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带起重机

文档序号:1433827 发布日期:2020-03-20 浏览:40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履带起重机 (Crawler crane ) 是由 潘阳阳 徐俊杰 张三民 于 2019-12-24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履带起重机,涉及工程机械的技术领域,包括底座和加长梁,底座上设置有销轴,加长梁的一端设置有套设部,套设部上设置有套设孔,销轴套设在套设孔内,以使加长梁能够相对底座转动;套设部上设置有第一润滑油孔,第一润滑油孔的一端与外界连通,第一润滑油孔的另一端与套设孔连通。本发明可通过第一润滑油孔向套设孔内加入润滑油,从而对销轴起到润滑作用,避免销轴生锈,解决了加长梁在长期使用时,由于铰接位置生锈或摩擦过大,容易出现难以在收拢和展开两种状态之间切换的问题。(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crawler crane, which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engineering machinery and comprises a base and an elongated beam, wherein a pin shaft is arranged on the base, a sleeving part is arranged at one end of the elongated beam, a sleeving hole is formed in the sleeving part, and the pin shaft is sleeved in the sleeving hole so that the elongated beam can rotate relative to the base; the sleeving part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lubricating oil hole, one end of the first lubricating oil hole is communicated with the outside, and the other end of the first lubricating oil hole is communicated with the sleeving hole. The invention can add lubricating oil into the sleeved hole through the first lubricating oil hole, thereby playing a role of lubricating the pin shaft, avoiding the rusting of the pin shaft, and solving the problem that the lengthened beam is difficult to switch between a folding state and an unfolding state due to rusting or overlarge friction at the hinged position when being used for a long time.)

履带起重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程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履带起重机。

背景技术

履带起重机是目前常见的起重设备,广泛运用于生产和施工中。小吨位的履带起重机由于结构简单、体积小、投资省等优点,而得到了广泛应用。小吨位的履带起重机的承载面积有限,所以通常在履带起重机的底座上设置有加长梁,而且加长梁通常以铰接的形式安装在履带起重机的底座上,以方便按需展开或收拢加长梁。

但是,随着履带起重机使用时间的累加,履带起重机的加长梁在伸展状态下长时间工作后,再次准备收拢时,常常发现加长梁由于铰接位置生锈或摩擦过大,而导致难以顺利回拢;同样,长时间处于收拢状态时,也会存在难以展开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履带起重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加长梁的在长期使用时,由于铰接位置生锈或摩擦过大,容易出现难以在收拢和展开状态切换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的履带起重机,包括底座和加长梁,所述底座上设置有销轴,所述加长梁的一端设置有套设部,所述套设部上设置有套设孔,所述销轴套设在所述套设孔内,以使所述加长梁能够相对所述底座转动;

所述套设部上设置有第一润滑油孔,所述第一润滑油孔的一端与外界连通,所述第一润滑油孔的另一端与所述套设孔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润滑油孔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润滑油孔沿所述销轴的轴向依次间隔设置在所述套设部上。

进一步地,所述加长梁还包括润滑油套,所述润滑油套套设在所述销轴的外周壁上,且与所述套设孔的孔壁抵接,所述润滑油套的外侧面上沿其周向设置有进油凹槽,所述进油凹槽上设置有第二润滑油孔,所述第二润滑油孔连通所述进油凹槽与所述套设孔,所述第一润滑油孔与所述进油凹槽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润滑油套的内侧面上设置有储油凹槽,所述储油凹槽为环形,所述储油凹槽与所述第二润滑油孔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储油凹槽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为第一储油凹槽和第二储油凹槽,所述第一储油凹槽和第二储油凹槽分别呈椭圆环形设置,第一储油凹槽的环面与所述润滑油套的底面呈锐角设置,第二储油凹槽的环面与所述润滑油套的底面呈钝角设置,且在所述第一储油凹槽与所述第二储油凹槽的高度方向的中部两者交叉连通;

第一储油凹槽和第二储油凹槽交叉的其中一个交叉点与所述第二润滑油孔连通。

进一步地,对应所述润滑油套,所述套设孔的内壁向外凹陷,形成沿所述套设孔的周向延伸的台阶,所述润滑油套安装在所述台阶上。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包括相对间隔设置的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所述销轴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板连接,所述销轴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固定板连接;

