轧机的带钢压尾装置及带钢冷轧系统

文档序号:1453785 发布日期:2020-02-21 浏览:21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轧机的带钢压尾装置及带钢冷轧系统 (Strip steel tail pressing device of rolling mill and strip steel cold rolling system ) 是由 米楠 于 2019-11-28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轧机的带钢压尾装置及带钢冷轧系统,该轧机的带钢压尾装置包括辊子框架体、安装于辊子框架体的上辊子并排机构、下辊子并排机构和压紧驱动机构;上辊子并排机构包括第一上辊子和第二上辊子,第一上辊子和第二上辊子之间设有上辊缝;下辊子并排机构包括第一下辊子和第二下辊子,第一下辊子和第二下辊子之间设有下辊缝;并且沿料流方向,第一上辊子、第一下辊子、第二上辊子和第二下辊子依次分布;压紧驱动机构用于驱动上辊子并排机构和下辊子并排机构相对靠近或者远离。通过本发明,缓解了轧制过程中,在带钢甩尾后,轧制设备对带钢所提供的后张力的稳定性较差的技术问题。(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strip steel tail pressing device of a rolling mill and a strip steel cold rolling system, wherein the strip steel tail pressing device of the rolling mill comprises a roller frame body, an upper roller side-by-side mechanism, a lower roller side-by-side mechanism and a pressing driving mechanism, wherein the upper roller side-by-side mechanism, the lower roller side-by-side mechanism and the pressing driving mechanism are arranged on the roller frame body; the upper roller side-by-side mechanism comprises a first upper roller and a second upper roller, and an upper roller gap is formed between the first upper roller and the second upper roller; the lower roller side-by-side mechanism comprises a first lower roller and a second lower roller, and a lower roller gap is formed between the first lower roller and the second lower roller; the first upper roller, the first lower roller, the second upper roller and the second lower roller are distributed in sequence along the material flow direction; the pressing driving mechanism is used for driving the upper roller side-by-side mechanism and the lower roller side-by-side mechanism to be relatively close to or far away from each other. The invention solves the technical problem that the rolling equipment has poor stability of the post tension provided by the strip steel after the strip steel is flapped in the rolling process.)

轧机的带钢压尾装置及带钢冷轧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冷轧生产线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轧机的带钢压尾装置及带钢冷轧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可逆式轧制是指带钢在轧机上往复进行多道次的压下变形,最终获得成品厚度的轧制过程。钢卷由钢卷运送设备送至开卷机,第一道次,开卷机开卷,带钢的带头穿过轧机,进入后卷取机进行卷取。带钢在该轧制过程中的前、后张力,由开卷机、轧机和后卷取机提供。在第一道次轧制末段,开卷结束,甩尾的带钢将脱离开卷机,运动至轧机入口侧的前卷取机,由前卷取机的卷筒钳口夹紧其带尾后,带钢在前、后卷取机及轧机间进行往复多道次轧制。

在第一道次的轧制过程中,带钢开卷甩尾后且带尾到达前卷取机前的一段,带尾将处于自由无张力状态。为了进行后续的轧制,需要对带钢的带尾施加后张力。

通常采用带钢压板装置来为开卷机开卷甩尾后的钢板提供后张力,带钢压板装置包括上压板和下压板,工作时依靠液压缸压下上压板,依靠上压板和下压板的夹紧,在钢板与硬木之间产生一定的摩擦力,借以在开卷甩尾后的钢板与轧机之间产生后张力,稳定单机架第一道次的轧制。

