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明装置及显示装置

文档序号:1510120 发布日期:2020-02-07 浏览:21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照明装置及显示装置 (Illumination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 是由 和田猛 大西拓也 于 2018-06-06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的照明装置(12)包括:第一光源单元(U1),其具有由以列状排列的多个光源(17)构成的第一光源列(171)和供形成第一光源列(171)的光源(17)安装且热传导效率相对较低的第一光源基板(181);第二光源单元(U2),其具有由以列状排列的多个光源(17)构成的第二光源列(172)和供形成第二光源列(172)的光源(17)安装且热传导效率相对较高的第二光源基板(182);以及板状导光板19,其具有供从形成第一光源列(171)的光源(17)射出的光射入的第一光射入面(19c),和配置在第一光射入面(19c)的相反侧并供从形成第二光源列(172)的光源(17)的射出的光射入的第二光射入面(19d)。(The lighting device (12) of the present invention comprises: a first light source unit (U1) having a first light source array (171) composed of a plurality of light sources (17) arranged in a row, and a first light source substrate (181) on which the light sources (17) forming the first light source array (171) are mounted and which has a relatively low heat conduction efficiency; a second light source unit (U2) having a second light source array (172) formed of a plurality of light sources (17) arranged in a row, and a second light source substrate (182) on which the light sources (17) forming the second light source array (172) are mounted and which has a relatively high heat conduction efficiency; and a plate-shaped light guide plate (19) having a first light incident surface (19c) on which light emitted from the light sources (17) forming the first light source array (171) is incident, and a second light incident surface (19d) which is arranged on the opposite side of the first light incident surface (19c) and on which light emitted from the light sources (17) forming the second light source array (172) is incident.)

照明装置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照明装置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装置具有与液晶面板一起向液晶面板供给光的照明装置(背光源装置)。作为这种照明装置,已知在导光板的端面以相对的方式配设有以列状排列的多个LED(Light Emitting Dioder:发光二极管)的所谓边光型(或侧光型)构造(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这种照明装置配设在液晶面板的背面侧,并朝向液晶面板的背面供给以面状扩散的光。需要说明的是,在照明装置的导光板的光射出面侧配置有针对射出光赋予光学作用的光学片。

根据液晶显示装置的用途,要求发出高亮度光的照明装置。因此,存在不仅是在导光板的一个端面配设LED,也在相反侧的端面以相对的方式配设以列状排列的多个LED,以从位于该一个端面的相反一侧的端面射入光的情况。例如,在以显示面立起的状态使用的液晶显示装置中,由于照明装置也为立起的状态,因此以立起的导光板的上边侧的端面与下边侧的端面彼此相对的方式配置以列状排列的多个LED。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216525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如上所述,若液晶显示装置以立起的状态使用,则热量容易集中在照明装置的导光板的上边侧附近而成为问题。在前述照明装置中,由于以导光板的上边侧的端面与下边侧的端面彼此相对的方式配置有LED,因此伴随LED的发光而使导光板的上边侧的端面附近及下边侧的端面附近分别被加热。但是,若照明装置立起,则下边侧产生的热量受到烟囱效应的影响而向上边侧移动,因此如上所述热量集中在导光板的上边侧附近。

在照明装置内,若热量集中在导光板的上边侧附近,则在导光板的上边侧与下边侧之间产生很大的温度差,因此与导光板重叠的光学片中的与导光板的上边侧重叠的部分热膨胀较大。其结果是,光学片无法针对从导光板射出的光赋予适当的光学作用,存在照明装置的射出光产生亮度不均等缺陷的情况。

另外,若热量集中在导光板的上边侧附近,则也可能会发生构成照明装置的其他构件超过额定温度等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以分别在导光板的上侧及下侧配置光源的方式而以立起的状态使用时抑制导光板的上侧附近与下侧附近之间的温度差的照明装置等。

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照明装置包括:第一光源单元,其具有由以列状排列的多个光源构成的第一光源列,和供形成所述第一光源列的所述光源安装且热传导效率相对较低的第一光源基板;第二光源单元,其具有由以列状排列的多个光源构成的第二光源列,和供形成所述第二光源列的所述光源安装且热传导效率相对较高的第二光源基板;以及板状导光板,该板状导光板由与所述第一光源列相对的端面构成,具有供从形成所述第一光源列的所述光源射出的光射入的第一光射入面和由配置在所述第一光射入面的相反侧且与所述第二光源列相对的端面构成,供从形成所述第二光源列的所述光源射出的光射入的第二光射入面。