所述套设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板与所述第二固定板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套设部沿销轴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凸出加强部,所述第一润滑油孔设置在所述凸出加强部上。

进一步地,靠近所述第一固定板的凸出加强部与所述第一固定板之间设置有第一贴板,所述第一贴板套设在所述销轴的外周壁上;

靠近所述第二固定板的凸出加强部与所述第二固定板之间设置有第二贴板,所述第二贴板套设在所述销轴的外周壁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润滑油孔与外界连通的一端设置有油嘴孔,所述油嘴孔可拆卸连接有密封塞。

本发明提供的履带起重机,包括底座和加长梁,底座上设置有销轴,加长梁的一端设置有套设部,套设部上设置有套设孔,销轴套设在套设孔内,以使加长梁能够相对底座转动;套设部上设置有第一润滑油孔,第一润滑油孔的一端与外界连通,第一润滑油孔的另一端与套设孔连通。本发明履带起重机,由于加长梁的套设部与底座通过销轴进行转动连接,从而通过加长梁绕销轴的转动可实现加长梁收拢在履带起重机的底座上,或,加长梁相对履带起重机的底座展开。在加长梁的使用过程中,可通过第一润滑油孔向套设孔内加入润滑油,从而对销轴起到润滑作用,避免销轴生锈,且如果是销轴相对底座转动时,润滑油可降低销轴与底座之间的摩擦力,如果是套设部相对销轴转动时,润滑油可降低销轴与套设孔的内壁之间的摩擦力,解决了加长梁在长期使用时,由于铰接位置生锈或摩擦过大,容易出现难以在收拢和展开两种状态之间切换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

具体实施方式

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履带起重机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部的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履带起重机的底座与加长梁连接的沿轴向的一个方位的剖视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履带起重机的底座与加长梁连接的沿轴向的另一个方位的剖视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履带起重机的套设部与润滑油套的剖视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加长梁的润滑油套的轴侧放大示意图。

图标:100-底座;110-第一固定板;120-第二固定板;200-加长梁;210-套设部;211-第一润滑油孔;212-凸出加强部;213-台阶;300-销轴;400-润滑油套;410-进油凹槽;411-第二润滑油孔;420-储油凹槽;421-第一储油凹槽;422-第二储油凹槽;510-第一贴板;520-第二贴板;600-密封塞。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履带起重机,包括底座100和加长梁200,底座100上设置有销轴300,加长梁200的一端设置有套设部210,套设部210上设置有套设孔,销轴300套设在套设孔内,以使加长梁200能够相对底座100转动。套设部210上设置有第一润滑油孔211,第一润滑油孔211的一端与外界连通,第一润滑油孔211的另一端与套设孔连通。

具体而言,如图1所示,底座100的一侧边缘的两端分别连接有一个加长梁200,加长梁200的销轴300沿垂直于底座100平面的竖直方向设置。为了实现加长梁200能够相对底座100转动,可以是底座100设置有轴孔,销轴300能够在底座100的轴孔内转动,而套设部210的套设孔与销轴300固定连接的形式;也可以是销轴300与底座100固定连接,相应的套设部210能够以销轴300为轴绕销轴300转动的形式;自然也可以是,销轴300与底座100转动连接,套设部210与销轴300也为转动连接的形式。

在本实施例中,采用的是销轴300与底座100转动连接,套设部210与销轴300也为转动连接的形式。其中,为了保证加长梁200相对底座100转动到位时,加长梁200能够与底座100具有一定的相对稳定性,销轴300的两端能够给与底座100与加长梁200在销轴300的轴向的压紧力,也即,销轴300可通过在其两端设置轴肩或轴销,将底座100与加长梁200压紧并固定抵接,使底座100与加长梁200之间具有一定的摩擦力。需要注意的是,底座100与加长梁200的压紧时的摩擦力,应当不大于人工或机械能够施加的使两者能够相对转动的外力,以使加长梁200与底座100能够相对转动。

