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的盖装置

文档序号:1431597 发布日期:2020-03-17 浏览:33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车辆的盖装置 (Vehicle cover device ) 是由 矢仓诚司 于 2018-07-10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的盖装置,其具有:外壳,其在开口内部配置给油口或电气充电口;以及盖,其能够转动地连结于外壳侧且开闭外壳的开口,其中,在上述外壳侧与上述盖侧的连结部具有轴及孔的嵌合部,在上述盖的全开位置,在对上述盖施加进一步打开方向的预定值以上的外力时,上述嵌合部的嵌合脱离。(The present invention provides a cover device for a vehicle, comprising: a housing having an oil supply port or an electric charging port disposed in an opening; and a cover which is rotatably connected to the housing side and opens and closes the opening of the housing, wherein a connection portion between the housing side and the cover side has a fitting portion of a shaft and a hole, and the fitting portion is disengaged when an external force of a predetermined value or more in a further opening direction is applied to the cover at a fully open position of the cover.)

车辆的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的盖装置。

背景技术

图11及图12示出了在由本申请人公开的现有技术文献(下记专利文献1)中所公开的车辆的盖装置。该盖装置7具有配置给油口部12的外壳1、开闭外壳1的开口的盖2、以及将盖2相对于外壳1可开闭地连结的连接部件4。作为具有外壳1、盖2以及将盖连结于外壳的连接部件4的盖装置,主要部分在于以下几点:将连接部件4轴支撑于配置于外壳侧凹部14的基座部件3,从而易于消除或减少突出到外壳内的部件、突出部位;使基座部件3相对于凹部14经由卡合部14a及被卡合部37的卡合而装配,实现良好的组装性;以及连接部件4由第一连接部件4A和第二连接部件4B构成,将盖的转动轨迹限制得紧凑,或者在两连接部件之间作用施力单元6的作用力,从而也能够防止各连接部件的晃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4782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在包括上述盖装置的现有构造中,例如,盖在图12的实线所示的全开位置进一步受到向打开方向的外力的情况下,支撑盖的连接部件可能破损。另外,如果这样使盖向打开方向过度地转动,则盖的对应端部也可能与主体(外面板)的对应部接触而产生凹陷、划痕。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如上的课题,即使盖在全开位置进一步受到向打开方向的过大的负荷的情况下,也能够可靠地防止构成部件不能再利用这样的损伤,并且尽可能不在主体形成凹陷或划痕。其它目的在以下的内容说明中阐明。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在本发明的第一方案中,为一种车辆的盖装置,其具有:外壳,其在开口内部配置给油口或电气充电口;以及盖,其可转动地连结于上述外壳侧且开闭上述外壳的开口,该车辆的盖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外壳侧与上述盖侧的连结部具有轴及孔的嵌合部,在上述盖的全开位置,在对上述盖施加进一步打开方向的预定值以上的外力时,上述嵌合部的嵌合脱离。

在本发明的第一方案中,在外壳与盖的连结部具有轴及孔的枢轴支撑用嵌合部,在盖的全开位置,在对盖施加进一步打开方向的预定值以上的外力时,嵌合部的嵌合脱离,因此,向打开方向的过度的负荷被缓和吸收,能够避免如以往的结构部件(特别是连接部件)不能再次利用的最差的事态,能够防止在主体产生凹陷、划痕,由此,能够提高可靠性。

以上的本发明也可以如以下述的第二~第六方案特定地那样具体化。

(第二方案)构成为,上述盖经由第一连接部件及第二连接部件连结支撑于上述外壳,在施加上述预定值以上的外力时,上述第二连接部件与上述盖的嵌合部的嵌合脱离,上述第一连接部件与上述盖的嵌合部的嵌合维持。

在本发明的第二方案中,连接部件由两个连接部件构成,因此容易与专利文献1同样地将盖的转动轨迹限制得紧凑。同时,在施加预定值以上的外力时,第二连接部件与盖的嵌合部的嵌合脱离,第一连接部件与盖的嵌合部的嵌合维持,因此盖能够通过第二连接部件的嵌合解除缓和吸收负荷,而且也能够通过第一环部件防止脱落这样的最差的事态。

(第三方案)构成为,具有支撑于上述第一连接部件的施力部件。

在本发明的第三方案中,通过支撑于第一连接部件的施力部件,能够利用作用力辅助盖的转动,或对各连接部件作用作用力,从而防止各连接部件的晃动。另外,在本发明的第二方案中,通过将施力部件支撑于第一连接部件,即使在第二连接部件与盖的嵌合部的嵌合脱离时,也能够避免施力部件脱落的问题。

