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卧式高速纸杯或纸碗成型机

文档序号:1433477 发布日期:2020-03-20 浏览:36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新型卧式高速纸杯或纸碗成型机 (Novel horizontal high-speed paper cup or paper bowl forming machine ) 是由 戴道金 彭自良 陈高峰 于 2019-12-07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新型卧式高速纸杯或纸碗成型机,其七工位的主旋转塔成型机构具有呈周向依次排列的冲底模工位、送纸衔接工位、第一杯底预热工位、第二杯底预热工位、卷底工位、滚压工位和主副塔衔接工位;七工位的副旋转塔成型机构具有呈周向依次排列的主副塔衔接工位、杯口润滑工位、预卷工位、第一终卷工位、第二终卷工位、出杯工位以及预留空置工位;七工位的主旋转塔成型机构与七工位的副旋转塔成型机构的工位周向依次排列方向相反,工位布局更合理,空间结构更紧凑;配合新的主传动机构,更合理、紧凑;为后续模块化组装各个总成提供支持。其转盘送纸机构,由伺服电机驱动转盘转动,实现分度回转,结构简单、紧凑,运行稳定满足高速需求。(A novel horizontal high-speed paper cup or paper bowl forming machine is characterized in that a main rotating tower forming mechanism with seven stations comprises a bottom die punching station, a paper feeding connection station, a first cup bottom preheating station, a second cup bottom preheating station, a bottom rolling station, a rolling station and a main and auxiliary tower connection station which are sequentially arranged in the circumferential direction; the seven-station auxiliary rotating tower forming mechanism is provided with a main tower connecting station, an auxiliary tower connecting station, a cup opening lubricating station, a pre-rolling station, a first final-rolling station, a second final-rolling station, a cup discharging station and a reserved vacant station which are sequentially arranged in the circumferential direction; the stations of the seven-station main rotating tower forming mechanism and the seven-station auxiliary rotating tower forming mechanism are circumferentially arranged in sequence in opposite directions, so that the station layout is more reasonable, and the space structure is more compact; the novel main transmission mechanism is matched, so that the novel main transmission mechanism is more reasonable and compact; support is provided for subsequent modular assembly of each assembly. The turntable paper feeding mechanism is driven by the servo motor to rotate, indexing rotation is achieved, the structure is simple and compact, and the turntable paper feeding mechanism can stably run and meet high-speed requirements.)

新型卧式高速纸杯或纸碗成型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纸杯或纸碗成型设备。

背景技术

卧式高速纸杯或纸碗成型机能对纸片成型,制作纸杯或纸碗,该高速成型机的工位布局排列还不够合理,占据空间较大,空间利用率较低。而且,其主传动结构布局不合理,不够紧凑。

成型机将扇环纸片成型为纸杯或纸碗,成型机中的杯夹机构的翻转杯夹(翻转开合动作)配合模具成型,杯夹机构的翻转杯夹将纸片包合在模具(即杯模)上,为了稳定包合,使成型效果较好,杯夹机构配置升降的压纸条,由压纸条上升将纸片压在模具的下侧后再由翻转杯夹包合,压纸条额外配置动力源传动升降效率较低,控制较复杂。翻转杯夹分左右两个,配合开合,各翻转杯夹分别与对应的连杆传动连接,由连杆带动翻转杯夹翻转开合,如果连杆升降和摆动的时候,需要确保连杆稳定升降和摆动,和隔离粉尘和油则较为困难。

成型机中滚压设备对成型的纸杯或纸碗底部滚压,以便压实、压花或压纹处理。滚压轮在使用过程中其轴承使用寿命较低。目前滚压设备结构较为复杂,装配麻烦,运行稳定性差,滚压设备相应的传动机构的结构也较为复杂,为满足进一步提速其传动机构的稳定性也有待提高。滚压用的滚压轮设置在活块装置上,滚压轮由活块装置带动偏心移动,活块装置与具有楔块部的滚压轴配合,滚压轴转动和轴向移动,滚压轮配合靠模滚压。当滚压设备里面设计油路润滑时,需要避免润滑油泄漏影响到滚压轮处污染纸容器,同时也要防止滚压轮处具有的纸粉进入到油路内影响传动。其中滚压轮由滚压轴配合传动,滚压轴既要轴向移动又需要转动时,需要确保滚压轴的稳定运行至关重要。

成型机中具有卷边总成,卷边总成上安装卷边装置(如卷口卷边装置或者卷底卷边装置),对纸筒相应的底边和口边卷边处理。卷边总成的稳定性对卷边效果和速度造成影响。

发明内容

鉴于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旨在提供一种结构工位布局更合理、空间更紧凑、具有叼牙装置开合与转盘回转配合方式、能满足高速需求的送纸新型卧式高速纸杯或纸碗成型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新型卧式高速纸杯或纸碗成型机,其包括四工位的转盘送纸机构、七工位的主旋转塔成型机构和七工位的副旋转塔成型机构,其特征在于,七工位的主旋转塔成型机构具有呈周向依次排列的冲底模工位、送纸衔接工位、第一杯底预热工位、第二杯底预热工位、卷底工位、滚压工位和主副塔衔接工位;七工位的副旋转塔成型机构具有呈周向依次排列的主副塔衔接工位、杯口润滑工位、预卷工位、第一终卷工位、第二终卷工位、出杯工位和预留空置工位;七工位的主旋转塔成型机构的工位周向依次排列方向与七工位的副旋转塔成型机构的工位周向依次排列方向相反,七工位的主旋转塔成型机构与七工位的副旋转塔成型机构共用主副塔衔接工位,四工位的转盘送纸机构衔接在送纸衔接工位;四工位的转盘送纸机构包括转盘,转盘与回转传动装置传动连接,转盘上分度设置叼牙装置转盘的回转中心处设置开口,开口处配置升降开牙轴,升降开牙轴上连接有开牙板,开牙板设置在转盘的上方,叼牙装置包括夹纸叼牙,夹纸叼牙铰接在第一安装座上,第一安装座连接在转盘上,夹纸叼牙的下方配有位于转盘上的托纸部,夹纸叼牙还配有夹纸复位装置,开牙板与夹纸叼牙传动开牙配合;回转传动装置包括伺服电机。

冲底模工位处配置冲底模总成,送纸衔接工位处还配有杯夹机构,第一杯底预热工位处配置第一杯底预热总成,第二杯底预热工位处配置第二杯底预热总成,卷底工位配置处配置卷底总成,滚压工位处配置滚压总成;杯口润滑工位处配置杯口润滑总成,预卷工位处配置预卷总成,第一终卷工位处配置第一终卷总成,第二终卷工位处配置第二终卷总成,出杯工位处配置出杯总成。

冲底模总成包括造底成型装置,该造底成型装置包括横向设置的冲底传动空心轴与成型传动轴,冲底传动空心轴的前部和后部的外侧分别设有第一导套,成型传动轴位于冲底传动空心轴内,成型传动轴的前部和后部的外侧分别设有第二导套,第二导套位于冲底传动空心轴与成型传动轴之间,冲底传动空心轴的下方设有第一旋转驱动立轴,第一旋转驱动立轴分别与冲底传动空心轴、成型传动轴传动连接;成型传动轴的前端连有成型公模,冲底传动空心轴的前端连有冲底公刀,冲底公刀的前方设置固定架,固定架上设有冲底母刀,固定架上设有造型母模;冲底母刀与造型母模一体或分体设置;第一旋转驱动立轴上设有凸轮传动机构和第一偏心轮传动机构,冲底传动空心轴具有下镂空,凸轮传动机构位于下镂空处,凸轮传动机构与成型传动轴传动连接,第一偏心轮传动机构与冲底传动空心轴传动连接;凸轮传动机构包括连接在第一旋转驱动立轴上的凸轮,第一偏心轮传动机构包括连接在第一旋转驱动立轴上的第一偏心轮,凸轮位于第一偏心轮的上方。凸轮采用共轭凸轮,成型传动轴上设有第一前滚子和第一后滚子,第一前滚子位于共轭凸轮的前侧,第一后滚子位于共轭凸轮的后侧,第一前滚子、第一后滚子分别与共轭凸轮对应传动连接,冲底传动空心轴具有下镂空,第一前滚子、第一后滚子、共轭凸轮位于下镂空处;第一偏心轮传动连接有第一套座,第一套座的套孔传动套设在第一偏心轮上,第一套座的后端为第一连接部,第一连接部的左右分别设有拉杆孔,拉杆孔内设有第一拉杆,第一拉杆上设置第一弹簧和第一限位部,第一限位部与第一弹簧分设在拉杆孔的前后侧;冲底传动空心轴的后部连接有第一传动块,第一传动块与下方的第一联接座相铰接,第一联接座的左右分别与第一连接部左右的第一拉杆对应连接。

