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杠杆加滚动方式触发的自动钓鱼器

文档序号:1652576 发布日期:2019-12-27 浏览:29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一种杠杆加滚动方式触发的自动钓鱼器 (Automatic fishing device triggered by lever and rolling mode ) 是由 吴明义 于 2019-08-16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一种杠杆加滚动方式触发的自动钓鱼器,一根下部有支撑面的支撑杆上从上到下安置有拉簧、滑管、D形环。浮漂与主线或支撑杆上部连接,拉簧下端与滑管连接,D形环与滑管连接,D形环直形部位有圆柱体。主线连接支撑杆上端而子线连接D形环上的鱼线孔,或者主线穿过支撑杆上端的过线环、D形环上的鱼线孔再连接子线,安装时使滑管下移拉伸拉簧,然后将D形环的直形部位圆柱体放在支撑面上;鱼吃饵时子线下拉D形环使圆柱体在支撑面上向外滚动脱离支撑面,拉簧瞬间上拉D形环带动子线上行,鱼钩回缩钓住鱼。本钓器以杠杆加滚动方式触发,具触发力小、性能可靠稳定、安装方便、不乱线、成本低、能提示钓器触发与否及暂锁预防远投时钓器误触发的优点。(An automatic fishing device triggered by lever and rolling mode features that a supporting rod with supporting surface is equipped with tension spring, slide tube and D-shaped ring from top to bottom. The float is connected with the main line or the upper part of the support rod, the lower end of the tension spring is connected with the sliding pipe, the D-shaped ring is connected with the sliding pipe, and the straight part of the D-shaped ring is provided with a cylinder. The main line is connected with the upper end of the supporting rod, and the sub-line is connected with the fish line hole on the D-shaped ring, or the main line passes through the line passing ring at the upper end of the supporting rod and the fish line hole on the D-shaped ring and then is connected with the sub-line, the slide pipe moves downwards to stretch the tension spring during installation, and then the straight part cylinder of the D-shaped ring is placed on the supporting surface; when the fish eats the bait, the D-shaped ring is pulled downwards by the sub-line to enable the cylinder to roll outwards on the supporting surface to be separated from the supporting surface, the tension spring instantly pulls the D-shaped ring upwards to drive the sub-line to move upwards, and the fishhook retracts to fish the fish. The fishing device is triggered in a lever and rolling mode, and has the advantages of small triggering force, reliable and stable performance, convenience in installation, no messy lines, low cost and capability of prompting whether the fishing device is triggered or not and preventing the fishing device from being triggered mistakenly when the fishing device is shot far by temporary locking.)

一种杠杆加滚动方式触发的自动钓鱼器

一.技术领域:本装置是一种能自动收缩的机械式自动钓鱼器。

二.背景技术:已知滑动摩擦力比滚动磨擦力大,但以往的自动钓鱼装置的触发,多数是单靠克服滑动摩擦力来触发,这使得触发需要的力大,而且性能不可靠不稳定。虽然2006年中国专利公开号CN1871905公开的本人申请的名为“海竿竿上底钓用自动钓鱼器”这一装置采用了滚动方式触发,该装置由固定在海竿上的支撑杆7、支撑杆前端8(其前端表面即是支撑面)、支撑杆上的拉力件6、滑管5、两端都与邻近部件绞链连接的挂环4、垂钓前安装时可安放在支撑杆前端的挂环上的带柄1或不带柄1的轮2组成,但它不能用于浮钓,原因如下:1.其支撑杆7是固定在钓竿上的;2.其支撑杆的上端没有主线拴孔; 3.由于该装置的轮2在支撑杆前端8以滚动方式触发时,为了适应底钓的需要,轮2及其上面连接鱼线的柄1是可以倒向支撑杆7的两侧的,即可以倒向支撑杆7的右边也可以倒向支撑杆的左边,如果用于浮钓,则容易乱线;4.该装置的系有鱼线的轮2和柄1在半圆形的支撑杆前端8的顶端之所以能够平衡稳定以使该钓鱼装置处于待发状态,是借助了底钓时位于水底的重型坠子或者大饵料的重量才得以实现的,而在浮钓时则不具备此条件。

再就是2016年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5707029A公开的本人申请的名为“多功能套管伸缩式自动钓鱼器”这一装置虽然采用了劈力和杠杆力触发,较好地解决了触发设计、取得了较好效果,但其制造成本较高、安装也不太方便,市场推广阻力较大。

三.发明目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设计一种触发需要的力小、性能可靠稳定、成本较低的滚动加杠杆力方式触发的主要用于浮钓的自动钓鱼器。

四.

