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铁单元的制造方法、磁铁单元、振动马达及触觉设备

文档序号:1469425 发布日期:2020-02-21 浏览:5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磁铁单元的制造方法、磁铁单元、振动马达及触觉设备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magnet unit, vibration motor, and haptic device ) 是由 山田裕贵 佐野良行 森敬 于 2019-08-06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提供磁铁单元的制造方法、磁铁单元、振动马达及触觉设备,各磁铁单元的制造方法在固定磁铁与框架时粘接剂不会附着于工具。在第1磁铁单元(31)的制造方法中,作为第1磁铁(51)、第2磁铁(52)以及第3磁铁(53),使用表面具备镀层的磁铁。此外,将第1磁铁(51)、第2磁铁(52)及第3磁铁(53)以同极相对的方式排列在第1方向(X)上,并且使框架(50)从第2方向(Y)与磁铁(51、52、53)接触,利用工具把持框架(50)与磁铁(51、52、53)。接着,进行磁铁(51、52、53)与框架(50)的焊接。然后,解除工具的把持,使该工具从磁铁(51、52、53)和框架(50)离开。然后,将粘接剂涂布到磁铁(51、52、53)和框架(50)上。(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 magnet unit, a vibration motor and a tactile device, wherein an adhesive does not adhere to a tool when a magnet and a frame are fixed. In the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1 st magnet unit (31), magnets with plating layers on the surfaces are used as the 1 st magnet (51), the 2 nd magnet (52) and the 3 rd magnet (53). The 1 st magnet (51), the 2 nd magnet (52), and the 3 rd magnet (53) are arranged in the 1 st direction (X) so as to be opposed to each other in the same polarity, and the frame (50) is brought into contact with the magnets (51, 52, 53) from the 2 nd direction (Y), and the frame (50) and the magnets (51, 52, 53) are gripped by a tool. Subsequently, the magnets (51, 52, 53) and the frame (50) are welded. Then, the tool is released from the holding and is separated from the magnets (51, 52, 53) and the frame (50). Then, an adhesive is applied to the magnets (51, 52, 53) and the frame (50).)

磁铁单元的制造方法、磁铁单元、振动马达及触觉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磁铁单元的制造方法、磁铁单元、振动马达及触觉设备。

背景技术

搭载于智能手机等各种设备的振动马达在由磁场产生装置产生的磁场中配置线圈,通过控制对线圈的通电,来使磁场产生装置与线圈进行相对移动。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该振动马达的磁场产生装置。磁场产生装置具备将多个磁铁固定于由非磁性金属构成的框架而形成的磁铁单元。在磁铁单元中,磁铁与框架的固定使用了粘接剂。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163366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制造磁铁单元的情况下,首先,将磁铁和框架配置成规定的位置关系,并利用工具把持它们。接着,在磁铁和框架上涂布粘接剂。然后,使粘接剂固化。然后,解除工具的把持,从工具拆下磁铁和框架。

在此,在对磁铁和框架涂布粘接剂时,存在粘接剂附着于工具的情况。当粘接剂附着于工具时,在开始下一个磁铁单元的制造之前,需要进行从工具除去粘接剂的作业。因此,会产生磁铁单元的制造拖延的问题。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磁铁单元的制造方法,在固定磁铁与框架时,粘接剂不会附着于工具。此外,提供一种通过该制造方法制造的磁铁单元。另外,提供一种具备该磁铁单元的振动马达。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提供一种磁铁单元的制造方法,在所述磁铁单元中磁铁被固定于金属制的框架,所述磁铁单元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使用表面具备镀层的磁铁来作为所述磁铁,使所述框架与所述磁铁接触并利用工具把持该框架和该磁铁,进行所述磁铁与所述框架之间的焊接,解除所述工具的把持并使该工具从所述磁铁和所述框架离开,在所述磁铁和所述框架上涂布粘接剂。

此外,本发明提供一种磁铁单元的制造方法,在所述磁铁单元中第1磁铁、第2磁铁及第3磁铁被固定于金属制的框架,所述磁铁单元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使用表面具备镀层的磁铁来作为所述第1磁铁、所述第2磁铁及所述第3磁铁,使所述第1磁铁、所述第2磁铁及所述第3磁铁以同极相邻的方式排列在规定的第1方向上,并且使所述框架从与所述第1方向交叉的第2方向与所述第1磁铁、所述第2磁铁及所述第3磁铁接触,并利用工具把持该框架、所述第1磁铁、所述第2磁铁及所述第3磁铁,进行所述第1磁铁与所述框架之间的焊接、所述第2磁铁与所述框架之间的焊接、及所述第3磁铁与所述框架之间的焊接,解除所述工具的把持并使该工具从所述第1磁铁、所述第2磁铁、所述第3磁铁以及所述框架离开,在所述第1磁铁、所述第2磁铁、所述第3磁铁以及所述框架上涂布粘接剂。

其次,本发明的磁铁单元的特征在于,所述磁铁单元具备:磁铁;金属制的框架,其从规定的方向与所述磁铁接触;以及粘接剂层,其设置在所述框架与所述磁铁之间,所述磁铁在表面具备镀层,所述框架在从所述规定的方向观察时与所述磁铁重叠的位置处具备焊接痕。

