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像透镜及摄像装置

文档序号:1520050 发布日期:2020-02-11 浏览:23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成像透镜及摄像装置 (Imaging lens and imaging device ) 是由 富冈领子 于 2019-07-22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提供一种在维持良好的像差校正的状态下,能够进行在更大的最大摄影倍率下的拍摄,并且有利于小型化及对焦高速化的成像透镜及具备该成像透镜的摄像装置。成像透镜从物体侧依次包括正的第1透镜组、正的第2透镜组及负的第3透镜组。在进行对焦时,仅第2透镜组移动。第1透镜组包含光圈。第2透镜组包含1个以上的接合透镜,该接合透镜由负透镜与正透镜接合而成。第2透镜组所包含的正透镜为3片以上。(The invention provides an imaging lens capable of shooting at a larger maximum shooting magnification ratio under the condition of maintaining good aberration correction and beneficial to miniaturization and high-speed focusing, and an imaging device with the imaging lens. The imaging lens includes, in order from the object side, a positive 1 st lens group, a positive 2 nd lens group, and a negative 3 rd lens group. In focusing, only the 2 nd lens group moves. The 1 st lens group includes an aperture stop. The 2 nd lens group includes 1 or more cemented lenses composed of a negative lens cemented with a positive lens. The number of positive lenses included in the 2 nd lens group is 3 or more.)

成像透镜及摄像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成像透镜及摄像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能够适用于数码相机等摄像装置的成像透镜,例如已知有如下述专利文献1及下述专利文献2中所记载的3组结构的透镜系统。专利文献1及专利文献2中记载有如下透镜系统,即,从物体侧依次包括具有正屈光力的第1透镜组、具有正屈光力且包含光圈的第2透镜组及第3透镜组,并且在进行对焦时,仅第2透镜组移动。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21234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8-005133号公报

近年,要求更小型的摄像装置。并且,在如上述的摄像装置中,要求高速且能够自动聚焦。

专利文献1及专利文献2中所记载的透镜系统以对焦时移动的透镜组(以下,称为聚焦组)包含光圈的方式构成。在数码相机等摄像装置中,光圈的孔径可变,且具备改变该孔径的光圈单元。因此,在将包含光圈的透镜组设为聚焦组的结构中,机械组件包含在内的对焦时移动的组的重量变重,驱动该组的驱动系统的负担变大,从而不利于对焦的高速化。并且,专利文献1及专利文献2中所记载的透镜系统还存在拍摄最近物体时的摄影倍率即最大摄影倍率较小这一不良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要解决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在维持良好的像差校正的状态下,能够进行在更大的最大摄影倍率下的拍摄,并且有利于小型化及对焦高速化的成像透镜及具备该成像透镜的摄像装置。

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具体方式包含以下方式。

第1方式所涉及的成像透镜从物体侧朝向像侧依次包括具有正屈光力的第1透镜组、具有正屈光力的第2透镜组及具有负屈光力的第3透镜组,在从无限远物体向最近物体进行对焦时,第1透镜组及第3透镜组相对于像面固定,第2透镜组沿光轴移动,第1透镜组包含光圈,第2透镜组包含1个以上的接合透镜,该接合透镜由负透镜与正透镜接合而成,第2透镜组所包含的正透镜为3片以上。

第2方式所涉及的成像透镜在第1方式所涉及的成像透镜中,最靠像侧的透镜为负透镜。

第3方式所涉及的成像透镜在第2方式所涉及的成像透镜中,当将对焦于无限远物体时的成像透镜的焦距设为f,将最靠像侧的负透镜的焦距设为fR时,满足由以下表示的条件式(1),

-1.5<f/fR<-0.02 (1)。

第4方式所涉及的成像透镜在第1方式至第3方式所涉及的成像透镜中的任一个成像透镜中,当将对焦于无限远物体时的成像透镜的焦距设为f,将第1透镜组的焦距设为f1时,满足由以下表示的条件式(2),

0.005<f/f1<0.5 (2)。

第5方式所涉及的成像透镜在第1方式至第4方式所涉及的成像透镜中的任一个成像透镜中,当将对焦于无限远物体时的成像透镜的焦距设为f,将第3透镜组的焦距设为f3时,满足由以下表示的条件式(3),-0.5<f/f3<0 (3)。

第6方式所涉及的成像透镜在第1方式至第5方式所涉及的成像透镜中的任一个成像透镜中,最靠物体侧的透镜为正透镜。

第7方式所涉及的成像透镜在第6方式所涉及的成像透镜中,从物体侧起第2个透镜为正透镜。

第8方式所涉及的成像透镜在第1方式至第7方式所涉及的成像透镜中的任一个成像透镜中,第1透镜组的最靠像侧的透镜面为凹面。

第9方式所涉及的成像透镜在第1方式至第8方式所涉及的成像透镜中的任一个成像透镜中,第1透镜组包含如下正透镜:当将第1透镜组的正透镜的d线基准的色散系数设为v1时,满足由以下表示的条件式(4),

70<v1<110 (4)。

第10方式所涉及的成像透镜在第1方式至第9方式所涉及的成像透镜中的任一个成像透镜中,第2透镜组包含如下正透镜:当将第2透镜组的正透镜的d线基准的色散系数设为v2时,满足由以下表示的条件式(5),

65<v2<110 (5)。

第11方式所涉及的成像透镜在第1方式至第10方式所涉及的成像透镜中的任一个成像透镜中,当将对焦于无限远物体时的成像透镜的焦距设为f,将第2透镜组的焦距设为f2时,满足由以下表示的条件式(6),

1<f/f2<2 (6)。

第12方式所涉及的成像透镜在第1方式至第11方式所涉及的成像透镜中的任一个成像透镜中,第2透镜组的接合透镜中的至少1个接合透镜,从物体侧起依次接合物体侧的面为凹面的负透镜与像侧的面为凸面的正透镜而成。

第13方式所涉及的成像透镜在第1方式至第12方式所涉及的成像透镜中的任一个成像透镜中,最靠像侧的透镜面为凹面。

第14方式所涉及的成像透镜在第1方式至第13方式所涉及的成像透镜中的任一个成像透镜中,当将第2透镜组的焦距设为f2,将第3透镜组的焦距设为f3时,满足由以下表示的条件式(7),

