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斜针***孔口和共面活塞的套管针

文档序号:1471196 发布日期:2020-02-21 浏览:17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具有斜针***孔口和共面活塞的套管针 (Trocar with oblique needle insertion port and coplanar piston ) 是由 S·K·帕里哈 J·L·哈里斯 F·E·谢尔顿四世 于 2018-06-19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外科进入装置,所述外科进入装置包括插管和联接到所述插管的近侧端部的外壳组件。由插管管腔和外壳内部限定的工作通道沿所述外科进入装置的中心轴线在所述外科进入装置的近侧端部和远侧端部之间延伸。所述工作通道被构造成能够接纳外科器械,并且吹入孔口被构造成能够将吹入流体引导到所述工作通道中。第一针孔口和第二针孔口经所述外科进入装置的相应第一侧部分和第二侧部分通向所述工作通道。所述第一针孔口与所述吹入孔口沿直径相对。所述第一针孔口和所述第二针孔口中的每一者被构造成能够引导缝合线穿引器针以相对于所述中心轴线的倾斜角度横穿所述工作通道地穿过所述外科进入装置。(A surgical access device includes a cannula and a housing assembly coupled to a proximal end of the cannula. A working channel defined by a cannula lumen and a housing interior extends along a central axis of the surgical access device between proximal and distal ends of the surgical access device. The working channel is configured to receive a surgical instrument, and the insufflation aperture is configured to direct insufflation fluid into the working channel. First and second needle apertures open into the working channel through respective first and second side portions of the surgical access device. The first needle aperture is diametrically opposed to the insufflation aperture. Each of the first and second needle apertures is configured to guide a suture passer needle through the surgical access device at an oblique angle relative to the central axis across the working channel.)

具有斜针***孔口和共面活塞的套管针

背景技术

外科手术可能需要临床医生进入患者的身体内的腔体或其它期望的手术部位。为了执行此类外科手术,可穿过患者的组织制作进入腔体中的切口。一些常规的外科手术可将刀诸如外科手术刀应用到组织以形成切口,而一些低侵入性外科手术,诸如腹腔镜式和内窥镜式外科手术,可通过套管针组件进入腔体。传统的套管针组件通常包括接纳在套管针插管内的套管针闭塞器。在使用中,临床医生引导套管针闭塞器和插管穿过组织,以便进入期望的手术部位的腔体。一旦进入,临床医生从套管针插管中抽出套管针闭塞器,使得套管针插管可用于将外科器械引入腔体中以用于处理。

以下专利提供了套管针组件、其部件以及其它种类的外科进入装置和伤口闭合装置的示例:2011年7月19日公布的名称为“Vibratory Trocar”的美国专利7,981,092;2012年7月24日公布的名称为“Access Device with Insert”的美国专利8,226,553;2012年8月28日公布的名称为“Surgical Access Devices and Methods Providing Seal Movementin Predefined Paths”的美国专利8,251,900;2013年11月12日公布的名称为“AbsorbingFluids in a Surgical Access Device”的美国专利8,579,807;2013年10月29日公布的名称为“Surgical Access Device with Sorbents”的美国专利8,568,362;2014年1月28日公布的名称为“Surgical Access Device”的美国专利8,636,686;2014年4月8日公布的名称为“Gas Jet Fluid Removal in a Trocar”的美国专利8,690,831;2008年8月21日公布的名称为“Surgical Hook”的美国专利公布2008/0200950;2015年2月5日公布的名称为“Devices,Systems,and Methods for Providing Surgical Access and FacilitatingClosure of Surgical Access Openings”的美国专利公布2015/0038793;2015年2月5日公布的名称为“Devices,Systems,and Methods for Providing Surgical Access andFacilitating Closure of Surgical Access Openings”的美国专利公布2015/0038994;以及2015年4月2日公布的名称为“Wound Closure Device including Mesh Barrier”的美国专利公布2015/0094741。上述引用的美国专利和公布中的每一篇的公开内容以引用方式并入本文。

与此类外科进入装置一起使用的外科器械可具有远侧端部执行器,该远侧端部执行器(例如,内镜切割器、抓紧器、切割器、缝合器、施夹器、进入装置、药物/基因治疗递送装置、以及使用超声振动、RF、激光等的能量递送装置)用于以多种方式通过进入装置接合组织,以实现诊断效果或治疗效果。腹腔镜式和内窥镜式外科器械可包括位于端部执行器与由临床医生操纵的柄部部分之间的轴。此类轴可使得能够***至期望的深度并围绕轴的纵向轴线旋转,由此有利于端部执行器在患者的腔体内的定位。还可通过包括一个或多个关节运动接头或特征部而进一步有利于定位该端部执行器,使得端部执行器能够选择性地进行关节运动或者以其它方式相对于轴的纵向轴线偏转。

虽然已制造和使用包括外科进入装置和端部执行器的各种外科器械以及其它相关联的部件,但据信在一个或多个本发明人之前还无人制造或使用在所附权利要求中所描述的发明。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某些示例的以下说明不应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根据以举例的方式示出的以下说明,本发明的其它示例、特征、方面、实施方案和优点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一种最佳方式被设想用于实施本发明。如将认识到,本发明能够具有其它不同且明显的方面,所有这些方面均不脱离本发明。因此,附图和说明应被视为实质上是例示性的而非限制性的。

I.示例性外科进入装置

图1-图2示出了呈第一示例性套管针组件(10)形式的示例性外科进入装置,该套管针组件包括套管针插管(12)和套管针闭塞器(14)。套管针闭塞器(14)穿过套管针插管(12)的套管针外壳(16),可移除地接纳在套管针插管(12)内。如图1所示,在套管针闭塞器(14)定位在套管针插管(12)内的情况下,临床医生在期望外科部位处将套管针组件(12)***穿过患者的组织(17)(参见图3A)以便进入患者体内的腔体(18)(参见图3A)。仅以举例的方式,套管针组件(10)可从患者的肋骨中的两根之间或其它部位***患者的腹腔中。套管针闭塞器(14)的末端(20)从套管针插管(12)朝远侧突出以刺穿组织(17)(参见图3A)以便将套管针插管(12)的远侧端部部分引入腔体(18)(参见图3B)中。临床医生从套管针插管(12)朝近侧抽出套管针闭塞器(14),使得患者体内的腔体(18)(参见图3C)经由套管针插管(12)与外科环境连通。然后,临床医生可通过套管针插管(12)引入诸如气体的流体以用于使腔体(18)(参见图3A)膨胀,和/或通过套管针插管(12)引入外科器械的端部执行器以用于接合组织(17),以实现诊断效果或治疗效果。

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诸如“近侧”和“远侧”是相对于临床医生抓握套管针外壳(16)而言的。因此,末端(20)相对于更近侧的套管针外壳(16)位于远侧。还应当理解,为便利和清楚起见,本文结图示使用空间用语诸如“竖直”和“水平”。然而,外科器械在许多取向和位置中使用,并且这些术语并非旨在为限制性的和绝对的。另外,在一些实例中,部件是指可与和不与术语“组件”(例如,套管针和套管针组件)互换。不存在术语是指不同部件的特别意图。同样,诸如“器械”和“装置”的术语可互换使用。

