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单元、车辆用灯具系统

文档序号:1518600 发布日期:2020-02-11 浏览:31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灯单元、车辆用灯具系统 (Lamp unit and vehicle lamp system ) 是由 都甲康夫 岩本宜久 于 2019-07-23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提供灯单元、车辆用灯具系统。在向车辆前方进行选择性的光照射时得到对比度高的投影像。一种灯单元,在对车辆的周围进行选择性的光照射的车辆用灯具系统中使用,其中,该灯单元包括:光源;光阀部,其对从所述光源射出的光进行调制;以及光学系统,其对透过所述光阀部后的光进行投影。所述光阀部具有:一对偏光板;液晶元件,其配置在所述一对偏光板彼此之间,液晶分子的初始取向为水平取向,且通过施加电场而在面内方向上产生取向变化;第1光学板,其为正A板,配置在所述一对偏光板中的靠近所述光源的一侧的偏光板与所述液晶元件之间;以及第2光学板,其为正C板,配置在所述第1光学板与所述液晶元件之间。(Provided are a lamp unit and a vehicle lamp system. A projection image with high contrast is obtained when selective light irradiation is performed to the front of the vehicle. A lamp unit for use in a vehicle lamp system that selectively irradiates light around a vehicle, wherein the lamp unit comprises: a light source; an optical valve unit that modulates light emitted from the light source; and an optical system that projects the light transmitted through the optical valve unit. The optical valve section includes: a pair of polarizing plates; a liquid crystal element which is disposed between the pair of polarizing plates, has an initial orientation of liquid crystal molecules in a horizontal orientation, and has an orientation change in an in-plane direction by application of an electric field; a1 st optical plate which is a positive a plate and is disposed between the liquid crystal cell and one of the pair of polarizing plates on a side close to the light source; and a2 nd optical plate which is a positive C plate and is disposed between the 1 st optical plate and the liquid crystal cell.)

灯单元、车辆用灯具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车辆的周边(例如,前方)进行光照射的技术,特别涉及一种根据有无对向车辆、先行车辆等对象体进行选择性的光照射的技术。

背景技术

日本特开2005-183327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一种能够形成多个配光图案的车辆前照灯。该车辆前照灯具有:发光部,其使用了LED;以及遮光部,其对从发光部朝向前方照射的光的一部分进行遮光而形成适合于配光图案的截止线。遮光部具有:电光学元件,其具有调光功能;以及控制部,其对该电光学元件进行调光控制。并且,作为电光学元件,例如使用液晶元件。

然而,在使用上述的结构进行向车辆的前方照射的光的控制的情况下,从发光部的LED射出的光以广角前进,所以即使使用透镜等进行会聚,设计为使光以尽可能窄角向液晶元件入射,光的入射角在上下、左右分别构成比较大的角度(例如,±20~±30°左右)。因此,透过液晶元件的光的视角依赖性大,在使用该光形成的投影像(配光图案)的对比度降低方面还存在改良的余地。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18332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所涉及的具体方式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在向车辆前方进行选择性的光照射时能够得到高对比度的投影像的技术。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1]本发明所涉及的一个方式的灯单元,(a)其在对车辆的周围进行选择性的光照射的车辆用灯具系统中使用,包括:(b)光源;(c)光阀部,其对从所述光源射出的光进行调制;(d)光学系统,其对透过所述光阀部后的光进行投影,(e)所述光阀部具有:(e1)一对偏光板;(e2)液晶元件,其配置在所述一对偏光板彼此之间,液晶分子的初始取向为水平取向,且通过施加电场而在面内方向上产生取向变化; (e3)第1光学板,其为正A板,配置在所述一对偏光板中的靠近所述光源的一侧的偏光板与所述液晶元件之间;以及(e4)第2光学板,其为正C板,配置在所述第 1光学板与所述液晶元件之间。

