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秸秆还田的耕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609 发布日期:2021-10-29 浏览:35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一种秸秆还田的耕作方法 (Cultivation method for returning straw to field ) 是由 刘保平 于 2021-07-15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公布了一种秸秆还田的耕作方法,属于作物栽培与耕作领域,用于作物秸秆还田。解决秸秆焚烧污染环境、小麦和玉米秸秆降解难、秸秆抛荒火灾隐患大、秸秆处理成本高等难题。本发明通过在作物耕地轮流依序挖1米宽深沟深埋秸秆混合粪便发酵七年充分腐熟为腐殖质后挖出,七年一个循环。本发明可消除火灾隐患、不会污染环境、不用运输秸秆、不用粉碎秸秆、不用焚烧秸秆、不占用额外场地、没有与作物争肥的缺点、没有携带虫卵草种的缺点、不影响耕作、固碳增肥、提高土壤地力。(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cultivation method for returning straws to fields, belongs to the field of crop cultivation and cultivation, and is used for returning the straws to the fields. Solves the problems of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caused by straw burning, difficult degradation of wheat and corn straws, great fire hazard of straw waste, high straw treatment cost and the like. The method comprises the steps of digging 1-meter-wide deep-groove deep-buried straw mixed manure in turn in crop cultivated land, fermenting for seven years, fully decomposing into humus, and digging out, wherein the cycle is one cycle for seven years. The invention can eliminate fire hazard, does not pollute the environment, does not need to transport straws, does not need to crush the straws, does not need to burn the straws, does not occupy extra fields, does not have the defect of competing for fertilizer with crops, does not have the defect of carrying worm eggs and grass seeds, does not influence cultivation, carbon sequestration and fertility enhancement, and improves the soil fertility.)

一种秸秆还田的耕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耕作方法,尤其是一种作物秸秆还田的耕作方法。

背景技术

秸秆焚烧可以除虫去杂,但是污染环境。现有秸秆直接还田技术容易裹挟虫卵、秸秆难以降解、在秸秆腐烂过程中降解秸秆的土壤生物与作物争夺养分影响作物产量、如果不粉碎秸秆不方便耕作、如果粉碎秸秆增加处理成本。用牲畜粪便混合秸秆沤制堆肥涉及秸秆的运输、堆肥的运输、堆肥处理、堆肥场所等过程,耗时、费力、占用场地、成本高。稻草经过牲畜粪便堆肥沤制一年后就可腐烂成为腐殖质,但是小麦、玉米等旱地作物秸秆量大,降解缓慢,小麦秸秆在南方经过牲畜粪便堆肥沤制三年后可腐烂。秸秆腐烂的快慢与含水量、温度、方法有关。北方冬天气候干燥、寒冷,研究低温降解菌处理秸秆劳神费力、舍本求末。秸秆碳源充足,缺乏氮源等营养,秸秆混合人类或者畜生粪便在水分充足、温度适宜的条件下迟早可发酵成腐殖质。将秸秆加入沼气池需要运输成本和人力劳动。现有秸秆处理技术都有明显缺陷。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秸秆还田的耕作方法,主要用于小麦和玉米秸秆还田。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秸秆还田的耕作方法,在耕地土壤(1)上划出七米宽的陇,平均分成七条1米宽的条带,每个条带一条沟,每年挖一条沟,先后七年挖七条沟,在作物收获季的第一年挖第一条沟(2),第一条沟(2)宽1米,将秸秆收集搁置在秸秆层(9),在秸秆层(9)上面覆盖土壤形成盖土层(10),在盖土层(10)上面加入粪便形成粪便层(11),在粪便层(11)上覆盖土壤形成耕作层(12),压实扒平,使耕作层(12)深度大于0.5米,第二年挖第三条沟(4),并依次加入秸秆、土壤、粪便、土壤,形成秸秆层(9)、盖土层(10)、粪便层(11)、耕作层(12),以后每年挖沟处理秸秆的方法一样,第三年挖第五条沟(6),第四年挖第七条沟(8),第五年挖第二条沟(3),第六年挖第四条沟(5),第七年挖第六条沟(7),七年形成一个循环,第八年挖第一条沟(2),此后依照前面的方法和顺序每年挖沟,循环往复,秸秆不经过粉碎混合粪便深埋沤制七年后挖出,形成循环。