为了提供较大的后张力,并且减少对带钢表面的损伤,带钢压板装置中的上、下压板采用的材质为硬木。但是,与钢材相比,硬木质地较软,摩擦将带来硬木的快速磨损,使摩擦面条件变差,引起二者之间的摩擦系数不稳定,使得后张力的稳定性降低;在工作过程中硬木还会发生掉屑。因此,采用硬木材质的带钢压板装置,对带钢施加的后张力的稳定性较差,容易影响轧制段的质量,降低了成材率,需要对硬木板进行频繁更换。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轧机的带钢压尾装置及带钢冷轧系统,以缓解轧制过程中,在带钢甩尾后,轧制设备对带钢所提供的后张力的稳定性较差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可采用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本发明提供一种轧机的带钢压尾装置,包括:辊子框架体、安装于所述辊子框架体的上辊子并排机构、下辊子并排机构和压紧驱动机构;所述上辊子并排机构包括第一上辊子和第二上辊子,所述第一上辊子和所述第二上辊子之间设有上辊缝;所述下辊子并排机构包括第一下辊子和第二下辊子,所述第一下辊子和所述第二下辊子之间设有下辊缝;并且沿料流方向,所述第一上辊子、所述第一下辊子、所述第二上辊子和所述第二下辊子依次分布;所述压紧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上辊子并排机构和所述下辊子并排机构相对靠近或者远离。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上辊子的轴线、所述第二上辊子的轴线、所述第一下辊子的轴线和所述第二下辊子的轴线均垂直于所述料流方向。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上辊子并排机构的下侧连接有用于与所述下辊子并排机构抵接的限位顶丝,和/或所述下辊子并排机构的上侧连接有用于与所述上辊子并排机构抵接的限位顶丝。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上辊子并排机构包括用于安装所述第一上辊子和所述第二上辊子的上轴承座,所述下辊子并排机构包括用于安装所述第一下辊子和所述第二下辊子的下轴承座,所述上轴承座和所述下轴承座均安装于所述辊子框架体。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下轴承座固设于所述辊子框架体;所述压紧驱动机构包括安装于所述辊子框架体的压尾液压缸,所述压尾液压缸与所述上轴承座连接,以驱动所述上辊子并排机构上下移动。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辊子框架体可拆卸地连接有锁紧板,所述锁紧板分别与所述上轴承座和所述下轴承座抵接,以限定所述上轴承座的轴向位置和所述下轴承座的轴向位置。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下辊子并排机构设有换辊滚轮;所述轧机的带钢压尾装置包括设于所述换辊滚轮下方的换辊横梁架和与所述换辊横梁架连接的顶升液压缸,所述换辊横梁架上设有沿所述第一下辊子的轴线方向延伸的滑动面,并且,所述顶升液压缸能够驱动所述换辊横梁架向上移动至所述滑动面与所述换辊滚轮抵接。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换辊横梁架的端部设有用于推动所述下辊子并排机构沿所述滑动面运动的顶出顶丝。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下轴承座的顶部设有凸起结构;所述轧机的带钢压尾装置包括换辊锁架,所述换辊锁架能够与所述凸起结构锁扣配合,以与所述下轴承座连接到一起。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轧机的带钢压尾装置包括横移装置,所述横移装置与所述辊子框架体连接,用于驱动所述辊子框架体沿所述第一下辊子的轴线方向移动。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横移装置包括底座、安装于所述底座的横移滑轨和横移液压缸,所述辊子框架体安装于所述横移滑轨,所述横移液压缸与所述辊子框架体传动连接。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轧机的带钢压尾装置包括换辊台架,所述横移装置能够驱动所述辊子框架体移动至与所述换辊台架连接,所述上辊子并排机构和所述下辊子并排机构能够移动至所述换辊台架上。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轧机的带钢压尾装置包括拖链、拖链架和横梁,所述拖链架固定设置;所述横梁的第一端固定于所述辊子框架体,并且所述横梁的第二端延伸至所述辊子框架体的靠近所述换辊台架的外侧;所述拖链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拖链架,所述拖链的第二段连接于所述横梁。

本发明提供一种带钢冷轧系统,包括:可逆轧机和上述的轧机的带钢压尾装置,所述轧机的带钢压尾装置设置于所述可逆轧机的入料侧。

本发明的特点及优点是:

带钢在开卷甩尾后,带钢的带尾运动至该轧机的带钢压尾装置中的上辊子并排机构和下辊子并排机构之间,压紧驱动机构驱动上辊子并排机构和下辊子并排机构相对靠近,至第一上辊子和第二上辊子抵接带钢的上表面,第一下辊子和第二下辊子抵接带钢的下表面。

由于第一上辊子和第二上辊子之间设有上辊缝,第一下辊子和第二下辊子之间设有下辊缝,并且第一上辊子、第一下辊子、第二上辊子和第二下辊子沿料流方向依次分布,使带钢会在压紧力作用下发生弹性变形,第一上辊子、第一下辊子、第二上辊子和第二下辊子对带钢施加比较稳定的后张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轧机的带钢压尾装置处于轧制压尾位的轴测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轧机的带钢压尾装置处于检修位的轴测图;

图3为图2所示的轧机的带钢压尾装置的正视图;

图4为图2所示的轧机的带钢压尾装置的侧视图;

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轧机的带钢压尾装置中的各辊子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提供的轧机的带钢压尾装置中的上辊子并排机构的侧视图;

图7为图6所示的上辊子并排机构的正视图;

图8为本发明提供的轧机的带钢压尾装置中的下辊子并排机构的侧视图;

图9为图8所示的下辊子并排机构的正视图;