A.具有插管和闭塞器的示例性套管针组件

图1至图2的套管针组件(10)包括从套管针外壳(16)朝远侧延伸的插管(12)。在本示例中,套管针外壳(16)具有大致圆柱形形状,并且在远侧外壳室(未示出)的顶部上具有近侧的可移除盖(22)。盖(22)可选择性地附接到外壳室(未示出),或从外壳室拆下。套管针外壳(16)包括围绕中心纵向轴线(26)周向延伸的外壳侧壁(24),该外壳侧壁穿过套管针组件(10)并因此沿套管针插管(12)延伸。套管针外壳(16)还包括从近侧外壳端部开口(28)延伸至远侧外壳端部开口(未示出)的中心管腔(27)。如图所示,盖(22)选择性地经由远侧配合构件(未示出)与外壳侧壁(24)配合,并且还包括被构造成能够分别可移除地连接到一对插片(32)的近侧配合构件,诸如狭槽(未示出),所述一对插片从闭塞器(14)的一部分朝远侧延伸。然而,应当理解,在使用期间,另选的结构和装置也可能可移除地连接到盖(22)。

插管(12)从套管针外壳(16)朝远侧延伸,并且通常还由围绕中心纵向轴线(26)周向延伸的插管侧壁(33)限定。插管侧壁(33)朝远侧延伸到斜面端部(34),使得插管侧壁(33)和斜面端部(34)被构造成能够***穿过组织(17)(参见图3A)以便进入腔体(18)(参见图3A),如下更详细地讨论。为此,插管(12)通常具有小于套管针外壳(16)的直径,该套管针外壳被构造成能够保持在组织(17)(参见图3C)的外部。此外,插管(12)限定具有近侧插管端部开口(未示出)和远侧插管端部开口(36)的内部管腔(35),该内部管腔延伸穿过斜面端部(34)。在本示例中,套管针外壳(16)的远侧外壳端部开口(未示出)流体连接到近侧插管端部开口(未示出),使得套管针外壳(16)的中心管腔(27)和插管(12)的内部管腔(35)限定工作通道(38)。因此,工作通道(38)从近侧外壳端部开口(28)延伸至远侧插管端部开口(36),并且被构造成能够接纳穿过其中的一个或多个外科器械,以用于进入腔体(18)。

此外,吹入孔口(40)操作地连接到套管针外壳(16),以控制诸如二氧化碳的吹入流体穿过插管(12)的一部分并进入腔体(18)中的流动。更具体地,吹入孔口(40)包括活塞阀(42)和旋塞阀杆(44),二者可一起工作以允许和/或防止吹入流体穿过套管针外壳(16)进入通路(未示出)中,并进入套管针插管(12)中。套管针外壳(16)和插管(12)分别具有定位在工作通道(38)的中心管腔(27)和内部管腔(35)内的近侧密封组件和远侧密封组件(未示出)。在本示例中,近侧密封组件是器械密封件(未示出),而远侧密封组件(未示出)是零闭合密封件,诸如鸭嘴形密封件(未示出)。器械密封件(未示出)保持在盖(22)内,并且被构造成能够对延伸穿过工作通道(38)的外科器械进行流体密封。相比之下,当没有器械被设置成穿过工作通道(38)时,鸭嘴形密封件(未示出)被构造成能够在该工作通道中形成密封件,由此在使用期间防止吹入流体的泄漏。当然,应该理解,可将另选的密封组件定位在工作通道(38)内,以用于防止吹入流体的此类泄漏。

鸭嘴形密封件还被构造成能够***纵,以向工作通道(38)提供大于由器械密封件提供的对应开口的开口。由鸭嘴形密封件提供的该更大的开口可有利于在外科手术期间通过套管针外壳(16)抽取身体组织。具体地,可移除盖(22)以及近侧器械密封件,以暴露出鸭嘴形密封件,并由此使得外科医生能够通过鸭嘴形密封件开口朝近侧抽取因体积太大而无法通过器械密封件开口朝近侧抽取的身体组织。

如上文所简要讨论,闭塞器(14)与插管(12)一起使用,以用于将套管针组件(10)***患者体内。本示例的闭塞器(14)包括柄部头部(46),该柄部头部具有从其朝远侧延伸到末端(20)的圆柱形轴(48),该末端通常被构造成能够刺穿组织(17)(参见图3A),如下更详细地所述。柄部头部(46)被构造成能够在使用期间由临床医生抓握,并且选择性地包括可移动的插片(32),该插片朝远侧延伸以可移除地与套管针外壳(16)连接,以用于选择性固定。轴(48)穿过工作通道(38)被接纳,使得末端(20)从斜面端部(34)朝远侧延伸。当然,可将闭塞器(14)从插管(12)和套管针外壳(16)中选择性地移除以释放工作通道(38)以供使用。虽然本示例的套管针组件(10)具有闭塞器(14),但是应当理解,在一些示例中,插管(12)可在没有闭塞器(14)的情况下***,或者可另选地被构造成能够在不使用闭塞器(14)的情况下辅助***。

B.进入患者体内腔体的示例性方法

图3A至图3D示出了利用上述套管针组件(10)穿过组织(17)进入腔体(18)。更具体地,本示例的组织(17)具有相对向外的表层和相对向内的深层。表层通常包括外部的皮肤层(52)和内部的脂肪层(54);而深层包括纤维性且柔性的具有比表层相对更高的拉伸强度的筋膜层(56)。如图3A所示,在闭塞器(14)接纳在插管(12)内并且连接到套管针外壳(16)的情况下,临床医生操纵套管针组件(10)以将闭塞器(14)的末端(20)抵靠皮肤(52)且向内朝向腔体(18)推压,同时来回旋转套管针组件(10)。箭头(49)和箭头(50)分别指示该向内移动和可旋转移动。继续向内推压套管针组件(10)进一步引导插管(12)的末端(20)和斜面端部(34)穿过脂肪层(54)和筋膜层(56)并进入腔体(18)中,如图3B所示。然后,临床医生将闭塞器(14)从套管针外壳(16)上断开,并从插管(12)抽出闭塞器(14),以建立从组织(17)的外部经由工作通道(38)进入腔体(18)中的通路,如图3C所示,以用于利用另一种外科器械(未示出)实现诊断效果或治疗效果。一旦完成诊断效果或治疗效果,临床医生向外抽出插管(12)和套管针外壳(16),以用于从组织(17)中移除,如图3D所示。

如图4A所示,从组织(17)中移除插管(12)通常导致组织开口(58),也可被称为组织孔口或组织伤口,临床医生闭合该组织开口以促进组织(17)的愈合。尽管一些组织开口可因组织(17)聚集在一起而充分闭合,其它开口诸如组织开口(58)则利用缝合线(60)缝合。在图4A至图4D所示的一个示例中,缝合线(60)与针(62)可移除地联接,以用于在临床医生操纵针(62)时引导缝合线(62)穿过组织(17)。更具体地,如图4B所示,临床医生引导针(62)向下穿过组织开口(58)的一侧上的筋膜(56),并且然后在针(62)完全穿过组织(17)时向上穿过组织开口(58)的另一侧上的筋膜(56)。值得注意的是,临床医生使针(62)从组织开口(58)朝远侧穿过筋膜(56)一段期望的距离,以便相对更接近组织开口(58);同时还要穿过一段足够的距离以提供足够将缝合线(60)锚固在其中的筋膜(56)。另外,临床医生以合适的角度使针(62)的末端成远离开口(58)中心轴线的倾斜角度,以便当将缝合线(60)锚固在筋膜(56)内时,实现足够的“咬合”。如图4C所示,使来自组织开口(58)的相应侧的缝合线(60)靠在一起并牵拉,以类似地将组织(17)牵拉到一起并且至少部分地闭合组织开口(58)。然后,临床医生对缝合线(60)进行打结,以将组织(17)固定在一起,并且利用形成的缝合(64)充分闭合组织开口(58),如图4D所示。可沿组织(17)放置附加的缝合(64),以进一步闭合组织开口(58)并促进组织(17)的愈合。

