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塞泵

文档序号:165512 发布日期:2021-10-29 浏览:42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活塞泵 (Piston pump ) 是由 刘潇 于 2021-09-06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涉及一种活塞泵,活塞泵包括:承载基体,承载基体上开设有进水腔、出水腔、压力控制腔及连通腔,进水腔的腔壁上开设有与压力控制腔连通的第一过孔,压力控制腔的腔壁上还开设有用于连通连通腔或者出水腔的第二过孔;堵头,活动地设于压力控制腔内,堵头用于与第二过孔密封配合;复位件,复位件用于使堵头与第二过孔保持密封配合或恢复密封配合;驱动装置,用于驱动进水腔的液体进入连通腔,以及使连通腔的液体通过出水腔泵出,驱动装置与承载基体连接。通过设置第二过孔使出水腔或连通腔与压力控制腔连通,当出水腔或连通腔内的压力达到预设值时,高压液体能够推开堵头,从而高压液体能够进入压力控制腔,实现活塞泵的自动泄压。(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piston pump, comprising: the bearing base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water inlet cavity, a water outlet cavity, a pressure control cavity and a communicating cavity, the wall of the water inlet cavity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through hole communicated with the pressure control cavity, and the wall of the pressure control cavity is also provided with a second through hole communicated with the communicating cavity or the water outlet cavity; the plug is movably arranged in the pressure control cavity and is used for being in sealing fit with the second through hole; the resetting piece is used for keeping the plug and the second through hole in sealing fit or restoring the sealing fit; and the driving device is used for driving the liquid in the water inlet cavity to enter the communicating cavity and pumping the liquid in the communicating cavity out through the water outlet cavity, and is connected with the bearing substrate. Through setting up the second via hole and making out water cavity or intercommunication chamber and pressure control chamber intercommunication, when the pressure in water cavity or the intercommunication intracavity reaches the default, high-pressure liquid can push away the end cap to high-pressure liquid can get into the pressure control chamber, realizes piston pump&#39;s automatic pressure release.)

活塞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流体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活塞泵。

背景技术

泵是输送流体或使流体增压的机械。它将原动机的机械能或其他外部能量传送给液体,使液体能量增加。泵主要用来输送水、油、酸碱液、乳化液、悬乳液和液态金属等液体,也可输送液、气混合物及含悬浮固体物的液体。

当泵的输出端所连接的管路故障或因某些原因堵塞时,泵体吸入的液体无法自输出端流出活塞泵,从而高压的液体滞留在活塞泵的输出端,将会损坏管路及泵体。传统技术中通常在活塞泵的输出端外接安全阀,当输出端压力过高时通过安全阀起泄压作用

然而,在活塞泵的输出端外接安全阀将会使整体结构体积较大,不便于安装。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活塞泵的自动泄压及体积过大问题,提供一种活塞泵。

一种活塞泵,用于吸入液体并泵出,所述活塞泵包括:

承载基体,所述承载基体上开设有进水腔、出水腔、压力控制腔及连通腔,所述进水腔的腔壁上开设有与所述压力控制腔连通的第一过孔,所述压力控制腔的腔壁上还开设有用于连通所述连通腔或者所述出水腔的第二过孔;

堵头,活动地设于所述压力控制腔内,所述堵头用于与所述第二过孔密封配合;

复位件,所述复位件用于使所述堵头与所述第二过孔保持密封配合或恢复密封配合;

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进水腔的液体进入所述连通腔,以及使所述连通腔的液体通过所述出水腔泵出,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承载基体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过孔远离所述压力控制腔的一端与所述出水腔连通,当所述堵头与所述第二过孔分离时,所述进水腔通过所述压力控制腔与所述出水腔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过孔远离所述压力控制腔的一端与所述连通腔连通,当所述堵头与所述第二过孔分离时,所述进水腔通过所述压力控制腔与所述连通腔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活塞泵还包括与所述承载基体固定连接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上开设有与所述连通腔连通的滑动腔;所述进水腔的腔壁上开设有与所述连通腔连通的进水孔,所述出水腔上开设有与所述连通腔连通的出水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活塞泵还包括第一止水件及第二止水件,进水腔及出水腔的腔壁上分别开设有与所述连通腔连通的第一通孔及第二通孔,第一止水件与第二止水件分别活动地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所述进水孔与出水孔为多个,且多个所述进水孔与出水孔分别环绕所述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设置;

