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心胸外科术后患者饮用流食装置

文档序号:158696 发布日期:2021-10-29 浏览:24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一种心胸外科术后患者饮用流食装置 (Fluid diet device is drunk to ambition surgery postoperative patient ) 是由 米艳芝 胡皖豫 李利娟 王琳芳 郭慧洁 于 2021-07-26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一种心胸外科术后患者饮用流食装置,有效的达到了可辅助患者翻身的目的,同时优化了流食流动速度控制的功能,包括支撑框架和储存机构,所述支撑框架的中部设有背部撑板,背部撑板的右侧设有第一背板,背部撑板的左侧设有第二背板,所述储存机构置于支撑杆的上端,储存机构包括透明瓶体,透明瓶体的下端设有瓶头,透明瓶体的内部设有橡胶片,橡胶片的上端设有挤压螺杆,瓶头的下端连通有导食管,导食管的另一端连通有喂食机构,本发明结构新颖,构思巧妙,通过本设计有效的达到了可判断饲管是否在胃中的目的,新增了辅助患者行走的功能,解决了未留置饲管患者喂食不便的问题,减轻了患者产生压疮的可能性。(A patient drinks the liquid diet device after cardiothoracic surgery, has effectively reached the goal that can assist the patient to turn over, has optimized the function that the liquid diet flows the speed control at the same time, including braced frame and storage mechanism, the middle part of the said braced frame has back fagging, the right side of the back fagging has first backplates, the left side of the back fagging has second backplates, the said storage mechanism is placed in the upper end of the bracing piece, the storage mechanism includes the transparent bottle, the bottom end of the transparent bottle has bottle heads, there are rubber sheets inside the transparent bottle, the upper end of the rubber sheet has extrusion screws, the bottom end of the bottle head communicates with leading the esophagus, another end of leading esophagus communicates with feeding organization, the invention is novel in structure, the plot is ingenious, can reach the goal that can judge whether the feeding tube is in the stomach effectively through the design, has increased the function of assisting the patient to walk newly, has solved the problem that the patient has not kept somewhere the feeding tube to eat inconveniently, the possibility of pressure sores developing in the patient is reduced.)

一种心胸外科术后患者饮用流食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心胸外科术后患者饮用流食装置。

背景技术

心胸外科包含了心脏外科和普胸外科,心外科研究心脏大血管创伤、先天性心脏病、后天性心脏瓣膜病、介入性治疗技术、心律失常的外科治疗、大血管疾病、心脏起搏和植入式除颤复律器等方面,心胸外科患者术后大多不能直接进食,此时需要对患者进行流食喂食,根据患者病情的恢复时间,部分患者前期会插入饲管便于康复期间食用流食,但现如今医院大部分病床不具备使患者半躺的功能,使得患者在食用流食的过程中容易产生回流,为了缩短患者的康复时间,同时避免患者长时间平躺产生压疮,所以部分患者需要进行行走锻炼,同时在病床上时要可以辅助患者翻身,现有的流食饮用装置大多仅能辅助有饲管的患者进食,使用范围较小,并且患者的饲管容易与饮用装置分离,需要医护人员或家属手握饲管,并且现有的流速饮用装置不能手动控制流动,现有的装置也不能直接判断患者饲管是否在胃中,贸然喂食很有可能使患者被呛到造成剧烈咳嗽,此因需要一种能够约束患者姿势且便于喂食患者的心胸外科术后患者饮用流食装置。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心胸外科术后患者饮用流食装置,有效的达到了可辅助患者翻身的目的,新增了辅助患者行走的功能,优化了流食流动速度控制的功能,增加了可手动控制流速流动的功能,达到了可判断饲管是否在胃中的目的,解决了未留置饲管患者喂食不便的问题,避免了饲管脱落问题,达到了便于清洗的目的,减轻了患者产生压疮的可能性,达到了便于观察流食剩余量的目的,解决了患者行走时无法休息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包括支撑框架和储存机构,所述支撑框架的中部设有一个可翻转的背部撑板,背部撑板的右侧转动连接有一个第一背板,第一背板的下端设有一个第一翻身机构,第一翻身机构、支撑框架与背部撑板相互配合形成第一背板的限位结构,所述背部撑板的左侧转动连接有一个第二背板,第二背板的下端设有一个第二翻身机构,第二翻身机构、支撑框架与背部撑板相互配合形成第二背板的限位结构,第二背板与第一背板的中部均转动连接有一个座板,所述支撑框架的右侧转动连接有一个支撑杆,所述储存机构置于支撑杆的上端;