此外,本发明的磁铁单元的特征在于,所述磁铁单元具有:第1磁铁、第2磁铁及第3磁铁,它们沿规定的第1方向排列;金属制的框架,其从与所述第1方向交叉的第2方向与所述第1磁铁、第2磁铁及第3磁铁接触;以及粘接剂层,其设置在所述第1磁铁与所述框架之间、所述第2磁铁与所述框架之间、以及所述第3磁铁与所述框架之间,所述第1磁铁、所述第2磁铁及所述第3磁铁各自在表面具备镀层,所述第1磁铁、所述第2磁铁以及所述第3磁铁同极相邻,所述框架在从所述第2方向观察时与所述第1磁铁重叠的位置处具备第1焊接痕,在从所述第2方向观察时与所述第2磁铁重叠的位置处具备第2焊接痕,在从所述第2方向观察时与所述第3磁铁重叠的位置处具备第3焊接痕。

发明效果

在本发明的磁铁单元中,通过焊接将金属制的框架与磁铁固定,并且通过粘接剂层进行固定。因此,在制造磁铁单元时,首先,通过焊接将磁铁固定于框架,然后,能够通过粘接剂固定框架和磁铁。因此,当在框架和磁铁上涂布粘接剂时,不需要利用工具把持着框架与磁铁进行固定。因此,能够防止粘接剂附着于工具。在此,框架与磁铁通过焊接和粘接剂层而相固定。因此,框架与磁铁之间的基于焊接实现的固定可以作为临时的固定。换言之,框架与磁铁之间的基于焊接实现的固定与仅通过焊接来固定框架与磁铁的情况相比,能够以低热量进行。由此,能够防止或抑制将磁铁长时间暴露于高温状态,因此能够防止或抑制磁铁的热退磁。

附图说明

图1是从罩侧观察振动马达时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振动马达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省略了罩的振动马达的俯视图。

图4是省略了罩的振动马达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第1磁铁单元及第2磁铁单元中的各磁铁的配置例的说明图。

图6是从第1磁铁单元侧观察振动体时的侧视图。

图7是从框架侧观察第1磁铁单元时的立体图。

图8是从磁铁侧观察第1磁铁单元时的立体图。

图9是第1磁铁单元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图10是本发明的触觉设备的示意图。

标号说明

1:振动马达;2:静止体;3:振动体;4:支承机构;5:壳体;6:底板;7:罩;10:端板;11:第1侧板部;12:第2侧板部;13:第3侧板部;14:第4侧板部;15:基台部;16:基台突出部;18:基板;19:基部;20:延伸设置部;21:第1端子部;22:第2端子部;25:线圈部;26:铁芯;27:线圈;28:芯部;29:凸缘部;31:第1磁铁单元;32:第2各磁铁单元;33:第1配重部;34:第2配重部;36、37:第1卡定突起;38、39:第2卡定突起;41:第1磁性板;42:第2磁性板;43:第1阻尼部件;44:第2阻尼部件;50:框架;51:第1磁铁;52:第2磁铁;53:第3磁铁;55:框架主体部;55a:一侧延伸设置部分;55b:另一侧延伸设置部分;56:第1突出部;57:第2突出部;57a:中央部分;57b:一侧宽幅部分;57c:另一侧宽幅部分;58:开口部;61:第1配重部固定部;62:第2配重部固定部;63:第1卡定孔;64:第2卡定孔;65:第1弹性部件;66:第2弹性部件;67:平板部;68:弯曲板部;71:开口部;72:第3阻尼部件;73:开口部;74:第4阻尼部件;75:第5阻尼部件;76:开口部;77:第6阻尼部件;81:第1焊接痕;82:第2焊接痕;83:第3焊接痕;85:粘接剂层;100:触觉设备;101:壳体;102:基板;103:控制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应用了本发明的振动马达、磁铁单元、磁铁单元的制造方法以及触觉设备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振动马达)

图1是从罩侧观察应用了本发明的振动马达时的立体图。图2是振动马达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省略了罩7的振动马达1的俯视图。振动马达1使振动体3相对于静止体2往复移动而产生振动。

如图1所示,振动马达1作为整体具有长方体形状的壳体5。壳体5具备平板状的底板6和覆盖在底板6上的箱型的罩7。如图2、图3所示,在由底板6和罩7划分而成的壳体5的内部,容纳有振动体3和将振动体3支承为能够往复移动的支承机构4。在此,壳体5是静止体2的一部分。静止体2借助支承机构4来支承振动体3。

在以下的说明中,将振动马达1的长度方向设为第1方向X。将振动马达1的宽度方向设为第2方向Y。第1方向X与第2方向Y垂直。此外,将与第1方向X及第2方向Y两者垂直的方向设为第3方向Z。并且,将第1方向X的一侧设为-X方向,将另一侧设为+X方向。将第2方向Y的一侧设为-Y方向,将另一侧设为+Y方向。将第3方向Z的一侧设为-Z方向,将另一侧设为+Z方向。在此,X方向是振动体3往复移动的移动方向。Z方向是底板6与罩7的层叠方向。-Z方向是底板6所在的一侧,+Z方向是罩7所在的一侧。

(静止体)

