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右轮驱动装置

文档序号:143804 发布日期:2021-10-22 浏览:44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左右轮驱动装置 (Left and right wheel driving device ) 是由 高桥直树 寺尾公伸 千叶元晴 于 2019-12-24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在具备驱动左右轮的两个电机(1、2)和将两个电机(1、2)的转矩差放大并分别传递至左右轮的齿轮机构(3)的左右轮驱动装置(10)中,两个电机(1、2)的各旋转轴(1A、2A)同轴地配置。左右轮驱动装置(10)具有:电机轴(11),与各旋转轴(1A、2A)同轴且位于各旋转轴(1A、2A)之间,安装有电机齿轮(21);中间轴(12),与电机轴(11)平行地配置,且安装有与电机齿轮(21)啮合的第一中间齿轮(22)和比该第一中间齿轮小径的第二中间齿轮(23);以及输出轴(13),与电机轴(11)平行地配置,且安装有与第二中间齿轮(23)啮合的输出齿轮(24)。在输出轴(13)的一端侧配置有齿轮机构(3),在其另一端侧配置有左右轮中的一方。(In a left-right wheel drive device (10) provided with two motors (1, 2) for driving left and right wheels and a gear mechanism (3) for amplifying the torqu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motors (1, 2) and transmitting the amplified torque difference to the left and right wheels, the rotating shafts (1A, 2A) of the two motors (1, 2) are coaxially arranged. A left-right wheel drive device (10) is provided with: a motor shaft (11) which is coaxial with the rotating shafts (1A, 2A), is positioned between the rotating shafts (1A, 2A), and is provided with a motor gear (21); an intermediate shaft (12) which is disposed parallel to the motor shaft (11) and to which a first intermediate gear (22) that meshes with the motor gear (21) and a second intermediate gear (23) that is smaller in diameter than the first intermediate gear are attached; and an output shaft (13) which is arranged in parallel with the motor shaft (11) and to which an output gear (24) that meshes with the second intermediate gear (23) is attached. A gear mechanism (3) is disposed on one end side of the output shaft (13), and one of the left and right wheels is disposed on the other end side thereof.)

左右轮驱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左右轮驱动装置,该左右轮驱动装置具备驱动车辆的左右轮的两个电机和将这些电机的转矩差放大并分别传递至左右轮的齿轮机构。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一种车辆,具备放大机构,在将来自独立的两个电机的驱动转矩向左右的驱动轮传递时,该放大机构放大两个驱动转矩的差(转矩差)并进行传递。通过具备放大机构,从而具有将较大的转矩差赋予左右轮这样的优点,另一方面,存在驱动装置整体大型化这样的缺点。例如,在将两个电机配置在车轴上的情况下,很难避免车宽方向的尺寸增大。因此,提出了一种车辆驱动装置,该车辆驱动装置不将电机配置在车轴上,并将来自电机的驱动转矩的差传递至放大机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203503号公报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然而,在上述的专利文献1的第一实施方式(图1、图2等)的结构中,从电机到左右的驱动轮的动力传递路径较长,存在小型化困难的问题。另外,在上述的专利文献1的第二实施方式(图7、图8等)、第三实施方式(图11、图12等)的结构中,虽然从电机到左右的驱动轮的动力传递路径比第一实施方式的动力传递路径短,但使电机的转速减速的齿轮列仅存在一级(反转齿轮的齿轮列仅存在一级),为了将充分的转矩(转矩差)传递至左右轮,存在改善的余地。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技术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将对电机的转速进行减速的减速齿轮列和放大两个电机的转矩差的齿轮机构内置的小型驱动装置。另外,不限于该目的,通过后述的表示用于实施发明的方式的各结构而导出的作用效果、起到通过现有技术无法得到的效果,也是本发明的其他目的。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手段

(1)在此公开的左右轮驱动装置具备:驱动车辆的左右轮的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以及将所述第一电机和所述第二电机的转矩差放大并分别传递至所述左右轮的齿轮机构。在该左右轮驱动装置中,所述第一电机和所述第二电机的各旋转轴同轴地配置。另外,所述左右轮驱动装置具备:电机轴,该电机轴与所述各旋转轴同轴且位于所述各旋转轴之间,并安装有电机齿轮;中间轴,该中间轴与所述电机轴平行地配置,并安装有与所述电机齿轮啮合的第一中间齿轮和比所述第一中间齿轮小径的第二中间齿轮;以及输出轴,该输出轴与所述电机轴平行地配置,并安装有与所述第二中间齿轮啮合的输出齿轮。在所述输出轴的一端侧配置有所述齿轮机构,在所述输出轴的另一端侧配置有所述左右轮中的一方。