杯夹机构包括设置在第一支撑架上的安装轴,安装轴上连接翻转杯夹,翻转杯夹与连杆传动连接,第一支撑架包括横隔板,横隔板上设有活动孔,活动孔内设有滑动套,滑动套内设有第一关节轴承,横隔板的上方连接上盖,横隔板的下方连接下托,滑动套在活动孔内与上盖滑动配合,滑动套在活动孔内与下托滑动配合,上盖上设有上活动通道供连杆穿过活动,下托上设有下活动通道供连杆穿过活动,第一关节轴承的内孔中设有导套,连杆连接配置在导套内;翻转杯夹之间设有压纸条,压纸条位于安装轴的上方,压纸条与升降轴传动连接,升降轴上设有下降传动部,下降传动部与翻转杯夹回翻传动配合,升降轴还连接上升复位装置。

出杯总成具有出杯机构,出杯机构包括第二支撑架,第二支撑架上设有弯管,弯管上连接第二输入轮和旋转定位圆盘,弯管的入口与第二输入轮、旋转定位圆盘同轴设置,第二输入轮与旋转传动装置连接,第二支撑架的一侧设有定位滚轮,旋转定位圆盘与定位滚轮支撑定位配合,弯管的出口处配有第一收料口和第二收料口。

卷底总成和预卷总成分别采用卷边总成,卷边总成包括横向设置的卷边活动轴,卷边活动轴的前部设有卷边装置,卷边活动轴设置在座盖上,座盖上具有前支撑座和后支撑座,前支撑座上设有前安装孔,后支撑座上设有后安装孔,卷边活动轴与前安装孔、后安装孔之间分别设有第二轴承,座盖连接在底座上,底座上设有第二旋转驱动立轴,第二旋转驱动立轴与卷边活动轴传动连接;第二旋转驱动立轴上设有第二偏心轮传动机构,第二偏心轮传动机构包括连接在第二旋转驱动立轴上的第二偏心轮,第二偏心轮与卷边活动轴传动连接;第二偏心轮传动连接有第二套座,第二套座的套孔传动连接在第二偏心轮上,第二套座的后端为第二连接部,第二连接部的左右分别设有拉杆孔,拉杆孔内设有第二拉杆,第二拉杆上设置第二弹簧和第二限位部,第二限位部与第二弹簧分设在拉杆孔的前后侧;卷边活动轴的后部连接有第二传动块,第二传动块与下方的第二联接座相铰接,第二联接座的左右分别与第二连接部左右的第二拉杆对应连接。

滚压总成包括滚压机构,滚压机构包括支撑壳,支撑壳上设有滚压轴,滚压轴转动及轴向移动设置,支撑壳的前部还设有滚压套座装置,滚压套座装置包括滚压套座与靠模,靠模连接在滚压套座的前端,滚压轴的前端设有楔块部,滚压轴的前端连接有活块装置,活块装置包括内活块和外活块,内活块上具有楔孔与楔块部配合,内活块与外活块之间连接有第六轴承,外活块位于滚压套座内,外活块上还设有支轴,支轴上设有第七轴承,第七轴承上设滚压轮,滚压轮位于靠模的内孔中。

还包括主传动机构,主传动机构包括主电机、主轴、第一传动副轴和第二传动副轴主电机与主轴传动连接,主轴分别与七工位的主旋转塔成型机构的A圆柱分度凸轮轴和七工位的副旋转塔成型机构的B圆柱分度凸轮轴传动连接,A圆柱分度凸轮轴、B圆柱分度凸轮轴、主轴与第二传动副轴平行,第一传动副轴传动连接在A圆柱分度凸轮轴与第二传动副轴之间,第一传动副轴与第二传动副轴垂直。冲底模总成具有冲底传动轮装置,第一杯底预热总成具有第一底预热传动轮装置,第二杯底预热总成具有第二底预热传动轮装置,卷底总成具有卷底传动轮装置,滚压总成具有滚压传动轮装置,杯口润滑总成具有润口传动轮装置,预卷总成具有预卷传动轮装置,第一终卷总成具有第一终卷传动轮装置,第二终卷总成具有第二终卷传动轮装置;主轴传动连接第一传动轮装置,第一传动轮装置与第二终卷传动轮装置、第一终卷传动轮装置传动连接,第一传动轮装置还与滚压传动轮装置、卷底传动轮装置传动连接;第二传动副轴分别传动连接第二传动轮装置和第三传动轮装置,第二传动轮装置与预卷传动轮装置、冲底传动轮装置、润口传动轮装置传动连接,第三传动轮装置与第一底预热传动轮装置、第二底预热传动轮装置传动连接;

第二传动副轴上连接第一凸轮装置,第一凸轮装置与杯夹机构传动连接;第二传动副轴上还连接第二凸轮装置,第二凸轮装置与四工位的转盘送纸机构的转盘中心处的升降轴传动连接。

该卧式高速纸杯或纸碗成型机采用全新的四七七工位布局排列,工位布局更合理,空间结构更紧凑,空间利用更高效。另外配合全新的四七七工位布局的主传动机构,更加合理、紧凑。为后续模块化组装各个总成提供技术支持,维修更换更方便。还可以对其中的一些总成进行优化,满足高速提速需求。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及实施例的有关细节及工作原理。

图1为本发明的成型机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成型机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送纸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俯视图。

图5为送纸机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送纸机构另一角度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冲底模总成的剖视图。

图8为图7的俯视图。其中隐藏上固定座27B。

图9为冲底模总成分解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杯夹机构俯视图

图11为图10中G-G的剖视图。

图12为图10的左视图。

图13为图12的立体图。

图14为杯夹机构配第一凸轮装置的前视图。

图15为图14的左视图。

图16为图14的右视图。

图17为图14的立体图。

图18为出杯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9为图18的俯视图。

图20为图19的左视图。

图21为出杯机构的结构剖视图。

图22为出杯机构另一角度的结构剖视图。

图23为卷边总成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4为图23的立体结构示意图(隐藏部分零件)。

图25为图24中俯视图(隐藏上方的驱动装置5E)。

图26为另一实施例中卷边总成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7为滚压总成的剖视图。

图28为滚压总成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9为图28中隐藏部分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0为图27中A-A剖视图。

图31为对应图30的俯视示意图。

图32为图27中局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33为图32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4为图33的俯视图。

图35为图32的右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中新型卧式高速纸杯或纸碗成型机,其包括四工位的转盘送纸机构1、七工位的主旋转塔成型机构2和七工位的副旋转塔成型机构3。转盘送纸机构1采用四工位布局,即转盘送纸机构上的叼牙装置设置四个并进行90度分度转动配合工作。主旋转塔成型机构2采用七工位布局,主旋转塔成型机构的主旋转塔上具有七个卧式主塔模具(供纸杯套设在外面)并七等分分度转动配合工作,主旋转塔成型机构配置相应的弧面分度凸轮机构(含A圆柱分度凸轮)传动主旋转塔七等分分度转动。副旋转塔成型机构3采用七工位布局,副旋转塔成型机构的副旋转塔上具有七个卧式副塔模具(供纸杯套设在内部)并七等分分度转动配合工作,副旋转塔成型机构配置相应的圆柱分度凸轮机构(含B圆柱分度凸轮)传动副旋转塔七等分分度转动。主旋转塔成型机构、副旋转塔成型机构均为现有技术,本发明旨在将其工位全新排列和布局。