图4是省略了罩7的振动马达1的分解立体图。如图2所示,壳体5的罩7具备:矩形的端板10,其位于+Z方向的端部;第1侧板部11,其从端板10的-X方向的端缘向-Z方向延伸;以及第2侧板部12,其从端板10的+X方向的端缘向-Z方向延伸。此外,罩7具备:第3侧板部13,其从端板10的+Y方向的端缘向-Z方向延伸;以及第4侧板部14,其从端板10的-Y方向的端缘向-Z方向延伸。

如图4所示,底板6具备:长方形的基台部15,其被罩7覆盖;以及基台突出部16,其从基台部15向-X方向突出。在底板6的+Z方向的面上固定有基板18。基板18是柔性印刷电路板或刚性基板。在本例中,基板18是柔性印刷电路板。基板18具有:基部19,其固定于底板6的基台部15;以及延伸设置部20,其从基部19向-X方向延伸并到达基台突出部16。延伸设置部20在Y方向上的宽度比基部19宽。在延伸设置部20的末端部分设置有第1端子部21和第2端子部22。如图1所示,第1端子部21和第2端子部22露出到壳体5的外侧。

如图4所示,在基台部15的中央固定有线圈部25。线圈部25具备由铁等磁性材料构成的铁芯26和卷绕于铁芯26的线圈27。铁芯26具备沿第1方向X延伸的芯部28和固定于芯部28的第1方向X的两端部分的一对凸缘部29。芯部28通过层叠由铁等磁性材料构成的薄板而构成。各凸缘部29是由铁等磁性材料构成的环状的板部件。位于-X方向侧的一个凸缘部29的中心孔中嵌入有芯部28的-X方向的端部部分。位于+X方向侧的另一个凸缘部29的中心孔中嵌入有芯部28的+X方向的端部部分。如图3所示,线圈27的轴线L朝向第1方向X。

线圈27在一对凸缘部29之间卷绕在芯部28的外周侧。线圈27的一端和另一端分别与基板18的基部19电连接。由此,线圈27的一端经由设置在基板18上的布线图案而与第1端子部21电连接。另外,线圈27的另一端经由设置于基板18的布线图案而与第2端子部22电连接。线圈部25通过将一对凸缘部29分别固定于底板6而固定于底板6。基板18及线圈部25与底板6及罩7一起构成静止体2。

(振动体)

如图2、图3所示,振动体3从第1方向X及第2方向Y包围线圈部25。振动体3具备配置在线圈部25的+Y方向的第1磁铁单元31和配置在线圈部25的-Y方向的第2磁铁单元32。此外,振动体3具备配置在线圈部25的-X方向的第1配重部33和配置在线圈部25的+X方向的第2配重部34。第1配重部33连接第1磁铁单元31的-X方向的端部部分与第2磁铁单元32的-X方向的端部部分。第2配重部34连接第1磁铁单元31的+X方向的端部部分与第2磁铁单元32的+X方向的端部部分。

第1配重部33在+Z方向的端面上具备在Y方向上排列的两个第1卡定突起36、37。第2配重部34在+Z方向的端面上具备在Y方向上排列的两个第2卡定突起38、39。在第1配重部33中,在与线圈部25在第1方向X上对置的+X方向的端面上,安装有第1磁性板41。在第2配重部34中,在与线圈部25在第1方向X上对置的-X方向的端面上,安装有第2磁性板42。在第1方向X上,在线圈部25与第1磁性板41之间配置有第1阻尼部件43。在第1方向X上,在线圈部25与第2磁性板42之间配置有第2阻尼部件44。第1阻尼部件43及第2阻尼部件44分别能够在第1方向X上弹性变形。

第1磁铁单元31和第2磁铁单元32关于包含线圈部25的轴线L并在第1方向X和第3方向Z上扩展的假想面对称。如图2所示,第1磁铁单元31及第2磁铁单元32分别具有:沿第1方向X延伸的框架50;固定于框架50的第1磁铁51、第2磁铁52以及第3磁铁53。框架50由金属制成。在本例中,框架50是不锈钢制成。此外,在本例中,框架50是非磁性的。

第1磁铁51、第2磁铁52以及第3磁铁53是烧结磁铁。此外,第1磁铁51、第2磁铁52以及第3磁铁53是在表面具备镀层的磁铁。换言之,第1磁铁51、第2磁铁52以及第3磁铁53的表面被镀层覆盖。另外,在一般的磁铁的表面,作为防锈用的涂层,设置有镀镍层。镀层也可以为镀锌层、镀铬层、镀铜层、镀锡层、镀金层、镀银层、镀钯层、镀钴层。

第1磁铁51、第2磁铁52及第3磁铁53固定在框架50的第1方向X的中央。如图4所示,第1磁铁51、第2磁铁52及第3磁铁53从-X方向侧朝向+X方向侧依次排列。框架50从与第1方向X垂直的第2方向Y与第1磁铁51、第2磁铁52、第3磁铁53接触。即,第1磁铁单元31的框架50具备从+Y方向与第1磁铁51、第2磁铁52及第3磁铁53接触的框架主体部55。此外,第2磁铁单元32的框架50具备从-Y方向与第1磁铁51、第2磁铁52及第3磁铁53接触的框架主体部55。