所述储存机构包括有一个透明瓶体,透明瓶体的下端螺纹连接有一个瓶头,所述透明瓶体的内部滑动连接有一个橡胶片,所述橡胶片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一个挤压螺杆,挤压螺杆与透明瓶体滑动连接,所述透明瓶体的上端转动连接有一个扭动板和多个夹紧螺块,每个所述夹紧螺块的后端均开设有一个滑动槽,每个滑动槽均可沿扭动板滑动,夹紧螺块、滑动槽与扭动板相互配合形成挤压螺杆的限位结构,所述扭动板的上端滑动连接有一个套管,套管与扭动板相互配合形成夹紧螺块限位的结构,所述透明瓶体的前侧固定连接有一个进气薄片,所述瓶头的下端连通有一个导食管,导食管的另一端连通有一个喂食机构。

优选的,所述喂食机构包括有一个握柄,握柄的上端滑动连接有一个压紧轮,所述握柄的前端固定连接有一个连接管,连接管的后端连通有一个可拆卸的胃管,所述导食管的前端贯穿握柄且与连接管连通,所述握柄的前端转动连接有一个喂勺,所述握柄的前端套装有一个扭簧,扭簧的前端置于喂勺的下端,所述扭簧的另一端置于握柄内,握柄与扭簧相互配合形成喂勺的限位结构,所述握柄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一个透明管,透明管内设有一个塑料球。

优选的,所述第一翻身机构包括有一个传动杆,传动杆的前后两侧均啮合有一个与支撑框架转动连接的推动螺杆,每个推动螺杆的外侧均螺纹配合有一个推动滑块,每个推动滑块相对第一背板的方向均转动连接有一个支撑连杆,每个支撑连杆的另一端均开设有一个L形滑槽,每个L形滑槽内均设有一个可沿对应L形滑槽滑动的支撑块,每个支撑块均与第一背板固定连接,每个推动螺杆、推动滑块、支撑连杆与对应的支撑块相互配合形成第一背板的限位结构,每个所述支撑连杆的下端均设有一个与支撑框架固定连接的限位块,所述传动杆的右侧啮合有一个与支撑框架转动连接的主动杆,主动杆的中部滑动连接有一个第一摇杆,第一摇杆的右侧转动连接有一个第一摇柄,所述第二翻身机构与第一翻身机构结构相同且左右对称设置。

优选的,所述支撑框架的中部左右对称开设有多个翻转滑槽,所述支撑框架的中部设有一个翻转滑块,翻转滑块的左右两侧均置于对应侧的翻转滑槽内且可沿翻转滑槽前后滑动,所述翻转滑块的左右两侧均转动连接有一个翻转撑杆,每个翻转撑杆的另一端均与背部撑板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框架的中部转动连接有一个翻转螺杆,翻转螺杆贯穿翻转滑块且与翻转滑块螺纹配合,翻转螺杆、翻转滑块与每个翻转撑杆相互配合形成背部撑板的限位结构,所述支撑框架的右侧转动连接有一个驱动杆,驱动杆的中部滑动连接有一个第二摇杆,第二摇杆的右侧转动连接有一个第二摇柄,所述驱动杆的左端后侧啮合有一个传动带轮,传动带轮与翻转螺杆之间套装有一个矩形带。

优选的,所述支撑杆的底端开设有多个限位孔,所述支撑框架的右侧内部设有一个限位插杆,限位插杆的前端固定连接有一个限位弹簧,限位弹簧、支撑插杆与对应的限位孔相互配合形成支撑杆的限位结构。

