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率的电热管

文档序号:1470938 发布日期:2020-02-21 浏览:22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一种高效率的电热管 (Efficient electrothermal tube ) 是由 宋书兴 宋昌平 于春玲 于 2019-12-31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一种高效率的电热管,属于家电设备领域。包括电热管内管(3),在电热管内管(3)内设置有电阻丝(2),在电热管内管(3)两端开口处分别设置有一个与电阻丝(2)两端对应连接的接线柱(1),其特征在于:电热管内管(3)开口端的至少一端曲率发生改变;在电热管内管(3)的外圈还设置有电热管外管(4),电热管外管(4)的内壁与电热管内管(3)的外壁贴合,电热管外管(4)的至少一侧形成平面。在本高效率的电热管中,设置电热管外管,并在电热管外管的侧部形成平面,增加了电热管与家电发热盘的接触面积,使电热管加热更为均匀,因此可以省略与电热管配合的金属导热板,大大降低了家电的材料成本和工艺成本。(An efficient electric heating tube belongs to the field of household electrical appliances. Including electrothermal tube inner tube (3), be provided with resistance wire (2) in electrothermal tube inner tube (3), be provided with one respectively at electrothermal tube inner tube (3) both ends opening part and correspond terminal (1) of being connected, its characterized in that with resistance wire (2) both ends: the curvature of at least one end of the opening end of the electric heating tube inner tube (3) is changed; the outer ring of the electric heating tube inner tube (3) is also provided with an electric heating tube outer tube (4), the inner wall of the electric heating tube outer tube (4) is attached to the outer wall of the electric heating tube inner tube (3), and at least one side of the electric heating tube outer tube (4) forms a plane. In the high-efficiency electric heating tube, the outer tube of the electric heating tube is arranged, and the side part of the outer tube of the electric heating tube forms a plane, so that the contact area between the electric heating tube and the household appliance heating disc is increased, the electric heating tube is heated more uniformly, a metal heat-conducting plate matched with the electric heating tube can be omitted, and the material cost and the process cost of the household appliance are greatly reduced.)

一种高效率的电热管

技术领域

一种高效率的电热管,属于家电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家用电器(如电热锅)的加热元件一般采用电热管,现有的电热管结构如图16所示,在电热管外壳13的内部设置有一段电阻丝2,在电热管外壳13的两开口处均设置有一个接线柱1,两端的接线柱1分别与电阻丝2的两端连接,在电阻丝2、接线柱1与电热管外壳13内壁之间填充有绝缘材料以起到绝缘效果,在实际使用时,电源加载到两接线柱1上,电阻丝2发热。

由于电热管外壳13为圆形,因此直接将电热管固定在锅底处时电热管与锅底的接触面积较小,因此电热管发出的热量无法直接传递到锅底上,因此造成热量的大量浪费。现有技术的解决方式是:设置一块包裹电热管的两块金属板,两块金属板其中一块为平板,另一块设置有与电热管形状相同的多个凹槽,在将电热管依次放入相应的凹槽之后将两块金属板贴合,并用焊料加热形成加热组件,然后将该加热组件焊接到家用电器的底部。在组成上述加热组件时,在各条加热管之间需要留有一定的距离以便实用工具将电热管以及金属板压紧,因此由于现有技术的工艺限制,使得无法更为集中地排布电热管,对电热管的排布数量造成影响。同时使电热管所占用的空间加大,对装配技术要求较高,同时对产品的外观也会造成一定影响。另外,由于需要设置包裹电热管的金属板,特别是在板体上压制放置电热管的凹槽时工艺较为复杂,增加了产品的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设置电热管外管,并在电热管外管的侧部形成平面,增加了电热管与家电发热盘的接触面积,使家电被加热处受热更为均匀,提高了加热效率,因此可以省略与电热管配合的金属导热板,大大降低了家电的材料成本和工艺成本的高效率的电热管。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高效率的电热管,包括环形的电热管内管,在电热管内管内设置有电阻丝,在电热管内管两端开口处分别设置有一个与电阻丝两端对应连接的接线柱,其特征在于:电热管内管开口端的至少一端曲率发生改变;在电热管内管的外圈还设置有电热管外管,电热管外管的内壁与电热管内管的外壁贴合,电热管外管的至少一侧形成平面。

优选的,所述电热管外管为铝制。

优选的,所述的电热管内管开口端的两端向外侧弯折形成相互平行的一组平行段,平行段和接线柱的长度为10mm~600mm,两侧平行段内沿之间的间距为8mm~500mm。

优选的,所述的电热管内管开口端的一端向径向内侧或径向外侧弯曲形成第一圆弧,电热管内管的另一端在径向上向相反的方向弯曲形成第二圆弧;

第一圆弧弧顶的切线与竖直方向上的直线所成的夹角为25°~120°,第二圆弧弧顶的切线与竖直方向上的直线所成的夹角为30°~150°,电热管内管上下两端口处的接线柱之间的距离为8mm~100mm。

