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及连接器装置

文档序号:1674864 发布日期:2019-12-31 浏览:17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电连接器及连接器装置 (Electric connector and connector device ) 是由 舛永贵司 碇泰治 于 2019-05-15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及连接器装置。连接器装置(1)具备:插头连接器(20),以沿着Z轴方向嵌合于插座连接器(10)的方式构成,且连接有沿着X轴方向延伸的电缆(60);及锁定部件(30),以安装于插头连接器(20),并且保持插头连接器(20)与插座连接器(10)嵌合的嵌合状态的方式构成;且锁定部件(30)具有:主体部(31),以与插座连接器(10)之间夹持嵌合状态的插头连接器(20)的方式构成;及锁定卡合部(32)、(32),构成为能与设置于插座连接器(10)的连接器卡合部(11g)、(11g)卡合;锁定卡合部(32)具有下垂部(32a)、折返部(32b)、延伸部(32c)。(The present invention relates to an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a connector device. A connector device (1) is provided with: a plug connector (20) configured to be fitted to the receptacle connector (10) along the Z-axis direction, and to which a cable (60) extending along the X-axis direction is connected; and a lock member (30) that is attached to the plug connector (20) and configured to maintain a fitting state in which the plug connector (20) and the receptacle connector (10) are fitted to each other; and the lock member (30) has: a main body part (31) configured to sandwich the plug connector (20) in a fitted state with the receptacle connector (10); and lock engagement portions (32, 32) configured to be engageable with connector engagement portions (11g ) provided in the receptacle connector (10); the lock engagement portion (32) has a hanging portion (32a), a folded portion (32b), and an extending portion (32 c).)

电连接器及连接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及连接器装置。

背景技术

在国际公开第2013/145527号中揭示了一种电连接器,具备:插头连接器,具有供安装电线的插头触头;及插座连接器,具有电连接于该插头触头的插座触头,且搭载于基板的主面(连接器搭载面);且将基板与电线连接。在该电连接器中,插头连接器沿着从插座连接器的上方向基板的主面靠近的方向嵌合于插座连接器。这种嵌合方式也称作垂直嵌合方式。

发明内容

在如上所述的垂直嵌合方式的电连接器中,例如,由于将安装有插头连接器的电线的靠终端的部分向上方抬起而导致的电线的移位(以下,称作“余势”),插头连接器上会产生从基板的主面离开的方向的外力。较理想为即便作用有这种外力,插头连接器也不与插座连接器分离而保持嵌合状态以确保两连接器的导通。另外,不仅希望牢固地维持嵌合状态,也希望例如提高拔掉时的操作性。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即便作用有外力也能稳定地维持嵌合状态这一方面优异的电连接器及连接器装置。

本发明的一态样的电连接器具备:连接器部,以沿着第1方向嵌合于对象连接器的方式构成,且连接有沿着与第1方向交叉的第2方向延伸的连接体;及锁定部件,以安装于连接器部,并且保持连接器部与对象连接器嵌合的嵌合状态的方式构成;且锁定部件具有:主体部,以与对象连接器之间夹持嵌合状态的连接器部的方式构成;及至少一个锁定卡合部,构成为能与设置于对象连接器的至少一个连接器卡合部卡合;锁定卡合部具有:下垂部,从主体部的与第1方向及第2方向交叉的第3方向的靠外侧的部分,朝第1方向且向对象连接器靠近的方向也就是下方延伸;折返部,以从下垂部的下端朝向第3方向的内侧折返的方式延伸;及延伸部,从折返部的第3方向的靠内侧的部分,朝第1方向且从对象连接器远离的方向也就是上方延伸,并且包含卡合于连接器卡合部的卡合部。