虽然示于图4A-图4D中的上述缝合技术是在使用套管针组件(10)(参见图1)之后用缝合线(60)闭合组织开口(58)的一种示例性过程,但是可替代地使用其它示例性过程和装置来闭合此类组织开口。以举例的方式,2016年4月1日提交的名称为“Surgical AccessDevices with Integrated Wound Closure Features”的美国专利申请15/088,723描述了另选的套管针组件和缝合技术,其全文以引用方式并入本文。为此,临床医生可根据需要以任何组合使用另选的套管针组件和缝合技术。

II.具有伤口闭合特征部的示例性外科进入装置

A.具有处于第一布置的针孔口和吹入孔口的示例性套管针

图5-图8示出了呈套管针(100)形式的另一个示例性外科进入装置。例如,尽管未示出,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套管针(100)可以与任何合适的套管针闭塞器,诸如上述闭塞器(14)结合使用。套管针(100)通常包括外壳组件(102)以及联接到外壳组件(102)并且沿套管针(100)的中心纵向轴线从该外壳组件朝远侧延伸的插管(104)。外壳组件(102)包括近侧外壳(106)、外壳盖板(108)、闩锁环(110)和远侧外壳(112)。近侧外壳(106)具有近侧外壳头部(114)和近侧外壳基部(116)。近侧外壳(106)经由外壳盖板(108)和闩锁环(110)与套管针(100)的剩余部分联接并且可选择性地从其释放。如下文更详细所述,套管针(100)还包括多个针进入孔口(150)和针退出孔口(152),这些孔口限定穿过套管针(100)横过套管针中心轴线倾斜地延伸的对应的多个缝合路径。在本示例中,针进入孔口(150)和对应的针引导结构(154)中的至少一者以共面关系被定位成与套管针(100)的吹入孔口(134)沿直径相对。

如图6所示,插管(104)包括近侧毂(118)、远侧末端(120)以及沿套管针(100)的中心轴线在近侧毂和远侧末端之间延伸的圆柱形主体(122)。近侧毂(118)从圆柱形主体(122)沿近侧方向径向向外张开,并且限定通向插管管腔(124)的近侧开口,而远侧末端(120)限定通向插管管腔(124)的远侧开口。远侧末端(120)本身是倾斜的,并且包括倒角边缘(126),该倒角边缘被构造成能够在外科手术期间促进远侧末端(120)穿过组织***患者体腔。圆柱形主体(122)的外表面可设置有多个组织接合肋(128)或适于摩擦接合组织开口的内壁的类似特征部,插管(104)穿过该组织开口被接纳到体腔中。

如图7所示,插管管腔(124)与外壳组件(102)的内部(130)流体连通以共同限定工作通道(132),该工作通道沿套管针(100)的中心轴线延伸穿过套管针。通向工作通道(132)的远侧开口由插管(104)的远侧末端(120)限定,并且通向工作通道(132)的近侧开口由近侧外壳头部(114)限定。当近侧外壳(106)与套管针(100)的剩余部分分离时,通向工作通道(132)的近侧开口由外壳盖板(108)限定。例如,工作通道(132)被构造成能够接纳穿过其中的一个或多个外科器械,诸如各种内窥镜外科器械,以便进入患者体腔并且观察和/或治疗其中可触及的组织。

如图6和图7所示,吹入孔口(134)(或“活塞”)在配件(136)处可操作地连接到插管(104)的近侧毂(118)。吹入孔口(134)包括内部阀(137)和阀杆(138),并且可与配件(136)一体地形成,或者另选地在套管针(100)组装期间联接到配件(136)。吹入管道(未示出)联接到吹入孔口(134)的入口并且将吹入流体(诸如一氧化碳)从流体源引导到吹入孔口(134)中,该吹入孔口将流体朝远侧引导穿过工作通道(132)进入患者体腔。阀杆(138)被构造成能够在打开位置和闭合位置之间旋转内部阀(137)以控制吹入流体穿过吹入孔口(134)的流动。

类似于套管针组件(10),套管针(100)可包括各自布置在工作通道(132)内的近侧(或“外部”)密封组件和/或远侧(或“内部”)密封组件。在本示例中,套管针(100)包括呈器械密封件(140)形式的远侧密封组件,其布置在近侧毂(118)的渐缩部分内。远侧器械密封件(140)包括中心开口(142),该中心开口被构造成能够接纳穿过其中的外科器械,并且被构造成能够密封接合外科器械的外表面,以防止体液和/或组织朝近侧推进到外壳组件内部(130)中。在示例性构型中,器械密封件(140)可被构造成能够在外科器械朝近侧回缩穿过器械密封件(140)时吸收体液或以其它方式从外科器械的外表面移除体液。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套管针(100)可包括各种合适构型的近侧和/或远侧密封组件,诸如在上文以引用方式并入的美国专利申请15/088,723中所公开的那些近侧和/或远侧密封组件。例如,虽然未示出,但套管针(100)可包括布置在近侧外壳(106)内的呈器械密封件形式的近侧密封组件,和/或布置在插管(104)的近侧毂(118)内的呈零闭合密封件(诸如鸭嘴形密封件)形式的远侧密封组件。如上参考套管针组件(10)所述,这样的零闭合密封件通常被构造成能够在工作通道(132)中形成不透流体的密封,从而即使在工作通道(132)中不存在外科器械时也保持吹入。此外,远侧零闭合密封件可***纵以向工作通道(132)的远侧部分(例如,插管管腔(124))提供开口,该开口足够大以使得能够穿过其中朝近侧取出组织,特别是当近侧外壳(106)与套管针(100)分开以提供通向远侧零闭合密封件的入口时。

如图6所示,套管针(100)还包括形成在插管(104)的所选侧部分中的多个针孔口。如下更详细地描述,每个针孔口被构造成能够引导缝合线穿引器针(或简称为“缝合线穿引器”)以相对于套管针(100)的中心轴线的倾斜角度横穿套管针(100)的工作通道(132),由此建立延伸穿过套管针(100)和相邻组织的倾斜缝合路径。如本文所用,术语“倾斜”意指既不平行也不垂直于参考轴线,诸如套管针(100)的中心轴线。

在本示例中,套管针(100)包括一对针进入孔口(150)和布置在针进入孔口(150)远侧的对应的一对针退出孔口(152)。每个针进入孔口(150)由相应的针引导结构限定,该针引导结构以针引导管(154)的形式示出,该针引导管与近侧毂(118)一体地形成并在插管(104)的相应侧部分处从近侧毂倾斜向外突出。针进入孔口(150)延伸穿过近侧毂(118)并通向插管管腔(124),如图7最佳地示出。如图5-7中最佳示出的,每个针退出孔口(152)延伸穿过插管(104)的圆柱形主体(122),并且在与针进入孔口(150)及其对应的针引导管(154)中的相应一个大致沿直径相对的位置处通向插管管腔(124)。在本示例中,每个针退出孔口(152)沿套管针(100)的中心轴线是大致细长的,但是在另选的示例中,针退出孔口(152)可以形成为具有各种其它形状。

