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转印打印机和印刷控制方法

文档序号:1538959 发布日期:2020-02-14 浏览:26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热转印打印机和印刷控制方法 (Thermal transfer printer and printing control method ) 是由 冲中潮广 于 2017-07-05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热转印打印机(100)进行在纸张(7)上形成端部(Gae)和端部(Gbe)的灰度控制处理。在灰度控制处理中,进行热处理Ha和热处理Hb。在热处理Ha中,按照端部(Gae)的后端(Gae2)侧的墨片(6)产生的显色的轮廓与主扫描方向平行地对齐的方式使热敏头(9)发出热。在热处理Hb中,按照端部(Gbe)的前端(Gbe1)侧的墨片(6)产生的显色的轮廓与上述主扫描方向平行地对齐的方式使热敏头(9)发出热。(A thermal transfer printer (100) performs gradation control processing for forming an end portion (Gae) and an end portion (Gbe) on a sheet (7). In the gradation control process, the heat treatment Ha and the heat treatment Hb are performed. In the heat treatment Ha, the thermal head (9) is heated so that the color development profile of the ink sheet (6) on the rear end (Gae2) side of the end portion (Gae) is aligned in parallel with the main scanning direction. In the heat treatment Hb, the thermal head (9) is heated so that the color development profile of the ink sheet (6) on the leading end (Gbe1) side of the end portion (Gbe) is aligned in parallel with the main scanning direction.)

热转印打印机和印刷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利用两张以上的图像印刷长图像的功能的热转印打印机和印刷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热转印打印机中,进行利用至少两张图像印刷长图像的全景印刷的场景正在增加。为了进行全景印刷,首先由长图像取得例如两张图像。然后,按照该两张图像被连接的方式印刷该两张图像,由此实现全景印刷。在专利文献1、2中公开了下述技术:通过在第一张图像的后端部重叠第二张图像的前端部,由此印刷长图像。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下述构成:在第一张图像的后端部重叠有第二张图像的前端部的重叠区域,该两张图像的分界线不显眼(下文中也称为“相关构成A”)。

具体而言,在相关构成A中,第一张图像的后端部的浓度从该后端部的前端向后端缓慢降低。另外,第二张图像的前端部的浓度从该前端部的前端向后端缓慢升高。由此,重叠区域中的印相浓度被调整。印相是指印刷在纸张上的图像。另外,在相关构成A中,还公开了对重叠区域进行利用抖动法的图像处理的技术。

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消除两张图像的重叠区域的颜色变化的构成(下文中也称为“相关构成B”)。具体而言,在相关构成B中,使用预先制成的颜色转换系数组来转换重叠区域的色值。由此,减少了重叠区域中的颜色变化。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08261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6-18278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在热转印打印机中,对于印刷对象的图像的像素的每种浓度,热敏头对染料(墨)所赋予的热能是不同的。例如,像素的浓度越低,则所需要的热能越小。热能越小,在纸张上像素显色的位置越容易从所期望的位置偏离。

因此,根据构成图像端部(重叠区域)的轮廓的2个以上像素的浓度的种类,有可能发生该轮廓呈曲线显示于纸张的现象。在发生了该现象的情况下,存在两张图像的接缝部分(重叠区域)的品质降低的问题。

因此,无论构成图像端部的轮廓的2个以上像素的浓度如何,均要求该轮廓以沿着主扫描方向的直线的形式显示于纸张上。在相关构成A、B中,无法满足该要求。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这种问题而进行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转印打印机等,该热转印打印机等无论构成图像端部的轮廓的2个以上像素的浓度如何,均可实现该轮廓以沿着主扫描方向的直线的形式显示于纸张上。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热转印打印机通过热敏头将墨片加热,在纸张上形成由第1图像和第2图像所表现的合成图像。上述合成图像具有在作为上述第1图像的后端部的第1端部重叠有作为上述第2图像的前端部的第2端部的重叠区域,上述第1端部具有相当于上述重叠区域的前端的第1前端、与作为上述第1图像的后端的第1后端,上述第2端部具有作为上述第2图像的前端的第2前端、与相当于上述重叠区域的后端的第2后端,上述热转印打印机具备发出热的上述热敏头,上述热转印打印机进行在上述纸张上形成上述第1端部和上述第2端部的灰度控制处理,在上述灰度控制处理中,进行第1热处理和第2热处理,在上述第1热处理中,上述热敏头按照上述第1端部的浓度从上述第1前端向上述第1后端缓慢降低、并且该第1端部的该第1后端侧的上述墨片产生的显色的轮廓与主扫描方向平行地对齐的方式发出热,在上述第2热处理中,上述热敏头按照上述第2端部的浓度从上述第2前端向上述第2后端缓慢升高、并且该第2端部的该第2前端侧的上述墨片产生的显色的轮廓与上述主扫描方向平行地对齐的方式发出热。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在上述第1热处理中,上述热敏头按照该第1端部的该第1后端侧的上述墨片产生的显色的轮廓与主扫描方向平行地对齐的方式发出热。即,在上述第1热处理中,上述热敏头按照该第1端部的该第1后端侧的轮廓以沿着主扫描方向的直线的形式显示于上述纸张上的方式发出热。

另外,在上述第2热处理中,上述热敏头按照该第2端部的该第2前端侧的上述墨片产生的显色的轮廓与上述主扫描方向平行地对齐的方式发出热。即,在上述第2热处理中,上述热敏头按照该第2端部的该第2前端侧的轮廓以沿着上述主扫描方向的直线的形式显示于上述纸张上的方式发出热。

由此,无论构成图像端部的轮廓的2个以上像素的浓度如何,均可实现该轮廓以沿着主扫描方向的直线的形式显示于纸张上。

本发明的目的、特征、方式和优点可通过以下的详细说明和附图进一步明确。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热转印打印机的主要构成的框图。

图2是主要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热转印打印机中的用于进行印相的构成的图。

图3是用于说明墨片的图。

图4是用于说明全景印刷的图。

图5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全景印刷处理的流程图。

图6是示出校正表的一例的图。

图7是示出另一校正表的一例的图。

图8是用于说明印刷有图像的状态的图。

图9是用于说明印刷有图像的状态的图。

图10是用于说明关于热能的特性的图。

图11是用于说明关于热能的特性的图。

图1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全景印刷处理A的流程图。

图13是用于说明色调的调整的图。

图14是示出浓度的调整中使用的线的图。

图15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全景印刷处理B的流程图。

图16是示出浓度的调整中使用的线的图。

图17是示出热转印打印机的特征性功能构成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以下的附图中,对相同的各构成要素附以相同符号。附有相同符号的各构成要素的名称和功能相同。因此,有时省去对附有相同符号的各构成要素的一部分的详细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实施方式中例示的各构成要素的尺寸、材质、形状、该各构成要素的相对配置等可以根据应用本发明的装置的构成、各种条件等而适当变更。

<实施方式1>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热转印打印机100的主要构成的框图。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中,为了进行说明,也示出不包含在热转印打印机100中的信息处理装置200。以下,将在纸张上印刷图像也称为“印相”。需要说明的是,如上所述,印相也可以为印刷在纸张上的图像。详细情况如后所述,热转印打印机100进行用于在纸张上印刷图像的印相处理P。