在这种电连接器中,锁定部件的锁定卡合部与对象连接器的连接器卡合部能够卡合。由此,因为锁定部件连接于对象连接器,所以被对象连接器及锁定部件夹持的连接器部的向上方的移动受到限制。因此,即便由余势等产生的外力通过连接体作用于连接器部,也能保持嵌合状态。另外,锁定卡合部具有向下方延伸的下垂部、从下垂部的下端朝向内侧折返的折返部、及从折返部的靠内侧的部分向上方延伸的延伸部,且形成为大致U字状。在拔掉时,需将锁定卡合部的卡合部与对象连接器的连接器卡合部的卡合状态解除,此时当解除卡合状态时,需要使锁定卡合部移位(挠曲)。关于这一点,通过像上文所述的那样将锁定卡合部形成为U字状,能在有限的连接器高度的条件下,使锁定卡合部的弹簧长度(作为弹簧而发挥功能的部分的长度)尽可能地长,从而能以适度的力执行卡合解除操作。综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电连接器,通过外力的作用也能稳定地维持嵌合状态,并且能提高拔掉时等的操作性。

也可为如下情况:在锁定卡合部形成有狭缝。由此,能使锁定卡合部更易挠曲,从而能提高拔掉时等的操作性。

也可为如下情况:第2方向中,将连接体以向连接器部靠近的方式延伸的方向设为前方,将连接体以从连接器部远离的方式延伸的方向设为后方的情况下,锁定卡合部配置于连接器部的靠后方。由于将连接体的靠连接器部的部分向上方抬起从而连接体移位的情况(所谓的受到余势的情况)下,在连接器部中,供安装连接体的靠后方的部分容易遭受从对象连接器分离的方向的外力(由余势产生的外力)。关于这一点,通过将锁定卡合部配置于连接器部的靠后方,即便是在作用有由所述余势产生的外力的情况下,也能适当维持嵌合状态。

也可为如下情况:锁定部件还具有至少一个解除操作部,该解除操作部是以连结于锁定卡合部,且能执行将连接器卡合部与锁定卡合部之间的卡合解除的操作的方式构成。由于通过解除操作部能将连接器卡合部与锁定卡合部的卡合解除,所以能进一步提高拔掉时的操作性。

也可为如下情况:解除操作部配置于连接器部的靠后方。连接体在连接器部的后方延伸,通过将解除操作部配置于设置有这种其他部件(连接体)的靠后方的位置,无需确保新的空间来设置解除操作部,从而能有效利用供搭载对象连接器的配线基板上的空间。

也可为如下情况:解除操作部通过被朝向上方操作,而将连接器卡合部与锁定卡合部之间的卡合解除。例如在通过按下解除操作部而将连接器卡合部与锁定卡合部之间的卡合解除的态样中,通过该按下动作,利用焊接等安装有对象连接器的配线基板的焊接部会受到高负载,从而有引起连接不良的担忧。关于这一点,通过采用将解除操作部朝向上方操作的构成,既能减轻对配线基板的负载,又能解除卡合。

也可为如下情况:锁定部件相对于连接器部能以沿着第3方向延伸的旋动轴为中心旋动地安装。通过使锁定部件绕着旋动轴旋动,便会轻易地解除锁定,因此能更为容易地进行拔掉作业。另外,锁定部件经由旋动轴安装于连接器部,因此能抑制零件的散落。

也可为如下情况:锁定部件的旋动轴配置于连接器部的靠前方。由此,能充分确保配置于靠前方的旋动轴与配置于靠后方的解除操作部的距离,从而于使锁定部件以旋动轴为中心旋动时,能更为轻易地解除锁定。

也可为如下情况:锁定卡合部在第2方向上,配置于旋动轴与解除操作部之间。由此,从后方朝向前方依次配置有解除操作部、锁定卡合部及旋动轴。解除锁定时,要在操作解除操作部将连接器卡合部与锁定卡合部的卡合解除后使锁定部件旋动,通过形成为所述配置,从配置于后方的构成朝向配置于前方的构成依次动作,从而能提高操作性。

