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引式接料装置及主轴侧接料系统、副轴侧接料系统

文档序号:147171 发布日期:2021-10-26 浏览:21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吸引式接料装置及主轴侧接料系统、副轴侧接料系统 (Suction type receiving device, main shaft side receiving system and auxiliary shaft side receiving system ) 是由 陆斌晓 朱焱平 于 2021-08-10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申请涉及一种吸引式接料装置及主轴侧接料系统、副轴侧接料系统,其中,吸引式接料装置包括设于机床且靠近工件并用于传输加工完成工件的输送管、连通于输送管远离工件一端且用于存储加工完成工件的接料仓、连通于接料仓且使得接料仓内呈负压状态的负压管,具备细小工件加工完成后被输送管吸入,使得细小工件被送入至接料仓内进行堆积,提升细小工件下料时的稳定性,使得细小工件下料时不易丢失的效果。(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n attraction type receiving device and main shaft side material system, countershaft side material system, wherein, attraction type receiving device is including locating the lathe and being close to the conveyer pipe that the work piece was accomplished in the transmission processing, communicate and keep away from work piece one end and be used for storing the material storehouse that connects of processing completion work piece in the conveyer pipe, communicate in connecing the material storehouse and make and connect the negative pressure pipe that is negative pressure state in the material storehouse, it inhales by the conveyer pipe to possess tiny work piece processing completion back, make tiny work piece sent into to connecing and pile up in the material storehouse, stability when promoting tiny work piece unloading, the effect that is difficult for losing when making tiny work piece unloading.)

吸引式接料装置及主轴侧接料系统、副轴侧接料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机床工件接料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吸引式接料装置及主轴侧接料系统、副轴侧接料系统。

背景技术

自动化机床常会设置主轴和副轴,主轴夹持工件处的轴线和副轴夹持工件处的轴线相一致,一般加工时,先由主轴上通过三爪卡盘对工件进行紧固,然后进行加工,工件一端加工完成后如果另一端也需要进行加工,再由副轴沿主轴夹持工件的轴线进行水平移动靠近主轴,以对工件加工完成一端进行固定,然后主轴解除对工件的固定,以对工件之前被主轴夹持的一端进行加工。

现有的自动化机床在对工件加工完成后,需要进行下料时,一般会使用机械手对工件抓取进行下料。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当机床加工细小的工件时,传统的机械抓手进行抓取下料时,难以较稳定的抓取工件,存在细小工件下料不稳定,容易出现细小工件下料时丢失的情况的缺陷。

发明内容

为了提升细小工件下料时的稳定性,降低细小工件下料时出现丢失的情况的可能性,本申请提供一种吸引式接料装置及主轴侧接料系统、副轴侧接料系统。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吸引式接料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吸引式接料装置,包括设于机床且靠近工件并用于传输加工完成工件的输送管、连通于输送管远离工件一端且用于存储加工完成工件的接料仓、连通于接料仓且使得接料仓内呈负压状态的负压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工完成的细小工件被吸入至输送管内,然后传输进入至料仓内进行存储,相较于传统的机械手抓取,细小工件的下料更加稳定,使得细小工件在下料过程中不易出现丢失的情况。

可选的,所述输送管包括靠近工件且定型的初入硬管、紧密套接于初入硬管远离工件一端且连通于接料仓的送料软管,送料软管可弯曲。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初入硬管开口一端不易产生形变,使得工件可稳定被吸入至初入硬管内,然后进入至送料软管中,可弯曲的送料软管使得在工件加工时初入硬管能够顺利远离工件。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的一种主轴侧接料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主轴侧接料系统,所述初入硬管远离送料软管一端轴线和机床主轴夹持工件处的轴线相一致,初入硬管随同机床副轴的移动而进行移动,初入硬管呈圆弧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只需要加工一端的工件完成加工后,机床副轴带动初入硬管朝向机床主轴移动,使得工件被吸入至初入硬管中,并且呈圆弧状的初入硬管使得送料软管不易为了避开和机床副轴相抵触而需要进行较大程度的弯曲,使得工件在送料软管内输送时不易对送料软管内壁造成较大冲击,使得送料软管的使用寿命更加长。