七工位的主旋转塔成型机构2具有呈周向依次排列的冲底模工位、送纸衔接工位、第一杯底预热工位、第二杯底预热工位、卷底工位、滚压工位和主副塔衔接工位。

七工位的副旋转塔成型机构3具有呈周向依次排列的主副塔衔接工位、杯口润滑工位、预卷工位、第一终卷工位、第二终卷工位、出杯工位和预留空置工位。

七工位的主旋转塔成型机构2的工位周向依次排列方向与七工位的副旋转塔成型机构3的工位周向依次排列方向相反,七工位的主旋转塔成型机构2与七工位的副旋转塔成型机构3共用主副塔衔接工位,四工位的转盘送纸机构1衔接在送纸衔接工位。

采用全新的四七七工位布局排列,工位布局更合理,空间结构更紧凑,空间利用更高效。工位布局能兼顾圆形纸杯、方形纸杯、椭圆纸杯成型,依托该四七七工位布局配置相应的装置及总成,结构合理紧凑。第一杯底预热工位、第二杯底预热工位相邻设置预热效果好,节省能耗。

各工位将配置相应的总成或机构。具体为,冲底模工位处配置冲底模总成4,送纸衔接工位处还配有杯夹机构5,第一杯底预热工位处配置第一杯底预热总成6,第二杯底预热工位处配置第二杯底预热总成7,卷底工位配置处配置卷底总成8,滚压工位处配置滚压总成9;杯口润滑工位处配置杯口润滑总成10,预卷工位处配置预卷总成11,第一终卷工位处配置第一终卷总成12,第二终卷工位处配置第二终卷总成13,出杯工位处配置出杯总成14。

转盘送纸机构1采用四工位布局,即转盘送纸机构上的叼牙装置设置四个并进行90度分度转动配合工作。

本实施方式中四工位的转盘送纸机构1包括转盘1A,转盘1A与回转传动装置20A传动连接,由回转传动装置20A带动转盘回转。转盘1A上分度设置四个叼牙装置2A,叼牙装置2A能随转盘1A分度转动,转盘对应四个工位,转盘1A分度回转配合转动,四个工位布局更合理,叼牙装置将输送进来的纸片夹住和放开。

转盘1A的回转中心处设置开口,开口处配置升降开牙轴3A,转盘1A的回转不影响升降开牙轴3A的升降。升降开牙轴3A上连接开牙板4A,开牙板4A设在转盘1A的上方。叼牙装置包括夹纸叼牙5A,夹纸叼牙5A铰接在第一安装座6A上,第一安装座连在转盘上,夹纸叼牙能在第一安装座上摆动,夹纸叼牙5A的下方配有位于转盘上的托纸部7A,夹纸叼牙5A压在托纸部7A时配合夹纸,夹纸叼牙5A还配有夹纸复位装置8A,夹纸复位装置8A使夹纸叼牙保持与托纸部夹纸的状态。开牙板与夹纸叼牙传动开牙配合,开牙板4A随升降开牙轴3A升降,下降时,开牙板下压使夹纸叼牙打开供纸输入或输出。在需要打开开牙的工位则具有相应的开牙板,比如在给纸工位和输出工位,在给纸工位将纸片供给转盘上的叼牙装置并被夹住,在输出工位叼牙装置将放开纸片以便后续加工。回转传动装置20A包括伺服电机21A,由伺服电机21A驱动转盘回转,伺服电机驱动转盘转动相应角度,转盘上设置四个叼牙装置,伺服电机驱动转盘每次转动90度,开牙板与移动至前后工位上的叼牙装置对应配合,布局合理,结构紧凑;结合图4,叼牙装置位于前后工位时分别处于给纸工位和输出工位,另外左右位置分别对应空置工位和加热工位。该转盘送纸机构,其速度更快,能适合高速生产需求。由伺服电机驱动转盘转动,实现分度回转,结构简单、紧凑,运行稳定满足高速需求。还可以设置限位块17A。托纸部7A采用转盘边沿或加装托纸板。升降开牙轴3A还配有升降复位装置19A(如弹簧)。

伺服电机21A传动连接第一输出轮9A,转盘1A上连接第一输入轮10A,转盘与第一输入轮同步转动,第一输出轮9A与第一输入轮10A传动连接,第一输出轮与第一输入轮采用带轮、链轮或齿轮等,相应的传动则采用带传动、链条传动、齿轮相啮合,图中采用带轮、皮带并配张紧轮34A的方式。第一输出轮9A设置在空心支承轴11A上,空心支承轴与第一输出轮之间设有回转支承轴承12A,升降开牙轴配置在空心支承轴内,升降开牙轴3A连接第二凸轮装置27。转盘在空心支承轴上转动,升降开牙轴在空心支承轴内升降,使转盘转动与升降开牙轴升降相互配合。由升级传动装置带动升降开牙轴升降,升降开牙轴在空心支承轴内升降。其中伺服电机21A可配置减速器22A与第一输出轮9A连接,采用伺服电机驱动速度更快,响应速度快。空心支撑轴用于支撑,将空心支撑轴固定在机架31A上或固定座上,空心支撑轴通过第二安装座32A连接在机架上或固定座上,伺服电机由联接板33A连在空心支撑轴或机架上。

第二凸轮装置27包括传动凸轮,传动凸轮设置在转盘的下方,传动凸轮与升降开牙轴传动配合,由传动凸轮配合传动升降开牙轴升降,第二凸轮装置27将连接在主传动机构上。

夹纸叼牙5A连在转轴18A上,转轴18A铰接在第一安装座6A上,第一安装座6A连在转盘1A上,转轴18A上设置承压件15A,开牙板4A上连有施压件16A。配合时,施压件对承压件施压,转轴18A转动带动夹纸叼牙5A转动实现开牙。在转轴的两端分别设置一个夹纸叼牙,夹纸稳定。其中夹纸复位装置8A包括夹纸复位弹簧,夹纸复位弹簧设在承压件的下方,夹纸复位装置使转轴回转复位。其中承压件15A上设有承压轴承被施压,配合更顺利;施压件16A为调节螺栓,调节螺栓调整长度满足不同需求。

该成型机还包括主传动机构,主传动机构包括主电机17、主轴18、第一传动副轴19和第二传动副轴20。主电机17采用伺服电机,主电机17与主轴18传动连接,主电机17驱动主轴18转动,主电机17通过齿轮箱171(含第一锥齿轮副)传动。主轴18分别与七工位的主旋转塔成型机构的A圆柱分度凸轮轴21和七工位的副旋转塔成型机构的B圆柱分度凸轮轴22传动连接,主轴18带动A圆柱分度凸轮轴和B圆柱分度凸轮轴旋转,相应的圆柱分度凸轮旋转配合带动分度转动。A圆柱分度凸轮轴、B圆柱分度凸轮轴、主轴18与第二传动副轴20平行,第一传动副轴传动连接在A圆柱分度凸轮轴与第二传动副轴之间,第一传动副轴与第二传动副轴垂直,其中第一传动副轴与A圆柱分度凸轮轴通过第二锥齿轮副传动连接,第一传动副轴与B圆柱分度凸轮轴通过第三锥齿轮副传动连接。该主传动机构,布局合理、紧凑,能匹配四七七工位布局;主轴18、第一传动副轴19、第二传动副轴20、A圆柱分度凸轮轴和B圆柱分度凸轮轴设在同平面内,第一传动副轴位于主旋转塔成型机构与副旋转塔成型机构之间。第一传动副轴上设置凸轮结构用于另外的传动,比如第一传动副轴上设凸轮组件,凸轮组件与主旋转塔的压边弹簧传动配合,压边弹簧带动压边块升降,能缓冲各卧式模具相对应的压边弹簧下压。其中主轴与A圆柱分度凸轮轴通过斜齿轮副或带传动副传动连接,主轴与B圆柱分度凸轮轴由链条链轮副传动连接,装配方便,配合度较高。

