叠合楼板

文档序号:1565076 发布日期:2020-01-24 浏览:17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叠合楼板 (Laminated floor slab ) 是由 张剑 欧阳信 李志荣 罗权国 聂聪 于 2019-11-01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涉及一种叠合楼板。该叠合楼板包括预制层及预埋于预制层内的钢筋组件;钢筋组件包括多根第一板筋和多根第二板筋,多根第一板筋沿第一方向间隔布设,且每一第一板筋均与第一方向相垂直,多根第二板筋沿第二方向间隔布设,且每一第二板筋均与第二方向相垂直;每一第一板筋和/或每一第二板筋的至少一端相对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所形成的平面倾斜设置,并由预制层的顶面边缘穿出。由于每一第一板筋和/或第二板筋的至少一端相对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所形成的平面倾斜设置,并由叠合楼板的预制层的顶面边缘穿出。因此,模具挡边不需要开设供第一板筋或第二板筋贯穿的贯穿孔,从而降低了模具的加工成本和周转成本,进而降低了叠合楼板的生产成本。(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composite floor slab. The composite floor slab comprises a prefabricated layer and a steel bar assembly embedded in the prefabricated layer; the reinforcing steel bar assembly comprises a plurality of first plate bars and a plurality of second plate bars, the plurality of first plate bars are arranged at intervals along a first direction, each first plate bar is perpendicular to the first direction, the plurality of second plate bars are arranged at intervals along a second direction, and each second plate bar is perpendicular to the second direction; at least one end of each first plate rib and/or each second plate rib is obliquely arranged relative to a plane formed by the first direction and the second direction and penetrates out of the edge of the top surface of the prefabricated layer. At least one end of each first plate rib and/or each second plate rib is obliquely arranged relative to a plane formed by the first direction and the second direction and penetrates out of the top surface edge of the prefabricated layer of the laminated floor slab. Therefore, the through holes for the first plate ribs or the second plate ribs to penetrate through do not need to be formed in the mold flanges, so that the processing cost and the turnover cost of the mold are reduced, and the production cost of the composite floor slab is further reduced.)

叠合楼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装配式建筑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叠合楼板。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工业技术的发展,建造房屋可以像机器生产那样,呈批成套地制造。只要把预制好的房屋构件运到工地装配起来即可。由于装配式建筑的建造速度快,而且生产成本较低,迅速推广开来。

在装配式楼板预制构件的生产中,由于一般的叠合楼板的端部具有伸出钢筋,因此需要在成型模具的挡边对应位置开设供伸出钢筋穿设的穿设孔。但是,不同尺寸的叠合楼板,其伸出钢筋的位置不同,需要制造特定的模具的挡边,从而影响生产效率以及模具的加工成本和周转成本,进而增加了叠合楼板的生产成本。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中具有伸出钢筋的叠合楼板的生产效率低,模具的加工成本和周转成本较高,从而导致叠合楼板的生产成本较高的问题,提供一种改善上述缺陷的叠合楼板。

一种叠合楼板,包括预制层及预埋于所述预制层内的钢筋组件;

所述钢筋组件包括多根第一板筋和多根第二板筋,多根所述第一板筋沿第一方向间隔布设,且每一所述第一板筋均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垂直,多根所述第二板筋沿与第一方向呈角度的第二方向间隔布设,且每一所述第二板筋均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垂直;

每一所述第一板筋和/或每一所述第二板筋的至少一端相对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所形成的平面倾斜设置,并由所述预制层的顶面边缘穿出。