在此,框架50具备比第1磁铁51更向-X方向延伸的第1配重部固定部61和比第3磁铁53更向+X方向延伸的第2配重部固定部62。第1配重部固定部61具备与第1配重部33的两个第1卡定突起36、37中的一方卡定的第1卡合孔63。第2配重部固定部62具备与第2配重部34的两个第2卡定突起38、39中的一方卡定的第2卡合孔64。即,如图2、图3所示,第1磁铁单元31的框架50的第1配重部固定部61具备与第1配重部33的两个第1卡定突起36、37中位于+Y方向的第1卡定突起36卡定的第1卡合孔63。第2磁铁单元32的框架50的第1配重部固定部61具备与第1配重部33的两个第1卡定突起36、37中位于-Y方向的第1卡定突起37卡定的第1卡合孔63。此外,第1磁铁单元31的框架50的第2配重部固定部62具备与第2配重部34的两个第2卡定突起38、39中位于+Y方向的第2卡定突起38卡定的第2卡合孔64。第2磁铁单元32的框架50的第2配重部固定部62具备与第2配重部34的两个第2卡定突起38、39中位于-Y方向的第2卡定突起39卡定的第2卡合孔64。

在第1卡定突起36与第1磁铁单元31的第1卡合孔63卡定、第1卡定突起37与第2磁铁单元32的第1卡合孔63卡定的状态下,第1配重部33被夹在第1磁铁单元31的第1配重部固定部61与第2磁铁单元32的第1配重部固定部61之间。在第2卡定突起38与第1磁铁单元31的第2卡合孔64卡定、第2卡定突起39与第2磁铁单元32的第2卡合孔64卡定的状态下,第2配重部34被夹在第1磁铁单元31的第2配重部固定部62与第2磁铁单元32的第2配重部固定部62之间。

图5是第1磁铁单元31和第2磁铁单元32中的各磁铁的配置例的说明图。如图5所示,在第1磁铁单元31和第2磁铁单元32中,第1磁铁51、第2磁铁52以及第3磁铁53同极相邻地排列。

更具体而言,第1磁铁51配置成使S极朝向-X方向,使N极朝向+X方向。第2磁铁52配置成在第2方向Y上使N极朝向线圈部25侧,使S极朝向线圈部25的相反侧。即,在第1磁铁单元31中,第2磁铁52配置成使N极朝向-Y方向,使S极朝向+Y方向。在第2磁铁单元32中,第2磁铁52配置成使N极朝向+Y方向,使S极朝向-Y方向。第3磁铁53配置成使N极朝向-X方向,使S极朝向+X方向。在第1磁铁51及第3磁铁53中,磁通方向彼此朝向第2磁铁52侧。在第2磁铁52中,磁通方向朝向线圈部25侧。这种磁铁的排列结构被称为海尔贝克(Halbach)阵列结构。

在本例中,通过在第1磁铁51、第2磁铁52及第3磁铁53的排列结构中采用海尔贝克阵列结构,在振动体3中,构成从各磁铁单元31、32的第1方向X的中央经由线圈部25返回到第1方向X的两端的磁通的方向的磁路。因此,如图5的箭头所示,能够使各磁铁单元31、32产生的磁通集中于线圈部25。此外,在本例中,在第1配重部33固定第1磁性板41,使该第1磁性板41从-X方向侧与线圈部25对置。并且,在第2配重部34固定第2磁性板42,使该第2磁性板42从+X方向侧与线圈部25对置。因此,能够抑制磁通的泄漏。

(支承机构)

接着,支承机构4将振动体3支承为能够在Y轴方向上往复移动。如图2所示,支承机构4具备配置在振动体3的-X方向的第1弹性部件65和配置在振动体3的+X方向的第2弹性部件66。第1弹性部件65和第2弹性部件66是板簧。第1弹性部件65和第2弹性部件66具备对应的结构。

第1弹性部件65和第2弹性部件66在反复向第2方向Y蜿蜒的同时沿第1方向X延伸。如图3所示,各弹性部件65、66具备:多个平板部67,它们在第2方向Y和第3方向Z上扩展;以及多个弯曲板部68,它们于在第1方向X上相邻的平板部67之间弯曲,连接相邻的两个平板部67的端部。在本例中,各弹性部件65、66具有6个平板部67和5个弯曲板部68。

在第1弹性部件65中,位于-X方向的端部的第1平板部67固定于罩7的第1侧板部11。在此,如图4所示,在第1平板部67设置有矩形的开口部71。在开口部71的内侧配置有长方体形状的第3阻尼部件72。第3阻尼部件72利用双面胶带固定于第1侧板部11。第3阻尼部件72的+X方向的端面与位于第1平板部67的+X方向的旁边的平板部67相接。此外,在第1弹性部件65中,位于+X方向的端部的第2平板部67固定于第1配重部33。在第2平板部67设置有矩形的开口部73。在开口部73的内侧配置有长方体形状的第4阻尼部件74。第4阻尼部件74利用双面胶带固定于第1配重部33。第4阻尼部件74的-X方向的端面与位于第2平板部67的-X方向的旁边的平板部67相接。

在第2弹性部件66中,位于-X方向的端部的第1平板部67固定于第2配重部34。在此,在第1平板部67上,与第1弹性部件65同样地设置有矩形的开口部。如图2、图3所示,在第1平板部67的开口部的内侧配置有长方体形状的第5阻尼部件75。第5阻尼部件75利用双面胶带固定于第2配重部34。第5阻尼部件75的+X方向的端面与位于第1平板部67的+X方向的旁边的平板部67相接。此外,在第2弹性部件66中,位于+X方向的端部的第2平板部67固定于罩7的第2侧板部12。在第2平板部67上设置有矩形的开口部76。在开口部76的内侧配置有长方体形状的第6阻尼部件77。第6阻尼部件77利用双面胶带固定于第2侧板部12。第6阻尼部件77的-X方向的端面与位于第2平板部67的-X方向的旁边的平板部67相接。