0.01<|f2/f3|<0.35 (7)。

第15方式所涉及的成像透镜在第3方式所涉及的成像透镜中,满足由以下表示的条件式(1-1),

-1<f/fR<-0.02 (1-1)。

第16方式所涉及的成像透镜在第4方式所涉及的成像透镜中,满足由以下表示的条件式(2-1),

0.01<f/f1<0.3 (2-1)。

第17方式所涉及的成像透镜在第5方式所涉及的成像透镜中,满足由以下表示的条件式(3-1),

-0.45<f/f3<0 (3-1)。

第18方式所涉及的成像透镜在第1方式至第17方式所涉及的成像透镜中的任一个成像透镜中,第2透镜组从物体侧朝向像侧依次包括正透镜、第1接合透镜、第2接合透镜及1片以上的正透镜,第1接合透镜从物体侧起依次接合正透镜与负透镜而成,第2接合透镜从物体侧起依次接合负透镜与正透镜而成。

第19方式所涉及的成像透镜在第1方式至第17方式所涉及的成像透镜中的任一个成像透镜中,第2透镜组从物体侧朝向像侧依次包括非球面透镜、2个接合透镜、及正透镜,上述2个接合透镜均从物体侧起依次接合负透镜与正透镜而成。

第20方式所涉及的摄像装置具备第1方式至第19方式所涉及的成像透镜中的任一个成像透镜。

另外,本说明书的“包括~”表示除了所举出的构成要件以外,还可以包含实质上不具有屈光力的透镜以及光圈、滤光片及盖玻璃等透镜以外的光学要件以及透镜凸缘、镜筒、成像元件及手抖校正机构等机构部分等。

另外,本说明书的“具有正屈光力的~组”表示作为组整体具有正屈光力。相同地“具有负屈光力的~组”表示作为组整体具有负屈光力。“具有正屈光力的透镜”与“正透镜”含义相同。“具有负屈光力的透镜”与“负透镜”含义相同。“透镜组”并不限于包括多个透镜的结构,也可以设为仅包括1片透镜的结构。

复合非球面透镜(球面透镜与形成于其球面透镜上的非球面形状的膜构成为一体而作为整体作为1个非球面透镜而发挥功能的透镜)不被视为接合透镜而作为1片透镜来使用。关于与包含非球面的透镜相关的屈光力的符号及透镜面的面形状,若无特别说明,则设为在近轴区域中考虑。

条件式中所使用的“焦距”为近轴焦距。条件式中所使用的值为以d线为基准时的值。本说明书中所记载的“d线”、“C线”、“F线”及“g线”为明线,d线的波长为587.56nm(纳米),C线的波长为656.27nm(纳米),F线的波长为486.13nm(纳米),g线的波长为435.84nm(纳米)。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能够提供一种在维持良好的像差校正的状态下,能够进行在更大的最大摄影倍率下的拍摄,并且有利于小型化及对焦高速化的成像透镜及具备该成像透镜的摄像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成像透镜(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成像透镜)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成像透镜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成像透镜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4的成像透镜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5的成像透镜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6的成像透镜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7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成像透镜的各像差图。

图8是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成像透镜的各像差图。

图9是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成像透镜的各像差图。

图10是本发明的实施例4的成像透镜的各像差图。

图1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5的成像透镜的各像差图。

图12是本发明的实施例6的成像透镜的各像差图。

图13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摄像装置的正面侧的立体图。

图14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摄像装置的背面侧的立体图。

符号说明

1-成像透镜,2-轴上光束,3-最大视角的光束,20-可换镜头,30-相机,31-相机主体,32-快门按钮,33-电源按钮,34、35-操作部,36-显示部,37-卡口,G1-第1透镜组,G2-第2透镜组,G3-第3透镜组,L11~L36-透镜,PP-光学部件,Sim-像面,St-孔径光圈,Z-光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成像透镜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成像透镜的结构的剖视图。图1所示的例子与后述的实施例1的成像透镜对应。在图1中,左侧为物体侧,右侧为像侧,且表示对焦于无限远物体的状态。并且,在图1中,作为光束,一并示出了轴上光束2及最大视角的光束3。

另外,在图1中,假定成像透镜适用于摄像装置而示出了在成像透镜与像面Sim之间配置有平行平板状的光学部件PP的例子。光学部件PP为假定成各种滤光片和/或盖玻璃等的部件。作为各种滤光片,例如为低通滤波器、红外截止滤光片及截止特定波长区域的滤光片等。光学部件PP为不具有屈光力的部件,也可以是省略了光学部件PP的结构。

本发明的成像透镜沿光轴Z从物体侧朝向像侧依次包括具有正屈光力的第1透镜组G1、具有正屈光力的第2透镜组G2及具有负屈光力的第3透镜组G3。成像透镜不仅包含具有正屈光力的透镜组,还包含具有负屈光力的透镜组,由此色差的校正变得轻松。并且,通过最靠像侧的透镜组具有负屈光力,轻松地使从最靠像侧的透镜入射于像面Sim的轴外光束沿远离光轴Z的方向射出。由此,最靠像侧的透镜的直径变小,并能够使该轴外光束不会被将成像透镜装配于摄像装置时使用的卡口遮挡。

在本发明的成像透镜中,孔径光圈St以包含于第1透镜组G1的方式构成。作为一例,图1所示的成像透镜中,第1透镜组G1从物体侧朝向像侧依次包括透镜L11~L16这6片透镜及孔径光圈St,第2透镜组G2从物体侧朝向像侧依次包括透镜L21~L27这7片透镜,第3透镜组G3从物体侧朝向像侧依次包括透镜L31~L35这5片透镜。但是,如后述的实施例所示,电能够将构成各透镜组的透镜的片数设为与图1所示的例子不同的片数。另外,图1所示的孔径光圈St表示光轴Z上的位置。

在从无限远物体向最近物体进行对焦时,该成像透镜以第1透镜组G1及第3透镜组G3相对于像面Sim固定,而第2透镜组G2沿光轴Z移动的方式构成。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采用了从无限远物体向最近物体进行对焦时第2透镜组G2向物体侧移动的结构。图1所示的第2透镜组G2下方的朝向左方向的箭头表示从无限远物体向最近物体进行对焦时第2透镜组G2为向物体侧移动的聚焦组。

