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装置

文档序号:1581359 发布日期:2020-01-31 浏览:29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电气装置 (Electrical device ) 是由 田头毅 加藤智纪 于 2018-06-06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涉及电气装置。电气装置(10)具备收容电气部件的主体、覆盖上述主体的开敞部的盖、设置在上述主体的第1密封部(71)、以及设置在上述盖的第2密封部(61),从上述开敞部凹陷且供上述电气部件的线缆(38)嵌合的第1槽(72)形成于上述第1密封部(71),与上述第1槽(72)对置且供上述线缆(38)嵌合的第2槽(62)形成于上述第2密封部(61),在由上述主体以及上述盖形成的壳体设置有插入部,该插入部供从上述壳体中向外延伸的上述电气部件的上述线缆通过、且与上述第1槽以及上述第2槽对应。(The present invention relates to an electrical device. An electric device (10) is provided with a main body for accommodating electric components, a cover for covering an opening part of the main body, a 1 st sealing part (71) arranged on the main body, and a 2 nd sealing part (61) arranged on the cover, wherein a 1 st groove (72) which is recessed from the opening part and is used for a cable (38) of the electric components to be embedded is formed on the 1 st sealing part (71), a 2 nd groove (62) which is opposite to the 1 st groove (72) and is used for the cable (38) to be embedded is formed on the 2 nd sealing part (61), and a housing formed by the main body and the cover is provided with an insertion part which is used for the cable of the electric components extending outwards from the housing to pass through and corresponds to the 1 st groove and the 2 nd groove.)

电气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气装置,例如涉及具备收容连接有线缆的电气部件的壳体的电气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在具备收容连接有线缆的电气部件的壳体的电气装置中确保密封性的部件,例如专利文献1所示的电子设备收容机架。在该电子设备收容机架中,在由弹性材料构成的板状的盖中设置有用于从机架主体内向外引出线缆的狭缝。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153591号公报

例如,在使线缆与预先安装到机架等中的电子设备连接的情况下,使用在一端设置用于与电子设备连接的连接器,在另一端设置用于与外部电源连接的连接器的线缆。该情况下,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示的电子设备收容机架中,为了将线缆***盖的狭缝并引出,需要在盖设置用于使比线缆大的连接器通过的较大的狭缝,并不容易确保密封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这样的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容易地确保密封性的电气装置。

本发明的某个方式所涉及的电气装置具备:主体,收容电气部件;盖,覆盖上述主体的开敞部;第1密封部,被设置在上述主体,以及第2密封部,被设置在上述盖,从上述开敞部凹陷且供上述电气部件的线缆嵌合的第1槽形成于上述第1密封部,与上述第1槽对置且供上述线缆嵌合的第2槽形成于上述第2密封部,在由上述主体以及上述盖形成的壳体设置有***部,上述***部供从上述壳体中向外延伸的上述电气部件的上述线缆通过,并且与上述第1槽以及上述第2槽对应。

在电气装置中,上述***部可以由上述主体和覆盖上述开敞部的上述盖形成。

在电气装置中,上述第1槽可以形成为中心角大于180度且半径小于上述线缆的半径的圆弧状。

在电气装置中,上述第1密封部以及上述第2密封部可以由弹性部件构成,并在上述开敞部被上述盖覆盖时而相互压缩在一起。

在电气装置中,通过相互压缩在一起的上述第1密封部以及上述第2密封部,上述第1槽以及上述第2槽可以形成圆形状。

在电气装置中,上述电气装置可以还具备:第1外侧支承部,形成包围上述第1槽的第1外侧槽,该第1外侧支承部被层叠在比上述第1密封部更靠外侧且比上述第1密封部硬;以及第2外侧支承部,形成包围上述第2槽的第2外侧槽,该第2外侧支承部被层叠在比上述第2密封部更靠外侧且比上述第2密封部硬。

在电气装置中,上述电气装置可以还具备:第1内侧支承部,形成包围上述第1槽的第1内侧槽,该第1内侧支承部被层叠在比上述第1密封部更靠内侧且比上述第1密封部硬;第2内侧支承部,形成包围上述第2槽的第2内侧槽,该第2内侧支承部被层叠在比上述第2密封部更靠内侧且比上述第2密封部硬。

