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闸管起动装置

文档序号:1510651 发布日期:2020-02-07 浏览:37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晶闸管起动装置 (Thyristor starter ) 是由 松本泰明 荻野宏之 川口裕敬 安藤彰修 于 2017-06-21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晶闸管起动装置(100)构成为通过依次执行使转换器(1)的直流输出电流断续地为零来进行逆变器(2)的转流的第一模式、以及通过同步机(20)的感应电压来进行逆变器(1)的转流的第二模式,使同步机(20)从停止状态加速到规定的旋转速度。在使具有第一电感的第一同步机起动的第一情况下,与使具有比第一电感大的第二电感的第二同步机起动的第二情况相比,从第一模式切换为第二模式时的切换旋转速度被设定为更高的旋转速度。(The thyristor starter (100) is configured to accelerate the synchronous machine (20) from a stopped state to a predetermined rotational speed by sequentially executing a first mode in which the DC output current of the converter (1) is intermittently set to zero to carry out the commutation of the inverter (2), and a second mode in which the DC output current of the synchronous machine (20) is commutated to the inverter (1) by the induced voltage of the synchronous machine (20). In a first case where a first synchronous machine having a first inductance is started, a switching rotational speed when switching from a first mode to a second mode is set to a higher rotational speed than in a second case where a second synchronous machine having a second inductance larger than the first inductance is started.)

晶闸管起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晶闸管起动装置。

背景技术

正在开发用于使发电机以及电动机等同步机起动的晶闸管起动装置(例如参照国际公开2014/033849号说明书(专利文献1))。晶闸管起动装置具备将交流电力转换为直流电力的转换器、使直流电力平滑化的直流电抗器、以及将从转换器经由直流电抗器提供的直流电力转换为可变频率的交流电力并向同步机供给的逆变器。通过控制向同步机供给的交流电力,能够使停止状态的同步机起动并使其以规定的旋转速度驱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2014/033849号说明书

发明内容

发明将要解决的课题

在上述晶闸管起动装置中,逆变器至少具有六个晶闸管。通过与同步机的旋转同步地使六个晶闸管每次两个地依次良好地点火,使得逆变器能够向同步机供给三相交流电力而使同步机的旋转速度上升。

然而,在逆变器的换流动作中,在六个晶闸管中的某一个晶闸管中产生了短路故障的情况下,通过使另一个正常的晶闸管点火,能够通过该晶闸管形成供事故电流流过的路径。因此,正常的晶闸管以及电枢绕组等的构成部件会由于事故电流而受到损伤。

另外,事故电流越大,或者事故电流的通电时间越长,对构成部件的损伤越大,因此构成部件损伤的可能性越高。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那样的课题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事故电流带来的损伤的晶闸管起动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根据本发明的某一方面,具备使同步机起动的晶闸管起动装置转换器、直流电抗器、以及逆变器。转换器构成为将交流电力转换为直流电力。直流电抗器使直流电力平滑化。逆变器构成为将从转换器经由直流电抗器提供的直流电力转换为可变频率的交流电力并向同步机供给。晶闸管起动装置构成为通过依次执行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使同步机从停止状态加速到规定的旋转速度,该第一模式通过使直流输出电流断续地为零来进行逆变器的换流,该第二模式通过同步机的感应电压来进行逆变器的换流。在使具有第一电感的第一同步机起动的第一情况下,与使具有比第一电感大的第二电感的第二同步机起动第二情况相比,用于从第一模式切换为第二模式的切换旋转速度被设定为更高的旋转速度。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提供能够抑制事故电流带来的损伤的晶闸管起动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晶闸管起动装置的构成的电路框图。

图2是表示晶闸管起动装置的动作的时序图。

图3是表示图1所示的逆变器的构成以及动作的电路图。

图4是示意地表示负载换流模式时的逆变器的理想的换流动作的时序图。

图5是用于说明事故电流的路径的电路图。

图6是示意地表示图5所示的事故电流的路径的电路图。

图7是表示线间电压以及事故电流的动作波形的图。

图8是示意地表示将切换旋转速度设为额定旋转速度的X%时的同步机的旋转速度与从转换器输出的直流电流的关系的时序图。

图9是示意地表示晶闸管起动装置所起动的同步机的电感与切换旋转速度的关系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0是示意地表示同步机的旋转速度与从转换器输出的直流电流的关系的时序图。

