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烧伤的医养防护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164709 发布日期:2021-10-29 浏览:38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一种用于烧伤的医养防护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Medical care protective fabric for burns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 是由 邢明杰 石亚男 李彬善 周子扬 于 2021-07-09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烧伤的医养防护面料的制备方法,首先称取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药萃取物;然后将称取的中药萃取物加入适量去离子水中,水浴加热至50℃,搅拌,直至完全溶解;将棉织物放入烧杯内,用碱煮炼,去除棉腊;将去除棉腊的棉织物浸泡入准备好的中药溶液中,浸泡24h后取出,放入烘箱内60℃烘干,直至完全干燥。通过扫描电镜图和红外光谱检测证明中药中的有效成分已经充分整合至烧伤养护面料之中,可以充分发挥中药的养护作用,成为有效的医养防护材料使用,通过粘合剂的加入能够保证中药有效成分分布均匀,提高材料性能的均一性。(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preparation method of medical care protective fabric for burns, which comprises the following steps of firstly weighi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extracts with antibacterial effect; then adding the weighe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extract into a proper amount of deionized water, heating to 50 ℃ in a water bath, and stirring until the extract is completely dissolved; placing the cotton fabric into a beaker, boiling and refining with alkali, and removing cotton wax; soaking cotton fabric with cotton wax removed in the prepared Chinese medicinal solution for 24 hr, taking out, and oven drying at 60 deg.C until completely drie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picture and infrared spectroscopy prove that effective components in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re fully integrated into the burn curing fabric, the curing effect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an be fully exerted,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becomes an effective medical curing protective material, the effective components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an be uniformly distributed by adding the adhesive, and the uniformity of material performance is improved.)

一种用于烧伤的医养防护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用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烧伤的医养防护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烧伤,是现在临床上十分常见的一种症状,绝大多数是因为热力导致的皮肤损伤。因丧失了皮肤这第一层免疫保护屏障,所以当患者不能及时获得治疗时,极易发生感染、引发炎症反应甚至发生死亡。目前,临床上多使用敷料为凡士林的普通纱布进行创面的包扎,但仅能起到覆盖创面的作用,对于炎症,多采用口服抗生素的方式进行治疗,尽管口服抗生素可以清除体内的细菌,但是对于烧伤创口表面的细菌效果不佳,而且抗生素的使用会导致细菌产生抗药性,从而对后续的治疗产生困难。同时在伤口愈合的过程中,会产生瘙痒,引起患者的不适,甚至会导致患者产生焦虑或者抑郁等精神方面的不良影响。这些都严重影响着患者伤口的愈合与康复。因此,应用于烧伤创口的具有医养防护功能面料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烧伤的医养防护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涉及的一种用于烧伤的医养防护面料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称取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药萃取物;

(2)将步骤(1)称取的中药萃取物加入适量去离子水中,水浴加热至50℃,搅拌,直至完全溶解;

(3)将棉织物放入烧杯内,用碱煮炼,去除棉腊,以便于后续的中药成分的吸附过程;

(4)将去除棉腊的棉织物浸泡入步骤(2)的中药溶液中,浸泡24h后取出,放入烘箱内60℃烘干,直至完全干燥。

优选地,所述抗菌作用的中药提取物包括但不限于地肤子萃取物、土茯苓萃取物、白鲜皮萃取物、赤芍萃取物、当归萃取物、防风萃取物、白芨萃取物或金银花萃取物中的一种或多种。

更优选地,中药提取物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份:地肤子萃取物1份、土茯苓萃取物1份、白鲜皮萃取物1份、赤芍萃取物1份、当归萃取物0.6份、防风萃取物0.5份、白芨萃取物0.5份、金银花萃取物0.5份。

进一步地,步骤(2)完全溶解的中药溶液中加入粘结剂,中药溶液中粘合剂含量为0.05%~1%。粘合剂具体为丙烯酸酯粘合剂,水性聚氨酯粘合剂,纤维蛋白粘合剂等。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通过扫描电镜图和红外光谱检测证明中药中的有效成分已经充分整合至烧伤养护面料之中,可以充分发挥中药的养护作用,成为有效的医养防护材料使用,通过粘合剂的加入能够保证中药有效成分分布均匀,提高材料性能的均一性。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6制备的用于烧伤的医养防护面料的SEM图。

