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调节设备

文档序号:1588599 发布日期:2020-02-04 浏览:22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空气调节设备 (Air conditioning apparatus ) 是由 赵阿立 邢志钢 于 2019-11-29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公开一种空气调节设备,空气调节设备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开设有进风口和排风口,所述壳体内形成有连通所述进风口和排风口的排风通道;换热器,所述换热器设于壳体内,并位于所述排风道通的流通路径上;以及导风件,所述导风件位于所述换热器和所述进风口之间,所述导风件将经由所述进风口流入的气流导向所述换热器。本申请的空气调节设备换热效率高。(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air conditioning apparatus, which includes: the air conditioner comprises a shell, a fan body and a fan blade, wherein the shell is provided with an air inlet and an air outlet, and an air exhaust channel communicated with the air inlet and the air outlet is formed in the shell; the heat exchanger is arranged in the shell and is positioned on a circulation path of the exhaust duct; and the air guide piece is positioned between the heat exchanger and the air inlet and guides the airflow flowing in through the air inlet to the heat exchanger. The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of this application heat exchange efficiency is high.)

空气调节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空气调节设备。

背景技术

空气调节设备,例如移动空调或者具有新风功能的空调,在实现空气调节过程中,为了达到最佳的空气调节效果,例如在移动空调制冷过程中,会引入外界的空气与冷凝器进行热交换降温之后排到室外实现温降,而现有的空气调节设备,由于结构设计存在改进空间,使得热交换效率存在提升空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空气调节设备,旨在提升空气调节设备的热交换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空气调节设备,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开设有进风口和排风口,所述壳体内形成有连通所述进风口和排风口的排风通道;

换热器,所述换热器设于壳体内,并位于所述排风道通的流通路径上;以及

导风件,所述导风件位于所述换热器和所述进风口之间,所述导风件将经由所述进风口流入的气流导向所述换热器。

可选地,所述导风件与所述壳体围合形成有导风腔,所述导风腔连通所述进风口和所述换热器的进风侧,其中,所述导风腔形成为所述排风通道的前段部分。

可选地,所述导风件朝向所述换热器的一端的边缘环绕所述换热器的边缘设置。

可选地,所述壳体包括中隔板组件和底盘,所述换热器的上侧与所述中隔板组件抵接,所述换热器的下侧与所述底盘抵接,所述导风件包括罩盖于所述换热器的进风侧的第一导风部,所述第一导风部的上侧和下侧分别连接所述中隔板组件和所述底盘,所述第一导风部位于所述中隔板组件和所述底盘之间的两侧分别抵接所述换热器对应的两侧边板。

可选地,所述底盘凸设有安装台,所述换热器设置于所述安装台上方,所述中隔板组件向下凸设有连接部,所述第一导风部的上侧连接所述连接部,所述第一导风部的下侧连接所述安装台。

可选地,所述连接部和所述安装台均开设有安装孔,所述第一导风部的上侧和下侧均开设有连接孔,所述第一导风部通过连接件与所述安装孔和所述连接孔的配合分别固定连接所述安装台和所述连接部。

可选地,所述第一导风部的周缘与所述中隔板组件、所述换热器以及所述底盘三者之间均设置有防漏件。

可选地,所述壳体还包括压缩机,所述压缩机设置于所述底盘,所述第一导风部位于所述压缩机和所述换热器之间。

可选地,所述壳体还包括外壳,所述底盘与所述外壳的底部连接,所述外壳的顶部开设有进风口,所述导风件还包括第二导风部,所述第二导风部由所述第一导风部的上侧向上延伸至所述进风口。

可选地,所述第二导风部包括密封框和导风筒,所述密封框与所述中隔板组件连接并夹持固定所述导风筒,所述导风筒连通所述进风口和所述换热器的进风侧。

本发明技术方案通过在空气调节设备中设置导风件,而换热器热交换过程中,导风件将由进风口进入的气流导向换热器,由此导风件优化了空气调节设备内的气流组织,改变了以往进入空气调节设备内的气流需要流经空气调节设备的压缩机等发热部件的无序流动状态,使得有进风口进入的气流不会受到空气调节设备中其他发热元件的影响并尽可能全部流经换热器进行热交换后再排出,使得空气调节设备的热交换效率得到提升,整体性能得到显著提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空气调节设备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空气调节设备去除外壳后的内部结构立体图;

图3为图1中空气调节设备去除外壳以及部分内部结构后的第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4为图1中空气调节设备去除外壳以及部分内部结构后的第二视角的立体图;

图5为图1中空气调节设备去除外壳以及部分内部结构后的第三视角的立体图;

图6为图5中空气调节设备的分解结构的第一视角示意图;