图11是表示断续换流模式时的同步机的旋转速度与电流指令值的关系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2是表示同步机的冷却构造的一个例子的剖面图。

图13是示意地表示断续换流模式时的同步机的旋转速度与从转换器输出的直流电流的关系的时序图。

图14是表示断续换流模式时的同步机的旋转速度与电流指令值的关系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5是表示断续换流模式时的同步机的旋转速度与电流指令值的关系的其他例的图。

图16是示意地表示断续换流模式时的同步机的旋转速度与从转换器输出的直流电流的关系的时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另外,对相同或者相当的部分标注相同的参照附图标记,不重复其说明。

[实施方式1]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晶闸管起动装置的构成的电路框图。参照图1,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晶闸管起动装置100通过使停止的同步机20加速到规定的旋转速度,从而使同步机20起动。

同步机20包含具有电枢绕组ATU、ATV、ATW的定子和具有励磁绕组22的转子。同步机20例如与火力发电厂的燃气轮机结合,由燃气轮机旋转驱动。在以下的说明中,也将规定的旋转速度称为“额定旋转速度”。例如在交流电源30的频率为60Hz的情况下,额定旋转速度被设定为3600rpm。

晶闸管起动装置100连接于变压器TR的二次侧。变压器TR的一次侧连接于交流电源30。变压器TR将从交流电源30供给的三相交流电压转换为规定的电压值的三相交流电压并提供给晶闸管起动装置100。

晶闸管起动装置100具备转换器1、直流电抗器3、以及逆变器2。转换器1是至少包含六个晶闸管的三相全波整流器,将来自变压器TR的三相交流电力转换为可变电压的直流电力。

直流电抗器3连接于转换器1的正侧输出端子1a与逆变器2的正侧输入端子2a之间。直流电抗器3使转换器1的直流输出电流Id平滑化。转换器1的负侧输出端子1b与逆变器2的负侧输入端子2b相互连接。另外,也可以在转换器1的负侧输出端子1b与逆变器2的负侧输入端子2b之间连接另一个直流电抗器3。

逆变器2的三个输出端子2c、2d、2e分别连接于同步机20的三个电枢绕组ATU、ATV、ATW。逆变器2是至少包含六个晶闸管U、V、W、X、Y、Z的三相他励式逆变器。

晶闸管起动装置100还具备变流器4、5、电压检测器6、位置检测器7、电流检测器9、逆变器控制部10、以及转换器控制部13。

变流器4检测从变压器TR流到转换器1的三相交流电流,并将表示检测值的信号提供给电流检测器9。电流检测器9基于来自变流器4的信号,对从转换器1输出的直流电流Id进行运算,并将表示其运算值的信号提供给转换器控制部13。具体而言,电流检测器9具有全波整流型的二极管整流器,将检测到的三相交流电流转换为直流电流Id。

变流器5检测从逆变器2流到同步机20的电枢绕组ATU、ATV、ATW的电流,并将表示检测值的信号提供给位置检测器7。

电压检测器6检测从逆变器2向同步机20供给的三相交流电压Vu、Vv、Vw的瞬时值,并将表示检测值的信号提供给位置检测器7。具体而言,电压检测器6检测同步机20的电枢绕组ATU、ATV、ATW中的三相交流电压的线间电压中的两个线间电压(在图1中是U相-V相间的交流电压Vu-v以及V相-W相间的交流电压Vv-w)。如此,通过检测U相-V相间的交流电压Vu-v、V相-W相间的交流电压Vv-w以及W相-U相间的交流电压Vw-u中的至少两个线间电压,能够通过计算来求出U相、V相、W相的交流电压。从该线间电压向相电压的转换在电压检测器6或者位置检测器7中进行。

位置检测器7基于来自变流器5以及电压检测器6的信号检测同步机20的转子的位置,并将表示检测值的信号提供给逆变器控制部10以及转换器控制部13。

逆变器控制部10基于来自位置检测器7的信号,控制逆变器2的点火相位。具体而言,逆变器控制部10包含控制角运算部11和闸门脉冲产生器12。控制角运算部11基于检测出的同步机20的转子的位置运算相位控制角(点火角)γ,将运算出的相位控制角γ提供给闸门脉冲产生器12。闸门脉冲产生电路40基于从控制角运算部11接收的相位控制角γ生成向逆变器2的晶闸管的闸门提供的闸门脉冲(点火指令)。逆变器控制部10与“第一控制部”的一实施例对应。