:一种杠杆加滚动方式触发的自动钓鱼器,由支撑杆、支撑面、压力弹簧或拉力件、D形环、滑管、止逆动件、提示杆、浮漂、配以鱼线、鱼钩、坠子组成。

具体结构及连接是:

一根长条形的支撑杆的上端有主线拴孔,支撑杆上套有压力弹簧或者支撑杆的上部有拉力件拴孔。支撑杆的下部有支撑面,支撑面为圆盘分瓣状或台阶状,拉力件是拉簧或橡皮筋,拉力件的上端与支撑杆上部的拉力件拴孔连接,拉力件的下端与D形环的直形部位的圆柱体活动连接,或者拉力件的上部与支撑杆的拉力件拴孔连接,拉力件的下端与套在支撑杆上的滑管的上部的滑管拉力件拴孔连接然后滑管的下部以滑管两侧壁的D形环连接孔与D形环的直形部位的圆柱体铰链连接。所述D形环的直形部位是指D形环环体的呈直线的封口部分,相当于U形环的封口件,由于它是毕直的形状所以为描述方便本文称其为D形环的直形部位。D形环的直形部位除两端以及与D形环的环臂连接处之外其余部位是圆柱体,D形环的直形部位与D形环的环臂是固定连接或者D形环的直形部位与D形环的环臂本来就是连续的一体,即D形环包括由U形环体和直形部位两个零件组成的以及由圆丝绕制而成的和铸造、车削、锻打而成的,前一种D形环的直形部位与U形环体的两环臂固定连接,后4种D形环的直形部位与D形环的两臂是连续的一体式结构。由于D形环的直形部位与两环臂是固定连接或者本来就是连续的一体式结构,因此D形环臂转动时D形环的直形部位也跟着转动。D形环上有鱼线孔。当采用压力弹簧时,套在支撑杆上的压力弹簧的上端以延长的簧丝或者通过连接件8字环、金属直丝或其它软线与D形环的直形部位的圆柱体活动连接。

主线与支撑杆上端的主线拴孔连接,子线与D形环上的鱼线孔连接,浮漂连接在支撑杆上端以上的主线上,浮漂以上的主线上有太空豆,通过移动该主线上的太空豆调节垂钓深度,垂钓前安装钓器时,使D形环的直形部位向下移动或者使滑管向下移动拉伸拉力件或者压缩压力弹簧,然后将D形环的直形部位的圆柱体或者将位于滑管管孔内的D形环的直形部位的圆柱体放置在支撑杆的支撑面上,也就是将D形环挂在支撑杆的支撑面上,并使D形环的有鱼线孔的那端向支撑杆一侧旋转使D形环的环臂与支撑杆的纵轴相交角目测为直角,钓器安装好并投入水中后,当鱼吃饵拉钩时,子线拉动D形环的环臂向下旋转,以杠杆力加滚动的方式使D形环的直形部位的圆柱体或者位于滑管管孔内的D 形环的直形部位的圆柱体在支撑杆的支撑面上向外侧滚动,直至脱离支撑杆,在拉力件或弹力件的拉动下D形环向上运动,从而带动子线向上运动,鱼钩回缩钓住鱼。

上述浮漂和线组连接法是常用的方法,其浮漂以及线组的连接简单、操作直观而方便。

另还有一种浮漂和线组连接法是浮漂与支撑杆的上部连接,主线与支撑杆上端的主线拴孔连接,子线与D形环上的鱼线孔连接,此法简便但不能调节垂钓深度。

以上两种浮漂和线组连接法既适用于支撑面为台阶状时也适用于支撑面为圆盘分瓣状时。

支撑面分圆盘分瓣状和台阶状两种,但支撑杆有三种:

第一种:支撑杆为圆形杆状,其圆形杆状支撑杆的下部膨大成圆盘,由沟槽将圆盘分割出分瓣状支撑面。

第二种:支撑杆是扁长形或长方形,其下部有1个台阶状支撑面。

第三种:支撑杆是扁长形或长方形,其下部有2个台阶状支撑面。

当支撑杆为扁长形或长方形而其下部有1个或2个台阶状支撑面时,其支撑杆从支撑面起向下有一段支撑杆延伸段,该支撑杆延伸段末端有薄膜拴孔。

此时设置支撑杆延伸段有以下意义:

1.起限制D形环的作用,使鱼线孔所在的D形环的这一端在安装前和触发后都始终位于支撑杆的支撑面外侧即支撑面游离端的相反那一侧即支撑杆的B 侧,这与鱼线为直通方式连接时支撑杆B侧上端的过线环以及固定在支撑杆上部的浮漂上位于支撑杆B侧方向的过线孔方向一致,从而不致鱼线杂乱。

2.安装本钓器时需要两只手操作,有了支撑杆延伸段,使得两只手都有拿捏之处,因此方便钓器安装。

3.由于支撑杆延伸段的存在,圆柱体便有了一个靠背,使得安装时及安装后滑管管孔内的圆柱体有依靠,从而方便钓器快速成功安装及成功抛投。如果没有支撑杆延伸段,则安装时D形环直形部位的圆柱体在支撑杆的支撑面的位置不容易及时放得正确,并且D形环的直形部位的圆柱体在支撑面上不稳定而极易自动从支撑面滑出,即使一时没有滑出,但一抛投轻轻一晃就会立即滑出,在当鱼线连接为直通方式时抛投时D形环直形部位的圆柱体也必然会因无靠背而从平台滑出导致无效触发。

4.支撑杆上拴上薄膜,用薄膜把支撑杆延伸段及D形环延伸段缠绕裹住,能暂时锁住钓器防止抛投中钓器误触发。

当支撑杆为扁长形或长方形而其下部有1个或2个台阶状支撑面时,如果使用的目的是要大力地极远距离地抛投钓器垂钓,D形环也设置有一段向下的延伸段,此延伸段的作用是在支撑杆的延伸段末端的孔中拴一片长条形薄膜作为暂锁膜,钓器安装好之后、在抛投钓器之前,用被水浸湿过的薄膜将支撑杆的延伸段和D形环的延伸段一同缠绕裹住,起暂锁钓器作用,薄膜在钓器抛投入水之后,会在水的冲击和摇动之下很快自动松开给钓器解锁。