信息处理装置200是控制热转印打印机100的装置。信息处理装置200例如为PC(个人计算机)。信息处理装置200由用户操作。用户对信息处理装置200进行印相执行操作的情况下,信息处理装置200将印相指示和图像数据D1发送至热转印打印机100。该印相执行操作是用于使热转印打印机100执行印相处理P的操作。另外,该印相指示是用于使热转印打印机100执行印相处理P的指示。该图像数据D1是用于印刷到纸张上的图像的数据。

图2是主要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热转印打印机100中的用于进行印相的构成的图。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和图2中未示出与本发明不相关的构成要素(例如,电源)。图2示出在热转印打印机100安装有卷纸7r和墨片6的状态。卷纸7r通过长的纸张7卷成卷状而构成。纸张7具有接受层。

墨片6是长的片。通过将墨片6的一侧的端部卷成卷状,从而构成墨辊6r。墨辊6r安装于后述的卷轴10a上。通过墨片6的另一侧的端部卷成卷状,从而构成墨辊6rm。墨辊6rm安装于后述的卷轴10b上。

图3是用于说明墨片6的图。在图3中,X方向和Y方向彼此正交。下图所示的X方向和Y方向也彼此正交。以下,将包括X方向以及与该X方向的相反方向(-X方向)的方向也称为“X轴方向”。另外,以下,将包括Y方向以及与该Y方向的相反方向(-Y方向)的方向也称为“Y轴方向”。另外,以下,将包括X轴方向和Y轴方向的平面也称为“XY面”。

参照图1、图2和图3,热转印打印机100具备通信部2、存储部3、控制部4、传送辊对5、纸张传送部5M、压纸辊8、热敏头9和墨片驱动部10。

通信部2具有与信息处理装置200通信的功能。信息处理装置200发出的印相指示和图像数据D1经由通信部2发送至控制部4。

存储部3是存储各种数据、程序等的存储器。存储部3例如由易失性存储器和非易失性存储器构成。易失性存储器是暂时存储数据的存储器。易失性存储器例如为RAM。该非易失性存储器中存储有控制程序、初始设定值等。

控制部4对热转印打印机100的各部进行各种处理,详细情况如后所述。控制部4例如对热敏头9进行控制。控制部4根据控制程序来进行该各种处理。控制部4例如为CPU(中央处理器)等处理器。控制部4访问存储部3,根据需要读出存储于存储部3的数据等。另外,控制部4进行将图像数据转换为印相数据的处理等。

热敏头9具有发出热的功能。热敏头9根据控制部4的控制而发出热,详细情况如后所述。

传送辊对5是用于传送纸张7的辊对。传送辊对5由夹持辊5a和夹送辊5b构成。夹持辊5a伴随着纸张传送部5M的驱动而旋转。纸张传送部5M例如为马达。

压纸辊8设置成与热敏头9的一部分相向。压纸辊8构成为通过未图示的驱动部而自由移动。压纸辊8隔着纸张7和墨片6与热敏头9接触。

下文中,将压纸辊8隔着纸张7和墨片6与热敏头9接触时的该压纸辊8的状态也称为“压纸接触状态”。压纸接触状态是纸张7和墨片6被压纸辊8和热敏头9夹持的状态。

在压纸接触状态下,热敏头9将墨片6加热,由此墨片6的染料(墨)被转印至纸张7上。

墨片驱动部10具有使卷轴10b旋转的功能。卷轴10b进行旋转,从而墨辊6rm卷取墨片6。卷轴10a伴随着卷轴10b的旋转而旋转。卷轴10a进行旋转,从而由墨辊6r供给墨片6。

参照图3,在墨片6沿着该墨片6的长度方向(X轴方向)周期性地配置有墨区域R10。

在墨区域R10设有染料6y、6m、6c和保护材料6op。染料6y、6m、6c和保护材料6op各自是通过被热敏头9加热而转印到纸张7上的转印材料。染料6y、6m、6c各自示出用于转印到纸张7上的颜色。染料6y、6m、6c分别示出黄色、品红色和青色的颜色。以下,将黄色、品红色和青色分别也称为“Y”、“M”和“C”。另外,以下,将Y的染料、M的染料和C的染料分别也称为“彩色染料”。

保护材料6op是用于保护转印到纸张7上的颜色的材料(外涂层)。具体而言,保护材料6op是用于保护通过染料6y、6m、6c形成于纸张7上的图像的材料。下文中,将保护材料6op也称为“OP材料”。另外,下文中,将纸张7中的用于形成图像的区域也称为“印相区域”。

在印相处理P中,进行单位印相处理。在单位印相处理中,在压纸接触状态下,热敏头9一边将墨片6的转印材料加热,一边同时传送墨片6和纸张7。由此,转印材料一列列转印至纸张7的印相区域。

对作为转印材料的染料6y、6m、6c和保护材料6op各自反复进行上述单位印相处理,由此染料6y、6m、6c和保护材料6op按照该染料6y、6m、6c和保护材料6op的顺序被转印到纸张7的印相区域。其结果,在纸张7的印相区域形成图像的同时,该图像被保护材料6op所保护。由此,该图像的耐光性、该图像的耐指纹性等提高。

下文中,将形成于纸张7的印相区域的图像也称为“图像Gn”。另外,下文中,将纸张7被传送的方向也称为“纸张传送方向”。图3中,纸张传送方向为X轴方向。

在热转印打印机100用于在纸张形成图像的方向上存在主扫描方向和副扫描方向。副扫描方向为纸张传送方向。另外,主扫描方向为与副扫描方向正交的方向。

下文中,将墨片6中设有染料6y、6m、6c和保护材料6op各自的区域也称为“材料区域Rt1”。另外,下文中,将副扫描方向(X轴方向)上的材料区域Rt1的长度也称为“长度Lx”或“Lx”。需要说明的是,材料区域Rt1的尺寸相当于与图像Gn相当的1个画面的尺寸。

出于墨片6的制造上的理由,长度Lx是预先确定的。因此,在使用这种墨片6的情况下,图像Gn的副扫描方向的长度的上限值为长度Lx。以下,将图像Gn的副扫描方向的长度也称为“印相尺寸”。

通常,为了印刷尺寸比长度Lx长的图像,需要设计和制造新的墨片。另外,根据印相尺寸,也需要用于更换安装于热转印打印机的墨片的操作。因此,会引起墨片的高成本化、繁杂化等。

因此,考虑到进行上述的全景印刷。图4是用于说明全景印刷的图。下文中,将作为进行全景印刷的对象的图像也称为“全景图像Gw”。需要说明的是,在图4中,主扫描方向为Y轴方向,副扫描方向为X轴方向。

图4(a)是示出全景图像Gw的一例的图。全景图像Gw具有端Ea、Eb。下文中,将全景图像Gw的主扫描方向的长度也称为“长度H”或“H”。另外,下文中,将全景图像Gw的副扫描方向的长度也称为“长度Lp”或“Lp”。全景图像Gw的尺寸为H×Lp。

全景图像Gw由2个以上的像素构成。各像素通过表示浓度的灰度值(像素值)来表现。下文中,将表示像素的灰度值(像素值)的数据也称为“灰度数据”或“像素数据”。另外,下文中,将像素能够表现的最高浓度也称为“最高浓度”。另外,下文中,将像素能够表现的最低浓度也称为“最低浓度”。