如本文参考各种第一和第二结构或参考点所用,术语“沿直径相对”涵盖但不限于其中参考结构或参考点沿套管针(100)的中心轴线定位在相同纵向位置处的构型。例如,在本示例中,每个针进入孔口(150)从其相应的针退出孔口(152)朝近侧间隔开,但是孔口(150,152)仍然被理解为沿包含套管针(100)的中心轴线的相同轴向延伸平面彼此沿直径相对。当然,在套管针(100)的另选形式中,针进入孔口(150)可以位于包含套管针中心轴线的第一平面中,而对应的针退出孔口(152)位于包含套管针中心轴线并且从第一平面偏移的第二平面中,使得针进入孔口和退出孔口(150,152)不是彼此沿直径相对的。

如图7中最佳示出的,每个针进入孔口(150)及其相应的针引导管(154)被构造成能够与相对的针退出孔口(152)协作以沿相对于套管针(100)的中心轴线倾斜地延伸的相应缝合路径引导缝合线穿引器针(156)。具体地,在插管(104)的第一侧部分上的针进入孔口(150)及其相应的针引导管(154)与在插管(104)的第二侧部分上的针退出孔口(152)协作以限定第一倾斜缝合路径。另外,在插管(104)的第二侧部分上的针进入孔口(152)及其相应的针引导管(154)与在插管(104)的第一侧部分上的针退出孔口(152)协作以限定第二倾斜缝合路径。

每个针退出孔口(152)从其相应针进入孔口(150)朝远侧间隔开一定距离,该距离适于实现在所得缝合路径和套管针(100)的中心轴线之间测量的期望缝合路径角度(或“组织咬合角度”)。在本示例中,每个针退出孔口(152)从其相应针进入孔口(150)朝远侧间隔开相同的轴向距离,使得所得缝合路径表现出相同的缝合路径角度。然而,在其它示例中,针退出孔口(152)可以从其相应针进入孔口(150)朝远侧间隔开不同的轴向距离,以实现不同的缝合路径角度。

虽然本示例的针引导结构被示为与插管(104)一体地形成的针引导管(154)的形式,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可以实现适合沿套管针(100)的倾斜缝合路径引导缝合线穿引器针(156)的各种其它构型和结构。例如,套管针(100)可以设置有与远侧外壳(112)一体形成或由远侧外壳以其它方式限定的针引导管,例如在与本申请同一日提交的名称为“Trocar with Oblique Needle Insertion Port and Perpendicular SealLatch”的美国申请[代理人参考号END8139USNP]中所公开,其公开内容以引用方式并入本文。在其它示例中,此类向外突出的针引导结构可从套管针(100)省略。

如图6和图7所示,套管针(100)的每个针孔口(150,152)设置有可刺穿密封件,该可刺穿密封件被构造成能够在将缝合线穿引器针(156)沿缝合路径引导穿过套管针(100)时,和/或在将缝合线穿引器针(156)从套管针(100)抽出时,辅助维持吹入。在本示例中,每个针进入孔口(150)设置有进入密封件,该进入密封件以接纳在相应针引导管(154)的进入端内的密封帽(158)的形式示出。此外,每个针退出孔口(152)设置有退出密封件,该退出密封件以从插管套管(160)的内表面径向向内突出的细长突起(162)的形式示出。如图5和图6所示,插管套管(160)接纳在插管(104)的圆柱形主体(122)的变窄区域上方,并且具有与位于组织接合肋(128)远侧的圆柱形主体(122)的远侧部分的外径类似的外径。在示例性构型中,密封帽(158)和插管套管(160)(包括突起(162))可由弹性体材料形成。另外,插管套管(160)和/或密封帽(158)可通过例如重叠注塑工艺形成。

如图5-图7所示,远侧外壳(112)呈大致环形壳的形式,该环形壳被成形为接纳并包围插管(104)的近侧毂(118)。远侧外壳(112)包括一对沿直径相对的侧翼(164),当将套管针(100)引入穿过患者组织时,外科医生可以抓握所述侧翼。远侧外壳(112)还包括尺寸和形状被设计成容纳穿过其中的吹入孔口(134)的切口(166)以及尺寸和形状被设计成容纳穿过其中的针引导管(154)的一对轴向延伸的狭槽(168)。在本示例中,远侧外壳(112)相对于插管(104)和针引导管(154)定向成使得狭槽(168)被布置到在侧翼(164)之间延伸的相应侧壁部分中。在另选构型中,远侧外壳(112)可被定向成使得狭槽(168)被布置在侧翼(164)中或远侧外壳(112)的各种其它部分中。

由近侧外壳头部(114)与近侧外壳基部(116)结合限定的近侧外壳(106)被构造成能够经由相对于外壳盖板(108)操作闩锁环(110)而与套管针(100)的其余远侧部分联接和选择性地脱离。如图6和图7所示,近侧外壳头部(114)包括中心开口(170),当近侧外壳(106)与插管(104)联接时,该中心开口限定套管针(100)的工作通道(132)的近侧端部。近侧外壳头部(114)还包括一对狭槽(172),该对狭槽被构造成能够接纳从闭塞器的近侧头部朝远侧延伸的对应的一对插片,诸如图2所示的闭塞器(14)的插片(32),以便可释放地将闭塞器连接到套管针(100)。近侧外壳头部(114)例如通过卡扣配合连接被近侧外壳基部(116)支撑或者连接到该近侧外壳基部。虽然未示出,但近侧密封组件(诸如器械密封件)可被布置在近侧外壳头部(114)和近侧外壳基部(116)之间。这样的近侧密封组件可与上述远侧密封组件(140)配合,以确保套管针(100)和***穿过套管针(100)的外科器械之间的密封接合。

近侧外壳基部(116)包括多个朝远侧延伸的配合特征部,这些特征部被构造成能够促进近侧外壳(106)与外壳盖板(108)和闩锁环(110)的附接和释放。具体地,如图6所示,近侧外壳基部(116)的下侧包括一对朝远侧延伸的闩锁插片(174)和一对朝远侧延伸的闩锁柱(176)。外壳盖板(108)包括被构造成能够接纳穿过其中的闩锁插片(174)的一对插片狭槽(178)和被构造成能够接纳穿过其中的闩锁柱(176)的一对柱孔(180)。外壳盖板(108)还包括多个朝远侧延伸的联接柱(182),这些联接柱被构造成能够由形成在远侧外壳(112)上的对应多个联接孔(184)接纳,以例如通过压配合或卡扣配合接合将外壳盖板(108)与远侧外壳(112)联接。

闩锁环(110)被布置在外壳盖板(108)的远侧,并在闩锁环(110)的上部近端处容纳在外壳盖板(108)的侧壁的径向内侧且在闩锁环(110)的下部远侧端部处容纳在远侧外壳(112)的径向内侧。如图6所示,闩锁环(110)包括呈向外突出的旋钮(186)形式的用户接合特征部。闩锁环(110)还包括呈一对闩锁臂(188)和在闩锁臂(188)之间周向间隔开的一对凸轮斜坡(190)形式的多个向内突出的闩锁特征部。

闩锁环(110)可围绕套管针(100)的中心轴线在闩锁位置和未闩锁位置之间旋转,在闩锁位置中,闩锁环(110)的闩锁特征部捕获近侧外壳基部(116)的朝远侧延伸的特征部,在未闩锁位置中,闩锁环(110)的闩锁特征部释放近侧外壳基部(116)的朝远侧延伸的特征部,从而允许近侧外壳(106)的近侧分开。更具体地,在闩锁位置中,闩锁臂(188)与闩锁柱(176)接合,并且凸轮斜坡(190)与闩锁插片(174)接合。在未闩锁位置中,闩锁臂(188)脱离闩锁柱(176),并且凸轮斜坡(190)脱离闩锁插片(174),从而从套管针(100)的其余远侧部分释放近侧外壳(106)。闩锁环(110)可通过旋钮(186)在闩锁位置和未闩锁位置之间旋转,该旋钮径向突出穿过形成在外壳盖板(108)的侧壁中的周向狭槽(未示出)。