也可为如下情况:解除操作部的主面与主体部的主面配置于大致同一平面。从容易操作(抬起)解除操作部的观点来说,解除操作部优选配置于最下方。另一方面,在解除操作部配置于比主体部靠上方的情况下,存在因为设置有解除操作部而导致连接器的高度变高的问题。关于这一点,通过将解除操作部的主面与主体部的主面配置于大致同一平面,既能避免因为设置有解除操作部而导致连接器的高度变高,又能最大限度地将解除操作部设置于上方而确保操作性。

本发明的另一态样的连接器装置具备:第1连接器;第2连接器,以沿着第1方向嵌合于第1连接器的方式构成,且连接有沿着与第1方向交叉的第2方向延伸的连接体;及锁定部件,以安装于第2连接器,并且保持第2连接器与第1连接器嵌合的嵌合状态的方式构成;且第1连接器具有至少一个连接器卡合部,锁定部件具有:主体部,以与第1连接器之间夹持嵌合状态的第2连接器的方式构成;及至少一个锁定卡合部,构成为能与至少一个连接器卡合部卡合;锁定卡合部具有:下垂部,从主体部的与第1方向及第2方向交叉的第3方向的靠外侧的部分,朝第1方向且向第1连接器靠近的方向也就是下方延伸;折返部,以从下垂部的下端朝向第3方向的内侧折返的方式延伸;及延伸部,从折返部的第3方向的靠内侧的部分,朝第1方向且从第1连接器远离的方向也就是上方延伸,并且包含卡合于连接器卡合部的卡合部。

也可为如下情况:第1连接器还具有保护部,该保护部在第1连接器与第2连接器嵌合的状态下,位于第3方向上的下垂部的外侧。例如在锁定卡合部向第3方向的外侧发生了变形的情况下,有无法适当进行锁定卡合部与连接器卡合部的卡合的担忧。关于这一点,通过将保护部设置于锁定卡合部的外侧(详细来说是,在锁定卡合部中,位于最外侧的下垂部的外侧),能防止锁定卡合部向外侧变形,并且即便是在发生了变形的情况下,也能在嵌合时使保护部抵着锁定卡合部而将锁定卡合部向第3方向的内侧矫正,从而能适当进行锁定卡合部与连接器卡合部的卡合。

也可为如下情况:保护部设置于与连接器卡合部之间夹持锁定卡合部的位置。由此,在嵌合时,保护部配置于锁定卡合部与连接器卡合部的卡合部位的外侧。由此,能确实地防止所述锁定卡合部向外侧变形及将锁定卡合部向内侧矫正。

也可为如下情况:保护部是至少部分覆盖第1连接器的外表面的导电性外壳的一部分。由此,既能减少零件件数,又能设置保护部。

根据本发明,可提供一种在即便作用外力也能稳定地维持嵌合状态这一方面优异的电连接器及连接器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连接器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图1的连接器装置的俯视图。

图3是表示图1的连接器装置的侧视图。

图4是沿着图2的IV-IV线的剖视图。

图5是沿着图2的V-V线的剖视图。

图6(a)、(b)是表示图1的连接器装置中包含的插座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7(a)、(b)是表示图1的连接器装置中包含的插头连接器及锁定部件的立体图。

图8(a)、(b)是表示图1的连接器装置中包含的锁定部件的立体图。

图9(a)、(b)示意性表示连接器装置的嵌合步骤的立体图。

图10(a)~(c)是示意性表示连接器装置的拔掉步骤的立体图。

图11(a)、(b)是示意性表示连接器装置的锁定解除步骤的立体图。

图12(a)、(b)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连接器装置的立体图。

图13是图12的连接器装置(嵌合前)的后视图。

图14是表示图12的连接器装置(嵌合状态)的图,(a)是俯视图,(b)是后视图。

图15(a)、(b)是表示图12的连接器装置中包含的插座连接器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在附图中,对相同要素或具有相同功能的要素标注相同符号,且有时会省略重复的说明。在各图中,有时会将Z轴正方向称作“上”,将Z轴负方向称作“下”。另外,在各图中,有时会将X轴正方向称作“后”,将X轴负方向称作“前”。以下所说明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是用来说明本发明的例示,因此本发明并不应该限定于以下的内容。