[2]本发明所涉及的一个方式的灯单元,(a)其在对车辆的周围进行选择性的光照射的车辆用灯具系统中使用,其中,该灯单元包括:(b)光源;(c)光阀部,其对从所述光源射出的光进行调制;(d)光学系统,其对透过所述光阀部后的光进行投影,(e)所述光阀部具有:(e1)一对偏光板;(e2)第1液晶元件,其配置在所述一对偏光板彼此之间,液晶分子的初始取向为水平取向,且通过施加电场而在面内方向上产生取向变化;(e3)第2液晶元件,其配置在所述一对偏光板彼此之间,液晶分子的初始取向为垂直取向或者为大致垂直取向;(e4)第1光学板,其为正A板、负 A板、正双轴板或者负双轴板中的任意一种,配置在所述一对偏光板中的靠近所述光源的一侧的偏光板与所述第1液晶元件或者所述第2液晶元件之间;以及(e5)第2 光学板,其为负C板,配置在所述第1光学板与所述第1液晶元件或者所述第2液晶元件之间。

[3]本发明所涉及的一个方式的车辆用灯具系统,该车辆用灯具系统包括:(a) 所述灯单元;(b)检测部,其检测位于所述车辆的周围的对象体;以及(c)驱动部,其根据由所述检测部检测出的所述对象体的位置设定配光图案并驱动所述灯单元。

根据上述结构,在朝车辆前方进行选择性的光照射时能够得到对比度高的投影像(配光图案)。

附图说明

图1为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具系统的结构的图。

图2为用于说明液晶元件、各光学板以及各偏光板的光轴的配置的图。

图3为示出液晶元件的结构例的示意性的剖视图。

图4为示出等透射率曲线的模拟分析的结果的图。

图5为示出第2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具系统的结构的图。

图6为用于说明液晶元件、各光学板以及各偏光板的光轴的配置的图。

图7为示出液晶元件的结构例的示意性的剖视图。

图8为用于说明互补地配置光调制区域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9为示出等透射率曲线的模拟分析的结果的图。

图10为示出等透射率曲线的模拟分析的结果的图。

图11为示出等透射率曲线的模拟分析的结果的图。

图12为示出等透射率曲线的模拟分析的结果的图。

标号说明:

1:照相机、2:控制部、3、3a:液晶驱动部、4、4a:灯单元、11:光源、12:聚光透镜(聚光光学系统)、13a、13b:偏光板、14、18:液晶元件、15:第1光学板、16:第2光学板、17:投影透镜(成像投影光学系统)、19:第3光学板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图1为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具系统的结构的图。图1所示的车辆用灯具系统根据由照相机1拍摄的自身车辆周边(例如,前方)的图像,由控制部2进行图像识别处理来检测有无对象体(例如对向车辆、先行车辆、行人等),根据该对象体的位置由液晶驱动部3对灯单元4的液晶元件14进行控制,进行选择性的光照射。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照相机1和控制部2对应于“检测部”,控制部2和液晶驱动部3对应于“驱动部”。

照相机1配置在自身车辆内的规定位置(例如,挡风玻璃上部),对自身车辆的前方空间进行拍摄。例如,通过在具有CPU、ROM、RAM等的计算机系统中执行规定的动作程序,从而实现控制部2。液晶驱动部3根据从控制部2供给的控制信号生成用于驱动液晶元件14的驱动电压,并供给到液晶元件14。

灯单元4配置在自身车辆的前部,用于进行光照射,构成为包括光源11、聚光透镜(聚光光学系统)12、一对偏光板13a、13b、液晶元件14、光学板15、光学板 16以及投影透镜(成像投影光学系统)17。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一对偏光板13a、 13b、液晶元件14、光学板15以及光学板16对应于“光阀部”。

光源11例如包含LED等发光元件和驱动器,根据控制部2的控制信号从驱动器向发光元件供给驱动电流,从发光元件射出光。

聚光透镜12对从光源11射出的比较广角的光进行会聚,并使其向液晶元件14 入射。另外,也可以使用反射板(反射器)代替聚光透镜来构成聚光光学系统,也可以将聚光透镜和反射板组合来构成聚光光学系统。

一对偏光板13a、13b夹着液晶元件14等对置配置。作为这些偏光板13a、13b,例如,可以利用使用了有机材料的吸收型偏光板(碘系、染料系等),也可以使用在透明基板上形成金属细线而构成的线栅偏光板,也可以将这些偏光板重叠来使用。作为线栅偏光板,优选通过光学多层膜等抑制了表面反射的偏光板。

液晶元件14通过从液晶驱动部3供给的驱动电压而被驱动,用于对从光源11经由聚光透镜12等而入射的光施加调制。该液晶元件14具有多个光调制区域(像素区域),能够按照各光调制区域对光分别施加调制。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液晶元件14,使用了液晶分子的取向方向根据施加电压而在面内(与基板表面平行的面内)产生变化的面内切换(In-plane switching)型的液晶元件。对于液晶元件14的详细结构进行后述(参照图3)。