外壳组件(102)的部件(包括近侧外壳(106)、外壳盖板(108)和闩锁环(110))可以进一步根据上文以引用方式并入的美国申请[代理人参考号END8139USNP]的一项或多项教导而构造和操作。例如,在各种示例中,套管针(100)可以被构造成使得在闩锁环(110)相对于外壳盖板(108)的整个可允许旋转范围内,闩锁环旋钮(186)保持与每个针引导管(154)周向地间隔开(或“偏移”),从而确保在用套管针(100)执行的缝合手术期间不受阻碍地触及针引导管(154)。

如图8中最佳示出的,在本示例中,第一针引导管(154)及其针进入孔口(150)被布置成与吹入孔口(134)沿直径相对。因此,第一针引导管(154)、其针进入孔口(150)、对应的针退出孔口(152)和吹入孔口(134)被布置在沿并过(即,包含)套管针(100)的中心轴线轴向延伸的第一平面(P1)中。第二针引导管(154)及其针进入孔口和退出孔口(150,152)被布置在包含套管针(100)的中心轴线的第二轴向延伸平面(P2)中。因此,由针孔口(150,152)和针引导管(154)限定的第一缝合路径和第二缝合路径在中心轴线处相交。闩锁环(110)的旋钮(186)被布置在包含中心轴线的第三轴向延伸平面(P3)中。应当理解,第三平面(P3)可对应于圆周路径的中点,当闩锁环(110)相对于套管针(100)的其余部分旋转时旋钮(186)沿该圆周路径行进。

在本示例中,第二平面(P2)从第一平面(P1)偏移,使得第一针管和第二针管(154)以非直径相对的关系定位,并且产生的第一缝合路径和第二缝合路径位于不同的平面中。更具体地,在一些示例中,第二平面(P2)可从第一平面(P1)偏移大约17度。此外,在本示例中,第三平面(P3)垂直于第一平面(P1)延伸,使得旋钮(186)从第一针引导管(154)和吹入孔口(134)中的每一者周向偏移大约90度。因此,在本示例中,针引导管(154)、吹入孔口(134)和闩锁环旋钮(186)沿周向彼此偏移。另外,旋钮(186)在闩锁环(110)绕套管针(100)的中心轴线的整个可允许旋转范围内保持从每个针引导管(154)和吹入孔口(134)周向偏移。这种构型确保在套管针(100)的使用期间不受阻碍地触及针引导管(154)。

应当理解,在其它示例中,轴向延伸平面(P1,P2,P3)可以以各种其它构型布置。在这一点上,包含第二针引导管(154)及其针进入孔口(150)的第二平面(P2)可从第一平面(P1)偏移大于或小于17度。此外,包含闩锁环旋钮(186)的第三平面(P3)可以不垂直于第一平面(P1)。例如,第三平面(P3)可被定向成使得旋钮(186)从吹入孔口(134)或第一针引导管(154)周向偏移大于或小于90度。此外,虽然本示例的套管针(100)被示出和描述为提供以特定布置定向的两个缝合路径,每个缝合路径由相应的针进入孔口(150)和针退出孔口(152)限定,但是套管针(100)的其它型式可以适当地被构造成能够提供另选数量和布置的缝合路径。例如,套管针(100)可以被构造成能够提供三个或更多个缝合路径。

B.具有处于第二布置的针孔口和吹入孔口的示例性套管针

图9示出了呈套管针(200)形式的另一示例性外科进入装置,其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上文结合套管针(100)描述的相同特征。除了下述方面外,套管针(200)基本上类似于套管针(100)。具体地,套管针(200)包括一对针引导管(202)和对应的针进入孔口(204),它们沿包含套管针(200)的中心轴线的第一轴向延伸平面(P1)以沿直径相对的关系布置。第二轴向延伸平面(P2)延伸过中心套管针轴线和闩锁环旋钮(186),并且第三轴向延伸平面(P3)延伸过中心套管针轴线和吹入孔口(134)。在各种示例中,第二平面(P2)可延伸通过旋钮(186)的路径端点或路径中点。

在本示例中,第二平面(P2)垂直于第三平面(P3)延伸,使得闩锁环旋钮(186)从吹入孔口(134)周向偏移90度。另外,第一平面(P1)从第二平面(P2)和第三平面(P3)成角度地偏移,使得针引导管(202)和针进入孔口(204)从旋钮(186)和吹入孔口(134)周向偏移。在本示例中,第一平面(P1)从第二平面(P2)成角度地偏移大约17度。套管针(200)的另选型式可以呈现第一平面(P1)相对于第二平面(P2)的大于或小于17度的角偏移。

C.具有布置在旋转套环上的针孔口的示例性套管针

在使用具有限定一个或多个缝合路径的针进入孔口和退出孔口的套管针(例如上述套管针(100,200)中的一者或两者)来闭合组织开口的缝合手术期间,可能期望在原位调整一个或多个缝合路径围绕套管针中心轴线的旋转位置,而不使套管针相对于患者作为整体旋转。这种调整可能是期望的,例如,以更好地适应患者的某些解剖结构并实现正缝合的组织筋膜的更好“咬合”。下面描述的示例性套管针特征部使得能够进行这种调整。

图10示出了示例性套管针(210),该套管针被构造成能够围绕套管针(210)的中心轴线选择性地旋转调整其缝合路径。套管针(210)与套管针(100))的相似之处在于套管针(210)包括外壳组件(212)和插管(214),该插管联接到外壳组件(212)并从该外壳组件沿套管针中心轴线朝远侧延伸。外壳组件(212)包括具有近侧外壳头部(218)和近侧外壳基部(220)的近侧外壳(216)、外壳盖板(222)、类似于闩锁环(110)的闩锁环(未示出)以及远侧外壳(224)。除了下文描述的方面外,套管针(210)的部件在结构和功能上基本上类似于上述套管针(100)的相应部件。

与套管针(100)的外壳组件(102)不同,套管针(210)的外壳组件(212)包括被布置在外壳盖板(222)和远侧外壳(224)之间的旋转套环(226)。旋转套环(226)支撑一对针引导管(228),每个引导管(228)限定与套管针(210)的工作通道(230)连通的针进入孔口(232)。旋转套环(226)被构造成能够相对于套管针(210)的旋转固定部件(包括形成在插管(214)中的一对针退出孔口(234))围绕套管针中心轴线选择性地旋转调整针引导管(228)中的一个或两个及其相应的缝合路径。例如,在本示例中,针引导管(228)相对于旋转套环(226)固定,并且旋转套环(226)被构造成能够围绕套管针中心轴线旋转。因此,第一针引导管和第二针引导管(228)一起围绕套管针中心轴线旋转。在其它示例中,旋转套环(226)可相对于插管(214)固定,而第一针引导管和第二针引导管(228)或其它针引导结构被构造成能够围绕套管针中心轴线彼此独立地或相关地旋转,例如沿形成在旋转套环(226)中的一个或多个周向延伸轨道(未示出)旋转。