[第1实施方式]

[连接器装置]参照图1~图3,对连接器装置1的概要进行说明。如图1~图3所示,连接器装置1具备插座连接器10(对象连接器)、插头连接器20(连接器部)、锁定部件30。插座连接器10安装于电路基板50,且电连接于电路基板50。插头连接器20安装于电缆60(连接体),且电连接于电缆60。

插座连接器10及插头连接器20构成为能沿着与电路基板50的主面50s(例如,XY平面)交叉的第1方向(例如Z轴方向)相互嵌合及拔掉。锁定部件30构成为保持插座连接器10与插头连接器20嵌合的嵌合状态。在插座连接器10与插头连接器20嵌合的嵌合状态下,形成于电路基板50的主面50s的导电电路(例如为配线,图示省略)与电缆60电连接。如上所述,连接器装置1是用来将该导电电路与电缆电性且物理连接的装置。

电路基板50是搭载电子电路或电子零件的各种基板,例如为印刷配线基板或柔性印刷基板等。电路基板50是通过焊接等将插座连接器10安装于主面50s上。

电缆60是用来在内置于手机等小型电子设备中的各种电路基板间传输信号等的配线。电缆60在插座连接器10与插头连接器20嵌合的嵌合状态下,沿着与第1方向交叉的第2方向(例如X轴方向)延伸。电缆60包含由呈线状延伸的金属线(例如铜线)构成的内部导体61、覆盖内部导体61的周面的绝缘体62、由呈圆筒状的金属编线构成且覆盖绝缘体62的周面的外部导体63、及覆盖外部导体63的周面的保护被膜64(参照图5)。

在电缆60中,随着从供安装插头连接器20的前端部(终端部分)朝向基端部(与前端部相反的终端部分),内部导体61、绝缘体62、外部导体63及保护被膜64依次呈段状露出。例如电缆60为同轴缆线等。也就是说,插头连接器20也可为沿着与第1方向及第2方向两者交叉的第3方向(例如Y轴方向)延伸的同轴缆线用的连接器。

以下,设定第1方向沿着Z轴方向,第2方向沿着X轴方向,第3方向沿着Y轴方向,而进行说明。

[插座连接器]参照图4~图6(a)、(b)对插座连接器10进行详细说明。插座连接器10是整体上呈沿着Y轴方向延伸的长条状的连接器,安装于电路基板50的主面50s(参照图1)。因此,如图6(a)、(b)所示,插座连接器10的一端部10a及另一端部10b在Y轴方向上相互对向。如图6(a)、(b)所示,插座连接器10包含外壳11、护罩12、多个导电端子13。

护罩12由含有树脂的绝缘材料构成,保持多个导电端子13,并且将外壳11与导电端子13之间绝缘。如图4~图6(a)、(b)所示,例如护罩12包含侧壁12a、12b、中央壁12c、侧壁12d、12d、底壁12e。底壁12e是呈大致矩形的板状体。侧壁12a、12b、中央壁12c及侧壁12d、12d分别以从底壁12e立设的方式设置于底壁12e上。

侧壁12a、12b分别位于底壁12e的各长边附近,且沿着该长边在Y轴方向上延伸。因此,侧壁12a、12b彼此在X轴方向上相互对向。侧壁12a是以其内部收容导电端子13的一部分的方式(以包围导电端子13的一部分的方式)设置。侧壁12b的X轴方向的外表面及内表面被外壳11的侧壁11b(下述)覆盖。侧壁12d、12d分别位于底壁12e的各短边附近,且沿着该短边在X轴方向上延伸。因此,侧壁12d、12d彼此在Y轴方向上相互对向。侧壁12d、12d的Y轴方向的外表面及内表面被外壳11的侧壁11c(下述)覆盖。