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例,图像的像素的灰度值(像素值)以8位表现。这种情况下,灰度数据的值设定为0至255的范围的值。以下,将与最低浓度对应的灰度值也称为“最低浓度值”。最低浓度值例如为255。另外,以下,将与最高浓度对应的灰度值也称为“最高浓度值”。最高浓度值例如为0。

例如,在灰度数据示出0时,与该灰度数据对应的像素的浓度为最高浓度。另外,例如,在灰度数据示出255时,与该灰度数据对应的像素的浓度为最低浓度。

需要说明的是,像素的灰度值不限定于以8位表现。像素的灰度值例如也可以以10位表现。

本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说明易于理解,对使用两张图像进行全景印刷的例子进行说明。下文中,将为了生成全景图像Gw而使用的两张图像也称为“图像Gwa、Gwb”。详细情况如后所述,全景图像Gw为由图像Gwa、Gwb表现的合成图像。图像Gwa、Gwb按照图像Gwa、Gwb的顺序形成(印刷)在纸张7上。热转印打印机100通过热敏头9将墨片6加热,在纸张7上形成全景图像Gw,详细情况如后所述。

图4(b)示出图像Gwa的一例。图像Gwa是全景图像Gw中的从该全景图像Gw的中央部至端Ea的图像。图像Gwa具有图像Gam和端部Gae。端部Gae为图像Gwa的后端部。端部Gae具有前端Gae1和后端Gae2。后端Gae2为图像Gwa的后端。

图4(c)示出图像Gwb的一例。图像Gwb是全景图像Gw中的从该全景图像Gw的中央部至端Eb的图像。图像Gwb具有端部Gbe和图像Gbm。端部Gbe为图像Gwb的前端部。端部Gbe具有前端Gbe1和后端Gbe2。前端Gbe1为图像Gwb的前端。

另外,全景图像Gw具有重叠区域Rw。重叠区域Rw是在图像Gwa的端部Gae重叠有图像Gwb的端部Gbe的区域。

重叠区域Rw的形状为矩形。重叠区域Rw具有前端Re1和后端Re2。端部Gae的前端Gae1相当于重叠区域Rw的前端Re1。端部Gbe的后端Gbe2相当于重叠区域Rw的后端Re2。下文中,将重叠区域Rw的副扫描方向的长度也称为“长度dL”或“dL”。

重叠区域Rw具有以矩阵状配置的2个以上的像素。配置于重叠区域Rw的2个以上的像素构成m行n列的矩阵。m和n各自为2以上的整数。即,重叠区域Rw具有m个行和n个列(line)。在重叠区域Rw,在副扫描方向上排列的像素的数目为n。需要说明的是,在各列配置有m个像素。重叠区域Rw中包含的像素的数目为k(2以上的整数)。k为由式m×n算出的数。

下文中,将图像Gwa的副扫描方向的长度也称为“长度L1”或“L1”。另外,下文中,将图像Gam的副扫描方向的长度也称为“长度La”或“La”。长度L1为La+dL。另外,图像Gwa的尺寸为H×L1。需要说明的是,关于L1,L1<Lx的关系式成立。

另外,下文中,将图像Gwb的副扫描方向的长度也称为“长度L2”或“L2”。另外,以下,将图像Gbm的副扫描方向的长度也称为“长度Lb”或“Lb”。长度L2为Lb+dL。另外,图像Gwb的尺寸为H×L2。需要说明的是,关于L2,L2<Lx的关系式成立。需要说明的是,全景图像Gw的长度LP由以下的式1表现。

【数1】

Lp=L1+L1-dL…(式1)

接着,对用于进行全景印刷的处理(下文中也称为“全景印刷处理”)进行说明。图5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全景印刷处理的流程图。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中,为了使处理易于理解,对使用两张图像形成全景图像Gw时的处理进行说明。作为一例,该两张图像为图4(b)的图像Gwa和图4(c)的图像Gwb。以下,将印刷对象的图像也称为“对象图像”。

需要说明的是,在全景印刷处理中,从步骤S110至S140的处理相当于用于进行步骤S150、S160的事先处理。

在全景印刷处理中,首先,进行步骤S110的处理。在步骤S110中,进行尺寸调整处理。在尺寸调整处理中,控制部4改变对象图像的尺寸,以使该对象图像的尺寸为H×Lp。作为一例,通过尺寸调整处理得到的图像为图4(a)的全景图像Gw。

需要说明的是,对象图像的尺寸为H×Lp的情况下,不进行该对象图像的尺寸的变更。这种情况下,该对象图像例如为图4(a)的全景图像Gw。下文中,将通过1次印相处理P能够形成的图像也称为“单元图像”。

在步骤S120中,进行图像取得处理。在图像取得处理中,控制部4从全景图像Gw取得图4(b)的图像Gwa和图4(c)的图像Gwb作为单元图像。

如上所述,图像Gwa的尺寸为H×L1。L1为La+dL。另外,关于L1,L1<Lx的关系式成立。另外,图像Gwb的尺寸为H×L2。L2为Lb+dL。另外,关于L2,L2<Lx的关系式成立。

下文中,将在副扫描方向上浓度缓慢变化的图像也称为“灰度图像”。另外,下文中,将该端部Gae的浓度从端部Gae的前端Gae1向后端Gae2缓慢降低的该端部Gae也称为“端部Gar”。端部Gar为灰度图像。另外,下文中,将该端部Gbe的浓度从端部Gbe的前端Gbe1向该端部Gbe的后端Gbe2缓慢升高的该端部Gbe也称为“端部Gbr”。端部Gbr为灰度图像。

在步骤S130中,进行用于生成灰度图像的灰度处理。在灰度处理中,控制部4对该端部Gae中包含的2个以上的像素的浓度(灰度值)进行校正,以使图像Gwa的端部Gae成为端部Gar(灰度图像)。另外,控制部4对该端部Gbe中包含的2个以上的像素的浓度(灰度值)进行校正,以使图像Gwb的端部Gbe成为端部Gbr(灰度图像)。

下文中,将对灰度值进行校正的处理也称为“灰度校正处理”。具体而言,在灰度处理中,对端部Gae和端部Gbe各自进行灰度校正处理。

作为一例,灰度校正处理使用图6的校正表T1和图7的校正表T2来进行。校正表T1是用于对端部Gae的各像素的浓度(灰度值)进行校正的表。校正表T2是用于对端部Gbe的各像素的浓度(灰度值)进行校正的表。

参照图6,校正表T1示出用于对浓度(灰度值)进行校正的2个以上的系数。对各系数设定0至1的范围的值。校正表T1的“灰度”表示在像素(灰度数据)中设定的灰度值。在校正表T1中,作为灰度值的最低浓度值为255。另外,在校正表T1中,作为灰度值的最高浓度值为0。

校正表T1的“位置x”是指重叠区域Rw的副扫描方向上的位置。即,“位置x”为重叠区域Rw中包含的n个列的位置。位置Lc1、Lc2、···、Lcn为该n个列的位置。

