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土房屋承重墙体加固的结构及施工方法

文档序号:1554245 发布日期:2020-01-21 浏览:8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一种生土房屋承重墙体加固的结构及施工方法 (Structure for reinforcing bearing wall of raw soil house and construction method ) 是由 陈战利 杜曜先 康文景 于 2019-10-21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土房屋承重墙体加固的结构及施工方法,拟过梁位置间距600mm处钻设安装孔,安装孔内顶紧设置工字型支撑件,承重墙两侧从顶部往下钻设支承柱容纳孔,支承柱为钢筋混凝土柱。两个支承柱通过支承柱钢筋与托换梁钢筋的拉结和混凝土的粘结力与托换梁组成一个整体,工字型支撑件通过安装孔两端水平延伸至房屋内与此承重墙平行墙体相应位置钻设安装孔塞入。本发明利用钢筋的拉结和混凝土的粘结力有效地承担了托换梁传递来的荷载,提高了结构的稳定性。本发明的方法使施加于承重墙上的力分散于两端墙体,共同承受上部荷载,结构整体性好,提高了受压承载力和稳定性。(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structure for reinforcing a bearing wall of a raw soil house and a construction method thereof.A mounting hole is drilled at a position with a spacing of 600mm at a position of a simulated lintel, an I-shaped supporting piece is tightly propped in the mounting hole, bearing column accommodating holes are drilled at two sides of the bearing wall from the top to the bottom, and the bearing columns are reinforced concrete columns. The two supporting columns and the underpinning beam form a whole through the pulling of the reinforcing steel bars of the supporting columns and the reinforcing steel bars of the underpinning beam and the adhesive force of the concrete, and the I-shaped supporting piece horizontally extends into the house through two ends of the mounting hole and is inserted into the mounting hole drilled at the corresponding position of the wall body parallel to the bearing wall. The invention effectively bears the load transmitted by the underpinning beam by utilizing the drawknot of the reinforcing steel bars and the adhesive force of the concrete, and improves the stability of the structure. The method of the invention enables the force applied on the bearing wall to be dispersed on the wall bodies at the two ends, and the bearing wall bears the upper load together, has good structural integrity, and improves the bearing capacity and stability under compression.)

一种生土房屋承重墙体加固的结构及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建筑加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生土房屋承重墙体加固的结构及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现如今,我国农村地区土木结构房屋建筑物数量很多,其中属于我国二十一世纪之前建造的一些生土结构房屋尚在使用中。但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发展,人们对物质水平要求越来越高,人们对建筑物的安全度、舒适度及抗震性能要求越来越高,对建筑功能要求越来越多样化。二十一世纪之前建造的一些生土结构房屋因抗灾能力差,耐久性差,占地面积大等问题而渐渐不能满足现阶段我国人民对大空间、高安全房屋的使用需求。由于拆除重建成本大,所以对于此现象的主要解决方法是对既有生土结构建筑进行结构改造和加固使其恢复结构承载力、保证结构安全并使小空间生土结构建筑变为大空间框架结构建筑来满足当今我国人民的新的使用功能的要求。综上所述,在对生土结构建筑改造中,将生土房屋承重墙通过技术手段托换成框架建筑来满足我国人民的使用需求必然成为现代房屋改造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在以往的生土房屋承重墙体加固的做法中,部分通过在需要拆除的墙体两侧增设梁柱来托换待拆墙体,变形协调能力差,所以此类拆除改造加固方法对抗震非常不利。部分采用在待拆墙体两侧加混凝土梁进行托换,整体受力不稳定。部分将原有生土房屋承重墙中的圈梁加固改造为型钢组合梁托换墙体,并利用型钢和钢板加固两侧墙体,此种方法施工工艺复杂,施工周期长,施工成本较高。基于此,设计一种新型的生土房屋承重墙体加固的结构还是很有必要的。