支撑杆延伸段以及D形环延伸段的长度,可以与D形环等长或稍长,如果要把支撑杆以及D形环的延伸段的长度做得比D形环短,可在D形环的两环臂之间设置一根横杆,那么支撑杆以及D形环的延伸段同样可以具有上述功能。

前面已经叙述浮漂和线组连接法有常用的两种,两种方法均适用于所有三种支撑杆及其支撑面,这两种线组连接法都是主线与子线分开、主线与子线不直接连接,

下面要叙述的是,当支撑杆为扁长形或长方形而其下部有1个或2个台阶状支撑面时,还可采用第三种和第四种方式较复杂和垂钓时操作较复杂的浮漂和线组的连接方法,此第三种和第四种浮漂和线组的连接方式都属于线组的直通连接方式,即主线直接与子线连接。第三种方式是浮漂与支撑杆的上部连接,线组采用直通方式连接,即是主线从上至下依次穿过支撑杆上部的过线环或者浮漂上的过线孔、穿过D形环的鱼线孔然后与直径比鱼线孔大的坠子连接后再与子线连接,同时,需在鱼线孔以上的主线上穿上直径比支撑杆上的过线环孔或浮漂上的过线孔小而比鱼线孔大的太空豆。第四种方式是浮漂连接在主线上,线组也采用直通方式连接,即主线穿过支撑杆上部的过线环,然后下行穿过D 形环的鱼线孔,连接坠子后再连接子线。

然而当支撑杆为扁长形或长方形而有一个或2个台阶状支撑面、线组采用直通方式连接时,需要设置止逆动件。止逆动件的作用是用于当鱼线以直通方式连接时限制D形环的运动,使在抛投钓器垂钓时D形环不能过度逆向转动,即不能过度往上运动,以便使触发机构在安装好之后以及抛投之后维持在最佳灵敏的待触发状态,而当鱼线是以直通方式以外的方式连接时有无止逆动件均可。

需要指出的是,当支撑杆为圆形杆状,其支撑面为分瓣状时线组采用直通方式连接时,因为有圆盘状的支撑面对D形环的逆向运动的限制,所以不需要设置止逆动件。

止逆动件的设计方案如下:

当拉力件与D形环的直形部位连接时D形环的直形部位有斜向上的延伸段形成的止逆动件,这称之为D形环直形部位延伸段止逆动件;或者D形环的环臂有斜向上的延伸段形成的止逆动件,称之为D形环环臂上延伸段止逆动件;当拉力件与滑管的上部连接时滑管上有止逆动件或者D形环的环臂有斜向上的延伸段形成的D形环环臂上延伸段止逆动件;D形环环臂上延伸段止逆动件又分单片式、双片式、双片连接式。需要设置止逆动件时,选用上述几种止逆动件中的一种即可。

当支撑杆为扁长形或长方形而其下部有1个或2个台阶状支撑面而且浮漂连接在支撑杆上部时,主线如采用直通方式连接,此时支撑杆B侧的上端要设置过线环或浮漂上要设置过线孔,而让主线从上至下依次穿过支撑杆B侧上端的过线环或者穿过固定在支撑杆上部的浮漂上位于支撑杆B侧方向的过线孔,再穿过D形环上的鱼线孔,然后再连接子线,采用此方式时,D形环的鱼线孔以上的主线要穿上外径比D形环上的鱼线孔直径大而比支撑杆B侧上端的过线环以及固定在支撑杆上部的浮漂上的位于支撑杆B侧方向的过线孔直径小的太空豆,还必须在D形环的鱼线孔之下的主线上配上能拉动鱼线下行的坠子,坠子的作用是可使钓器抛投后主线能够顺利向下走线以使太空豆抵达D形环上的鱼线孔的上方让钓器处于待发状态,此种形式的子线与D形环上的鱼线孔的连接为间接连接;浮漂采用这种形式安置并且主线、子线采取这样的穿法和连接时,经移动太空豆,可任意调节所钓水深,此种方式的另一优点是可在滑管上安装提示杆,缺点是线组连接复杂、操作复杂。

采用前述浮漂连接在主线上时的线组直通方式连接时,过线环只需设在支撑杆的上部而浮漂上不必设置过线孔。

以上四种线组连接方式在垂钓时钓器的触发装置的安装操作基本相同,区别仅在于如果有止逆动件,则将D形环环臂向支撑杆一侧旋转至D形环被止逆动件阻挡为止,如果没有止逆动件,则将D形环环臂向支撑杆一侧旋转至D形环与支撑杆纵轴相交角目测为大致的直角为止。

当支撑杆为扁长形或长方形而其下部有1个或2个台阶状支撑面而且浮漂连接在支撑杆上部时,安装提示杆,用于向钓鱼人提示钓器触发与否,提示杆中间段为细长条状,提示杆下端与滑管的上部连接或者与拉簧的下部连接,然后提示杆向上穿过支撑杆上部的提示杆环、或者穿过连接在支撑杆上部的浮漂内的提示杆孔,提示杆上端可为一圆圈,用于染上较醒目的颜色或绑扎较醒目的布条或塑料膜,提示杆总长度大于在钓器安装后处于待发状态时从提示杆与滑管上部或拉簧下部的连接处至连接在支撑杆上部的浮漂的上端的表面的距离,钓器未触发时提示杆低,钓器触发后提示杆升高,使得钓者可根据观察提示杆的高低状态及时判断钓器触发与否。