图7为图5中空气调节设备的分解结构的第二视角示意图

图8为图5中空气调节设备的分解结构的第三视角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0 空气调节设备 122 抵靠部
110 壳体 130 送风蜗壳组件
111 外壳 140 换热器
113 底盘 150 导风件
1131 安装台 151 第一导风部
1132 安装孔 1511 连接孔
115 进风口 1512 密封边板
117 排风口 153 第一导风部
119 滚轮 1531 密封框
110a 排风通道 1533 导风筒
110b 导风腔 160 排风蜗壳盖
110c 排风腔 170 压缩机
120 中隔板组件 180 排风风轮
121 连接部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在本发明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发明提出一种空气调节设备100。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空气调节设备100可以是例如移动空调或者具有新风功能的空调设备,空气调节设备100可以将外部空气引入到室内而与换热器140进行热交换。接下来请结合参照图1至图4,并以移动空调为例对本发明进行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空气调节设备100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去除了外接管设备,因此裸露出进风口115和排风口117,空气调节设备100包括壳体110,其中壳体110包括外壳111以及底盘113,底盘113连接于外壳111下端,底盘113下方安装有滚轮119,使得空气调节设备100能够较为方便的移动。

图2为空气调节设备100去除外壳111后的内部结构立体图,由图2可以观察到,本申请空气调节设备100在外壳111内还设置有中隔板组件120,中隔板组件120将外壳111内的空间分隔成上部空间和下部空间,在上部空间内设置有送风蜗壳组件130,送风蜗壳组件130包括有蒸发器、送风蜗壳、送风风轮等部件,送风蜗壳组件130用于向室内送风温度调节,附图中虽然未展示出对应送风蜗壳组件130的进风口和出风口结构,可以理解地,对应送风蜗壳组件130的进风口和出风口可以开设在外壳111的侧壁上。结合附图4,在下部空间,设置有排风蜗壳组件和压缩机170,排风蜗壳组件包括排风风轮180(如图3所示)、排风蜗壳盖160、换热器140(制冷时为冷凝器)电容组件等部件,压缩机170驱动冷媒在蒸发器和冷凝器中进行循环流动,排风蜗壳组件用于在空气调节设备100温度调节过程中将外界空气引入室内并和换热器140进行热交换以实现冷媒冷却。

图3为图1中空气调节设备100去除外壳111以及送风蜗壳组件130后的俯视视角的立体图,由图3中由排风口117向内可以看到排风风轮180,外界的气流经过进风口115进入并在排风风轮180的驱动下流经换热器140由排风口117排出。结合附图1至4,本申请外壳111开设有进风口115和排风口117,并在壳体110内形成有连通进风口115和排风口117的排风通道110a;而换热器140设于壳体110内并位于排风道通110a的流通路径上;进一步地,本申请还在壳体110内设置有导风件150,导风件150位于换热器140和进风口115之间,导风件150将经由进风口115流入的气流导向换热器140。

本发明技术方案通过在空气调节设备100中设置导风件150,而换热器140热交换过程中,导风件150将由进风口115进入的气流导向换热器140,由此导风件150优化了空气调节设备100内的气流组织,改变了以往进入空气调节设备100内的气流需要流经空气调节设备100的压缩机170等发热部件的无序流动状态,使得有进风口115进入的气流不会受到空气调节设备100中其他发热元件的影响并尽可能全部流经换热器140进行热交换后再排出,使得空气调节设备100的热交换效率得到提升,整体性能得到显著提升。

本申请导风件150的作用主要是为了将进风口115进入的气流导向换热器140而进行充分热交换再排出,并且导风件150比较重要的作用在于在靠近换热器140的进风侧部分进行气流的引导,而防止气流从换热器140与外壳111之间的间隙流过而未与换热器140进行热交换直接进入排风风轮180而被排出,因此导风件150可以有多种结构形式,例如导风件150可以是围合成一圈的喇叭状或者管状以使得气流尽可能的流经换热器140。为此,本申请导风件150朝向换热器140的一端的周缘环绕换热器140的边缘设置,其中导风件150朝向换热器140的一端的周缘环绕换热器140的边缘设置可以是导风件150的周缘位于换热器140的外边缘进行环绕,也可以是导风件150的周缘落在换热器140的边缘进行环绕,而目的均是将气流限定在换热器140的换热区域,防止气流由换热器140与外壳111之间的间隙流过,进而提升换热效率。

进一步地,由于在移动空调设备内部存在着压缩机170(参图5)、电容,电路板等诸多容易产生热量的部件,如若由进风口115进入的气流流经以上设备,吸收了以上设备的热量再进行热交换,将会影响热交换效率,对此,为了进一步提升热交换效率,本申请空气调节设备100导风件150在存在上述结构特性的基础上,导风件150还可以与壳体110围合形成有导风腔110b(参图3),导风腔110b形成为所述排风通道110a的前段部分,导风腔110b连通进风口115和换热器140的进风侧。导风腔110b的设置,使得进入进风口115的气流与其他发热部件进行隔离,一方面避免了发热部件对气流的阻挡,可以提高气流流速,另一方面可以使进入的气流不易携带发热部件的热量进而可以综合提升热交换效率。