通过设为对焦时第1透镜组G1固定的结构,对焦时透镜系统的总长度成为一定,从而能够减少拍摄时与被摄体发生干扰的顾虑。并且,通过设为对焦时第3透镜组G3固定的结构,能够抑制对焦时的像面弯曲的变动,进而能够防止灰尘进入镜筒内部。

通过将不包含孔径光圈St的第2透镜组G2设为聚焦组,能够减轻机械组件也包含在内的对焦时移动的组的重量,并能够减少驱动该组的驱动系统的负荷,从而有利于装置的小型化,并且有利于对焦的高速化。

并且,通过设为第3透镜组G3不包含孔径光圈St的结构,能够抑制第1透镜组G1的透镜外径变大,因此能够抑制整个透镜系统的大型化。

孔径光圈St能够以配置于第1透镜组G1的最靠像侧的方式构成。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在聚焦组的物体侧正前方配置孔径光圈St而能够抑制入射于聚焦组的光线的高度,因此能够使聚焦组的透镜小型化,从而有利于减少驱动聚焦组的驱动系统的负荷及对焦的高速化。

第1透镜组G1的最靠物体侧的透镜优选为正透镜。在这种情况下,能够缩短透镜系统的总长度,并且,减少球面像差变得轻松。而且,从第1透镜组G1的物体侧第2个透镜优选为正透镜。在这种情况下,成为从最靠物体侧连续配置2片正透镜,从而能够进一步缩短透镜系统的总长度,并且减少球面像差进一步变得轻松。

第1透镜组G1的最靠像侧的透镜面优选为凹面。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减少彗形像差。

作为一例,第1透镜组G1所具有的透镜的片数能够以5片或6片的方式构成。第1透镜组G1所具有透镜能够以4片正透镜及2片负透镜的方式构成。或者,第1透镜组G1所具有透镜能够以3片正透镜及2片负透镜的方式构成。作为一例,第1透镜组G1能够以从物体侧朝向像侧依次包括2片正透镜、负透镜、正透镜、负透镜、正透镜及孔径光圈St的方式构成。或者,第1透镜组G1能够以从物体侧朝向像侧依次包括3片正透镜、2片负透镜及孔径光圈St的方式构成。若要进行良好的色差校正,则第1透镜组G1优选包含负透镜与正透镜接合而成的接合透镜。

第2透镜组G2以包含1个以上的至少1片正透镜与至少1片负透镜接合而成的接合透镜的方式构成。通过聚焦组包含接合透镜,即便是F值较小的光学系统,也能够抑制由摄影距离的变化而引起的色差的变动。并且,在维持良好的像差校正的状态下,能够进行在更大的最大摄影倍率下的拍摄。

第2透镜组G2的接合透镜中的至少1个优选为从物体侧依次接合物体侧的面为凹面的负透镜与像侧的面为凸面的正透镜而成的接合透镜。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减少色差。

第2透镜组G2所包含的正透镜以3片以上的方式构成。根据该结构,能够用3片以上的正透镜来分担第2透镜组G2的正屈光力,因此球面像差的校正变得轻松,从而有利于实现F值较小且具有良好的性能的光学系统。

作为一例,第2透镜组G2能够以包括7片透镜的方式构成。例如,第2透镜组G2能够以如下方式构成,即,从物体侧朝向像侧依次包括正透镜、第1接合透镜、第2接合透镜及1片以上的正透镜,第1接合透镜从物体侧依次接合正透镜与负透镜而成,第2接合透镜从物体侧依次接合负透镜与正透镜而成。在这种情况下,能够抑制第2透镜组G2内所产生的像差,从而能够减少对焦时的像差变动。

或者,第2透镜组G2能够以包括6片透镜的方式构成。例如,第2透镜组G2能够以如下方式构成,即,从物体侧朝向像侧依次依次包括非球面透镜、2个接合透镜及正透镜,上述2个接合透镜均从物体侧依次接合负透镜与正透镜而成。在这种情况下,即便是F值较小的光学系统,也能够良好地校正球面像差。

第3透镜组G3的最靠像侧的透镜优选为负透镜。在这种情况下,能够使从最靠像侧的透镜入射于像面Sim的轴外光束沿远离光轴Z的方向射出。由此,最靠像侧的透镜的直径变小,从而能够使该轴外光束不会被将成像透镜装配于摄像装置时使用的卡口遮挡。

第3透镜组G3的最靠像侧的透镜面优选为凹面。在这种情况下,与将上述第3透镜组G3的最靠像侧的透镜设为负透镜的情况相同地,可以避免基于卡口的遮光,其结果,有利于最靠像侧的透镜的小型化。

作为一例,第3透镜组G3能够以包括5片或6片透镜的方式构成。例如,第3透镜组G3能够以从物体侧朝向像侧依次包括正透镜、负透镜、正透镜、负透镜及负透镜的方式构成。或者,第3透镜组G3能够以从物体侧朝向像侧依次包括正透镜、负透镜、正透镜、负透镜、正透镜及负透镜的方式构成。若要进行良好的色差校正,则第3透镜组G3优选包含负透镜与正透镜接合而成的接合透镜。

接着,对与条件式相关的结构进行说明。在最靠像侧的透镜为负透镜的情况下,当将对焦于无限远物体时的成像透镜的焦距设为f,将最靠像侧的负透镜的焦距设为fR时,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1)。通过设成不成为条件式(1)的下限以下,有利于畸变像差的校正。通过设成不成为条件式(1)的上限以上,能够确保最靠像侧的透镜的负屈光力,从而能够抑制最靠像侧的透镜的大径化。若设为满足下述条件式(1-1)的结构,则能够成为更良好的特性,若设为满足下述条件式(1-2)的结构,则能够成为进一步更良好的特性。

-1.5<f/fR<-0.02 (1)

-1<f/fR<-0.02 (1-1)

-0.8<f/fR<-0.02 (1-2)

当将对焦于无限远物体时的成像透镜的焦距设为f,将第1透镜组G1的焦距设为f1时,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2)。通过设成不成为条件式(2)的下限以下,能够确保第1透镜组G1的屈光力,从而有利于透镜系统的总长度的缩短。通过设成不成为条件式(2)的上限以上,第1透镜组G1的屈光力不会变得过强,因此球面像差的校正变得轻松。若设为满足下述条件式(2-1)的结构,则能够成为更良好的特性。