可选的,所述初入硬管贴合有管端板,管端板设有管端板扣块,管端板扣块贴合于初入硬管背离管端板的一侧,管端板扣块设置数个,管端板设有机床板,机床板连接于机床副轴,机床板设有机床板扣块,机床板扣块贴合于送料软管背离机床板的一侧,管端板扣块贴近于初入硬管的侧面和机床板扣块贴近于送料软管的侧面均呈圆弧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数个管端板扣块使得初入硬管不易随意移动,以使得初入硬管的开口一端能较好朝向于工件,并且机床板扣块的设置使得送料软管连通于初入硬管处在副轴移动的过程中不易产生弯曲,使得送料软管和初入硬管之间能够较好的保持紧密连接。

可选的,所述机床板呈水平,管端板设于机床板上表面处,管端板呈倾斜,管端板上端和机床板竖直侧面之间的间距大于管端板下端和机床板竖直侧面之间的间距,初入硬管位于管端板的倾斜上表面,送料软管位于机床板上表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尽可能使得送料软管在贴合于管端板转变为贴合于机床板的部分的弯曲度不易过大,使得工件能够尽可能顺畅地进行传输,并且初入硬管位于管端板的倾斜上表面使得初入硬管能够受到管端板的较好支撑,送料软管位于机床板上表面使得送料软管能够受到机床板的较好支撑,进一步使得初入硬管和送料软管具备较好的稳定性。

可选的,所述机床板抵接于机床副轴,机床板下表面设有抵接于机床副轴的机床螺丝板,机床板下表面设有加强板,加强板连接于机床螺丝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呈水平的机床板上表面受到外力作用时不易产生弯曲,使得初入硬管能够较好对齐于被机床主轴夹持的工件。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副轴侧接料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副轴侧接料系统,所述初入硬管远离送料软管一端轴线和机床副轴夹持工件处的轴线相一致,初入硬管呈圆弧状,机床设有带动初入硬管远离送料软管一端朝向机床副轴夹持工件处移动的硬管移动机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两端均需要进行加工的工件完成加工后停留在机床副轴处时,硬管移动机构使得初入硬管朝向机床副轴进行移动,使得初入硬管对齐于工件,以对工件进行吸附下料,呈圆弧状的初入硬管使得送料软管不易为了避开和机床副轴相抵触而需要进行较大程度的弯曲,使得工件在送料软管内输送时不易对送料软管内壁造成较大冲击,使得送料软管的使用寿命更加长。

可选的,所述硬管移动机构包括连接于初入硬管的带动片、设于机床且使得带动片进行水平移动的动力源、设于动力源一侧处的导向筒、沿初入硬管水平移动方向滑动连接于导向筒的导向杆,带动片连接于导向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带动片能够进行稳定移动,使得位于带动片上的初入硬管能够进行稳定移动。

可选的,所述带动片水平上表面设有数个水平扣块,全部水平扣块贴合于初入硬管背离带动片的一侧,送料软管下表面贴合有连接于机床的定管板,定管板设有定管板扣块,定管板扣块贴合于送料软管背离带动片的侧面,定管板扣块贴合于送料软管的侧面和水平扣块贴合于初入硬管的侧面均呈圆弧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数个水平扣块的设置使得初入硬管不易相对于带动片产生位置上的移动偏差,定管板扣块的设置使得在带动片被动力源带动进行水平移动时,送料软管只有在初入硬管和定管板扣块之间的部分会随同带动片的移动而产生移动或是弯曲程度的改变,使得送料软管大部分相对于机床的位置能够保持稳定不动,不易产生水平方向上的移动,使得送料软管不易和机床上的相关结构出现钩接的情况。

可选的,所述定管板包括连接于机床的竖板、设于竖板背离带动片一侧上端处且呈倾斜的斜板,斜板远离竖板的一侧为斜板的最低点处,斜板最高点高度低于拆移片上表面高度,送料软管贴合于斜板的倾斜上表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尽可能使得送料软管在斜板处不易产生较大的弯曲程度,使得工件能够较顺利在送料软管内进行传输。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效果:

1.相较于传统的机械手抓取,细小工件的下料更加稳定,使得细小工件在下料过程中不易出现丢失的情况;

2.使得工件在送料软管内输送时不易对送料软管内壁造成较大冲击,使得送料软管的使用寿命更加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中的吸引式接料装置在机床上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从保护盒背离机床一侧看去,且对保护盒及内部结构进行竖直剖视的接料仓主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处放大图;