优选的,所述的电热管内管开口端的一端向径向内侧弯曲形成第三圆弧,弯曲端位于未弯曲端的内侧;

第三圆弧的半径为5mm~200mm,电热管内管上下两端口处的接线柱之间的距离为8mm~100mm。

优选的,所述的电热管内管开口端的一端向径向内侧两次弯曲依次形成第四圆弧和第五圆弧,弯曲端位于未弯曲端的内侧;

第四圆弧的半径为5mm~200mm,第五圆弧的半径为5mm~200mm。

优选的,所述的电热管内管开口端的一端向径向内侧弯曲形成第六圆弧,第六圆弧的端部与电热管内管弯曲端的端点之间为直管设计;第六圆弧的半径为5mm~200mm。

优选的,所述的电热管内管开口端的左、右两端再次向电热管内管环形面的轴向弯曲形成垂直段,电热管内管的半径为40mm~500mm,电热管内管两接线柱之间的距离为6mm~100mm。

优选的,所述的电热管内管内填充有绝缘材料。

优选的,所述电热管外管的截面为半圆形、圆形或多边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1、在本高效率的电热管中,设置电热管外管,并在电热管外管的侧部形成平面,增加了电热管与家电发热盘的接触面积,使家电被加热处受热更为均匀。由于受热更为均匀,提高了加热效率,因此生产厂家可以省略与电热管配合的金属导热板,大大降低了家电的材料成本和工艺成本,同时使电热锅的重量大大降低。

2、由于采用了高效率的电热管,因此加热性能相比较现有的电加热炊具,加热性能更为优良。

3、由于不需要设置与电热管配合的金属板,同时电热管在锅底处排布数量和排布方式更为灵活。

附图说明

图1为高效率的电热管实施例1俯视图。

图2为图1左视图。

图3为图1中A-A方向剖视图。

图4为高效率的电热管实施例2俯视图。

图5为高效率的电热管实施例3俯视图。

图6为高效率的电热管实施例4俯视图。

图7为高效率的电热管实施例5俯视图。

图8为高效率的电热管实施例6俯视图。

图9为高效率的电热管实施例7俯视图。

图10为高效率的电热管实施例8俯视图。

图11为高效率的电热管实施例9俯视图。

图12为高效率的电热管实施例10俯视图。

图13为高效率的电热管实施例11俯视图。

图14为高效率的电热管实施例12正视图。

图15为高效率的电热管实施例13俯视图。

图16为现有技术电热管俯视图。

其中:1、接线柱 2、电阻丝 3、电热管内管 4、电热管外管 5、第一圆弧 6、第二圆弧 7、绝缘材料 8、第三圆弧 9、第四圆弧 10、第五圆弧 11、第六圆弧 12、第七圆弧 13、电热管外壳。

具体实施方式

图1~3是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下面结合附图1~16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2所述,一种高效率的电热管,包括一环形的两端开口的电热管内管3,电热管内管3即为传统电热管(见图16)中的电热管外壳13。在电热管内管3内设置有一段电阻丝2,在电热管内管3两端开口处分别设置有一个接线柱1,两端的接线柱1伸入电热管内管3内之后分别与电阻丝2的两端连接,通过两端的接线柱1将供电源加载在电阻丝2上,驱动电阻丝2发热,在电阻丝2、接线柱1与电热管内管3内壁之间填充有绝缘材料7,以保证电阻丝2、接线柱1与电热管内管3之间的绝缘,避免发生短路。在电热管内管3的两缺口处进行轴向弯曲形成垂直于电热管内管3所在环形面的垂直段。电热管内管3优选采用铁制。

在电热管内管3的外圈还套装有电热管外管4,如图3所示,电热管外管4的截面可以设计为任何形状,在本高效率的电热管中,电热管外管4的截面设计为等腰梯形,电热管外管4的内壁与电热管内管3的外壁紧密贴合,等腰梯形的下底(长边)与锅底贴合,因此增加了电热管与锅底的接触面积,大大提高了导热效率。电热管外管4优选采用铝制。

在本实施例中,电热管的两端自开口处同时向外侧弯曲,弯曲后电热管两端相互平行形成平行段,接线柱1同样平行设置。平行段的长度为10mm~600mm,两侧平行段内沿之间的间距为8mm~500mm。接线柱1的长度同样为10mm~600mm。

在本高效率的电热管中,设置电热管外管4,增加了电加热管与锅底的接触面积,使锅底的受热更为均匀。由于受热更为均匀,因此生产厂家可以省略与电热管配合的金属导热板,大大降低了家电的材料成本和工艺成本,同时使家电的重量大大降低。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电热管的左端向电热管环形面的径向外侧弯曲形成第一圆弧5,电热管的右端向径向内侧弯曲形成第二圆弧6,在弯曲形成第一圆弧5和第二圆弧6之后,电热管的两端再次在金属管环形面的轴向上弯曲形成与电热管环形面的垂直段。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圆弧5弧顶的切线与竖直方向上的直线所成的夹角为25°~120°,第二圆弧6弧顶的切线与竖直方向上的直线所成的夹角为30°~150°,电热管上下两端口处的接线柱1之间的距离为8mm~100mm。电热管内管3的半径为40mm~500mm。