另外,其他本发明的照明装置包括:第一光源单元,其具有由以列状排列的多个光源构成的第一光源列和供形成所述第一光源列的多个所述光源安装的第一光源基板,且发热量相对较多;第二光源单元,其具有由以列状排列的多个光源构成的第二光源列和供形成所述第二光源列的多个所述光源安装的第二光源基板,且发热量相对较少;以及板状导光板,其具有第一光射入面和第二光射入面,其中,该第一光射入面由与所述第一光源列相对的端面构成,供从形成所述第一光源列的所述光源射出的光射入,该第二光射入面配置在所述第一光射入面的相反侧且由与所述第二光源列相对的端面构成,供从形成所述第二光源列的所述光源射出的光射入。

另外,其他本发明的照明装置包括:第一光源单元,其具有由以列状排列的多个光源构成的第一光源列和供形成所述第一光源列的多个所述光源安装的第一光源基板,散热性相对较低;第二光源单元,其具有由以列状排列的多个光源构成的第二光源列和供形成所述第二光源列的多个所述光源安装的第二光源基板,散热性相对较高;以及板状导光板,该板状导光板由与所述第一光源列相对的端面构成,具有供从形成所述第一光源列的多个所述光源射出的光射入的第一光射入面,和由配置在所述第一光射入面的相反侧且与所述第二光源列相对的端面构成,供从形成所述第二光源列的所述光源射出的光射入的第二光射入面。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在以分别在导光板的上侧及下侧配置光源的方式而以立起的状态使用时抑制导光板的上侧附近与下侧附近之间的温度差的照明装置等。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液晶显示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图1的A-A线剖视图。

图4是照明装置的俯视图。

图5是第一LED基板的剖视图。

图6是第二LED基板的剖视图。

图7是第二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具有的第二LED基板的剖视图。

图8是第三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具有的第二LED基板的剖视图。

图9是第四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具有的第二LED基板的剖视图。

图10是第五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具有的第一LED基板的剖视图。

图11是第五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具有的第二LED基板的剖视图。

图12是第六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的俯视图。

图13是第七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剖视图。

图14是第八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至图6说明具有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12的液晶显示装置10。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说明,在各附图中示出X轴、Y轴及Z轴。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10的立体图,图2是液晶显示装置10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图1的A-A线剖视图。液晶显示装置10如图1所示,整体上形成为沿左右方向较长延伸的横长的矩形状,以短边侧沿着铅直方向(Y轴向)的方式而以立起的状态使用。

液晶显示装置10主要包括作为显示面板使用的液晶面板11、作为向液晶面板11供给光的外部光源的照明装置(背光源装置)12、和保持液晶面板11及照明装置12等的框状边框13等。

液晶面板11构成为,主要包括一对透明的基板和在二者之间以被夹持的方式封固的液晶层,使用从照明装置12射出的光,使图像以能够视觉辨认的状态显示在显示面11a上。液晶面板11在俯视观察时整体上呈横长的矩形状。构成液晶面板11的一对基板中的一个基板是阵列基板,该阵列基板构成为,在透明的玻璃制基板上以矩阵状配设有作为开关元件的TFT(Thin Film Transistor:薄膜晶体管)或像素电极等。另外,另一基板是彩色滤光片(以下记为CF)基板,该基板构成为,在透明的玻璃制基板上以矩阵状配设有由红色、绿色、蓝色各色构成的彩色滤光片。

照明装置12是在液晶面板11的背面11b侧配置并朝向液晶面板11供给光的装置,以射出白色光的方式构成。照明装置12如图2及图3所示,主要包括底盘14、光学片15、框架16、LED单元(光源单元)U、导光板19、反射片材20等。

照明装置12是所谓的边光型(或侧光型),以分别与导光板19的两个端面19c、19d相对的方式配设有LED单元U。在本说明书中,将以与导光板19的端面19c相对的方式配设的LED单元U记为第一LED单元U1,将以与导光板19的端面19d相对的方式配置的LED单元U记为第二LED单元U2。需要说明的是,在合并说明第一LED单元U1及第二LED单元U2的情况下,将二者记为LED单元U。