光学板15为正A板,配置在偏光板13a与液晶元件14之间的靠近偏光板13a 的一侧。在此,将光学板的三个方向的折射率定义为nx、ny、nz。nx为光学板的面内的慢轴方向上的折射率,ny为与nx正交的快轴方向的折射率,nz为与nx和ny正交的光学板的厚度方向的折射。此外,定义为Nz=(nx-nz)/(nx-ny)。当使用这些定义来进行表示时,正A板为Nz=1的光学板。

光学板16为正C板,配置在偏光板13a与液晶元件14之间的靠近液晶元件14 的一侧。在此,当使用上述的光学板的定义来表示时,正C板为Nz=-∞的光学板。

在此,将Nz(Nz因子)为∞的视角补偿板(nx≒ny>nz)称为负C板(negativeC 板)。将Nz大于1的视角补偿板(nx>ny>nz)称为具有负双轴光学各向异性的双轴板,或简称为负双轴板。将Nz大约为1的视角补偿板(nx>ny≒nz)称为正A板 (positiveA板)。另外,将Nz小于1的视角补偿板主要称为具有正双轴光学各向异性的双轴板,或简称为正双轴板。但是,将Nz大约为0的视角补偿板(nz≒nx>ny) 称为负A板(负A板),将Nz为-∞的视角补偿板(nz>nx≒ny)称为正C板(positiveC 板)。此外,在本说明书中,如果面内相位差Re=(nx-ny)×d(d:视角补偿板的厚度)为7nm以下,则视为负C板来进行处理。此外,将厚度方向的相位差Rth定义为Rth=((nx+ny)/2-nz)×d。

投影透镜17配置为被液晶元件14调制且透过偏光板13b的光能够入射。作为该投影透镜17,例如优选使用在特定的距离具有焦点的反转投影型的投影透镜。在该情况下,构成为根据入射的光的角度设计透镜的N/A。当将相对于投影透镜17的中心线最倾斜地入射的光的角度设为θ时,设计成N/A=sinθ。优选上述的液晶元件14 配置在该投影透镜17的焦点附近。

该灯单元4的光在液晶元件14的各光调制区域被进行调制,其光通过偏光板13b后射出而被投影透镜17投影,从而能够在自身车辆的前方形成各种配光图案(投影像)。例如,能够形成在先行车辆、对向车辆所存在的区域进行遮光或减光,在其以外的区域照射光这样的配光图案。

图2为用于说明液晶元件、各光学板以及各偏光板的光轴的配置的图。另外,如图中所示,构成为将液晶元件的左右方向表示为0°-180°,将上下方向表示为90°-270°。一对偏光板13a、13b配置为彼此的吸收轴a1、a2大致正交。在本实施方式中,配置在光入射侧(靠近光源11的一侧)的偏光板13a配置为吸收轴a1成90°-270°方向。此外,配置在光出射侧(靠近投影透镜17的一侧)的偏光板13b配置为吸收轴a2成 0°-180°方向。液晶元件14配置为初始取向方向,即未施加电压时的液晶分子的取向方向a3成为180°方向。如图中所示,在施加电压时,该取向方向a3根据其电压的大小以向90°方向接近的方式产生变化。光学板15为如上所述的正A板,以其慢轴a4 与液晶分子的取向方向a3平行的方式配置在0°-180°方向上。光学板16为如上所述的正C板,配置成其光轴成为厚度方向(光行进方向)。

图3为示出液晶元件的结构例的示意性的剖视图。液晶元件14构成为包括:对置配置的第1基板21和第2基板22、分别设置于第2基板22的第1电极23和第2 电极24、分别设置于第1基板21和第2基板22的第1取向膜25和第2取向膜26、配置在第1基板21与第2基板22之间的液晶层27、以及绝缘膜28。另外,虽然省略了图示,但也可以在第1基板21或者第2基板22上设置滤色器。

第1基板21以及第2基板22在俯视时分别为矩形的基板,彼此对置地配置。作为各基板,例如可以使用玻璃基板、塑料基板等透明基板。在第1基板21与第2基板22之间均匀地分散配置有例如许多间隔件,利用这些间隔件将基板间隙保持为期望的大小(例如几μm左右)

