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体转移泵输系统及方法

文档序号:1554524 发布日期:2020-01-21 浏览:23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一种气体转移泵输系统及方法 (Gas transfer pump output system and method ) 是由 熊义富 唐涛 敬文勇 刘浪 张光辉 吴文清 雷强华 杨飞龙 于 2019-10-22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公开一种气体转移泵输系统及方法,所述系统包括:第一容器,用于存储原始气体;升压单元,用于对原始气体进行升压至第二压力设定值得到第二升压气体;第二容器,用于存储第二升压气体;压力传感单元,用于测量气体压力值;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气体压力值控制升压单元并获取升压单元参数,以使根据升压单元参数判断升压单元的工作状态;真空单元,用于对升压单元和管路进行抽真空。本发明通过真空单元进行抽真空,提高了气体品位,控制单元通过压力传感单元传送过来的气体压力值控制升压单元,实现气体完美升压且提高了升压单元的使用寿命。(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gas transfer pump output system and a method, wherein the system comprises: a first container for storing raw gas; the pressure boosting unit is used for boosting the original gas to a second pressure set value to obtain second boosted gas; a second container for storing a second pressurised gas; the pressure sensing unit is used for measuring the gas pressure value; the control unit is used for controlling the boosting unit according to the gas pressure value and acquiring parameters of the boosting unit so as to judge the working state of the boosting unit according to the parameters of the boosting unit; and the vacuum unit is used for vacuumizing the pressure boosting unit and the pipeline. The invention improves the gas grade by vacuumizing the vacuum unit, and the control unit controls the boosting unit by the gas pressure value transmitted by the pressure sensing unit, thereby realizing perfect boosting of the gas and prolonging the service life of the boosting unit.)

一种气体转移泵输系统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气体增压转移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气体转移泵输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能源、经济和环境是当今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三大问题,其中,能源是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国际社会在上世纪90年代已达成能源共识,成立ITER项目合作开发热核聚变技术,开发清洁、安全、几乎永不枯竭的聚变能源,以解决世界能源问题。氚燃料循环技术是热核聚变的关键技术之一,其核心基础设备是泵输系统,主要实现氢同位素气体的循环转移、增压及抽空处理,也自然成为各国能源战略的重点开发和保护项目。

长期以来,我国该设备主要依赖从国外进口,近期,该类设备供应商几乎被美国收购并对我国实行全面禁运,导致我国氘氚燃料循环研究的持续性受到严重挑战;一旦服役气体循环转移系统出现故障,将直接导致我国氘氚燃料循环相关研究工作的开展受到严重影响。而我国现有的气体循环转移泵输系统存在以下缺陷:1)可抽空但无法增压;2)可增压但极限真空无法满足工艺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效率、寿命长、高质量的气体转移泵输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气体转移泵输系统,包括:

第一容器,用于存储原始气体;

升压单元,与所述第一容器通过管路连通,用于对所述原始气体进行升压至第二压力设定值得到第二升压气体;

第二容器,与所述升压单元通过管路连通,用于存储所述第二升压气体;

压力传感单元,分别与所述升压单元、所述第一容器和所述第二容器连接,用于测量气体压力值;

控制单元,分别与所述压力传感单元和所述升压单元连接,用于根据所述气体压力值控制所述升压单元并获取所述升压单元参数,以使根据所述升压单元参数判断所述升压单元的工作状态;

真空单元,与所述升压单元通过管路连通,用于对所述升压单元和管路进行抽真空。

优选地,所述升压单元包括:

第一气泵,与所述第一容器通过管路连通,且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用于在所述控制单元控制下将所述原始气体升压至第一压力设定值得到第一升压气体,同时所述控制单元获取所述第一气泵的工作电流,以使根据所述第一气泵的工作电流判断所述第一气泵的工作状态;