底盘14形成为在整体上表侧开口的浅底的大致箱型,例如由铝板或电镀锌钢板(SECC)等金属板构成。底盘14与液晶面板11等同样地,包括俯视观察时呈大致矩形状的板状底部14a和从其底部14a的周缘立起并包围底部14a的板状侧壁部14b。需要说明的是,将配置在侧壁部14b中的底部14a的长边侧且在照明装置12立起的状态下配置在下侧的部分记为侧壁部14b1,另外,将在底部14a的长边侧配置且在照明装置12立起的状态下配置在上侧的部分记为侧壁部14b2。另外,将在侧壁部14b中的底部14a的短边侧配置的部分记为侧壁部14b3、14b4。

在底盘14的内侧收容LED单元U、反射片材20、导光板19、光学片15等的各种构件。需要说明的是,在底盘14的外侧安装有控制基板或LED驱动基板等基板类。

在底盘14内,以覆盖底部14a的表面的方式配置有反射片材20。反射片材20是光反射性的薄板状构件,例如由白色的发泡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白色塑料片材的一例)等构成。另外,在底盘14内以载置于反射片材20的方式收容有导光板19。

导光板19由折射率充分高于空气且透明并且光透过性优异的合成树脂材料(例如PMMA等丙烯酸系树脂、聚碳酸酯树脂等)构成。导光板19与液晶面板11等同样地,由在俯视观察时呈大致矩形状的板状构件构成,以表面(表侧的板面)19a与液晶面板11的背面11b侧相对且背面(相反面)19b与反射片材20相对的方式收容在底盘14内。

导光板19的表面19a为朝向液晶面板11侧射出光的光射出面19a。在光射出面19a与液晶面板11之间,以载置于框架16的状态配置有光学片15。在底盘14内,导光板19具有的一对长边侧的端面19c、19d中的在照明装置12立起的状态下配置在下侧的一个端面19c与第一LED单元U1相对,成为供来自第一LED单元U1的光射入的光射入面19c。另外,在同样的状态下配置在上侧的另一端面19d与第二LED单元U2相对,成为供来自第二LED单元U2的光射入的光射入面19d。需要说明的是,在底盘14内,导光板19具有的一对短边侧的端面19e、19f中的一个端面19e与侧壁部14b3相对,另一端面19f与侧壁部14b4相对。

在导光板19的背面19b形成有光反射/散射图案,该光反射/散射图案具有使从光射入面19c及光射入面19d射入导光板19内部的光反射或散射并朝向光射出面19a侧传播的功能。光反射/散射图案例如由以点状印刷的多个涂膜等构成。

框架16整体上形成为从表侧覆盖导光板19的周端部的框状(框缘状),从表侧组装在底盘14的开口部分。框架16例如由合成树脂构成。框架16包括:框主体部161,其在俯视观察时呈框状,且其内周缘侧从表侧贴靠在收容于底盘14内的状态的导光板19的周端部;以及立壁部162,其从该框主体部161朝向底盘14的底部14a侧延伸并配置在底盘14的侧壁部14b的外侧。

框主体部161形成为内周缘侧与导光板19的周端部重合,且外周缘侧与底盘14的侧壁部14b的上端部重合的具有规定宽度的框状。框主体部161的内周缘侧的背面从表侧贴靠在导光板19的周端部。另外,框主体部161的内周缘侧的表面设定为,与外周缘侧的表面相比进一步降低,在其降低的部分载置光学片15的端部。需要说明的是,在框主体部161的内周缘侧的表面设有未图示的突起部,使该突起部嵌入在光学片15的端部设置的孔部,从而将光学片15支承在框主体部161上。

立壁部162形成为从框主体部161的外周缘侧的背面朝向底盘14的底部14a侧延伸,且与底盘14的侧壁部14b的外周面相对的板状。需要说明的是,立壁部162整体上形成为包围在侧壁部14b周围的框状。

第一LED单元(第一光源单元)U1是朝向导光板19的下侧的光射入面19c照射光的装置,整体上形成为沿导光板19的长边方向延伸的长条状。第一LED单元U1包括由以列状(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为一列)排列的多个LED17构成的第一LED列(第一光源列)171和供形成为第一LED列171的多个LED17安装的第一LED基板(第一光源基板)181。