转换器控制部13基于来自位置检测器7的信号以及来自电流检测器9的信号,控制转换器1的点火相位。具体而言,转换器控制部13控制转换器1的点火相位,以使从转换器1输出的直流电流Id与电流指令值Id*一致。转换器控制部13与“第二控制部”的一实施例对应。

转换器控制部13包含速度控制部14、电流控制部15、控制角运算部16、以及闸门脉冲产生器17。速度控制部14基于检测出的同步机20的转子的位置,对同步机20的旋转速度进行运算。速度控制部14基于运算出的旋转速度,生成作为直流电流Id的目标值的电流指令值Id*。

电流控制部15对电流指令值Id*与直流电流Id的偏差ΔId进行运算,基于运算出的偏差ΔId生成电压指令值VDC1*。具体而言,电流控制部15包含比例要素(P:proportional element)、积分要素(I:integral element)以及加法部。比例要素将偏差ΔId乘以规定的比例增益并向加法部输出,积分要素以规定的积分增益将偏差ΔId积分并向加法部输出。加法部将来自比例要素以及积分要素的输出相加,生成电压指令值VDC1*。电压指令值VDC1*相当于对转换器1应输出的直流电压VDC1进行规定的控制指令。

另外,转换器1控制直流电压VDC1,以使其比逆变器2的输入端子侧的直流电压VDC2大出由直流电抗器3引起的电压下降量的量。由此,直流电流Id得以控制。

控制角运算部16基于从电流控制部15提供的电压指令值VDC1*,对相位控制角α进行运算。控制角运算部16将运算出的相位控制角α提供给闸门脉冲产生器17。

闸门脉冲产生电路40基于从控制角运算部16接收到的相位控制角α生成向转换器1的晶闸管的闸门提供的闸门脉冲(点火指令)。按照由闸门脉冲产生器17生成的闸门脉冲对转换器1进行开关控制,从而从转换器1输出遵循电流指令值Id*的直流电流Id。

接下来,使用图2对晶闸管起动装置100的动作进行说明。

图2是表示晶闸管起动装置100的动作的时序图。图2中示出了从转换器1输出的直流电流Id以及同步机20的旋转速度。

在晶闸管起动装置100中,利用由同步机20的电枢绕组ATU、ATV、ATW感应的反电动势(感应电压)进行逆变器2中的晶闸管的换流。这种换流被称作“负载换流”。

然而,在同步机20的旋转速度低的情况下、即同步机20的起动时或低速时,由于在电枢绕组ATU、ATV、ATW产生的感应电压低,因此有晶闸管的换流失败的情况。因此,在同步机20的旋转速度低时,采用了使转换器1的直流输出电流Id断续地为零来进行逆变器2的换流的“断续换流”。

如图2所示,晶闸管起动装置100构成为,通过依次切换并执行断续换流模式(第一模式)与负载换流模式(第二模式),使同步机20从停止状态加速到额定旋转速度。

具体而言,若在时刻t=0使停止状态的同步机20起动,则晶闸管起动装置100执行断续换流模式。在断续换流模式时,直流电流Id示出脉冲波形。各脉冲的峰值通常设为恒定值(Id=I0)。峰值例如被设定为,在断续换流模式的期间向同步机20供给的交流电力的累计值满足用于使停止状态的同步机20加速到切换旋转速度的电力量。

然后,若同步机20的旋转速度到达额定旋转速度的10%左右,则晶闸管起动装置100从断续换流模式切换为负载换流模式。在以下的说明中,也将从断续换流模式切换为负载换流模式时的旋转速度称为“切换旋转速度”。在图2的例子中,将切换旋转速度设为额定旋转速度的10%左右。

图3是表示图1所示的逆变器2的构成以及动作的电路图。参照图3,晶闸管U、V、W的阳极都连接于正侧输入端子2a,它们的阴极分别连接于输出端子2c、2d、2e。晶闸管X、Y、Z的阳极分别连接于输出端子2c、2d、2e,它们的阴极都连接于负侧输入端子2b。