当液体自所述进水腔进入所述连通腔时,所述第一止水件与所述进水孔分离,所述第二止水件与所述出水孔密封配合;

当液体自所述连通腔进入所述出水腔时,所述第一止水件与所述进水孔密封配合,所述第二止水件与所述出水孔分离。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止水件包括第一盘部及设于第一盘部一侧并向远离第一盘部的方向延伸的第一颈部,所述第一颈部的其中一端与所述第一盘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颈部活动地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一盘部位于所述连通腔内,所述第一盘部能够移动到密封多个所述进水孔的位置或远离多个所述进水孔的位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止水件的结构及尺寸与所述第一止水件相同,所述第二止水件包括第二盘部及第二颈部,所述第一颈部穿设于所述第二通孔,所述第二盘部位于所述出水腔内,所述第二盘部能够移动到密封多个所述出水孔的位置或远离多个所述进水孔的位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活塞泵还包括端盖,所述端盖与所述承载基体连接,所述承载基体上靠近所述端盖的一侧向所述端盖延伸形成配合部,所述进水腔及出水腔开设于所述配合部上,所述端盖与所述配合部密封配合,以使所述进水腔及所述出水腔保持相对密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当第二过孔与出水腔连通时,所述活塞泵还包括压力阀盖,所述压力阀盖与所述压力控制腔中与外界连通的一端密封配合,所述复位件两端分别抵接于所述堵头与所述压力阀盖。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压力控制腔开设于所述配合部上,且所述端盖与所述压力控制腔密封配合;所述复位件活动穿设于所述压力控制腔,且所述复位件的两端分别抵接于所述端盖与所述堵头。

上述活塞泵,通过设置第二过孔使出水腔或连通腔与压力控制腔连通,并使活动设于压力控制腔内的堵头与第二过孔保持密封配合,当出水腔或连通腔内的压力达到预设值时,高压液体能够推开堵头,从而高压液体能够进入压力控制腔,实现活塞泵的自动泄压。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提供的活塞泵的轴侧示意图;

图2为沿图1中A-A线的部分结构的剖视图;

图3为沿图1中B-B线的部分结构的剖视图;

图4为图3中D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沿图1中C-C线的部分结构的剖视图;

图6为图1所示的活塞泵中部分结构的爆炸图;

图7为图1所示的活塞泵中部分结构另一角度的爆炸图;

图8为沿图1中E-E线的部分结构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10、活塞泵;100、承载基体;110、进水腔;111、进水孔;112、第一通孔;113、第一过孔;120、出水腔;121、出水孔;122、第二通孔;130、压力控制腔;131、第二过孔;132、凹陷槽;140、连通腔;150、配合部;160、连接部;170、进水管;171、进水流道;180、出水管;181、出水流道;200、端盖;210、盖体;220、抵接体;230、密封片;300、连接件;310、滑动腔;320、第二密封圈;400、驱动装置;410、驱动件;411、驱动部;412、输出轴;420、偏心件;430、传动件;440、活塞;500、顶盖;510、配合孔;600、支架;710、堵头;720、复位件;730、压力阀盖;731、第一密封圈;810、第一止水件;811、第一盘部;812、第一颈部;820、第二止水件;821、第二盘部;822、第二颈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参阅图1至图5,图1示出了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活塞泵的轴侧示意图,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了的活塞泵10用于吸入液体并泵出。活塞泵10包括承载基体100、堵头710、复位件720及驱动装置400。承载基体100上开设有进水腔110、出水腔120、压力控制腔130及连通腔140。进水腔110的腔壁上开设有与压力控制腔130连通的第一过孔113,压力控制腔130的腔壁上还开设有用于连通连通腔140或者出水腔120的第二过孔131。堵头710活动地设于压力控制腔130内,堵头710用于与第二过孔131密封配合。复位件720用于使堵头710与第二过孔131保持密封配合或恢复密封配合。驱动装置400用于驱动进水腔110的液体进入连通腔140,以及使连通腔140的液体通过出水腔120泵出,驱动装置400与承载基体100连接。上述堵头710与第二过孔131保持密封配合指的是在复位件720的作用下,出水腔120或连通腔140无法通过第二过孔131与压力控制腔130连通;上述堵头710与第二过孔131恢复密封配合指的是,当堵头710在出水腔120或连通腔140内液体的推动下与第二过孔131分离后,由于出水腔120或连通腔140内的液体完成了泄压,压力降低,从而堵头710能够在复位件720的作用下重新恢复至与第二过孔131保持密封配合的位置。