第一润滑油孔211与套设孔连通,也即第一润滑油孔211能够向销轴300的周向侧壁通入润滑油。在使用时,通过第一润滑油孔211与外界连接的一端向第一润滑油孔211内注入润滑油,润滑油经第一润滑油孔211流入套设孔,润滑油与销轴300的周向侧壁接触,由于油的流动性,可对整个销轴300起到润滑作用。

本实施例履带起重机,由于加长梁200的套设部210与底座100通过销轴300进行转动连接,从而通过加长梁200绕销轴300的转动可实现加长梁200收拢在履带起重机的底座100上,或,加长梁200相对履带起重机的底座100展开。在加长梁200的使用过程中,可通过第一润滑油孔211向套设孔内加入润滑油,从而对销轴300起到润滑作用,避免销轴300生锈,如果是销轴300相对底座100转动时,可降低销轴300与底座100之间的摩擦力,如果是套设部210相对销轴300转动时,可降低销轴300与套设孔的内壁之间的摩擦力,解决了加长梁200在长期使用时,由于铰接位置生锈或摩擦过大,容易出现难以在收拢和展开两种状态之间切换的问题。

进一步地,第一润滑油孔211的数量可为多个,多个第一润滑油孔211沿销轴300的轴向依次间隔设置在套设部210上。

可以理解的是,多个第一润滑油孔211可以从销轴300的轴向的多个位置注入润滑油,保证了销轴300的周向侧壁均能够被润滑。

优选的,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履带起重机还包括润滑油套400,润滑油套400套设在销轴300的外周壁上,且与套设孔的孔壁抵接,润滑油套400的外侧面上沿其周向设置有进油凹槽410,进油凹槽410上设置有第二润滑油孔411,第二润滑油孔411连通进油凹槽410与套设孔,所述第一润滑油孔211与所述进油凹槽410连通。

可以理解的是,周向设置的进油凹槽410,使得第一润滑油孔211与第二润滑油孔411可不对齐连通。具体而言,第一润滑油孔211的润滑油可从进油凹槽410的任何部位进入进油凹槽410,由于进油凹槽410是环形连通的,所以进油凹槽410内的润滑油可从第二润滑油孔411进入到套设孔内。也即,进油凹槽410使得第一润滑油孔211与第二润滑油孔411在加长梁200相对底座100转动的过程中,可以在任何位置连通,方便了润滑油套400的使用以及润滑油的注入。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方便理解,图1的A部以及图2是沿销轴300的轴向各部件分体的示意图。本实施例给出的附图中,第一润滑油孔211与第二润滑油孔411恰好在销轴300的径向对齐。

进一步地,如图3~图6所示,润滑油套400的内侧面上还设置有储油凹槽420,储油凹槽420为环形,储油凹槽420与第二润滑油孔411连通。具体的,储油凹槽420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储油凹槽420交叉连通,第二润滑油孔411与多个储油凹槽420交叉的其中一个交叉点连接。

其中,储油凹槽420能够容纳一定量的润滑油,使得销轴300能够长期处于润滑状态中,而不需要持续注油。多个储油凹槽420交叉设置,从而可共用同一个第二润滑油孔411,方便了润滑油的在储油凹槽420内的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储油凹槽420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为第一储油凹槽421和第二储油凹槽422,第一储油凹槽421和第二储油凹槽422分别呈椭圆环形设置,第一储油凹槽421的环面与润滑油套400的底面呈锐角设置,第二储油凹槽422的环面与润滑油套400的底面呈钝角设置,且在第一储油凹槽421与第二储油凹槽422的高度方向的中部两者交叉连通。

其中,高度方向指的是沿销轴300的轴向方向,第一储油凹槽421的高度方向的中部指的是第一储油凹槽421的沿销轴300的轴向方向的最低位置与最高位置连线的中部位置;第二储油凹槽422的高度方向的中部指的是第二储油凹槽422的沿销轴300的轴向方向的最低位置与最高位置连线的中部位置。

第一储油凹槽421的环面指的是第一储油凹槽421的椭圆形环所在的椭圆形面,第二储油凹槽422的环面指的是第二储油凹槽422的椭圆形环所在的椭圆形面。

第一储油凹槽421与第二储油凹槽422与润滑油套400的底面所呈的角度,是以润滑油套400的底面的一个方向为基准而言的,在本实施例中,可理解为,是图6左右方向上向右的方向为基准。第一储油凹槽421与第二储油凹槽422可以是等同的椭圆环形。