例如,位置Lc1是该n个列中的与重叠区域Rw的前端Re1最近的列的位置。另外,例如,位置Lcn是该n个列中的与重叠区域Rw的后端Re2最近的列的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图7的校正表T2与校正表T1相同,因此不重复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染料的转印特性根据颜色而不同,因此使用与Y、M和C各自对应的校正表T1、T2。校正表T1、T2预先存储于存储3。需要说明的是,校正表T1、T2中的各系数通过反复进行实验等而设定为适当的值。该实验为印相处理、系数的变更等。

下文中,将端部Gae和端部Gbe各自中包含的各像素也称为“对象像素”。另外,下文中,将端部Gar和端部Gbr各自中包含的各像素也称为“校正像素”。另外,在校正表T1、T2各自中,将由位置x和灰度值特定的系数也称为“对象系数”。

灰度校正处理中的灰度值的校正通过将对象像素的灰度值乘以对象系数来进行。例如,假定在端部Gae存在于位置Lcn的列中的某个对象像素的灰度值为128。这种情况下,在与端部Gae对应的校正表T1中,通过位置Lcn和灰度值“128”特定的对象系数为0.13。这种情况下,控制部4将通过将128乘以0.13而得到的值设定为与对象像素对应的校正像素的灰度值。

在灰度校正处理中,对端部Gae中包含的k个像素进行这种灰度值的校正。下文中,将图像的Y成分也称为“Y图像”。Y图像为黄色的图像。另外,下文中,将图像的M成分也称为“M图像”。M图像为品红色的图像。另外,下文中,将图像的C成分也称为“C图像”。C图像为青色的图像。

另外,对构成端部Gae的Y图像、M图像和C图像进行上述的灰度值的校正。由此,端部Gae成为端部Gar。

另外,在灰度校正处理中,与端部Gae同样地,也对端部Gbe使用校正表T2进行灰度值的校正。由此,端部Gbe成为端部Gbr。

下文中,将通过灰度处理使端部Gae成为端部Gar的图像Gwa也称为“图像Gwar”。图像Gwar具有端部Gar。另外,下文中,将通过灰度处理使端部Gbe成为端部Gbr的图像Gwb也称为“图像Gwbr”。图像Gwbr具有端部Gbr。即,通过灰度处理得到图像Gwar和图像Gwbr。

另外,下文中,将热敏头9发出的热也称为“热能”或“转印能量”。用于转印到纸张上的像素的浓度越接近最高浓度,则热敏头9发出的热能越大。另外,用于转印到纸张上的像素的浓度越接近最低浓度,则热敏头9发出的热能越小。

下文中,将与最低浓度对应的值也称为“最低浓度值”。例如,校正表T1中的最低浓度值为255。另外,下文中,将与最高浓度对应的值也称为“最高浓度值”。例如,校正表T1中的最高浓度值为0。

灰度数据的值越接近最高浓度值,则所需要的热能越大。另外,灰度数据的值越接近最低浓度值,则所需要的热能越小。下文中,将与大热能对应的高浓度的像素也称为“高浓度像素”。另外,下文中,将与小热能对应的低浓度的像素也称为“低浓度像素”。

纸张上高浓度像素显色的位置与纸张上低浓度像素显色的位置不同。下文中,使用图8对该现象进行说明。在图8(a)的全景图像Gw中,该全景图像Gw的上端的像素的浓度设定为最高浓度。另外,在图8(a)的全景图像Gw中,该全景图像Gw的下端的像素的浓度设定为最低浓度。另外,在图8(a)的全景图像Gw中,越是接近该全景图像Gw的下端的像素,对该像素设定的浓度越接近最低浓度。

此处,假设对图8(a)的全景图像Gw进行步骤S110至步骤S130的处理。这种情况下,通过步骤S130的处理得到上述的图像Gwar和图像Gwbr。

此处,假定热转印打印机100在重叠区域Rw按照图像Gwbr的端部Gbr重叠于图像Gwar的端部Gar的方式进行印相处理。该印相处理中,在纸张7上形成图像Gwar后,在纸张7上形成图像Gwbr。

该情况下,形成于纸张7上的图像Gwar如图8(b)的图像Gwar所示。另外,形成于纸张7上的图像Gwbr如图8(b)的图像Gwbr所示。另外,形成于纸张7上的全景图像Gw如图8(c)的全景图像Gw所示。

如图8(b)所示,在端部Gar,像素的浓度越低,则在越远离重叠区域Rw的后端Re2的位置显色。即,端部Gar(Gae)的后端Gae2侧的轮廓为曲线。下文中,将端部Gar(Gae)的后端Gae2侧的轮廓也称为“后端侧轮廓”。

另外,如图8(b)所示,在端部Gbr,像素的浓度越低,则在越远离重叠区域Rw的前端Re1的位置显色。即,端部Gbr(Gbe)的前端Gbe1侧的轮廓为曲线。下文中,将端部Gbr(Gbe)的前端Gbe1侧的轮廓也称为“前端侧轮廓”。

因此,假设在重叠区域Rw中图8(b)的端部Gbr重叠于图8(b)的端部Gar,则发生图8(c)所示的不均。相互重叠的2个像素的浓度越接近最低浓度,则该不均越容易发生。

例如,如图8(b)所示,端部Gar的后端侧轮廓和端部Gbr的前端侧轮廓于纸张7表现为曲线的情况下,容易发生图8(c)所示的不均。即,如图8(b)所示,在沿着主扫描方向(Y轴方向)的2个以上的像素的显色位置在副扫描方向上未固定于一定位置的状态下,由于印相的浓度偏差、印相的位置偏差等,存在容易产生不自然的不均的问题。

因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步骤S140中进行系数变更处理。下文中,将沿着主扫描方向的直线也称为“直线Lm”。

在系数变更处理中,如端部Gar(Gae)的后端侧轮廓和端部Gbr(Gbe)的前端侧轮廓于纸张7上表现为直线Lm那样,进行用于变更校正表T1、T2的系数的端对应系数变更处理。端对应系数变更处理基于热敏头9发出的热能的大小(灰度值)来进行。

在端对应系数变更处理中,例如,在校正表T1中,与系数对应的灰度值越接近最低浓度值(255),则该系数的变更的程度越大。

在端对应系数变更处理中,例如,进行作为实验的端对应系数变更工序。具体而言,在端对应系数变更工序中,例如,由作业者确认是否热转印打印机100印刷通过校正表T1得到的图像Gwar,并且端部Gar的后端侧轮廓于纸张7上以直线Lm形式显示。例如,在端部Gar的后端侧轮廓的一部分以曲线形式显示的情况下,作业者进行使用信息处理装置200变更与该曲线对应的校正表T1的1以上的系数的操作。控制部4根据该操作变更校正表T1的该1以上的系数。

在端对应系数变更处理中,反复进行这种端对应系数变更工序,直至端部Gar的后端侧轮廓于纸张7上以直线Lm显示为止。

校正表T2的系数也通过与校正表T1同样的方法被变更。

下文中,将系数按照端部Gar(Gae)的后端侧轮廓于纸张7上以直线Lm形式显示的方式变更后的校正表T1也称为“校正表T1A”。另外,下文中,将系数按照端部Gbr(Gbe)的前端侧轮廓于纸张7上以直线Lm形式显示的方式变更后的校正表T2也称为“校正表T2A”。