旋转套环(226)被构造成能够相对于插管(214)在第一端部位置和第二端部位置之间旋转,如图10中的附图标记(A,B)所指示。第一端部位置和第二端部位置(A,B)沿周向彼此偏移任何适当的角度,例如大约30-45度。此外,旋转套环(226)安装至套管针(210),使得当旋转套环(226)处于其第一端部位置(A)时,第一针引导管(228)从吹入孔口(236)周向偏移选定的角度,例如大约17度。因此,在旋转套环(226)在第一端部位置和第二端部位置(A,B)之间旋转通过45度范围的示例性构型中,第一针引导管(228)可从第一端部位置移动到第二端部位置,在第一端部位置中,引导管(228)从吹入孔口偏移17度,在第二端部位置中,针引导管(228)从吹入孔口(236)偏移57度。在各种示例中,套管针(21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棘爪机构或其它旋转限制机构(未示出),这些机构被构造成能够将旋转套环(226)可释放地保持在相对于插管(214)的一个或多个预定旋转位置。

如图10所示,针退出孔口(234)形成在插管(214)的近侧圆柱形部分中。每个退出孔口(234)围绕套管针中心轴线周向延伸,其周向尺寸足以使相应的针引导管(228)能够在旋转套环(226)在其第一端部位置和第二端部位置(A,B)之间的整个旋转范围内与针退出孔口(234)对准。另外,每个针退出孔口(234)形成有足以容纳穿过其中的具有各种不同缝合路径角度的缝合路径的轴向尺寸。在另选示例中,套管针(210)可包括多个针退出孔口,这些针退出孔口在与旋转套环(226)的预定旋转位置对应的位置处围绕套管针中心轴线周向地布置。每个针退出孔口(234)包括可刺穿密封件(238),该可刺穿密封件被构造成能够在外科手术期间帮助保持吹入,类似于套管针(100)的密封件(162)。每个针引导管(228)也可包括可刺穿密封件(未示出),例如类似于套管针(100)的密封帽(158)的密封帽(未示出)。

图11示出了旋转套环(226)和远侧外壳(224)的示例性特征部的附加细节。旋转套环(226)包括大致环形主体(240)和支撑针引导管(228)的外侧壁(242)。每个针引导管(228)由从环形主体(240)径向向外突出的肩部元件(244)支撑,并且针引导管(228)被布置在环形主体(240)上的沿直径相对的位置处。在其它示例中,针引导管(228)可以以各种其它构型布置,诸如以上结合套管针(100,200)描述的那些构型。另外,针引导管(228)和/或肩部元件(244)可被省略并由各种其它形式的针引导结构代替,诸如集成在旋转套环(226)的环形主体(240)内的结构。旋转套环(226)还包括一对向下悬垂的L形腿部(246),这些腿部被构造成将旋转套环(226)与远侧外壳(224)联接并引导旋转套环(226)相对于远侧外壳(224)的旋转,如下所述。在本示例中,腿部(246)彼此沿直径相对,并且在针引导管(228)之间周向等距地间隔开。

本示例的远侧外壳(224)包括具有上壁(250)的大致环形主体(248)。一对周向延伸的狭槽(252)被布置在上壁(250)中,并且被构造成能够接纳旋转套环(226)的向下悬垂的腿部(246)。一对周向延伸的密封开口(254)也被布置在上壁(250)中,并且被构造成能够接纳穿过其中的缝合线穿引器针(未示出)。狭槽(252)和密封开口(254)以周向交替的方式布置,使得每个狭槽(252)被构造成能够与相应的腿部(246)对准,并且每个密封开口(254)被构造成能够与相应的针引导管(228)的远侧端部对准。每个狭槽(252)具有径向扩大的开口(256),该开口被构造成能够在旋转套环(226)与远侧外壳(224)组装时接纳相应腿部(246)的径向突出的远侧足部(258)。每个狭槽(252)还包括细长通道(260),该细长通道从扩大的开口(256)周向地延伸并且被构造成能够在旋转套环(226)相对于远侧外壳(224)旋转时沿周向路径保持和引导腿部(246)。狭槽(252)的周向长度限定旋转套环(226)相对于远侧外壳(224)的可允许旋转范围,并且可适当地设定尺寸以提供任何期望的旋转范围。

每个周向延伸的密封开口(254)形成有一定的周向长度,该周向长度足以使得相应的针引导管(228)的远侧端部能够在旋转套环(226)相对于远侧外壳(224)的整个可允许旋转范围内与密封开口(254)对准。每个密封开口(254)设置有可刺穿密封件(262),该可刺穿密封件被构造成能够由朝远侧引导穿过相应的针引导管(228)的缝合线穿引器针刺穿。在各种示例中,每个可刺穿密封件(262)可包括周向延伸的狭缝(未示出),该狭缝被构造成能够便于将缝合线穿引器针朝远侧***穿过可刺穿密封件(262),并且在缝合线穿引器针延伸穿过可刺穿密封件(262)的同时便于旋转套环(226)相对于远侧外壳(224)旋转。每个密封开口(254)被构造成能够将缝合线穿引器针引导到工作通道(230)中并朝向插管(214)上的相应针退出孔口(234)。另外,每个密封开口(254)形成有足以容纳穿过其中的具有各种不同缝合路径角度的缝合路径的径向尺寸。

上述示例性套管针(100,200,210)中的每一个被构造成能够实施为缝合线引导机构,用于引导缝合线引导针和由缝合线引导针承载的缝合线,使其朝远侧穿过并以预定的缝合路径角度进入组织中,以便通过套管针插管用缝合线闭合形成在患者体内的开口。套管针(100,200,210)中的任一个均可以结合例如上文以引用方式并入的美国申请[代理人参考号END8139USNP]中所公开的示例性缝合手术的一般步骤来实施。另外,本文关于套管针(100,200,210)所呈现的教导可进一步与以下申请中的任一个或多个的各种教导组合:名称为“Needle Guide Instrument with Traverse Suture Capture Feature”的美国申请[代理人参考号END8137USNP],其公开内容以引用方式并入本文;与本文同日提交的名称为“Suture Grasping Instrument”的美国申请[代理人参考号END8138USNP],其公开内容以引用方式并入本文;与本文同日提交的名称为“Suture Passing Instrument withPuncture Site Identification Feature”的美国申请[代理人参考号END8141USNP],其公开内容以引用方式并入本文;与本文同日提交的名称为“Trocar Obturator withTransverse Needle Ports”的美国申请[代理人参考号END8142USNP],其公开内容以引用方式并入本文;与本文同日提交的名称为“Surgical Port with Wound ClosureChannels”的美国申请[代理人参考号END8143USNP],其公开内容以引用方式并入本文;与本文同日提交的名称为“Trocar Obturator with Detachable Rotary Tissue Fastener”的美国申请[代理人参考号END8144USNP],其公开内容以引用方式并入本文;与本文同日提交的名称为“Method of Suturing a Trocar Patch Incision”的美国申请[代理人参考号END8153USNP],其公开内容以引用方式并入本文;以及/或者以引用方式并入本文的其它专利和专利申请公布。

III.示例性组合

以下实施例涉及本文的教导内容可被组合或应用的各种非穷尽性方式。应当理解,以下实施例并非旨在限制可在本专利申请或本专利申请的后续提交文件中的任何时间提供的任何权利要求的覆盖范围。不旨在进行免责声明。提供以下实施例仅仅是出于例示性目的。预期本文的各种教导内容可按多种其它方式进行布置和应用。还设想到,一些变型可省略在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及的某些特征。因此,下文提及的方面或特征中的任一者均不应被视为决定性的,除非另外例如由发明人或发明人的利益继承者在稍后日期明确指明如此。如果本专利申请或与本专利申请相关的后续提交文件中提出的任何权利要求包括下文提及的那些特征之外的附加特征,则这些附加特征不应被假定为因与专利性相关的任何原因而被添加。