第1电极23、第2电极24均设置在第2基板22的一面侧。本实施方式的第1 电极23为具有多个电极支的梳齿状电极。此外,第2电极24为设置在第2基板24 的一个面的几乎整面上的对置电极。如图所示,在第2电极24与第1电极23之间设置有绝缘膜28。该绝缘膜28例如为SiO2膜等无机绝缘膜、或者有机绝缘膜。通过对第1电极23与第2电极24之间施加电压,从而能够在两者之间产生边缘电场,由此,能够在与第2基板22的一面平行的面内使液晶层27的液晶分子的取向方向产生变化。例如,通过分别对氧化铟锡(ITO)等的透明导电膜进行适当图案化(patterning),从而构成各电极。

另外,作为对第1电极23和第2电极24施加电压的方法,即液晶元件14的驱动方法,能够适当地采用静态(static)驱动、占空比驱动、TFT驱动等,特别优选静态驱动。此外,在图示的示例中,例示了适用于FFS(Fringe Field Switching:边缘场切换)模式的电极结构,但也可以采用适用于IPS(In Plane Switching:面内切换) 模式的电极结构。在该情况下,例如,将第1电极23和第2电极24均设为梳齿状电极,配置在同一基板面上即可。

第1取向膜25设置在第1基板21的一面侧。第2取向膜26设置在第2基板22 的一面侧。作为各取向膜,可以使用将液晶层27的取向状态限制为水平取向的取向膜。对各取向膜实施摩擦处理等单轴取向处理,具有朝向一个方向的取向限制力。针对各取向膜的取向处理的方向例如设定为彼此不同(反平行(Anti parallel))。

液晶层27设置在第1基板21与第2基板22之间。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介电常数各向异性Δε为正且未包含手性材料,具有流动性的向列型液晶材料来构成液晶层27。另外,也可以使用介电常数各向异性Δε为负的向列型液晶材料。本实施方式的液晶层27设定成分别在未施加电压时的液晶分子的取向方向为向一个方向倾斜的状态,构成相对于各基板面具有微小的预倾角的大致水平取向。

在该液晶元件14中,能够通过由第1电极23和第2电极24产生的电场使液晶分子的取向方向产生变化的区域分别构成光调制区域29。通过按照每个光调制区域 29单独地控制透射光的状态,从而能够得到期望的配光图案。

对将图1所示的第1实施方式的液晶元件14中的延迟(Retardation)(液晶材料双折射Δn与液晶层厚d的乘积)设为约300nm的情况下的未施加电压时的视角特性的最优化进行了模拟分析。其结果,例如,在将正C板的Rth设为-91nm,将正A板的Re设为140nm时,得到了图4所示的等透射率曲线。图4中所示的等透射率曲线的等高线从内侧起为0.01%、0.02%、0.03%、0.05%、0.1%。以下,在同样的模拟分析结果中也进行同样地定义。如图所示,可知示出了在所有方向上均抑制了漏光的优异的视角特性。

根据如上所述的实施方式,主要通过第2光学板(正C板)的视角补偿效果,即使入射光为广角,也能够提高向车辆前方照射的投影像(配光图案)的对比度。

(第2实施方式)

图5为示出第2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具系统的结构的图。图5所示的车辆用灯具系统根据由照相机1拍摄的自身车辆周边(例如前方)的图像,由控制部2进行图像识别处理来检测有无对象体(例如对向车辆、先行车辆、行人等),根据该对象体的位置由液晶驱动部3、3a对灯单元4a的液晶元件14、18进行控制,而进行选择性的光照射。与第1实施方式的主要区别在于灯单元的结构,因此下面对不同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对于共同的结构省略说明。

灯单元4a配置在自身车辆的前部,用于进行光照射,构成为包括光源11、聚光透镜(聚光光学系统)12、一对偏光板13a、13b、液晶元件14、光学板15、投影透镜(成像投影光学系统)17、液晶元件18以及光学板19。与第1实施方式的灯单元 4的区别在于将光学板16(正C板)置换为垂直取向型的液晶元件18和作为负C板的光学板19。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一对偏光板13a、13b、液晶元件14、光学板 15、液晶元件18以及光学板19对应于“光阀(lightshutter)部”。