在系数变更处理中进行上述的端对应系数变更处理,由此得到校正表T1A和校正表T2A。

在步骤S150中,进行灰度处理A。与灰度处理相比,灰度处理A使用校正表T1A和校正表T2A代替校正表T1和校正表T2,这点是不同的。关于除了灰度处理A的这以外的处理,与灰度处理相同,因此不重复详细的说明。

图9是用于说明印刷有通过灰度处理A得到的图像的状态的图。图9(a)示出全景图像Gw。图9(b)示出所印刷的图像Gwar。图9(c)示出所印刷的图像Gwbr。

通过灰度处理A,与灰度处理同样地得到图像Gwar(Gae)和图像Gwbr(Gbe)。需要说明的是,假设通过灰度处理A得到的图像Gwar被印刷到纸张7上的情况下,如图9(b)所示,端部Gar(Gae)的后端侧轮廓于纸张7上以直线Lm形式显示。

另外,假设通过灰度处理A得到的图像Gwbr被印刷到纸张7上的情况下,如图9(b)所示,端部Gbr(Gbe)的前端侧轮廓于纸张7上以直线Lm形式显示。

在步骤S160中,进行印相处理Pw。在印相处理Pw中,图像Gwar和图像Gwbr按照图像Gwar和图像Gwbr的顺序被印刷到纸张7上。需要说明的是,在印相处理Pw中,在重叠区域Rw按照图像Gwbr的端部Gbr(Gbe)重叠于图像Gwar的端部Gar(Gae)的方式进行印刷。

该情况下,在印相处理Pw中,控制部4对热敏头9发出的热量(热能)进行控制。即,在印相处理Pw中,根据控制部4的控制,热敏头9发出热。在印相处理Pw中,在印刷图像Gwar的端部Gar(Gae)和图像Gwbr的端部Gar(Gae)的情况下,热转印打印机100进行在纸张7上形成端部Gar(Gae)和端部Gbr(Gbe)的灰度控制处理。

在灰度控制处理中,在印刷图像Gwar的端部Gar(Gae)时,进行热处理Ha。即,热处理Ha是在纸张7上形成端部Gar(Gae)的处理。需要说明的是,印刷图像Gwar中的端部Gar(Gae)以外的部分的处理是一般性的处理,因此省略说明。

如上所述,图像Gwar的端部Gar是该端部Gae的浓度从端部Gae的前端Gae1向后端Gae2缓慢降低的该端部Gae。

因此,在热处理Ha中,按照端部Gae的浓度从前端Gae1向后端Gae2缓慢降低的方式使热敏头9发出热。另外,在热处理Ha中,进而按照端部Gae的后端Gae2侧的墨片6产生的显色的轮廓与主扫描方向平行地对齐的方式使热敏头9发出热。即,在热处理Ha中,按照端部Gae的后端侧轮廓于纸张7上显示为直线Lm的方式使热敏头9发出热。

由此,如图9(b)所示,端部Gar(Gae)的后端侧轮廓于纸张7上显示为直线Lm。即,在纸张7上,端部Gar(Gae)的后端侧轮廓显色的位置与热能的大小(灰度值)无关,为沿着主扫描方向(Y轴方向)的直线上的位置。

另外,在灰度控制处理中,在印刷图像Gwbr的端部Gbr(Gbe)时进行热处理Hb。即,热处理Hb是在纸张7上形成端部Gbr(Gbe)的处理。需要说明的是,印刷图像Gwbr中的端部Gbr(Gbe)以外的部分的处理是一般性的处理,因此省略说明。

如上所述,图像Gwbr的端部Gbr是该端部Gbe的浓度从端部Gbe的前端Gbe1向该端部Gbe的后端Gbe2缓慢升高的该端部Gbe。

因此,在热处理Hb中,按照端部Gbe的浓度从前端Gbe1向后端Gbe2缓慢升高的方式使热敏头9发出热。另外,在热处理Hb中,进而按照端部Gbe的前端Gbe1侧的墨片6产生的显色的轮廓与主扫描方向平行地对齐的方式使热敏头9发出热。即,在热处理Hb中,按照端部Gbe的前端侧轮廓于纸张7上显示为沿着主扫描方向的直线Lm的方式使热敏头9发出热。

由此,如图9(b)所示,端部Gbr(Gbe)的前端侧轮廓于纸张7上显示为直线Lm。即,在纸张7上,端部Gbr(Gbe)的前端侧轮廓显色的位置与热能的大小(灰度值)无关,为沿着主扫描方向(Y轴方向)的直线上的位置。

如上所述,端部Gar(Gae)的后端侧轮廓和端部Gbr(Gbe)的前端侧轮廓于纸张7上显示为沿着主扫描方向的直线Lm。因此,即使发生印相时的环境等的变动,也能抑制不均发生。即,可以得到对不均具有鲁棒性的作用。

因此,通过进行以上的印相处理Pw,在纸张7上可以得到图9(c)的全景图像Gw那样的不存在不均的图像。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在热处理Ha中,按照端部Gae的后端Gae2侧的墨片6产生的显色的轮廓与主扫描方向平行地对齐的方式使热敏头9发出热。即,在热处理Ha中,按照端部Gae的后端Gae2侧的轮廓于纸张7上显示为沿着主扫描方向的直线Lm的方式使热敏头9发出热。

另外,在热处理Hb中,按照端部Gbe的前端Gbe1侧的墨片6产生的显色的轮廓与上述主扫描方向平行地对齐的方式使热敏头9发出热。即,在热处理Hb中,按照端部Gbe的前端Gbe1侧的轮廓于纸张7上显示为沿着主扫描方向的直线Lm的方式使热敏头9发出热。

由此,无论构成图像端部的轮廓的2个以上的像素的浓度如何,均能实现该轮廓于纸张上显示为沿着主扫描方向的直线。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在进行全景印刷的情况下,在重叠区域Rw中能够抑制图像的不良情况(不均、交界线)等产生。因此,能够抑制印相的浓度偏差、印相的位置偏差等引起的浓度的不均、颜色不均等的发生。因此,能够得到两张图像的接缝不显眼、印刷品质高的全景图像。

需要说明的是,在相关构成A、B中,存在于重叠区域的两张图像的接缝不明显。但是,在产生了印相的浓度偏差、印相的位置偏差等的情况下,会产生浓度的不均、颜色不均等不良情况。因此,在产生了该不良情况的情况下,存在印刷品质降低的问题。

因此,本实施方式的热转印打印机100如上构成。因此,通过本实施方式的热转印打印机100能够解决上述问题。

<实施方式2>

本实施方式的构成是使用基于热能算出的系数的构成(下文中也称为“构成CtA”)。首先,使用图10对热能与彩色染料(墨)被转印的位置的关系进行说明。如上所述,重叠区域Rw的副扫描方向上的位置表现为“位置x”或“x”。即,位置x与校正表T1、T2中所示的位置x相当。

下文中,将为了生成灰度图像而使用的系数也表现为“系数F(x)”或“F(x)”。对系数F(x)设定0至1的范围的值。下文中,将热敏头9发出的热能也表现为“热能E”或“E”。图10是用于说明关于热能的特性的图。

图10(a)是示出表现出相对于位置x的热能E的特性的曲线图Gf1的图。需要说明的是,曲线图Gf1示出与存在于重叠区域Rw的图像Gwb的端部Gbe对应的特性。端部Gbe是存在于重叠区域Rw的图像。需要说明的是,与存在于重叠区域Rw的图像Gwa的端部Gae对应的特性是使曲线图Gf1所示的特性在左右方向反转的特性。因此,省略与图像Gwa的端部Gae对应的特性的说明。