图4是图2中B处放大图;

图5是本申请中的主轴侧接料系统沿水平方向看向机床副轴处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中的主轴侧接料系统沿初入硬管朝向工件一端看向初入硬管和相关结构处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中的主轴侧接料系统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中的副轴侧接料系统的副轴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中的副轴侧接料系统沿水平方向看向机床副轴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负压盖桶;2、负压管;21、滤块环片;22、杆端环槽;23、连接块;3、输送管;31、侧块槽;32、限位块;33、弹簧槽;34、弹簧插块;35、滤块槽;36、调节片;37、接收桶孔;38、密封圈槽;39、细滤网环片;4、接收桶;41、圆台环块;42、细滤网;43、粗滤网;44、拉杆;45、盖桶侧块;46、备用气孔;47、堵头;48、保护盒;49、盒盖;5、工件滤块;51、出油管;52、出油管阀;53、按压杆;54、按压块;55、压缩弹簧;56、密封环块;57、密封环槽;58、盖桶孔;59、密封圈;6、接料仓;61、管端板;62、管端板扣块;63、机床板扣块;64、加强板;65、初入硬管;66、送料软管;67、机床板;68、动力源;69、导向筒;71、导向杆;72、带动片;73、水平扣块;74、定管板;75、定管板扣块;76、竖板;77、斜板;78、机床螺丝板;79、管端螺丝板;81、主轴扣块螺丝片;82、固移片;83、拆移片;84、副轴扣块螺丝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吸引式接料装置,参照图1,包括设于机床正上方的输送管3,输送管3包括一端开口朝向工件的初入硬管65,初入硬管65由具备较高硬度的材料制成,例如高碳钢,使得初入硬管65不易产生形变。初入硬管65远离工件的一端圆周外壁紧密插接有送料软管66,送料软管66可为透明PVC软管,送料软管66套接初入硬管65一端圆周外壁处可设置管箍,以进一步使得送料软管66和初入硬管65之间紧密连接。

参照图1和图2,送料软管66远离初入硬管65一端连通有接料仓6,接料仓6包括通过螺丝可拆卸连接于机床竖直侧面处的保护盒48,保护盒48竖直内壁通过螺丝可拆卸连接有负压盖桶1,负压盖桶1下表面开设有呈竖直的盖桶孔58,负压盖桶1正下方安装有呈竖直的接收桶4,接收桶4上表面开设有呈竖直的接收桶孔37,接收桶孔37和盖桶孔58轴线相同,负压盖桶1上表面可拆卸连接且连通有负压管2,负压管2端部可设置螺纹接头和负压盖桶1进行连接,负压管2连通外部的真空发生器,使得负压盖桶1和接收桶4内处于一个负压环境中。送料软管66可拆卸连接且连通于负压盖桶1竖直侧面,送料软管66端部可设置螺纹接头和负压盖桶1进行连接,送料软管66远离负压盖桶1一端开口靠近于机床夹持于工件的主轴或是副轴处,使得工件加工完成后能够被吸入至送料软管66中继而进入至盖桶孔58内然后掉落至接收桶孔37内。

参照图2和图3,接收桶4上表面开设有密封环槽57,密封环槽57和接收桶孔37的轴线相同,负压盖桶1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密封环块56,密封环块56水平截面呈圆环形,密封环块56连通于盖桶孔58,密封环块56沿竖直方向同轴紧密插接于密封环槽57,密封环块56圆周外壁同轴开设有密封圈槽38,密封圈槽38内紧密嵌入有密封圈59。在密封环块56沿竖直方向插入至密封环槽57内,密封圈59被挤压,使得密封环块56和密封环槽57之间密封性更加好。

参照图2和图3,密封环块56下表面同轴固定连接有圆台环块41,圆台环块41水平截面呈圆环形,圆台环块41连通于密封环块56,圆台环块41下表面的直径小于圆台环块41上表面的直径,使得在圆台环块41和密封环槽57的轴线之间存在一定的偏差时,圆台环块41的倾斜外壁能够抵接于密封环槽57上部开口周边,使得圆台环块41顺利插入至密封环槽57内。接收桶孔37、圆台环块41、密封环块56、盖桶孔58四者的内径相一致,使得工件进入至盖桶孔58内后能够沿竖直方向顺畅通过密封环块56和圆台环块41并进入至接收桶孔37内。