冲底模总成4具有冲底传动轮装置41,第一杯底预热总成6具有第一底预热传动轮装置61,第二杯底预热总成7具有第二底预热传动轮装置71,卷底总成8具有卷底传动轮装置81,滚压总成9具有滚压传动轮装置91,杯口润滑总成10具有润口传动轮装置101,预卷总成11具有预卷传动轮装置111,第一终卷总成12具有第一终卷传动轮装置121,第二终卷总成13具有第二终卷传动轮装置131。各传动轮装置采用链轮组件,传动效果好,高速运行更稳定。各传动轮装置配置在旋转立轴上,由旋转立轴上的偏心轮传动相应部件进行前后往复动作。

主轴18传动连接第一传动轮装置23,主轴18将动力传递给第一传动轮装置23,其中主轴与第一传动轮装置通过第四锥齿轮副传动连接,第一传动轮装置23与第二终卷传动轮装置131、第一终卷传动轮装置121传动连接,第一传动轮装置将动力传动给第二终卷传动轮装置和第一终卷传动轮装置。第一传动轮装置23与第二终卷传动轮装置131由链条传动连接,第二终卷传动轮装置131由链条与第一终卷传动轮装置121传动连接,第二终卷传动轮装置具有两组链轮用于传动。第一传动轮装置23还与滚压传动轮装置91、卷底传动轮装置81传动连接,第一传动轮装置23将动力传动给滚压传动轮装置91与卷底传动轮装置81。第一传动轮装置23与滚压传动轮装91置由链条连接,滚压传动轮装置91与卷底传动轮装置81由链条连接,第一传动轮装置具有两组链轮用于传动,滚压传动轮装置具有两组链轮用于传动。

第二传动副轴20分别传动连接第二传动轮装置24和第三传动轮装置25,第二传动轮装置24与第三传动轮装置25分别连接在第二传动副轴20的两端,第二传动副轴20与第二传动轮装置24通过第五锥齿轮副传动连接,第二传动副轴20与第三传动轮装置25通过第六锥齿轮副传动连接。第二传动轮装置24与预卷传动轮装置111、冲底传动轮装置41、润口传动轮装置101传动连接,第二传动轮装置24与预卷传动轮装置111由链条传动连接,第二传动轮装置24与冲底传动轮装置41由链条传动连接,冲底传动轮装置41与润口传动轮装置101由链条传动连接,其中,第二传动轮装置24具有两组链轮用于传动,冲底传动轮装置具有两组链轮用于传动。第三传动轮装置25与第一底预热传动轮装置61、第二底预热传动轮装置71传动连接,第三传动轮装置与第一底预热传动轮装置、第二底预热传动轮装置通过链轮传动连接。

第二传动副轴20上连接第一凸轮装置26,第一凸轮装置与杯夹机构传动连接;第二传动副轴20上还连接第二凸轮装置27,第二凸轮装置与四工位的转盘送纸机构的转盘中心处的升降轴传动连接,第二凸轮装置的传动凸轮将连接在第二传动副轴上。该成型机在第二杯底预热工位与卷底工位之间还设有杯底蘸油工位,杯底蘸油工位配置杯底蘸油装置,杯底蘸油装置包括杯底蘸油盘,经过蘸油后卷底更顺利,主旋转塔成型机构在旋转的过程中其上面的纸筒会接触到杯底蘸油装置,无需停留。

冲底模总成4包括造底成型装置,该造底成型装置包括冲底传动空心轴1B与成型传动轴2B,冲底传动空心轴1B与成型传动轴2B横向设置,成型传动轴2B的前端连有成型公模3B,冲底传动空心轴1B的前端连有冲底公刀4B,冲底传动空心轴1B上可设置刀座5B供冲底公刀4B安装。

为了使结构紧凑、运行稳定、满足高速需求,在冲底传动空心轴1B的前部和后部的外侧分别设有第一导套6B,由第一导套6B在冲底传动空心轴1B的前部和后部进行活动支撑,第一导套采用铜套,冲底传动空心轴在横向移动时形成前后双支撑,运行更稳定。成型传动轴2B位于冲底传动空心轴1B内,成型传动轴的前部和后部的外侧分别设有第二导套7B,第二导套也采用铜套,第二导套7B位于冲底传动空心轴1B与成型传动轴2B之间,由第二导套在冲底传动空心轴内对成型传动轴在前部和后部进行活动支撑,成型传动轴在横向移动时形成前后双支撑,运行更稳定。冲底传动空心轴与成型传动轴连接配合结构紧凑、布局合理、运行稳定,满足高速运行需求。冲底传动空心轴1B的下方设有第一旋转驱动立轴8B,第一旋转驱动立轴8B分别与冲底传动空心轴1B、成型传动轴2B传动连接,由第一旋转驱动立轴8B配合传动,稳定性更高,避免抖动,满足高速需求。

其中,第一旋转驱动立轴8B上设有凸轮传动机构和第一偏心轮传动机构,冲底传动空心轴具有下镂空9B,凸轮传动机构位于下镂空9B处,凸轮传动机构与成型传动轴2B传动连接,通过下镂空使凸轮传动机构与成型传动轴传动连接,第一偏心轮传动机构与冲底传动空心轴传动连接,传动结构合理、稳定,满足提速需求。凸轮传动机构包括凸轮10B,凸轮10B连接在第一旋转驱动立轴8B上,由第一旋转驱动立轴带动凸轮转动;第一偏心轮传动机构包括第一偏心轮11B,第一偏心轮11B连接在第一旋转驱动立轴上,由第一旋转驱动立轴带动第一偏心轮转动,凸轮10B位于第一偏心轮上方。

凸轮传动机构的凸轮10B优选采用共轭凸轮,成型传动轴2B上设有第一前滚子12B和第一后滚子13B,第一前滚子12B位于共轭凸轮的前侧,第一后滚子13B位于共轭凸轮的后侧,第一前滚子、第一后滚子分别与共轭凸轮对应传动连接,由共轭凸轮配合传动成型传动轴上的第一前滚子、第一后滚子,使成型传动轴前进和后退,第一前滚子、第一后滚子、共轭凸轮位于冲底传动空心轴1B的下镂空处,在下镂空9B处配合传动。

成型传动轴与冲底传动空心轴之间设有防转装置,避免成型传动轴在冲底传动空心轴内转动,使运行更稳定。例如,防转装置包括横向长孔14B、防转块15B和防转轮组16B,横向长孔位于冲底传动空心轴1B的上侧壁上,防转块连在成型传动轴2B上,防转轮组设在冲底传动空心轴的外侧,防转块穿过横向长孔由防转轮组夹住,防转轮组与防转块导向配合。在成型传动轴横向移动时能导向,避免成型传动轴转动,成型传动轴横向移动时,防转块由防转轮组夹住横向前进与后退。

第一偏心轮传动机构的第一偏心轮与第一旋转驱动立轴分体或一体结构,图中为第一偏心轮11B与第一旋转驱动立轴8B一体结构。优选,第一偏心轮11B传动连接有第一套座17B,第一套座17B的套孔将套设在第一偏心轮11B上,第一偏心轮11随第一旋转驱动立轴8B转动时,带动第一套座17B摇摆。第一套座的后端为第一连接部18B,第一连接部的左右分别设有拉杆孔,拉杆孔内设有第一拉杆19B,即左边的拉杆孔内有第一拉杆,右边的拉杆孔内有第一拉杆。第一拉杆19B上设置第一弹簧20B和第一限位部21B,第一限位部与第一弹簧分设在拉杆孔的前后侧,通过第一弹簧与第一限位部配合使得第一拉杆在第一连接部的相应拉杆孔内保持稳定连接,并且在第一套座被带动摇摆时第一拉杆能相对拉杆孔位置微移。第一弹簧由预紧螺母53B预紧在拉杆上。冲底传动空心轴2B的后部连接有第一传动块22B,第一传动块22B与下方的第一联接座23B相铰接,第一联接座23B的左右分别与第一连接部18B左右的第一拉杆对应连接,第一拉杆分别连接在第一联接座的左右。当第一偏心轮11B带动第一套座17B摇摆时,通过第一拉杆19B带动第一联接座23B摆动和前后移动,第一联接座则带动第一传动块22B前进和后退,与第一联接座相连的冲底传动空心轴1B也前进和后退。第一偏心轮传动机构结构合理,运行稳定,能满足高速需求。