第二气泵,分别与所述第一容器、所述第一气泵、所述第二容器通过管路连通,且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用于将所述第一升压气体或所述原始气体升压至第二压力设定值得到第二升压气体并输送至所述第二容器,同时所述控制单元获取所述第二气泵的工作电流,以使根据所述第二气泵的工作电流判断所述第二气泵的工作状态。

优选地,所述压力传感单元包括:

第一压力传感器,设置在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之间重叠的管路上,且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用于获取所述原始气体的压力值并发送给所述控制单元;所述第一管路为所述第一容器与所述第二气泵之间的管路,所述第二管路为所述第一容器与所述第一气泵之间的管路;

第二压力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第一管路和第三管路之间重叠的管路上,且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用于获取所述第一升压气体的压力值并发送给所述控制单元;所述第三管路为所述第一气泵与所述第二气泵之间的管路;

第三压力传感器,设置在第四管路和第五管路之间重叠的管路上,且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用于获取所述第二升压气体的压力值并发送给所述控制单元;所述第四管路为所述第二气泵与所述第二容器之间的管路,所述第五管路为所述第一气泵与所述第二容器之间的管路。

优选地,所述气体转移泵输系统还包括:

第一温度传感器,与所述第一气泵相对设置,且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用于获取所述第一气泵的温度得到第一温度值并发送给所述控制单元;

第二温度传感器,与所述第二气泵相对设置,且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用于获取所述第二气泵的温度得到第二温度值并发送给所述控制单元;

制冷单元,分别与所述第一气泵和所述第二气泵相对设置,且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所述第一温度值和/或所述第二温度值控制所述制冷单元对所述第一气泵和/或所述第二气泵进行降温。

优选地,所述气体转移泵输系统还包括:

第一气动阀,与所述第一容器管路连通,且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当所述原始气体的压力值大于或等于第三压力设定值时,所述第一气动阀自动开启,同时所述控制单元获取所述第一气动阀的工作状态;

第二气动阀,分别与所述真空单元和所述第一气动阀管路连通,且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当对所述升压单元和系统管路进行抽真空处理时,所述第二气动阀自动开启,同时所述控制单元获取所述第二气动阀的工作状态;所述系统管路包括第一管路、第二管路、第三管路、第四管路和第五管路;

第三气动阀,与所述第一气动阀管路连通,且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当所述原始气体的压力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压力设定值时,所述第三气动阀自动开启,同时所述控制单元获取所述第三气动阀的工作状态;

第四气动阀,与所述第一气动阀管路连通,且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当所述原始气体的压力值小于所述第一压力设定值且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三压力设定值时,所述第四气动阀自动开启,同时所述控制单元获取所述第四气动阀的工作状态;

第五气动阀,与所述第一气泵管路连通,且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当所述原始气体经所述第一气泵升压至所述第一升压气体时,所述第五气动阀自动开启,同时所述控制单元获取所述第五气动阀的工作状态;

第六气动阀,分别与所述第五气动阀和所述第三气动阀管路连通,且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当所述原始气体的压力值或所述第一升压气体的压力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压力设定值时,所述第六气动阀自动开启,同时所述控制单元获取所述第六气动阀的工作状态;

第七气动阀,分别与所述第二气泵和所述第二容器管路连通,且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当所述第一升压气体的压力值或所述原始气体的压力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压力设定值时,所述第七气动阀自动开启,同时所述控制单元获取所述第七气动阀的工作状态;

第八气动阀,分别与所述第七气动阀和所述第五气动阀管路连通,且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当对所述升压单元和所述系统管路进行抽真空处理时,所述第八气动阀自动开启,同时所述控制单元获取所述第二气动阀的工作状态;

优选地,所述气体转移泵输系统还包括:

氦质谱检漏仪,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用于在所述控制单元控制下对所述升压单元进行动态漏率和静态漏率的检验以及漏点查找。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气体转移泵输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0,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真空单元对所述升压单元和所述系统管路进行抽真空处理,去除所述升压单元和所述系统管路中的杂质气体;

