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可互换印刷套筒的印刷单元

文档序号:1548868 发布日期:2020-01-17 浏览:14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具有可互换印刷套筒的印刷单元 (Printing unit with interchangeable printing sleeves ) 是由 F·比安卡拉尼 F·丹农齐奥 G·麦卡尔利 M·麦卡尔利 L·弗拉蒂 于 2018-04-06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公开一种具有自动化套筒替换工序的印刷单元(1)。可在现行工作进行中的时候准备用于下一个印刷工作的套筒(40),从而减少转换时间。再者,所述印刷单元可处理大小极为不同的印刷套筒而无须作任何特别额外调节。所述印刷单元(1)使印刷辊(102,202)和墨辊(8)在水平线(30)上平移以将所述印刷辊接入和分离。本发明适用于大型印刷套筒,因为所述套筒可滑过仍然维持在印刷单元中的轴。该种设定产生了非常坚固的系统,所述系统保证极佳的印刷质量。(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printing unit (1) with an automated sleeve replacement process. The sleeve (40) can be prepared for the next print job while the current job is in progress, thereby reducing changeover time. Furthermore, the printing unit can handle printing sleeves of very different sizes without any special additional adjustment. The printing unit (1) translates a printing roller (102, 202) and an inking roller (8) on a horizontal line (30) to engage and disengage the printing roller. The present invention is applicable to large printing sleeves because the sleeve can be slid over a shaft that is still maintained in the printing unit. This setting results in a very robust system which guarantees an excellent printing quality.)

具有可互换印刷套筒的印刷单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柔板印刷机的印刷单元。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更换印刷套筒时需时不多的印刷单元。

背景技术

目前,在印刷业,特别是在印刷标签和柔性包装的行业,有需要通过减少印刷时间和降低诸如印刷介质等材料消耗来提高印刷工序的整体效率。

具体而言,更换印刷辊的步骤是整个印刷过程中至为关键的步骤之一,因为所谓的“工作转换”(job change-over)时间构成停工时间,停工过程中印刷工序大受影响。再者,两个不同印刷工作之间的转换通常导致大量的废弃材料。包装业现在倾向更小批次和更快印刷。在这个方面,因工作转换时间出现的停工时间变得更为关键。

技术发展水平

一些自动更换印刷辊的解决方案已为人所知。

DE10314297公开了具有可换滚筒的上漆单元。当印刷辊沿着水平线交换的时候(两个辊使用一个装置),上漆辊能够垂直地移动。这种辊的交换不适用于只更换套筒而不更换辊的轴的情况,因此该系统不适合大型印刷辊。上漆辊、印刷辊和压辊在运作期间位置并非对齐,因此施加到辊的力取决于辊的直径,于是出现寄生力。垂直配置导致压力取决于滚筒的重量,以及如果一些清漆意外从清漆源漏出,那些清漆将落到支撑件上。此外,辊的待机位置取决于运作中的辊的直径。

EP 0 611 240公开了一种具有可互换辊的印刷单元,但其中被更换的辊是网纹辊而并非印刷辊。

WO 2014/202255公开了一种具有可互换辊的印刷单元。该系统要求更换整个印刷辊。墨辊、印刷辊和压辊布置成三角形。

WO 2015/166409公开了一种具有可互换印刷套筒的印刷单元。印刷套筒套接在印刷轴上。由此而成的辊与被布置成与压力滚筒和墨辊接触形成三角形。当印刷滚筒套筒直径有所改变时,将使用一种特别的适配件来控制印刷压力。每个套筒直径都需要用到适配件。

EP 1221367公开了一种用于柔板印刷机的印刷单元,该印刷单元包括具有可互换辊的中央鼓。各个辊并非对齐,而该系统并不适合延长以配备第二印刷辊,其中第二印刷辊以自动方式被第一印刷辊取代,并且在第一印刷辊进行印刷时更换(第二)印刷辊。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印刷单元,该印刷单元经设计成便利更换印刷套筒以及用于整套不同直径的印刷筒。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公开了一种系统,其中当印刷单元进行印刷的时候,印刷套筒可被装载到印刷单元中。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在印刷单元中快速更换印刷套筒的系统。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接受众多不同直径的印刷套筒的印刷单元。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方法,由于印刷套筒是自动装载的,该方法避免了工作转换中产生过多废弃物。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克服背景技术的限制。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印刷单元,该印刷单元对印刷辊、墨辊和压紧辊所施加的压力的控制既不取决于印刷直径也不取决于辊的重量。