第二LED单元(第二光源单元)U2是朝向导光板19的上侧的光射入面19d照射光的装置,整体上形成为沿导光板19的长边方向延伸的长条状。第二LED单元U2包括由以列状(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为一列)排列的多个LED17构成的第二LED列(第二光源列)172,和供形成第二LED列172的多个LED17安装的第二LED基板(第二光源基板)182。

需要说明的是,在合并说明第一LED基板181及第二LED基板182的情况下,将二者记为LED基板(光源基板)18。

LED单元U1、U2使用的LED17是所谓的顶面发光型(顶视型),以发光面17a朝向LED基板18侧的相反一侧的方式表面安装在LED基板18上。LED17构成为,主要包括作为发光源的LED元件(LED芯片、发光元件)、对该LED元件进行封固的封固材料(透光性树脂材料)和收容LED元件并填充有封固材料的壳体(收容体、框体)。本实施方式的各LED17构成为发出白色光。

第一LED基板181形成为沿导光板19的下侧长边(光射入面19c)延伸的带状。在这样的第一LED基板181的表面侧,沿长尺寸方向以列状排列的方式安装有多个LED17。另外,第二LED基板182形成为沿导光板19的上侧长边(光射入面19d)延伸的带状。在这样的第二LED基板182的表面侧,沿长尺寸方向以列状排列的方式安装有多个LED17。另外,LED基板18的详细说明见后述。

第一LED单元U1以安装在第一散热构件H1上的状态沿着侧壁部14b1设置在底盘14内。第一散热构件H1是截面大致L字型的金属制长条状构件,包括:板状的第一立壁部H1a,其相对于底盘14的底部14a垂直立起且供第一LED单元U1安装;以及板状的第一载置部H1b,其载置在底部14a,从第一立壁部H1a的下端沿底部14a的表面延伸。在第一散热构件H1的第一立壁部H1a,借助未图示的双面粘接构件(例如双面胶)贴设第一LED单元U1的第一LED基板181。在将第一散热构件H1设置在底盘14内时,第一立壁部H1a以与底盘14的侧壁部14b1紧贴的方式安装。另外,第一载置部H1b在第一散热构件H1设置在底盘14内时,以与底盘14的底部14a紧贴的方式安装。需要说明的是,在底盘14内,导光板19的光射入面19c侧的端部及铺设在其下侧的反射片材20的端部载置在第一散热构件H1的第一载置部H1b上。另外,导光板19的光射入面19c与安装在第一散热构件H1的第一立壁部H1a上的第一LED单元U1的LED17(第一LED列171)的发光面17a相对。在光射入面19c与发光面17a之间设有微小间隙。

第二LED单元U2以安装于第二散热构件H2的状态沿着侧壁部14b2设置在底盘14内。第二散热构件H2与第一散热构件H1同样地是截面大致L字型的金属制长条状构件,包括:板状的第二立壁部H2a,其相对于底盘14的底部14a垂直立起且供第二LED单元U2安装;以及板状的第二载置部H2b,其载置在底部14a,并从第二立壁部H2a的下端沿底部14a的表面延伸。在第二散热构件H2的第二立壁部H2a借助未图示的双面粘接构件(例如双面胶)贴设有第二LED单元U2的第二LED基板182。在第二散热构件H2设置在底盘14内时,第二立壁部H2a以与底盘14的侧壁部14b2紧贴的方式安装。另外,在第二散热构件H2设置在底盘14内时,第二载置部H2b以与底盘14的底部14a紧贴的方式安装。需要说明的是,在底盘14内,导光板19的光射入面19d侧的端部及铺设在其下侧的反射片材20的端部载置在第二散热构件H2的第二载置部H2b上。另外,导光板19的光射入面19d与安装在第二散热构件H2的第二立壁部H2a上的第二LED单元U2的LED17(第二LED列172)的发光面17a相对。在光射入面19d与发光面17a之间也设有微小间隙。

图4是照明装置12的俯视图。需要说明的是,在图4中,为了便于说明,示出框架16或光学片15等被取下状态的照明装置12。如图4所示,第一LED单元U1和第二LED单元U2以在底盘14内隔着导光板19放置且相互相对的方式配置。如图1所示,在照明装置12以立起的状态使用时,与光射入面19c相对的第一LED单元U1配置在下侧,与光射入面19d相对的第二LED单元U2配置在上侧。