(2)优选的是,所述电机轴位于所述第一电机和所述第二电机之间,所述第二中间齿轮与所述第一中间齿轮相比配置于所述电机侧,所述齿轮机构配置于所述第一电机侧的所述输出齿轮与所述第二电机侧的所述输出齿轮之间。

(3)优选的是,所述中间轴被配置为,从侧方观察时,所述第一中间齿轮与所述第一电机和所述第二电机的外周面相比位于径向内侧。

(4)优选的是,所述输出轴被配置为,从侧方观察时,所述输出齿轮的一部分与所述第一电机以及所述第二电机重叠。

(5)优选的是,从侧方观察时,与将所述电机轴和所述输出轴连结的假想直线相比,所述中间轴配置于车辆下方。

(6)优选的是,所述左右轮驱动装置具备:壳体,该壳体与所述第一电机和所述第二电机的各电机外壳连结,并至少收容所述电机轴;以及注入口,该注入口设置于所述壳体的上部,用于向所述各电机外壳的内部和所述壳体的内部供给油。在该情况下,优选的是,所述电机轴配置于所述第一电机和所述第二电机之间,所述注入口配置于两个所述电机外壳之间的空间。

(7)优选的是,所述输出轴由彼此远离的两个轴承轴支承,并且具有设置于车宽方向外侧的端部的接头部,所述接头部与所述第一电机和所述第二电机的端面相比配置于车宽方向外侧。

发明效果

根据发明的左右轮驱动装置,能够实现将对电机的转速进行减速的减速齿轮列和具有转矩差放大功能的齿轮机构内置的小型的左右轮驱动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的左右轮驱动装置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例示实施方式的左右轮驱动装置的骨架图。

图3是图1的A-A向视剖视图。

图4是例示变形例的左右轮驱动装置的骨架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作为实施方式的左右轮驱动装置进行说明。以下所示的实施方式只不过是例示,没有排除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未明示的各种变形、技术应用的意图。本实施方式的各结构能够在不脱离它们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形来实施。另外,能够根据需要进行取舍选择,或者能够进行适当的组合。

[1.结构]

用图1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左右轮驱动装置(以下称为“驱动装置10”)。该驱动装置10是具有AYC(主动偏航控制)功能的车辆用的差动装置,并被夹装于左右轮之间。AYC功能是如下功能:通过主动地控制左右驱动轮中的驱动力(驱动转矩)的分配比例来调节偏航力矩的大小,以此使车辆的偏航方向的姿势稳定。本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10不仅具有AYC功能,还一并具有将驱动转矩传递至左右轮从而使车辆行驶的功能和被动地吸收在车辆转弯時产生的左右轮的转速差的功能。

驱动装置10具备:驱动左右轮的第一电机1和第二电机2;使第一电机1和第二电机2的转速减速并进行传递的减速齿轮列;以及放大第一电机1和第二电机2的转矩差并分别传递至左右轮的齿轮机构3。第一电机1配置于车辆的左侧,第二电机2配置于右侧。这些第一电机1和第二电机2是由未图示的电池的电力驱动的交流电机,优选输出特性大致相同。左右驱动轮的转矩可变,第一电机1与第二电机2的转矩差在齿轮机构3中被放大并被分别传递至左右轮。

在第一电机1设置有转子1B和定子1C,该转子1B与旋转轴1A一体地旋转,该定子1C固定于电机外壳1D。同样地,在第二电机2设置有转子2B和定子2C,该转子2B与旋转轴2A一体地旋转,该定子2C固定于电机外壳2D。第一电机1和第二电机2以两个旋转轴1A、2A均沿车宽方向延伸的姿势彼此远离地相对配置。各旋转轴1A、2A以与旋转中心C1一致的方式同轴地配置。