第3阻尼部件72、第4阻尼部件74、第5阻尼部件75及第6阻尼部件77能够在第1方向X上弹性变形。支承机构4通过针对各弹性部件65、66具备第3阻尼部件72、第4阻尼部件74、第5阻尼部件75及第6阻尼部件77,由此能够提高振动体3的振动衰减,确保稳定的振动。此外,支承机构4具备第3阻尼部件72、第4阻尼部件74、第5阻尼部件75、以及第6阻尼部件77,由此,能够抑制第1弹性部件65及第2弹性部件66向第3方向Z挠曲。由此,能够防止或抑制振动体3在往复移动时与罩7接触。

(振动马达的动作)

当驱动振动马达1时,借助第1端子部21及第2端子部22向线圈部25供电。在本例中,向线圈部25供给交流电流。当向线圈部25供给交流电流时,线圈部25周期性地切换在-X方向上产生N极、在+X方向上产生S极的状态和在-X方向上产生S极、在+X方向上产生N极的状态。即,线圈部25在振动体3的第1磁铁单元31和第2磁铁单元32形成的图5的磁路内周期性地使第1方向X的两端的极性反转。由此,振动体3在X轴方向上往复移动。

(磁铁单元的详细情况)

接着,对第1磁铁单元31进行详细说明。图6是从第1磁铁单元31侧观察振动体3时的侧视图。图7是从+Z方向的+Y方向侧观察第1磁铁单元31时的立体图。图8是从-Z方向的-Y方向侧观察第1磁铁单元31时的立体图。另外,第1磁铁单元31具备与第2磁铁单元32对应的结构,因此对第1磁铁单元31进行说明,并省略对第2磁铁单元32的详细说明。

如图6所示,第1磁铁单元31的框架50具备从+Y方向与第1磁铁51、第2磁铁52及第3磁铁53接触的板状的框架主体部55。第1磁铁51、第2磁铁52及第3磁铁53与框架主体部55的第1方向X的中央部分接触。因此,如图7、图8所示,框架主体部55具备比第1磁铁51更向-X方向延伸的一侧延伸设置部分55a和比第3磁铁53更向+X方向延伸的另一侧延伸设置部分55b。此外,如图8所示,框架50具备从框架主体部55的X方向的中央部分的-Z方向的端缘向+Y方向突出的第1突出部56。第1突出部56为板状,在Y方向上以一定宽度延伸。第1突出部56从-Z方向侧与第1磁铁51、第2磁铁52及第3磁铁53接触。

并且,如图7所示,框架50具备从框架主体部55的+Z方向的端缘向+Y方向突出的第2突出部57。第2突出部57为板状,沿Y方向延伸。第2突出部57具备:中央部分57a,其在Y方向上以一定宽度延伸;一侧宽幅部分57b,其在中央部分57a的-X方向上比中央部分57a向-Y方向突出;以及另一侧宽幅部分57c,其在中央部分57a的+X方向上比中央部分57a向-Y方向突出。在一侧宽幅部分57b设置有第1卡合孔63。在另一侧宽幅部分57c设置有第2卡合孔64。中央部分57a在Z方向上与第1突出部56对置。中央部分57a从+Z方向侧与第1磁铁51、第2磁铁52及第3磁铁53接触。

一侧宽幅部分57b与框架主体部55的一侧延伸设置部分55a一起构成第1配重部固定部61。另一侧宽幅部分57c与框架主体部55的另一侧延伸设置部分55b一起构成第2配重部固定部62。在第1配重部固定部61保持第1配重部33的+Y方向的端部部分。在第2配重部固定部62保持第2配重部34的+Y方向的端部部分。

在此,如图6所示,框架主体部55在Z方向的中途具有以一定宽度沿Y方向延伸的开口部58。开口部58是具备相当于框架主体部55的厚度的内周壁面的孔。开口部58经由第1磁铁51与第2磁铁52相接触的第1接触位置A、以及第2磁铁52与第3磁铁53相接触的第2接触位置B而延伸。在本例中,开口部58经由在Y方向上形成于第1磁铁51与第1配重部33之间的间隙所处的第1间隙位置C、第1接触位置A、第2接触位置B、以及在Y方向上形成于第3磁铁53与第2配重部34之间的间隙所处的第2间隙位置D而延伸。因此,第1配重部33、第1磁铁51、第2磁铁52、第3磁铁53及第2配重部34从开口部58局部地露出。

此外,框架主体部55在从+Y方向观察与第1磁铁51重叠的位置具备第1焊接痕81,在与第2磁铁52重叠的位置具备第2焊接痕82,在与第3磁铁53重叠的位置具备第3焊接痕83。第1焊接痕81在第3方向Z上设置在开口部58的两侧。第2焊接痕82在第3方向Z上设置在开口部58的两侧。第3焊接痕83在第3方向Z上设置在开口部58的两侧。即,第1磁铁51在形成有第1焊接痕81的位置处与框架主体部55焊接。此外,第2磁铁52在形成有第2焊接痕82的位置处与框架主体部55焊接。第3磁铁53在形成有第3焊接痕83的位置处与框架主体部55焊接。