五.方案优点:本钓器依靠杠杆加滚动的方式触发,具有所需触发力小、性能可靠稳定不卡顿、安装方便、制造成本较低、可任意调节水线长度的优点,还可进一步优化实现抛投入水后钓者可根据提示杆的高低状态判断钓器是否已触发、可暂锁预防大力远距离抛投时钓器误触发、采用直通式线组连接、不易乱线的优点。

六.附图说明:

附图中标记:1-支撑杆;2-支撑面;3-支撑杆延伸段;4-薄膜拴孔;5-支撑杆拉力件拴孔;6-支撑杆上端过线环的预留安置孔;7-主线拴孔;8-滑管; 9-止逆动件安置孔;10-滑管管孔;11-D形环连接孔;12-滑管拉力件拴孔;13-D 形环;14-环臂;15-方孔;16-鱼线孔;17-D形环延伸段;18-薄膜;19-D形环直形部位的端头;20-D形环的直形部位;21-浮漂;22-浮漂上的过线孔;23- 拉簧;24-止逆动件;25-提示杆;26-提示杆上端;27-D形环直形部位的圆柱体; 28-主线;29-太空豆;30-坠子;31-子线;32-支撑杆上连接浮漂用的预留安置孔;33-横杆;34-支撑杆上的提示杆环预留安置孔;35-连接在支撑杆上的浮漂上的提示杆孔;36-支撑台;37-D形环环臂上延伸段止逆动件;38-压力弹簧; 39-压力弹簧延长线;40-8字环;41-带圆圈的直丝;42-D形环直形部位延伸段止逆动件;43-橡皮筋;44-钓器触发后弹簧或拉力件作用力方向。

图1是原理示意图,此图是触发机构已经安装好了而钓器处于待发状态的示意图。本图示意为:带鱼钩的子线31与D形环13连接,浮漂21与支撑杆1 上端以上的主线28连接,通过调节太空豆29在主线28上的位置调节垂钓深度,直箭头44所指是钓器触发后弹簧或拉簧、橡皮筋的作用力方向,鱼吃饵拉钩时圆柱体27按孤形箭头方向滚动而脱离支撑杆1的支撑面2,然后在弹簧或拉簧、橡皮筋作用力下沿直箭头方向运动,从而缩钩钓住鱼。

第1个实施例(含图2至图10),是具有多个支撑面的支撑杆、而且采用了压力弹簧的实施例:

图2是支撑杆的形状结构图,支撑杆1的上端有主线拴孔7,支撑杆1的下部有支撑台36。

图3和图4是圆盘分瓣状支撑面的形状结构侧视图,图5是圆盘分瓣状支撑面的仰视图。图3、图4、图5显示了支撑杆1的支撑面2,其支撑面整体是一个圆盘形,被沟槽划分成了多个支撑面2,本实施例中是具有4个支撑面,实际制作中,可灵活运用用1个或若干个沟槽将圆盘形的支撑杆下部分割出支撑面。本实施例(包含下一个实施例)所采用的支撑面为圆盘分瓣状支撑面。

本实施例(包含下一个实施例)中的支撑杆没有设置支撑杆延伸段。

图6是由圆丝绕制而成的D形环13的形状结构示意图,图中长虚线所示意范围是D形环13的直形部位20,短虚线所示意范围是D形环13直形部位的圆柱体27,由于D形环是圆丝绕制的,所以D形环13的直形部位20的两端19与 D形环的环臂14为连续的一体式结构,D形环的鱼线孔16用于连接子线。

图7是支撑杆1已经与压力弹簧38及D形环13连接的组装图,图中,D形环13的直形部位的圆柱体27借压力弹簧38的延长线39与压力弹簧38连接,图中的虚线框内所示说明了还可以将压力弹簧38延长线39切断,中间加一个8 字环40与压力弹簧38的延长线39断端连接,然后压力弹簧的延长线再与D形环13的直形部位的圆柱体27连接。当然也可以让压力弹簧的上端与8字环40 的一端连接,然后8字环40的另一端与一根金属直丝连接,然后这根金属直丝的另一端再与D形环的直形部位的圆柱体连接。还可以让压力弹簧的上端以借由一根软线与D形环的直形部位的圆柱体连接。

图8是本实施例全部组装完成并已使钓鱼装置处于待发状态的视图。图中浮漂21连接在支撑杆1上端以上的主线28上,主线28与支撑杆1上端的主线拴孔7连接,子线31与鱼线孔16连接,主线上有太空豆29,经移动太空豆29 可调节垂钓深度。图中压力弹簧38以其延长线39与D形环13连接,D形环13 的一部分已平放在支撑杆1下端的支撑台36上,D形环的环臂14已处于目测为与支撑杆的轴线呈直角状态。此状态下,如果鱼吃饵拉钩,将触发发钓器。