齿轮机构3具有以规定的放大率放大转矩差的功能,并例如由差动机构、行星齿轮机构等构成。在图2中表示由行星齿轮机构构成的齿轮机构3的一例。该齿轮机构3是太阳齿轮3S1和齿圈3R为输入要素、太阳齿轮3S2和齿轮架3C为输出要素的双小齿轮行星齿轮。来自第一电机1的转矩被输入至太阳齿轮3S1,来自第二电机2的转矩被输入齿圈3R。输入要素被设置为与后述的输出齿轮24一体地旋转,输出要素被设置为与后述的输出轴13一体地旋转。另外,齿轮机构3的结构不限于此,可以采用各种结构的行星齿轮机构、行星齿轮机构以外的机构。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10中,设置有两组均为平行配置的三个轴,在这些三个轴设置有二级减速的减速齿轮列。以下,从各电机1、2到左右轮的动力传递路径的上游侧起,依次将三个轴称为电机轴11、中间轴12、输出轴13。这些轴11~13各设置两个。如图1所示,位于左右的两个电机轴11、两个中间轴12、两个输出轴13分别同样地(左右对称地)构成。另外,设于这些轴11~13的减速齿轮列也左右同样地(左右对称地)构成。

电机轴11形成为具有旋转中心C1的中空圆筒形状,并与左右的电机1、2的各旋转轴1A、2A位于同轴上。本实施方式的电机轴11与旋转轴1A、2A一体地设置,但它们也可以分开设置并被接合、连结。电机齿轮21安装于电机轴11。电机轴11位于第一电机1和第二电机2之间,并被未图示的轴承支承为旋转自如。

中间轴12形成为具有旋转中心C2的中空圆筒状,并与电机轴11平行地配置。与电机齿轮21啮合的第一中间齿轮22和比第一中间齿轮22小径的第二中间齿轮23被安装于中间轴12。左侧的第二中间齿轮23配置于左侧的第一中间齿轮22的第一电机1侧(左侧)、右侧的第二中间齿轮23配置于右侧的第一中间齿轮22的第二电机2侧(右侧)。即,大径的第一中间齿轮22与小径的第二中间齿轮23相比配置于车宽方向内侧。另外,优选这些中间齿轮22、23彼此接近配置。另外,通过电机齿轮21和第一中间齿轮22构成第一级的减速齿轮列。

中间轴12位于第一电机1和第二电机2之间,并被未图示的轴承支承为旋转自如。另外,如图3所示,从侧方观察时,中间轴12被配置为,第一中间齿轮22相比第一电机1和第二电机2的外周面1f、2f位于径向内侧。即,从车辆侧方观察时,中间轴12上的齿轮22、23与电机1、2完全重叠。进一步地,从侧方观察时,与将电机轴11与输出轴13连结的假想直线L(双点划线)相比,本实施方式的中间轴12配置于车辆下方。

如图1所示,输出轴13形成为具有旋转中心C3的中空圆筒状,并与电机轴11平行地配置。与第二中间齿轮23啮合的输出齿轮24被安装于输出轴13。通过第二中间齿轮23和输出齿轮24构成第二级的减速齿轮列。这些各齿轮21~24位于从左右的电机1、2到左右轮的动力传递路径上。

本实施方式的输出齿轮24具有与形成有外齿的齿部24a一体设置的圆筒部24b,圆筒部24b能够滑动地外嵌于输出轴13的外周面的一部分,由此输出齿轮24被安装于输出轴13。输出齿轮24是具有例如螺旋线状的齿筋的斜齿轮,是内装于驱动装置10的最大径的齿轮。

齿轮机构3配置于输出轴13的一端侧(车宽方向内侧),左右轮中的一方配置于输出轴13的另一端侧(车宽方向外侧)。即,在驱动装置10中,左右的电机1、2不配置在设有左右轮的输出轴13上,而是从输出轴13偏离地配置。另外,在图1中省略左右轮的图示,图示与左右轮连结的接头部14。

齿轮机构3配置于第一电机1侧的输出齿轮24和第二电机2侧的输出齿轮24之间。在齿轮机构3为行星齿轮机构的情况下,齿轮机构3的输出要素和输出轴13被设置为一体地旋转。例如,如图2所示,齿轮机构3的输出要素(太阳齿轮3S2、齿轮架3C)与输出轴13被设置为一体地旋转。另外,输出轴13与齿轮机构3的连结方法不限于图2所示的方法。