(第四方案)构成为,作为轴,上述第一连接部件具有截面大致D形状的轴,上述第二连接部件具有比D形状容易解除嵌合的截面大致圆形状的轴。

在本发明的第四方案中,作为在盖的全开位置,在对盖施加进一步打开方向的预定以上的外力时,使嵌合部的嵌合脱离的结构,仅通过使第一连接部件为截面大致D形状的轴,使第二连接部件为比其容易解除嵌合的截面大致圆形状的轴,便能够容易地实施。

(第五方案)构成为,具有槽部,该槽部设于上述盖侧,且用于使上述第二连接部件的轴能够从脱离上述孔部的状态再次嵌合。

在本发明的第五方案中,具有槽部,该槽部设于盖侧,且用于使第二连接部件的轴能够从脱离孔部的状态再次嵌合,因此在第二连接部件的轴脱离的情况下,经由槽部容易修复。

(第六方案)构成为,上述盖由连结上述第一、第二连接部件的盖主体和装配于上述盖主体的外表面的外盖构成,在对盖主体施加预定以上的打开方向的外力的情况下,上述外盖从上述盖主体脱落或向远离上述第一、第二连接部件的方向移动。

在本发明的第六方案中,盖由盖主体和外盖构成,在对盖主体施加预定以上的打开方向的外力的情况下,外盖从盖主体脱落或向远离第一、第二连接部件的方向移动,因此可缓和吸收外盖的损伤。

附图说明

图1在通常的全开位置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例的盖装置,(a)是示意性立体图,(b)是省略外壳及外盖而简化了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2表示盖从图1(a)的全开位置进一步受到打开方向的负荷而稍微转动的状态,(a)是示意性立体图,(b)是省略外壳及外盖而简化了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3表示盖从图2(a)(b)进一步受到打开方向的过度的负荷而稍微转动的状态,(a)是示意性立体图,(b)是省略外壳而简化了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4中的(a)是图1(b)的A1部放大图,(b)是图2(b)的A2部放大图,(c)是图3(b)的A3部放大图。

图5是对图3(a)(b)的盖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的状态且省略了外壳及第二连接部件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上述盖装置的部件关系的概略分解立体图。

图7表示上述盖的结构,(a)是表示盖主体及外盖的关系的立体图,(b)是其侧视图。

图8中的(a)是在盖主体组装有外盖的状态下的全开位置的俯视和侧视图,(b)是外盖从(a)的状态受到箭头方向的负荷向脱离的方向移动的异常状态,也就是过度打开状态下的俯视和侧视图。

图9是表示将图6的B部放大的部件关系的结构图。

图10中的(a)是表示连接部件的轴结构的示意图,(b)是其说明图。

图11是表示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盖装置的结构(图5)的概略分解图。

图12是表示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结构(图3)的侧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该说明中,在阐明本发明的实施的车辆的盖装置的构造后,提及动作特征。此外,在图1及图2的各(b)以及图4的(a)、(b)中,作为盖2,省略了外盖27。也就是,在该阶段,外盖27组装于盖主体20,但以与图3(b)及图4(c)的绘图相同的方式进行了简化。

(构造)在图1(a)~图6中,该盖装置具备:上开口(如果为使用状态,则跟前侧开口)的大致容器状的外壳1,其划分出配置给油口或电气充电口的空间12;盖2,其开闭外壳1的上开口;基座部件4,其经由固定框3保持于外壳1的内周围侧;以及作为连接部件的第一、第二连接部件5、6,其将盖2可开闭地支撑于基座部件4。另外,盖2由盖主体20及外盖27构成。此外,外壳1、盖2(盖主体20及外盖27)、固定框3、基座部件4以及两个连接部件5、6分别为树脂的注射成形体,但在材质上也可以是树脂以外。

换句话说,就该盖装置而言,盖2经由固定框3及基座部件4和两个连接部件5、6可转动地支撑于外壳1。而且,盖2由装配于外壳1的外周的未图示的锁定单元卡定于图1(b)的用点划线的假想线表示的关闭位置。就该卡定而言,例如,上述锁定单元经由客厢内的开启工具进行卡定解除操作,或者与门锁的解除操作连动地进行卡定解除。从该状态起,盖2通过未图示的推举器(プッシュリフタ)(参照文献1)抵抗弹簧等施力部件7的作用力,从图1(b)的关闭位置稍微打开。然后,如果用手将盖2向打开方向转动,则施力单元7的施力方向在中途反转,之后,通过施力单元7的作用力向该图的用实线表示的全开方向转动。详情如下。