优选的,所述支撑框架、第一背板与第二背板的前侧均转动连接有多个脚轮,所述支撑框架的后侧固定连接有一个过渡垫。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发明具有背部撑板、第一背板与第二背板,有效的达到了可辅助患者翻身的目的,使用时第一背板或第二背板相对背部撑板翻转可辅助患者翻身,当背部撑板翻转时可连带第一背板、第二背板翻转使患者达到半躺的姿势。2.本发明具有支撑框架、第一背板、第二背板和脚轮,有效的新增了辅助患者行走的功能,使用时第一背板与第二背板相对支撑框架转动到极限位置时,将支撑框架放置在地面上,患者可推动支撑框架移动。3.本发明具有握柄、压紧轮与导食管,有效的优化了流食流动速度控制的功能,使用时通过调节压紧轮的位置控制导食管内流食的流动速度。4.本发明具有透明管与塑料球,有效的达到了可判断饲管是否在胃中的目的,使用时将患者饲管首先与透明管连通,观察塑料球是否移动,塑料球不动证明患者饲管端部置于胃中。5.本发明具有储存机构,有效的增加了可手动控制流速流动的功能,使用时逆时针转动扭动盘时,每个夹紧螺块均与挤压螺杆螺纹配合,可通过转动扭动盘的速度调节流食流出的速度。6.本发明具有按压轮、连接管与喂勺,有效的解决了未留置饲管患者喂食不便的问题,使用时通过调节压紧轮的位置控制导食管内流食的流动速度,流食可流入喂勺内,对未插饲管的患者喂食。7.本发明具有喂勺和扭簧,有效的避免了饲管脱落问题,使用时将患者的鼻饲胃管与连接管连通,扭簧挤压喂勺转动使胃管固定更加紧密。8.本发明具有透明瓶体与瓶头,有效的达到了便于清洗的目的,使用时可将瓶头从透明瓶体上扭下,此时可对透明瓶体内进行清洗。9.本发明具有第一背板、第一翻身机构、第二背板与第二翻身机构,有效的减轻了患者产生压疮的可能性,使用时将第一摇杆抽出然后将第一摇柄翻转,随后摇动第一摇杆使传动杆转动,同时每个推动螺杆同步转动,此时每个推动滑块均推动对应的支撑连杆向右移动,此时每个支撑块均置于L形滑槽的左侧,使第一背板沿背部撑板翻转。10本发明具有透明瓶体,有效的达到了便于观察流食剩余量的目的,透明瓶体为有机玻璃材质且外侧设有标记线。11.本发明具有座板,有效的解决了患者行走时无法休息的问题,当装置为辅助患者行走时可随时将座板翻转,患者可以坐在座板的上端休息。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的翻转状态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辅助患者翻身状态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辅助患者行走、坐立的状态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储存机构的内部示意图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挤压螺杆与挤压螺块的配合关系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中喂食机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中胃管与连接管的配合关系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中第一翻身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中背部撑板的翻转原理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中支撑杆的限位原理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中图8内A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1-支撑框架、2-储存机构、3-背部撑板、4-第一背板、5-第一翻身机构、6-第二背板、7-第二翻身机构、8-座板、9-支撑杆、10-导食管、11-喂食机构、12-翻转滑槽、13-翻转滑块、14-翻转撑杆、15-翻转螺杆、16-驱动杆、17-第二摇杆、18-第二摇柄、19-传动带轮、20-矩形带、21-限位孔、22-限位插杆、23-限位弹簧、24-脚轮、25-过渡垫、26-透明瓶体、27-瓶头、28-橡胶片、29-挤压螺杆、30-扭动板、31-夹紧螺块、32-滑动槽、33-套管、34-进气薄片、35-握柄、36-压紧轮、37-连接管、38-胃管、39-喂勺、40-扭簧、41-透明管、42-塑料球、43-传动杆、44-推动螺杆、45-推动滑块、46-支撑连杆、47-L形滑槽、48-支撑块、49-限位块、50-主动杆、51-第一摇杆、52-第一摇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11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由图1-4给出,本发明包括支撑框架1和储存机构2,为了达到可辅助患者翻身和助行的目的,所述支撑框架1的中部设有一个可翻转的背部撑板3,背部撑板3的右侧转动连接有一个第一背板4,第一背板4的下端设有一个第一翻身机构5,第一翻身机构5、支撑框架1与背部撑板3相互配合形成第一背板4的限位结构,所述背部撑板3的左侧转动连接有一个第二背板6,第二背板6的下端设有一个第二翻身机构7,第二翻身机构7、支撑框架1与背部撑板3相互配合形成第二背板6的限位结构,背部撑板3与第一背板4、第二背板6转动连接的部分均呈扇形,使的第一背板4、第二背板6仅能相对背部撑板3翻转60°,为了达到可作为临时座椅使用的目的,第二背板6与第一背板4的中部均转动连接有一个座板8,每个座板8均能相对前方翻转90°,当每个座板8均翻出时,患者可坐在座板8上端,所述支撑框架1的右侧转动连接有一个支撑杆9,所述储存机构2置于支撑杆9的上端,支撑框架1的右侧也有可以悬挂储存机构2的槽和凸块,避免储存机构2丢失;