如图4所示,第一LED基板181上的多个LED17(形成第一LED列171的多个LED17)沿导光板19的长边方向(左右方向)等间隔排列。另外,第二LED基板182上的多个LED17(形成为第二LED列172的多个LED17)也沿导光板19的长边方向(左右方向)以等间隔排列。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第一LED单元U1及第二LED单元U2均安装有相同种类的LED17,且针对各LED17的供给电流(各LED17的明亮度)及从各LED17产生的热量等也相同。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第一LED单元U1及第二LED单元U2具有数量相同的LED17。

光学片15与液晶面板11等同样地,在俯视观察时呈横长的大致矩形状。光学片15以其周端部从表侧载置于框架16的框主体部161的方式,配置在导光板19的光射出面19a与液晶面板11的背面11b之间。光学片15包括赋予规定光学作用并使从导光板19射出的光向液晶面板11侧透射的功能。光学片15由多个片材层叠而成。作为构成光学片15的具体片材,例如能够举出扩散片材、透镜片材、反射型偏光片材等。需要说明的是,光学片15由透明的塑料材料制成。

接下来详细说明第一LED基板181及第二LED基板182。图5是第一LED基板181的剖视图。第一LED基板181包括第一支承基材81、在第一支承基材81上形成的第一绝缘层82和在第一绝缘层82上形成的第一布线部83。

第一支承基材81由确保第一LED基板181的刚性且热传导性(散热性)优异的细长状构件构成。第一支承基材81由金属或合金制金属系基材构成,例如由合金铝系基材(A5052)构成。第一绝缘层82由合成树脂制涂膜构成,以覆盖第一支承基材81的表面的方式形成。第一布线部83由与形成第一LED列171的各LED17电连接的图案状金属箔(例如铜箔等)构成。

图6是第二LED基板182的剖视图。第二LED基板182包括第二支承基材81、在第二支承基材81上形成的第二绝缘层82和在第二绝缘层82上形成的第二布线部83A。第二LED基板182除了第二布线部83A的厚度比第一布线部83大以外,与第一LED基板181相同(相同材质、相同尺寸等)。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第一LED基板181的第一布线部83由厚度为18μm的铜箔制成,第二LED基板182的第二布线部83A由厚度为35μm的铜箔制成。

在具有以上构成的液晶显示装置10中,在使液晶面板11的显示面11a显示图像时,照明装置12具有的各LED单元U的各LED17发光(点亮)。若各LED17发光,则光从配置在下侧的导光板19的光射入面19c及配置在上侧的光射入面19d射入导光板19内。射入的光由在导光板19背侧铺设的反射片材20或在导光板19的背面19b形成的光反射/散射图案等反射等而在导光板19内传播,并从由其表侧板面构成的光射出面19a射出。从光射出面19a射出的光透过光学片15而成为以面状扩散的光,照射液晶面板11的背面11b。由此,液晶面板11使用来自该照明装置12的光,使显示面11a显示图像。

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10若在以显示面11a沿着铅直方向的方式立起的状态下使用,则能够抑制配置有第一LED单元U1的导光板19的下边侧(光射入面19c侧)与配置有第二LED单元U2的导光板19的上边侧(光射入面19d侧)之间的温度差。第一LED单元U1在各LED17点亮驱动时发热,另外,导光板19的下边侧(光射入面19c侧)由所产生的热量加热。另外,第一LED单元U1的各LED17发热,从而其热量因烟囱效应而在照明装置12内上升,导光板19的上边侧(光射入面19d侧)也被加热。需要说明的是,导光板19的上边侧(光射入面19d侧)也由从第二LED单元U2的各LED17产生的热量加热。

但是,如上所述,第二LED单元U2的第二LED基板182的由铜箔制成的第二布线部83A的厚度大于第一LED基板181的第一布线部83,因此第二LED基板182的热传导效率(散热效率)高于第一LED基板181,散热性优异。因此,在第二LED单元U2的各LED17的点亮驱动时,能够高效地使从各LED17产生的热量从第二LED基板182向外部(第二散热构件H2、底盘14)移动。因此,从配置在下方的第一LED单元U1侧产生的热量即使在烟囱效应的作用下向上方移动,也由于从配置在上方的第二LED单元U2产生的热量高效地向外部散热,因此如上所述能够抑制导光板19的下边侧与上边侧之间的温度差。其结果是,下边侧与上边侧的光学片15的热膨胀差也被抑制,光学片15产生褶皱或挠曲得到抑制。

