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护理科用针对患者背部大面积烧伤用康复治疗护理床

文档序号:158693 发布日期:2021-10-29 浏览:33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一种护理科用针对患者背部大面积烧伤用康复治疗护理床 (Nursing branch of academic or vocational study is with to patient back large tracts of land burn with rehabilitation nursing bed ) 是由 陈守智 于 2021-07-28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涉及一种护理科用针对患者背部大面积烧伤用康复治疗护理床,包括床体,所述床体顶部的一侧具有敞口,其敞口构成患者背部有床体之间的间隔空间;所述床体长度方向的两侧顶部具有支撑板,一个所述支撑板上铰接设置有用于对被褥框架支撑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中部为中空状,其长度方向两侧分别具有供被褥侧边塞入的卡合部。简而言之,本申请技术方案在解决了现有技术患者背部大面积烧伤时,其背部不便与床单等物件直接接触的问题基础上,更是通过了连贯而又紧凑的结构,为本领域提供出一套针对于患者腿部、背部及胸部三处同时大面积烧伤时,患者不便于与床体直接接触的解决方案,为本领域的发展做出了极具创造性的贡献价值。(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rehabilitation nursing bed for large-area back burn of a patient in a nursing department, which comprises a bed body, wherein one side of the top of the bed body is provided with an opening, and the opening forms an interval space between the bed bodies on the back of the patient; the bed body length direction&#39;s both sides top has the backup pad, one the articulated support frame that is used for supporting the bed clothes frame that is provided with in the backup pad, the middle part of support frame is the cavity form, and its length direction both sides have the block portion that supplies the bed clothes side to fill in respectively. In short, the technical scheme of the application solves the problem that the back of a patient is inconvenient to directly contact with articles such as bed sheets and the like when the back of the patient burns in a large area in the prior art, and provides a solution that the patient is inconvenient to directly contact with a bed body when the leg, the back and the chest of the patient burn in a large area simultaneously through a coherent and compact structure, thereby making a very creative contribution value for the development in the field.)

一种护理科用针对患者背部大面积烧伤用康复治疗护理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护理科用针对患者背部大面积烧伤用康复治疗护理床。

背景技术

患者皮肤大面积烧伤时,需尽可能的将皮肤表面与被褥等物件之间存在足够的预留空间,以避免患者在康复治疗的过程中,皮肤与被褥相接触,造成伤口二次感染,此外,被褥与患者皮肤表面相接触,伤口也存在与被褥粘连的可能性,此等情况的发生都不利于大面积烧伤患者的有效康复治疗。

在针对胸部大面积烧伤的患者,目前医疗领域往往采用“支撑杆”等物件将被褥支撑而起,使其与患者的皮肤表面产生距离;

而针对患者背部大面积烧伤,其背部不便与床单等物件直接接触的问题,却至今未有合适的技术方案予以解决。

目前已授权公开的实用新型专利“一种烧伤科病人护理用床”(CN201520919365.4),其具体公开“通过设置数个支撑板,医务人员可更换患者背部烧伤部位的不同,拆卸相应的支撑板,有效避免患者烧伤部位与床体接触;通过设置透气网,可保持患者背部的通风干燥;通过设置烘烤灯,可加速患者烧伤部位的康复;通过设置支撑杆,可对被褥进行支撑,避免被褥挤压烧伤部位;本实用新型不仅减轻了患者的痛苦,而且加快了患者的康复,为医务人员的护理提供了有力支持”,然而该技术方案仅仅是针对患者背部不同的烧伤部位,进行护理,以避免患者背部某个部位与床单直接接触,而无法解决本申请所提出的“患者背部大面积烧伤,不便于床单直接接触的问题”;

除此之外,目前已授权公开的发明专利“一种烧伤康复床”(CN110507489A),其具体公开“在病人康复的过程中,将被子盖在翻转架上,病人躺在翻转架内休息,在温度较低时,避免低温刺激病患处,保证病人不会受凉,且被褥不会碰到病人的身体,避免因此影响伤口愈合。在需要进行烘干或紫外线消毒时,医护人员将烘干设备或者紫外线消毒灯装到安装平台上,在工作的过程中,推动安装平台,使烘干或消毒设备能接触到不同的病灶部位,全面护理患者的病灶处”,然该技术方案仅仅是针对患者胸部大面积烧伤时的护理工作(避免患者胸部与被褥直接接触),而并没有针对性的解决在患者背部大面积烧伤时,如何避免患者背部与床单直接接触的问题。