并且,如图6所示,第1磁铁单元31具备覆盖开口部58的粘接剂层85。在此,形成粘接剂层85的粘接剂浸透到第1磁铁51与框架50之间、第2磁铁52与框架50之间、以及第3磁铁53与框架50之间,并对它们之间进行粘接。因此,粘接剂层85还设置在第1磁铁51与框架50之间、第2磁铁52与框架50之间、以及第3磁铁53与框架50之间。此外,形成粘接剂层85的粘接剂浸透到第1磁铁51与第2磁铁52之间、以及第2磁铁52与第3磁铁53之间,并对它们之间进行粘接。因此,粘接剂层85还设置在第1磁铁51与第2磁铁52之间、以及第2磁铁52与第3磁铁53之间。

此外,在本例中,形成粘接剂层85的粘接剂还浸透到第1配重部33与框架50之间、第1磁铁51与第1配重部33之间的间隙、第2配重部34与框架50之间、以及第3磁铁53与第2配重部34之间的间隙,并对它们之间进行粘接。因此,粘接剂层85还设置在第1配重部33与框架50之间、第1磁铁51与第1配重部33之间的间隙、第2配重部34与框架50之间、以及第3磁铁53与第2配重部34之间的间隙。

另外,粘接剂是适于对金属彼此进行粘接的粘接剂。粘接剂例如是环氧树脂类粘接剂、硅酮树脂类粘接剂、丙烯酸树脂类粘接剂、聚氨酯树脂类粘接剂、酚醛树脂类粘接剂。

(磁铁单元的制造方法)

接着,参照图9,对各磁铁单元31、32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图9是第1磁铁单元31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另外,各磁铁单元31、32相同,因此对第1磁铁单元31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在第1磁铁单元31的制造方法中,首先,作为第1磁铁51、第2磁铁52及第3磁铁53,使用表面具有镀镍层的磁铁(步骤ST1)。接着,使第1磁铁51、第2磁铁52及第3磁铁53以同极相邻的方式排列在第1方向X上。此外,使框架50中的框架主体部55从+Y方向与第1磁铁51、第2磁铁52及第3磁铁53接触。此外,使框架50中的第1突出部56从-Z方向与第1磁铁51、第2磁铁52及第3磁铁53接触,并且使框架50中的第2突出部57的中央部分57a从+Z方向与第1磁铁51、第2磁铁52及第3磁铁53接触。然后,在该状态下,利用工具把持框架50、第1磁铁51、第2磁铁52及第3磁铁53(步骤ST2)。

在此,第1磁铁51、第2磁铁52及第3磁铁53彼此使相同的极相邻地排列,因此各磁铁51、52、53相互排斥。因此,在步骤ST2中,如果不利用工具把持框架50、第1磁铁51、第2磁铁52及第3磁铁53,则不能成为第1磁铁51、第2磁铁52及第3磁铁53全部与框架50接触的状态。

接着,进行第1磁铁51与框架50之间的焊接、第2磁铁52与框架50之间的焊接、以及第3磁铁53与框架50之间的焊接(步骤ST3)。在本例中,焊接是激光焊接。从框架主体部55的与第1磁铁51、第2磁铁52及第3磁铁53相反的一侧进行焊接。焊点设置在从+Y方向观察框架主体部55时与第1磁铁51重叠的位置、与第2磁铁52重叠的位置、以及与第3磁铁53重叠的位置。在本例中,在与第1磁铁51重叠的位置处,在第3方向Z上的将开口部58夹在中间的两侧的两处设置焊点。同样,在框架主体部55的与第2磁铁52重叠的位置处,在第3方向Z上的将开口部58夹在中间的两侧的两处设置焊点。此外,在框架主体部55的与第3磁铁53重叠的位置处,在第3方向Z上的将开口部58夹在中间的两侧的两处设置焊点。

在此,在第1磁铁单元31中,框架50与各磁铁51、52、53通过粘接剂层85相固定。因此,步骤ST3中的框架50与各磁铁51、52、53之间的基于焊接实现的固定可以作为临时的固定。换言之,框架50与各磁铁51、52、53之间的基于焊接实现的固定与仅通过焊接来固定框架50与各磁铁51、52、53的情况相比,能够以低热量进行固定。由此,能够防止或抑制各磁铁51、52、53长时间暴露于高温状态,因此能够防止或抑制各磁铁51、52、53的热退磁。

在第1磁铁51与框架50之间的焊接中,第1磁铁51的镀镍层的镍与框架50的母材的金属熔合,从而第1磁铁51与框架50被接合。同样地,在第2磁铁52与框架50之间的焊接中,第2磁铁52的镀镍层的镍与框架50的母材的金属熔合,从而第2磁铁52与框架50被接合。此外,在第3磁铁53与框架50之间的焊接中,第3磁铁53的镀镍层的镍与框架50的母材的金属熔合,从而第3磁铁53与框架50被接合。在此,当焊接第1磁铁51与框架50时,如图6、图7所示,在框架主体部55形成有第1焊接痕81。同样地,当焊接第2磁铁52与框架50时,在框架50形成有第2焊接痕82。另外,当焊接第3磁铁53与框架50时,在框架50形成有第3焊接痕83。