如图1(a)所示,外壳1具有向筒状部10的上周围突出的突缘部11,例如,与文献1相同地,相对于设于车身的主体9侧附设的未图示的安装框,在从该安装框的开口将筒状部10***的状态下经由突缘部11及装配于突缘部11的密封部件等装配。

另外,如图6所示,筒状部10具有内侧的空间12、底壁的圆形贯通孔13、设于内周围且能够接收固定框3的凹部14、设于内周且隔着凹部14的两侧及与凹部14对置的一侧并可将盖2保持于关闭位置的阻挡部18、将隔着凹部14的两侧的阻挡部18的一部分稍微形成得低而得到的凹陷部17、以及设于外周中的与凹部14相反的一侧的配置部10a。

在配置部10a根据需要配设将盖2在关闭位置卡脱的未图示的锁定单元、用于在将盖2从关闭位置打开时稍微上推盖2使之浮起的未图示的推举器等。另一方面,空间12是配置给油口或电气充电口的部位。在贯通孔13例如配置有能够与燃料箱侧连通的连结管或电力充电机构部。在凹部14设有与两侧内表面一体化且向上方突出的突片部15、与包括突片部15的两内表面对置的轨道状的凸部16、以及安装孔19。

如图7(a)(b)及图8(a)(b)所示,盖2包括供各连接部件5、6连结的盖主体20和可装拆地安装于盖主体20的外表面的外盖27,且构成为,在全开位置(图8(a)),在预定以上的打开方向的外力施加于盖主体20的情况下(图8(b)),外盖27通过从基座部件4或者外壳1等受到的应力从盖主体20脱落或向远离各连接部件5、6的方向移动。

详细来说,首先,外盖27形成盖2的外观面,且具有设于下表面的周围侧且比中间靠前侧的U形的肋28、设于肋28的两内侧对置面的多个被卡合部28a、以及设于后侧的成对的弹性突起29。与之相对,盖主体20在平板21的后侧保持间隙20a地突出设置有成对的腕部22。平板21的上表面具有设于前侧周围的圆弧状肋21a、设于后侧的两周围部的弧状肋21b、位于左右中间且设于肋21a的前侧的肋21c、以及设于肋21a及两肋21b的内侧的多个加强肋,并且具有在肋21a的两侧分别设置的多个卡定片部23a。各卡定片部23a形成将前侧开口的卡定空间,且与外盖的对应的被卡合部28卡脱。

另外,平板21的下表面在前侧且板宽的大致中间突出设置有卡合片26。该卡合片26具有前后贯通的卡定孔26a,通过上述的锁定单元的锁定部件***卡合而将盖2卡定成关闭状态。在左右的腕部22转动自如地连结有各连接部件5、6的对应部。

两腕部22形成为随着朝向后端侧而上下变厚,并且在外侧面具有与上述的弹性突起29卡脱的缺口部22a。因此,如图8(a)所示,外盖27相对于盖主体20通过各卡定片部23a与被卡合部28a的卡合和各缺口部22a与弹性突起29的卡合而组装成盖2。

如图9所示,在各腕部22的对置内表面,孔24及孔25前后保持间隙地分别设于同轴线上。其中,如图10所示,孔24位于比孔25靠前侧且上侧,并与后述的第一连接部件5的对应的轴54嵌合。符号24a为能够将轴54从腕部22的上方引导至孔24而嵌合的槽部。孔25与后述的第二连接部件6的对应的轴64嵌合。符号26为用于使轴64与孔25嵌合,或能够从脱离孔25的状态再次嵌合的槽部。

就该槽部26而言,上端开口,位于上端与孔25之间,且具有上端侧的形成为最低的***部26a、形成孔25的缘部且形成为最高的止脱部26c、以及形成于***部26a及止脱部26c之间的倾斜部26b。该结构为如下的一例,即,在轴64嵌合于孔25的状态下,如果受到脱离方向的应力,则从止脱部26c嵌合解除至倾斜部26c,且易于移动到***部26a。在该结构中,进一步地在***部26a的上端侧设有比该***部高的防脱用的止动部26d。该止动部26d用于即使轴部65从孔部24嵌合解除而移动到***部26a,也不会意外地从上端完全脱离。

如图9所示,固定框3为由收纳于凹部14的连结片30及两侧片31构成的大致コ形状。连结片30具有位于上表面侧且在与侧片31之间保持间隙32地设置的成对的凸出部33、设于前端面且与外壳侧的安装孔19重合的未图示的安装孔、以及设于后端面的多个接受部30a。接受部30a为与两侧片31的后端面大致齐平的高度。在间隙32设有供后述的基座部件的弹性卡定片43卡脱的未图示的卡定部。各侧壁31具有设于外表面且从下端延伸到上端跟前的纵槽34和设于各纵槽34的上侧且在同轴线上贯通的***孔35。