为了达到可手动控制流食流速的目的,所述储存机构2包括有一个透明瓶体26,为了便于观察流食剩余量,透明瓶体26为有机玻璃材质且外侧设有标记线,为了达到便于清洗透明瓶体26的目的,透明瓶体26的下端螺纹连接有一个瓶头27,所述透明瓶体26的内部滑动连接有一个橡胶片28,所述橡胶片28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一个挤压螺杆29,压紧螺杆底部呈扁平状与橡胶片28接触紧密,挤压螺杆29与透明瓶体26滑动连接,挤压螺杆29中部开设有桶槽,避免挤压螺杆29相对透明瓶体26转动,所述透明瓶体26的上端转动连接有一个扭动板30和多个夹紧螺块31,每个所述夹紧螺块31的后端均开设有一个滑动槽32,每个滑动槽32均可沿扭动板30滑动,夹紧螺块31、滑动槽32与扭动板30相互配合形成挤压螺杆29的限位结构,使用时当顺时针转动扭动盘,此时扭动盘通过滑动槽32使对应的夹紧螺块31与挤压螺杆29分离,此时可快速向上拉动挤压螺杆29使透明瓶体26内抽入流食,当逆时针转动扭动盘时,每个夹紧螺块31均与挤压螺杆29螺纹配合,可通过转动扭动盘的速度调节流食流出的速度,所述扭动板30的上端滑动连接有一个套管33,套管33与扭动板30相互配合形成夹紧螺块31限位的结构,使用时将套管33向下压可使每个夹紧螺块31时刻保持与挤压螺杆29啮合,避免夹紧螺块31受压移动,为了达到流食可自动下流的目的,所述透明瓶体26的前侧固定连接有一个进气薄片24,进气薄片34起到单向阀的作用,使用时当流食自由下流,空气会通过进气薄片34进入透明瓶体26内,同时流食无法从透明瓶体26内部通过进气薄片34流出,为了便于喂食未插饲管的患者,所述瓶头27的下端连通有一个导食管10,导食管10采用透明的软塑料管制成,导食管10的另一端连通有一个喂食机构11。

实施例二,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由图6和图7给出,为了达到可连接患者饲管的目的,所述喂食机构11包括有一个握柄35,握柄35的上端滑动连接有一个压紧轮36,所述握柄35的前端固定连接有一个连接管37,连接管37的后端连通有一个可拆卸的胃管38,胃管38即为患者的饲管,所述导食管10的前端贯穿握柄35且与连接管37连通,所述握柄35的前端转动连接有一个喂勺39,使用时通过调节压紧轮36的位置控制导食管10内流食的流动速度,当未连接胃管38时,流食可流入喂勺39内,对未插饲管的患者喂食,所述握柄35的前端套装有一个扭簧40,扭簧40的前端置于喂勺39的下端,所述扭簧40的另一端置于握柄35内,握柄35与扭簧40相互配合形成喂勺39的限位结构,使用时将喂勺39向下翻转,然后将胃管38连接到连接管37的后端,然后松手通过扭簧40的弹力使喂勺39复位,同时喂勺39挤压胃管38,避免胃管38脱落,为了达到观察患者胃管38是否置于胃中的目的,所述握柄35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一个透明管41,透明管41内设有一个塑料球42,塑料球42采用质量较轻的泡沫材质,使用时将患者饲管首先与透明管41连通,观察塑料球42是否移动,塑料球42不动证明患者饲管端部置于胃中。