曲线图Gf1的横轴表示位置x。曲线图Gf1的纵轴表示热能E。需要说明的是,灰度值越接近最高浓度值,则与该灰度值对应的热能E越大。另外,灰度值越接近最低浓度值,则与该灰度值对应的热能E越小。因此,热能E与灰度值(浓度)处于成比例的关系。

在曲线图Gf1中,x为0的位置相当于端部Gbe的前端Gbe1的位置。x为X0的位置相当于端部Gbe的后端Gbe2的位置。

位置0处的系数F(x)的值为0。另外,位置X0处的系数F(x)的值为1。系数F(x)是值从位置0向位置X0缓慢变大的系数。对系数F(x)例如设定与图7的校正表T2的灰度值255对应的2个以上的系数的值。

在曲线图Gf1中,作为一例,示出E0、En-1、En、EN作为热能E的值。热能E0是彩色染料(墨)转印到纸张7上所需要的最低的值(阈值)。即,通过对彩色染料提供热能E0以上的热能(热),该彩色染料被转印到纸张7上。

另外,在曲线图Gf1中,示出通过将系数F(x)乘以热能E而得到的特性线。例如,F(x)×EN的特性线是将系数F(x)乘以热能EN而得到的特性线。例如,由于位置X0处的系数F(x)的值为1,因此与位置X0对应的热能为EN。

位置x表示通过热能E而转印彩色染料的位置。转印彩色染料的位置是指在纸张7上像素(彩色染料)显色的位置(下文中也称为“显色位置”)。

根据曲线图Gf1,与热能E0、En-1、En、EN对应的显色位置分别为位置XN、Xn、Xn-1、X0。与热能E0对应的显色位置为位置XN。即,根据热能E的大小,显色位置发生变化。因此,如上所述,在图8(b)的重叠区域Rw,与大热能E对应的像素(高浓度像素)的显色位置不同于与小热能E对应的像素(低浓度像素)的显色位置。

下文中,将显色位置也称为“显色位置X”或“X”。显色位置X相当于曲线图Gf1的位置x。横轴以热能E表示、纵轴以以显色位置X(位置X)表示的曲线图是图10(b)的曲线图Gf2。E与X的关系由下述式2表达。

【数2】

Figure BDA0002308300010000161

式2是使用热能E0(阈值)以及E与X所成的角度θ求出的公式。曲线图Gf2表明显色位置X根据热能的大小而不同。即,如图10(a)的曲线图Gf1和图10(b)的曲线图Gf2所示,显色位置根据热能的大小而不同。因此,会发生使用图8(b)和图8(c)说明的不良情况(例如不均)。

因此,为了防止上述不良情况的发生,如式2所示,需要使根据热能大小而不同的显色位置在一定位置一致。如果与某一热能En对应的显色位置与热能EN的显色位置相同,需要对位置x(副扫描方向)加上以下的偏移dXn。偏移dXn是基于位置x和热能E得到的校正值。

具体而言,偏移dXn由下述式3表达。

【数3】

Figure BDA0002308300010000171

相对于位置x(副扫描方向)的系数F(x)是对各转印能量En作为系数Fn(x)确定的。系数Fn(x)使用式3的dXn由下述式4来表达。

【数4】

Fn(x)=F(x+dXn)…(式4)

需要说明的是,关于Fn(x),0.0≤Fn(x)≤1.0的关系式成立。系数Fn(x)是使用偏移dXn算出的系数。需要说明的是,式4的系数Fn(x)是用于将图像Gwbr的端部Gbr(Gbe)的前端侧轮廓于纸张7上显示为直线Lm的系数。

将式4所示的系数Fn(x)乘以热能En,由此得到图11的曲线图Gf3所示的特性(Fn(x)×En)。其结果,如图9(b)所示,图像Gwbr的端部Gbr(Gbe)的前端侧轮廓于纸张7上显示为沿着主扫描方向的直线Lm。即,在纸张7上,端部Gbr(Gbe)的前端侧轮廓显色的位置与热能的大小(灰度值)无关,成为沿着主扫描方向(Y轴方向)的直线上的位置。

本实施方式的构成CtA中,进行使用上式的处理(下文中也称为“全景印刷处理A”)。图1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全景印刷处理A的流程图。在图12中,与图5的步骤编号相同的步骤编号的处理进行与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处理同样的处理,因而不重复详细的说明。下文中,以与实施方式1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

在全景印刷处理A中,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进行步骤S110、S120、S130的处理。在步骤S130的处理后,进行步骤S140A。

在步骤S140A中,进行系数变更处理A。在系数变更处理A中,控制部4按照端部Gar(Gae)的后端侧轮廓和端部Gbr(Gbe)的前端侧轮廓于纸张7上显示为直线Lm的方式对校正表T1、T2的系数进行变更。该系数的变更基于热能E的大小(灰度值)而变更。

此处,假定图7的校正表T2所示的各系数为系数F(x)。这种情况下,控制部4将校正表T2所示的2个以上的系数F(x)分别变更为式4和式3所示的系数Fn(x)。

由此,校正表T2所示的2个以上的系数被变更为用于使端部Gbr(Gbe)的前端侧轮廓于纸张7上显示为沿着主扫描方向的直线Lm的系数。

下文中,将通过系数变更处理A而变更了系数的校正表T2也称为“校正表T2A”。校正表T2A是用于使端部Gbr(Gbe)的前端侧轮廓于纸张7上显示为直线Lm的表。

如上所述,热能E与灰度值处于成比例的关系。因此,校正表T2A所示的各系数Fn(x)是利用与灰度值对应的热能E的值通过式3和式4运算出的值。例如,在校正表T2A(校正表T2)中,通过灰度值0和位置Lc1特定的系数Fn(x)的值是利用与灰度值0对应的热能E的值通过式3和式4运算出的值。

另外,在系数变更处理A中,控制部4与校正表T2同样地将校正表T1所示的2个以上的系数也变更为系数Fn(x)。需要说明的是,对校正表T1使用的系数Fn(x)是由将曲线图Gf1在左右方向反转而成的曲线图与式2、式3、式4同样导出的公式。下文中,将通过系数变更处理A变更了系数的校正表T1也称为“校正表T1A”。校正表T1A是用于使端部Gar(Gae)的后端侧轮廓于纸张7上显示为直线Lm的表。

然后,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进行步骤S150的灰度处理A和步骤S160的印相处理Pw。通过进行灰度处理A,得到图像Gwar(Gae)和图像Gwbr(Gbe)。图像Gwar(Gae)的端部Gar(Gae)是利用校正表T1所示的系数Fn(x)生成的图像。另外,图像Gwbr(Gbe)的端部Gbr(Gbe)是利用校正表T2所示的系数Fn(x)生成的图像。

在印相处理Pw中,进行上述的灰度控制处理(热处理Ha和热处理Hb)。因此,在全景印刷处理A中也得到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效果。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在重叠区域Rw中能够抑制图像的不良情况(不均、交界线)等产生。因此,能够抑制印相的浓度偏差、印相的位置偏差等引起的浓度的不均、颜色不均等的发生。因此,能够得到两张图像的接缝不显眼、印刷品质高的全景图像。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为了通过运算计算出系数,如实施方式1所示,无需反复进行实验等。因此,能够迅速得到校正表T1A、T2A中的各系数。