具体地,驱动装置400能够在连通腔140内形成正压及负压,以使液体自进水腔110内流入连通腔140及自连通腔140内流入出水腔120。上述正压及负压指的是连通腔140内压力相对于进水腔110、出水腔120或外界的压力而言,正压为相对较大,负压则相对较小。参见图2,液体进水时的进水流向见图2中的标号为J的箭头;液体出水时的出水流向见图2中的标号为K的箭头。

在上述实施例中参阅图2至图7,通过设置第二过孔131使压力控制腔130与出水腔120或连通腔140连通,并通过活动设于压力控制腔130内的堵头710与第二过孔131保持密封配合。则当活塞泵10正常工作时,复位件720使堵头710与第二过孔131保持密封配合,即此时压力控制腔130与出水腔120或连通腔140均不连通。也即此时驱动装置400能够驱动进水腔110内的液体进入连通腔140,并使连通腔140内的液体通过出水腔120泵出,以实现活塞泵10的泵水功能。当出水腔120的出水的一端发生“堵管”现象时,出水腔120和/或连通腔140内的液体压力会升高。当出水腔120或连通腔140内的压力升高达到预设值时,高压液体能够推开堵头710,并顺势进入压力控制腔130,又由于压力控制腔130通过第一过孔113与进水腔110连通,从而高压液体能够通过压力控制腔130流入进水腔110,以实现活塞泵10的自动泄压。通过活塞泵10的自动泄压,能够防止高压液体损坏出水腔120、连通腔140及驱动装置400或外接的管路。

进一步地,通过设置复位件720,当出水腔120或连通腔140内的压力小于预设值时,在复位件720的复位力作用下堵头710能够与第二过孔131恢复并保持密封配合直至下一次需要泄压时。上述预设值指的是复位件720作用于堵头710以使堵头710与第二过孔131保持密封配合的作用力,预设值可以通过合理选择复位件720或调整复位件720的规格得到。

更进一步地,由于压力控制腔130还通过第一过孔113与进水腔110连通,从而当出水腔120或连通腔140与压力控制腔130连通时,高压液体能够自出水腔120或连通腔140内依次流经第二过孔131、压力控制腔130及第一过孔113,最终流至进水腔110内,形成“内循环”泄压。上述“内循环”泄压指的是出水腔120内的高压液体流至进水腔110内后,又可以在驱动装置400的作用下进入连通腔140,并再次流经出水腔120、第二过孔131、压力控制腔130及第一过孔113,再次流至进水腔110内。如此循环往复,直至“堵管”现象消失,或驱动装置400不再驱动液体流动,也即切断驱动装置400的动力来源。通过本实施例中活塞泵10的“内循环”泄压,能够防止发生“堵管”时活塞泵10对与其连接的装置造成不利作用。