由此可见,设计出一种全新的针对于患者背部大面积烧伤的康复治疗护理床以解决上述问题,对于目前本领域来说是迫切需要的。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护理科用针对患者背部大面积烧伤用康复治疗护理床,以解决现有技术患者背部大面积烧伤时,其背部不便与床单等物件直接接触的问题。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护理科用针对患者背部大面积烧伤用康复治疗护理床,包括床体,所述床体顶部的一侧具有敞口,其敞口构成患者背部有床体之间的间隔空间;

所述床体长度方向的两侧顶部具有支撑板,一个所述支撑板上铰接设置有用于对被褥框架支撑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中部为中空状,其长度方向两侧分别具有供被褥侧边塞入的卡合部,当被褥塞入至所述卡合部内侧后,翻转所述支撑架,另一个所述支撑板对支撑架形成抵接,两个所述支撑板与支撑架构成的被褥高度,形成安全距离,避免患者胸部与被褥直接接触。

进一步,所述床体顶部的另一侧具有开口,其开口构成患者腿部与床体之间的缓冲空间。

进一步,所述床体的一端配置有枕部,其另一端配置有脚踏部,所述脚踏部朝向于枕部的一侧为开口中空状,所述床体上,且对应缓冲空间与间隔空间的中间位置设置有弧度支部,其用于支撑患者臀部;

所述床体底部的一侧活动连接有支撑杆,所述床体的下方设置有电动推杆,且电动推杆的活塞杆端部与床体底部的另一侧活动连接。

进一步,所述床体上且对应缓冲空间及间隔空间的位置设置有气流孔。

进一步,所述床体的底部铰接设置有分别对不同位置的气流孔进行封堵的封堵板;

所述床体的底部配置有与封堵板相适配的框型架体,所述框型架体的侧面具有限位孔,所述封堵板上设置有与限位孔相匹配的弹性限位键。

进一步,所述封堵板为顶部敞口的中空结构,所述封堵板的内侧设置有电加热丝,所述封堵板的顶部敞口处设置有防护网。

进一步,所述缓冲空间及间隔空间的内侧分别设置有气囊。

进一步,两个所述气囊上设置有魔术贴刺,两个所述气囊以卷收的方式分别收纳于缓冲空间及间隔空间的内侧,且魔术贴刺与床体上所配置的魔术贴相粘合。

进一步,所述床体长度方向的一侧设置有一侧为敞口的收纳壳,所述收纳壳内部放置有经气囊的进气嘴注气的充气囊体。

进一步,所述收纳壳的敞口处铰接设置有盖体。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该护理科用针对患者背部大面积烧伤用康复治疗护理床,通过在床体上设置有间隔空间,可有效将患者背部与床体间隔开,避免患者背部直接与床体相接触,使得患者伤口二次感染,而本申请技术方案更采用支撑板、支撑架及卡合部的配合使用,以及在床体上设置有缓冲空间,当患者不仅存在背部大面积烧伤时,其腿部及胸部亦存在大面积烧伤时,此时患者腿部与床体之间存在缓冲空间,而被褥则经由支撑架、支撑板及卡合部的作用,被褥远高于患者胸部,形成安全距离,从而可提供对患者胸部、背部及腿部三处进行无接触式恢复的环境,从外,本申请技术方案更采用支撑杆及电动推杆的配合使用,当电动推杆的活塞杆伸长时,床体整体呈倾斜状,此时患者头部倚靠枕部,脚部踩踏于脚踏部内侧,而患者臀部倚靠于弧度支部上,此时患者随床体呈倾斜状,患者的重心下移,相比较传统睡姿——患者水平睡于床体顶部,则有效解决了患者极易出现稳定性较差,其身部无法保持支撑而导致患者部分身部陷落至缓冲空间及间隔空间的内侧,使得患者皮肤被二次感染,此处还需进一步强调的是,当患者呈倾斜状时,也便于与他人交谈,观看电子设备等,使得患者在缓慢的恢复期间,得以更具舒适感,心情愉悦。