液晶元件18通过从液晶驱动部3a供给的驱动电压而被驱动,对从光源11经由聚光透镜12等而入射的光施加调制。该液晶元件18具有多个光调制区域(像素),能够按照每个光调制区域分别对光施加调制。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液晶元件18,使用了未施加电压时的取向状态为垂直取向(或者大致垂直取向)的垂直取向型的液晶元件。液晶元件18配置在液晶元件14与光学板19之间。对于液晶元件18的详细结构进行后述(参照图7)。

光学板19为负C板,配置在光学板15与液晶元件18之间。在此,当使用上述的光学板的定义来进行表示时,负C板为Nz=+∞的光学板。利用该光学板19与液晶元件18的组合,能够代替第1实施方式中的光学板16的功能。另外,面内相位差Re(=(nx-ny)×d)为数nm以下的具有负双轴光学各向异性的光学板实质上也与负C板等同,因此在本说明书中,关于这种具有双轴光学各向异性的光学板,也包含在负C板之内。

当想要得到与作为正C板的光学板16相同的Δn·d(延迟)时,需要减小液晶元件18的单元(cell)厚度d、折射率各向异性Δn,难以实现,因此在实用性的范围内将Δn·d设定为尽量小,在此基础上,利用作为负C板的光学板19来减去Δn· d,从而作为整体能够得到光学补偿。

在此,在使用负C板的情况下,作为其材料,可以使用COP树脂、TAC树脂、无机材料等。其中,由于COP树脂、无机材料的耐热性比较优异,因此优选在使用强光的车辆用灯具中使用。通过将使用了这些材料的负C板用作为光学板19,从而能够提高灯单元4a的耐热性。

对于本实施方式的灯单元4a,能够通过在液晶元件14以及液晶元件18的任意一方或者双方的各光调制区域中调制光,使其光通过偏光板13b射出并被投影透镜 17投影,从而在自身车辆的前方形成各种配光图案。例如,可以形成如下所述的配光图案:即,在先行车辆、对向车辆所存在的区域进行遮光或减光,在其以外的区域照射光这样的配光图案。

例如,在常规运行时即使仅驱动液晶元件14与液晶元件18中的任意一个,对另一个未施加驱动电压,也能够形成配光图案。在该情况下,例如,在常规运行时使用的液晶元件发生故障的情况下,如果驱动另一个液晶元件,则能够进行故障时的备份。此外,通过驱动液晶元件14、18双方,从而能够利用ECB(Electrically Controlled Birefringence:电控双折射)效应使配光图案的色调产生变化。此外,由液晶元件14、液晶元件18分别进行单独的图像形成,从而能够实现双画面显示。

图6为用于说明液晶元件、各光学板以及各偏光板的光轴的配置的图。另外,与第1实施方式的变更点在于液晶元件18以及光学板19,因此省略这些以外的说明。液晶元件18使用在施加电场时液晶层的液晶分子的取向方向分为2个的多域取向,设定成施加电场时的1个区域的取向方向a6为225°方向,另一个取向方向a7为45°方向。另外,关于多域取向的实现方法,可以使用使用了狭缝、肋的倾斜电场的方法、按照每个区域使针对取向膜的取向处理方向不同的方法等各种公知技术。此外,由于光学板19为负C板,因此只要配置在液晶元件18与光学板15之间即可。

图7为示出液晶元件的结构例的示意性的剖视图。液晶元件18构成为包括:对置配置的第1基板31和第2基板32;设置于第1基板31的第1电极33;设置于第 2基板32的第2电极34;分别设置于第1基板31和第2基板32的第1取向膜35 和第2取向膜36、以及配置在第1基板31与第2基板32之间的液晶层37。另外,液晶元件14的结构与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第1基板31及第2基板32与上述的第1基板21及第2基板22相同,在俯视时为矩形的基板,彼此对置地配置。

第1电极33设置在第1基板32的一面侧。同样地,第2电极34设置在第2基板32的一面侧。例如,通过对氧化铟锡(TIO)等的透明导电膜进行适当图案化,从而分别构成各电极。