实施例1

一种外科进入装置,包括:(a)插管,所述插管具有近侧端部、远侧端部以及在所述近侧端部和所述远侧端部之间延伸的插管管腔;(b)外壳组件,所述外壳组件联接到所述插管的所述近侧端部,其中所述外壳组件限定与所述插管管腔连通的外壳内部;(c)工作通道,所述工作通道沿所述外科进入装置的中心轴线从所述外科进入装置的近侧端部向所述外科进入装置的远侧端部延伸,其中所述工作通道由所述插管管腔和所述外壳内部限定,其中所述工作通道被构造成能够接纳穿过其中的外科器械;(d)吹入孔口,所述吹入孔口被构造成能够将吹入流体引导到所述工作通道中;(e)第一针孔口,所述第一针孔口经所述外科进入装置的第一侧部分通向所述工作通道,其中所述第一针孔口与所述吹入孔口沿直径相对;以及(f)第二针孔口,所述第二针孔口经所述外科进入装置的第二侧部分通向所述工作通道,其中所述第一针孔口和所述第二针孔口中的每一者被构造成能够引导缝合线穿引器针以相对于所述中心轴线的倾斜角度横穿所述工作通道地穿过所述外科进入装置。

实施例2

根据实施例1所述的外科进入装置,其中,所述第二针孔口从所述吹入孔口周向偏移。

实施例3

根据实施例2所述的外科进入装置,其中,所述第二针孔口从所述吹入孔口周向偏移至少17度。

实施例4

根据前述实施例中任一项或多项所述的外科进入装置,其中,所述外壳组件包括近侧外壳和被构造成能够将所述近侧外壳与所述插管可释放地联接的闩锁环,其中所述闩锁环包括用户接合特征部,所述用户接合特征部能够致动以从所述插管释放所述近侧外壳,其中所述用户接合特征部在所述用户接合特征部的整个可允许运动范围内从所述吹入孔口周向地偏移。

实施例5

根据实施例4所述的外科进入装置,其中,所述闩锁环能够移动到其中所述用户接合特征部从所述吹入孔口周向偏移至少90度的位置。

实施例6

根据实施例4至5中任一项或多项所述的外科进入装置,其中,所述用户接合特征部包括向外突出的旋钮。

实施例7

根据实施例4至6中任一项或多项所述的外科进入装置,其中,所述闩锁环能够相对于所述近侧外壳围绕所述中心轴线旋转。

实施例8

根据前述实施例中任一项或多项所述的外科进入装置,其中,所述插管包括被构造成能够与所述外壳组件联接的近侧毂,其中所述第一针孔口和所述第二针孔口延伸穿过所述近侧毂。

实施例9

根据前述实施例中任一项或多项所述的外科进入装置,其中,所述第一针孔口包括第一针进入孔口,并且所述第二针孔口包括第二针进入孔口,其中所述外科进入装置还包括布置在所述第一针进入孔口远侧的第一针退出孔口,以及布置在所述第二针进入孔口远侧的第二针退出孔口,其中所述第一针进入孔口和所述第一针退出孔口一起限定横过所述外科进入装置的所述中心轴线倾斜地延伸的第一缝合路径,其中所述第二针进入孔口和所述第二针退出孔口一起限定横过所述外科进入装置的所述中心轴线倾斜地延伸的第二缝合路径。

实施例10

根据实施例9所述的外科进入装置,其中,所述插管包括近侧毂和从所述近侧毂朝远侧延伸的圆柱形部分,其中所述第一针退出孔口和所述第二针退出孔口经所述圆柱形部分通向所述工作通道。

实施例11

根据实施例9至10中任一项或多项所述的外科进入装置,其中,所述第一针进入孔口和所述第二针进入孔口以及所述第一针退出孔口和所述第二针退出孔口被布置成使得所述第一缝合路径和所述第二缝合路径延伸过所述外科进入装置的所述中心轴线。

实施例12

根据实施例9至11中任一项或多项所述的外科进入装置,还包括被构造成能够沿所述第一缝合路径引导缝合线穿引器针穿过所述第一针进入孔口的第一针引导结构,以及被构造成能够沿所述第二缝合路径引导缝合线穿引器针穿过所述第二针进入孔口的第二针引导结构。

实施例13

根据实施例12所述的外科进入装置,其中,所述第一针引导结构和所述第二针引导结构包括第一针引导管和第二针引导管。

实施例14

根据实施例9至13中任一项或多项所述的外科进入装置,其中,所述第一针退出孔口与所述第一针进入孔口沿直径相对,其中所述第二针退出孔口与所述第二针进入孔口沿直径相对。

实施例15

根据实施例9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外科进入装置,其中,所述第一针进入孔口、所述第一针退出孔口和所述吹入孔口位于沿所述外科进入装置的所述中心轴线轴向延伸穿过所述外科进入装置的平面中。

实施例16

一种外科进入装置,包括:(a)插管,所述插管具有近侧毂、远侧末端以及在所述近侧毂和所述远侧末端之间延伸的插管管腔;(b)外壳组件,所述外壳组件联接到所述插管的所述近侧毂,其中所述外壳组件限定与所述插管管腔连通的外壳内部;(c)工作通道,所述工作通道沿所述外科进入装置的中心轴线从所述外科进入装置的近侧端部向所述外科进入装置的远侧端部延伸,其中所述工作通道由所述插管管腔和所述外壳内部限定,其中所述工作通道被构造成能够接纳穿过其中的外科器械;(d)吹入孔口,所述吹入孔口被构造成能够将吹入流体引导到所述工作通道中;以及(e)针孔口,所述针孔口穿过所述插管的所述近侧毂通向所述工作通道,其中所述针孔口与所述吹入孔口沿直径相对,其中所述针孔口被构造成能够引导缝合线穿引器针以相对于所述中心轴线的倾斜角度横穿所述工作通道地穿过所述外科进入装置。

实施例17

根据实施例16所述的外科进入装置,还包括穿过所述插管的所述近侧毂通向所述工作通道的第二针孔口,其中所述第二针孔口从所述吹入孔口周向偏移。

实施例18

一种外科进入装置,包括:(a)插管,所述插管具有近侧端部、远侧端部以及在所述近侧端部和所述远侧端部之间延伸的插管管腔;(b)外壳组件,所述外壳组件联接到所述插管的所述近侧端部,其中所述外壳组件限定与所述插管管腔连通的外壳内部;(c)工作通道,所述工作通道沿所述外科进入装置的中心轴线从所述外科进入装置的近侧端部向所述外科进入装置的远侧端部延伸,其中所述工作通道由所述插管管腔和所述外壳内部限定,其中所述工作通道被构造成能够接纳穿过其中的外科器械;(d)吹入孔口,所述吹入孔口被构造成能够将吹入流体引导到所述工作通道中;(e)第一针进入孔口,所述第一针进入孔口穿过所述外科进入装置的侧部分通向所述工作通道;(f)第一针退出孔口,所述第一针退出孔口穿过所述外科进入装置的侧部分通向所述工作通道,其中所述第一针退出孔口与所述第一针进入孔口连通以限定第一针通道,所述第一针通道被构造成能够引导缝合线穿引器针以相对于所述中心轴线的倾斜角度横穿所述工作通道地穿过所述外科进入装置;(g)第二针孔口,所述第二针孔口穿过所述外科进入装置的侧部分通向所述工作通道;以及(h)第二针退出孔口,所述第二针退出孔口穿过所述外科进入装置的侧部分通向所述工作通道,其中所述第二针退出孔口与所述第二针进入孔口连通以限定第二针通道,所述第二针通道被构造成能够引导缝合线穿引器针以相对于所述中心轴线的倾斜角度横穿所述工作通道地穿过所述外科进入装置,其中所述第一针进入孔口或所述第二针进入孔口及其相应的针退出孔口中的至少一者位于沿所述外科进入装置的所述中心轴线轴向延伸穿过所述外科进入装置的轴向平面中,其中所述轴向平面从所述吹入孔口偏移。