在一个实施例中,复位件720为弹性件,且复位件720两端分别抵接于堵头710与压力控制腔130的腔壁。通过设置复位件720为弹性件,且复位件720两端分别抵接于堵头710与压力控制腔130的腔壁,一方面能够保证在无需泄压时,堵头710能够与第二过孔131保持密封配合;另一方面,能够在泄压完成后使堵头710移动复位并与第二过孔131的密封配合。同时,还能通过调整复位件720的弹性抵接力以调整活塞泵10在无需泄压时的最大压力,也即调整如上述的预设值。具体例如复位件720可以是弹簧,可以通过调整弹簧的劲度系数以调整预设值。

在某些实施例中,复位件720还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为气压复位结构或液压复位结构或其它形式的复位结构。以气压复位结构为例进行说明,设置堵头710远离第二过孔131的一端与压力控制腔130内保持密封,并使密封后的压力控制腔130内保持一个预定的高压,也即是上述的预设值。当连通腔140或出水腔120内的压力高于上述预定的高压时,堵头710能够被推动,使出水腔120或连通腔140与压力控制腔130连通;同理,低于预定高压时,堵头710在压力的作用下能够移动并恢复与第二过孔131保持密封配合,从而保证泵水的正常进行。

参阅图3及图4,在一个实施例中,压力控制腔130的腔壁上还开设有凹陷槽132,凹陷槽132是由压力控制腔130与第二过孔131连通处的腔壁向第二过孔131的方向凹陷所形成;堵头710与第二过孔131密封配合处的外形与凹陷槽132的外形匹配。通过设置凹陷槽132,并设置堵头710与凹陷槽132的外形相匹配,能够更加便于堵头710的准确安装,确保堵头710与第二过孔131密封配合。

参阅图3、图4并结合图5,在一个实施例中,承载基体100上还固定连接有进水管170及出水管180。进水管170内设有进水流道171,进水流道171一端与进水腔110连通且用于与外界连通。出水管180内设有出水流道181,出水流道181一端与出水腔120连通且用于与外界连通。具体的,驱动装置400能够驱动水箱(图未示)或其他承载液体的设备(图未示)中的液体自进水管170进入进水腔110,并自进水腔110依次流经连通腔140及出水腔120,最后通过出水管180输送至所需的管路流道。上述“堵管”现象指的是与出水管180直接或间接连通的管路发生堵塞,使出水管180内的液体无法流出。从而导致连通腔140和出水腔120内的液体无法流出,进而不断累加形成高压液体。

并且,由于进水流道171使进水腔110与外界连通,故进入到压力控制腔130的液体会通过第一过孔113流至进水腔110内,对连通腔140起到泄压作用,维持连通腔140与进水腔110的压力平衡。

参阅图3、图4及图5并结合图2,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过孔131远离压力控制腔130的一端与出水腔120连通,当堵头710与第二过孔131分离时,进水腔110通过压力控制腔130与出水腔120连通。具体地,当发生上述“堵管”现象时,出水管180内的液体无法流出,从而不断滞留在出水腔120及连通腔140内,在出水腔120及连通腔140内形成高压液体。由于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过孔131远离压力控制腔130的一端与出水腔120连通,则当出水腔120内的压力到达预设值时,高压液体能够通过第二过孔131推动堵头710,使堵头710与第二过孔131分离,此时出水腔120便通过第二过孔131与压力控制腔130连通,从而高压液体能够自出水腔120内依次流经第二过孔131、压力控制腔130及第一过孔113,最终流至进水腔110内,形成“内循环”泄压。

参阅图4及图5,在一个实施例中,活塞泵10还包括端盖200。端盖200与承载基体100连接。承载基体100包括连接部160及在连接部160上靠近端盖200的一侧向端盖200延伸形成的配合部150。连通腔140开设于连接部160上远离配合部150的一侧。进水腔110及出水腔120开设于配合部150上,端盖200与配合部150密封配合,以使进水腔110及出水腔120保持相对密封。

在上述实施例中,当第二过孔131与出水腔120连通时,活塞泵10还包括压力阀盖730,压力阀盖730与压力控制腔130中与外界连通的一端密封配合,复位件720两端分别抵接于堵头710与压力阀盖730。通过设置压力阀盖730能够使压力控制腔130保持相对密封,使泄压时自出水腔120进入压力控制腔130的高压液体能够通过压力控制腔130进入进水腔110,不会在压力控制腔130内发生泄漏。同时便于拆装复位件720、堵头710。