在电气装置中,上述开敞部可以在上述第1槽延伸的方向以及与上述第1槽凹陷的方向相反的上述第1槽开口的方向上开敞。

在电气装置中,可以沿着上述主体与上述盖的边界在一个上述第1密封部排列设置多个上述第1槽,与上述第1槽对置地在上述第2密封部排列设置多个上述第2槽。

本发明具有以上说明的结构,起到能够提供可以容易地确保密封性的电气装置这个效果。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其它目的、特征及优点在参照附图的基础上,通过以下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说明而得以明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气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电气装置的剖视图。

图3是在图1的主体安装了第1罩、第2罩以及第3罩的电气装置的剖视图。

图4是取下了图3的第3a罩部分的电气装置的剖视图。

图5是从后侧观察的图。

图6是从后侧观察图3的电气装置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具体说明。另,以下所有附图中,对相同或相当的要素附加相同的参照符号,省略其重复说明。另外,在各图中规定上、下、左、右、前、后各方向,但电气装置的方向不限于此。

对于实施方式的电气装置10的结构,参照图1~图2进行说明。电气装置10具备收容电气部件的外壳20。外壳20例如由导热系数比铁更好的材料形成,作为该材料,例如列举铝等金属。外壳20是具有内部空间的外壳20,例如是长方体形状。外壳20具有前壁21、下壁22、后壁23、上壁24、左壁25以及右壁26。

在外壳20设置有多个第1通气孔32。另外,在外壳20内设置有多个第1风扇33,并在左右方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多个第1风扇33。第1风扇33在前壁21的第1通气孔32的附近对置设置,在从前方向后方俯视时配置在与第1通气孔32重叠的位置。由此,第1风扇33将空气从前方的第1通气孔32导入并向后方吹送。

在后壁23开设有多个第3通气孔34。第3通气孔34在从前方向后方俯视时配置在与前壁21的第1通气孔32重叠的位置。在该第3通气孔34与第1通气孔32之间配置有第1风扇33。由此,有如下的第1流通路设置在外壳20内:利用第1风扇33从第1通气孔32导入的空气向后方流动,并从第3通气孔34排气。

在外壳20中收容多个电气部件。作为电气部件,例如,功率半导体元件37、搭载了功率半导体元件37的功率电路基板35、控制电路基板36以及再生电阻等。其中,发热量比控制电路基板36等其它电气部件多的功率半导体元件37以及再生电阻等部件与下壁22的内面相接而配置。由此,从它们产生的热传递到导热系数较好的外壳20,从而进行散热、冷却。

另外,功率半导体元件37以及再生电阻等发热量较多的部件被配置在第1通气孔32与第3通气孔34之间的基于第1风扇33的第1流通路。由此,它们被第1风扇33吹送的空气冷却。

另外,在后壁23设置有多个贯通孔27,外壳20的内部空间经由贯通孔27与外部连通。功率电路基板35的连接器35a以及控制电路基板36的连接器36a与各贯通孔27相通。在该连接器35a、36a连接设置在线缆38的一端的连接器38a。在该线缆38的另一端设置有用于与外部电源连接的连接器(未图示)。

接下来,参照图3,对密封外壳20的情况下的电气装置10进行说明。在外壳20的前壁21的外面安装第1罩39,在下壁22的外面安装第2罩40,在后壁23的外面安装第3罩41。第1罩39、第2罩40以及第3罩41例如由导热系数比铁更好的材料形成,作为该材料,例如列举铝。

第1罩39是后方开口的形状,覆盖前壁21的第1通气孔32。在第1罩39设置有多个第2通气孔45。与该第2通气孔45对置地在第1罩39内设置有第2风扇46。

第2风扇46被第1罩39覆盖,在从前方向后方俯视时配置在与第1罩39的第2通气孔45重叠的位置。由此,第2风扇46将外部的空气从前方的第2通气孔45导入并向后方吹送。

另外,在第1罩39中,以封盖前壁21的第1通气孔32的方式在前壁21的外面安装覆盖部件56。覆盖部件56例如是平板形状,通过封盖第1通气孔32,而在前壁21中密封外壳20。