与三相交流电压Vu、Vv、Vw同步地使晶闸管U、V、W中的一个晶闸管和晶闸管X、Y、Z中的一个晶闸管导通,从而逆变器2将从转换器1经由直流电抗器3供给的直流电力转换为可变频率、可变电压的三相交流电力而向同步机20的定子(电枢绕组ATU、ATV、ATW)提供。由此,能够使同步机20的旋转速度上升。

例如如图3所示,在晶闸管U、Z导通的情况下,同步机20的U相电压Vu经由电感Lu以及晶闸管U在逆变器2的输入端子2a出现,W相电压Vw经由电感Lw以及晶闸管Z在逆变器2的输入端子2b出现。即,同步机20的W相-U相间的交流电压Vw-u成为直流电压VDC2而在输入端子2a、2b间出现。另外,电抗器Lu、Lv、Lw分别示出了同步机20的电枢绕组ATU、ATV、ATW所具有的电感。

图4是示意地表示负载换流模式时的逆变器2的理想的换流动作的时序图。在图4中示出了三相交流电压Vu、Vv、Vw、逆变器2的六个晶闸管中的导通的晶闸管以及在逆变器2的输入端子2a、2b间出现的直流电压VDC2。

在图4中,线间电压Vu-v、Vv-w、Vw-u成为0V的点是相位控制角γ的基准点,在基准点,γ=0°。在负载换流模式中,在从基准点起相位超前了希望的角度γ的时刻,向晶闸管提供闸门脉冲。例如在晶闸管U导通的期间,向晶闸管V提供闸门脉冲,接着,在晶闸管V导通的期间,向晶闸管W提供闸门脉冲。同样,在晶闸管Z导通的期间,向晶闸管X提供闸门脉冲,接着,在晶闸管X导通的期间,向晶闸管Y提供闸门脉冲。

根据导通的晶闸管的转变,同步机20的线间电压Vu-v、Vv-w、Vw-u在逆变器2的输入端子2a、2b间依次作为直流电压VDC2而出现。逆变器控制部10根据同步机20的旋转使六个晶闸管U、V、W、X、Y、Z每次两个地依次良好地点火,控制流经同步机20的电流的路径。

这里,考虑在负载换流模式中在逆变器2的六个晶闸管U、V、W、X、Y、Z中的某一个晶闸管中产生了阳极-阴极间电短路的短路故障的情况。

例如在晶闸管U产生了短路故障的情况下,若向晶闸管V提供闸门脉冲而使晶闸管V导通,则如图5所示,以将晶闸管V、U包含在内的方式形成事故电流Ia的路径。因此,正常的晶闸管V以及电枢绕组等的构成部件会由于事故电流Ia而受到损伤。事故电流Ia越大,或者事故电流Ia的通电时间越长,对构成部件的损伤越大,因此构成部件损伤的可能性越高。

图5所示的事故电流Ia的路径由图6那样的等效电路图表现。在图6的等效电路图中,电抗器L的电感相当于电枢绕组ATU、ATV所具有的电感的合计值。交流电源电压相当于同步机20的线间电压Vu-v。各电枢绕组的电阻成分设为小到可以忽略。

若使晶闸管V导通,则经由电抗器L在晶闸管V中流过事故电流Ia。若将线间电压Vu-V的有效值设为V,则线间电压Vu-v由下式(1)表示。

Figure BDA0002325617460000081

事故电流Ia是与线间电压Vu-v相比相位滞后了90°的电流。在γ=π/2的情况下,事故电流Ia由下式(2)给出。其中,L是电抗器L的电感,ω是同步机20的旋转角速度。

Figure BDA0002325617460000082

图7示出π/2≤γ<π时的线间电压Vu-v以及事故电流Ia的动作波形。另外,图7中的虚线所示的电流波形示出了γ=π/2时的事故电流Ia。

事故电流Ia成为以θ=π为中心的左右对称的波形。晶闸管V的导通期间γ≤θ≤π+γ的电路方程式由下式(3)给出。

Figure BDA0002325617460000083

若根据θ=ωt=π-γ并代入Ia=0的条件对将式(3)求解,则可获得下式(4)。该电流波形与截取了γ=π/2的电流波形的π-γ≤θ≤π+γ的部分而得的电流波形相同。