0.005<f/f1<0.5 (2)

0.01<f/f1<0.3 (2-1)

当将对焦于无限远物体时的成像透镜的焦距设为f,将第3透镜组G3的焦距设为f3时,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3)。通过设成不成为条件式(3)的下限以下,第3透镜组G3的屈光力不会变得过强,因此能够抑制第3透镜组G3中所产生的像差量。若设为满足下述条件式(3-1)的结构,则能够成为更良好的特性。

-0.5<f/f3<0 (3)

-0.45<f/f3<0 (3-1)

当将第1透镜组G1的正透镜的d线基准的色散系数设为v1时,第1透镜组G1优选包含至少1片满足下述条件式(4)的正透镜。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减少色差。

70<v1<110 (4)

当将第2透镜组G2的正透镜的d线基准的色散系数设为v2时,第2透镜组G2优选包含至少1片满足下述条件式(5)的正透镜。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减少色差。

65<v2<110 (5)

当将对焦于无限远物体时的成像透镜的焦距设为f,将第2透镜组G2的焦距设为f2时,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6)。通过设成不成为条件式(6)的下限以下,能够确保第2透镜组G2的屈光力,并能够抑制聚焦组的移动量,从而有利于透镜系统的总长度的缩短。通过设成不成为条件式(6)的上限以上,第2透镜组G2的屈光力不会变得过强,因此能够抑制对焦时的像差变动。若设为满足下述条件式(6-1)的结构,则能够成为更良好的特性。

1<f/f2<2 (6)

1<f/f2<1.5 (6-1)

当将第2透镜组G2的焦距设为f2,将第3透镜组G3的焦距设为f3时,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7)。通过设成不成为条件式(7)的下限以下,第2透镜组G2的屈光力不会变得过强,因此能够抑制对焦时的像差变动。通过设成不成为条件式(6)的上限以上,能够确保第2透镜组G2的屈光力,能够抑制聚焦组的移动量,从而有利于透镜系统的总长度的缩短。若设为满足下述条件式(7-1)的结构,则能够成为更良好的特性。

0.01<|f2/f3|<0.35 (7)

0.01<|f2/f3|<0.31 (7-1)

上述的优选结构及可能的结构能够任意进行组合,优选根据所要求的规格适当选择采用。根据本发明的技术,在维持良好的像差校正的状态下,能够进行在更大的最大摄影倍率下的拍摄,并能够实现具有较小的F值且有利于小型化及对焦高速化的成像透镜。在此所说的“更大的最大摄影倍率”是指最大摄影倍率的绝对值大于0.15倍。并且,在此所说的“较小的F值”是指小于1.4的F值。

接着,对本发明的成像透镜的数值实施例进行说明。

[实施例1]

表示实施例1的成像透镜的结构的剖视图如图1所示,其图示方法及结构与上述相同,因此在此省略一部分重复说明。实施例1的成像透镜从物体侧朝向像侧依次包括具有正屈光力的第1透镜组G1、具有正屈光力的第2透镜组G2及具有负屈光力的第3透镜组G3。在从无限远物体向最近物体进行对焦时,仅第2透镜组G2沿光轴Z向物体侧移动。以上为实施例1的成像透镜的概要。

第1透镜组G1从物体侧朝向像侧依次包括透镜L11~L16这6片透镜及孔径光圈St。第2透镜组G2从物体侧朝向像侧依次包括透镜L21~L27这7片透镜。第3透镜组G3从物体侧朝向像侧依次包括透镜L31~L35这5片透镜。

将实施例1的成像透镜的基本透镜数据示于表1中,将规格及可变面间隔示于表2中,将非球面系数示于表3中。在表1中,在Sn栏中示出将最靠物体侧的面设为第1面而随着朝向像侧逐一增加编号时的面编号,在R栏中示出各面的曲率半径,在D栏中示出各面及与其像侧相邻的面在光轴上的面间隔。并且,在Nd栏中示出各构成要件相对于d线的折射率,在vd栏中示出各构成要件的d线基准的色散系数。

在表1中,将凸面朝向物体侧的形状的面的曲率半径的符号设为正,将凸面朝向像侧的形状的面的曲率半径的符号设为负。在表1中还示出孔径光圈St,在相当于孔径光圈St的面的面编号栏中记载有面编号及(St)这一语句。表1的D的最下栏的值为表中的最靠像侧的面与像面Sim的间隔。在表1中,关于对焦时间隔发生变化的可变面间隔,使用DD[]这一记号,在[]中标注该间隔的物体侧的面编号并记入于D栏中。

在表2中示出对焦于无限远物体的状态下的成像透镜的焦距f、对焦于最近物体的状态下的成像透镜的焦距fnear及最大摄影倍率的绝对值|β|。在表2中,在记入有无限远的右栏中记入有最近物体的物体距离,实施例1的最近物体的物体距离为0.524m(米)。并且,在表2中示出对焦于无限远物体的状态及对焦于最近物体的状态下的F值FNo.、最大全视角2ω及可变面间隔。2ω的栏的(°)表示单位为度。在表2中示出d线基准时的各值。

在表1中,对非球面的面编号标注有*标记,在非球面的曲率半径栏中记载有近轴的曲率半径的数值。在表3中,在Sn栏中示出非球面的面编号,在KA及Am(m=3、4、5、……)栏中示出关于各非球面的非球面系数的数值。表3的非球面系数的数值的”E±n”(n:整数)表示”×10±n”。KA及Am为由下式表示的非球面式中的非球面系数。

Zd=C×h2/{1+(1-KA×C2×h2)1/2}+∑Am×hm

其中,

Zd:非球面深度(从高度h的非球面上的点下垂至与非球面顶点相接的光轴垂直的平面的垂线的长度);

h:高度(从光轴至透镜面的距离);

C:近轴曲率半径的倒数;

KA、Am:非球面系数,

非球面式的∑表示与m相关的总和。

各表的数据中,作为角度的单位使用度,作为长度的单位使用mm(毫米),光学系统既可以放大比例还可以缩小比例来使用,因此能够使用其他适当的单位。并且,在以下所示的各表中记载有以规定位数舍入的数值。

[表1]