参照图2和图3,当负压盖桶1下表面和接收桶4上表面相抵紧时,圆台环块41下表面和密封环槽57水平底面存在间距。接收桶孔37内同轴安装有细滤网42,细滤网42的目数较小,使得体积较小的杂物难以通过细滤网42在接收桶4底部积聚。细滤网42上端圆周外壁同轴一体成型有细滤网环片39,细滤网环片39抵接于密封环槽57的水平底面。细滤网42上部圆周内壁固定连接有呈水平的粗滤网43,粗滤网43的目数远大于细滤网42的目数,使得体积较大的杂物难以在细滤网42内进行堆积。可通过弯钩将粗滤网43从接收桶4内拉出,使得细滤网42也一并被带出。

参照图2和图3,细滤网42上端开口处安装有工件滤块5,工件滤块5上端圆周外壁同轴一体成型有滤块环片21,滤块环片21下表面抵接于细滤网环片39上表面,工件滤块5上表面开设有滤块槽35,滤块槽35水平截面呈圆形,且滤块槽35底面面积小于滤块槽35上部开口面积,使得工件在滤块槽35内集中堆积。滤块槽35上部内壁相对两侧处固定连接有同一根拉杆44,以便拿取拉杆44将工件滤块5从接收桶4内取出。工件滤块5仅在滤块槽35底面均匀贯穿开设数个孔洞,以供堆积的工件油污下流。工件滤块5水平下表面转动连接有调节片36,调节片36转动轴线和滤块槽35水平底面轴线相一致,调节片36贯穿开设数个孔洞,调节片36的全部孔洞一一对应于工件滤块5的全部孔洞,使得在工件的体积改变时,可适应性调节片36,使得工件在变小时工件不易通过调节片36下落,或是工件变大时,调节片36的孔洞和滤块槽35底面处的孔洞相连通的面积变大,使得油污能够更好的下落。

参照图2,接收桶4底面固定连接且连通有出油管51,出油管51穿设于保护盒48,出油管51外露于保护盒48的一端安装有出油管阀52。当接收桶4内积聚一定量的油污后,负压管2停止对负压盖桶1和接收桶4抽真空,再将出油管阀52打开,使得油污从接收桶4中流出收集,经过处理后进行再利用。

参照图2和图4,负压盖桶1竖直侧面通过螺丝可拆卸连接有盖桶侧块45,盖桶侧块45安装有呈竖直的按压杆53,按压杆53水平截面呈圆形,按压杆53沿竖直方向穿设且滑动连接于盖桶侧块45。按压杆53上端通过螺丝可拆卸连接有按压块54,按压块54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弹簧插块34,弹簧插块34水平截面呈圆环形,按压杆53上表面同轴开设有杆端环槽22,杆端环槽22贯穿于按压杆53的圆周外壁,弹簧插块34圆周内壁沿竖直方向滑动连接于杆端环槽22的圆周内壁。盖桶侧块45上表面开设有弹簧槽33,弹簧槽33水平截面呈圆形,弹簧槽33和按压杆53轴线相同,按压杆53插接有压缩弹簧55,压缩弹簧55底端紧密插接于弹簧槽33,压缩弹簧55上端紧密套接于弹簧插块34圆周外壁。压缩弹簧55迫使按压块54向上移动远离盖桶侧块45。

参照图2,盖桶侧块45下表面开设有呈竖直的侧块槽31,侧块槽31贯穿于盖桶侧块45朝向于负压盖桶1的竖直侧面和盖桶侧块45背离于负压盖桶1的竖直侧面,按压杆53圆周外壁同轴转动连接有呈水平的限位块32,限位块32为矩型块,限位块32沿竖直方向滑动连接于侧块槽31竖直内壁。接收桶4竖直外壁一体成型有呈竖直的连接块23,按压杆53沿竖直方向穿设于连接块23,连接块23为矩型块,连接块23和按压杆53通过螺丝进行可拆卸连接。当负压盖桶1和接收桶4相抵接时,连接块23上部滑动进入至侧块槽31内,使得接收桶4难以在水平面进行转动,使得密封圈59某一侧不易被过度挤压。