简而言之,本申请技术方案在解决了现有技术患者背部大面积烧伤时,其背部不便与床单等物件直接接触的问题基础上,更是通过了连贯而又紧凑的结构,为本领域提供出一套针对于患者腿部、背部及胸部三处同时大面积烧伤时,患者不便于与床体直接接触的解决方案,为本领域的发展做出了极具创造性的贡献价值。

本发明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发明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发明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示意图I;

图2为本发明的立体示意图II;

图3为本发明的立体示意图III;

图4为本发明的立体示意图IV;

图5为本发明的气囊膨胀状态示意图I;

图6为本发明的气囊膨胀状态示意图II;

图7为本发明的气囊抽气后状态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气囊卷收状态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封堵板局部剖视图;

图10为本发明的充气囊体局部立体示意图。

图中:1、床体;2、间隔空间;3、支撑板;4、支撑架;5、卡合部;6、缓冲空间;7、枕部;8、脚踏部;9、弧度支部;10、电动推杆;11、支撑杆;12、气流孔;13、封堵板;14、框型架体;15、弹性限位键;16、限位孔;17、气囊;18、魔术贴刺;19、魔术贴;20、充气囊体;21、进气嘴;22、塞体;23、电加热丝;24、防护网。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发明的上述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一侧”、“另一侧”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相同”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相同,而是可以存在微小的差异。术语“垂直”仅仅是指部件之间的位置关系相对“平行”而言更加垂直,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垂直,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请参阅图1-10,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护理科用针对患者背部大面积烧伤用康复治疗护理床,包括床体,床体顶部的一侧具有敞口,其敞口构成患者背部有床体之间的间隔空间;

床体长度方向的两侧顶部具有支撑板,一个支撑板上铰接设置有用于对被褥框架支撑的支撑架,支撑架的中部为中空状,其长度方向两侧分别具有供被褥侧边塞入的卡合部,当被褥塞入至卡合部内侧后,翻转支撑架,另一个支撑板对支撑架形成抵接,两个支撑板与支撑架构成的被褥高度,形成安全距离,避免患者胸部与被褥直接接触;

当患者背部大面积烧伤,开始康复治疗时,患者可睡躺至床体的顶部,此时患者背部正对于敞口处,间隔空间构成背部在康复治疗时的治疗无外界接触区域,由此可避免床体及其它物件与患者背部创面相接触,避免伤口二次感染,而医护人员可将被褥的两侧塞入至卡合部的内侧,此时当患者睡躺至床体顶部后,直接翻转支撑架,此时支撑架与另一个支撑板相抵接,此时支撑架与支撑板之间所构成的高度可为患者胸部与被褥之间的安全距离,当患者胸部同时受到大面积烧伤时,可无需担心被褥与胸部相接触,而当患者需起身时,仅仅需反向转动支撑架即可,此时患者则可自由起身,而当患者需再次睡躺至床体顶部静养休息时,可再次转动支撑架,此处需强调的是,支撑板及支撑架的铰接转动,结构连贯而又紧凑,可达到对患者快速保暖,以及患者起身不受被褥影响的问题,有助于大面积烧伤患者的康复治疗。

本发明中:床体顶部的另一侧具有开口,其开口构成患者腿部与床体之间的缓冲空间,此处进一步设置缓冲空间,当患者腿部大面积烧伤时,可在患者睡躺至床体顶部后,将患者腿部与床体顶部的开口相对应,此时一者利用支撑架与支撑板的配合,避免被褥与患者胸部相接触,二者利用缓冲空间的深度,避免患者腿部与床体及被单相接触,有助于患者的康复治疗顺利进行。

本发明中:床体的一端配置有枕部,其另一端配置有脚踏部,脚踏部朝向于枕部的一侧为开口中空状,床体上,且对应缓冲空间与间隔空间的中间位置设置有弧度支部,其用于支撑患者臀部;