覆盖部件56与第2风扇46对置配置,利用第2风扇46经由第2通气孔45导入的空气被送向覆盖部件56。该覆盖部件56例如由导热系数比铁更好的材料形成,作为该材料,例如列举铝。因此,利用由第2风扇46送来的空气对覆盖部件56以及其附近的空气进行冷却。由于覆盖部件56位于第1风扇33的上游侧,所以第1风扇33将被覆盖部件56冷却的空气送向发热部件,能够高效地对它们进行冷却。

第2罩40是上方开口的长方体形状,被设置在外壳20以及第3罩41的下方,覆盖外壳20的下壁22以及第3罩41的下面,并与它们之间形成闭合的空间。第2罩40在前后方向上长度等于外壳20的长度与第3罩41的长度之和,在前后方向上横跨下壁22以及第3罩41整体。

另外,第2罩40也在前方开口,设置有开口部47。在开口部47的前方配置有第2风扇46,开口部47被第1罩39覆盖。第1罩39的内部空间和第2罩40的内部空间通过该开口部47而连通。因此,利用第2风扇46从第2通气孔45导入的空气通过开口部47被吹送至第2罩40内。

并且,在第2罩40的后面开有多个第4通气孔50。第4通气孔50在从前方向后方俯视时配置在与开口部47以及第1罩39的第2通气孔45重叠的位置,在第4通气孔50与第2通气孔45之间配置有第2风扇46。由此,有如下的第2流通路设置于第2罩40内:利用第2风扇46从第2通气孔45导入的空气向后方流动,并经由开口部47从第4通气孔50排气。

在该第2罩40的内侧,在外壳20的下壁22的外面(外壳20的下面)安装散热器51。散热器51通过螺丝等可装卸地安装于外壳20,并被第2罩40覆盖,配设在基于第2风扇46的第2流通路。通过该散热器51经由下壁22对发热部件(功率半导体元件37、再生电阻)进行冷却。

第3罩41是前方开口的长方体形状,覆盖外壳20的后壁23的后面,并与它们之间形成闭合的空间。第3罩41的上下方向的高度与外壳20的上下方向的高度相等,在上下方向上横跨外壳20的后壁23的外面的整体。而且,外壳20被第2罩40以及第3罩41覆盖的形状是长方体形状。

在第3罩41中设置有***部48。在***部48中***线缆38等。线缆38例如是用于供给与工业电源等外部电源连接的电力的线缆、以及用于使各基板等电气部件与外部设备连接的线缆等。

接下来,参照图3~图5,对第3罩41的详情进行说明。第3罩41具备第3a罩部分60以及第3b罩部分70。第3a罩部分60具有第3罩41的上面部60a以及后面部的上侧部分(第3a后面部60b),第3b罩部分70具有第3罩41的右面部、左面部、下面部70a以及后面部的下侧部分(第3b后面部70b)。此外,第3a罩部分60也可以具有第3罩41的右面部以及/或者左面部,来代替第3b罩部分70。

如图3以及图4所示,第3a罩部分60能够相对于第3b罩部分70装卸。如图3所示,若将第3b罩部分70安装于外壳20,则收容电气部件的外壳20的内部空间经由外壳20的后壁23的贯通孔27与第3b罩部分70的内部空间连通。这样安装而成为一体的外壳20以及第3b罩部分70作为收容电气部件的主体发挥作用。

另一方面,如图4所示,若从第3b罩部分70取下第3a罩部分60,则第3b罩部分70具有在上方以及后方的上侧部分开口的开敞部60c。而且,如图3所示,若将第3a罩部分60安装于第3b罩部分70,则第3a罩部分60覆盖第3b罩部分70的开敞部60c。由此,第3a罩部分60作为覆盖主体的开敞部60c的盖发挥作用。

