动件14能够:捕获脱垂的瓣膜小叶24;并使脱垂的瓣膜小叶24与其相对的小叶24并置。可选地,如图7所示,臂16可以沿着其从动件14独立地移动,以捕获脱垂的瓣膜小叶24;并使脱垂的瓣膜小叶24与其相对的小叶24并置。

(7)当瓣膜小叶24有效地固定在臂16和从动件14之间时,所述变形装置18从缩回状态向伸展状态移动,导致从动件14从打开状态变形为闭合状态,如图4所示,从而将瓣膜小叶24拉向彼此。

(8)当瓣膜小叶24被臂16和从动件14保持在关闭位置的情况下,***20在分叉的从动件14之间从收起状态移动到定位状态,如图5所示,从而将紧固件22(紧固件的夹爪处于打开状态)在分叉的从动件14之间,朝着瓣膜小叶24的自由边缘移动。

(9)当瓣膜小叶24在紧固件22的张开的紧固件22夹爪之间延伸时,所述紧固件22夹爪从张开状态移动到固定状态,从而在瓣膜小叶24的自由端附近将瓣膜小叶夹紧/缝合在一起。

(10)然后,所述紧固件22从***20上分离,如图6所示,并且瓣膜小叶连接装置10被构造成回到卷曲状态,以便于将瓣膜小叶连接装置10(不包括紧固件22)从患者的脉管系统或解剖结构中移除。

瓣膜小叶连接装置的第二个实施例110在图8至图12中示出。大体上,瓣膜小叶连接装置的第二实施例110与瓣膜小叶连接装置的优选的实施例10类似,因为瓣膜小叶连接装置110包括类似的导管111,基座112,控制器,***120以及变形装置118。然而:

(1)臂116和紧固件122的方向是相反的,因为臂116和紧固件122是指向基座112的。换句话说,在这种配置中:

第一臂116a从第一从动件114a沿着远离第二从动件114b并朝向基座112的方向延伸,以在第一从动件114a和第一臂116a之间限定锐角,用于在它们之间捕获第一瓣膜小叶24(如图9所示);

第二臂116b从第二从动件114b沿着远离第一臂114a并朝向基座112的方向延伸,以在第二从动件114b和第二臂116b之间限定锐角,用于在它们之间捕获第二瓣膜小叶24(如图9所示);以及

紧固件122第一和第二夹爪朝向基座112延伸;以及

(2)每一个第一从动件114a和第二从动件114b都包括:(1)第一部分113,其从基座112延伸并在第一和第二臂116a和116b分别从第一和第二从动件114a和114b延伸的点之前终止;以及(2)第二部分115,其从第一部分113的末端分别延伸到第一和第二从动件114a和114b的自由端。对于第一从动件114a和第二从动件114b中的每一个,所述第一部分113可释放地固定到第二部分115。

与优选实施例相反,所述从动件不分叉,并且根据该第二实施例的紧固件122与第一臂116a和第二臂116b对准,从而当从动件114移动到闭合状态时(如图10所示):(1)当紧固件122的夹爪处于打开状态时,所述第一臂116a和第二臂116b可以被接收在紧固件122的夹爪之间;并且(2)紧固件122的夹爪随后朝向固定状态的移动,导致第一臂116a和第二臂116b分别夹紧第一从动件114a和第二从动件114b的第二部分115,以将瓣膜小叶24捕获在臂116和相应的从动件114的第二部分115之间。如图11所示。转到图12,在瓣膜小叶24通过臂116和从动件114的第二部分115由紧固件122夹紧的情况下,所述从动件114的第二部分115与从动件114的第二部分与从动件114的第一部分分离,从而允许瓣膜小叶连接装置110(不包括从动件114的第二部分115,臂116和紧固件122)从患者的脉管系统或解剖结构中移除。

根据图13所示的瓣膜小叶连接装置的第三实施例210,所述第一臂216a和第二臂216b是弹性的,并且可以分别在第一从动件214a和第二从动件214b内缩回,并且可以分别从第一从动件214a和第二从动件214b延伸。这样的配置是瓣膜小叶连接装置的第二实施例110的替代,其需要从动件114的第二部分115与从动件114的第一部分113可分离。

应当理解,对于瓣膜小叶连接装置的每个实施例10,110和210,从动件14,114,,214相对于彼此的运动不会导致一方面的从动件14,114和214和另一方面的相关臂16,116,和216的相对运动。

27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具有射线可透特征部的SST牵开器

相关技术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

技术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