床体底部的一侧活动连接有支撑杆,床体的下方设置有电动推杆,且电动推杆的活塞杆端部与床体底部的另一侧活动连接,此处需要强调的是,床体的底部对应电动推杆的活塞杆端部设置有沉槽,电动推杆的活塞杆端部延伸至沉槽的内侧,且根据需要可在电动推杆的活塞杆端部设置有可于沉槽内滑动的滑块,当电动推杆伸缩时,滑块可于沉槽内自由滑动,而支撑杆端部与床体底部的一侧铰接连接,由此可达到电动推杆自由伸缩时,支撑杆与电动推杆不会对其造成影响、阻碍;

此处当患者腿部、背部及胸部三处同时大面积烧伤时,在患者睡躺至床体的顶部时,床体顶部所设置的开口及敞口必然影响患者在水平状态下静养过程中的稳定性,本申请技术方案将床体底部设置有电动推杆及支撑杆,当患者身体三处大面积烧伤时,电动推杆伸长,此时床体整体呈倾斜状,同时患者的脚部伸入至脚踏部的内侧,患者臀部倚靠于弧度支部处,而患者头部睡躺至枕部,至此,患者随床体一同呈倾斜状态,相比较水平状态静养的患者,此时的患者重心下移,由此则尽可能的提高患者在静养过程中的稳定性,一者可避免患者与床体、被单及被褥相接触,二者倾斜状态休息的患者,不乏稳定性,使得患者自身重心下移,可避免患者身体某个部位嵌入于床体顶部的敞口及开口的内侧,三者倾斜状态康复治疗的患者,可便于与他人交谈,也可便于患者观看电子设备,有助于患者的身心健康恢复。

本发明中:床体上且对应缓冲空间及间隔空间的位置设置有气流孔,此处设置有气流孔,当天气炎热或患者身部周围需空气流通时,可借助气流孔使得患者背部与周围空气形成气流交换。

本发明中:床体的底部铰接设置有分别对不同位置的气流孔进行封堵的封堵板,此处设置有封堵板,可当无需使用气流孔与外界空气进行气流交换时,转动封堵板对气流孔进行封堵;

床体的底部配置有与封堵板相适配的框型架体,框型架体的侧面具有限位孔,封堵板上设置有与限位孔相匹配的弹性限位键,当封堵板转动至床体底部时,其嵌入至框型架体的内侧,同时弹性限位键卡合于限位孔的内侧,可避免封堵板在对气流孔进行封堵时,出现封堵板过于松动的现象,而影响其稳定性,此处可参考附图2或4,封堵板及框型架体设置有两组,分别对应缓冲空间及间隔空间的底部,以便于对不同部位的患者身部(腿部、背部)进行气流调节。

本发明中:封堵板为顶部敞口的中空结构,封堵板的内侧设置有电加热丝,封堵板的顶部敞口处设置有防护网,当天气寒冷时,封堵板对气流孔进行封堵后,可将电加热丝通电使其开始工作,可达到对患者供暖的目的,而此处设置防护网,可避免外界不可控因素进入至封堵板的内侧,对电加热丝的正常使用造成影响。

本发明中:缓冲空间及间隔空间的内侧分别设置有气囊,此处设置有气囊,其目的是,若患者仅腿部烧伤或背部烧伤时,再或者患者未大面积烧伤,而仅仅想使用电动推杆及支撑杆相互配合使用的床体进行休息或观看电子设备等情况时,可选择性的将缓冲空间或间隔空间利用气囊填满,当气囊填满缓冲空间或间隔空间后,将其上方铺设床单,以便于患者在睡躺时,舒适度更佳,从另一方面提高本装置的适用性。

本发明中:两个气囊上设置有魔术贴刺,两个气囊以卷收的方式分别收纳于缓冲空间及间隔空间的内侧,且魔术贴刺与床体上所配置的魔术贴相粘合,此处需进一步强调的是,气囊的边缘端部与床体为固定连接;

床体长度方向的一侧设置有一侧为敞口的收纳壳,收纳壳内部放置有经气囊的进气嘴注气的充气囊体,此处需进一步强调的是,进气嘴上塞设有塞体用于对气囊进行密封;