实施例1

Sn R D Nd vd
1 105.5121 6.07 2.00272 19.32
2 366.2734 0.15
3 56.9581 5.02 1.49700 81.54
4 85.1608 3.01
5 139.1324 2.00 1.62588 35.70
6 48.2057 7.30
7 300.1002 4.42 1.87070 40.73
8 -178.4202 1.70 1.89286 20.36
9 83.8883 0.85
10 89.1431 3.80 1.90366 31.31
11 215.0735 4.00
12(St) DD[12]
13 64.5283 4.35 2.00272 19.32
14 157.7263 0.15
15 68.5197 8.61 1.49700 81.54
16 -108.3719 1.58 1.74077 27.79
17 50.0387 11.61
18 -36.5058 2.47 1.80518 25.42
19 172.0887 9.78 1.65160 58.55
20 -57.2894 0.15
21 -222.3325 4.93 1.95906 17.47
22 -72.2361 0.15
23 127.8942 9.67 1.49700 81.54
24 -84.2783 DD[24]
25 72.5446 8.68 1.81600 46.62
26 -381.6845 0.10
27 736.9216 1.85 1.67300 38.26
28 61.3530 3.99 2.00100 29.13
29 112.7966 0.56
30 120.9918 1.66 1.69895 30.13
31 43.6313 6.35
*32 172.7774 2.00 1.80139 45.45
*33 86.4861 33.29
34 3.30 1.51680 64.20
35 1.00

[表2]

实施例1

无限远 0.524m
f 88.78 -
fnear - 84.56
|β| - 0.17
FNo. 1.44 1.71
2ω(°) 32.8 30.4
DD[12] 19.85 1.26
DD[24] 1.75 20.34

[表3]

实施例1

Sn 32 33
KA 1.0000000E+00 1.0000000E+00
A3 0.0000000E+00 0.0000000E+00
A4 -3.0390996E-06 -5.6923108E-07
A5 8.5559839E-09 -4.7171599E-08
A6 -8.9853874E-10 2.0893634E-09
A7 5.0779792E-12 8.6887734E-12
A8 5.6600127E-13 -6.8621242E-13
A9 8.0666908E-15 -1.0386680E-14
A10 -1.6466657E-16 3.7514096E-16
A11 -9.2023746E-18 2.5176536E-17
A12 -4.8010897E-20 7.2652834E-19
A13 1.2851357E-20 7.6996358E-21
A14 7.8463379E-22 -3.1223701E-22
A15 2.4756320E-23 -1.6889951E-23
A16 2.2035968E-25 -1.6232796E-25
A17 -2.7237162E-26 2.3426080E-26
A18 -1.9786792E-27 1.4923925E-27
A19 -6.2035578E-29 1.1108692E-29
A20 1.3918273E-30 -5.9644862E-30

在图7中示出实施例1的成像透镜的各像差图。在图7中,从左依次表示球面像差、正弦条件违反量、像散、畸变像差及倍率色差。在图7中,在标注有“无限远”的上段示出对焦于无限远物体的状态的各像差图,在标注有“0.524m”的下方示出对焦于物体距离为0.524m(米)的物体的状态的各像差图。在球面像差图中,将d线、C线、F线及g线下的像差分别以实线、长虚线、短虚线及粗线来表示。在正弦条件违反量的图中,将d线下的像差以实线来表示。在像散图中,将弧矢方向的d线下的像差以实线来表示,将子午方向的d线下的像差以短虚线来表示。在畸变像差图中,将d线下的像差以实线来表示。在倍率色差图中,将C线及F线下的像差分别以长虚线及短虚线来表示。球面像差图及正弦条件违反量的图的FNo.表示F值,其他像差图的ω表示半视角。

关于与上述实施例1相关的各数据的记号、含义、记载方法及图示方法,若无特别说明,则在以下实施例中也相同,因此以下,省略重复说明。

[实施例2]

将表示实施例2的成像透镜的结构的剖视图示于图2中。实施例2的成像透镜具有与实施例1的成像透镜的概要相同的结构。第1透镜组G1从物体侧朝向像侧依次包括透镜L11~L16这6片透镜及孔径光圈St,第2透镜组G2从物体侧朝向像侧依次包括透镜L21~L26这6片透镜,第3透镜组G3从物体侧朝向像侧依次包括透镜L31~L36这6片透镜。将实施例2的成像透镜的基本透镜数据示于表4中,将规格及可变面间隔示于表5中,将非球面系数示于表6中,将各像差图示于图8中。在图8中,在上段示出对焦于无限远物体的状态的各像差图,在下段示出对焦于物体距离为0.513m(米)的物体的状态的各像差图。

[表4]

实施例2

Sn R D Nd vd
1 79.7794 6.84 2.00069 25.46
2 194.7827 1.27
3 232.9476 5.96 1.49700 81.54
4 -312.7082 0.15
5 -1135.7417 2.02 1.53172 48.84
6 44.9983 6.37
7 127.2853 5.97 1.90043 37.37
8 -207.8610 0.97
9 -128.4314 1.79 1.74077 27.79
10 48.2624 5.64 1.88300 40.76
11 97.8177 5.00
12(St) DD[12]
13 118.3884 3.78 2.00069 25.46
14 1218.4458 0.15
15 284.8631 12.03 1.49700 81.54
16 -39.9779 1.57 1.69895 30.13
17 113.5527 12.82
18 -34.9997 1.69 1.51742 52.43
19 -124.7515 7.50 1.90043 37.37
20 -46.7505 0.50
21 122.4916 9.91 1.49700 81.54
22 -81.8724 DD[22]
23 114.9877 12.68 1.49700 81.54
24 -59.9139 1.75 1.76182 26.52
25 -209.8556 0.10
26 160.4854 6.18 2.00272 19.32
27 -155.3790 0.15
28 -494.9657 1.66 1.67270 32.10
29 39.9962 4.01 1.78800 47.37
30 48.9622 5.21
*31 55.6542 2.50 1.80139 45.45
*32 42.8641 33.37
33 3.20 1.51680 64.20
34 1.00

[表5]

实施例2

无限远 0.513m
f 86.20 -
fnear - 85.00
|β| - 0.18
FNo. 1.44 1.74
2ω(°) 34.0 30.2
DD[12] 21.39 0.90
DD[22] 1.75 22.24