<实施方式3>

本实施方式的构成是用于调整半色调像素的色调的构成(下文中也称为“构成CtB”)。半色调像素是指具有最低浓度值与最高浓度值的中间的灰度值的像素。半色调像素也称为灰色像素。下文中,将重叠区域Rw也称为“区域Rw”。

另外,下文中,将图像Gwa或图像Gwb中的区域Rw内的图像也称为“区域内图像”。例如,图像Gwa的区域内图像为端部Gae(Gar)(参照图4(b))。另外,下文中,将图像Gwa或图像Gwb中的区域Rw外的图像也称为“区域外图像”。例如,图像Gwa的区域外图像为图像Gam(参照图4(b))。

染料对于热能的显色灵敏度不是固定的。因此,例如,通过图5的步骤S130的灰度处理得到的图像Gwar(Gwa)的区域内图像中包含的半色调像素的色调很可能与该图像Gwar(Gwa)的区域外图像中包含的半色调像素的色调不同。下文中,在进行灰度处理的对象的图像中,将该图像的半色调像素的色调也称为“原始色调”。原始色调是未实施图像处理的半色调像素表示的色调。

例如,在对彩色染料提供的热能小的状态下,染料6m的显色灵敏度小于染料6c和染料6y的显色灵敏度。因此,在上述状态下通过染料6y、6m、6c生成的图像变为蓝色强的图像。

此处,假定通过灰度处理得到图13的图像Gwar。这种情况下,该图像Gwar的区域Rg1(区域内图像)内的半色调像素的色调与该图像Gwar中的区域Rw外的部分的半色调像素的色调相比蓝色强。因此,在使图像Gwbr的端部Gbr重叠于图像Gwar的端部Gar的状态下,色调变化的半色调像素的该色调如原始色调所示那样通常进行以下的处理N。该处理N中,图13的图像Gwbr的区域Rg2(区域内图像)内的半色调像素的色调被变更。需要说明的是,处理N不是以本实施方式的构成CtB进行的处理。

下文中,将用于调整图像的浓度(灰度值)的特性线也称为“浓度调整线”。浓度调整线具有与上述的校正表T1、T2所示的2个以上的系数同样的功能。

另外,下文中,将用于调整Y图像的浓度的浓度调整线也称为“调整线Y”。另外,下文中,将用于调整图像Gwa的端部Gae的Y图像的浓度的调整线Y也称为“调整线Y1”或“Y1”。另外,下文中,将用于调整图像Gwb的端部Gbe的Y图像的浓度的调整线Y也称为“调整线Y2”或“Y2”。

另外,下文中,将用于调整M图像的浓度的浓度调整线也称为“调整线M”。另外,下文中,将用于调整图像Gwa的端部Gae的M图像的浓度的调整线M也称为“调整线M1”或“M1”。另外,下文中,将用于调整图像Gwb的端部Gbe的M图像的浓度的调整线M也称为“调整线M2”或“M2”。

另外,下文中,将用于调整C图像的浓度的浓度调整线也称为“调整线C”。另外,下文中,将用于调整图像Gwa的端部Gae的C图像的浓度的调整线C也称为“调整线C1”或“C1”。另外,下文中,将用于调整图像Gwb的端部Gbe的C图像的浓度的调整线C也称为“调整线C2”或“C2”。

具体而言,在处理N中,图13的图像Gwbr的区域Rg2(区域Rw)内的半色调像素的色调的变更例如基于图14来进行。需要说明的是,图14所示的位置Xa、Xb相当于图13的位置Xa、Xb。具体而言,如图14那样设定调整线M2、Y2、C2。由此,通过调整线M2、Y2、C2校正了浓度的端部Gae(Gar)成为红色强的图像。由此,通过将红色强的端部Gbr重叠于蓝色强的端部Gar,色调发生变化的半色调像素的该色调能够显示原始色调。

但是,在将红色强的端部Gbr重叠于蓝色强的端部Gar的状态下,由于印相的浓度偏差、印相的位置偏差等,存在容易产生不自然的不均的问题。

因此,本实施方式的构成CtB中,进行半色调像素的色调的调整。构成CtB能够应用于图5的全景印刷处理。下文中,将应用了构成CtB的图5的全景印刷处理也称为“全景印刷处理B”。

图15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全景印刷处理B的流程图。在图15中,与图5的步骤编号相同的步骤编号的处理进行与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处理同样的处理,因此不重复详细的说明。下文中,以与实施方式1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

在全景印刷处理B中,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进行步骤S110、S120、S130的处理。在步骤S130的处理后,进行步骤S140B。

在步骤S140B中,进行系数变更处理B。在系数变更处理B中,按照图像Gwa的区域内图像的半色调像素的色调与图像Gwb的区域内图像的半色调像素的色调相同的方式,进行用于变更校正表T1、T2的系数的色调对应系数变更处理。需要说明的是,色调对应系数变更处理也可以为按照图像Gwa和图像Gwb的区域内图像的半色调像素的色调与区域外图像的半色调像素的色调相同的方式对校正表T1、T2的系数进行变更的处理。

另外,在系数变更处理B中,进而按照端部Gar(Gae)的后端侧轮廓和端部Gbr(Gbe)的前端侧轮廓于纸张7上显示为直线Lm的方式进行用于变更校正表T1、T2的系数的端对应系数变更处理。

在色调对应系数变更处理中,按照图像Gwar的区域内图像(区域Rg1)的半色调像素的色调与图像Gwbr的区域内图像(区域Rg2)的半色调像素的色调相同的方式进行色调的调整。即,按照图像Gwar的区域Rg1的半色调像素的色调和图像Gwbr的区域Rg2的半色调像素的色调显示原始色调的方式进行色调的调整。

对于图像Gwar的区域Rg1的各像素,例如,使用如图16那样进行了调整的调整线Y1、M1、C1,对色调进行调整。另外,对于图像Gwbr的区域Rg2的各像素,例如,使用如图16那样进行了调整的调整线Y2、M2、C2,对色调进行调整。需要说明的是,调整线Y1、M1、C1、Y2、M2、C2设定成半色调像素的色调显示原始色调。

例如,在CIE L*a*b*颜色空间中,优选按照与色调相当的a*b*的坐标值与原始色调的相对差分值为3以下的方式对调整线Y1、M1、C1、Y2、M2、C2进行调整。并且,控制部4使用调整后的调整线Y1、M1、C1,对与Y、M、C对应的校正表T1的系数进行变更。另外,控制部4使用调整后的调整线Y2、M2、C2,对与Y、M、C对应的校正表T2的系数进行变更。

需要说明的是,色调对应系数变更处理也可以利用上述以外的方法进行。例如,在色调对应系数变更处理中,可以进行作为实验的色调对应系数变更工序。在该色调对应系数变更工序中,例如,热转印打印机100印刷通过校正表T1得到的图像Gwar,颜色测定装置等测定端部Gar的半色调像素的色调。半色调像素的色调与原始色调不同的情况下,作业者使用信息处理装置200进行对校正表T1的系数进行变更的操作,以使半色调像素的色调接近原始色调。控制部4根据该操作变更校正表T1的系数。在色调对应系数变更处理中,反复进行这样的色调对应系数变更工序直至半色调像素的色调变为原始色调为止。