图2为实施例7后处理前后面料的SEM图,其中左为后处理前,右为后处理后。

图3为实施例1去除面腊的棉织物红外谱图(空白)。

图4为实施例1制备的用于烧伤的医养防护面料的红外谱图。

图5为实施例2制备的用于烧伤的医养防护面料的红外谱图。

图6为实施例3制备的用于烧伤的医养防护面料的红外谱图。

图7为实施例4制备的用于烧伤的医养防护面料的红外谱图。

图8为实施例5制备的用于烧伤的医养防护面料的红外谱图。

图9为实施例6制备的用于烧伤的医养防护面料的红外谱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涉及的一种用于烧伤的医养防护面料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称取以下重量的中药提取物:地肤子萃取物1g、土茯苓萃取物1g、白鲜皮萃取物1g、赤芍萃取物1g、当归萃取物0.6g、防风萃取物0.5g、白芨萃取物0.5g、金银花萃取物0.5g;

(2)将步骤(1)称取的中药提取物加入100ml去离子水中,水浴加热至50℃,搅拌,直至完全溶解;

(3)将棉织物放入放入烧杯内,用碱煮炼,去除棉腊,以便于后续的中药成分的吸附过程;

(4)将去除棉腊的棉织物浸泡入步骤(2)完全溶解的中药溶液中,浸泡24h后取出,放入烘箱内60℃烘干,直至完全干燥。

所述中药提取物均为从200斤的原材料中提取得到的1公斤有效成分粉末,直接购买得到。

本实施涉及的中药提取物配方中,采用了较高含量的地肤子提取物,其中,地肤子提取物中的三萜皂苷具有抗炎以及抗过敏等作用。白鲜皮提取物含有的白鲜碱以及硶皮酮同样具有较好的抗菌功能,同时具有抗炎症、抗过敏的功效,对在烧伤创口处常见的菌种,如大肠埃希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都具有良好的抑制生长的作用。配方中的土茯苓提取物含有大量的黄酮类和较多的皂苷类,具有较好的抗炎和抗菌作用,并且还能起到止痛的效果。赤芍具有清热凉血、散瘀止痛的作用,赤芍提取物中含有大量的芍药苷,能够避免细胞受到氧化损伤,有效的保护创口处暴露的细胞,还能够抑制细胞凋亡,活化细胞腺苷A1受体,阻断钠离子通道,减轻细胞钙离子超载损伤等来保护创口处的神经细胞。棕榈酸乙酯、亚油酸乙酯等又具有良好的抗炎症的作用。当归提取物具有活血止痛的功效,防风则有止痛抗炎增强免疫的功效。金银花提取物与白芨提取物能够有效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生长,同时白芨提取物还能够促进烧伤创口处的愈合,是良好的辅助药材。

实施例2

本实施例除步骤(1)中药提取物其他均与实施例1相同。

(1)称取以下重量的中药提取物:地肤子萃取物2g、土茯苓萃取物2g、白鲜皮萃取物2g、赤芍萃取物2g、当归萃取物1.2g、防风萃取物1g、白芨萃取物1g、金银花萃取物1g。

实施例3

本实施例除步骤(1)中药提取物其他均与实施例1相同。

(1)称取以下重量的中药提取物:金银花萃取物0.5g。

实施例4

本实施例除步骤(1)中药提取物其他均与实施例1相同。

(1)称取以下重量的中药提取物:土茯苓萃取物1g。

实施例5

本实施例除步骤(1)中药提取物其他均与实施例1相同。

(1)称取以下重量的中药提取物:白鲜皮萃取物1g。

实施例6

本实施例除步骤(1)中药提取物其他均与实施例1相同。

(1)称取以下重量的中药提取物:白芨萃取物0.5g。

实施例7

本实施例除步骤(1)中药提取物其他均与实施例1相同。

(1)称取以下重量的中药提取物:地肤子萃取物1g、土茯苓萃取物1g、白鲜皮萃取物1g、赤芍萃取物1g、当归萃取物0.6g、防风萃取物0.5g、白芨萃取物0.5g、金银花萃取物0.5g;