第一偏心轮11B与套孔之间设轴承24B,使第一偏心轮11B传动第一套座17B更顺利。第一联接座23B上设置铰接孔,第一传动块22B与铰接孔之间具有轴承25B(如双列角接触球轴承),使第一联接座23B与第一传动块22B的传动配合更顺利。拉杆孔与第一拉杆19B之间留有摆动间隙,即第一拉杆能在拉杆孔内摆动。第一联接座23B上具有通孔分别与第一拉杆连接,通孔的两侧并位于第一拉杆上分别配有锁紧螺母26B,调整两侧锁紧螺母26B的位置,能改变第一拉杆与第一联接座的相对位置,从而调整冲底传动空心轴的前进和后退的起始位置,以满足冲底公刀或者冲底公刀磨刀后重新安装的需求。

冲底公刀4B的前方设置固定架34B,固定架34B上设有冲底母刀35B,冲底公刀与冲底母刀配合冲底。固定架34B上设有造型母模36B,造型公模与造型母模配合成型。冲底母刀、冲底公刀、造型母模、造型公模同轴设置。冲底母刀与造型母模一体或分体设置,图中为一体设置加工和装配较为方便。

固定架供冲底母刀和造型母模设置的结构较多,其中作为优先采用如下结构,固定架包括后板和前板,前板连接在后板上,采用紧固件(如螺丝)将前板连接在后板上,后板上设有凹槽,凹槽位于前板与后板之间,凹槽供纸料上下通过,前板上设有装配通孔供冲底母刀和造型母模装配,其中,装配通孔采用台阶孔,冲底母刀和造型母模通过紧固件(如螺丝)装配连接在前板上。

第一导套6B由上固定座27B和下固定座28B夹住支撑,第一旋转驱动立轴8B由下固定座旋转支撑,第一旋转驱动立轴与下固定座之间设有轴承29B;上固定座与下固定座组合连接形成座体,第一旋转驱动立轴8B的下部连接冲底传动轮装置41。

本实施方式中杯夹机构5包括安装轴2C,安装轴2C设在第一支撑架1C上,安装轴上连接翻转杯夹3C、4C,翻转杯夹3C、4C与连杆9C、10C传动连接,由连杆带动翻转杯夹在安装轴上翻转。翻转杯夹包括左杯夹和右杯夹,左杯夹和右杯夹分别由对应的连杆(含左连杆、右连杆)传动翻转,翻转杯夹开合动作配合模具成型。

为了使连杆9C、10C在摆动和升降时更稳定,保障高速运行。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支撑架1包括横隔板14C,横隔板14C上设有活动孔51C,活动孔51C内设有滑动套52C,滑动套52C内设有第一关节轴承53C,横隔板14C的上方连接上盖54C,横隔板的下方连接下托55C;滑动套52C在活动孔51C内与上盖54C滑动配合,滑动套52C在活动孔51C内与下托55C滑动配合,由上盖54C和下托55C将滑动套52C夹在活动孔51C内配合滑动,第一关节轴承53C在滑动套52C内随滑动套移动;上盖54C上设有上活动通道56C供连杆穿过活动,下托55C上设有下活动通道57C供连杆穿过活动,以便连杆与活动孔内的第一关节轴承中的导套58C连接,以便连杆的升降和摆动,以便连杆与下方的第一凸轮装置26传动连接;第一关节轴承53C的内孔中设置导套58C,即第一关节轴的内圈的内孔中连接导套,连杆9C、10C连接配置在相应的导套58C内,连杆在导套内相对轴向滑动;第一关节轴承的内圈在外圈中转动时,导套由第一关节轴承支撑转动,连杆又在导套内相对活动。更换下托的不同厚度规格,调整与模具配合位置。

连杆9C、10C能在第一关节轴承上的导套58C内轴向滑动,当连杆被传动摆动和升降时,连杆能在第一关节轴承中的导套内轴向滑动,并配合第一关节轴承随滑动套在活动孔内滑动,以及第一关节轴承的内圈在外圈中转动,使连杆在摆动和升降的过程中更稳定,满足高速运行需求。

翻转杯夹3C、4C铰接在安装轴2C上,以便翻转杯夹在安装轴上翻转实现开合,比如翻转杯夹3C、4C套在安装轴上并在翻转杯夹与安装轴之间设置转动轴承以便更顺利转动,安装轴位于第一支撑架1C的支撑立板12C上,支撑立板12C连接在横隔板14C上。连杆与翻转杯夹之间具有第二关节轴承24C、30C传动连接,第二关节轴承连接在连杆9C、10C上端,翻转杯夹再与第二关节轴承连接。

连杆的下端连接第三关节轴承26C、32C,第三关节轴承用于传动连接,以便带动连杆9C、10C升降和摆动。其中,连杆与摇臂36C、38C传动连接,摇臂36C、38C铰接在固定座37C、39C上,摇臂与第一凸轮装置26传动连接,由第一凸轮装置26带动摇臂在固定座37C、39C上往复摆动,摇臂36C、38C的摆动将带动连杆9C、10C往复动作,连杆往复摆动和往复升降;其中,第一凸轮装置26包括共轭凸轮41C、42C,由共轭凸轮分别配合带动摇臂36C、38C往复摆动,摇臂上具有两组转子与共轭凸轮配合传动,传动更稳定,能满足更加高速运行需求;其中,摇臂上具有传动轴,传动轴与第三关节轴承26C、32C连接,实现连杆与摇臂传动连接。共轭凸轮41C、42C连接在第二传动副轴20上。

滑动套52C的上端面与上盖54C滑动配合,滑动套52C的下端面与下托55C滑动配合。

滑动套52 C的上端面与上盖54C始终保持滑动密封接触和/或滑动套52C的下端面整体与下托55C始终保持滑动密封接触。滑动套在上盖与下托之间的活动孔内滑动时,滑动套将与上盖或下托或者上盖和下托保持滑动密封接触,避免横隔板下方的传动部分的润滑油溅射污染到横隔板的上方,避免横隔板上方成型部分的纸尘、纸粉扩散到横隔板的下方影响传动部分。图中,上盖上的上活动通道为通孔(如台阶通孔),通孔的孔径尺寸小于活动孔的孔径。

----

为了包合更稳定,翻转杯夹3C、4C之间设有压纸条5C,压纸条5C位于安装轴2C的上方,压纸条5C与升降轴6C传动连接,升降轴6C上设有下降传动部7C,下降传动部7C与翻转杯夹回翻传动配合,升降轴6C还连接上升复位装置8C。翻转杯夹回翻将带动下降传动部7C下降,升降轴也将下降;翻转杯夹上翻,上升复位装置8C能使升降轴6C上升;升降轴的升降带动压纸条5C升降。

左侧或右侧的翻转杯夹回翻(向下翻,远离模具)时将下压顶在下降传动部7C上,带动下降传动部下降,使升降轴6C下降,升降轴带动压纸条下降,当翻转杯夹合拢翻转(向上翻,向模具合拢)时升降轴在上升复位装置的复位下上升,升降轴的升降将带动压纸条的升降。压纸条上升则顶压在模具的下侧,纸片压住,以便翻转杯夹最终合拢配合模具成型,压纸条下降由相应的翻转杯夹配合带动,上升则由上升复位装置配合带动,无需额外配置动力源,结构紧凑,机械联动效率更高,运行稳定。下降传动部7C位于翻转杯夹的下方。优选,翻转杯夹上连有压轮44C,压轮与下降传动部传动配合,传动更顺利。压轮44C可设置在相应的连接轴上,翻转杯夹上的连接轴与第二关节轴承对应相连接。