以上的固定框3通过将各纵槽34在对应的轨道状凸部16滑动并且卡合而装配于外壳侧的凹部14。另外,根据需要,通过未图示的螺钉等系紧用具紧固。在该操作中,将系紧用具从外壳1的外侧拧入安装孔19及设于上述的连结片30的安装孔。

基座部件4为大致收纳于固定框3的コ形内的大小,且具有:设于中间且能够接收第二连接部件6的下部61的コ形的内侧壁40;与内侧壁40的两侧保持间隙44地设置的外侧壁41、41;将外侧壁41彼此之间堵住的后端壁42;以悬臂状态设于各外侧壁41的下侧的弹性卡定片43;设于各外侧壁41的上侧且在同轴线上贯通的***孔46;以及设于内侧壁40的上侧对置部且在同轴线上贯通的轴用孔47。

以上的基座部件4以两外侧壁41嵌入对应的侧片31内侧的方式被压入固定框3。于是,就基座部件4而言,内侧壁40的下侧可摆动地嵌合于对应凸出部33,并且各弹性卡定片43可卡脱地卡合于间隙32内的卡定部。然后,基座部件4相对于固定框3将销8从固定框侧的***孔35***到基座部件侧的***孔46。于是,就基座部件4而言,后端壁42位于两侧片31之间,且以与各接受部30a抵接的状态支撑于固定框3。此外,在构造上,也可以省略固定框3,将基座部件4直接固定配置于外壳的凹部14而进行简化。

第一连接部件5及第二连接部件6可转动地支撑于基座部件4。即,如图9所示,第一连接部件5侧视为大致く形,外表面侧为外观面,内表面侧为施力部件用配置部。在形状上,具有上侧的板部50和从板部50的下两侧向斜下突出的腿部51。在板部50设有在同轴线上突出设置于上两侧的轴部54、54、在同轴线上贯通下两侧的孔55、55、以及在下两侧的内侧以左右对置的状态设置的支撑轴部56、56。各腿部51配置于基座部件侧的对应间隙44。

以上的第一连接部件5相对于基座部件4在将两侧的孔55与基座部件的对应的***孔46重合的状态下将销8从固定框侧***孔35、基座部件侧***孔46转动自如地嵌合于孔55。此时,作为施力部件7,盘簧以将绕线部7a保持于两内侧的支撑轴部56的状态装入,且一端7b配置于对应的腿部51内表面,另一端7c从片部配置于间隙44内,该片部设于构成基座部件的对应的侧的外侧壁41与内侧壁40之间且将两者之间相连。

与之相对,如图9所示,第二连接部件6包括大宽度的上部60、小宽度的下部61、以及从上部60的两侧突出的突出部63、63。在各突出部63的外表面,在同轴线上突出设置有轴64。在下部61的两外侧面,在同轴线上突出设置有轴65。

以上的第二连接部件6相对于盖主体20将各突出部63配置于盖的腕部22与腕部22之间,且将轴部64转动自如地嵌合于对应的孔25。另外,下侧的各轴65与基座部件的对应的孔47转动自如地嵌合连结。

(动作)接下来,参照图1~图5等阐明以上的盖装置的动作特征。

(1)图1(a)(b)表示盖装置的基本动作。在图1(b)中,基本动作在于以下点等:盖2在与车身的主体大致齐平的由点划线表示的关闭位置和由实线表示的全开位置切换;在关闭位置,通过施力部件7的作用力向关闭方向被施力,并且被未图示的锁定单元卡定;如果锁定单元解除卡定,则通过未图示的推举器,抵抗施力单元6的作用力被向打开方向推,从而如该图所示地稍微向打开方向转动;如果操作者从该状态起用手等使盖2向打开方向转动,则在中途(中间位置)施力单元7的施力方向反转,之后,通过施力单元7的作用力,经由各连接部件5、6向打开方向转动,直至全开为止。

(2)另外,在该构造中,在盖2经由第一、第二连接部件5、6全开的状态下,第二连接部件6的上侧与第一连接部件5的く形内侧抵接,外盖27的基端侧缘部与第二连接部件6抵接,因此,盖2在打开到90度以上的全开位置被稳定保持。在该构造中,通过以下的点等,外观优异,上述点为:在该全开位置,第二连接部件6为被盖2和第一连接部件5夹着的状态,因此难以看到;以及第一连接部件5在空间12侧配置有平坦的外观面。这些与专利文献1类似。接下来,说明该构造特有的动作、优点。