如图1所示,输出轴13被彼此远离的两个轴承25、26轴支承。由于外嵌于输出轴13的圆筒部24b被轴承25、26轴支承,由此,本实施方式的输出轴13被支承为能够相对于壳体15旋转。一端侧(车宽方向内侧)的轴承25与齿部24a接近配置,另一端侧(车宽方向外侧)的轴承26配置于圆筒部24b的端部。这样,通过较宽地确保两个轴承25、26的间隔,从而输出轴13稳定。

接头部14设置于输出轴13的车宽方向外侧的端部。本实施方式的接头部14相比于第一电机1和第二电机2的端面1e、2e配置于车宽方向外侧。换言之,设定输出轴13的长度以使接头部14相比于各电机1、2的端面1e、2e位于车宽方向外侧。另外,如图3所示,输出轴13被配置为,从侧方观察时,输出齿轮24的一部分与第一电机1以及第二电机2重叠。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壳体15与第一电机1和第二电机2的各电机外壳1D、2D连结,并收容各轴11~13、齿轮机构3等。壳体15可以是一体的,也可以是多个部件组合而构成。壳体15的上表面相比各电机外壳1D、2D的外周面1f、2f位于旋转中心C1侧。由此,在驱动装置10设有凹部16,该凹部16位于第一电机1和第二电机2之间且位于壳体15的上部。凹部16是在左右的电机1、2之间形成空间的部位,也可以说是向壳体15的内方向凹陷设置的部位。

然而,各电机1、2的转子1B、2B以及定子1C、2C随着工作而发热,因此需要冷却。另外,为了使支承各轴11~13的轴承、齿轮机构3内的轴承顺畅地动作,需要润滑。因此,在驱动装置10设置有用于注入用来冷却和润滑的油的注入口17、用于将所注入的油引导向电机1、2、轴承的路径以及用于贮存油的贮存部18。

在壳体15的上部设有两个注入口17,该注入口17是供油注入的开口(入口)。从各注入口17注入的油被供给至各电机外壳1D、2D的内部和壳体15的内部。本实施方式的注入口17配置于两个电机外壳1D、2D之间的空间(凹部16内),并设置于在凹部16形成的突起部。另外,从两个注入口17中的一方注入的油被导向第一电机1侧(左侧),从另一方注入的油被导向第二电机2侧(右侧)。在图1中,例示了两个注入口17在与纸面正交的方向上并列设置的情况,但两个注入口17也可以在车宽方向上并列设置。

在本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10中,用于引导油的路径大致分为三个。第一路径主要具有对各电机1、2的转子1B、2B和定子1C、2C进行冷却的功能。第一路径例如由第一电机1和第二电机2的各旋转轴1A、2A的内部空间与在各旋转轴1A、2A的多个部位呈放射状穿孔的孔部(省略图示)构成。

第二路径主要具有润滑对各轴11~13进行支承的轴承的功能。第二路径例如由壳体15中位于注入口17的下方的部分、在各电机轴11形成为狭缝状的开口部(省略图示)构成。第三路径主要具有润滑齿轮机构3内的轴承的功能。第三路径例如由沿径向贯通输出轴13的孔部(省略图示)和在输出轴13与圆筒部24b之间沿轴向延伸设置的间隙构成。另外,用于引导油的路径的结构不限于此。

贮存部18是设置于壳体15的下部且贮存向下方落下的油的容器形状的部位。在贮存部18设置有吸引口(省略图示),吸引口与油通路(省略图示)连接。贮存部18内的油从该吸引口被向外部吸引,经由安装在油通路上的油泵和油冷却器(均省略图示)而再次从注入口17注入。

[2.作用、效果]

(1)在上述的驱动装置10中,由于左右的电机1、2不配置在输出轴13上(从输出轴13偏离地配置),与左右的电机配置在输出轴上的结构相比,能够使驱动装置10的车宽方向尺寸缩短。更进一步地,由于是在中间轴12安装有两个中间齿轮22、23,电机轴11、中间轴12、输出轴13均平行地配置的三轴结构,因此,能够实现将对电机1、2的转速进行减速的减速齿轮列和具有转矩差放大功能的齿轮机构3内置的小型的驱动装置10。

(2)在上述的驱动装置10中,设置于中间轴12的两个中间齿轮22、23中的小径的第二中间齿轮23被配置于电机1、2侧(车宽方向外侧),因此,与这些第二中间齿轮23啮合的左右的输出齿轮24彼此空开间隔地配置。而且,由于齿轮机构3被配置在这些左右的输出齿轮24之间的空间,因此,能够使输出齿轮24与齿轮机构3接近配置。因此,能够使驱动装置10进一步小型化。