本发明专利提出一种生土房屋承重墙体加固的结构,具有施工简便,经济性强,易于推广的特点,结构传力明确,受力稳定,能够有效满足对建筑空间跨度的适用性要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生土房屋承重墙体加固的结构及施工方法,以解决生土房屋具有的土地利用率低、抗震性能低、抗灾能力差、耐久性差等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生土房屋承重墙体加固的结构及施工方法,包括工字型支撑件1、支承柱2、支承柱容纳孔3、安装孔4、支承柱钢筋5、托换梁6、托换梁钢筋7、箍筋8,拟过梁位置间隔600mm钻设高×宽=15mm×120mm的安装孔4,安装孔4高宽尺寸分别为15mm和120mm,安装孔4内顶紧设置工字型支撑件1,安装孔4上下两侧布置有支承柱钢筋5和托换梁钢筋7,相邻安装孔4之间布置有箍筋8。承重墙两侧从顶部往下钻设支承柱容纳孔3,支承柱2为钢筋混凝土柱。两个支承柱2通过支承柱钢筋5与托换梁钢筋7的拉结和混凝土的粘结力与托换梁6组成一个整体,工字型支撑件1的底部及顶部与安装孔4墙体顶紧设置。有效地承担了托换梁6传递来的荷载。工字型支撑件1使施加于承重墙上的力分散于两端墙体,共同承受上部荷载。结构整体性好,提高了受压承载力和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安装孔4之间的间距在600mm左右,安装孔4的底部在同一水平面上。

优选的,所述工字型支撑件1的大小与安装孔4的大小一致,工字型支撑件1的底部及顶部与安装孔4墙体顶紧设置。

优选的,所述支承柱2为钢筋混凝土柱,两个支承柱2通过支承柱钢筋5与托换梁钢筋7的拉结和混凝土的粘结力与托换梁6组成一个整体。

优选的,拟开洞区域墙体的拆除必须在托换梁6及支承柱2强度达到100%设计强度后才能进行,用钻孔机械沿待拆墙体周边钻密排孔,然后从上至下拆,钻孔和凿墙时需要避免较大振动,以免对结构安全造成影响。

一种生土房屋承重墙体加固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支承柱2的施工:先从待拆承重墙左右两端屋顶竖直向下钻设圆形支承柱容纳孔3,支承柱容纳孔3直径不大于墙厚,形成两个支承柱容纳孔3,在两个支承柱容纳孔3内分别预埋支承柱钢筋5,拟凿除托换梁6两侧与支承柱容纳孔3上部重合部分的墙体,预留支承柱钢筋5的上端钢筋。

S2:安装孔4及工字型支撑件1的施工:首先在拟过梁位置间隔钻设高×宽=15mm×120mm的安装孔4,用于安装工字型支撑件1,安装孔4的高度根据工字型支撑件1高度确定,安装孔4间距为600mm,安装孔4的底部在同一水平面上,在待施工中为避免损坏墙体,应采用机械钻孔设备。安装孔4开好后在每个小洞内塞入事先加工好的焊接工字型支撑件1,工字型支撑件1大小与安装孔4大小一致,工字型支撑件1通过安装孔4两端水平延伸至房屋内与此承重墙平行墙体相应位置钻设安装孔4塞入,塞入深度等于墙厚,工字型支撑件1的底部及顶部与安装孔4墙体顶紧设置,工字型支撑件1使施加于承重墙上的力分散于两端墙体,共同承受上部荷载。结构整体性好,提高了受压承载力和稳定性。

S3:支承柱2及托换梁6加固施工:拆除承重墙安装孔4之间的剩余墙体,将托换梁钢筋7植入安装孔4上下两侧,在进行钢筋绑扎时,支承柱钢筋5伸入安装孔4上下两侧中,托换梁钢筋7伸入支承柱2中,安装孔4之间设置箍筋8;同时浇筑钢筋混凝土过梁及两侧支承柱容纳孔3,振捣密实,支承柱容纳孔3内的混凝土终凝后与支承柱钢筋5共同构成支承柱2,支承柱2设置于托换梁6两端下方,有效地承担了托换梁6传递来的荷载。提高了结构的稳定性。