Figure BDA0002325617460000084

Ia在θ=π时成为最大,最大值由下式(5)求出。

根据式(5)可知,在同步机20的旋转速度(旋转角速度ω)以及相位控制角γ恒定的情况下,电抗器L的电感越小,事故电流Ia越大。这表示电感小的同步机20与电感大的同步机20相比,事故电流Ia变大。在以下的说明中,也将具有第一电感的同步机20称作“第一同步机”,将具有比第一电感大的第二电感的同步机20称作“第二同步机”。

另外,事故电流Ia的通电时间由同步机20的旋转周期×2γ/2π表示。因而,通电时间与同步机20的旋转速度成反比例。这表示同步机20的旋转速度越低,事故电流Ia的通电时间越长。

如此,在负载换流模式中,若逆变器2的六个晶闸管U、V、W、X、Y、Z中的某一个晶闸管产生短路故障,则在晶闸管起动装置100以及同步机20的构成部件中流过事故电流Ia。同步机20的电感越小,事故电流Ia的大小越大。同步机20的旋转速度越低,事故电流Ia的通电时间越长。

这里,根据图2的时序图,在负载换流模式中,同步机20的旋转速度最低的定时是从断续换流模式切换到负载换流模式的定时。因而,若在该定时产生短路故障,则事故电流Ia的通电时间变得最长,因此会给构成部件带来较大的损伤。

特别是,在第一同步机中,对应于与第二同步机相比电感更小,事故电流Ia变大,因此预想其损伤变得更大。

因此,在实施方式1的晶闸管起动装置100中,构成为能够根据成为对象的同步机20所具有的电感来变更切换旋转速度。具体而言,在使第一同步机起动的情况下(第一情况下),与使第二同步机起动的情况(第二情况)相比,切换旋转速度被设定为更高的旋转速度。

使用图8对在某一同步机中提高了切换旋转速度的情况下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图8是示意地表示将切换旋转速度设为额定旋转速度的X%(其中,X>10)时的同步机20的旋转速度与从转换器1输出的直流电流Id的关系的时序图,并且是与图2对比的图。在图8中,用单点划线示出了图2所示的同步机20的旋转速度。断续换流模式以及负载换流模式的各自中的直流电流Id在图2与图8中设为彼此相等。

如图8所示,在将切换旋转速度设为额定旋转速度的X%的情况下,与将切换旋转速度设为额定旋转速度的10%的情况相比,从断续换流模式切换到负载换流模式的定时的同步机20的旋转速度变高。因而,在该定时产生了短路故障的情况下,事故电流Ia的通电时间变得更短。由此,能够减少事故电流Ia给构成部件带来的损伤。

如上述那样,在使第一同步机起动的情况下,与使第二同步机起动的情况相比,事故电流Ia变大,因此上述提高切换旋转速度所带来的作用效果变得显著。其结果,晶闸管起动装置100能够不依赖于成为对象的同步机的电感地抑制事故电流给构成部件的损伤。

图9是示意地表示由晶闸管起动装置100起动的同步机20的电感与切换旋转速度的关系的一个例子的图。

如图9所示,在同步机20的电感为L1以上的情况下,切换旋转速度被设定为额定旋转速度的X1%。与此相对,在同步机20的电感为L2以上且小于L1的情况下,切换旋转速度被设定为额定旋转速度的X2%(X2>X1)。而且,在同步机20的电感为L2以下的情况下,切换旋转速度被设定为额定旋转速度的X3%(X3>X2)。由此,即使在晶闸管起动装置100使电感小的同步机20起动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在逆变器2产生短路故障时造成部件损伤的情况。

另外,晶闸管起动装置100的用户能够通过参照图9所示的关系,基于成为对象的同步机20的电感来设定切换旋转速度。由用户设定的切换旋转速度能够预先存储于晶闸管起动装置100内部的存储器。逆变器控制部10以及转换器控制部13按照存储于存储器的切换旋转速度分别控制逆变器2以及转换器1的点火相位。由此,在同步机20的旋转速度到达所设定的切换旋转速度时,晶闸管起动装置100从断续换流模式切换到负载换流模式。

如以上说明那样,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晶闸管起动装置,在使具有第一电感的同步机(第一同步机)起动的情况下,与使具有比第一电感大的第二电感的同步机(第二同步机)起动的情况相比,通过提高切换旋转速度,能够缩短事故电流的通电时间。由此,即使在使电感小的同步机起动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事故电流所导致的晶闸管起动装置以及同步机的构成部件的损伤。