(3)从侧方观察时,上述的中间轴12被配置为大径的第一中间齿轮22与左右的电机1、2的外周面1f、2f相比位于径向内侧。即,中间轴12和安装于该反向轴12的两个中间齿轮22、23全部收纳于电机1、2的直径内。因此,能够使驱动装置10进一步小型化。

(4)另外,上述的输出轴13被配置为,从侧方观察时,输出齿轮24的一部与左右的电机1、2双方重叠。即,以中间轴12与输出齿轮24接近的方式配置输出轴13,因此,能够使驱动装置10进一步小型化。

(5)从侧方观察时,与将电机轴11与输出轴13连结的假想直线L(图3中的双点划线)相比,上述的中间轴12配置于车辆下方。这样,通过使中间轴12从直线L偏移,能够使驱动装置10小型化,更进一步地,通过将中间轴12配置于下方,从而容易向支承中间轴12的轴承供给油,能够提高润滑性能。

(6)在上述的驱动装置10中,由于壳体15的上部的注入口17配置于两个电机外壳1D、2D之间的空间(凹部16),因此能够有效地活用死区,能够对驱动装置10的小型化作出贡献。更进一步地,通过将注入口17设置于壳体15的上部,还能够利用重力向壳体15内和电机外壳1D、2D内供给油,也能够提高润滑性能。

(7)上述的输出轴13由彼此远离的两个轴承25、26轴支承,设于输出轴13的端部的接头部14与各电机1、2的端面1e、2e相比配置于车宽方向外侧。由此,能够较宽地确保两个轴承25、26间的距离,因此能够实现输出轴13的稳定化。更进一步地,接头部14不与各电机1、2干涉。因此,能够使驱动装置10小型化并防止输出轴13的干涉。

[3.变形例]

上述的驱动装置10的结构是一例,不限于上述的内容。例如,可以是,从侧方观察时,与将电机轴11和输出轴13连结的直线L相比,中间轴12配置于上方,反向轴12也可以被配置为两个中间齿轮22、23的一部分不与电机1、2重叠。另外,输出轴13也可以被配置为输出齿轮24不与电机1、2重合。另外,也可以使两个中间齿轮22、23的配置与上述相反(大径的第一中间齿轮22在电机1、2侧)地配置。另外,例示了电机轴11、中间轴12、输出轴13均为中空状的情况,但各轴11~13的形状并没有特别限定。

在上述的驱动装置10中,以各电机轴11被配置于左右的电机1、2之间的方式使左右的电机1、2彼此远离地相对配置,但电机1、2的配置不限于此。例如,如图4所示,电机轴11和中间轴12可以配置于左右的电机1、2的车宽方向外侧。在该情况下的齿轮机构3′中,右侧的输出齿轮24与齿圈3R分开设置,设有将它们连接的圆筒部。

这样的驱动装置10′也与上述的实施方式同样地,左右的电机1、2不配置在输出轴13上,因此能够使驱动装置10′的车宽方向尺寸缩短。更进一步地,由于是两个中间齿轮22、23安装于中间轴12,电机轴11、中间轴12、输出轴13均平行地配置的三轴结构,因此,能够实现将对电机1、2的转速进行减速的减速齿轮列和具有转矩差放大功能的齿轮机构3′内置的小型的驱动装置10′。

上述的壳体15的形状、注入口17的配置没有特别的限定,但在壳体15不是一体而是分割结构的情况下,优选至少在收容电机轴11的壳体(壳体部)设置有注入口17。另外,从注入口17供给至壳体15内和电机外壳1D、2D内的油的路径不限于上述的路径。另外,输出轴13的车宽方向尺寸也可以被设定为使接头部14与电机1、2的各端面1e、2e相比位于车宽方向内侧。

符号说明

1 第一电机

1A 旋转轴

1D 电机外壳

1e 端面

1f 外周面

2 第二电机

2A 旋转轴

2D 电机外壳

2e 端面

2f 外周面

3、3′ 齿轮机构

10、10′ 驱动装置(左右轮驱动装置)

11 电机轴

12 中间轴

13 输出轴

14 接头部

15 壳体

16 凹部

17 注入口

21 电机齿轮

22 第一中间齿轮

23 第二中间齿轮

24 输出齿轮

13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电动机控制装置及电动机控制方法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