当工件滤块5的滤块槽35内堆积了一定的小工件后,向下移动按压块54,使得按压杆53下移,使得连接块23下移,使得接收桶4下移,使得圆台环块41从密封环槽57中脱离,然后转动按压块54,使得按压杆53转动,使得连接块23转动,使得接收桶4转动,使得接收桶4从负压盖桶1正下方转出,然后通过拉杆44将工件滤块5从接收桶4内取出,以将堆积的小工件取出。

参照图2,接收桶4圆周外壁贯穿开设有备用气孔46,备用气孔46螺纹连接有堵头47,堵头47将备用气孔46封闭。当送料软管66内不慎吸入其他杂物,导致送料软管66被堵塞时,负压管2停止抽真空,并将负压管2拆下并对负压盖桶1和负压管2的连通处旋入堵头47进行封堵,然后再将备用气孔46和外部鼓风机通过软管连通,以将送料软管66内的杂物吹出。

参照图2,保护盒48上部开口处铰接有盒盖49,盒盖49的转动点处远离于机床。当小工件停止生产时,将负压管2和送料软管66拆下,然后将盒盖49转动,使得盒盖49将保护盒48封闭,以对保护盒48内的负压盖桶1和接收桶4进行保护。

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吸引式接料装置实施原理为:负压管2对接料仓6内抽真空,使得细小工件能够被吸入初入硬管65中,然后经由送料软管66进入至接料仓6内进行堆积。

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一种应用上述吸引式接料装置的主轴侧接料系统,参照图5和图6,包括安装于机床副轴移动底座朝向机床主轴一侧处的机床板67,机床板67呈水平,机床板67位于机床副轴夹持工件处的下方,机床板67朝向机床副轴移动底座的一端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呈竖直的机床螺丝板78,机床螺丝板78通过两个螺丝可拆卸连接于机床副轴的移动底座。机床板67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呈竖直的加强板64,加强板64一端固定连接于机床螺丝板78,使得机床板67不易产生弯曲。加强板64位于机床板67下表面侧边的正下方处,加强板64靠近于机床中心处,以便从机床外侧对机床螺丝板78的螺丝旋入或是旋出。

参照图5和图6,机床板67上表面通过两个螺丝可拆卸连接有呈水平的管端螺丝板79,管端螺丝板79位于机床板67远离机床副轴的移动底座一端处。管端螺丝板79一侧面处一体成型有管端板61,管端板61位于管端螺丝板79靠近于机床副轴夹持工件的一侧处,以便对管端螺丝板79的螺丝旋入或是旋出。管端板61上端位于机床副轴夹持工件处的正前方。送料软管66贴合于机床板67上表面,初入硬管65贴合于管端板61的倾斜上表面,初入硬管65呈圆弧弯曲状,使得送料软管66能够进行较小程度的弯曲。初入硬管65远离送料软管66的一端开口对齐且朝向于机床主轴夹持工件处。管端板61呈倾斜,管端板61上端相较于管端板61下端更加靠近于机床副轴夹持工件处,使得送料软管66的弯曲度更加小,使得工件在送料软管66内能够进行更加顺畅的传输。

参照图5和图6,管端板61贴合于初入硬管65的侧面处安装有两个管端板扣块62,管端板扣块62朝向初入硬管65的侧面呈圆弧形,管端板扣块62的圆弧形侧面贴合于初入硬管65的圆周外壁,两个管端板扣块62一一对应分别位于初入硬管65的两端处,使得初入硬管65不易随意移动。管端板扣块62朝向管端板61的一端端面处一体成型有主轴扣块螺丝片81,主轴扣块螺丝片81通过螺丝可拆卸连接于管端板61。

参照图6和图7,机床板67上表面安装有机床板扣块63,机床板扣块63朝向送料软管66的侧面呈圆弧形,机床板扣块63的圆弧形侧面贴合于送料软管66的圆周外壁,使得送料软管66不易随意移动。机床板扣块63在机床板67的水平表面上呈一定角度设置,使得送料软管66在机床板67上不易出现较大程度的弯曲。机床板扣块63朝向机床板67 的一端端面同样一体成型主轴扣块螺丝片81,机床板扣块63的主轴扣块螺丝片81通过螺丝可拆卸连接于机床板67。机床板扣块63的设置使得在机床副轴移动时,送料软管66位于初入硬管65和机床板扣块63之间的部分不易出现弯曲,送料软管66只有机床板扣块63和接料仓6之间的部分会进行竖直面内的弯曲,使得送料软管66和初入硬管65连接处不易因机床副轴的移动而容易松动。