由这样的主体(外壳20以及第3b罩部分70)和盖(第3a罩部分60)形成壳体。在该壳体设置有供从壳体中向外延伸的电气部件的线缆38通过的***部48。***部48由第3b罩部分70、和覆盖第3b罩部分70的开敞部60c的第3a罩部分60形成。因此,通过利用第3a罩部分60覆盖第3b罩部分70的开敞部60c,从而将***部48设置于第3b罩部分70与第3a罩部分60之间。另一方面,通过从该第3b罩部分70取下第3a罩部分60,从而通过开敞部60c来开敞第3b罩部分70。

另外,在第3b罩部分70的第3b后面部70b设置有凹部(第3b凹部70c)。第3b凹部70c例如是矩形状,比第3b罩部分70的第3b后面部70b、右面部和左面部的上端、以及第3b罩部分70和第3a罩部分60相接的部分更向下方凹陷。

并且,在第3a罩部分60的第3a后面部60b设置有凹部(第3a凹部60d)。第3a凹部60d例如是矩形状,比第3a罩部分60的第3a后面部60b、右面部和左面部的上端、以及第3b罩部分70和第3a罩部分60相接的部分更向下方凹陷。

该第3b凹部70c和第3a凹部60d被配置在相互对置的位置。因此,若将第3a罩部分60安装于第3b罩部分70,则通过第3b凹部70c和第3a凹部60d在第3a罩部分60与第3b罩部分70之间设置***部48。

如图4以及图5所示,在第3b罩部分70(主体)设置有第1密封部71,在第3a罩部分60(盖)设置有第2密封部61。第1密封部71以及第2密封部61由海绵等弹性部件构成,例如具有矩形的平板形状。

第1密封部71被配置于第3b后面部70b的内侧,比第3b后面部70b的一端(上端)更向上方延伸。第1密封部71的另一端(下端)例如到达第3b罩部分70的下面部70a,第1密封部71的下侧部分与第3b后面部70b重叠。第2密封部61被配置于第3a后面部60b的内侧,比第3a后面部60b的一端(下端)更向下方延伸。第2密封部61的上侧部分与第3a后面部60b重叠。

第1密封部71的前后方向的厚度与第2密封部61的前后方向的厚度相等,第1密封部71的左右方向的宽度与第2密封部61的左右方向的宽度相等。在将第3a罩部分60安装于第3b罩部分70时,以第1密封部71的上端和第2密封部61的下端对置的方式配置第1密封部71以及第2密封部61。

在第1密封部71设置有供电气部件的线缆38嵌合的第1槽72。多个第1槽72沿着第1密封部71的上端相互隔开间隔地排列配置在左右方向上。因此,多个第1槽72沿着第3b罩部分70(主体)与第3a罩部分60(盖)的边界排列。

第1槽72从第3b罩部分70的开敞部60c凹陷,并从第1密封部71的上端向下方延伸。在第1密封部71的厚度方向(前后方向)上延伸并贯通第1密封部71。在与前后方向垂直的面上,第1槽72是圆弧形状,例如是其中心角大于180度且大于半圆的圆弧形状。第1槽72的半径小于线缆38的半径。第1槽72的底位于比第3b后面部70b的上端更靠上方的位置,第1槽72不与第3b后面部70b重叠。

此外,开敞部60c在第1槽72延伸的方向、以及与第1槽72凹陷的方向相反的第1槽72开口的方向开敞。换句话说,第1槽72在前后方向上延伸,并向下方凹陷,向上方开口。另外,第1槽72在与第3a罩部分60的第3a后面部60b正交的方向上延伸,第1槽72向上面部60a侧开口。因此,通过将第3a罩部分60从第3b罩部分70取下,从而通过第3a后面部60b来开敞后方(第1槽72延伸的方向),通过上面部60a来开敞上方(第1槽72开口的方向)。由此,能够容易地从开敞部60c向第1槽72嵌合线缆38。

在第2密封部61设置有供电气部件的线缆38嵌合的第2槽62。多个第2槽62沿着第2密封部61的下端相互隔开间隔地排列配置在左右方向上。第2槽62从第2密封部61的下端向上方凹陷。在第2密封部61的厚度方向(前后方向)上延伸并贯通第2密封部61。