S4:承重墙的拆除:拟开洞区域墙体的拆除必须在托换梁6及支承柱2强度达到100%设计强度后才能进行,应遵循由两端向中部,由上部到下部的顺序进行,严禁一次性拆除。钻孔和凿墙时需要避免较大振动,以免对结构安全造成影响。

S5:整体加固:待托换梁6及支承柱2强度达到100%设计强度后,在托换梁6两侧与支承柱2上部重合部分设置模板,在模板内浇筑混凝土,混凝土终凝后与支承柱2和托换梁6通过钢筋的拉结和混凝土的粘结力组成一个整体,使得结构的传力明确,共同承受上部荷载。

本发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提供的生土房屋承重墙体加固的结构施工方法,尽最大限度的保留原有建筑的建筑特色和建筑风格,将生土房屋承重墙体结构加固,有效解决了生土房屋具有的土地利用率低、抗震性能低、抗灾能力差、耐久性差等问题,使既有的生土房屋可以在无需拆除重建的情况下,实现生土房屋承重墙体结构加固施工。同时此方法较以往的生土房屋承重墙体加固方法施工周期降低约20%,施工成本降低20-30%。

2、本发明提供的生土房屋承重墙体加固的结构施工方法,支承柱通过支承柱钢筋与托换梁钢筋的拉结和混凝土的粘结力与托换梁组成一个整体,有效地承担了托换梁传递来的荷载。提高了结构的稳定性。

3、本发明提供的生土房屋承重墙体加固的结构施工方法,工字型支撑件通过安装孔两端水平延伸至房屋内与此承重墙平行墙体相应位置挖凿安装孔塞入。工字型支撑件的底部及顶部与安装孔墙体顶紧设置。工字型支撑件使施加于承重墙上的力分散于两端墙体,共同承受上部荷载。结构整体性好,提高了受压承载力和稳定性。

4、本发明提供的生土房屋承重墙体加固的结构施工方法,其支承柱、支承柱钢筋与工字型支撑件组成的框架与外墙的有效连接,使得结构的传力明确,同时框架与外墙通过工字型支撑件和混凝土的粘结力组成一个整体,避免上部墙体开裂,共同承受上部荷载,保证结构安全。

5、本发明提供的生土房屋承重墙体加固的结构施工方法,施工简便,经济性强,易于推广,同时本发明亦可用于生土结构建筑加固改造工程,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拆除改造前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拆除改造后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框架结构图;

图4为本发明的顶层托换梁钢筋平铺图;

图5为本发明的框架结构剖面图;

图6为本发明的托换梁配筋侧视截面图;

图7为本发明的工字型支撑件安装截面图;

图8为本发明的支承柱配筋俯视截面图;

图9为本发明的工字型支撑件主视图;

图中:1-工字型支撑件、2-支承柱、3-支承柱容纳孔、4-安装孔、5-支承柱钢筋、6-托换梁、7-托换梁钢筋、8-箍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请参阅图1至图9,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生土房屋承重墙体加固的结构,包括工字型支撑件1、支承柱2、支承柱容纳孔3、安装孔4、支承柱钢筋5、托换梁6、托换梁钢筋7、箍筋8;其特征在于:拟过梁位置间隔600mm钻设安装孔4,安装孔4高宽尺寸分别为15mm和120mm,安装孔4内顶紧设置工字型支撑件1,安装孔4上下两侧布置有支承柱钢筋5和托换梁钢筋7,相邻安装孔4之间布置有箍筋8。承重墙两侧从顶部往下钻设支承柱容纳孔3,支承柱2为钢筋混凝土柱。两个支承柱2通过支承柱钢筋5与托换梁钢筋7的拉结和混凝土的粘结力与托换梁6组成一个整体,工字型支撑件1的底部及顶部与安装孔4墙体顶紧设置。有效地承担了托换梁6传递来的荷载。工字型支撑件1使施加于承重墙上的力分散于两端墙体,共同承受上部荷载。结构整体性好,提高了受压承载力和稳定性。