[表6]

实施例2

Sn 31 32
KA 1.0000000E+00 1.0000000E+00
A3 0.0000000E+00 0.0000000E+00
A4 -1.7005325E-05 -1.6530846E-05
A5 -3.4205951E-08 -1.1980404E-07
A6 2.2271113E-09 9.5208632E-09
A7 2.1731201E-10 1.8365831E-10
A8 5.6710648E-12 1.9801103E-12
A9 3.4764702E-14 3.7272929E-15
A10 -3.4782158E-15 -1.8489128E-15
A11 -1.9117822E-16 -1.2011312E-16
A12 -6.0373860E-18 -5.1845529E-18
A13 -1.0223829E-19 -1.5884655E-19
A14 1.2480307E-21 -2.4721467E-21
A15 1.9081074E-22 9.1781182E-23
A16 9.5601868E-24 1.0295040E-23
A17 3.1520699E-25 5.4521815E-25
A18 5.2728785E-27 1.7495610E-26
A19 -2.0522128E-28 -8.4255795E-29
A20 -2.5151423E-29 -4.7008883E-29

[实施例3]

将表示实施例3的成像透镜的结构的剖视图示于图3中。实施例3的成像透镜具有与实施例1的成像透镜的概要相同的结构。第1透镜组G1从物体侧朝向像侧依次包括透镜L11~L15这5片透镜及孔径光圈St,第2透镜组G2从物体侧朝向像侧依次包括透镜L21~L26这6片透镜,第3透镜组G3从物体侧朝向像侧依次包括透镜L31~L35这5片透镜。将实施例3的成像透镜的基本透镜数据示于表7中,将规格及可变面间隔示于表8中,将非球面系数示于表9中,将各像差图示于图9中。在图9中,在上段示出对焦于无限远物体的状态的各像差图,在下段示出对焦于物体距离为0.537m(米)的物体的状态的各像差图。

[表7]

实施例3

Sn R D Nd vd
1 73.4427 4.90 1.95906 17.47
2 120.7839 0.72
3 114.7808 6.00 1.43875 94.66
4 635.1184 0.50
5 44.8054 11.02 1.67790 55.34
6 263.6156 2.06 1.80518 25.42
7 37.4765 6.33
8 114.1259 1.71 1.84666 23.78
9 62.3920 4.14
10(St) DD[10]
*11 -43.3295 2.80 1.58313 59.38
*12 -55.7487 2.00
13 -93.1619 2.01 1.51742 52.43
14 111.0653 8.70 1.75500 52.32
15 -62.6414 2.00
16 -47.1975 3.52 1.58144 40.75
17 63.7514 12.41 1.60311 60.64
18 -83.8924 0.30
19 1462.5812 9.32 1.59522 67.73
20 -50.1714 DD[20]
21 155.9971 11.13 1.61800 63.33
22 -57.5258 1.71 1.72825 28.46
23 -246.6476 0.10
24 164.3402 8.23 2.00272 19.32
25 -82.5034 2.01 1.74950 35.33
26 53.9988 6.44
*27 260.0161 3.02 1.68948 31.02
*28 74.6498 25.50
29 3.20 1.51680 64.20
30 1.00

[表8]

实施例3

无限远 0.537m
f 91.68 -
fnear - 81.87
|β| - 0.17
FNo. 1.44 1.71
2ω(°) 34.4 32.4
DD[10] 18.36 4.01
DD[20] 1.70 16.05

[表9]

实施例3

Sn 11 12 27 28
KA 1.0000000E+00 1.0000000E+00 1.0000000E+00 1.0000000E+00
A3 0.0000000E+00 0.0000000E+00 0.0000000E+00 0.0000000E+00
A4 8.5561518E-06 1.2123440E-05 -1.6146774E-05 -1.5372830E-05
A5 5.1398665E-08 2.6736643E-08 2.5003537E-07 1.9374519E-07
A6 1.0894411E-08 1.3700993E-08 1.4381051E-08 2.0818481E-08
A7 1.4346956E-10 2.0020644E-10 -2.8703685E-10 -3.0135642E-10
A8 -9.1281812E-12 -9.5394724E-12 6.4989262E-12 -4.9042963E-12
A9 -5.8628075E-13 -6.4448811E-13 4.9254012E-14 9.5377905E-14
A10 -1.6582545E-14 -1.7496621E-14 -9.5782127E-15 2.9049292E-15
A11 -3.5827430E-16 1.9792255E-16 -3.7783369E-16 2.0676125E-16
A12 -8.2315072E-18 1.7838262E-17 -1.1888951E-17 -1.4313883E-17
A13 1.1923018E-18 1.2612032E-18 2.7938055E-19 -1.0883303E-18
A14 6.3247475E-20 3.1659589E-20 3.4825256E-20 -9.2743651E-21
A15 2.6077150E-21 -1.3001518E-21 -1.3457714E-22 1.0590982E-21
A16 2.8871637E-23 -1.1542345E-22 1.6630771E-23 8.7169301E-23
A17 -5.6518832E-24 -1.7002657E-24 3.7946948E-25 2.5391756E-24
A18 -3.7383857E-25 2.4550320E-25 -5.9493408E-26 -1.8056199E-25
A19 1.1415152E-27 -5.2443156E-27 0.0000000E+00 0.0000000E+00
A20 4.8783970E-28 1.4280366E-28 0.0000000E+00 0.0000000E+00

[实施例4]

将表示实施例4的成像透镜的结构的剖视图示于图4中。实施例4的成像透镜具有与实施例1的成像透镜的概要相同的结构。第1透镜组G1从物体侧朝向像侧依次包括透镜L11~L16这6片透镜及孔径光圈St,第2透镜组G2从物体侧朝向像侧依次包括透镜L21~L27这7片透镜,第3透镜组G3从物体侧朝向像侧依次包括透镜L31~L35这5片透镜。将实施例4的成像透镜的基本透镜数据示于表10中,将规格及可变面间隔示于表11中,将非球面系数示于表12中,将各像差图示于图10中。在图10中,在上段示出对焦于无限远物体的状态的各像差图,在下段示出对焦于物体距离为0.522m(米)的物体的状态的各像差图。

[表10]