上述目的藉由权利要求所公开的发明来实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藉由附图中的例子来说明。

图1示出了运作结构中的印刷辊、墨辊和压紧辊的前视图。该结构使用了小型印刷辊。

图2示出了运作结构中的印刷辊、墨辊和压紧辊的前视图。该结构使用了大型印刷辊。

图3示出了印刷辊、墨辊和压紧辊的前视图,其中第一印刷辊在第一待机位置,而第二印刷辊在中间位置。

图4示出了印刷辊、墨辊和压紧辊的前视图,其中第二印刷辊在第二待机位置,而第一印刷辊在中间位置。

图5示出了从操作员侧观察的印刷单元。印刷套筒被安装在第一印刷轴上,而第二印刷轴是空的。两条轴皆在其各自的待机位置。

图6示出了从齿轮侧观察的印刷单元,其中缺少了第二印刷辊系统。

图7示出了印刷辊系统的独立视图,该印刷辊系统具有轴承和用于纵向平移的平移装置。

图8示出了从齿轮侧观察的印刷单元,该印刷单元安装有两个印刷辊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本节详细描述按照特定实施例来使用本发明的一些可能变化。除非另作说明,在个别段落公开的特征可用于个别实施例。例如,包括在一个段落公开的一个特征的实施例可在没有在下一段落公开的特征的情况下使用。然而,在个别段落公开的特征也可与在其他段落公开的特征结合使用。

印刷单元1包括框架6,框架6的功能为保持不同的辊和齿轮系统。压辊5被固定到所述框架,优选地被固定于固定位置。框架6和单元1具有操作员侧3,操作员在所述操作员侧可日常进出机器以进行操作例如更换印刷套筒40。框架6和单元1具有齿轮侧4,齿轮侧4位于所述框架或单元的操作员侧3的相对侧。大多数使所述印刷单元运行的马达、致动器或活塞位于所述单元的齿轮侧。

印刷单元1可安装有一个印刷辊系统100或与两个印刷辊系统100,200。当使用两个印刷辊系统,可以在所述印刷单元使用其中一个印刷辊系统运行的时候更换另一印刷辊系统的印刷套筒40,带来更快的转换时间。然而,一个具有两个印刷辊系统的单元比一个具有一个印刷辊系统的单元昂贵。根据本发明的系统1可安装有单一印刷辊系统,并于第二次使用时安装有额外印刷辊系统。通过先购买具有只安装有一个印刷辊系统的印刷单元的机器,然后当有需要增加效率时,在稍后时间购买第二印刷辊系统,此分段安装允许将机器成本随时间分散。在本说明书的最后部分描述的另一个(非优选的)替代只使用一个印刷辊系统,不能接收两个辊系统、建造成本较低、而且某程度上具有接收多种印刷套筒直径的能力。根据本发明的所述印刷单元尤其适合直列式印刷机。直列式打印机中,印刷辊5的直径小于2m、通常小于1m以及有时小于50cm。

运作时,印刷辊102,202定位成抵靠压辊5,而墨辊定位成抵靠所述印刷辊。印刷支撑件2被夹于压辊5与印刷辊102之间。所述三个辊的旋转轴线沿着直线(纵向线30)分布,如图1和图2所示。换言之,所述三条轴形成单一平面。此配置被定义为所述印刷单元的运作配置。按定义,所述运作配置中,参与运作中的印刷工作的每个辊在其运作位置20,如图1和图2所描绘。当利用压力控制所述辊时(胶印或轮转凸版印刷),将所述辊以该方式排列导致施加于辊轴的压力对辊与辊之间的接触点产生直接影响。相比之下,如果并非对齐,例如现有技术中使用的三角形设定,沿着所述纵向线施加压力将在沿着所述纵向线的垂直方向具有部件的辊之间的接触点产生一种力,引致的压力与施加于所述轴的压力不同。力的大小差异取决于三角形结构的角度,以及因此取决于辊的直径。因此,有利的是将所述三条轴沿着单一线上分布。对齐的结构中,由所述墨辊施加到所述印刷辊的压力仅仅加强由印刷辊102(通过印刷辊轴101)施加到压辊5的压力。当使用柔板印刷时,压力通过将所述辊定位来控制(并防止所述辊平移);所述压力由电铸板的弹性和所述压辊的弹性来决定。使用对齐的结构允许通过将所述印刷辊定位来个别地控制印压,以及通过将所述墨辊定位来个别地控制墨压。这也提供较佳的定位精度。