参阅图4及图5,在一个实施例中,压力阀盖730与压力控制腔130的腔壁之间还设有第一密封圈731,且第一密封圈731环绕压力阀盖730设置。通过在压力阀盖730与压力控制腔130的腔壁之间设置第一密封圈731,并且使第一密封圈731环绕压力阀盖730设置,能够进一步防止压力控制腔130内的压力及液体发生泄漏。

在上述实施例中,具体地,端盖200包括盖体210及在盖体210周缘向靠近承载基体100的一侧延伸的抵接体220,抵接体220环绕承载基体100设置,且抵接体220与压力阀盖730远离复位件720的一端抵接配合。通过设置抵接体220抵接于压力阀盖730远离复位件720的一端,一方面能够辅助保持压力控制腔130内的密封,防止流经压力控制腔130的高压液体发生泄漏;另一方面,还能够防止当泄压时,高压液体迅速进入压力控制腔130内,使压力控制腔130内的压力瞬时变得很大,避免压力控制腔130内较大的压力使压力阀盖730与压力控制腔130的腔壁分离,即避免压力阀盖730与承载基体100分离。

参阅图6及图7,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过孔131远离压力控制腔130的一端还可以与连通腔140连通,当堵头710与第二过孔131分离时,进水腔110通过压力控制腔130与连通腔140连通。当发生“堵管”现象时,液体会滞留在出水腔120及连通腔140内形成高压液体。由于第二过孔131远离压力控制腔130的一端与连通腔140连通,又由于进水腔110通过第一过孔113与压力控制腔130连通。当高压液体超过预设值时,高压液体能够通过第二过孔131推开堵头710,从而使压力控制腔130与连通腔140连通,进而高压液体能够自连通腔140依次流经第二过孔131、压力控制腔130、第一过孔113及进水腔110,并最终在驱动装置400的作用下进行“内循环”泄压,或通过进水管170内的进水流道171流至水箱或其他承载液体的设备,最终完成自动泄压。

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例中,由于连通腔140内的高压液体也是最终流至进水腔110内,即在本实施例中也是通过“内循环”的泄压方式,其同样具有如上述“内循环”泄压的效果,此次不再赘述。

在上述实施例中,压力控制腔130还可以开设于配合部150上,且端盖200与压力控制腔130密封配合。复位件720活动穿设于压力控制腔130,且复位件720的两端分别抵接于端盖200与堵头710。具体地,通过端盖200使压力控制腔130与端盖200密封配合,并使复位件720的两端分别抵接于端盖200与堵头710,从而在装配时,仅需将堵头710与复位件720依次安装于压力控制腔130内,并使端盖200与承载基体100保持固定连接,即能够使压力控制腔130、进水腔110及出水腔120保持相对密封。在本实施例中,能够使端盖200的结构更加简单,且更加便于安装。

参阅图7,在一个实施例中,端盖200可以直接与承载接基体固定连接,具体例如通过沉头螺钉使端盖200与承载基体100保持固定连接。并进一步在端盖200上靠近承载基体100的一侧加工出与配合部150形状相匹配的结构,以保证压力控制腔130、进水腔110及出水腔120的相对密封。

在某些实施例中,还可以在端盖200与承载基体100之间设置密封片230,并使密封片230上靠近配合部150的一侧的形状与压力控制腔130、进水腔110及出水腔120等的结构外形相匹配。通过密封片230使压力控制腔130、进水腔110及出水腔120保持相对密封。在本实施例中,可以通过将端盖200与承载基体100固定连接,从而将密封片230夹紧与端盖200和承载基体100之间,进而使压力控制腔130、进水腔110及出水腔120保持相对密封。