校正表T2的系数也通过与校正表T1同样的方法来变更。

另外,在系数变更处理B中,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进一步进行上述的端对应系数变更处理。需要说明的是,省略端对应系数变更处理的说明。

下文中,将通过色调对应系数变更处理和端对应系数变更处理变更了系数的校正表T1也称为“校正表T1A”。另外,下文中,将通过色调对应系数变更处理和端对应系数变更处理变更了系数的校正表T2也称为“校正表T2A”。

校正表T1A、T2A是用于使图像Gwa的区域内图像的半色调像素的色调与图像Gwb的区域内图像的半色调像素的色调相同的表。另外,校正表T1A、T2A也是用于使图像Gwa和图像Gwb的区域内图像的半色调像素的色调与区域外图像的半色调像素的色调相同的表。

另外,校正表T1A也可以为用于使端部Gar(Gae)的后端侧轮廓于纸张7上显示为直线Lm的表。另外,校正表T2A也可以为用于使端部Gbr(Gbe)的前端侧轮廓于纸张7上显示为直线Lm的表。

然后,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进行步骤S150的灰度处理A。接着,进行步骤S160B。

在步骤S160B中,进行印相处理PwB。印相处理PwB与步骤S160的印相处理Pw相比,热处理Ha和热处理Hb的内容是不同的。印相处理PwB的除此以外的处理与印相处理Pw相同,因而不重复详细的说明。

在印相处理PwB中,与印相处理Pw同样地,在灰度控制处理中进行热处理Ha和热处理Hb。在热处理Ha中,按照端部Gae的后端Gae2侧的墨片6产生的显色的轮廓与主扫描方向平行地对齐的方式使热敏头9发出热。即,在热处理Ha中,按照端部Gae的后端侧轮廓于纸张7上显示为直线Lm的方式使热敏头9发出热。

在热处理Hb中,按照端部Gbe的前端Gbe1侧的墨片6产生的显色的轮廓与主扫描方向平行地对齐的方式使热敏头9发出热。即,在热处理Hb中,按照端部Gbe的前端侧轮廓于纸张7上显示为沿着主扫描方向的直线Lm的方式使热敏头9发出热。

另外,在印相处理PwB的热处理Ha和热处理Hb中,进而按照端部Gae的中间灰度的色调与端部Gbe的中间灰度的色调相同的方式使热敏头9发出热。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端部Gar(Gae)的后端侧轮廓和端部Gbr(Gbe)的前端侧轮廓于纸张7上显示为沿着主扫描方向的直线Lm。因此,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在重叠区域Rw中能够抑制图像的不良情况(不均、交界线)等产生。因此,能够抑制印相的浓度偏差、印相的位置偏差等引起的浓度的不均、颜色不均等的产生。因此,能够得到两张图像的接缝不显眼、印刷品质高的全景图像。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端部Gae的中间灰度的色调与端部Gbe的中间灰度的色调相同。另外,图像Gwa和图像Gwb的区域内图像的半色调像素的色调与区域外图像的半色调像素的色调相同。因此,在重叠区域Rw中能够抑制图像的不良情况(不均、交界线)等产生。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即便发生印相时的环境等的变动,也能抑制不均产生。即,可以得到对不均具有鲁棒性的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为在实施方式2中的图12的步骤S140A的系数变更处理A前进一步进行色调对应系数变更处理的构成(下文中也称为“构成CtBa”)。在构成CtBa中,在步骤S130的处理后进行色调对应系数变更处理,进行步骤S140A的系数变更处理A。即,在构成CtBa中,对于通过色调对应系数变更处理变更了系数的校正表T1、T2,进行步骤S140A的系数变更处理A。

(功能框图)

图17是示出热转印打印机BL10的特征性功能构成的框图。热转印打印机BL10相当于热转印打印机100。即,图17是示出热转印打印机BL10具有的功能中的与本发明有关的主要功能的框图。

热转印打印机BL10通过热敏头BL1将墨片加热,由此在纸张上形成由第1图像和第2图像表现的合成图像。

上述合成图像具有在作为上述第1图像的后端部的第1端部重叠有作为上述第2图像的前端部的第2端部的重叠区域。上述第1端部具有相当于上述重叠区域的前端的第1前端与作为上述第1图像的后端的第1后端。上述第2端部具有作为上述第2图像的前端的第2前端、与相当于上述重叠区域的后端的第2后端。

热转印打印机BL10在功能上具备热敏头BL1。热敏头BL1发出热。热敏头BL1相当于热敏头9。

热转印打印机BL10进行在上述纸张上形成上述第1端部和上述第2端部的灰度控制处理。在上述灰度控制处理中,进行第1热处理和第2热处理。

在上述第1热处理中,按照上述第1端部的浓度从上述第1前端向上述第1后端缓慢降低、并且该第1端部的该第1后端侧的上述墨片产生的显色的轮廓与主扫描方向平行地对齐的方式使热敏头BL1发出热。

在上述第2热处理中,按照上述第2端部的浓度从上述第2前端向上述第2后端缓慢升高、并且该第2端部的该第2前端侧的上述墨片产生的显色的轮廓与上述主扫描方向平行地对齐的方式使热敏头BL1发出热。

(其他变形例)

以上,基于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热转印打印机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定于该各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主旨的范围内对各实施方式实施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想到的变形的方式也包含在本发明中。即,本发明可以在该发明的范围内将各实施方式自由组合,或对各实施方式适当进行变形、省略。

例如,关于图5的全景印刷处理的一部分、图12的全景印刷处理A的一部分、图15的全景印刷处理B的一部分,也可以代替热转印打印机100的控制部4而由信息处理装置200进行。

例如,图5的全景印刷处理的步骤S110至S150的全部或一部分处理可以由信息处理装置200进行。另外,信息处理装置200可以将在步骤S150中得到的图像的数据发送至热转印打印机100,热转印打印机100可以进行步骤S160的处理。

另外,例如,图12的全景印刷处理A的步骤S110至S150的全部或一部分处理可以由信息处理装置200进行。另外,信息处理装置200可以将在步骤S150中得到的图像的数据发送至热转印打印机100,热转印打印机100可以进行步骤S160的处理。

另外,例如,图15的全景印刷处理B的步骤S110至S150的全部或一部分处理可以由信息处理装置200进行。另外,信息处理装置200可以将在步骤S150中得到的图像的数据发送至热转印打印机100,热转印打印机100可以进行步骤S160B的处理。

另外,例如,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用于全景图像Gw的构成的图像的数目可以为2,也可以为3以上。

另外,热转印打印机100也可以不包含图中所示的全部构成要素。即,热转印打印机100只要仅包含能够实现本发明效果的最小限度的构成要素即可。

详细说明了本发明,但是,在所有的方式中,上述的说明是例示,本发明不限于此。应理解为能够想到未例示的无数变形例未脱离本发明的范围。

符号说明

6墨片、7纸张、9、BL1热敏头、100、BL10热转印打印机。

35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印刷装置、印刷控制方法及记录介质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

技术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