用于根据本发明的单元的印刷套筒的一般直径是10英寸至42英寸之间。此外,典型墨辊的直径是9英寸至20英寸之间。具有大约30cm直径的压辊极为适于该尺寸范围内的印刷辊直径。

有利地,纵向线30可经选择呈水平,如图1的例子所示。该结构中,辊的重量并不影响辊的接触点上的压力;重力垂直于所述压力。该设定简化印刷单元1中印刷压力控制以及改善印刷精度。

印刷辊102由印刷轴101组成,印刷轴101经设计成承载印刷套筒40。所述印刷轴如悬臂般依附于印刷轴支撑件103上,印刷轴支撑件103(经由一些平移装置)依附于框架6的齿轮侧4上。因此,印刷轴101从所述框架的齿轮侧4向操作员侧3突出,便利了套筒40的接入与移除。所述轴能够绕其旋转轴线转动。该转动由马达109控制,马达109优选地位于所述框架的齿轮侧。

请注意所述印刷单元可包括两个印刷辊系统:第一印刷辊系统100和第二印刷辊系统200。印刷观系统包括印刷轴和印刷轴支撑件。当所述印刷单元运作时,印刷套筒40被安装在所述印刷轴上并且与所述印刷轴成一体地转动。所述印刷轴和套筒40限定印刷辊。该两个系统是可互换的,在于所描述的两个系统中的一个的特性或行为也适用于另一个系统。再者,该两个系统由相同类型的部件组成。当交替地参考第一印刷系统100或第二印刷系统200的其中一个(或同时参考第一印刷系统100和第二印刷系统200)或其部件中的任何一个时,我们将在描述中省略“第一”或“第二”。

油墨供应模组7包括墨辊8和使用油墨10来湿润所述墨辊的装置。在柔板印刷单元中,所述墨辊是网纹辊。所述油墨供应模组被安装在成为输墨平移装置11的平移装置上。该装置能够使油墨供应模组7沿着纵向轴30平移。该平移从所述油墨供应模组的运作位置20开始到停靠位置21为止,以及从停靠位置21开始到所述运作位置20位置。这允许当进行工作转换时将所述油墨供应模组从印刷辊102,202分隔开。所述停靠位置经选择以允许所述印刷模组移动,以及允许印刷套筒40在不受干扰的情况下被更换(即不与油墨供应模组7接触)。所述输墨平移装置使所述油墨供应模组在工作转换期间不作干扰,并且可用于当所述印刷单元运作时控制由墨辊5施加到印刷辊102,202的位置和/或压力。具体而言,当油墨供应模组7位于停靠位置21时,印刷辊102,202可在不与由油墨供应模组7承载的油墨10接触的情况下,从运作位置20被平移到中间位置21以及从中间位置22被平移到待机位置120,220。

印刷辊102,202由轴支撑件103,203保持在齿轮侧4以及由轴承41保持在操作员侧3。所述印刷辊能够在所述轴内和所述轴承41内转动。所述印刷辊和轴承41能够沿着纵向轴30平移。轴承41确保印刷轴101,201在框架6的操作员侧3上的精确稳定定位。印刷轴101,201在框架6的齿轮侧4上的精确定位由轴支撑件103,203控制。印刷辊系统100,200的运作位置20是可变的,取决于印刷辊103,203的直径,如从比较图1与图2中可见。有利地,轴承41经设计成从由最小可接受印刷辊所限定的所述运作位置平移到中将位置22。所述轴承必须至少能够从由最小可接受印刷辊所限定的所述运作位置平移到由最大可接受印刷辊所限定的运作位置(加上一些使所述最大可接受印刷辊不与所述压辊接触的余量)。印刷辊系统100,200由纵向平移装置104,204平移,纵向平移装置104,204经设计成使所述印刷辊系统从其运作位置20平移到中间位置22。有利地,所述纵向平移装置包括电动马达110和直线导轨111。所述纵向平移装置位于框架6的齿轮侧4。因此所述马达也可用于控制在运作位置20的所述印刷辊与压辊5之间位置或压力。类似的平移装置可有利地经配置以使轴承41平移,以及也可当所述印刷辊在运作位置20与轴承41结合时有利地经配置以控制所述印刷辊与所述压辊之间的位置或压力。