各部件的名称和用途为:

耕地土壤(1)为旱地作物土壤;

第一条沟(2)宽1米,第1年开挖,每隔7年再挖一次;

第二条沟(3)宽1米,第5年开挖,每隔7年再挖一次;

第三条沟(4)宽1米,第2年开挖,每隔7年再挖一次;

第四条沟(5)宽1米,第6年开挖,每隔7年再挖一次;

第五条沟(6)宽1米,第3年开挖,每隔7年再挖一次;

第六条沟(7)宽1米,第7年开挖,每隔7年再挖一次;

第七条沟(8)宽1米,第4年开挖,每隔7年再挖一次;

秸秆层(9)用于深埋作物秸秆,七年后挖出;

盖土层(10)用于压埋秸秆、吸纳粪便,防止粪便过快淋溶到底层;

粪便层(11)用于平衡发酵微生物的营养,提供氮源等营养物质;

耕作层(12)用于作物耕作,为深度大于0.5米耕作土壤。

秸秆降解过程就是微生物群落演替过程。微生物生长需要一定碳氮比、需要一定水分含量、需要合适温度、需要一定的时间。秸秆碳源充足,缺乏氮源,粪便富含氮源。粪便富含寄生虫并且气味难闻。秸秆直接还田容易烂根、导致作物病害。秸秆运送到堆肥场、沼气池制成肥料又运回耕地浪费而周折。小麦和玉米的根系较浅。秸秆深埋消除杂草、虫卵危害。充分腐熟的腐殖质是良好的有机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采用本发明耕作小麦或者玉米,小麦、玉米秸秆混合人畜粪便之后,经过7年深埋发酵,就可成为土壤腐殖质。消除火灾隐患、不会污染环境、不用运输秸秆、不用粉碎秸秆、不用焚烧秸秆、不占用额外场地、没有与作物争肥的缺点、没有携带虫卵草种的缺点、不影响耕作、固碳增肥、提高土壤地力。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中1.耕地土壤,2.第一条沟,3.第二条沟,4.第三条沟,5.第四条沟,6.第五条沟,7.第六条沟,8.第七条沟,9.秸秆层,10.盖土层,11.粪便层,12.耕作层。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一种秸秆还田的耕作方法,在耕地土壤(1)上划出七米宽的陇,平均分成七条1米宽的条带,每个条带一条沟,每年挖一条沟,准备先后七年挖七条沟,在作物收获季的第一年挖第一条沟(2),第一条沟(2)宽1米、深1.5米,将秸秆收集搁置在秸秆层(9),在秸秆层(9)上面覆盖土壤形成盖土层(10),在盖土层(10)上面加入粪便形成粪便层(11),在粪便层(11)上覆盖土壤形成耕作层(12),压实扒平,使耕作层(12)深度大于0.5米,栽培作物小麦或者玉米,第二年挖第三条沟(4),并依次加入秸秆、土壤、粪便、土壤,形成秸秆层(9)、盖土层(10)、粪便层(11)、耕作层(12),以后每年挖沟处理秸秆的方法一样,第三年挖第五条沟(6),第四年挖第七条沟(8),第五年挖第二条沟(3),第六年挖第四条沟(5),第七年挖第六条沟(7),七年形成一个循环,第八年挖第一条沟(2),将腐殖质分散到耕地,此后依照前面的方法和顺序每年挖沟,循环往复,形成循环,可将秸秆类碳源固定在耕地,逐年提高土壤地力。

5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节水型纳微米气液界面盐碱地土壤治理方法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