实施例4

Sn R D Nd vd
1 96.3198 6.31 2.00272 19.32
2 296.9315 0.15
3 56.9835 5.00 1.49700 81.54
4 81.6191 3.00
5 120.5885 2.00 1.63980 34.47
6 47.0088 7.30
7 241.5805 4.85 1.87070 40.73
8 -167.9267 1.70 1.89286 20.36
9 81.3917 1.01
10 92.2320 3.80 1.90366 31.31
11 221.0199 4.00
12(St) DD[12]
13 60.5274 4.63 2.00272 19.32
14 146.5635 0.15
15 75.2797 7.92 1.49700 81.54
16 -121.1586 1.50 1.74077 27.79
17 48.2221 11.89
18 -36.3175 2.16 1.80809 22.76
19 144.4083 11.48 1.65844 50.88
20 -59.1899 0.15
21 -245.0172 5.17 1.95906 17.47
22 -72.4984 0.15
23 115.0585 9.67 1.49700 81.54
24 -91.4347 DD[24]
25 76.0704 8.34 1.81600 46.62
26 -389.8390 0.10
27 726.2021 1.76 1.67300 38.26
28 70.1373 3.37 2.00100 29.13
29 119.4884 0.74
30 112.5814 1.67 1.72047 34.71
31 46.1672 6.76
*32 184.6950 2.00 1.80139 45.45
*33 87.2134 33.37
34 3.20 1.51680 64.20
35 1.00

[表11]

实施例4

无限远 0.522m
f 90.69 -
fnear - 85.25
|β| - 0.17
FNo. 1.44 1.71
2ω(°) 32.2 30.4
DD[12] 19.52 1.28
DD[24] 1.75 19.99

[表12]

实施例4

Sn 32 33
KA 1.0000000E+00 1.0000000E+00
A3 0.0000000E+00 0.0000000E+00
A4 -2.8542387E-06 -4.4946748E-07
A5 1.1438446E-08 -4.1638264E-08
A6 -7.8978150E-10 2.0418984E-09
A7 3.6695345E-12 7.2150774E-12
A8 4.5431667E-13 -7.7607811E-13
A9 4.7979237E-15 -1.4904222E-14
A10 -2.3827989E-16 2.4260238E-16
A11 -1.0951538E-17 2.2235200E-17
A12 -1.0260798E-19 6.9325533E-19
A13 1.0991713E-20 8.4576603E-21
A14 7.3915527E-22 -2.6261810E-22
A15 2.4943114E-23 -1.6291929E-23
A16 3.2086520E-25 -2.3211400E-25
A17 -2.0337501E-26 1.8028026E-26
A18 -1.6773109E-27 1.3318048E-27
A19 -5.4383756E-29 1.7501173E-29
A20 1.2680289E-30 -4.6440250E-30

[实施例5]

将表示实施例5的成像透镜的结构的剖视图示于图5中。实施例5的成像透镜具有与实施例1的成像透镜的概要相同的结构。第1透镜组G1从物体侧朝向像侧依次包括透镜L11~L16这6片透镜及孔径光圈St,第2透镜组G2从物体侧朝向像侧依次包括透镜L21~L26这6片透镜,第3透镜组G3从物体侧朝向像侧依次包括透镜L31~L36这6片透镜。将实施例5的成像透镜的基本透镜数据示于表13中,将规格及可变面间隔示于表14中,将非球面系数示于表15中,将各像差图示于图11中。在图11中,在上段示出对焦于无限远物体的状态的各像差图,在下段示出对焦于物体距离为0.513m(米)的物体的状态的各像差图。

[表13]

实施例5

Sn R D Nd vd
1 79.7020 7.08 2.00069 25.46
2 208.1927 1.61
3 323.7795 5.56 1.49700 81.54
4 -255.3520 0.15
5 -586.8370 2.00 1.53172 48.84
6 46.0647 6.29
7 133.7775 6.15 1.90043 37.37
8 -175.7443 0.90
9 -119.2966 1.79 1.74077 27.79
10 48.0665 5.63 1.88300 40.76
11 97.2389 5.00
12(St) DD[12]
13 118.3626 3.69 2.00069 25.46
14 919.1593 0.15
15 155.4376 12.12 1.49700 81.54
16 -43.2257 1.57 1.69895 30.13
17 94.6669 13.02
18 -34.9995 1.69 1.51742 52.43
19 -113.9765 7.50 1.90043 37.37
20 -47.1389 0.50
21 118.9030 10.17 1.49700 81.54
22 -79.7618 DD[22]
23 110.4691 11.50 1.49700 81.54
24 -71.3599 1.75 1.76182 26.52
25 -610.8861 0.10
26 128.3419 6.49 2.00272 19.32
27 -185.1127 0.15
28 -632.8778 1.66 1.67270 32.10
29 36.9776 3.82 1.78800 47.37
30 42.9226 5.00
*31 62.2822 3.50 1.80139 45.45
*32 58.0280 33.36
33 3.20 1.51680 64.20
34 1.00

[表14]

实施例5

无限远 0.513m
f 85.93 -
fnear - 85.48
|β| - 0.18
FNo. 1.44 1.71
2ω(°) 34.0 30.2
DD[12] 21.30 0.90
DD[22] 1.75 22.15

[表15]

实施例5

Sn 31 32
KA 1.0000000E+00 1.0000000E+00
A3 0.0000000E+00 0.0000000E+00
A4 -4.8848629E-06 -3.5040560E-06
A5 -5.9531555E-08 -9.4650882E-08
A6 -1.6911446E-09 -6.3778403E-10
A7 -2.7509559E-11 4.9226155E-12
A8 -6.9194162E-14 4.3333970E-13
A9 1.5676540E-14 1.8470639E-14
A10 8.3339774E-16 7.1468814E-16
A11 3.1764446E-17 2.6700833E-17
A12 1.0632094E-18 9.6762480E-19
A13 3.2780718E-20 3.3475808E-20
A14 9.2335503E-22 1.0843706E-21
A15 2.1895632E-23 3.1342021E-23
A16 2.9578202E-25 6.9434672E-25
A17 -1.0820804E-26 1.7690852E-27
A18 -1.3221125E-27 -1.1520714E-27
A19 -8.8151660E-29 -1.0410652E-28
A20 -4.9461406E-30 -6.9084035E-30

[实施例6]