例如,光学片15的长度是720mm,在光学片15的下边侧及上边侧之间产生温度差15℃的情况下,若光学片15的线膨胀系数为9×10-5,则由热膨胀引起的下边侧与上边侧的尺寸差约为1mm(=9×10-5×720×15)。热膨胀的光学片15可能与其他构件等干涉而产生褶皱或挠曲。本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12能够抑制这种由热膨胀产生的光学片15的大尺寸差。

<第二实施方式>

接下来,参照图7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图7是第二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具有的第二LED基板282的剖视图。本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的基本构成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12相同,仅第二LED单元具有的第二LED基板282的构成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本实施方式的第二LED基板282的基本构成与第一LED基板(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LED基板181)相同,但第二支承基材81B的厚度设定得大于第一LED基板(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LED基板181)。本实施方式的第二绝缘层82及第二布线部83分别与第一LED基板的第一绝缘层及第一布线部相同。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第一LED基板的第一支承基材(合金铝系基材)的厚度是1.0mm,第二LED基板282的第二支承基材(合金铝系基材)81B的厚度是1.5mm。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支承基材及第一支承基材均由热传导性优异的铝系合金(金属系材料的一例)构成。第二LED基板282如上所述,第二支承基材81B的厚度设定为大于第一LED基板的第一支承基材,因此,在导光板的上边侧配置的第二LED基板282的热传导效率(散热效率)高于在导光板的下边侧配置的第一LED基板而散热性优异。因此,本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在以立起的状态使用时也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能够抑制导光板的下边侧与上边侧之间的温度差。

<第三实施方式>

接下来,参照图8说明第三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图8是第三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具有的第二LED基板382的剖视图。本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的基本构成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12相同,仅第二LED单元具有的第二LED基板382的构成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本实施方式的第二LED基板382的基本构成与第一LED基板(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LED基板181)相同,但构成第二支承基材81C的材料由纯铝系基材(例如A1050、A1070等)构成,使用热传导率高于第一LED基板的第一支承基材使用的材料(合金铝系基材)的材料。本实施方式的第二绝缘层82及第二布线部83分别为与第一LED基板的第一绝缘层及第一布线部相同的构成。本实施方式的第二LED基板382如上所述,设定为构成第二支承基材81C的材料的热传导率高于第一LED基板的第一支承基材,因此在导光板的上边侧配置的第二LED基板382的热传导效率(散热效率)高于在导光板的下边侧配置的第一LED基板而散热性优异。因此,本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在以立起的状态使用时也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能够抑制导光板的下边侧与上边侧之间的温度差。

<第四实施方式>

接下来,参照图9说明第四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图9是第四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具有的第二LED基板482的剖视图。本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的基本构成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12相同,仅第二LED单元具有的第二LED基板482的构成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本实施方式的第二LED基板482的基本构成与第一LED基板(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LED基板181)相同,但第二绝缘层82D的厚度设定为小于第一LED基板的第一绝缘层。本实施方式的第二支承基材81及第二布线部83分别为与第一LED基板的第一绝缘层及第一布线部相同的构成。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第一LED基板的第一绝缘层的厚度是100μm,第二LED基板482的第二绝缘层82D的厚度是75μm。第二LED基板482如上所述,第二绝缘层82D的厚度设定为小于第一LED基板的第一绝缘层的厚度,因此在导光板的上边侧配置的第二LED基板482的热阻低于在导光板的下边侧配置的第一LED基板而散热性优异。因此,本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在以立起的状态使用时也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能够抑制导光板的下边侧与上边侧之间的温度差。