[实施方式2]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1的晶闸管起动装置100,在使第一同步机起动的情况下,与使第二同步机起动的情况相比,切换旋转速度更高,因此断续换流模式所花费的时间变长。因此,同步机20的升速率(旋转速度上升的比率)降低,结果可能发生同步机20的起动花费时间的情况。

因此,在实施方式2的晶闸管起动装置100中,在使第一同步机起动的情况下,与使第二同步机起动的情况相比,将断续换流模式中的电流指令值Id*设定为更高的电流值。

图10是示意地表示同步机20的旋转速度与从转换器1输出的直流电流Id的关系的时序图,并且是与图2对比的图。在图10中,由单点划线示出图2所示的同步机20的旋转速度以及直流电流Id。

如图10所示,在同步机20从停止状态到达切换旋转速度(额定旋转速度的X%)的期间,将从转换器1输出的直流电流Id的最大值(即,脉冲的峰值)设为I1。通过使I1大于I0,使得升速率上升,因此与将直流电流Id设为I0的情况比较,能够缩短同步机20加速到切换旋转速度的时间。另外,通过调整I1的大小,能够使在图2与图10之间断续换流模式所花费的时间相等。

图10所示的直流电流Id的调整能够通过调整电流指令值Id*来实现。图11是表示断续换流模式时的同步机20的旋转速度与电流指令值Id*的关系的一个例子的图。

在图11中,电流指令值Id*被设定为随着同步机20的电感变小而电流值变高。由于同步机20的电感越小,切换旋转速度越高(参照图9),因此根据图11的关系,电流指令值Id*也越高,从而能够防止断续换流模式所花费的时间变长。

表示图11所示的关系的数据能够预先存储于晶闸管起动装置100内部的存储器。转换器控制部13通过参照该数据,能够基于从外部提供的同步机20的电感生成电流指令值Id*。另外,数据的形式可以是表格,也可以是函数。

如以上说明那样,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晶闸管起动装置,除了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作用效果之外,还能够在短时间内使同步机20起动。

[实施方式3]

在通过晶闸管起动装置100将同步机20的电枢绕组ATU、ATV、ATW通电了的情况下,在电枢绕组ATU、ATV、ATW中产生热损失(焦耳热)。热损失与电流的大小的平方成比例。为了防止同步机20因热损失而过热,在同步机20设有冷却构造。

图12是表示同步机20的冷却构造的一个例子的剖面图。参照图12,在同步机20的机内,在转子24的旋转轴安装有风扇25。风扇25通过转子24的旋转而被旋转驱动。若风扇25旋转,则如图中箭头所示,冷却介质在形成于转子24以及定子26的通风路径中循环。冷却介质例如使用氢气或者空气。在定子框内面向通风路径地设置冷却器27。在通风路径中进行了循环后的冷却介质由冷却器27、即在定子框内面向通风路径地设置的冷却器27冷却。

如此,由于利用转子24的旋转力使风扇25旋转,因此在同步机20的旋转速度低时,风扇25的旋转速度也降低。因此,不易在通风路径中使冷却介质循环,结果,冷却介质的冷却能力降低。因而,若如上述实施方式2那样提高断续换流模式中的直流电流Id,则存在同步机20过热的可能性。

另外,若欲通过提高冷却介质的冷却能力来抑制同步机20的过热,则不得不增大冷却器的容量,有导致装置的大型化的可能性。

因此,在实施方式3的晶闸管起动装置100中,在断续换流模式中,根据同步机20的旋转速度而使直流电流Id的大小变化。具体而言,在断续换流模式中,随着同步机20的旋转速度百年高而增大直流电流Id。

图13是示意地表示断续换流模式时的同步机20的旋转速度与从转换器1输出的直流电流Id的关系的时序图。

如图13所示,在同步机20从停止状态到达额定旋转速度的Y%(其中,Y<X)的期间,将从转换器1输出的直流电流Id的最大值(即,脉冲的峰值)设为I1L。另外,在同步机20从额定旋转速度的Y%到达X%(切换旋转速度)的期间,将从转换器1输出的直流电流Id的最大值(脉冲的峰值)设为I1H(I1H>I1L)。

额定旋转速度的Y%例如基于能够在通风路径中使冷却介质循环的风扇25(参照图12)的下限旋转速度来设定。由此,在导致冷却介质的冷却能力降低的旋转速度范围(0~额定旋转速度的Y%)内,向同步机20供给的电流成为较低的电流值,因此同步机20的热损失(焦耳热)被抑制。其结果,能够抑制同步机20的过热。