为了实行工作转换,所述印刷辊从其运作位置20被移动到待机位置120,220。所述待机位置适于印刷套筒40的更换。为了到达所述待机位置,所述印刷辊首先沿着所述纵向线向中间位置22被平移,接着沿着升降路径31向待机位置120,220被平移。所述纵向线垂直于印刷辊102,202、墨辊8和压辊5的旋转轴线。优选地,所述升降路径位于垂直于所述旋转轴线的平面(在任何情况下,所述升降路径并不平行于所述轴)。至少存在一个待机位置,但优选地有两个。在所述待机位置,由于操作员侧3上的框架6中有开口,或由于所述待机位置在操作员侧3上的框架边界上方,那里有足够空间以更换印刷套筒40。

为了能够沿着所述升降路径移动,印刷辊系统100,200必须从轴承41分离。所述分离通过使所述印刷辊沿着横轴线向所述框架的齿轮侧4移动来实行。这允许所述印刷辊在印刷单元1的操作员侧具有自由端,以便能够更换印刷套筒40。这也具有将所述轴承的运动限制于沿着所述纵向线平移的优点,以及因此提供(与所述轴承也可横向地移动的情况比较)更为坚固的印刷模组。所述印刷辊轴的分离可在运作位置20与中间位置22之间的任何位置进行,或当使所述印刷辊沿着所述纵向线平移时进行。

横向平移装置113,213用于使印刷辊轴101,201沿着横向线32进入轴承41中和与轴承41分离。横向线32平行于所述印刷辊的旋转轴线以及与纵向线30相交。使用用于两个印刷辊系统的单一升降装置的实施例中,单一横向平移装置可用于操作两个印刷辊系统。使用两个升降装置108和208的实施例中,设置了第一横向平移装置113以操作第一印刷辊系统100,而第二横向平移装置213用于操作第二印刷辊系统200。所述横向平移装置使所述印刷轴沿着横向线32向操作员侧3平移从而使所述印刷轴进入轴承41中。所述横向平移装置使所述印刷轴沿着横向线32向齿轮侧3平移从而使所述印刷轴与轴承41分离。

由于在高质量印刷中横向平移也用于横向定位,该横向平移优选地由具有滚珠丝杠的马达实行。该马达用于横向定位和使所述印刷辊与轴承41分离。横向定位用于在印刷期间实时根据所述支撑件上的一些对准标记微调横向印刷位置。

升降装置108用于使印刷辊系统100沿着升降路径31从所述中间位置平移到待机位置120。有利地,升降路径31呈(直)线形。所述升降路径与所述纵向线定位不同,以便在所述印刷辊系统与所述纵向线之间保护一定距离。这提供两个功能:一方面,这允许将印刷辊系统100放置在方便更换所述印刷套筒的位置(即所述待机位置);另一方面,这释放了所述纵向线上的空间以当第一印刷辊系统100进行套筒更换的时候将第二印刷辊系统200***。所述升降路径与所述纵向线产生一个45度至135度之间的角度。确实角度必须根据所述印刷单元的其他子系统的布置和印刷支撑件2的路径来选择。作为替代选择,所述升降路径可分成两条路径,一条在所述纵向线之上,与所述纵向线形成(在45度至135度之间的)第一角度;另一条在所述纵向线之下,与所述纵向线形成(在45度至135度之间的)第二角度。作为另一替代选择,所述升降路径可以是弧线,而所述升降装置可以是马达,或是在机械臂上操作的活塞,所述机械臂保持所述印刷辊系统并且铰接在所述弧线的中心点附近。(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升降路径是仰角线,所述升降装置是平移装置。另一替代选择中,所述升降路径可分成两条路径,两者同时在所述纵向线之上(或之下)。