下降传动部7C上设有滚轮组11C,滚轮组11C靠在第一支撑架1C的立面(竖直面)上滚动配合,滚轮组11C靠在立面上保持滚动,使下降传动部和升降轴稳定升降,结构紧凑。避免发生升降轴旋转的问题,在一侧立面设置前后两组滚轮组11,更稳定。

第一支撑架1C包括支撑立板12C,安装轴2C设在支撑立板12C上,第一支撑架上设有导孔13C,升降轴配置在导孔13C内,导孔13C可采用导套,能使升降轴稳定升降,导孔位于支撑立板12C。其中,支撑立板的侧面可作为第一支撑架的立面,支撑立板12C连接在横隔板14C上形成第一支撑架1C,横隔板也具有导孔供升降轴配置。

压纸条连接在第三安装座15C上,第三安装座具有避让通道16C,第三安装座15C与升降轴6C连接,安装轴2C位于避让通道16C内。升降轴带动第三安装座15C升降,与安装轴不干涉,结构布局合理紧凑。

下降传动部7C包括锁紧块17C,锁紧块17C具有锁紧孔18C和锁紧槽19C,锁紧孔与锁紧槽连通,锁紧块配有锁紧紧固件20C(如紧固螺栓),升降轴6C连接在锁紧孔18C内;通过调整锁紧紧固件使锁紧槽、锁紧孔能松紧,能调整锁紧块与升降轴的相对上下位置,下降传动部7C与升降轴6C的相对上下位置也将得到调整,能调整压纸条工作配合起始位置,能调整与右翻转杯夹配合位置。下降传动部7C上设有调节螺栓21C,通过调节螺栓21C的位置高度变化调整从而进一步调整与翻转杯夹配合位置,调节螺栓上还配有锁紧螺母22C,能在调节螺栓旋转调整高度后锁紧避免松动。工作时,压纸条先上升压住模具后,翻转杯夹继续翻转再最终完成合拢压在模具上,完成该部分成型后,翻转杯夹先回翻,然后带动压纸条下降。

其中,作为优先,上升复位装置8C包括复位弹簧23C,复位弹簧套设在升降轴6C上,复位弹簧23C与下降传动部7C传动配合。复位弹簧能释放弹力传动下降传动部上升回位。采用复位弹簧使升降轴的上升复位,安装方便,复位弹簧使压纸条与模具发生接触时具有缓冲作用,避免压坏零件。其中,上升复位装置8C能作用在下降传动部上;当下降传动部受翻转杯夹的作用下降时,复位弹簧将变形储能(其中为压缩);当翻转杯夹向上翻时,复位弹簧复位释放弹力传动下降传动部上升回位。

参见附图,出杯总成4具有出杯机构,出杯机构包括第二支撑架1D,第二支撑架1D上设有弯管2D,弯管2D供成品纸容器通过。弯管2D上连接第二输入轮3D和旋转定位圆盘4D,弯管的入口与第二输入轮、旋转定位圆盘同轴设置(即同轴心线),第二输入轮与旋转传动装置连接,旋转传动装置将带动第二输入轮3D转动,使弯管转动,弯管、第二输入轮和旋转定位圆盘将同步转动。优选,弯管2D的入口与第二输入轮3D、旋转定位圆盘4D的同轴设置的轴线保持水平,装配更方便,运行更平稳。

弯管2D的出口处配有第一收料口6D和第二收料口7D,弯管的转动使其出口在第一收料口与第二收料口之间切换衔接。第一收料口和第二收料口其中一个作为合格品收料,另一个作为不合格品收料。

第二支撑架1D的一侧设有定位滚轮5D,旋转定位圆盘6D与定位滚轮5D支撑定位配合,由定位滚轮5D对旋转定位圆盘6D支撑定位,结构合理,旋转更稳定,弯管2D在第二支撑架1D上仅由定位滚轮5D与旋转定位圆盘6D配合支撑和定位,可以无需采用大轴承套设在弯管外支撑,成本更低。

优选,其中旋转传动装置包括伺服电机8D,伺服电机8D传动连接有第二输出轮9D,伺服电机配置减速装置81D(如减速齿轮箱)与第二输出轮9D连接,第二输出轮9D与第二输入轮3D传动连接。第二输出轮与第二输入轮采用带轮、链轮、齿轮等,相应的传动则采用带传动、链条传动、齿轮相啮合,图中采用带轮、皮带传动连接。

采用伺服电机驱动速度更快,响应速度快,旋转角度可控可调,且较为精确,满足第一收料口和第二收料口不同设置角度的需求。比如,弯管则相应转动180度或90度在第一收料口与第二收料口之间切换衔接。

其中,第二支撑架1D具有支撑立板16D,支撑立板16D上开孔供弯管穿过设置,支撑板1D还具有底板17D供支撑立板16D连接,第一收料口6D和第二收料口7D设置在底板17D上,定位滚轮5D设置在第二支撑架的支撑立板16 D的前侧。第二支撑架1D的前侧通过连接(可通过连接杆、连接板连接)出杯风筒20D,出杯风筒为现有技术,出杯风筒20D衔接在弯管2D的入口。

旋转定位圆盘4D的周围配置至少三个定位滚轮5D,由定位滚轮5D对旋转定位圆盘4D配合支撑和定位。图中设置四个定位滚轮5D。定位滚轮5D套设在偏心轴51D上,偏心轴51D设置在第二支撑架1D上。定位滚轮5D设置在偏心轴51D上,与旋转定位圆盘配合装配时更加方便,转动偏心轴能调整定位滚轮的旋转中心,各定位滚轮相互配合能调整旋转定位圆盘的旋转中心,确保旋转定位圆盘的边沿能与定位滚轮(特别是具有环形槽口时)相配合。偏心轴51D采用偏心螺栓或偏心螺丝,其轴上具有偏心部供定位滚轮安装。

优选,第二支撑架1D的另一侧设有支撑滚轮10D(如轴承),支撑滚轮10D配置在弯管2D周围,能对弯管2D进一步旋转支撑,旋转更稳定,图中支撑滚轮10D在第二支撑架1D的支撑立板16D的后侧。优选,支撑滚轮10D连接在支座11D上,支座11D连接在第二支撑架1D上;支座11D上具有径向长孔12D,径向长孔与第二支撑架1D之间连有锁紧紧固件(如锁紧螺栓或螺丝),调节支座上支撑滚轮的相对径向位置,使其配合支撑弯管。还在第二支撑架上设置滑槽供相应的支座装配,支座径向调节位置稳定。图中支撑滚轮配置至少三个(如四个),支撑滚轮均匀分布。

优选,定位滚轮5D具有环形槽口(比如呈V型槽并环形设置),旋转定位圆盘4D的边沿与环形槽口相配,边沿则嵌入环形槽口内,更稳定。

其中,弯管2D具有直管部13D与弯曲管部14D或弯折管部,第二输入轮3D和旋转定位圆盘4D连接在弯管2D的直管部13D上。或者,弯管2D外连有安装套筒15D,参见附图,图中具有安装套筒15D,第二输入轮3D和旋转定位圆盘4D连接在安装套筒15D上,弯管2D采用更加轻质的材料(如PP、PE),重量更轻,旋转速度更快,安装套筒15D与弯管2D周围的支撑滚轮10D配合。

卷底总成8和预卷总成11分别采用卷边总成。

卷边总成包括卷边活动轴1E,卷边活动轴1E横向设置,卷边活动轴的前部设有卷边装置2E。卷边装置2E用于卷边,卷边装置2E采用卷口卷边装置或卷底卷边装置,相应的卷边模(卷口模或卷底模)将安装在卷边活动轴的前部,卷边活动轴1E将带动卷边装置2E同步横向往复移动,用于对纸筒的底边和口边卷边处理。一些卷边还需要卷边模转动,第一终卷总成和第二终卷总成采用卷边模不转的结构,需要卷边模转动则在卷边活动轴上连接卷边传动轮3E,卷边传动轮3E与卷边活动轴1E之间设置第一轴承4E,由第一轴承E支撑卷边传动轮在卷边活动轴上转动,卷边传动轮连接驱动装置5E(如电机、传动带和输出轮)带动转动,将卷边装置的卷边模连接在卷边传动轮上则能带动卷边模转动,卷边传动轮随卷边活动轴横向往复移动,卷边模转动配合卷边成型。参见图26,其中卷边装置2E的卷边模无需转动,卷边模固定连接在卷边活动轴上,相应的卷边总成还可以作为第一终卷总成以及第二终卷总成。