图9是图8的局部放大图,图中清楚显示了压力弹簧38及其延长线39、支撑台36、D形环的环臂14、与D形环的鱼线孔16连接的子线31。

图10是D形环的直形部位的圆柱体27放置在了支撑面2上的示意图,当鱼儿吃饵拉钩时,连接在鱼线孔31上的子线31将拉动D形环向下向左转动而使D形环的直形部位的圆柱体27随之转动,从而使D形环脱离支撑面2,压力弹簧向上弹,压力弹簧的延长线39将拉动D形环及与鱼线孔16连接的子线31,从而缩钩钓住鱼。由于是滚动加杠杆的方式触发,所以触发所需要的力小,而且运行平稳、不会出现卡顿现象。

第2个实施例(含图11至图14),是其支撑杆具有多个支撑面,而且采用了拉力件中的拉簧的实施例:

图11为支撑杆1结构图,支撑杆1的上端有主线拴孔7,主线拴孔7的下方有支撑杆拉力件拴孔5,支撑杆1的下部有支撑台36。

图12是支撑杆1与拉簧23、D形环13组装完成图,拉簧23通过连接件8 字环40以及带圆圈的直丝41与D形环13的直形部位的圆柱体27连接,D形环 13有环臂14、鱼线孔16,36为支撑台。

图13是本实施例全部组装完成并已使钓鱼装置处于待发状态的视图。图中浮漂21连接在支撑杆1上端以上的主线28上,主线28与支撑杆1上端的主线拴孔7连接,子线31与鱼线孔16连接,主线上有太空豆29,经移动太空豆29 可调节垂钓深度。图中压力拉簧23与D形环13连接,D形环13的一部分已平放在支撑杆1下端的支撑台36上,D形环的环臂14已处于目测为与支撑杆1的轴线呈直角状态。此状态下,如果鱼吃饵拉钩,将触发发钓器。

图14是图13的下部分的稍微改变了视角的局部放大图,图中显示了D形环的直形部位27已放置在支撑面2上面,子线31与D形环的鱼线孔16连接。

第3个实施例(含图15至图20):

图15是另一种形式的支撑杆的形状图,其外形为扁长形(实际制作中,支撑杆为长方形也可以),与前述支撑杆不同的是此种支撑杆只有1个支撑面,而且有支撑杆延伸段,其仅有的1个支撑面呈一字形,如果把支撑杆及其延伸段作为一个整体看,那么此种支撑面近似于支撑杆上的一个台阶,称之为台阶状支撑面,此种支撑杆不仅用于本所述第3个实施例,还适用于第4至第7个实施例,只不过在采用此种只有1个支撑面的支撑杆时,因不同的实施例仅只在拴孔和安置孔以及环的多少或有无以及位置上有些差别,因为这些差别是些大同小异的简单的差别,为避免赘述,因此在本实施例中一并综合介绍,在以后的第4至第7个实施例中不再对支撑杆作单独的图例介绍。

图15中的支撑杆1是扁长形,实际制作中,支撑杆横截面也可以是四方形,支撑杆的两侧分A侧与B侧,位于支撑面侧的是A侧,相反一面是B侧。

图15中,2-支撑面;3-支撑杆延伸段;4-薄膜拴孔,用于拴暂锁钓器触发装置用的薄膜;5-支撑杆拉力件拴孔;6-支撑杆上端过线环的预留安置孔,过线环是一个环形圈,供鱼线的主线从中穿过;7-主线拴孔;32-支撑杆上连接浮漂用的预留安置孔,以供浮漂与支撑杆上部连接时使用;34是支撑杆上的提示杆环预留安置孔,提示杆环是一个环形圈,供提示杆从环形圈中穿过,安置提示杆环时,提示杆环朝向支撑杆的A侧。

图16是图15的局部放大图:1-支撑杆;2-支撑面;3-支撑杆延伸段。

图17和图18描述了另一种形式的D形环,此种D形环不是圆丝绕制而成的,而是由U形本体和封口件两部分组成。

图17是这种D形环的U形本体的形状图,D形环的U形本体由其底部的鱼线孔16、环臂14、环臂端头的方孔15组成。

图18是这种D形环的U形本体与其封口件连接之后的形状结构图。图中D 形环本体的封口件由D形环直形部位的端头19和直形部位20组成,D形环直形部位与环臂是固定连接,D形环的直形部位除两端以及与D形环环臂的连接处之外,其余部位是圆柱体形状。

图19是本实施例已组装完成图,两根拉簧23上端与支撑杆1上部的支撑杆拉力件拴孔5连接,D形环与2根拉簧23连接,图中还显示了支撑面2及主线拴孔7。

图20是本实施例的钓鱼装置已处于待发状态时的局部视图,此时两根拉簧 23已拉伸,并已将D形环的直形部位的圆柱体27放置在了支撑杆1的支撑台 36的支撑面2上,D形环的两个环臂14的端头19与D形环的封口件是固定连接,子线31与鱼线孔16连接,当鱼吃饵拉钩时,D形环向下向左旋转,D形环直形部位的圆柱体27将随之旋转并脱离支撑面2,钓器将触发钓住鱼。

第4个实施例(含图21至图35),本实施例是采用了滑管的实施例:

图21是滑管的结构图:8-滑管;9-止逆动件安置孔;10-滑管管孔;11-D 形环连接孔。

本实施例中所采用的滑管8上的滑管拉力件拴孔为位于支撑杆1的A侧的滑管上、与支撑杆1上的支撑面2在同一侧的实线所画的滑管拉力件拴孔12。

滑管8上的滑管拉力件拴孔除此还有另一种位置可选择,即滑管拉力件拴孔12设置在支撑杆1的B侧的滑管上,如图中虚线所画的孔所示。滑管可只设置一个滑管拉力件拴孔12,也可设置两个滑管拉簧拴挂孔12,拴拉簧时,拉簧既可只拴在两个滑管拉力件拴孔12中的一个上,拉簧也可以同时拴在两个滑管拉力件拴孔12上。