有利地,所述升降路径可以是垂直线。有利地,所述降路径垂直于所述纵向线。

升降装置108用于使印刷辊系统100从中间位置22平移到待机位置120以及从待机位置120平移到中间位置22。当使用具有两个印刷辊系统100,200的印刷单元时,有两个应用所述升降装置的选择。第一(优选)选择将第一升降装置108用于第一印刷辊系统100以及将第二升降装置208用于第二印刷辊系统200。另一选择将单一升降装置108用于同时操作两个印刷辊系统。在后者的情况下,当所述第一印刷辊系统沿着升降路径从中间位置22被移动到待机位置120时,第二印刷辊系统200同时从待机位置220被移动到中间位置22。再者,在后者的情况下,当两个印刷辊系统中的一个沿着纵向线30被平移,另一个将沿着平行于所述纵向线的线被平移,这将所述待机位置转变成平行于所述纵向线的待机位置轨迹。因此,所述待机位置取决于操作中的所述印刷辊系统的直径(如果所述印刷套筒必须由机器人更换,这可能造成不利,但以成本而言是一种优点。)。使用单一升降装置并不排除设置仅具有一个印刷辊系统100的印刷单元的可能性,该印刷单元将在较后时间通过配备第二印刷辊系统而变得完备。

所述平移装置可包括电动马达110和沿着线的直线导轨。具体而言,可通过使用在轨道上移动的托架111来有利地应用它们。所述托架包括内螺纹,该内螺纹被螺钉114穿越,螺钉114的转动由所述马达控制。滚珠丝杠可便利地用来减少摩擦。使用电动马达的所述平移装置的优点在于在平移运动的任何一点上的良好定位精度。电动马达是平移装置的优选实施例,该平移装置在柔板印刷单元中沿着纵向轴操作。

作为替代选择,可使用液压操纵活塞或气动活塞来取代电动马达作为平移装置。所述液压操纵活塞或气动活塞比有马达操作的平移装置便宜而且长远而言更为可靠。然而,所述液压操纵活塞或气动活塞在用于平移运动时最多只有两个停止位置。活塞是沿着升降轴的平移装置的优选实施例。除了所述活塞,机械锁或液压锁可有利地用来将所述印刷辊的位置锁定于(所述纵向线上)升降路径的两端,以避免沿着所述升降路径的寄生运动或寄生振动。

沿着所述纵向线操作的所述平移装置必须将所述印刷辊和所述墨辊放置在运作位置20。柔板印刷机内的印刷压力受相对于所述压辊的所述印刷辊的精确相对定位控制。然后,所述压力由电铸板(平板)的弹性和所述压辊的弹性来决定。当使用由电动马达驱动的平移装置时,可通过所述马达的简单控制来提供该定位,使得这个实施例成为优选实施例。当使用由活塞驱动的平移装置时,必须提供阻挡元件,所述阻挡元件在所述运作位置中阻挡所述印刷辊和所述墨辊。由于该运作位置随印刷辊直径而定,所以必须提供用于每个印刷辊直径的特设元件。

所述平移装置有利地以并列的形式安装在框架6的齿轮侧4上,这意味着当所述印刷辊系统沿着所述纵向线平移时,所述升降装置和所述横向平移装置同时沿着平行于所述纵向线的线与所述纵向平移装置一起平移。再者,当所述升降装置沿着所述升降路径离开所述印刷辊系统时,所述横向平移装置也沿着平行于所述升降路径的线被移离。

为了尽可能变得坚固,框架6可包括壁42。壁42包括两个槽,所述两个槽允许所述印刷辊系统沿着纵向线30和沿着升降路径31移动。第一槽50平行于纵向线30(并且与纵向线30位于相同高度)。第二槽51平行于升降路径31(并且与升降路径31位于相同高度)。所述槽允许所述印刷辊轴穿越壁42。所述纵向平移装置、所述升降装置和所述横向平移装置可有利地位于壁42后面,亦即位于所述壁的齿轮侧。印刷套筒40由所述操作员安装在壁42的操作员侧3上。