将表示实施例6的成像透镜的结构的剖视图示于图6中。实施例6的成像透镜具有与实施例1的成像透镜的概要相同的结构。第1透镜组G1从物体侧朝向像侧依次包括透镜L11~L16这6片透镜及孔径光圈St,第2透镜组G2从物体侧朝向像侧依次包括透镜L21~L27这7片透镜,第3透镜组G3从物体侧朝向像侧依次包括透镜L31~L35这5片透镜。将实施例6的成像透镜的基本透镜数据示于表16中,将规格及可变面间隔示于表17中,将非球面系数示于表18中,将各像差图示于图12中。在图12中,在上段示出对焦于无限远物体的状态的各像差图,在下段示出对焦于物体距离为0.524m(米)的物体的状态的各像差图。

[表16]

实施例6

Sn R D Nd vd
1 106.7845 6.18 2.00272 19.32
2 399.0308 0.15
3 56.4233 5.00 1.49700 81.54
4 80.6266 3.14
5 147.2669 2.00 1.62588 35.70
6 48.5271 7.30
7 359.3174 4.72 1.87070 40.73
8 -146.2927 1.71 1.89286 20.36
9 87.0089 3.80 1.90366 31.31
10 218.6924 4.00
11(St) DD[11]
12 65.8202 4.50 2.00272 19.32
13 178.7695 0.15
14 62.6973 8.51 1.41390 100.82
15 -132.5748 1.50 1.74077 27.79
16 50.6190 11.86
17 -36.4145 2.64 1.80809 22.76
18 195.9083 9.22 1.67003 47.23
19 -55.6527 0.15
20 -225.1532 4.89 1.98613 16.48
21 -74.5255 0.15
22 127.3053 9.65 1.49700 81.54
23 -86.5913 DD[23]
24 75.1724 8.70 1.81600 46.62
25 -310.6693 0.10
26 -6875.4505 1.76 1.67300 38.26
27 60.5897 4.09 2.00100 29.13
28 112.1781 0.57
29 123.7685 2.67 1.69895 30.13
30 43.2680 5.89
*31 127.8782 2.09 1.80139 45.45
*32 83.2315 33.37
33 3.20 1.51680 64.20
34 1.00

[表17]

实施例6

0.524m
f 88.77 -
fnear - 84.82
|β| - 0.17
FNo. 1.44 1.71
2ω(°) 32.8 30.4
DD[11] 19.92 1.28
DD[23] 1.75 20.39

[表18]

实施例6

Sn 31 32
KA 1.0000000E+00 1.0000000E+00
A3 0.0000000E+00 0.0000000E+00
A4 -3.1272446E-06 -9.1735147E-07
A5 -1.3711463E-09 -5.4182198E-08
A6 -1.2093130E-09 1.7073127E-09
A7 6.3897283E-13 6.6513112E-14
A8 5.2782696E-13 -7.4691660E-13
A9 8.5611223E-15 -5.1247042E-15
A10 -8.8801344E-17 6.8981422E-16
A11 -3.8681636E-18 3.6263290E-17
A12 2.1089784E-19 7.9594354E-19
A13 2.3574859E-20 1.0312891E-20
A14 1.1249124E-21 -2.6184565E-22
A15 3.2188386E-23 -1.6985732E-23
A16 2.2554743E-25 -2.5468088E-25
A17 -3.7019799E-26 2.2647029E-26
A18 -2.5575427E-27 1.7235093E-27
A19 -7.8644346E-29 1.9765753E-29
A20 1.7471730E-30 -6.3619190E-30

在表19中示出实施例1~6的成像透镜的条件式(1)~(7)的对应值。实施例1~6以d线为基准波长。在表19中示出d线基准时的值。

[表19]

式编号 实施例1 实施例2 实施例3 实施例4 实施例5 实施例6
(1) f/fR -0.407 -0.338 -0.599 -0.436 -0.051 -0.292
(2) f/f1 0.100 0.020 0.225 0.142 0.011 0.088
(3) f/f3 -0.133 -0.041 -0.439 -0.16 -0.011 -0.129
(4) v1 81.5 81.5 94.7 81.5 81.5 81.5
(5) v2 81.5 81.5 67.7 81.5 81.5 101.0
(6) f/f2 1.059 1.026 1.429 1.096 1.029 1.064
(7) |f2/f3| 0.126 0.040 0.307 0.131 0.011 0.121

从以上数据可知,关于实施例1~6的成像透镜,对焦于无限远物体的状态的F值为1.44而F值较小,对焦于最近物体的状态下的最大摄影倍率的绝对值为0.17~0.18倍,具有相对较大的最大摄影倍率,且各像差得到良好地校正而实现了高光学性能。

接着,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摄像装置进行说明。在图13及图14中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摄像装置即相机30的外观图。图13表示从正面侧观察了相机30的立体图,图14表示从背面侧观察了相机30的立体图。相机30装卸自如地装配可换镜头20,且为无反式的数码相机。可换镜头20构成为包含容纳于镜筒内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成像透镜1。

相机30具备相机主体31,在相机主体31的上表面设置有快门按钮32及电源按钮33。并且,在相机主体31的背面设置有操作部34、操作部35及显示部36。显示部36显示所拍摄的图像及拍摄前的视角内存在的图像。

在相机主体31的正面中央部设置有来自摄影对象的光入射的摄影开口,在与该摄影开口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卡口37,可换镜头20经由卡口37装配于相机主体31。

在相机主体31内设置有输出与通过可换镜头20形成的被摄体像相应的成像信号的CCD(Charge Coupled Device:电荷耦合元件)或CMOS(Complemen tary Metal OxideSemiconductor: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等成像元件、对从该成像元件输出的成像信号进行处理而生成图像的信号处理电路及用于记录该生成的图像的记录介质等。在该相机30中,通过按下快门按钮32,能够拍摄静态图像或动态图像,通过该拍摄获得的图像数据记录于上述记录介质。

以上,举出实施方式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及实施例,能够进行各种变形。例如,各透镜的曲率半径、面间隔、折射率、色散系数及非球面系数等并不限定于上述各数值实施例中示出的值,能够采用其他值。

并且,关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摄像装置,并不限定于上述例子,例如,也能够设为除了无反式以外的相机、胶片相机及摄像机等各种方式。

35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变焦镜头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