图10为本发明提供的轧机的带钢压尾装置中的换辊横梁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提供的轧机的带钢压尾装置中的换辊锁架的第一视角的轴测图;

图12为本发明提供的轧机的带钢压尾装置中的换辊锁架的第二视角的轴测图;

图13为本发明提供的轧机的带钢冷轧系统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0、辊子框架体;11、框架体;12、滑动座;13、支承座;14、锁紧板;100、料流方向;

110、上辊子并排机构;111、第一上辊子;112、第二上辊子;113、上轴承座;114、联结轴;115、销轴;116、上辊缝;

120、下辊子并排机构;121、第一下辊子;122、第二下辊子;123、下轴承座;124、限位顶丝;125、换辊滚轮;126、下辊缝;127、凹槽结构;

130、压紧驱动机构;131、压尾液压缸;

140、换辊横梁架;141、滑动面;142、顶出顶丝;

150、顶升液压缸;

160、换辊锁架;161、凸起;162、突沿部;163、凸台;

20、横移装置;21、底座;22、横移液压缸;23、横移滑轨;

30、换辊台架;

401、横梁;402、拖链;403、拖链架;

1、开卷机;2、前卷取机;3、带钢压尾装置;4、可逆轧机;5、后卷取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轧机的带钢压尾装置,如图1、图2和图5所示,该轧机的带钢压尾装置包括:辊子框架体10、安装于辊子框架体10的上辊子并排机构110、下辊子并排机构120和压紧驱动机构130;上辊子并排机构110包括第一上辊子111和第二上辊子112,第一上辊子111和第二上辊子112之间设有上辊缝116;下辊子并排机构120包括第一下辊子121和第二下辊子122,第一下辊子121和第二下辊子122之间设有下辊缝126;并且如图5所示,沿料流方向100,第一上辊子111、第一下辊子121、第二上辊子112和第二下辊子122依次分布;压紧驱动机构130用于驱动上辊子并排机构110和下辊子并排机构120相对靠近或者远离。

带钢在开卷甩尾后,带钢的带尾运动至上辊子并排机构110和下辊子并排机构120之间,压紧驱动机构130驱动上辊子并排机构110和下辊子并排机构120相对靠近,至第一上辊子111和第二上辊子112抵接带钢的上表面,第一下辊子121和第二下辊子122抵接带钢的下表面。

由于第一上辊子111和第二上辊子112之间设有上辊缝116,第一下辊子121和第二下辊子122之间设有下辊缝126,并且第一上辊子111、第一下辊子121、第二上辊子112和第二下辊子122沿料流方向100依次分布,使带钢会在压紧力作用下发生弹性变形,第一上辊子111、第一下辊子121、第二上辊子112和第二下辊子122对带钢施加比较稳定的后张力。

与采用硬木材质的带钢压板装置相比,该轧机的带钢压尾装置存在较大差异。采用硬木材质的带钢压板装置中,上压板和下压板分别与带钢以平面接触,实际生产时,带钢的来料状态存在差异,带钢上会出现浪形或水油,带钢的形状和表面异物对上、下压板与钢板的接触状态产生较大的影响,使摩擦条件产生变化,使得后张力更加不稳定;另外,上、下压板与带钢之间以摩擦的方式提供后张力,会发生发热现象,对后张力的稳定性造成不利影响。

该带钢压尾装置中的各个辊子材质可以为9Cr2Mo。根据生产规格板材的材质和厚度加大,各辊子之间的间距应加大,以保证一定的包角;各个辊子外径在一定板材变化范围内可不变,主要需满足结构和空间要求。

该轧机的带钢压尾装置,第一上辊子111和第二上辊子112位于第一下辊子121和第二下辊子122的上方,上辊子并排机构110与下辊子并排机构120之间形成料流辊缝,上辊子并排机构110中的第一上辊子111和第二上辊子112,与下辊子并排机构120中的第一下辊子121和第二下辊子122形成相互交错的结构,有利于使后张力更加稳定;第一上辊子111、第二上辊子112、第一下辊子121和第二下辊子122,与带钢之间以滚动的方式接触,相对于滑动接触,减少了各辊子受到的磨损和发热,有利于使接触条件保持稳定,提高后张力的稳定性,延长各辊子的运行寿命。