为工作转换而替换套筒时,所实行的方法如下:假设印刷单元在运作配置中,使用单一印刷辊系统,具有位于运作位置20中的印刷辊系统20。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使油墨供应模组7从运作位置20平移至停靠位置21;

-使第一印刷辊系统100从运作位置20平移至中间位置22;

-使第一印刷轴101与轴承41分离;(上述步骤可同时进行或顺次进行)然后

-使第一印刷辊系统100从中间位置22平移至待机位置120;然后

-替换印刷套筒40;然后

-使第一印刷辊系统100从待机位置120平移返回中间位置22;然后

-使第一印刷轴101接入轴承41;

-使第一印刷辊系统100从中间位置22平移至运作位置20;

-使油墨供应模组7从停靠位置21平移至运作位置20。

为工作转换而替换套筒时,在安装有两个印刷辊系统的印刷单元中所实行的方法如下:假设所述印刷单元在运作配置中,而第一印刷辊系统100位于运作位置20中。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当第一印刷辊系统100位于运作位置20中时,将印刷套筒40安装在第二印刷辊系统200上;

-使油墨供应模组7从运作位置20平移至停靠位置21;

-使第一印刷辊系统100和轴承41从运作位置20平移至中间位置22;

-使第一印刷轴101与轴承41分离;然后

-使第一印刷辊系统100从中间位置22平移至第一待机位置120;然后

-使第二印刷辊系统200从第二待机位置220平移至中间位置22(即上一个步骤和本步骤可同时进行);然后

-使第二印刷轴201接入轴承41;

-使第二印刷辊系统200从中间位置22平移至运作位置20;

-使油墨供应模组7从停靠位置21平移至运作位置20。

根据本发明的印刷单元的另一实施例仅使用一个印刷辊系统并且避免使用所述升降装置。为了更换所述套筒,所述印刷辊系统沿着所述纵向线被平移(并且与轴承41被分离)直至到达可将所述套筒更换的位置。如其他实施例,印刷辊轴101由印刷轴支撑件103以悬臂式结构保持,便于从操作员侧3使套筒40在轴101上滑动或停止滑动。墨辊8也沿着纵向线30平移直到停靠位置21,停靠位置21位于所述纵向线上的远端以免干扰套筒更换。此实施例具有与本说明书中已描述的实施例的类似优点,除了这实施例不可安装有两个印刷辊系统以及因此需要较长的更换时间。尽管如此,由于无需所述升降装置,结果产生了较便宜的系统而同时保持印刷质量。此实施例中,输墨平移装置11必须经设计成避免干扰套筒更换,并且可限制可能套筒直径的范围。

请注意当本说明书提及辊系统沿着线平移的时候,这表示在辊的旋转轴线上有一点沿着所述线移动。“线”指的是直线。线与路径之间的角度以所述线与在所述路径与所述线之间的相交处的所述路径的切线之间的角度进行量度。在关于方法的权利要求中,方法步骤的时序按照由单词“然后”分隔的步骤或步骤组合规定。

附图标记列表

印刷单元 1

印刷支撑件 2

操作员侧 3

齿轮侧 4

压辊 5

框架 6

油墨供应模组 7

墨辊 8

湿润墨辊装置 9

油墨 10

输墨平移装置 11

运作位置 20

停靠位置 21

中间位置 22

第一待机位置 120

第二待机位置 220

纵向线 30

升降路径 31

横向线 32

第一印刷辊系统 100

第一印刷轴 101

第一印刷辊 102

第一印刷轴支撑件 103

第一纵向平移装置 104

第一升降装置 108

第一印刷辊的旋转轴线 112

第一横向平移装置 113

印刷套筒 40

轴承 41

壁 42

第一槽 50

第二槽 51

第二印刷辊系统 200

第二印刷轴 201

第二印刷辊 202

第二印刷轴支撑件 203

第二纵向平移装置 204

第二升降装置 208

第二印刷辊的旋转轴线 212

第二横向平移装置 213

20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利用脉冲激光束用于材料移置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