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主轴侧接料系统实施原理为:只需进行一端加工的工件完成加工后,机床副轴朝向机床主轴移动,使得机床板67和管端板61同步进行移动,使得初入硬管65靠近于加工完成的工件,使得加工完成的工件能够被吸入至初入硬管65内,并经由送料软管66在接料仓6内集中。

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一种应用上述吸引式接料装置的副轴侧接料系统,参照图8和图9,包括安装于机床的硬管移动机构,硬管移动机构带动初入硬管65远离送料软管66一端朝向机床副轴夹持工件处移动,硬管移动机构包括通过螺丝可拆卸连接于机床的动力源68,动力源68为能带动物体进行直线运动的设备,例如,气缸、液压缸和电推杆,本实施例中动力源68选用气缸,动力源68动力杆移动方向呈水平,动力源68移动方向垂直于机床副轴轴线方向。动力源68背离机床主轴一侧处安装有导向筒69,导向筒69通过螺丝可拆卸连接于机床,导向筒69圆周内壁同轴滑动连接有导向杆71,导向杆71和动力源68动力杆位于同一水平面内,导向杆71移动方向平行于动力源68动力杆移动方向。

参照图8和图9,导向杆71和动力源68动力杆安装有同一块带动片72,带动片72包括固定连接于导向杆71和动力源68动力杆的固移片82,固移片82上表面高度低于机床副轴夹持工件处的高度,固移片82上部竖直侧面通过两个螺丝可拆卸连接有呈竖直的拆移片83,初入硬管65贴合于拆移片83的水平上表面。初入硬管65呈圆弧弯曲状,使得送料软管66能够进行较小程度的弯曲。初入硬管65呈水平且齐平于机床副轴夹持工件处,初入硬管65远离送料软管66的一端轴线方向平行于机床副轴夹持工件处的轴线,初入硬管65可移动至机床副轴夹持工件处的正前方。拆移片83的上表面安装有两个水平扣块73,水平扣块73朝向初入硬管65的侧面呈圆弧形,水平扣块73的圆弧侧面贴合于初入硬管65的圆周外壁,两个水平扣块73一一对应分别位于初入硬管65的两端处,使得初入硬管65不易随意移动。水平扣块73朝向拆移片83上表面的一端端面一体成型有副轴扣块螺丝片84。副轴扣块螺丝片84通过螺丝可拆卸连接于拆移片83上表面。

参照图9,导向筒69背离动力源68一侧处安装有定管板74,定管板74包括安装于机床的竖板76,竖板76呈L型,竖板76的水平段通过螺丝可拆卸连接于机床,竖板76的竖直段上端处一体成型有斜板77,斜板77位于竖板76背离导向筒69的竖直侧面处,斜板77呈倾斜,斜板77远离竖板76的一端为斜板77的最低点处,送料软管66贴合于斜板77的倾斜上表面,斜板77最高点高度低于拆移片83上表面高度,使得送料软管66不易出现较大的弯曲,使得工件在送料软管66内较顺畅地进行传输。

参照图8和图9,斜板77倾斜上表面安装有定管板扣块75,定管板扣块75朝向送料软管66的侧面呈圆弧形,定管板扣块75的圆弧形侧面贴合于送料软管66的圆周外壁。定管板扣块75朝向斜板77的一端端面同样一体成型副轴扣块螺丝片84,定管板扣块75的副轴扣块螺丝片84通过螺丝可拆卸连接于斜板77。定管板扣块75的设置,使得在初入硬管65进行水平移动时,送料软管66只有初入硬管65和定管板扣块75之间的部分会进行弯曲移动,使得送料软管66在定管板扣块75和接料仓6之间的部分不易出现水平移动,使得送料软管66不易和机床上其他机构出现钩接的情况。

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副轴侧接料系统实施原理为:两端均需加工的工件在完成全部的加工后位于机床副轴夹持工件处,然后动力源68连通外部气源使得固移片82移动,使得拆移片83移动。当动力源68的动力杆达到最大行程处时,初入硬管65位于机床副轴夹持工件处的正前方,初入硬管65远离送料软管66的一端开口对齐于工件,使得加工完成的工件能够被吸入至初入硬管65内,并经由送料软管66在接料仓6内集中。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18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安全防护型数控机床台面生产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