图22是滑管的另一侧视图,图中更清晰显示了滑管及其上面孔洞的位置和形状,图中:8-滑管;9-止逆动件安置孔;10-滑管管孔;11-D形环连接孔;12- 滑管拉力件拴孔。

图23是圆丝穿过滑管的D形环连接孔绕制而成的D形环的形状结构图,该 D形环13经滑管8的D形环连接孔11与滑管8铰链连接,该D形环13位于滑管上的D形环连接孔11内以及滑管管孔10内的结构是圆柱体27、环臂14与位于滑管上的D形环连接孔11内以及滑管管孔10内的D形环直行部位的圆柱体为一体式结构,该D形环13的一端有鱼线孔6,并且有D形环延伸段17。圆丝穿过滑管8的D形环连接孔绕制而成的D形环与本说明书中所述其它样式的D 形环有着基本相同的结构和完全相同的作用,在本钓鱼装置中它们是通用的,即都是可以同样使用的。

图24是D形环13的U形本体及D形环的延伸段17结构图:14-环臂;15- 方孔;16-鱼线孔;17-D形环延伸段。

图25是D形环的直行部位为螺拴的D形环直行部位的形状图。

图中直行部位的两端19与D形环的U形环本体的环臂是固定连接,D形环直行部位的圆柱体27的外径比前面图23所述滑管8的D形环连接孔11的孔径稍小,而使圆柱体27可在滑管的D形环连接孔11中灵活转动。

图26是D形环13已经借助D形环的直形部位与滑管8组装完成的图。10- 滑管管孔;14-环臂;D形环13的直形部位位于滑管管孔10内的是D形环直行部位的圆柱体27。

图27是滑管与D形环的固定连接示意图,在滑管8的D形环连接孔11的外面,D形环的环臂14的端头与D形环的直形部位的端头19的连接为固定连接,此种固定连接有多种形式,本图中所指的是方头螺栓形式。

图28是本实施例组装完成图。

本实施例为浮漂21与支撑杆1的上部连接,主线将从上向下穿过浮漂21 中的过线孔22,然后继续向下穿过D形环13上的鱼线孔16,连接坠子后再连接子线31,并在鱼线孔16以上的主线上穿上大小合适的太空豆。图中,支撑杆 1上端过线环的预留安置孔6,是以备浮漂细长形时使用,当浮漂为细长形时,浮漂21上不设浮漂上的过线孔22,而是让主线从上而下穿过中件上端的过线环,然后再穿过D形环上的鱼线孔16。图中主线拴孔7,是以备当浮漂与支撑杆1 上端以上的主线连接时使用的,见图1所示。拉簧23将支撑杆1与滑管8连接;滑管8与D形环13连接;滑管上安装了提示杆25;提示杆孔35是连接在支撑杆1上部的浮漂上的孔洞,作用是供提示杆从中穿过;26是提示杆上端。图中显示了支撑面2和支撑杆1的延伸段3以及薄膜拴孔4。

图中24是止逆动件。止逆动件作用是限制D形环13的运动,使其不能过度逆向转动,即不能过度往上运动,以便使触发机构安装好之后以及抛投之后处于最佳灵敏的待触发状态;本实施例的止逆动件是圆丝穿过滑管上的止逆动件安置孔9设置而成,为条状突起。

止逆动件还可以有另外几种实施形式,将在图32、图33及图36中描述。

图29是图28的局部放大图,进一步清晰显示了滑管8、D形环13、止逆动件24的结构,图中:23-拉簧,8-滑管,24-止逆动件,13-D形环,16-鱼线孔, 14-环臂,1-支撑杆,19-D形环直行部位的端头,25-提示杆。

图30是图28的局部另一视角放大图,图中,D形环13的直形部位的中间部分是圆柱体27,圆柱体27与滑管8是可转动的铰链连接,但圆柱体两头即D 形环13的直形部位的端头19则与环臂14是固定连接,因此圆柱体27可随D 形环13的转动而转动。

图31是实施例已组装好并已安装了触发装置处于待发状态的结构外形图。

主线28的上端连接钓竿;主线28上有外径比浮漂上的过线孔22孔径小而比D形环13上的鱼线孔6直径大的太空豆29;主线下行穿过浮漂21内的过线孔22并穿过D形环上的鱼线孔6,位于D形环的鱼线孔6的下方的主线28上穿有外径比鱼线孔6孔径大的坠子30,这之后主线28再与子线31连接,子线31 末端连接鱼钩。

因为浮漂是安置在支撑杆1上的,所以本实施例安装了提示杆25,26是提示杆的上端。35是连接在支撑杆上部的浮漂上的提示杆孔,供提示杆从中穿过。

如果浮漂与主线28连接,那么不必安装提示杆,因为安装了也没有意义。如果浮漂与主线28连接,那么太空豆29的外径要比浮漂上或者浮标座上的主线过线环或孔的孔径大,才能有效调节垂钓深度,同时,如果浮漂与主线28连接,则坠子30也没有设置的必要——可参见图1。