S200,当抽真空结束时,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升压单元将所述第一容器内的所述原始气体升压至所述第二压力设定值得到所述第二升压气体并输送至所述第二容器。

优选地,所述气体转移泵输方法在所述S100之前还包括:

所述控制单元通过所述氦质谱检漏仪获取所述升压单元的静态漏率和动态漏率,并判断所述静态漏率或所述动态漏率是否大于或等于设定漏率值;若所述静态漏率或所述动态漏率大于或等于设定漏率设定值,控制所述氦质谱检漏仪向大于或等于设定漏率设定值的所述第一气泵和/或所述第二气泵注入检漏液进行漏点查找并进行处理;若所述静态漏率和所述动态漏率均小于所述设定漏率值,则返回步骤S100。

优选地,所述S100具体为:

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第一气泵的出入口阀门和所述第二气泵的出入口阀门开启,同时控制所述真空单元开始工作,所述第二气动阀、所述第三气动阀、所述第五气动阀、所述第六气动阀、所述第七动阀和所述第八气动阀均自动开启,以使所述真空单元对所述第一气泵、所述第二气泵和所述系统管路进行抽真空处理。

优选地,所述S200具体为:

S2001,所述控制单元判断所述原始气体的压力值是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设定压力值,若所述原始气体的压力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设定压力值,执行步骤S2002,若所述原始气体的压力值小于所述第一设定压力值,执行步骤S2003;

S2002,所述控制单元启动所述第二气泵,将所述原始气体升压至所述第二压力设定值得到所述第二升压气体并输送至所述第二容器,返回步骤S2001;

S2003,所述控制单元启动所述第一气泵和所述第二气泵,将所述原始气体依次通过所述第一气泵和所述第二气泵升压至所述第二压力设定值得到所述第二升压气体并输送至所述第二容器,并判断所述原始气体的压力值是否小于所述第三压力设定值;若所述原始气体的压力值小于所述第三压力设定值,则关闭所述第一气泵和所述第二气泵,转移停止;若所述原始气体的压力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三压力设定值,则返回步骤S2001。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具体实施例,本发明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

本发明中,通过升压单元对气体进行升压达到设定压力值,且设置有压力传感单元,控制单元根据压力传感单元传递过来的压力数据智能控制升压单元,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能提高升压单元的使用寿命;同时所述系统设置有真空单元,在系统进行气体转移之前对升压单元的管路进行抽真空,避免了气体转移过程中受到其他气体影响,导致品位降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气体转移泵输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容器,2-第二容器,3-第一气泵,4-第二气泵,5-真空单元,6-第一压力传感器,7-第二压力传感器,8-第三压力传感器,9-第一气动阀,10-第二气动阀,11-第三气动阀,12-第四气动阀,13-第五气动阀,14-第六气动阀,15-第七气动阀,16-第八气动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效率、寿命长、高质量的气体转移泵输系统及方法。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气体转移泵输系统包括:第一容器1、升压单元、第二容器2、压力传感单元、控制单元和真空单元5。

其中,所述第一容器1用于存储原始气体。

所述升压单元具体包括:第一气泵3和第二气泵4。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气泵3采用7PLUS泵;所述第二气泵4采用MV6泵。

具体地,所述第一气泵3通过管路与所述第一容器1连通,且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第一气泵3将所述原始气体升压至第一压力设定值得到第一升压气体,同时所述控制单元获取所述第一气泵3的工作电流,以使根据所述第一气泵3的工作电流判断所述第一气泵3的工作状态;所述控制单元通过判定所述第一气泵3的工作电流是否在设定阈值范围内来判断所述第一气泵3是否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所述第二气泵4通过管路分别与所述第一容器1、所述第一气泵3、所述第二容器2连通,且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第二气泵4将所述第一升压气体或所述原始气体升压至第二压力设定值得到第二升压气体并输送至所述第二容器2,同时所述控制单元获取所述第二气泵4的工作电流,以使根据所述第二气泵4的工作电流判断所述第二气泵4的工作状态;所述控制单元通过判定所述第二气泵4的工作电流是否在设定阈值范围内来判断所述第二气泵4是否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所述控制单元还可通过所述第二气泵4获取转移气体量。