第2槽62在与前后方向垂直的面上呈圆弧形状。如后述那样,设定第2槽62的圆弧形状的中心角,使得当第1密封部71以及第2密封部61相互压缩在一起时,第1槽72以及第2槽62形成圆形状。第2槽62的半径小于线缆38的半径。第2槽62的底位于比第3a后面部60b的下端更靠下方的位置,第2槽62不与第3a后面部60b重叠。

第2槽62在第3a罩部分60(盖)覆盖第3b罩部分70(主体)的开敞部60c的状态下在上下方向上配置于与第1槽72对应的位置。由此,在由主体和盖形成的壳体,由第1槽72以及第2槽62形成开口。该开口在壳体的内外侧向与壳体的***部48对置配置。因此,线缆38能够经由开口和***部48从壳体内向外延伸。

在比第1密封部71更靠外侧层叠第1外侧支承部73,在比第2密封部61更靠外侧层叠第2外侧支承部63。第1外侧支承部73比第1密封部71硬,例如,由比第1密封部71硬的橡胶等弹性部件形成。第2外侧支承部63比第2密封部61硬,例如由比第2密封部61硬的橡胶等弹性部件形成。

第1外侧支承部73被配置于第1密封部71与第3b后面部70b之间,并被它们固定。第1外侧支承部73的上端位于比第3b后面部70b的上端更靠上方的位置,第1外侧支承部73在第3b后面部70b的外侧露出。另外,第1外侧支承部73的上端位于比第1密封部71的上端更靠下方的位置,第1密封部71的上侧部分比第1外侧支承部73更向上方突出。

第2外侧支承部63被配置于第2密封部61与第3a后面部60b之间,并被它们固定。第2外侧支承部63的下端位于比第3a后面部60b的下端更靠下方的位置,第2外侧支承部63在第3a后面部60b的外侧露出。另外,第2外侧支承部63的下端位于比第2密封部61的下端更靠上方的位置,第2密封部61的下侧部分比第2外侧支承部63更向下方突出。

第1外侧支承部73的前后方向的厚度与第2外侧支承部63的前后方向的厚度相等,第1外侧支承部73的左右方向的宽度与第2外侧支承部63的左右方向的宽度相等。在将第3a罩部分60安装于第3b罩部分70时,以第1外侧支承部73的上端和第2外侧支承部63的下端对置的方式配置第1外侧支承部73以及第2外侧支承部63。

在第1外侧支承部73设置有供电气部件的线缆38嵌合的第1外侧槽74。多个第1外侧槽74沿着第1外侧支承部73的上端相互隔开间隔地排列配置在左右方向上。第1外侧槽74从第3b罩部分70的开敞部60c凹陷,并从第1外侧支承部73的上端向下方延伸。在第1外侧支承部73的厚度方向(前后方向)上延伸,并贯通第1外侧支承部73。在与前后方向垂直的面,第1外侧槽74是圆弧形状,例如是其中心角为180度的半圆形状。第1外侧槽74的半径与线缆38的半径相等或者略大于线缆38的半径。另外,第1外侧槽74被配置成其半径大于第1槽72的半径,并包围第1槽72。第1外侧槽74的底位于比第3b后面部70b更靠上方的位置,第1外侧槽74不与第3b后面部70b重叠。

在第2外侧支承部63设置有供电气部件的线缆38嵌合的第2外侧槽64。多个第2外侧槽64沿着第2外侧支承部63的上端相互隔开间隔地排列配置在左右方向上。第2外侧槽64从第2外侧支承部63的下端向上方凹陷。在第2外侧支承部63的厚度方向(前后方向)上延伸并贯通第2外侧支承部63。在与前后方向垂直的面上,第2外侧槽64是圆弧形状,例如是其中心角为180度的半圆形状。第2外侧槽64的半径与相等或者略大于线缆38的半径。另外,第2外侧槽64被配置成其半径大于第2槽62的半径,并包围第2槽62。第2外侧槽64的底位于比第3a后面部60b更靠下方的位置,第2外侧槽64不与第3a后面部60b重叠。

在比第1密封部71更靠内侧层叠第1内侧支承部75,在比第2密封部61更靠内侧层叠第2内侧支承部65。第1内侧支承部75比第1密封部71硬,例如由金属以及树脂形成。第2内侧支承部65比第2密封部61硬,例如由金属以及树脂形成。