实施例3: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中的电热管呈镜面对称关系。即在本实施例中:电热管的左端向电热管环形面的径向内侧弯曲形成第一圆弧5,电热管的右端向径向外侧弯曲形成第二圆弧6,在电热管的左、右两端分别形成第一圆弧5和第二圆弧6之后,其两端再次同时向电热管环形面的轴向弯曲。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圆弧5、第二圆弧6、两接线柱1之间的距离以及电热管内管3半径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4: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在本实施例中,电热管的左端向电热管环形面径向内侧弯曲形成第三圆弧8,形成第三圆弧8之后,电热管左端的接线柱1位于电热管右端接线柱1的内侧,且电热管的左、右两端向电热管轴向再次弯曲并形成垂直于电热管所在环形面的垂直段。

在本实施例中,第三圆弧8的半径为5mm~200mm,电热管上下两端口处的接线柱1之间的距离为8mm~100mm,电热管内管3的半径为40mm~500mm。

实施例5:

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4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与实施例3中的电热管呈镜面对称关系。即在本实施例中,电热管的右端向电热管所在环形面径向内侧弯曲形成第三圆弧8,形成第三圆弧8之后,电热管的右端的接线柱1位于电热管左端接线柱1的内侧,且电热管的左、右两端再次向电热管环形面轴向弯曲并形成垂直于电热管所在环形面的垂直段。在本实施例中,第三圆弧8、两接线柱1之间的距离以及电热管内管3半径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6:

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在本实施例中,电热管的左端向电热管所在环形面径向内侧两次弯曲依次形成第四圆弧9和第五圆弧10,形成第四圆弧9和第五圆弧10之后,电热管的左端的接线柱1位于电热管右端接线柱1的内侧,且电热管的左、右两端再次向电热管环形面轴向弯曲并形成垂直于电热管所在环形面的垂直段。

在本实施例中,第四圆弧9的半径为5mm~200mm,第五圆弧10的半径为5mm~200mm,电热管内管3的半径为40mm~500mm,电热管两端接线柱1之间的距离为8mm~100mm。

实施例7:

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6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与实施例5中的电热管呈镜面对称关系。即在本实施例中,电热管的右端向电热管所在环形面径向内侧两次弯曲依次形成第四圆弧9和第五圆弧10,形成第四圆弧9和第五圆弧10之后,电热管的右端的接线柱1位于电热管左端接线柱1的内侧,且电热管的左、右两端再次向电热管环形面轴向弯曲并垂直于电热管所在的环形面。本实施例中的第四圆弧9、第五圆弧10的半径范围,电热管内管3的半径范围以及两接线柱1之间的距离与实施例5相同。

实施例8:

如图10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在本实施例中,电热管的左端向电热管所在环形面径向内侧弯曲形成第六圆弧11,第六圆弧11的端部与电热管的左端之间为直管设计,形成第六圆弧11之后,电热管的左端的接线柱1位于电热管右端接线柱1的内侧,且电热管的左、右两端再次向电热管环形面轴向弯曲并形成垂直于电热管所在环形面的垂直段。

在本实施例中,第六圆弧11的半径为5mm~200mm,电热管内管3的半径为40mm~500mm,电热管两端接线柱1之间的距离为8mm~100mm。

实施例9:

如图11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8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与实施例7中的电热管呈镜面对称关系。即在本实施例中,电热管的右端向电热管所在环形面径向内侧弯曲形成第六圆弧11,第六圆弧11与电热管的右端之间为直管设计,形成第六圆弧11之后,电热管的右端的接线柱1位于电热管左端接线柱1的内侧,且电热管的左、右两端再次向电热管环形面轴向弯曲并垂直于电热管所在环形面的垂直段。在本实施例中,第六圆弧11的半径范围,电热管内管3的半径以及两接线柱1之间的距离与实施例7取值相同。

实施例10: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在本实施例中,电热管的两端同时向电热管所在环形面径向内侧弯曲形成第七圆弧12,形成第七圆弧12之后,电热管的两端再次向电热管环形面轴向弯曲并形成垂直于电热管所在环形面的垂直段。在本实施例中,第七圆弧12的半径为5mm~200mm,电热管内管3的半径为40mm~500mm,两接线柱1之间的距离为8mm~100mm。

实施例11:

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在本实施例中,在如图16所示的现有技术的电热管外部套设电热管外管4。

实施例12:

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在本实施例中,在电热管的两端开口处沿电热管环体的轴向呈钝角弯曲。

实施例13:

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在本实施例中,电热管外管4呈半圆状,也可以为其他形状,如圆形或其他多边形。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发明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17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发热电缆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

技术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