上述叠合楼板,在成型预制层时,利用多个模具挡边围合形成浇筑成型预制层的浇筑空间,在浇筑之前在浇筑空间内布设第一板筋和第二板筋。由于每一第一板筋和/或第二板筋的至少一端相对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所形成的平面倾斜设置,并由叠合楼板的预制层的顶面边缘穿出。因此,模具挡边不需要开设供第一板筋或第二板筋贯穿的贯穿孔,从而提高了模具的通用性,降低了模具的加工成本和周转成本,进而降低了叠合楼板的生产成本。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垂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一所述第一板筋包括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一板筋本体及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板筋本体至少一端的第一折弯部,所述第一折弯部相对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所形成的平面倾斜设置,并由所述预制层的顶面边缘穿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一所述第一板筋还包括第一平行部,所述第一平行部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折弯部远离所述第一板筋本体的一端,且所述第一平行部平行于所述第一板筋本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折弯部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所形成的平面的倾斜角度为8°至10°。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一所述第二板筋包括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的第二板筋本体及固定连接于第二板筋本体至少一端的第二折弯部,所述第二折弯部相对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所形成的平面倾斜设置,并由所述预制层的顶面边缘穿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一所述第二板筋还包括第二平行部,所述第二平行部的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二折弯部远离所述第二板筋本体的一端,且所述第二平行部平行于所述第二板筋本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折弯部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所在的平面的倾斜角度为8°至10°。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钢筋组件还包括多个桁架筋,多个所述桁架筋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布设,且每一所述桁架筋均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且暴露于所述预制层的顶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叠合楼板还包括至少两个楼板吊环,每一所述楼板吊环部分预埋于所述预制层,并从所述预制层的顶面穿出,且每一所述楼板吊环预埋于所述预制层的部分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板筋和/或所述第二板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叠合楼板的俯视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叠合楼板的侧视图;

图3为图1所示的叠合楼板的钢筋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见图1、图2及图3,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提供的叠合楼板100,包括预制层10及预埋于该预制层10内的钢筋组件20(见图3)。

该钢筋组件20包括相互交叉设置的多根第一板筋21和多根第二板筋22。多根第一板筋21沿第一方向a间隔布设,且每一第一板筋21均与第一方向a相垂直。多根第二板筋22沿与第一方向a呈角度的第二方向b间隔布设,且每一第二板筋22均与第二方向b相垂直。具体到实施例中,第一方向a与第二方向b相垂直。

每一第一板筋21和/或每一第二板筋22的至少一端相对第一方向a和第二方向b所形成的平面倾斜设置,并由预制层10的顶面12边缘穿出。

上述叠合楼板100,在成型预制层10时,利用多个模具挡边200围合形成浇筑成型预制层10的浇筑空间,在浇筑之前在浇筑空间内布设第一板筋21和第二板筋22。由于每一第一板筋21和/或第二板筋22的至少一端相对第一方向a和第二方向b所形成的平面倾斜设置,并由叠合楼板100的预制层10的顶面12边缘穿出。因此,模具挡边200不需要开设供第一板筋21或第二板筋22贯穿的贯穿孔,从而提高了模具的通用性,降低了模具的加工成本和周转成本,进而降低了叠合楼板100的生产成本。

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方向a与第二方向b形成的平面与预制层10的顶面12相平行。

具体到一个实施例中,叠合楼板100的预制层10呈矩形。每一第一板筋21和每一第二板筋22的相对两端均分别从预制层10顶面12的四周穿出,从而用于成型预制层10的四个模具挡边200均不需要开设供第一板筋21或第二板筋22贯穿的贯穿孔。

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每一第一板筋21包括垂直于第一方向a的第一板筋本体211及固定连接于第一板筋本体211至少一端的第一折弯部213。该第一折弯部213相对第一方向a和第二方向b所形成的平面倾斜设置,并由预制层10的顶面12边缘穿出。