<第五实施方式>

接下来,参照图10及图11说明第五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图10是第五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具有的第一LED基板的剖视图,是第五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具有的第二LED基板的剖视图。本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的基本构成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12相同,第一LED单元具有的第一LED基板581及第二LED单元具有的第二LED基板582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本实施方式的第一LED基板581的厚度(总厚度)与第二LED基板582的厚度(总厚度)设定为相同。本实施方式的第一LED基板581由印刷基板(单面基板)构成,包括由绝缘性合成树脂构成的第一支承基材81E1和在第一支承基材81E1上形成的单层状布线部83E。布线部83E由与形成为第一LED列的各LED电连接的图案状金属箔(例如铜箔)构成。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第二LED基板由印刷基板(双面基板)构成,包括由绝缘性合成树脂构成的第二支承基材81E2和分别在第二支承基材81E2的两面形成的布线部83E。第二支承基材81E2的材质与第一支承基材81E1相同,但厚度小于第一支承基材81E1。另外,第二LED基板582具有两层布线部83E。也就是说,第二LED基板582作为整体具有多层状布线部83E。需要说明的是,第二LED基板582中的每一层布线部83E的厚度设定为与第一LED基板581的布线部83E的厚度相同。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多层状(两层)布线部83E占第二LED基板582的比例高于单层状(一层)布线部83E占第一LED基板581的比例,因此在导光板的上边侧配置的第二LED基板582的热传导效率(散热效率)高于在导光板的下边侧配置的第一LED基板581而散热性优异。因此,本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在以立起的状态使用时也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能够抑制导光板的下边侧与上边侧之间的温度差。

<第六实施方式>

接下来,参照图12说明第六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图12是第六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12F的俯视图。在图12中,为了便于说明,示出框架或光学片等被取下状态的照明装置12F。本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12F的第二LED单元U2F的构成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12不同。本实施方式的第二LED单元U2F中形成第二LED列172的LED17的个数少于第一LED单元U1的第一LED列171。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容易变为高温的导光板19的上边侧(光射入面19d侧),通过减少所使用的LED17的个数而使来自第二LED单元U2F的发热量少于第一LED单元U1。第二LED列172F使用的LED17的个数优选以从照明装置12F射出的光不产生亮度不均的程度少于第一LED列171的LED17。需要说明的是,通过适当设定在导光板19的背面19b侧形成的光反射/散射图案,从而能够抑制减少第二LED列172F的LED17的影响(亮度降低)。如本实施方式所示,也可以减少用于向导光板19的上边侧的光射入面19d供给光的LED17的个数而减少热发生源,抑制导光板19的下边侧与上边侧之间的温度差。

<第七实施方式>

接下来,参照图13说明具有第七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12G的液晶显示装置10G。图13是第七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10G的剖视图。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10G仅照明装置12G具有的第二散热构件H2G的构成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10不同。本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12G的在导光板19的上边侧(光射入面19d侧)配置的第二散热构件H2G的尺寸(外形),设定为大于在下边侧(光射入面19c侧)配置的第一散热构件H1。具体来说,第二散热构件H2G具有的板状的第二载置部H2bG的大小设定为大于第一散热构件H1的第一载置部H1b。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散热构件H2G的第二立壁部H2aG设定为与第一散热构件H1的第一立壁部H1a相同的大小。如本实施方式所示,在容易变为高温的导光板19的上边侧,通过增大所使用的第二散热构件H2G的尺寸(外形)以增大第二散热构件H2G与底盘14的接触面积,从而能够使用第二散热构件H2G使从第二LED单元U2产生的热量高效地逃逸到外部(底盘14等)。如本实施方式所示,在导光板19的上边侧,也可以通过提高从第二LED单元U2的各LED17产生的热量的热传导效率,抑制导光板19的下边侧与上边侧之间的温度差。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使第二散热构件H2G的外形和/或厚度(外形、厚度中的一方或外形及厚度双方)大于第一散热构件H1。

<第八实施方式>

接下来说明第八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本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的基本构成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12相同,在照明装置(第一支承基板的构成及第二支承基板的构成相同)中,使向第二LED单元的各LED供给的电力(LED电流值)小于向第一LED单元的各LED供给的电力(LED电流值)。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向在导光板的下侧配置的第一LED单元的各LED供给的电流是80mA,向在导光板的上侧配置的第二LED单元的各LED供给的电流是70mA。按照这种方式,通过在容易变为高温的导光板的上边侧减小向各LED供给的电流,从而也可以使从第二LED单元的各LED产生的热量少于第一LED单元侧,以抑制导光板的下边侧与上边侧之间的温度差。