(2)将步骤(1)称取的中药提取物加入100ml去离子水中,水浴加热至50℃,搅拌,直至完全溶解;

(3)将棉织物放入放入烧杯内,用碱煮炼,去除棉腊,以便于后续的中药成分的吸附过程;

(4)将粘合剂加入中药溶液中混合均匀,中药溶液中粘合剂为1%;

(5)将去除棉腊的棉织物浸泡入步骤(3)的中药溶液中,浸泡24h后取出,放入烘箱内60℃烘干,直至完全干燥。

分别对实施例1-6制备的织物进行扫描电镜检测,如图1所示,结果表明:中药有效成分负载在织物纤维表面,采用中药提取物溶液浸泡的后整理方法是切实有效的。然而直接将织物浸没在中药提取物溶液,容易出现中药成分分布不均,容易团聚的问题。实施例7在后处理过程中加入粘结剂,分别对实施例7处理前和处理后的织物进行扫描电镜检测发现,粘结剂能够实现中药成分的均匀分布。

烧伤创口处使用的医养功能面料要保证良好的透湿性,采用棉纤维的针织织物本身具有较少的透湿性能,但添加中药材料后,该项性能可能会因此而改变,因此对实施例1-6制备的织物进行织物透湿性测试。透湿性测试采用YG601H二型电脑织物透视仪进行测试。具体采用蒸发法,测定织物的透视率来评判其吸湿透气性能。

在进行实验时,首先制备规定形状面具的样品,样品面积为0.0028平方米。然后用量筒精准量取34ml蒸馏水注入清洁干燥的透视杯中,然后将待测量的样品放置在透视杯上。装上压环,用乙烯胶粘带封住压环侧面制成实验体。然后进行仪器预热,使仪器的温度与湿度达到平衡,分别为37℃和50℃。将实施例1-6制备的织物面料一起放置在试验箱内,经1h平衡后逐个称量重量,随后再经过1h实验后再次按顺序称量重量。称量完成后,按照公式计算出六组样品及空白对照组的透视率(WVT)计算结果如下表所示:

中药材料的抑菌作用往往是由其所含的各官能团来决定的,因此,对实施例1-6制备的织物进行显微红外测试,如图2-7所示。与空白对照组进行对比发现,实施例1制备的织物品在3300-4000、1900-2350、850-950之间的红外波谱吸收率明显提高。对应的,在3300-4000之间吸收红外光谱的官能团主要为存在-NH的酰胺集团,在1900-2300之间吸收红外光谱的官能团主要为醇与酚还有三键,在850-950之间吸收红外光谱的官能团主要为烯烃、萜类。实施例2制备的织物与实施例1制备的织物极为相似,主要在1900-2350之间的红外光谱吸收区别较大,考虑到两组样品的区别主要为浓度,因此初步判断中药材料的有效官能团为醇与酚还有三键。

实施例3制备的织物与空白对照组的区别主要在1900-2300,实施例4制备的织物整体的红外吸收峰值都偏低。实施例5制备的织物与空白对照组的区别主要在于3300-4000与1900-2300之间。实施例6制备的织物与空白对照组的区别主要在于850-950之间。

实施例3采用金银花的主要化学成分绿原酸和咖啡酸,其中含有大量的-OH,这可能使造成红外光谱在1900-2300之间透过率大幅度下降的主要原因;实施例4的土茯苓化学成分复杂,含有多种有效化学官能团,因此可能造成了整体红外光谱透过性较差;实施例5的白鲜皮含有大量的梣酮、黄柏酮、白鲜碱,因此造成了在3300-4000和1900-2300之间的红外光谱吸收率较高。实施例6中的白芨含有丰富的萜类等化合物,因此造成850-950之间的红外光谱吸收率较高。

11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远红外、负离子整理剂的制备方法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