参阅图5、图6、图7,在一个实施例中,活塞泵10还包括与承载基体100固定连接的连接件300,连接件300上开设有与连通腔140连通的滑动腔310。进水腔110的腔壁上开设有与连通腔140连通的进水孔111,出水腔120上开设有与连通腔140连通的出水孔121。通过设置进水孔111及出水孔121,使进水腔110内的液体能够在驱动装置400的作用下自进水孔111流入连通腔140,并自连通腔140经过出水孔121流入出水腔120。最终在驱动装置400的作用下通过出水管180泵出。

参阅5,连接件300与承载基体100之间还设有第二密封圈320,且第二密封圈320环绕连通腔140的腔壁设置。通过在连接件300与承载基体100之间设置第二密封圈320,并使第二密封圈320环绕连通腔140的腔壁设置能够防止连通腔140内的压力及液体泄漏。

参阅图7及图2,在一个实施例中,活塞泵10还包括第一止水件810及第二止水件820。进水腔110及出水腔120的腔壁上分别开设有与连通腔140连通的第一通孔112及第二通孔122。第一止水件810与第二止水件820分别活动地穿设于第一通孔112与第二通孔122。当液体自进水腔110进入连通腔140时,第一止水件810与进水孔111分离,第二止水件820与出水孔121密封配合。当液体自连通腔140进入出水腔120时,第一止水件810与进水孔111密封配合,第二止水件820与出水孔121分离。

在上述实施例中,当液体自进水腔110进入连通腔140时,第一止水件810与进水孔111分离,第二止水件820与出水孔121密封配合。从而通过第二止水件820与出水孔121密封配合,防止驱动装置400在连通腔140内形成负压时,出水腔120内的液体在压力差作用下回到连通腔140内,妨碍抽水及泵水过程。

当液体自连通腔140进入出水腔120时,第一止水件810与进水孔111密封配合,第二止水件820与出水孔121分离。同理,当驱动装置400在连通腔140内形成负压时,通过第一止水件810与进水孔111密封配合,能够防止连通腔140内的液体在压力差作用下回到进水腔110内,避免妨碍抽水及泵水过程。

参阅图8,在一个实施例中,进水孔111与出水孔121为多个,且多个进水孔111与出水孔121分别环绕第一通孔112与第二通孔122设置。通过设置多个进水孔111及多个出水孔121,能够便于液体流入及流出连通腔140;同时相对于仅开设有单个的进水孔111及出水孔121,有利于保证承载基体100两侧各处区域的压力均衡,提高活塞泵10的寿命、稳定性及可靠性。

参阅图2、图6及图7,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止水件810包括第一盘部811及设于第一盘部811一侧并向远离第一盘部811的方向延伸的第一颈部812。第一颈部812的其中一端与第一盘部811固定连接,第一颈部812活动地穿设于第一通孔112。第一盘部811位于连通腔140内,第一盘部811能够移动到密封多个进水孔111的位置或远离多个进水孔111的位置。第二止水件820的结构及尺寸与第一止水件810相同,第二止水件820包括第二盘部821及第二颈部822,第二颈部812穿设于第二通孔122,第二盘部821位于出水腔120内,第二盘部821能够移动到密封多个出水孔121的位置或远离多个进水孔111的位置。由于第一颈部812和第二颈部822分别穿设于第一通孔112和第二通孔122,且第一颈部812和第二颈部822的其中一端分别与第一盘部811和第二盘部821连接,又由于多个进水孔111与出水孔121分别环绕第一通孔112与第二通孔122设置,从而便于第一盘部811和第二盘部821分别与进孔和出水孔121密封配合。

在上述实施例中,具体地,当驱动装置400在连通腔140内形成负压时,由于第一盘部811位于连通腔140内,从而进水腔110内的液体能够在压力差的作用下推动第一盘部811。进而使第一盘部811与进水孔111分离,也即使第一止水件810与进水孔111分离,则进水腔110能够通过进水孔111与连通腔140连通,进水腔110内的液体能够在压力差的作用下流入连通腔140。同时,当驱动装置400在连通腔140内形成负压时,由于第二盘部821位于出水腔120内,则第二盘部821会在压力差的作用下保持与出水孔121的密封配合,以防止出水腔120内的液体回到连通腔140内。