优选地,为了避免所述第一气泵3和所述第二气泵4因工作温度太高而导致损坏,所述气体转移泵输系统还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和制冷单元。

其中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与所述第一气泵3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用于获取所述第一气泵3的温度得到第一温度值;同时,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所述控制单元获取所述第一温度值。

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与所述第二气泵4相对设置,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用于获取所述第二气泵4的温度得到第二温度值;同时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所述控制单元获取所述第二温度值。

所述制冷单元,分别与所述第一气泵3和所述第二气泵4相对设置,且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所述第一温度值和/或所述第二温度值控制所述制冷单元对所述第一气泵3和/或所述第二气泵4进行降温。

本实施例中,所述制冷单元采用冷却风扇,所述控制单元获取所述冷却风扇的工作电流并判定是否在设定阈值范围内来判断所述冷却风扇是否处于正常工作。

所述第二容器2通过管路与所述第二气泵4连通,用于存储所述第二升压气体。

具体地,所述压力传感单元包括:第一压力传感器6、第二压力传感器7和第三压力传感器8。

其中,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6设置在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之间重叠的管路上,且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用于获取所述原始气体的压力值并发送给所述控制单元。

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7设置在所述第一管路和第三管路之间重叠的管路上,且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用于获取所述第一升压气体的压力值并发送给所述控制单元。

所述第三压力传感器8设置在第四管路和第五管路之间重叠的管路上,且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用于获取所述第二升压气体的压力值并发送给所述控制单元。

具体地,所述第一管路为所述第一容器1与所述第二气泵4之间的管路;所述第二管路为所述第一容器1与所述第一气泵3之间的管路;所述第三管路为所述第一气泵3与所述第二气泵4之间的管路;所述第四管路为所述第二气泵4与所述第二容器2之间的管路;所述第五管路为所述第一气泵3与所述第二容器2之间的管路。

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所述原始气体的压力值和/或所述第一升压气体的压力值智能控制所述第一气泵3与所述第二气泵4,实现所述原始气体的升压转移,同时所述控制单元通过所述第三压力传感器8获取所述第二升压气体的压力值并判断所述第二升压气体的压力值是否达到所述第二设定压力值并进行记录。

所述真空单元5通过系统管路分别与所述第一气泵3和所述第二气泵4连通,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真空单元5对所述第一气泵3、所述第二气泵4和所述系统管路进行抽真空处理。所述系统管路具体包括:所述第一管路、所述第二管路、所述第三管路、所述第四管路和所述第五管路。

所述系统管路的材料选用耐β辐射的聚酰亚胺。

优选地,所述气体转移泵输系统还包括:氦质谱检漏仪。

所述氦质谱检漏仪与所述第一气泵3和所述第二气泵4相对设置,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氦质谱检漏仪对所述第一气泵3和所述第二气泵4进行动态漏率和静态漏率的检验,若所述静态漏率或所述动态漏率大于或等于设定漏率设定值,控制所述氦质谱检漏仪向大于或等于设定漏率设定值的所述第一气泵3和/或所述第二气泵4注入检漏液进行漏点查找并进行处理。

为了实现对所述系统管路和所述第一气泵3和所述第二气泵4进行抽真空,以及为了实现所述第一气泵3和所述第二气泵4质检的智能工作对所述原始气体实现最终升压,所述气体转移泵输系统还包括:第一气动阀9、第二气动阀10、第三气动阀11、第四气动阀12、第五气动阀13、第六气动阀14、第七气动阀15、第八气动阀16。

具体地,所述第一气动阀9通过管路与所述第一容器1连通,且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当所述原始气体的压力值大于或等于第三压力设定值时,所述第一气动阀9自动开启,同时所述控制单元获取所述第一气动阀9的开关状态。