为了卷边活动轴运行更稳定,卷边活动轴1E横向设置在座盖6E上,座盖上可安装透明面板23E,以便观察内部的传动结构和润滑油路情况。座盖6E上具有前支撑座7E和后支撑座8E,前支撑座上设有前安装孔,后支撑座上设有后安装孔,卷边活动轴与前安装孔、后安装孔之间分别设有第二轴承9E(如铜套),将卷边活动轴1E安装在第二轴承内,由第二轴承9E支撑卷边活动轴1E横向往复移动,第二轴承9E形成卷边活动轴1E横向往复移动的前后两点(即前后两个位置)支撑,卷边活动轴在座盖上通过前后两点支撑,支撑效果好,更稳定。座盖可采用一体结构。

座盖6E连接在底座10E上,底座10E上设有第二旋转驱动立轴11E,第二旋转驱动立轴11E与卷边活动轴1E传动连接。由第二旋转驱动立轴11E的旋转带动卷边活动轴1E横向往复移动。

第二旋转驱动立轴11E上设有第二偏心轮传动机构,第二偏心轮传动机构包括连接在第二旋转驱动立轴上的第二偏心轮12E,第二偏心轮12E与卷边活动轴1E传动连接。第二旋转驱动立轴由第二偏心轮传动机构传动卷边活动轴横向移动。作为优化,第二偏心轮12E传动连接有第二套座13E,第二套座13E的套孔传动连接在第二偏心轮12E上,第二偏心轮12E随第二旋转驱动立轴11E转动时,将带动第二套座13E摇摆。套座13E的后端为第二连接部15E,第二连接部15E的左右分别设有拉杆孔,拉杆孔内设有第二拉杆16E。第二拉杆上设置第二弹簧17E和第二限位部18E,第二限位部与第二弹簧分设在拉杆孔的前后侧,通过第二弹簧与第二限位部配合使得第二拉杆在第二连接部的相应拉杆孔内保持稳定连接,并且在第二套座13E被带动摇摆时使得第二拉杆能相对拉杆孔位置微移;另外,当卷边活动轴前进与模具配合时,第二弹簧17E能起缓冲作用,意外的碰撞也缓冲;第二弹簧施压弹力还起到工作保持的效果,使卷边模能在弹力的作用下卷边,卷边工作的时间和压力得到保持,成型效果更好。第二弹簧由预紧螺母19E预紧在第二拉杆上。卷边活动轴的后部连接有第二传动块20E,图中第二传动块20E夹在卷边活动轴上并由紧固件锁住连接,第二传动块20E与下方的第二联接座21E相铰接,第二联接座的左右分别与第二连接部左右的第二拉杆16E对应连接。第二连接部左右的拉杆孔内的拉杆分别连接在联接座的左右。当第二偏心轮12E带动第二套座摇摆时,第二拉杆16E带动第二联接座摆动和前后移动,第二联接座21E带动第二传动块20E前进和后退,与第二传动块相连的卷边活动轴也将前进和后退横向往复移动。其第二偏心轮传动机构结构合理,运行稳定,能满足高速需求。第二偏心轮与第二旋转驱动立轴一体结构或分体结构;优选为分体结构,第二偏心轮12E安装在第二旋转驱动立轴11E上,第二偏心轮与第二旋转驱动立轴采用分体结构再连接安装,采用紧固件安装,相对一体结构更紧凑、小巧。第二偏心轮12E采用圆盘式偏心轮利用外轮廓传动;优选,第二偏心轮采用具有偏心柱22E的偏心轮,第二偏心轮的偏心柱与套座的套孔之间设有第三轴承24E(用于转动支撑),传动更顺利、稳定。

第二联接座21E上具有铰接孔,第二传动块20E与铰接孔之间具有第四轴承25E(如双列角接触球轴承),使第二联接座与第二传动块的传动配合更顺利、更稳定。拉杆孔与第二拉杆之间留有摆动间隙,即拉杆能在拉杆孔内摆动。第二联接座上具有通孔分别与第二拉杆连接,通孔的两侧并位于第二拉杆上分别配有锁紧螺母26E,调整通孔两侧锁紧螺母26E的位置,改变第二拉杆与第二联接座的相对位置,从而调整卷边活动轴的前进和后退的起始位置。

优选,第二传动块20E上连接导向轮27E,导向轮27E配置在导向槽28E内,导向槽28E设置在导向座29E上,导向座连接在座盖6E上。结构布局合理、紧凑,导向轮与设置在第二传动块下方的第二联接座21E对应,更平衡。

座盖的后侧还配有后罩盖30E,座盖的前侧配有前封盖31E,前封盖31E上具有活动通孔,卷边活动轴连接在活动通孔内。通后罩盖与前封盖将卷边总成内部结构罩住,避免传动的润滑油飞溅或泄漏,前封盖的活动通孔中设置密封圈,密封圈位于前封盖与卷边活动轴之间,卷边活动轴在活动通孔中移动时的密封;后罩盖与座盖之间也设置密封件,确保密封。

第二旋转驱动立轴11E与底座10E之间设有第五轴承32E,由第五轴承支撑第二旋转驱动立轴在底座上转动。第二旋转驱动立轴的下部连接链轮作为卷底传动轮装置81或预卷传动轮装装置111,将动力输入第二旋转驱动立轴上,带动第二旋转驱动立轴转动。

如果设置卷边传动轮,在卷边活动轴的前部设有台阶供第一轴承4E安装,台阶配有挡圈用于轴向限位第一轴承,卷边传动轮与卷口模或卷底模将第一轴承夹住,安装方便,结合合理。

参见附图,滚压总成9包括滚压机构,滚压机构包括支撑壳15F,支撑壳15F上设有滚压轴16F,滚压轴16F转动及轴向移动设置,支撑壳15F的前部还设有滚压套座装置30F,滚压套座装置30F包括滚压套座38F与靠模44F,靠模44F连接在滚压套座38F的前端,滚压轴的前端设有楔块部37F,滚压轴的前端连接有活块装置31F,活块装置包括内活块32F和外活块33F;内活块32F上具有楔孔36F与楔块部配合,当滚压轴16F轴向移动时,楔块部与楔孔配合能使内活块偏心移动(偏向一侧移动),滚压轴转动时,通过楔块部与楔孔配合能使内活块转动,当滚压轴转动且轴向移动时,能使内活块转动和偏心移动;内活块与外活块之间连接有第六轴承35F,内活块的偏心移动能使外活块偏心移动,第六轴承35F使内活块在外活块内转动,外活块除了公转不用自转。外活块33F位于滚压套座38F内;外活块33F上还设有支轴45F,支轴45F随外活块移动(偏心移动和公转),支轴上设有第七轴承46F,第七轴承46F上设滚压轮47F,由第七轴承46F支撑滚压轮47F在支轴上滚动;滚压轮47F位于靠模44F的内孔中,滚压轮47F随外活块上的支轴偏心移动和公转,滚压轮与靠模的内孔配合滚压。滚压轴的转动和轴向移动并通过楔块部与楔孔的配合能带动内活块转动和偏心移动,从而使外活块在滚压套座内能偏心移动和公转,最终使滚压轮随外活块上的支轴偏心移动和公转,滚压轮与靠模的内孔配合滚压。活块装置使第七轴承采用较小的轴承,结构紧凑;活块装置中的第六轴承采用尺寸较大的轴承,第六轴承的使用寿命增长;第六轴承和第七轴承分别单向受力,不会双向正反受力。