<第九实施方式>

接下来说明第九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本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为,在基本构成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12相同的照明装置(第一支承基板的构成及第二支承基板的构成相同)中,在将第一LED单元的第一LED基板向第一散热构件(散热体)的第一立壁部贴设时,使用通常的双面胶(热传导性相对较低的第一双面粘接构件)。与此相对,在将第二LED单元的第二LED基板向第二散热构件(散热体)的第二立壁部贴设时,使用热传导性的双面胶(热传导性相对较高的第二双面粘接构件)。按照这种方式,在容易变为高温的导光板的上边侧,作为用于固定第二LED基板的双面胶使用热传导性优异的构造(例如粘接剂层中分散有热传导填料的构造),容易使从第二LED单元产生的热量高效地向第二散热构件等逃逸,也可以抑制导光板的下边侧与上边侧之间的温度差。

<第十实施方式>

接下来,说明第十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10H。本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10H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第二LED单元U2H具有的第二LED基板182H的第二布线部(未图示)的厚度设定为大于第一LED单元U1H具有的第一LED基板181H的第一布线部(厚度)的厚度。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10H的光学片15H、反射片材20H等各构件的配置或形状等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具体来说,本实施方式的光学片15H构成为,将光学片15H直接载置在导光板19的光射出面19a上,与第一实施方式等相比,从第一LED单元U1H及第二LED单元U2H产生的热量容易经由导光板19或空气等向光学片15H传递。框架16H的框主体部161H贴靠在导光板19的光射出面19a的周缘部,且其内周缘侧的与导光板19的光射出面19a相对的部分凹陷。在该凹陷的部分收容载置于导光板19上的光学片15H的端部。框架16H的立壁部162H以从外侧包围底盘14的侧壁部的方式设置在框主体部161H的外周缘侧。另外,反射片材20H夹设在导光板19的背面19b与底盘14H的底部14aH之间。另外,底盘14H的下边侧及上边侧的各部分14bH1、14bH2分别与底部14aH相比向外侧伸出,在以上部分的内侧的空间内收纳保持第一LED单元U1H的第一散热构件H1H及保持第二LED单元U2H的第二散热构件H2H。液晶面板11以其周缘部夹在框架16H的框主体部161H与边框13H之间的方式配置。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的LED基板18H(第一LED基板181H及第二LED基板182H)与第一实施方式相比,照明装置10H的厚度方向(Z轴向)的尺寸增大,另外,保持各LED基板18H的第一散热构件H1H及第二散热构件H2H的宽度(照明装置10H的厚度方向(Z轴向)的尺寸)也增大。在本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10H中,即使从配置在下方的第一LED单元U1H侧产生的热量因烟囱效应而向上方移动,从配置在上方的第二LED单元U2H产生的热量也通过热传导效率(散热效率)高的第二LED基板182H而高效地向外部散热。其结果是,下边侧与上边侧的光学片15H的热膨胀差也被抑制,光学片15H产生褶皱或挠曲得到抑制。

<其他实施方式>

本发明不限定于根据上述记载及附图说明的实施方式,例如以下实施方式也包含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

(1)在上述第三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将第一LED单元使用的第一LED基板设为印刷基板,将第二LED单元使用的第二LED基板设为铝基板,提高容易变为高温的导光板上边侧的热传导效率(散热效率)。

(2)在上述第五实施方式中,作为第二LED单元使用的第二LED基板,也可以使用四层基板等多层基板。另外,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作为第一LED单元使用的第一LED基板(第一光源基板),布线部可以是单层状,也可以是多层状。在该情况下,作为第二LED单元使用的第二LED基板(第二光源基板),使用层数比第一LED基板的布线部多的多层状布线部。

(3)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在俯视观察时呈横长矩形状的照明装置,但只要不影响本发明的目的,例如也可以是在俯视观察时呈纵长矩形状的照明装置等其他形状的照明装置。

(4)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显示装置(液晶显示装置)也可以是具有调谐器等的电视接收装置,或者是电子看板(数字标牌)等。

(5)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在上述第一至第九实施方式等中例示的技术也可以应用于在上述第十实施方式中例示的光学片直接载置在导光板的光射出面上的构成的照明装置。

附图标记说明

10…显示装置、12…照明装置、13…边框、14…底盘、15…光学片、16…框架、17…光源、171…第一光源列、172…第二光源列、181…第一光源基板、81…第一支承基材、第二支承基材、82…第一绝缘层、第二绝缘层、83…第一布线部、83A…第二布线部、182…第二光源基板、U1…第一光源单元、U2…第二光源单元。

25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光学单元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