第1内侧支承部75被配置为与第1外侧支承部73之间夹着第1密封部71,并与它们一起固定于第3b后面部70b。第1内侧支承部75例如具有与第1外侧支承部73相同的形状,其上端位于比第3b后面部70b的上端靠上方的位置。另外,第1内侧支承部75的上端位于比第1密封部71的上端更靠下方的位置,第1密封部71的上侧部分比第1内侧支承部75更向上方突出。

第2内侧支承部65被配置为与第2外侧支承部63之间夹着第2密封部61,并与它们一起固定于第3a后面部60b。第2内侧支承部65例如具有与第2外侧支承部63相同的形状,其下端位于比第3a后面部60b的下端更靠下方的位置。另外,第2内侧支承部65的下端位于比第2密封部61的下端更靠上方的位置,第2密封部61的下侧部分比第2内侧支承部65更向下方突出。

在第1内侧支承部75设置有供电气部件的线缆38嵌合的第1内侧槽76。多个第1内侧槽76沿着第1内侧支承部75的上端相互隔开间隔地排列配置在左右方向上。第1内侧槽76从第3b罩部分70的开敞部60c凹陷,并从第1内侧支承部75的上端向下方延伸。在第1内侧支承部75的厚度方向(前后方向)上延伸,并贯通第1内侧支承部75。在与前后方向垂直的面,第1内侧槽76是圆弧形状,例如是其中心角为180度的半圆形状。

第1内侧槽76的半径可以略大于线缆38的半径,且略大于第1外侧槽74的半径。另外,第1内侧槽76的半径大于第1槽72的半径,且被配置为包围第1槽72。由此,第1外侧槽74、第1槽72以及第1内侧槽76依次在线缆38的长边方向(前后方向)上排列,第3b罩部分70的内侧和外侧通过它们而连通。另外,第1内侧槽76的底位于比第3b后面部70b更靠上方的位置,第1内侧槽76不与第3b后面部70b重叠。

在第2内侧支承部65设置有供电气部件的线缆38嵌合的第2内侧槽66。多个第2内侧槽66沿着第2内侧支承部65的上端相互隔开间隔地排列配置在左右方向上。第2内侧槽66从第2内侧支承部65的下端向上方凹陷。在第2内侧支承部65的厚度方向(前后方向)上延伸,并贯通第2内侧支承部65。在与前后方向垂直的面,第2内侧槽66是圆弧形状,例如是其中心角为180度的半圆形状。

第2内侧槽66的半径与相等或者略大于线缆38的半径。另外,第2内侧槽66的半径大于第2槽62的半径,并被配置为包围第2槽62。由此,第2外侧槽64、第2槽62以及第2内侧槽66依次在线缆38的长边方向(前后方向)上排列,第3a罩部分60的内侧和外侧通过它们而连通。另外,第2内侧槽66的底位于比第3a后面部60b更靠下方的位置,第2内侧槽66不与第3a后面部60b重叠。

接下来,参照图3~图6,对在外壳20安装第3罩41的方法进行说明。首先,如图4所示,在外壳20通过螺丝等安装第1罩39、第2罩40以及第3罩41的第3b罩部分70。而且,将外壳20内的电气部件的线缆38从后壁23的贯通孔27向第3b罩部分70引出。

然后,如图5所示,将线缆38从第3b罩部分70的开敞部60c嵌合到第1密封部71的第1槽72。由此,线缆38被定位,并且被第1密封部71支承。因此,无需保持线缆38的位置。

另外,此时,由于第1槽72的半径小于线缆38的半径、且第1密封部71由柔软的弹性部件形成,所以第1密封部71由于线缆38而变形。而且,被线缆38压缩的第1密封部71与线缆38紧贴,它们之间被密封。

另外,第1槽72形成为中心角大于180度的圆弧形状。因此,在左右方向上,第1槽72的开口的长度小于线缆38的半径。因此,嵌合到第1槽72的线缆38很难从第1槽72的开口脱落,线缆38被更可靠地保持于第1槽72。