如图3所示,第一储油凹槽421位于润滑油套400的左侧时,其在润滑油套400的上部,第一储油凹槽421位于润滑油套400的右侧时,其在润滑油套400的下部;第二储油凹槽422位于润滑油套400的左侧时,其在润滑油套400的下部,第二储油凹槽422位于润滑油套400的右侧时,其在润滑油套400的上部。所以第一润滑油套400与第二润滑油套400在图3的垂直于纸面的方向的剖视图上,应当具有交点,也即如图4所示,第一润滑油套400与第二润滑油套400在润滑油套400的两侧相交,该两个交点的左侧交点与第二润滑油孔411连通;而在图5中去掉销轴300时的剖视图上看到的椭圆环形的上部应当是第一储油凹槽421的一部分,椭圆环形的下部应当是第二储油凹槽422的一部分,在图5相对的未示出的轴套的另一内侧面上,椭圆环形的上部应当是第二储油凹槽422的一部分,椭圆环形的下部应当是第一储油凹槽421的一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图4是图3或图6的垂直于纸面的方向的剖视图。

本实施例履带起重机的底座100包括相对间隔设置的第一固定板110和第二固定板120,销轴300的第一端与第一固定板110连接,销轴300的第二端与第二固定板120连接;套设部210设置在第一固定板110与第二固定板120之间。

其中,套设部210沿销轴300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凸出加强部212,第一润滑油孔211设置在凸出加强部212上。

如图2所示,两个凸出加强部212上均设置有第一润滑油孔211,且每个凸出加强部212的内部分别设置一个润滑油套400。具体的,如图3或5所示,对应润滑油套400,凸出加强部212内部的套设孔的内壁向外凹陷,形成沿套设孔的周向延伸的台阶213,润滑油套400安装在台阶213上;且对应每个润滑油套400设置的台阶213,均位于润滑油套400的沿轴向的内侧一端,以防止润滑油套400向销轴300的中部移动。

进一步地,靠近第一固定板110的凸出加强部212与第一固定板110之间设置有第一贴板510,第一贴板510套设在销轴300的外周壁上;靠近第二固定板120的凸出加强部212与第二固定板120之间设置有第二贴板520,第二贴板520套设在销轴300的外周壁上。

第一贴板510和第二贴板520可形成两端的润滑油套400的向外的止挡部,避免润滑油套400滑落,并可防止润滑油漏出落在底座100上。

可以理解的是,凸出加强部212一方面方便了套设部210上设置套设孔,其次,增强了套设部210的强度。在两个凸出加强部212上分别设置第一润滑油孔211和润滑油套400,使得润滑油从销轴300的两端对销轴300进行润滑,提高了润滑效果。

本实施例履带起重机的第一润滑油孔211与外界连通的一端设置有油嘴孔,油嘴孔还可拆卸连接有密封塞600。密封塞600用于在不需要注入润滑油时,对第一润滑油孔211进行密封。具体密封塞600可以是橡胶塞。

本实施例履带起重机的加长梁200的装配过程为:先在加长梁200的套设部210上加工第一润滑油孔211,并在第一润滑油与外界连通的一端上加工油嘴孔;将润滑油套400利用零下180摄氏度的液氮冷却产生收缩后,放入加长梁200的套设部210的台阶213上,并保证润滑油套400的第二润滑油孔411与加长梁200上的油嘴尽量同心。将装配完后的加长梁200穿上销轴300,装配至底座100。从加长梁200的第一润滑油孔211处注入适量的润滑油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履带起重机除了上面介绍的结构外,其他结构均可参考现有技术。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履带起重机,在需要加长梁200转动的时,在加长梁200的第一润滑油孔211中加入润滑油即可,解决了加长梁200在长期使用时,由于铰接位置生锈或摩擦过大,容易出现难以在收拢和展开两种状态之间切换的问题,制造成本低,装配简易、维保方便。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14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钢缆监视装置和钢缆监视方法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