所述第二气动阀10,通过管路分别与所述真空单元5和所述第一气动阀9连通,且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当对所述第一气泵3和所述第二气泵4和所述系统管路进行抽真空处理时,所述第二气动阀10自动开启,同时所述控制单元获取所述第二气动阀10的开关状态。

所述第三气动阀11,通过管路与所述第一气动阀9连通,且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当所述原始气体的压力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压力设定值时,所述第三气动阀11自动开启,同时所述控制单元获取所述第三气动阀11的开关状态。

所述第四气动阀12,通过管路与所述第一气动阀9连通,且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当所述原始气体的压力值小于所述第一压力设定值且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三压力设定值时,所述第四气动阀12自动开启,同时所述控制单元获取所述第四气动阀12的开关状态。

所述第五气动阀13,通过管路与所述第一气泵3连通,且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当所述原始气体经所述第一气泵3升压至所述第一升压气体时,所述第五气动阀13自动开启,同时所述控制单元获取所述第五气动阀13的开关状态。

所述第六气动阀14,通过管路分别与所述第五气动阀13和所述第三气动阀11连通,且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当所述原始气体的压力值或所述第一升压气体的压力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压力设定值时,所述第六气动阀14自动开启,同时所述控制单元获取所述第六气动阀14的开关状态。

所述第七气动阀15,通过管路分别与所述第二气泵4和所述第二容器2连通,且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当所述第一升压气体的压力值或所述原始气体的压力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压力设定值时,所述第七气动阀15自动开启,同时所述控制单元获取所述第七气动阀15的开关状态。

所述第八气动阀16,通过管路分别与所述第七气动阀15和所述第五气动阀13连通,且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当对所述第一气泵3和所述第二气泵4和所述系统管路进行抽真空处理时,所述第八气动阀16自动开启,同时所述控制单元获取所述第二气动阀16的开关状态。

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所述第一气泵3和所述第二气泵4的开关状态、电流状态和温度状态以及所述第一气动阀9、所述第二气动阀10、所述第三气动阀11、所述第四气动阀12、所述第五气动阀13、所述第六气动阀14、所述第七气动阀15、所述第八气动阀16的开关状态和所述冷却风扇的电流状态来判定气体转移过程是否出现误操作,若出现误操作,则转移终止,并发出报警信号。

为了实现所述系统进行气体自动转移与处理,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气体转移泵输方法,具体地,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0,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真空单元5对所述第一气泵3和所述第二气泵4和所述系统管路进行抽真空处理,去除所述第一气泵3和所述第二气泵4和所述系统管路中的杂质气体。

S200,当抽真空结束时,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第一气泵3和所述第二气泵4将所述第一容器1内的所述原始气体升压至所述第二压力设定值得到所述第二升压气体并输送至所述第二容器2。

其中,所述步骤S100具体为:

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真空单元5开始工作,同时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第一气泵3和所述第二气泵4开启出入口阀门,所述第二气动阀10、所述第三气动阀11、所述第四气动阀12、所述第五气动阀13、所述第七气动阀15和所述第八气动阀16均自动开启,抽空开始。所述控制单元对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6、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7和所述第三压力传感器8传递过来的压力值与设定真空压力值进行比较,直至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6、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7和所述第三压力传感器8传递过来的压力值均大于或等于所述设定真空压力值时,抽真空停止;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真空单元5停止工作,同时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第一气泵3和所述第二气泵4关闭出入口阀门,所述第二气动阀10、所述第三气动阀11、所述第四气动阀12、所述第五气动阀13、所述第七气动阀15和所述第八气动阀16均自动关闭。

优选地,为了避免气体转移过程中因泄漏而导致气压降低和造成污染,所述方法在所述步骤S100之前还采用包氦法对所述第一气泵3和所述第二气泵4进行漏率检测以及漏点检测。