另一方面,若同步机20的旋转速度比上述旋转速度范围高,即冷却介质的冷却能力得以确保,则使向同步机20供给的电流增加。由此,能够提高同步机20的升速率,因此能够防止断续换流模式所花费的时间延长。

在图13中,由单点划线示出了图10所示的同步机20的旋转速度以及直流电流Id。在I1L、I1H与I1之间,I1L<I1<I1H的关系成立。通过使I1H比I1大,使得升速率上升,因此与将直流电流Id设为I1的情况比较,能够缩短同步机20从额定旋转速度的Y%加速到X%的时间。另外,通过调整I1H的大小,能够使在图10与图13之间断续换流模式所花费的时间相等。

图13所示的直流电流Id的调整能够通过根据同步机20的旋转速度调整电流指令值Id*来实现。即,在断续换流模式中,电流指令值Id*被设定为随着同步机20的旋转速度变高而电流值变大。

由此,电流指令值Id*根据同步机20的旋转速度而变化。在本申请说明书中,“根据同步机20的旋转速度而变化”的意思是电流指令值Id*根据同步机20的旋转速度而离散地变化,或者电流指令值Id*根据同步机20的旋转速度而连续地变化。

图14是表示断续换流模式时的同步机20的旋转速度与电流指令值Id*的关系的图。如图14所示,在同步机的旋转速度为0rpm以上且额定旋转速度的Y%以下时,电流指令值Id*被设定为I1L。另一方面,在同步机20的旋转速度高于额定旋转速度的Y%且为X%以下时,电流指令值Id*被设定为I1H。

表示图14所示的关系的数据能够预先存储于晶闸管起动装置100内部的存储器。转换器控制部13通过参照该数据,能够基于运算出的同步机20的旋转速度生成电流指令值Id*。另外,数据的形式既可以是表格,也可以是函数。

如以上说明那样,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晶闸管起动装置,除了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作用效果之外,还起到以下的作用效果。即使在采用了利用同步机20的旋转力来冷却同步机20的构造的情况下,也能够在抑制同步机20的过热的同时在短时间内使同步机20起动。另外,能够抑制用于抑制同步机20的过热的冷却构造的大型化。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3中,示例了在断续换流模式中使电流指令值Id*以两个阶段变化的构成(参照图14),但也可以以三个阶段以上变化。

或者,也可以如图15所示,在断续换流模式中根据同步机20的旋转速度使电流指令值Id*连续地变化。在图15的例子中,电流指令值Id*在同步机20的旋转速度为0rpm时是I2L,在同步机20的旋转速度为额定旋转速度的10%(即,切换旋转速度)时成为I2H(I2H>I2L)。电流指令值Id*根据旋转速度线性地变化。

图16是示意地表示根据图15所示的关系执行了断续换流模式的情况下的同步机20的旋转速度与从转换器1输出的直流电流Id的关系的时序图。

如图16所示,在同步机20从停止状态到达切换旋转速度的时间内,直流电流Id连续地变化。在图16中,由单点划线示出了图10所示的同步机20的旋转速度以及直流电流Id。在I2L、I2H与I1之间有I2L<I1<I2H的关系成立。通过调整I2H的大小,能够使在图10与图16之间断续换流模式所花费的时间相等。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1~3中,说明了同步机20是在火力发电厂中通过燃气轮机旋转驱动的发电机的情况,但并不限定于此,同步机20也可以是在一般工业领域中使用的同步机。例如,同步机20也可以是钢铁厂的冷却风机用的同步机。

这次公开的实施方式是示例,并不仅限定于上述内容。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书表示,意图包含与权利要求书等同的意思以及范围内的全部变更。

附图标记说明

1转换器,2逆变器,3直流电抗器,4、5变流器,6电压检测器,7位置检测器,9电流检测器,10逆变器控制部,11、16控制角运算部,12、17闸门脉冲产生器,14速度控制部,15电流控制部,20同步机,22励磁绕组,24转子,25风扇,26定子,27冷却器,30交流电源,100晶闸管起动装置,ATU、ATV、ATW电枢绕组,U、V、W、X、Y、Z晶闸管,TR变压器。

21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发电系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

技术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