中央壁12c以与侧壁12a、12b、12d、12d隔开的状态,位于被侧壁12a、12b、12d、12d包围的空间内。中央壁12c在侧壁12a、12b间,沿着侧壁12a、12b(沿着侧壁12a、12b的延伸方向也就是Y轴方向)延伸。因此,中央壁12c在X轴方向上,与侧壁12a、12b对向。在中央壁12c的与侧壁12a对向的面,形成有用来使导电端子13露出的多个缺口12x。

护罩12通过包含侧壁12a、12b、中央壁12c、侧壁12d、12d及底壁12e来构成,而具有呈四角环状的凹状的凹部V。凹部V是收容插头连接器20的空间,具有一对凹部V1、V2。凹部V1由被侧壁12a、中央壁12c、底壁12e包围的空间形成,收容插头连接器20的凸部W1(参照图7(b))。凹部V2由被侧壁12b、中央壁12c、底壁12e包围的空间形成,收容插头连接器20的凸部W2(参照图7(b))。

外壳11由例如经冲压加工的金属的板状部件构成,具有弹性及导电性。如图6(a)、(b)所示,例如外壳11包含侧壁11a、11b、11c、11c、多个突起11e、连接器卡合部11g、11g。

如图5及图6(a)、(b)所示,侧壁11a、11b在X轴方向上相互对向,且沿着Y轴方向延伸。侧壁11a位于比护罩12的侧壁12a靠X轴方向的外侧。侧壁11a从电路基板50的主面50s向上方延伸,且在其上端朝向侧壁11b弯曲(也就是说,朝向X轴方向的内侧折返),从而构成为能在X轴方向上弹性变形。在侧壁11a的折返部分(X轴方向的内侧的部分)形成有多个狭缝11x。由此,侧壁11a变得容易在X轴方向上挠曲。侧壁11b是以覆盖护罩12的侧壁12b的X轴方向的外表面及内表面的方式设置。侧壁11b从电路基板50的主面50s沿着侧壁12b的外表面向上方延伸,且在其上端朝向侧壁11a弯曲(也就是说,朝向X轴方向的内侧折返,而沿着侧壁12b的内表面向下方延伸),从而构成为能在X轴方向上弹性变形。在侧壁11b的折返部分(X轴方向的内侧的部分)形成有多个狭缝11y。由此,侧壁11b变得容易在X轴方向上挠曲。侧壁11b的高度(Z轴方向上的长度)为侧壁11a的大致一半左右。

如图6(a)、(b)所示,侧壁11c、11c在Y轴方向上相互对向,且沿着X轴方向延伸。侧壁11c是以覆盖护罩12的侧壁12d的Y轴方向的外表面及内表面的方式设置。侧壁11c、11c连结于侧壁11a、11b。侧壁11c在其X轴方向的中央部具有接地接触部11z。接地接触部11z是从侧壁11c的上端朝向对向的侧壁11c(凹部V方向)弯曲的部分,构成为能在Y轴方向上弹性变形。也可在接地接触部11z形成有用来使其容易挠曲的缺口。

如图5及图6(a)、(b)所示,多个突起11e是以在侧壁11a、11b的下端向外侧(与凹部V为相反侧)突出的方式设置,且沿着Y轴方向排列。突起11e也能以进而在侧壁11c、11c的下端向外侧(与凹部V为相反侧)突出的方式设置。突起11e的伏卧于电路基板50的主面50s的面例如通过焊接等电连接于电路基板50的导电电路。也就是说,突起11e包含以安装于电路基板50的主面50s的方式构成的安装面。

连接器卡合部11g、11g构成为能卡合于下述锁定部件30的锁定卡合部32。连接器卡合部11g、11g分别配置于端部10a、10b。如图4及图6(a)、(b)所示,连接器卡合部11g、11g是形成于侧壁11c、11c的凹部。连接器卡合部11g、11g配置于侧壁11c、11c的靠后方。此外,连接器卡合部11g、11g的形状并不限定于凹部,例如也可为设置于侧壁11c、11c的缺口等。