接着,如图3以及图6所示,在将第3a罩部分60安装于第3b罩部分70时,第1密封部71比第1外侧支承部73更向上方突出,第2密封部61比第2外侧支承部63向下方突出。因此,在第1外侧支承部73和第2外侧支承部63抵接前,第1密封部71和第2密封部61抵接。由柔软的弹性部件形成的第1密封部71以及第2密封部61变形,相互压缩在一起。由此,填补由海绵形成的第1密封部71以及第2密封部61本身的缝隙、及第1密封部71与第2密封部61之间的缝隙,相互间被更可靠地密封。

另外,在上下方向上第1槽72和第2槽62对置配置。由此,若将第2密封部61重叠在第1密封部71上,则下部分嵌合到第1槽72的线缆38的上部分嵌合到第2槽62。通过该第1密封部71以及第2密封部61相互压缩在一起,由此第1槽72以及第2槽62成为圆形状,第1密封部71以及第2密封部61能够均匀地紧贴于线缆38。因此,相互间被更可靠地密封。

并且,第1密封部71被第1外侧支承部73以及第1内侧支承部75夹持。因此,防止在第1密封部71被线缆38按压时,第1密封部71在线缆38的长边方向上倾倒。另外,防止在第1密封部71由于线缆38而变形时,防止第1密封部71在线缆38的长边方向上扩大。由此,第1密封部71在与线缆38的长边方向正交的径向上被压缩,更可靠地密封第1密封部71本身、以及第1密封部71与线缆38之间的缝隙。

同样地,第2密封部61被第2外侧支承部63以及第2内侧支承部65夹持。因此,能够防止在第2密封部61被线缆38按压时,第2密封部61在线缆38的长边方向上倾倒。另外,防止在第2密封部61由于线缆38变形时,第2密封部在线缆38的长边方向上扩大。由此,第2密封部61在与线缆38的长边方向正交的径向上被压缩,更可靠地密封第2密封部61本身、以及第2密封部61与线缆38之间的缝隙。

接着,第1外侧支承部73的上端和第2外侧支承部63的下端抵接,它们之间被闭合。由此,它们之间被密封。而且,第3a后面部60b和第3b后面部70b共面,形成第3罩41的后面部。

该第1外侧支承部73以及第2外侧支承部63比第1密封部71以及第2密封部61硬,并比第1密封部71以及第2密封部61更向外侧露出。因此,第1外侧支承部73以及第2外侧支承部63能够防止电线等异物从外侧侵入到第3罩41内。

另外,对于安装在第3罩41中的线缆38,在比第1内侧支承部75以及第2内侧支承部65更靠内侧被外壳20以及第3罩41覆盖,因此几乎没有移动。因此,线缆38移动,撞击到第1内侧支承部75以及第2内侧支承部65而造成损伤的情况较少。因而,尽管具有仅支承第1密封部71以及第2密封部61的强度,却能够使用廉价的材料作为第1内侧支承部75以及第2内侧支承部65,能够实现电气装置10的低成本化。

与此相对,由于比第1外侧支承部73以及第2外侧支承部63更靠外侧的线缆38的部分露出到外面,所以移动较大。因此,线缆38移动而撞击到第1外侧支承部73以及第2外侧支承部63的情况较多。但是,由于第1外侧支承部73以及第2外侧支承部63由弹性部件形成,所以能够抑制线缆38的移动。并且,即使线缆38撞击第1外侧支承部73以及第2外侧支承部63,也减少第1外侧支承部73以及第2外侧支承部63发生变形,损坏线缆38。

根据这样的结构,电气装置10具备收容电气部件的外壳20以及第3b罩部分70(主体)、覆盖第3b罩部分70的开敞部60c的第3a罩部分60(盖)、设置在第3b罩部分70的第1密封部71、从开敞部60c凹陷并形成于第1密封部71且供电气部件的线缆38嵌合的第1槽72、设置在第3a罩部分60的第2密封部61、与第1槽72对置并形成于第2密封部61且供电气部件的线缆38嵌合的第2槽62。

据此,通过在相互对置的第1槽72以及第2槽62中嵌合线缆38,从而进行线缆38的定位以及支承。因此,仅在第3b罩部分70安装第3a罩部分60,便能够通过第1密封部71以及第2密封部61容易地密封线缆38与第3b罩部分70以及第3a罩部分60之间。