当需使用气囊时,仅仅需将充气囊体于收纳壳内部取出,经由进气嘴对气囊进行注气,而当注气完毕后,充气囊体可再次塞入至收纳壳的内部,此时注气膨胀后的气囊可参考附图5-6,当气囊膨胀后,可随即将其塞入至缓冲空间及间隔空间的内侧,而当需将气囊放气,并收纳时(此时患者存在皮肤大面积烧伤,需使用间隔空间或缓冲空间),可拔出塞体,并按压气囊,此时气体排出,此处可参考附图7,随即对放气后的气囊进行卷收,此处可参考附图8,并将魔术贴刺粘至魔术贴上,以达到对气囊的卷收固定,避免气囊随意展开而影响本装置的正常使用;

本申请技术方案进一步的采用充气囊体等结构,用于对气囊进行注气排气,并将气囊采用卷收的方式予以收纳,极大限度的提高了本装置的适用性,提高了空间利用率,避免气囊出现摆放混乱不易使用的问题。

本发明中:收纳壳的敞口处铰接设置有盖体,此处设置有盖体,可避免充气囊体在收纳的过程中随意滑出,以及避免灰尘颗粒进入至收纳壳的内部。

此外,本申请所提出的技术问题,至今为止,未有合适的技术方案予以对其进行根本性解决,由此,发明人志在将上述方案予以转化,实施,为本领域的进步发展做出力所能及的宝贵贡献;

本申请发明人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先后尝试于床底顶部设置通孔网,以减少皮肤与床体相接触,然在具体临床试验时,存在部分瑕疵,无法于真正意义上解决患者在康复治疗时所存在的背部与床体相接触的问题,且在临床试验过程中,患者常常表现出身体不适以及心理排斥感,最终经过反复试验、尝试,现设计出通过“床体、床体顶部的一侧具有敞口,其敞口构成患者背部有床体之间的间隔空间,床体长度方向的两侧顶部具有支撑板,一个所述支撑板上铰接设置有用于对被褥框架支撑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中部为中空状,其长度方向两侧分别具有供被褥侧边塞入的卡合部,当被褥塞入至所述卡合部内侧后,翻转所述支撑架,另一个所述支撑板对支撑架形成抵接,两个所述支撑板与支撑架构成的被褥高度,形成安全距离,避免患者胸部与被褥直接接触,所述床体顶部的另一侧具有开口,其开口构成患者腿部与床体之间的缓冲空间”这一互相配合使用的紧凑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此处值得一提的是,该方案在临床试验过程中,患者反馈良好,发明人现争取以先保护、后推广的原则,将该技术方案回归于医学领域的一线工作当中,使其能够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发挥出其最大的作用,而本申请技术方案最关键的点在于,不仅解决了大面积烧伤患者的背部不宜与床体相接触,更解决了患者腿部及身部亦不与床体及被褥相接触的问题,更极大限度的通过“所述床体的一端配置有枕部,其另一端配置有脚踏部,所述脚踏部朝向于枕部的一侧为开口中空状,所述床体上,且对应缓冲空间与间隔空间的中间位置设置有弧度支部,其用于支撑患者臀部,所述床体底部的一侧活动连接有支撑杆,所述床体的下方设置有电动推杆,且电动推杆的活塞杆端部与床体底部的另一侧活动连接”这一技术方案,解决了患者大面积皮肤烧伤后,在使用本申请权1技术方案时,所可能存在的稳定性较差及舒适度不佳的问题,使得患者无需担心身体部分滑落至监控间隔空间或缓冲空间的内侧,更可便于患者在康复治疗的过程中,观看电子设备,有助于患者的身心健康恢复,帮助患者在长时间的康复治疗过程中消磨时间。

此处需重点说明的是,在患者起身饮食或入药时,可将支撑架随即转动至床体的一端,而当患者需再次休息时,可迅速将支撑架转动至患者的身体上部,以达到对患者快速保暖而无需担心与被褥产生接触的问题;

上述技术方案虽结构简单,操作简易,然却具备极大地临床价值,对康复中的患者起到了很大的辅助作用,在烧伤科以外的领域中推广,同样具备极高的可行性价值。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15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协助翻身的医用护理枕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