另外,作为对第1电极33和第2电极34施加电压的方法,即驱动方法,能够适当采用静态驱动、占空比驱动、TFT驱动等,特别优选静态驱动。

第1取向膜35设置在第1基板31的一面侧。第2取向膜36设置在第2基板32 的一面侧。作为各取向膜,使用将液晶层37的取向状态限制为垂直取向的取向膜。也可以对各取向膜实施摩擦处理等单轴取向处理。在该情况下,针对各取向膜的取向处理的方向例如设定为彼此不同(反平行)。另外,虽然省略了图示,但当在各电极设置狭缝、肋等而产生倾斜电场时,不需要进行针对各取向膜的摩擦处理。

液晶层37设置在第1基板31与第2基板32之间。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介电常数各向异性Δε为负且未包含手性材料,具有流动性的向列型液晶材料来构成液晶层37。本实施方式的液晶层37被设定为分别在施加电压时的液晶分子的取向方向为垂直取向(或者大致垂直取向)。在此,垂直取向是指液晶分子的取向方向与基板面所成的角即预倾角为90°的情况,大致垂直取向是指该预倾角为小于90°且接近90°的值(例如,89°)的情况。

在该液晶元件18中,能够通过由第1电极33和第2电极34产生的电场而使液晶分子的取向方向产生变化的区域分别构成光调制区域39。按照每个光调制区域39 单独地控制透射光的状态,从而能够得到期望的配光图案。此外,如图8的示意图所示,可以构成为液晶元件14的光调制区域29和液晶元件18的光调制区域39在俯视时构成互补的关系,彼此之间无间隙地配置,从而作为整体能够在光调制区域彼此之间不存在间隙,因此不会在配光图案中产生暗线(暗格)。由此,配光图案的质量进一步提高。另外,在此,示出了在图中的左右方向上排列各光调制区域的情况,但也可以在上下方向上排列。

对图5所示的第2实施方式的液晶元件18的延迟为约320nm的情况下的未施加电压时的视角特性的最优化进行了模拟分析。其结果,例如,当将负C板的Rth设为 220nm,正A板的Re设为140nm时,得到图9所示的等透射率曲线。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漏光稍微变大,但能得到良好的视角特性。

另外,也可以将正A板置换为其它的光学板。例如,对将正A板置换为Nz=1.5 的具有负双轴光学各向异性的双轴膜(负双轴板)的情况进行说明。例如,可以在对降冰片烯类环烯烃聚合物膜进行拉伸加工时,仅通过横向单轴拉伸而得到该光学膜。具有如下优点:即,如果具有与接近的偏光板的吸收轴大致正交的慢轴,则能够使光学膜以卷到卷的方式与偏光板贴合或粘接。进行该置换,对图5所示的第2实施方式的液晶元件18的延迟为约360nm情况下的未施加电压时的视角特性的最优化进行了模拟分析。其结果,例如,在将负C板的Rth设为220nm,将具有负双轴光学各向异性的双轴膜的Re设为100nm,将Rth设为100nm时,得到图10所示的等透射率曲线。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漏光稍微变大,但能够得到良好的视角特性。

接着,对将正A板置换为Nz=0.5的具有正双轴光学各向异性的双轴膜(正双轴板)的情况进行说明。进行该置换,对图5所示的第2实施方式的液晶元件18的延迟为约275nm的情况下的未施加电压时的视角特性的最优化进行了模拟分析。其结果,在将负C板的Rth设为220nm,将具有正双轴光学各向异性的双轴膜的Re设为 227nm、将Rth设为0nm时,得到图11所示的等透射率曲线。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漏光稍微变大,但能够得到良好的视角特性。

接着,对将正A板置换为Nz=0的负A板的情况进行说明。进行该置换,对图5 所示的第2实施方式的液晶元件18的延迟为约230nm的情况下的未施加电压时的视角特性的优化进行了模拟分析。其结果,在将负C板的Rth设为330nm,将负A板的Re设为125nm时,得到图12所示的等透射率曲线。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漏光稍微变大,但能够得到良好的视角特性。

根据上述的实施方式,利用主要基于液晶元件和第2光学板(负C板)的视角补偿效应,即使入射光为广角,也能够提高向车辆前方照射的投影像(配光图案)的对比度。

另外,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的内容,能够在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形来实施。例如,作为第2实施方式中的液晶元件18而例示了多域取向的垂直取向型液晶元件,但也可以使用单域取向的垂直取向型液晶元件。此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根据由照相机拍摄的图像来检测对象体,但也可以通过其它的手段(例如,LiDAR等)检测对象体。

17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车辆用灯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