另外,第1槽72形成为中心角大于180度且半径小于线缆38的半径的圆弧状。由此,嵌合到第1槽72到的线缆38与第1密封部71紧贴,它们之间被密封。另外,线缆38不容易从第1槽72脱落,能够容易地保持线缆38。

并且,第1密封部71以及第2密封部61由弹性部件构成,在开敞部60c被第3a罩部分60覆盖时相互压缩在一起。由此,填补第1密封部71本身、第2密封部61本身、以及第1密封部71与第2密封部61之间的缝隙,确保它们的密封性。

另外,通过被压缩在一起的第1密封部71以及第2密封部61,第1槽72以及第2槽62形成圆形状。由此,第1密封部71以及第2密封部61均匀地紧贴于嵌合到第1槽72以及第2槽62的线缆38,确保该密封性。

并且,电气装置10还具备层叠在比第1密封部71更靠外侧且比第1密封部71硬的第1外侧支承部73、和设置于第1外侧支承部73且包围第1槽72的第1外侧槽74。电气装置10还具备层叠在比第2密封部61更靠外侧且比第2密封部61硬的第2外侧支承部63、和设置于第2外侧支承部63且包围第2槽62的第2外侧槽64。能够通过在该外侧露出的第1外侧支承部73以及第2外侧支承部63防止异物从外侧侵入到第3b罩部分70内。另外,第1外侧支承部73以及第2外侧支承部63能够支承嵌合到第1外侧槽74以及第2外侧槽64的线缆38而不会损坏线缆。

另外,电气装置10还具备层叠在比第1密封部71更靠外侧且比第1密封部71硬的第1外侧支承部73、设置于第1外侧支承部73且包围第1槽72的第1外侧槽74、层叠在比第1密封部71更靠内侧且比第1密封部71硬的第1内侧支承部75、以及设置于第1内侧支承部75且包围第1槽72的第1内侧槽76。电气装置10还具备层叠在比第2密封部61更靠外侧且比第2密封部61硬的第2外侧支承部63、设置于第2外侧支承部63且包围第2槽62的第2外侧槽64、层叠在比第2密封部61更靠内侧且比第2密封部61硬的第2内侧支承部65、以及设置于第2内侧支承部65且包围第2槽62的第2内侧槽66。由此,由于第1密封部71夹持在第1外侧支承部73与第1内侧支承部75之间,所以防止倾斜或在内外侧向扩大。由于第2密封部61夹持在第2外侧支承部63与第2内侧支承部65之间,所以防止倾斜或在内外侧向上扩大。因此,第1密封部71以及第2密封部61在线缆38的径向上延伸,并与线缆38紧贴,能够密封它们之间。

并且,在第1密封部71排列设置多个第1槽72,在第2密封部61排列设置多个第2槽62。由此,仅将多个线缆38分别嵌合于多个第1槽72以及第2槽62并在第3b罩部分70安装第3a罩部分60,便能够确保密封并容易地安装多个线缆38。

(其它实施方式)

本发明不限于根据上述描述及附图说明的实施方式,例如以下的实施方式也包含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

此外,上述全部实施方式只要不相互排斥对方,就可以相互组合。根据上述说明,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可明确本发明较多的改良或其它实施方式。因此,上述说明应仅解释为示例,是以向本领域技术人员教导执行本发明的最优方式为目的而提供的说明。能够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地实质性变更其构造及/或功能的详细。

工业上的利用可能性

本发明的电气装置作为能够容易地确保密封性的电气装置等是有用的。

附图标记的说明

10:电气装置

20:外壳(主体)

38:线缆

48:***部

60:第3a罩部分(盖)

61:第2密封部

60c:开敞部

62:第2槽

63:第2外侧支承部

64:第2外侧槽

65:第2内侧支承部

66:第2内侧槽

70:第3b罩部分(主体)

71:第1密封部

72:第1槽

73:第1外侧支承部

74:第1外侧槽

75:第1内侧支承部

76:第1内侧槽

18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自适应节流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