(3)在以上的盖装置中,即使盖2在图1(a)(b)的全开位置如图3(a)(b)所示地进一步受到打开方向的外力F而强制地转动的情况下,通过下述的动作也能够将结构部件、车身的主体受到的损伤也就是破损、凹陷、划痕等抑制到最小。

第一,在该构造中,如图2(a)(b)所例示地,如果盖2从全开位置进一步受到打开方向的外力F而稍微转动,则基座部件4从各连接部件5、6等受到负荷,从而以销8为支点向逆时针方向稍微转动,缓和吸收负荷。

此外,基座部件4由于弹性卡定片43相对于固定框侧的卡定部弹性卡脱,因此能够从图2(a)(b)的状态仅通过再次向后方按压操作基座部件4而回到原来的状态。这样的动作通过以基座部件4的销8为支点摆动,在防止连接部件5、6等的破损、将损伤抑制到最小方面是有效的,能够提高品质及可靠性。

第二,图3(a)(b)示出了盖2从图2(a)(b)的状态进一步受到打开方向的过度的外力而大幅转动的状态。在该过程中,如图4(c)所示,特别是各连接部件5、6彼此接近并碰撞。其结果,上部60的轴64从孔25嵌合解除而向上述的槽部26,具体来说向图10(a)的止脱部26c、倾斜部26b以及***部26a移动。其结果,在该构造中,盖2受到的外力或应力通过轴64与孔25的嵌合解除而被缓和吸收,能够防止连接部件5、6等的破损,抑制损伤等。

此外,在该构造中,轴64由于止动部26d的存在而不会从槽部26完全脱离,因此在将盖2再次向关闭方向转动的过程中能够自动嵌合于孔25。

第三,除了上述之外,在该构造中,如果将盖2从图2(a)(b)的状态进一步向打开方向转动,则构成盖2的外盖27碰触连接部件5、6、基座部件4以及车身的主体等、或者受到图8(b)的箭头方向的外力。其结果,就外盖27而言,被卡合部28a从卡定片部23a解除卡合,且弹性突起29从缺口部22a解除卡合,从而从盖主体20脱落或向远离第一、第二连接部件5、6的方向移动。因此,在该构造中,即使盖2从全开位置进一步向打开方向过度地转动,也会缓和吸收施加于外盖27的外力,由此,可防止向对外盖27及车身的主体等的损伤或将之抑制到最小限。而且,该构造具有如下优点:使用者通过外盖27从盖主体20脱落或向远离第一、第二连接部件5、6的方向移动能够视觉上瞬间认识到异常事态。

此外,在该构造中,外盖27即使假设从盖主体20脱落,也能够如上所述地相对于盖主体20通过各卡定片部23a与被卡合部28a的卡合和各缺口部22a与弹性突起29的卡合简单地组装。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车辆的盖装置除了由权利要求特定的要求,能够进行各种变更。例如,作为盖2,可以使外盖27相对于盖主体20向远离连接部件5、6的方向移动而脱落,但更优选构成为不会意外脱落。另外,第一连接部件5具有孔55,使用作为轴的销部件8,将销8从孔55装配至基座部件4的对应的***孔46,但也能够取代孔55及销8而设置轴64、65这样的轴,从而直接嵌合到基座部件侧的孔46。

另外,作为盖2的开闭操作,不限于方式例,例如也能够构成为,在关闭位置解除未图示的锁定单元的卡定,从而通过施力部件的作用力向打开方向稍微转动。作为该结构例,参照同日申请的车辆的盖装置。而且,在简化的情况下,例如也可以省略固定框3而将基座部件4直接支撑于外壳1的对应凹部(该凹部形状为在凹部14装配有固定框3的形状)。

符号说明

1—外壳,2—盖(20为盖主体,27为外盖),3—固定框(30为底壁,31为侧壁,34为卡合槽),4—基座部件(40为主体,41为侧壁,43为弹性卡定片),5—第一连接部件(50为板部,51为腿部),6—第二连接部件(60为上部,61为下部),7—施力部件(7a为绕线部,7b为一端,7b为另一端),8—销(相当于轴),9—车身的主体,10—筒状部(14为凹部),12—给油口或电气充电口用的空间,20—盖主体(22为腕部),24—孔(24a为槽部),25—孔,26—槽部,27—外盖(28为肋,28a为被卡合部),35—销用***孔,46—销用***孔,47—轴用孔,54—轴(截面为大致D形状的轴),55—孔,56—支撑轴部,64—轴(截面为大致圆形状的轴),65—轴。

此外,在此引用了于2017年7月14日申请的日本特愿2017-137908号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附图以及摘要的全部内容,并将其作为本发明的说明书的公开而并入。

21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车辆的盖装置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