带钢甩尾后,带钢的带尾指向带头的方向为料流方向。如图5所示,第一上辊子111的轴线、第二上辊子112的轴线、第一下辊子121的轴线和第二下辊子122的轴线均垂直于料流方向100。优选地,第一上辊子111的轴线、第二上辊子112的轴线、第一下辊子121的轴线和第二下辊子122的轴线均平行于水平面。该轧机的带钢压尾装置的入料侧设有导料板,以便于引导带钢进入料流辊缝。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上辊子并排机构110包括设于其两端的上轴承座113,第一上辊子111的两端和第二上辊子112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安装于上轴承座113;下辊子并排机构120包括设于其两端的下轴承座123,第一下辊子121的两端和第二下辊子122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安装于下轴承座123;上轴承座113和下轴承座123均安装于辊子框架体10。

如图3所示,辊子框架体10上设有框架孔,上轴承座113和下轴承座123设于该框架孔中,并与框架孔的侧壁相接触,以限定上辊子并排机构110和下辊子并排机构120的径向位置。辊子框架体10连接有锁紧板14,锁紧板14分别与上轴承座113和下轴承座123抵接,以限定上轴承座113的轴向位置和下轴承座123的轴向位置。

上辊子并排机构110和下辊子并排机构120中的至少一个能够在辊子框架体10中上下滑动,以实现压紧带钢和释放带钢。如图3所示,辊子框架体10中设有支承座13,下轴承座123通过螺栓连接于支承座13,使下辊子并排机构120的位置相对固定;压紧驱动机构130包括安装于辊子框架体10的压尾液压缸131,压尾液压缸131与上轴承座113连接,以驱动上辊子并排机构110上下移动。请参照图6和图7,上轴承座上设有联结轴114和销轴115,销轴115沿第一上辊子111的轴线方向连接于上轴承座113,并且穿过联结轴114,以将联结轴114的下端连接到上轴承座113,联结轴114的上端与压尾液压缸131的活塞杆连接。优选地,压紧驱动机构130包括两个压尾液压缸131,压尾液压缸131分别与位于两端的上轴承座113连接。

进一步地,如图6和图7所示,上辊子并排机构110的下侧连接有用于与下辊子并排机构120抵接的限位顶丝124,和/或,如图8和图9所示,下辊子并排机构120的上侧连接有用于与上辊子并排机构110抵接的限位顶丝124,以对上辊子并排机构110向下移动的极限位进行限定,控制带钢所受到的压紧力的大小。

轧制线中的各生产设备的结构通常比较紧凑,并且设备间的间距较小,为此,发明人对该轧机的带钢压尾装置作了进一步改进:轧机的带钢压尾装置包括横移装置20,横移装置20与辊子框架体10连接,用于驱动辊子框架体10沿第一下辊子121的轴线方向移动,以使辊子框架体10在轧制压尾位和检修位之间切换。当辊子框架体10移动至轧制压尾位时,辊子框架体10及其中的各个辊子,与轧制线中的轧机相配合,以提供后张力;当辊子框架体10移动至检修位时,辊子框架体10离开了轧制线,为该轧机的带钢压尾装置的前后设备腾出了空间,方便对该轧机的带钢压尾装置及其前后设备进行检修维护。

进一步地,横移装置20包括底座21、安装于底座21的横移滑轨23和横移液压缸22,辊子框架体10安装于横移滑轨23,横移液压缸22与辊子框架体10传动连接。如图1所示,横移液压缸22的活塞杆伸出后,将辊子框架体10推送至轧制压尾位。辊子框架体10所受到的沿料流方向100的作用力和倾翻力矩均由横移滑轨23承担。底座21的端部设有固定挡板,以对辊子框架体10的横向位置进行约束。辊子框架体10包括滑动座12和固定于滑动座12上方的框架体11,滑动座12固定于横移滑轨23上的滑块上。

拆除锁紧板14、连接下轴承座123与支承座13的螺栓、以及连接上轴承座113和压尾液压缸131的联结轴114和销轴115后,上辊子并排机构110和下辊子并排机构120可以从框架孔中移出,以便于各个辊子进行更换。

如图2和图3所示,轧机的带钢压尾装置包括换辊台架30,横移装置20能够驱动辊子框架体10移动至与换辊台架30连接,以便于将上辊子并排机构110和下辊子并排机构120沿第一下辊子121的轴线方向,拉动至换辊台架30上,降低了操作难度。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下辊子并排机构120设有换辊滚轮125;轧机的带钢压尾装置包括设于换辊滚轮125下方的换辊横梁架140和与换辊横梁架140连接的顶升液压缸150,换辊横梁架140上设有沿第一下辊子121的轴线方向延伸的滑动面141,并且,顶升液压缸150能够驱动换辊横梁架140向上移动至滑动面141与换辊滚轮125抵接。