在上述实施例中,同样的,当驱动装置400在连通腔140内形成正压时,由于第二盘部821位于出水腔120内,连通腔140内的液体能够通过出水孔121推动第二盘部821,使第二盘部821与出水孔121分离,即第二止水件820与出水孔121分离。从而连通腔140能够通过出水孔121与出水腔120连通,则连通腔140内的液体能够在压力差的作用下自连通腔140内流入出水腔120,并最终泵出。同时,当驱动装置400在连通腔140内形成正压时,由于第一盘部811位于进水腔110内,则第一盘部811在压力差的作用下与进水孔111保持密封配合,以防止连通腔140内的液体回到进水腔110内。

进一步地,当发生“堵管”现象时,即出水管180所连接的管路堵塞时,液体会首先滞留在出水腔120内,从而在出水腔120内形成高压液体。当出水腔120内的高压液体的压力小于连通腔140内的压力时,连通腔140内的液体仍然能够推开第二盘部821进入出水腔120,直至出水腔120内的液体与连通腔140内的液体的压力趋于相同。当出水腔120内的高压液体瞬时增大至大于连通腔140内的液体的压力时,出水腔120内高压液体将会使第二盘部821与出水孔121保持密封。从而,当第二过孔131远离压力控制腔130的一端与出水腔120连通时,出水腔120内的液体能够推开堵头710以自动泄压。当第二过孔131远离压力控制腔130的一端与连通腔140连通时,连通腔140内的液体能够推开堵头710以自动泄压。

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二止水件820的结构及尺寸与第一止水件810相同,能够便于批量地生产第一止水件810及第二止水件820,降低生产加工的难度。并且第二止水件820的结构及尺寸与第一止水件810相同还有利于装配活塞泵,以及能够使第一止水件810和第二止水820件发生故障时更加便于更换第一止水件810或第二止水件820。

在上述实施例中,由于第二盘部821位于出水腔120内,从而一定程度上能够避免出水腔120内液体进入连通腔140内。并且当出水管180外界的管路发生倒流时,倒流的液体能够通过位于与出水腔120连通的第二过孔131推开堵头710,从而完成泄压。即本实施例所述的活塞泵10具有防止倒流的液体损坏活塞泵10的作用。

参阅图5及图6,驱动装置400包括驱动件410、与驱动件410传动连接的活塞440,活塞440活动地穿设于滑动腔310,且活塞440的外形与滑动腔310外形相匹配,驱动件410用于驱动活塞440在滑动腔310内来回滑动。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驱动装置400还包括偏心件420及传动件430。驱动件410包括输出轴412及驱动部411。驱动件410通过偏心件420及传动件430与活塞440传动连接,偏心件420与驱动件410的输出轴412传动连接,驱动件410通过输出轴412能够驱动偏心件420转动。传动件430的其中一端套设于偏心件420上,另一端与活塞440连接。从而通过驱动件410驱动偏心件420转动,能够使传动件430上与活塞440连接的一端在滑动腔310内来回滑动,进而使活塞440在滑动腔310内来回滑动。又由于活塞440的外形与滑动腔310的外形相同,则通过驱动件410能够驱动活塞440在滑动腔310内滑动,能够在滑动腔310内产生相应的正压或负压,并由此在与滑动腔310连通的连通腔140内产生正压或负压。以此驱动进水腔110内的液体推开第一盘部811进入连通腔140,以及使连通腔140内的液体推开第二盘部821进入出水腔120。

参阅图5,在一个实施例中,活塞泵10还包括顶盖500以及与顶盖500固定连接的支架600,且支架600与连接件300远离承载基体100的一侧连接。顶盖500上开设有配合孔510,驱动件410与支架600远离顶盖500的一侧固定连接,驱动件410的输出轴412穿设于支架600内,且输出轴412远离驱动部411的一端与配合孔510转动配合,以保证输出轴412的转动精度。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17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高集成度动力单元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