接着,解除工具对第1磁铁51、第2磁铁52、第3磁铁53以及框架50的把持。然后,使工具从第1磁铁51、第2磁铁52、第3磁铁53以及框架50离开(步骤ST4)。在此,第1磁铁51、第2磁铁52及第3磁铁53彼此同极相邻地排列,因此各磁铁51、52、53相互排斥。但是,各磁铁51、52、53通过焊接固定于框架50。因此,即使解除工具的把持,各磁铁51、52、53与框架50接触的状态也得以维持。

之后,在第1磁铁51、第2磁铁52、第3磁铁53以及框架50上涂布粘接剂(步骤ST5)。

另外,在本例中,在制造第1磁铁单元31时,使第1配重部33和第2配重部34保持于框架50,一并进行将第1配重部33和第2配重部34固定至第1磁铁单元31的固定作业。因此,在步骤ST3与步骤ST5之间,将第1配重部33的第1卡定突起36与框架50的第1卡合孔63卡定,使第1配重部33支承于框架50。此外,将第2配重部34的第2卡定突起38与框架50的第2卡合孔64卡定,使第2配重部34支承于框架50。

在步骤ST5中,在设置于框架主体部55的开口部58的内侧的整个区域涂布粘接剂。由此,粘接剂浸入到第1磁铁51与框架50之间、第2磁铁52与框架50之间、以及第3磁铁53与框架50之间。即,粘接剂从框架主体部55的开口部58的开口缘浸入到框架主体部55与第1磁铁51之间、框架主体部55与第2磁铁52之间、以及框架主体部55与第3磁铁53之间。此外,粘接剂浸入到第1磁铁51与第2磁铁52之间、以及第2磁铁52与第3磁铁53之间。进一步地,粘接剂浸入到第1配重部33与框架50之间的间隙、第1磁铁51与第1配重部33之间、第2配重部34与框架50之间、以及第3磁铁53与第2配重部34之间的间隙。在此,开口部58是具备相当于框架主体部55的厚度的内周壁面的孔。因此,开口部58在涂布了粘接剂时作为粘接剂积存部起作用。因此,能够防止粘接剂流出到不希望的部位。

之后,当粘接剂固化时,形成了粘接剂层85。因此,在第1配重部33、第1磁铁51、第2磁铁52、第3磁铁53及第2配重部34中,粘接剂层85设置在从开口部58露出的区域的表面。此外,粘接剂层85设置在第1磁铁51与框架50之间、第2磁铁52与框架50之间、以及第3磁铁53与框架50之间。并且,粘接剂层85设置在第1磁铁51与第2磁铁52之间、以及第2磁铁52与第3磁铁53之间。此外,粘接剂层85设置在第1配重部33与框架50之间的间隙、第1磁铁51与第1配重部33之间、第2配重部34与框架50之间、及第3磁铁53与第2配重部34之间的间隙中。由此,第1磁铁51、第2磁铁52及第3磁铁53被固定于框架50。因此,第1磁铁单元31完成。此外,在本例中,在第1配重部33和第2配重部34连接于第1磁铁单元31的状态下,第1磁铁单元31完成。

在此,第2磁铁单元32能够以与第1磁铁单元31相同的步骤制造。此外,通过在制造出的第2磁铁单元32的框架50上固定被固定于第1磁铁单元31的第1配重部33和第2配重部34,能够制造振动体3。

(触觉设备)

接着,对具备上述振动马达1的触觉设备进行说明。图10是触觉设备的示意图。触觉设备100向触觉设备100的操作者施加触觉刺激。作为触觉设备100,例如有包括智能手机的移动电话、平板电脑、游戏机以及可穿戴终端。

触觉设备100具有壳体101、振动马达1、安装有振动马达1的基板102、以及控制部103。振动马达1、基板102以及控制部103被容纳在壳体101的内部。振动马达1的静止体2与基板102电连接及机械连接。基板102被固定于壳体101。控制部103对振动马达1进行驱动控制。即,控制部103向振动马达1的线圈27供电。更详细地说,控制部103借助基板102向线圈27供给交流电流。

当向线圈27供给交流电流时,振动体3相对于静止体2进行往复移动。由此,振动马达1在固定于壳体101的基板102上振动。因此,触觉设备100能够向操作者施加触觉刺激。

(作用效果)

在本例的磁铁单元31、32中,通过焊接来固定金属制的框架50与各磁铁51、52、53,并且通过粘接剂层85进行固定。因此,在制造各磁铁单元31、32时,首先,通过焊接将各磁铁51、52、53固定于框架50,然后,通过粘接剂层85固定框架50及各磁铁51、52、53。因此,在对框架50及各磁铁51、52、53涂布粘接剂时,不需要利用工具把持框架50与各磁铁51、52、53来进行固定。因此,能够防止粘接剂附着于工具。

此外,框架50与各磁铁51、52、53的基于焊接实现的固定是临时固定,因此能够以低的热量进行焊接。由此,能够防止或抑制各磁铁51、52、53的热退磁。

并且,在本例中,焊接第1磁铁51与框架50而形成的第1焊接痕81在第3方向Z上设置在开口部58的两侧。焊接第2磁铁52与框架50而形成的第2焊接痕82在第3方向Z上设置在开口部58的两侧。焊接第3磁铁53与框架50而形成的第3焊接痕83在第3方向Z上设置在开口部58的两侧。因此,通过焊接,能够可靠地固定第1磁铁51、第2磁铁52及第3磁铁53。此外,由于在两个焊点对各磁铁51、52、53与框架50进行焊接,因此与在一个焊点对各磁铁51、52、53与框架50进行焊接固定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一个焊点处的焊接热量。因此,容易防止或抑制各磁铁51、52、53的热退磁。