实施例三,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由图8和图11给出,为了达到辅助患者翻身,减小患者压疮的产生,所述第一翻身机构5包括有一个传动杆43,传动杆43的前后两侧均啮合有一个与支撑框架1转动连接的推动螺杆44,每个推动螺杆44的外侧均螺纹配合有一个推动滑块45,每个推动滑块45相对第一背板4的方向均转动连接有一个支撑连杆46,每个支撑连杆46的另一端均开设有一个L形滑槽47,每个L形滑槽47内均设有一个可沿对应L形滑槽41滑动的支撑块48,每个支撑块48均与第一背板4固定连接,每个推动螺杆44、推动滑块45、支撑连杆46与对应的支撑块48相互配合形成第一背板4的限位结构,使用时传动杆43转动使每个推动螺杆44同步转动,此时每个推动滑块45均推动对应的支撑连杆46向右移动,此时每个支撑块48均置于L形滑槽47的左侧,使第一背板4沿背部撑板3翻转,每个所述支撑连杆46的下端均设有一个与支撑框架1固定连接的限位块49,当反向转动传动杆43时第一背板4复位,当每个推动滑块45均置于左侧极限位置时,每个支撑块48均置于L形滑槽47的右侧极限位置,此时第一背板4即可跟随背部撑板3翻转,所述传动杆43的右侧啮合有一个与支撑框架1转动连接的主动杆50,主动杆50的中部滑动连接有一个第一摇杆51,第一摇杆51的右侧转动连接有一个第一摇柄52,使用时将第一摇杆51抽出然后将第一摇柄52翻转,随后摇动第一摇杆51使传动杆43转动,所述第二翻身机构7与第一翻身机构5结构相同且左右对称设置,第二翻身机构7内的支撑块48与第二背板6固定连接。

实施例四,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由图9给出,为了达到可使患者半躺的目的,所述支撑框架1的中部左右对称开设有多个翻转滑槽12,所述支撑框架1的中部设有一个翻转滑块13,翻转滑块13的左右两侧均置于对应侧的翻转滑槽13内且可沿翻转滑槽12前后滑动,所述翻转滑块13的左右两侧均转动连接有一个翻转撑杆14,每个翻转撑杆14的另一端均与背部撑板3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框架1的中部转动连接有一个翻转螺杆15,翻转螺杆15贯穿翻转滑块13且与翻转滑块13螺纹配合,翻转螺杆15、翻转滑块13与每个翻转撑杆14相互配合形成背部撑板3的限位结构,使用时翻转螺杆15转动使翻转滑块13带动翻转撑杆14滑动,此时翻转撑杆14使背部撑板3沿支撑框架1翻转,所述支撑框架1的右侧转动连接有一个驱动杆16,驱动杆16的中部滑动连接有一个第二摇杆17,第二摇杆17的右侧转动连接有一个第二摇柄18,所述驱动杆16的左端后侧啮合有一个传动带轮19,传动带轮19与翻转螺杆15之间套装有一个矩形带20,使用时将第二摇杆17抽出然后将第二摇柄18翻转,随后摇动第二摇杆17使传动带轮19通过矩形带20使翻转螺杆15转动。

实施例五,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由图1和图10给出,为了达到支撑的稳定性,所述支撑杆9的底端开设有多个限位孔21,所述支撑框架1的右侧内部设有一个限位插杆22,限位插杆22的前端固定连接有一个限位弹簧23,限位弹簧23、支撑插杆与对应的限位孔21相互配合形成支撑杆9的限位结构,使用时将支撑杆9向上翻转,然后限位弹簧23使支撑插杆滑入对应的限位孔21内,此时支撑杆9位置固定,在不受外力影响时支撑杆9不会相对支撑框架1发生翻转。