实施例2、请参阅图2、图5,一种生土房屋承重墙体加固的结构,其中:安装孔4之间的间距在600mm左右,安装孔4的底部在同一水平面上,以确保受力均匀稳定。其余同实施例1。

实施例3、请参阅图2、图5,一种生土房屋承重墙体加固的结构,其中:安装孔4的高×宽=15mm×120mm。工字型支撑件1的大小与安装孔4的大小一致,工字型支撑件1的底部及顶部与安装孔4墙体顶紧设置,可确保整体结构稳定。其余同实施例1。

实施例4、请参阅图2、图4,一种生土房屋承重墙体加固的结构,其中:支承柱容纳孔3直径不大于墙厚,支承柱钢筋5应伸入工字型支撑件1中,托换梁钢筋7应伸入支承柱2中,伸入长度均应满足规范要求。其余同实施例1。

实施例5、请参阅图1-图9,一种生土房屋承重墙体加固的结构施工方法,其中:安装方法如下:

S1:支承柱2的施工:先从待拆承重墙左右两端屋顶竖直向下钻设圆形支承柱容纳孔3,支承柱容纳孔3直径不大于墙厚,形成两个支承柱容纳孔3,在两个支承柱容纳孔3内分别预埋支承柱钢筋5,凿除托换梁6两侧与支承柱容纳孔3上部重合部分的墙体,预留支承柱钢筋5的上端钢筋。

S2:安装孔4及工字型支撑件1的施工:首先在拟过梁位置间隔钻设高×宽=15mm×120mm的安装孔4,用于安装工字型支撑件1,安装孔4的高度根据工字型支撑件1高度确定,安装孔4间距为600mm,安装孔4的底部在同一水平面上,在待施工中为避免损坏墙体,应采用机械钻孔设备。安装孔4开好后在每个小洞内塞入事先加工好的焊接工字型支撑件1,工字型支撑件1大小与安装孔4大小一致,工字型支撑件1通过安装孔4两端水平延伸至房屋内与此承重墙平行墙体相应位置钻设安装孔4塞入,塞入深度等于墙厚,工字型支撑件1的底部及顶部与安装孔4墙体顶紧设置,工字型支撑件1使施加于承重墙上的力分散于两端墙体,共同承受上部荷载。结构整体性好,提高了受压承载力和稳定性。

S3:支承柱2及托换梁6加固施工:拆除承重墙安装孔4之间的剩余墙体,将托换梁钢筋7植入安装孔4上下两侧,在进行钢筋绑扎时,支承柱钢筋5伸入安装孔4上下两侧中,托换梁钢筋7伸入支承柱2中,安装孔4之间设置箍筋8;同时浇筑钢筋混凝土过梁及两侧支承柱容纳孔3,振捣密实,支承柱容纳孔3内的混凝土终凝后与支承柱钢筋5共同构成支承柱2,支承柱2设置于托换梁6两端下方,有效地承担了托换梁6传递来的荷载。提高了结构的稳定性。

S4:承重墙的拆除:拟开洞区域墙体的拆除必须在托换梁6及支承柱2强度达到100%设计强度后才能进行,应遵循由两端向中部,由上部到下部的顺序进行,严禁一次性拆除。钻孔和凿墙时需要避免较大振动,以免对结构安全造成影响。

S5:整体加固:待托换梁6及支承柱2强度达到100%设计强度后,在托换梁6两侧与支承柱2上部重合部分设置模板,在模板内浇筑混凝土,混凝土终凝后与支承柱2和托换梁6通过钢筋的拉结和混凝土的粘结力组成一个整体,使得结构的传力明确,共同承受上部荷载。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13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建筑墙体渗漏修补方法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