并且,在本例中,框架50具备经由第1磁铁51与第2磁铁52相接触的第1接触位置A、以及第2磁铁52与第3磁铁53相接触的第2接触位置B而沿第1方向X延伸的开口部58。因此,通过在开口部58涂布粘接剂,能够在第1磁铁51与所述框架50之间、第2磁铁52与所述框架50之间、以及第3磁铁53与所述框架50之间设置粘接剂层85。此外,通过在开口部58涂布粘接剂,能够在第1磁铁51与第2磁铁52之间、以及第2磁铁52与第3磁铁53之间设置粘接剂层85。

此外,框架50具备:框架主体部55,其从第2方向Y与第1磁铁51、第2磁铁52及第3磁铁53接触;以及第1突出部56,其从框架主体部55沿第2方向Y突出,从-Z方向与第1磁铁51、第2磁铁52及第3磁铁53接触。并且,框架50具备第2突出部57,该第2突出部57从框架主体部55沿第2方向Y突出,并从+Z第3方向与第1磁铁51、第2磁铁52及第3磁铁53接触。因此,在使框架50与第1磁铁51、第2磁铁52及第3磁铁53接触时,容易将第1磁铁51、第2磁铁52及第3磁铁53沿X方向排列。

(其他的实施方式)

在各磁铁单元31、32中,也可以使第1磁铁51、第2磁铁52及第3磁铁53的S极相邻地排列。在该情况下,第1磁铁51配置成使N极朝向-X方向,使S极朝向+X方向。第2磁铁52配置成在第2方向Y上使S极朝向线圈部25侧,使N极朝向线圈部25的相反侧。第3磁铁53配置成使S极朝向-X方向,使N极朝向+X方向。即使这样,通过向线圈部25供给交流电流,也能够使振动体3在X方向上进行往复移动。

此外,振动马达1也可以将具备线圈部25的一侧作为振动体,将具备第1磁铁单元31和第2磁铁单元32的一侧作为静止体。

此外,本发明无论磁铁的个数或磁铁的排列如何,都能够应用于磁铁被固定于金属制的板的磁铁单元。

例如,可以将本发明应用于将一个磁铁固定于金属制的框架的磁铁单元。在该情况下,磁铁单元具有:磁铁,其在表面具备镀镍层;金属制的框架,其从规定的方向与磁铁接触;以及粘接剂层,其设置在框架与磁铁之间。框架在从规定的方向观察时与磁铁重叠的位置处具备焊接痕。

此外,有一个磁铁固定于金属制的框架的磁铁单元的制造方法与图9所示的流程图相同。即,作为磁铁,使用表面具备镀镍层的磁铁。接着,使框架与磁铁接触,利用工具把持该框架和该磁铁。然后,进行磁铁与框架之间的焊接。之后,解除工具的把持,使该工具从磁铁及框架离开。然后,将粘接剂涂布到磁铁和框架。然后,使粘接剂固化。

同样地,可以将本发明应用于这样的磁铁单元,该磁铁单元具备:两个磁铁,它们同极相邻地排列;以及金属制的框架,其从与这两个磁铁的排列方向交叉的方向与这两个磁铁接触。

在该情况下,磁铁单元具有:第1磁铁和第2磁铁,它们在表面具备镀镍层;金属制的框架,其从与排列方向交叉的方向与第1磁铁和第2磁铁接触;以及粘接剂层,其设置在框架与磁铁之间。磁铁配置成使N极彼此相邻或S极彼此相邻。粘接剂层设置在第1磁铁与第2磁铁之间、第1磁铁与框架之间、以及第2磁铁与框架之间。框架在从与排列方向交叉的方向观察时与第1磁铁重叠的位置处具备第1焊接痕,在与第2磁铁重叠的位置处具备第2焊接痕。

磁铁单元的制造方法与图9所示的流程图相同。即,首先,准备在表面具备镀镍层的磁铁作为第1磁铁和第2磁铁。接着,使第1磁铁和第2磁铁与框架接触,并利用工具把持该框架和该磁铁。然后,进行第1磁铁与框架之间的焊接以及第2磁铁与框架之间的焊接。之后,解除工具的把持,使该工具从第1磁铁、第2磁铁以及框架离开。然后,将粘接剂涂布到第1磁铁、第2磁铁以及框架。然后,使粘接剂固化。

在此,同极相邻地排列的第1磁铁和第2磁铁相互排斥。因此,如果不利用工具把持两个磁铁与框架,则不能成为第1磁铁和第2磁铁双方与框架接触的状态。因此,在磁铁单元的制造方法中,首先,用工具把持第1磁铁、第2磁铁以及板并进行焊接。由此,将第1磁铁、第2磁铁及板临时固定。然后,解除工具的把持,用粘接剂固定第1磁铁、第2磁铁以及框架。由此,能够避免粘接剂附着于工具。

18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磁铁构造体,磁铁构造体的制造方法以及旋转电机的制造方法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