在拆卸时,首先拆除连接下轴承座123与支承座13的螺栓;然后顶升液压缸150驱动换辊横梁架140上升,滑动面141与换辊滚轮125接触,换辊横梁架140承载下辊子并排机构120;拆除锁紧板14后,可以推动或者拉动下辊子并排机构120在滑动面141上沿第一下辊子121的轴线方向移动。

具体地,当顶升液压缸150收缩时,滑动面141与换辊滚轮125之间设有间隙。换辊台架30的顶部上设有用于承载换辊滚轮125的轨道面;当顶升液压缸150伸出时,滑动面141与轨道面位于同一个平面,以便于将下辊子并排机构120从滑动面141上拉动至换辊台架30上;优选地,当顶升液压缸150伸出时,换辊横梁架140将下辊子并排机构120向上抬升了一段距离,以使下轴承座123脱离支承座13,便于拉动下辊子并排机构120移动。

换辊横梁架140包括两段平行联接的钢制横梁。进一步地,如图3和图10所示,换辊横梁架140的远离换辊台架30的端部设有顶出顶丝142,转动顶出顶丝142,顶出顶丝142会沿第一下辊子121的轴线方向运动,推动下辊子并排机构120沿滑动面141运动,降低了将下辊子并排机构120从框架孔中拉出的难度。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下轴承座123和上轴承座113上设有凹槽结构127;轧机的带钢压尾装置还包括换辊锁架160,如图11和图12所示,换辊锁架160上设有凸起161,凹槽结构127与凸起161相配合成榫卯结构;换辊锁架160上设有用于扣住上下轴承座的长边的突沿部162和用于顶住上下轴承座的外面的凸台163,由于轴承座内部采用调心滚子轴承,通过该换辊锁架160,将上下双联辊子上辊子并排机构110与下辊子并排机构120锁扣成一体,可以避免拉出时轴承座沿辊轴方向倾倒,从而拉动换辊锁架160可以带动下辊子并排机构120一起向辊子框架体10外移动。优选地,换辊锁架160上设有拉环。

进一步地,在拆卸时,将换辊锁架160安装到下轴承座123的顶部;然后压尾液压缸131驱动上辊子并排机构110向下移动,至上轴承座113与换辊锁架160接触;再拆除连接上轴承座113和压尾液压缸131的联结轴114和销轴115,使上轴承座113落到换辊锁架160上,此时,上轴承座113和下轴承座123通过换辊锁架160连接到一起,便于通过拉动换辊锁架160,将上辊子并排机构110和下辊子并排机构120一起拉到换辊台架30上。

压尾液压缸131和顶升液压缸150连接有管路,管路会随着该装置的运动件运动而发生运动。由于前后设备紧凑,设备间空间有限,需对管路作集中规划,采用管夹约束,以避免发生干涉。如图1-图4所示,轧机的带钢压尾装置包括拖链402、拖链架403和横梁401,配管管路布设在横梁401上,以便于进入拖链402,拖链架403固设于地面或者横移装置20的靠近换辊台架30的端部;横梁401的第一端固定于辊子框架体10,并且横梁401的第二端延伸至辊子框架体10的靠近换辊台架30的外侧;拖链402的第一端连接于拖链架403,拖链402的第二段连接于横梁401。横梁401将管路引致辊子框架体10的活动范围外,再导入拖链402,可以避免管路与辊子框架体10以及周边设备发生干涉。

实施例二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带钢冷轧系统,该带钢冷轧系统包括:可逆轧机4和上述的轧机的带钢压尾装置3,轧机的带钢压尾装置3设置于可逆轧机4的入料侧,为甩尾后的带钢的带尾提供后张力。

具体地,带钢冷轧系统还包括开卷机1、前卷取机2和后卷取机5,请参照图13,开卷机1、前卷取机2、带钢压尾装置3、可逆轧机4和后卷取机5沿料流方向100依次分布。第一道次轧制时,首先由开卷机1和可逆轧机4的出口侧的后卷取机5进行张紧;开卷结束后,带尾脱离开卷机1,带钢的带尾在开卷机1与可逆轧机4之间,将有较长一段距离处于无张力状态,此时,上述带钢压尾装置3起作用;带尾运行至带钢压尾装置3和前卷取机2之间后,带尾回退至前卷取机2并被前卷取机2的卷筒钳口夹紧,此时压尾装置不再起作用,由前卷取机2、可逆轧机4和后卷取机5形成张力闭环。可逆轧机4可以为单机架可逆式轧机,也可以为双机架可逆式轧机。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几个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申请文件公开的内容可以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动或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17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热轧辅助轧制设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