滚压套座38F位于支撑壳15F的前支撑孔内,前支撑孔与滚压套座之间设有第八轴承50F,由第八轴承50F(如铜套)支撑滚压套座38F在前支撑孔中轴向滑动,为前后调整和轴向缓冲提供支持。滚压套座连接有导杆51F,支撑壳15F上具有导套或导孔与导杆连接,通过导杆与导套或导孔配合导向,使滚压套座能稳定轴向滑动,避免转动。优化,导杆51F上配有张紧回位弹簧52F,张紧回位弹簧位于滚压套座与支撑壳之间,由张紧回位弹簧使滚压套座在支撑壳上轴向缓冲,导杆的端部还配有锁紧螺母53F,由锁紧螺母限位在导套或导孔的一侧,锁紧螺母在导杆上的位置能调整滚压套座在支撑壳上的前后轴向位置,满足不同规格需求。

外活块33F上设有圆盘部34F,滚压套座38F上设有环形槽39F,圆盘部的圆周边缘由环形槽39F围住,圆盘部的圆周边缘匹配在环形槽内,避免圆盘部34F从环形槽39F内脱离形成漏点,环形槽与圆盘部滑动配合,圆盘部的圆周边缘始终位于环形槽内并保持滑动配合,运行更稳定。

滚压轴16F上连接转动传动轮54F,转动传动轮54F位于支撑壳15F外,当转动传动轮54F转动时,能带动滚压轴转动,转动传动轮由电机55F传动,通过皮带驱动。其中,支撑壳15F设置在第一移动板1F上,滚压轴16F与第二移动板2F传动连接,第一移动板1F连接在第一横向轨道上,第一横向轨道供第一移动板导向移动,第二移动板2F连接在第二横向轨道上,第二横向轨道供第二移动板导向移动。底座6F上设置第三旋转驱动立轴3F,第三旋转驱动立轴3F上传动连接有前进凸轮7F和后退凸轮8F,第三旋转驱动立轴呈竖立状态,当第三旋转驱动立轴3F转动时能带动其上的前进凸轮7F和后退凸轮8F转动。比如,第一横向轨道和第二横向轨道均采用线轨(如V型),相应移动板上配置轮子在线轨上移动。

第一移动板1F上设有第二前滚子9F,第二前滚子9F位于前进凸轮7F的前侧,前进凸轮7F与第二前滚子9F顶传配合(即顶靠传动),第一移动板1F还与第一弹簧装置10F传动配合,第一弹簧装置10F连接在第一移动板1F与底座6F之间。第二移动板2F上设有第二后滚子13F,第二后滚子13F位于后退凸轮8F的后侧,后退凸轮8F与第二后滚子13F顶传配合(即顶靠传动),第二移动板还与第二弹簧装置14F传动配合,第二弹簧装置14F连接在第二移动板与第一移动板之间。当前进凸轮顶传第二前滚子前进(图中向右)时,前进凸轮的工作曲线逐渐凸出,第二前滚子与第一移动板同步前进,第一弹簧装置能缓冲和蓄力(比如第一弹簧装置采用压缩弹簧则压缩),第一移动板前进到位后,前进凸轮的工作曲线保持第二前滚子的位置;第二弹簧装置在第一移动板前进时变形带动(如第二弹簧装置采用压缩弹簧则压缩变形推动)第二移动板前进,后退凸轮的工作曲线内缩让位供第二后滚子和第二移动板前进,直至第一移动板前进到位后,第二弹簧装置继续释放弹力作用给第二移动板前进直至到位(能用于滚压工作保持延长和缓冲),然后后退凸轮的工作曲线凸出顶传第二后滚子后退(图中向左),第二移动板与第二后滚子同步后退,接着前进凸轮的工作曲线让位供第二前滚子后退,第二移动板与第二后滚子同步后退则第二弹簧装置能作用第一移动板后退,第一弹簧装置也将作用第一移动板后退,直至后退到位。

由第三旋转驱动立轴3F上的前进凸轮和后退凸轮与第一弹簧装置、第二弹簧装置配合带动第一移动板和第二移动板配合前进和后退,传动结构更合理、更紧凑,运行稳定性较高,满足进一步提速需求;第一移动板用于安装滚压总成的支撑壳,支撑壳将用于安装设置滚压套座装置,滚压轴在支撑壳上转动及轴向移动设置,第二移动板能用于传动连接滚压轴,则能带动滚压轴前进和后退,由第二弹簧装置配合能使滚压工作保持延长和缓冲并且避免过载碰撞受损。

第一弹簧装置10F包括第一弹簧或第一气缸或第一液压缸,第二弹簧装置14F包括第二弹簧或第二气缸或第二液压缸。图中,第一弹簧装置采用第一弹簧(如压缩弹簧),第二弹簧装置采用第二弹簧(如压缩弹簧),设置相应的弹簧安装座供弹簧连接安装。

第一横向轨道设置在滚压总成的底座6F上,第二横向轨道设置在第一移动板1F上,第一移动板上设有缺口部,第二移动板2F设置在缺口部;布局合理,结构更紧凑。

作为优先,其中前进凸轮和后退凸轮为共轭凸轮上的两凸轮,形成共轭凸轮与第二前滚子、第二后滚子传动配合关系,更稳定,满足快速需求,使用寿命更长。

第三旋转驱动立轴3F与底座6F之间设有轴承17F,第三旋转驱动立轴3F由轴承17F支撑在底座上竖直立向的旋转。第三旋转驱动立轴的下部连接滚压传动轮装置91,滚压传动轮装置91位于底座的下端口的下方,将动力输入第三旋转驱动立轴上,带动第三旋转驱动立轴转动。前进凸轮、后退凸轮设置在第一移动板和第二移动板的下方。

滚压轴16F上传动连接有传动套21F,传动套21F上具有周向设置的环形凹槽22F当滚压轴16F被传动而转动时,传动套21F和环形凹槽22F将跟随同步转动。第二移动板上设有传动座20F,第二弹簧装置与传动座传动连接配合,传动座20F上设有至少三个滚轮23F,滚轮23F配置在环形凹槽22F内,三个滚轮相互间形成直角或锐角三角形。滚轮23F在传动座20F上滚动,传动座20F上设置供滚轮23F安装的滚轮轴24F,滚轮23F配置在环形凹槽22F内,当传动座20F被驱动前进和后退时(传动座由第二移动板带动前后移动),由滚轮与传动套的环形凹槽配合带动滚压轴前进和后退(轴向移动),且滚压轴可转动;三个滚轮相互间形成直角或锐角三角形,使滚压轴被至少三个滚轮包围住,更加稳定,避免抖动。

滚压轴16F与滚压套座38F之间设有前旋转及轴向滑动支撑装置56F,对滚压轴转动和轴向滑动的支撑;滚压轴与支撑壳的后支撑孔之间设有后旋转及轴向滑动支撑装置57F,对滚压轴转动和轴向滑动的支撑。其中,前旋转及轴向滑动支撑装置包括第九轴承和第一导向套(如铜套),滚压轴位于第一导向套内,第九轴承设置在第一导向套与滚压套座之间,滚压轴在第一导向套内被支撑轴向移动,第一导向套由第九轴承支撑在滚压套座上转动。第一导向套与滚压轴之间设有轴向滑键,滚压轴与第一导向套即能相对轴向滑动,又能保持同步转动,更加稳定。后旋转及轴向滑动支撑装置包括安装套、支撑滑套、第十轴承和第二导向套(如铜套),安装套连接在后支撑孔上,第二导向套位于安装套与支撑滑套之间,第十轴承设置在支撑滑套与滚压轴之间,由第十轴承支撑滚压轴在支撑滑套上转动,支撑滑套由第二导向套支撑轴向滑动,方便设置润滑油路,支撑滑套内设置隔套方便两边的第十轴承安装。安装套与支撑滑套之间设置密封圈,密封圈设置在安装套的装配凹槽内。

滚压套座38F上设有进入通道40F,进入通道与环形槽连通,环形槽内的前侧面具有密封圈安装槽,密封圈安装槽内配有密封圈41F。环形槽内的前侧面或后侧面具有凹槽环。

55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用于控制糊盒机带板移动的机构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