实施例19

根据实施例18所述的外科进入装置,其中,所述第一针进入孔口、所述第一针退出孔口和所述吹入孔口位于沿所述外科进入装置的所述中心轴线轴向延伸穿过所述外科进入装置的第一轴向平面中,其中所述第二针进入孔口和所述第二针退出孔口位于沿所述中心轴线轴向延伸穿过所述外科进入装置的第二轴向平面中,其中所述第二轴向平面从所述第一轴向平面偏移。

实施例20

根据实施例18所述的外科进入装置,其中,所述第一针进入孔口和所述第二针进入孔口中的每一者从所述吹入孔口周向偏移。

IV.杂项

应当理解,本文所述的教导内容、表达、实施方案、示例等中的任何一者或多者可与本文所述的其它教导内容、表达、实施方案、示例等中的任何一者或多者进行组合。因此,上述教导内容、表达、实施方案、示例等不应视为彼此孤立。参考本文的教导内容,本文的教导内容可进行组合的各种合适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将显而易见。此类修改和变型旨在包括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

应当理解,据称以引用方式并入本文的任何专利、专利公布或其它公开材料,无论是全文或部分,仅在所并入的材料与本公开中所述的现有定义、陈述或者其它公开材料不冲突的范围内并入本文。因此,并且在必要的程度下,本文明确列出的公开内容代替以引用方式并入本文的任何冲突材料。据称以引用方式并入本文但与本文列出的现有定义、陈述或其它公开材料相冲突的任何材料或其部分,将仅在所并入的材料与现有的公开材料之间不产生冲突的程度下并入。

上述装置的型式可应用于由医疗专业人员进行的传统医学治疗和手术、以及机器人辅助的医学治疗和手术中。仅以举例的方式,本文的各种教导内容可易于并入机器人外科系统,诸如Intuitive Surgical,Inc.(Sunnyvale,California)的DAVINCITM系统。相似地,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认识到,本文中的各种教导内容可易于结合以下专利的各种教导内容:1998年8月11日公布的名称为“Articulated Surgical Instrument ForPerforming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With Enhanced Dexterity andSensitivity”的美国专利5,792,135,其公开内容以引用方式并入本文;1998年10月6日公布的名称为“Remote Center Positioning Device with Flexible Drive”的美国专利5,817,084,其公开内容以引用方式并入本文;1999年3月2日公布的名称为“AutomatedEndoscope System for Optimal Positioning”的美国专利5,878,193,其公开内容以引用方式并入本文;2001年5月15日公布的名称为“Robotic Arm DLUS for PerformingSurgical Tasks”的美国专利6,231,565,其公开内容以引用方式并入本文;2004年8月31日公布的名称为“Robotic Surgical Tool with Ultrasound Cauterizing and CuttingInstrument”的美国专利6,783,524,其公开内容以引用方式并入本文;2002年4月2日公布的名称为“Alignment of Master and Slave in a Minimally Invasive SurgicalApparatus”的美国专利6,364,888,其公开内容以引用方式并入本文;2009年4月28日公布的名称为“Mechanical Actuator Interface System for Robotic Surgical Tools”的美国专利7,524,320,其公开内容以引用方式并入本文;2010年4月6日公布的名称为“Platform Link Wrist Mechanism”的美国专利7,691,098,其公开内容以引用方式并入本文;2010年10月5日公布的名称为“Repositioning and Reorientation of Master/SlaveRelationship in Minimally Invasive Telesurgery”的美国专利7,806,891,其公开内容以引用方式并入本文;2014年9月30日公布的名称为“Automated End Effector ComponentReloading System for Use with a Robotic System”的美国专利8,844,789,其公开内容以引用方式并入本文;2014年9月2日公布的名称为“Robotically-Controlled SurgicalInstruments”的美国专利8,820,605,其公开内容以引用方式并入本文;2013年12月31日公布的名称为“Shiftable Drive Interface for Robotically-Controlled SurgicalTool”的美国专利8,616,431,其公开内容以引用方式并入本文;2013年11月5日公布的名称为“Surgical Stapling Instruments with Cam-Driven Staple DeploymentArrangements”的美国专利8,573,461,其公开内容以引用方式并入本文;2013年12月10日公布的名称为“Robotically-Controlled Motorized Surgical End Effector Systemwith Rotary Actuated Closure Systems Having Variable Actuation Speeds”的美国专利8,602,288,其公开内容以引用方式并入本文;2016年4月5日公布的名称为“Robotically-Controlled Surgical Instrument with Selectively ArticulatableEnd Effector”的美国专利9,301,759,其公开内容以引用方式并入本文;2014年7月22日公布的名称为“Robotically-Controlled Surgical End Effector System”的美国专利8,783,541,其公开内容以引用方式并入本文;2013年7月9日公布的名称为“Drive Interfacefor Operably Coupling a Manipulatable Surgical Tool to a Robot”的美国专利8,479,969,其公开内容以引用方式并入本文;2014年8月12日公布的名称为“Robotically-Controlled Cable-Based Surgical End Effectors”的美国专利公布8,800,838,其公开内容以引用方式并入本文;并且/或者2013年11月5日公布的名称为“Robotically-Controlled Surgical End Effector System with Rotary Actuated Closure Systems”的美国专利8,573,465,其公开内容以引用方式并入本文。

上文所述的型式的装置可被设计为单次使用后丢弃,或者它们可被设计为可多次使用。在任一种情况下或两种情况下,可对这些型式进行修复以在至少一次使用之后重复使用。修复可包括以下步骤的任意组合:拆卸装置,然后清洁或替换特定零件以及随后进行重新组装。具体地,可拆卸一些型式的装置,并且可以任何组合来选择性地替换或移除装置的任意数量的特定零件或部分。在清洁和/或更换特定部件时,所述装置的一些型式可在修复设施处重新组装或者在即将进行手术之前由用户重新组装以供随后使用。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会了解,装置的修复可利用多种技术进行拆卸、清洁/更换、以及重新组装。此类技术的使用以及所得的修复装置均在本申请的范围内。

仅以举例的方式,本文描述的型式可在手术之前和/或之后消毒。在一种消毒技术中,将所述装置放置在闭合且密封的容器诸如塑料袋或TYVEK袋中。然后可将容器和装置放置在可穿透容器的辐射场中,诸如γ辐射、x射线、或高能电子。辐射可杀死装置上和容器中的细菌。随后可将经消毒的装置储存在无菌容器中,以供以后使用。还可使用本领域已知的任何其它技术对装置进行消毒,所述技术包括但不限于β辐射或γ辐射、环氧乙烷或蒸汽。

已经示出和阐述了本发明的各种实施方案,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由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进行适当修改来实现本文所述的方法和系统的进一步改进。已经提及了若干此类可能的修改,并且其它修改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将显而易见。例如,上文所讨论的实施例、实施方案、几何形状、材料、尺寸、比率、步骤等均是例示性的而非必需的。因此,本发明的范围应根据以下权利要求书来考虑,并且应理解为不限于说明书和附图中示出和描述的结构和操作的细节。

34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缝合线抓紧器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