实施例六,在实施例三的基础上,由图1-3和图9给出,为了达到便于患者推动的目的,所述支撑框架1、第一背板4与第二背板6的前侧均转动连接有多个脚轮24,使用时当第一背板4与第二背板6相对支撑框架1转动到极限位置时,将支撑框架1放置在地面上,患者可推动支撑框架1移动,达到辅助患者行走的目的,为了避免在病床上使用时产生高度差使患者使用体验不适,所述支撑框架1的后侧固定连接有一个过渡垫25,过渡垫25采用柔软的棉质材料制成。

本发明的工作过程为:当需要对患者进行流食喂食时,首先将第二摇杆17抽出然后将第二摇柄18翻转,随后摇动第二摇杆17使传动带轮19通过矩形带20使翻转螺杆15转动,同时翻转滑块13带动翻转撑杆14滑动,此时翻转撑杆14使背部撑板3沿支撑框架1翻转,调节患者上身倾斜30°左右即可,然后顺时针转动扭动盘,使夹紧螺块31与挤压螺杆29分离,向上拉动挤压螺杆29,如需要流食自由下流则将橡胶片28拉至上端极限位置,若需要手动调节流速则将橡胶片28拉至相对进气薄片34下端的位置,随后向透明瓶身内灌装流食,然后将瓶头27与透明瓶身连接,再将导食管10与瓶体连接,当流食为自由下流时将支撑杆9向上翻转,然后限位弹簧23使支撑插杆滑入对应的限位孔21内,此时支撑杆9位置固定,然后将透明瓶体26悬挂在支撑杆9的上端,当患者未留置饲管,则通过调节压紧轮36的位置,使流食流入喂勺39内对患者进行喂食,当患者有留置饲管则将患者饲管首先与透明管41连通,观察塑料球42是否移动,塑料球42移动需要对患者饲管进行调整,塑料球42不动即可将喂勺39向下翻转,然后将胃管38连接到连接管37的后端,松手通过扭簧40的弹力使喂勺39复位,同时喂勺39挤压胃管38,避免胃管38脱落,通过调节压紧轮36位置控制流食流速,当患者不适用自由流动的方式进行喂食时,逆时针转动扭动盘时,每个夹紧螺块31均与挤压螺杆29螺纹配合,然后将套管33向下压可使每个夹紧螺块31时刻保持与挤压螺杆29啮合,此时可通过转动扭动盘的速度调节流食流出的速度,患者喂食后需保持半小时以上的半躺状态,部分患者可进行缓慢的移动行走,此时将背部撑板3复位再将第一摇杆51抽出然后将第一摇柄52翻转,随后摇动第一摇杆51使传动杆43转动,同时使每个推动螺杆44同步转动,此时每个推动滑块45均推动对应的支撑连杆46向右移动,此时每个支撑块48均置于L形滑槽47的左侧,使第一背板4与第二背板6沿背部撑板3翻转,第一背板4与第二背板6相对支撑框架1转动到极限位置时,将支撑框架1放置在地面上,患者可推动支撑框架1移动,达到辅助患者行走的目的,可随时将座板8翻出使患者坐在上端进行休息,当装置在病床上时翻转第一背板4或第二背板6辅助患者翻身。

本发明结构新颖,构思巧妙,操作简单方便,通过本设计有效的达到了可辅助患者翻身的目的,新增了辅助患者行走的功能,优化了流食流动速度控制的功能,增加了可手动控制流速流动的功能,达到了可判断饲管是否在胃中的目的,解决了未留置饲管患者喂食不便的问题,避免了饲管脱落问题,达到了便于清洗的目的,减轻了患者产生压疮的可能性,达到了便于观察流食剩余量的目的,解决了患者行走时无法休息的问题。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19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早产儿俯卧位垫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