具体地,导风件150为了与壳体110配合形成导风腔110b,导风件150包括罩盖于所述换热器140的进风侧的第一导风部151,而换热器140放置于底盘113上,换热器140的上侧与中隔板组件120抵接,换热器140的下侧与底盘113抵接,其中第一导风部151的上侧和下侧分别连接中隔板组件120和底盘113,第一导风部151位于中隔板组件120和底盘113之间的两侧分别抵接换热器140对应的两侧边板。即第一导风部151整体呈一个罩体结构,其向远离换热器140的一侧凸出***而具有气流缓冲的空腔,第一导风部151位于中隔板组件120和底盘113之间的两侧均设有具有一定宽度的密封边板1512,在装配好之后,第一导风部151的上侧和下侧分别连接中隔板组件120和底盘113后,而第一导风部151上的密封边板1512将贴合到换热器140的两侧边板上,则换热的气流将难以由换热器140与外壳111之间的缝隙流过进入到排风风轮180被排出,如此可以提升换热效果。其中,导风件150的第一导风部151向外***后需要避让或者与空气调节设备100的其他结构进行配合,因此第一导风部151将整体构造成一个不规则的壳体110结构,因此导风件150整体可以是采用压铸或者注塑成型制成,材料可以是塑料或者合金材质(例如铝合金),或者导风件150可以是采用钣金件通过冲压加工以及焊接工艺制成。

为了防止漏风,本申请还可以在第一导风部151的周缘与中隔板组件120、换热器140以及底盘113三者之间均设置有防漏件(未示出)。其中防漏件的材质可以是塑料、硅胶或者海绵,防漏件在导风件150装配好之后可以被夹持在第一导风部151的周缘与中隔板组件120、换热器140以及底盘113三者之间。

本申请为了实现导风件150的装配稳固以及良好的防漏效果,请结合参照图4至图7,在底盘113凸设有安装台1131,换热器140设置于安装台1131上方,中隔板组件120向下凸设有连接部121(参图7),第一导风部151的上侧连接连接部121,第一导风部151的下侧连接安装台1131。本申请的换热器140整体被夹持在安装台1131和连接部121之间,通过将第一导风部151的上侧连接连接部121,第一导风部151的下侧连接安装台1131,对准更方便,连接更稳固。

为了实现导风件150的安装,具体地,本申请连接部121和安装台1131均开设有安装孔1132,第一导风部151的上侧和下侧均开设有连接孔1511,第一导风部151通过连接件与安装孔1132和连接孔1511的配合分别固定连接安装台1131和连接部121。其中连接件可以是螺钉或者螺栓结构,通过螺钉或者螺栓将导风件150进行可拆卸的锁固在中隔板和底盘113上,可以实现结构稳固的同时安装也较为方便。

由上面的内容可知,本申请在下层空间的底盘113上还设置有压缩机170,并且导风件150中的第一导风部151也位于下层空间,在将导风件150安装好之后,第一导风部151将位于压缩机170和所述换热器140之间。即第一导风部151将压缩机170和换热器140进行隔离,并且第一导风件150还向远离换热器140的一侧凸出***形成有异形凹陷结构以适配压缩机170的轮廓,如此,在空气调节设备100运行过程中,第一导风部151还可以在压缩机170运行产生晃动时对压缩机170进行缓冲,以防止与换热器140相碰撞,并减少了传统移动空调中的支撑防护装置的使用。

请结合参照6至图8,本申请在空气调节设备100运行过程中,外部气流由进风口115流入导风腔110b,并由换热器140的进风侧进入换热器140进行热交换后再由排风蜗壳盖160与中隔板组件120配合形成的排风腔110c经由排风口117排出,其中为了提升空调设备安装风管的方便性以及实现整体结构的紧凑性,本申请在外壳111的顶部开设有所述进风口115和所述排风口117,设置在顶部的进风口115和排风口117可以使得拆装分管时较为容易。进一步地,为了实现外部气流由上至下的流动路径至所述换热器140,导风件150还包括第二导风部153,第二导风部153由第一导风部151的上侧向上延伸至所述进风口115,而相应的,上述的排风蜗壳盖160也由下至上延伸至排风口117,而将排风腔110c向上延伸至排风口117。

为了方便第二导风部153的安装,并且保持风路的气密性,请再次参照图6至图8,本申请第二导风部153包括密封框1531和导风筒1533,中隔板组件120中部向上延伸有抵靠部122,密封框1531与中隔板组件120的抵靠部122连接并夹持固定导风筒1533,导风筒1533的两端分别连通进风口115和第一导风部151的内腔,本申请的导风筒1533和密封框1531可以是可拆卸方式也可以是一体方式,密封框1531和第一导风部151的连接处形成有弯折的阶梯形状,抵靠部122也呈框体结构并形成有安装槽结构,在装配过程中,密封框1531与抵靠部122进行扣合,而导风筒1533可以部分直接嵌入到抵靠部122内到安装槽内,而导风筒1533的下端通过密封框1531和第一导风部151的连接处与第一导风部151的内腔进行连通,导风筒1533的设置可以确保气密性的同时,并增强整个导风件150的结构强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16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空调外机安装平台、控制方法及装置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