具体到实施例中,每一第一板筋21还包括第一平行部215。第一平行部215的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一折弯部213远离第一板筋本体211的一端,且第一平行部215平行于第一板筋本体211。如此,在装配叠合楼板100时,便于利用第一平行部215穿入其它结构(例如墙体、梁等)内来实现叠合楼板100的装配。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叠合楼板100装配时,第一折弯部213承受的是弯矩载荷,因此一方面,若第一折弯部213的倾斜角度过大,则影响叠合楼板100承载弯矩的能力;另一方面,若第一折弯部213的倾斜角度过小,则不能保证第一折弯部213从预制层10的顶面12边缘穿出,导致无法达到避免挡边200开设贯穿孔的目的。因此,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折弯部213与第一方向a和第二方向b所形成的平面的倾斜角度为8°至10°。优选地,第一折弯部213与第一方向a和第二方向b所形成的平面的倾斜角度为9°。

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每一第二板筋22包括垂直于第二方向b的第二板筋本体222及固定连接于第二板筋本体222至少一端的第二折弯部224。第二折弯部224相对第一方向a和第二方向b所形成的平面倾斜设置,并由预制层10的顶面12边缘穿出。

具体到实施例中,每一第二板筋22还包括第二平行部226。该第二平行部226的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二折弯部224远离第二板筋本体222的一端。第二平行部226平行于第二板筋本体222。如此,在装配叠合楼板100时,便于利用第二平行部226穿入其它结构(例如墙体、梁等)内来实现叠合楼板100的装配。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叠合楼板100装配时,第二折弯部224承受的是弯矩载荷,因此一方面,若第二折弯部224的倾斜角度过大,则影响叠合楼板100承载弯矩的能力;另一方面,如第二折弯部224的倾斜角度过小,则不能保证第二折弯部224从预制层10的顶面12边缘穿出,导致无法达到避免挡边200开设贯穿孔的目的。因此,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折弯部224与第一方向a和第二方向b所形成的平面的倾斜角度为8°至10°。优选地,第二折弯部224与第一方向a和第二方向b所形成的平面的倾斜角度为9°。

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第一板筋本体211、第一折弯部213及第一平行部215由一根钢筋折弯一体成形,从而有利于保证第一板筋21的结构强度,提升叠合楼板100的强度。

第二板筋本体222、第二折弯部224及第二平行部226由一根钢筋折弯一体成形,从而有利于保证第二板筋22的结构强度,提升叠合楼板100的强度。

本发明的实施例中,钢筋组件20还包括多个桁架筋23。多个桁架筋23沿第一方向a间隔布设,且每一桁架筋23均垂直于第一方向a,且暴露于预制层10的顶面12。如此,桁架筋23的设置有利于增强预制层10与成型于其顶面12的现浇层连接强度。

具体到实施例中,桁架筋23固定连接于第一板筋21和/或第二板筋22。如此,进一步加强预制层10与成型于其顶面12的现浇层连接强度。桁架筋23可焊接连接于第一板筋21和/或第二板筋22,焊接工艺成熟,操作简单。

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叠合楼板100还包括至少两个用于吊装楼板的楼板吊环30。每个楼板吊环30部分预埋于预制层10,并从预制层10的顶面12穿出。每一楼板吊环30预埋于预制层10的部分固定连接于第一板筋21和/或第二板筋22。可选地,楼板吊环30预埋于预制层10的部分可焊接连接于第一板筋21和/或第二板筋22,焊接工艺成熟,操作简单。

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叠合楼板100还包括一个或多个水电盒40(见图3)。该水电盒40预埋于预制层10内。

下面对叠合楼板100生产过程进行描述:

首先,将模具挡边200固定于台模上,以围合形成浇筑空间。一般地,模具挡边200包括四个,四个模具挡边200首尾相连,从而在台模上围合形成呈矩形的浇筑空间。

然后,在浇筑空间内设置钢筋组件20,并使得第一板筋21和/或第二板筋22的至少一端穿出浇筑空间至对应的模具挡边200上方。具体地,第一板筋21的相对两端和第二板筋22的相对两端均穿出浇筑空间至对应的模具挡边200上方。

最后,向浇筑空间内浇筑混凝土形成预制层10。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8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可拆支撑的装配式叠合楼板及其施工方法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