图32:本图是图31中的局部放大图,放大显示了滑管8、D形环13、滑管 8上的止逆动件24、拉簧23与滑管8的连接、提示杆25下部、支撑杆1的延伸段3、D形环13的D形环延伸段17。

图中还描述了止逆动件的另外一种实施形式,它是如本图中的虚线所示而在D形环的环臂的朝着支撑杆的B侧斜向上的延伸段形成的称之为D形环环臂上延伸段止逆动件37,

抛投时,D形环13此斜向上的延伸段将靠在支撑杆1上或拉簧23上使D形环13的过度逆向转动受到阻挡而不可能。此种由D形环的环臂的朝着支撑杆的 B侧斜向上的延伸段形成的止逆动件,可以是只在D形环的左或右有一片,也可以是D形环的左和右都有一片,还可以是D形环的左和右都有一片并且相互连接(参阅图36中的D形环环臂上延伸段止逆动件37)。

图33:本视图是图31的另一视角局部放大轴侧图,此时是钓器在临钓前触发装置已安装好了处于待发状态的情形,此时D形环13的直形部位位于滑管8 内的圆柱体27已放置在了支撑杆1的支撑面2的上面,钓器入水后鱼吃饵拉钩时,圆柱体27将滚动脱离支撑面2而使钓器触发。因本图中的支撑杆1上的支撑面2被滑管遮挡未画出而看不见,因此请参阅图1。

支撑杆1的延伸段3的长度、D形环13的D形环延伸段17的长度,可以像本实施例中那样与D形环13稍长,而另一种形式是,支撑杆1的延伸段3的长度、D形环13的延伸段17的长度,比D形环13短,例如支撑杆1的延伸段3 长度以及D形环13的延伸段17的长度如果如图中支撑杆1的延伸段3和D形环13的延伸段17上的虚线所示,那么在此种情形下,是通过在D形环13的两环臂之间如图中虚线所示设置一道横杆33,此横杆33能靠在支撑杆1的虚线所示短延伸段3上使D形环13不能倒向支撑杆1的A侧,加之滑管8内的圆柱体 27照样有靠背,如此同样可保证支撑杆1的延伸段3以及D形环13的延伸段 17的所有正常功能。

与图32中的D形环环臂上延伸段止逆动件37的设置道理相仿,本图中的箭头表示了还可设置D形环的直形部位沿箭头路径斜向上的延伸段形成的D形环直形部位延伸段止逆动件42。

图34是用于暂锁钓器的薄膜的形状和位置图。图中18-暂锁膜;1-支撑杆; 3-支撑杆延伸段;17-D形环延伸段;13-D形环;在支撑杆1的延伸段3的薄膜拴孔4上拴着的薄膜18。

图35是钓器已被薄膜暂时锁住的状态图。虽然当鱼线为直通式连接时在抛投过程中对钓器的误触发有抑制作用,但仍不能完全避免误触发,而当鱼线为直通式连接以外的方式连接时,则抛投过程中钓器更容易发生误触发。因为抛投时以及钓器入水时的冲击,以及惯性的缘故,抛投时钩、饵、坠必然先于钓器本身先行的原因,所以,除非是在非常近的近距离投放钓器垂钓,而凡是较远距离的投放钓器垂钓,当钓器触发装置为灵敏状态时,在抛投钓器垂钓前对钓器的触发装置进行暂锁都是非常必要的。本实施例正是为了适应此一需要而设计的。抛投前用已被水浸湿的薄膜18将支撑杆1的延伸段3和D形环13的D 形环延伸段17一道缠绕裹住,因为D形环13的延伸段17与D形环是固定的一体式结构,禁止了D形环13的延伸段17的运动,也就意味着同时禁止了D形环13的运动,这就是将触发装置暂时地锁住了;抛投钓器入水后,经过钓器入水时的冲击以及水的摇荡,薄膜18会很快自动松开而给触发装置解锁。

第5个实施例(含图36)是D形环环臂上延伸段止逆动件的实施例:

图36是D形环以及D形环环臂上延伸段止逆动件的形状结构图,描述了此种止逆动件37由D形环13的左右环臂14朝着支撑杆1的B侧向上的双片延伸段连接融合而形成,与D形环13连成一体。图中:16-鱼线孔,19-D形环直形部位端头,27-D形环直行部位的圆柱体,17-D形环延伸段(此是指朝下的延伸段)。

第6个实施例(含图37至图39),是两根拉簧与D形环直行部位连接、并且采用了D形环环臂上延伸段止逆动件的实施例:

图37是D形环直形部位中段的圆柱体已放置在了支撑杆的支撑面上,钓器处于待触发状态的侧视图。

图37中,拉簧23上端与支撑杆上端连接,下端与D形环直形部位20的圆柱体27连接,D形环环臂上延伸段止逆动件37套在支撑杆1上,在采用直通方式连接线组时(即浮漂固定在支撑杆上端,主线穿过浮漂或支撑杆上端的过线环,再下行穿过D形环的鱼线孔后再连接坠子和子线的线组连接方式)的抛投钓器时,止逆动件37将紧靠支撑杆的B侧使D形环不发生过度逆向运动,有利避免抛投时钓器误触发以及使钓器入水后处于最佳待触发状态,而且使D形环在触发前和触后都一直位于支撑杆的B侧,有利避免乱线。