具体地,所述控制单元通过所述氦质谱检漏仪获取所述第一气泵3和所述第二气泵4的静态漏率和动态漏率,并判断所述静态漏率或所述动态漏率是否大于或等于设定漏率值;若所述静态漏率或所述动态漏率大于或等于设定漏率设定值,控制所述氦质谱检漏仪向所述第一气泵3或所述第二气泵4注入检漏液进行漏点查找并进行处理;若所述静态漏率和所述动态漏率均小于所述设定漏率值,则返回步骤S100。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所述静态漏率和/或所述动态漏率控制所述氦质谱检漏仪可单独对所述第一气泵3或所述第二气泵4进行漏点查找,也可控制所述氦质谱检漏仪同时对所述第一气泵3和所述第二气泵4进行漏点查找。

其中对所述第一气泵3和所述第二气泵4进行静态漏率检测方法具体为:

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第一气泵3和所述第二气泵4开启出入口阀门,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氦质谱检漏仪向所述第一气泵3和所述第二气泵4内充入压力为所述第一压力设定值、浓度为第一浓度设定值的氦气,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第一气泵3和所述第二气泵4关闭出入口阀门;采用包氦法进行静态漏率检测。

对所述第一气泵3和所述第二气泵4进行动态漏率检测方法具体为:

所述控制单元启动所述第一气泵3和所述第二气泵4,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氦质谱检漏仪将压力为所述第一压力设定值、浓度为第一浓度设定值的氦气依次通过所述第一气泵3和所述第二气泵4的入口和出口,采用包氦法进行动态漏率检测。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压力设定值为100kPa;所述第一浓度设定值为99.999%。

进一步地,所述S200包括:

S2001,所述控制单元判断所述原始气体的压力值是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设定压力值,若所述原始气体的压力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设定压力值,执行步骤S2002,若所述原始气体的压力值小于所述第一设定压力值,执行步骤S2003。

S2002,所述控制单元启动所述第二气泵4,将所述原始气体升压至所述第二压力设定值得到所述第二升压气体并输送至所述第二容器2,返回步骤S2001。

S2003,所述控制单元启动所述第一气泵3和所述第二气泵4,将所述原始气体依次通过所述第一气泵3和所述第二气泵4升压至所述第二压力设定值得到所述第二升压气体并输送至所述第二容器2,并判断所述原始气体的压力值是否小于所述第三压力设定值;若所述原始气体的压力值小于所述第三压力设定值,则关闭所述第一气泵3和所述第二气泵4,转移停止;若所述原始气体的压力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三压力设定值,则返回步骤S2001。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压力设定值为1000kPa,所述第三压力设定值为20kPa。

其中,所述步骤S2002具体为:

所述控制单元启动所述第二气泵4,所述第一气动阀9、所述第三气动阀11、所述第六气动阀14和所述第七气动阀15依次自动开启,所述第二气泵4将所述原始气体升压至所述第二压力设定值得到所述第二升压气体,转移至所述第二容器2。

所述步骤S2003具体为:

所述控制单元启动所述第一气泵3和所述第二气泵4,所述第一气动阀9、所述第四气动阀12依次自动开启,所述第一气泵3将所述原始气体进行升压至所述第一压力设定值得到所述第一升压气体;所述第五气动阀13、所述第六气动阀14和所述第七气动阀15依次自动开启,所述第二气泵4将所述第一升压气体升压至所述第二压力设定值得到所述第二升压气体,转移至所述第二容器2。

本发明通过所述控制单元智能控制所述第一气泵3和所述第二气泵4,不仅大大的提高了气体升压转移的效率与质量,而且提高了所述第一气泵3和所述第二气泵4的使用寿命;同时本发明还对所述第一气泵3和所述第二气泵4进行漏率检测,避免了气体转移过程中的泄漏,在气体进行转移之前对系统进行抽真空,提高了最终的所述第二升压气体的品位。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13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手动变量蠕动泵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