图38是图37下部的局部放大图,图中:23-拉簧,37-D形环环臂上延伸段止逆动件,27-D形环直形部位的圆柱体,20-D形环直形部位的圆柱体。

图39是图37的下部换了一个角度的放大图,图中显示了D形环直形部位的圆柱体27已经放置在了支撑面2上,图中37是D形环环臂上延伸段止逆动件。

第7个实施例(含图40至图44)与第7个实施例相仿,区别仅在于本实施例是用两根橡皮筋替代了第6个实施例的两根拉簧。

图40是组装完成图:43-橡皮筋,37-D形环环臂上延伸段止逆动件,13-D 形环。

图41是橡皮筋已拉伸钓器已安装处于待发状态的视图,图中:43-橡皮筋, 37-D形环环臂上延伸段止逆动件,13-D形环。

图42是图41的下部放大图,43-橡皮筋,37-D形环环臂上延伸段止逆动件, 13-D形环。

图43是换一个角度的本实施例钓鱼装置处于待发状态的视图,图中显示了 D形环直形部位的圆柱体27。图中:43-橡皮筋,37-D形环环臂上延伸段止逆动件,13-D形环。

图44是图43的下部的放大图,图中进一步清楚显示了D形环13直形部位的圆柱体27放在了支撑面2上。图中:43-橡皮筋,37-D形环环臂上延伸段止逆动件。

第8个实施例(含图45、46、47),是采用具有2个支撑面的并且具有支撑杆延伸段的支撑杆的实施例图。、

图45是本实施例的支撑杆形状图,图中:7-主线拴孔,6-支撑杆上端过线环的预留安置孔,5-拉力件拴孔,32-支撑杆上连接浮漂用的预留安置孔,34- 支撑杆上的提示杆环预留安置孔,1-支撑杆,36-支撑台,2-支撑面,3-支撑杆延伸段,4-薄膜拴孔。本实施例中的支撑面属于台阶状支撑面,支撑面呈二字形而有2个。

图46是钓鱼装置已安装处于待触发状态的视图,图中:23-拉簧,37-D形环环臂上延伸段止逆动件,13-D形环,27-D形环直形部位的圆柱体。

图47是图46的下部的放大图,清楚显示了D形环直形部位的圆柱体放置在了支撑面2上,图中23-拉簧,37-D形环环臂上延伸段止逆动件,13-D形环,3-支撑杆延伸段,17-D形环延伸段,4-薄膜拴孔。

这里有必要回顾一下指出,图2至图10的实施例中的支撑杆没有设置支撑杆延伸段,

这是因为沟槽底部已对D形环起限制作用,相当于圆柱体便有了一个靠背,使鱼线孔所在的D形环的这一端在安装前和触发后都始终位于支撑杆的支撑面外侧即支撑面游离端的相反那一侧即支撑杆的B侧;安装钓器时两只手都有拿捏之处,其中一只手可顶或拿住圆盘状支撑面,因此方便钓器安装,即便采用直通方式连接线组,由于有圆盘对其D形环臂的顶推作用以及支撑面对D形环的静磨擦力作用以及弹簧或拉力件的作用,一般常用距离的抛投垂钓,D形环直形部位的圆柱体也不会因无靠背而从平台滑出导致无效触发。

图48至图55是支撑面的多种形状图,以下各图均为沿支撑杆纵轴方向的所作的纵剖面视图。

图48是支撑面为台阶状、只有1个或2个支撑面时的支撑面的平面形状。图中:2-支撑面,1-支撑杆,27-D形环直形部位的圆柱体,44-钓器触发后弹簧或拉力件的作用力方向。

图49是支撑面为圆盘分瓣状的支撑面的平面形状。图中:2-支撑面,

1-支撑杆,27-D形环直形部位的圆柱体,44-钓器触发后弹簧或拉力件的作用力方向。

图50是支撑面为台阶状、只有1个或2个支撑面时的支撑面的斜面形状。图中:2-支撑面,1-支撑杆,27-D形环直形部位的圆柱体,44-钓器触发后弹簧或拉力件的作用力方向。

图51是支撑面为圆盘分瓣状的支撑面的钭面形状。图中:2-支撑面,1-支撑杆,27-D形环直形部位的圆柱体,44-钓器触发后弹簧或拉力件的作用力方向。

图52是支撑面为台阶状、只有1个或2个支撑面时支撑面的凸面朝下的孤形曲面形状。图中:2-支撑面,1-支撑杆,27-D形环直形部位的圆柱体,44- 钓器触发后弹簧或拉力件的作用力方向,

图53是支撑面为圆盘分瓣状的支撑面的凸面朝下的孤形曲面形状。图中: 2-支撑面,1-支撑杆,27-D形环直形部位的圆柱体,44-钓器触发后弹簧或拉力件的作用力方向。

图54是支撑面为台阶状、只有1个或2个支撑面时的支撑面的凸面朝上的孤形曲面形状。图中:2-支撑面,1-支撑杆,27-D形环直形部位的圆柱体,44- 钓器触发后弹簧或拉力件的作用力方向。

图55是支撑面为圆盘分瓣状的支撑面的凸面朝上的孤形曲面。图中:2-支撑面,1-支撑杆,27-D形环直形部位的圆柱体,44-钓器触发后弹簧或拉力件的作用力方向。

57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基于植物秸秆的浮漂制成方法

相关技术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

技术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