多个导电端子13由例如经冲压加工的金属的板状部件构成,具有弹性及导电性。如图6(a)所示,多个导电端子13沿着Y轴方向排列。如图5所示,各导电端子13沿着X轴方向延伸,且包含基端部13a、中间部13b、接触部13c。

基端部13a配置于电路基板50的主面50s上,例如通过焊接等与电路基板50的导电电路连接。基端部13a位于护罩12的侧壁12a的下方。

中间部13b将基端部13a与接触部13c连结。中间部13b在护罩12的侧壁12a的内部呈U字状屈曲后,沿着电路基板50的主面50s延伸至中央壁12c附近。

如图5所示,接触部13c在插座连接器10与插头连接器20嵌合的嵌合状态下,与下述插头连接器20的导电端子23接触。接触部13c沿着中央壁12c向上方延伸,并且使前端部分弯曲而在凹部V与侧壁12a之间使一部分露出(从中央壁12c的缺口12x露出)。由此,接触部13c构成为能在X轴方向上弹性变形。

[插头连接器]其次,参照图4、图5及图7(a)、(b),对插头连接器20进行详细说明。插头连接器20是以沿着Y轴方向嵌合于对象连接器也就是插座连接器10的方式构成,且连接着电缆60的连接器。如图7(a)、(b)所示,插头连接器20包含外壳21、护罩22、多个导电端子23。

护罩22由含有树脂的绝缘材料构成,保持多个导电端子23,并且将外壳21与导电端子23之间绝缘。如图5及图7(a)、(b)所示,例如护罩22包含侧壁22a、22b、侧壁22c、22c、上壁22d。上壁22d(参照图5)是呈大致矩形的板状体。上壁22d的上表面被外壳21的上壁21a(下述)覆盖。侧壁22a、22b及侧壁22c、22c分别是以从上壁22d下垂的方式设置。

侧壁22a、22b分别位于上壁22d的各长边附近,且沿着该长边在Y轴方向上延伸。因此,侧壁22a、22b彼此在X轴方向上相互对向。如图5所示,在侧壁22a设置有导电端子23。侧壁22a的X轴方向的外表面及内表面的一部分被导电端子23覆盖。侧壁22b的X轴方向的内表面及外表面被外壳21的侧壁21b(下述)覆盖。侧壁22c、22c分别位于上壁22d的各短边附近,且沿着该短边在X轴方向上延伸。因此,侧壁22c、22c彼此在Y轴方向上相互对向。在侧壁22c、22c的上端部分,设置有从侧壁22c、22c进而向Y轴方向的外侧凸出的凸出部22x(参照图7(b))。如图7(b)所示,凸出部22x在插头连接器20上安装着锁定部件30的状态下作为载置锁定部件30的部分而发挥功能。

侧壁22a、22b、22c、22c在插头连接器20与插座连接器10嵌合时,收容于插座连接器10的凹部V内。因此,侧壁22a、22b、22c、22c构成整体上呈突出状的凸部W。侧壁22a、22b构成一对凸部W1,W2,并收容于一对凹部V1、V2中。也就是说,构成凸部W1的侧壁22a收容于凹部V1中,构成凸部W2的侧壁22b收容于凹部V2中(参照图5)。如图5所示,在插头连接器20与插座连接器10嵌合的状态下,通过设置于侧壁22a(凸部W1)的导电端子23与从构成凹部V2的中央壁12c的缺口12x露出的导电端子13接触,而构成例如信号电路的一部分。

外壳21由例如经冲压加工的金属的板状部件构成,具有弹性及导电性。如图4、图5及图7(a)、(b)所示,例如外壳21包含上壁21a、侧壁21b、前方部21c(参照图5)、接地接触部21d、轴承21e(参照图5)。

如图5所示,上壁21a覆盖电缆60的前端部,并且覆盖护罩22的上壁22d的上表面。如图4及图7(a)所示,上壁21a沿着Y轴方向延伸。如图5及图7(a)所示,上壁21a具有在X轴方向的前端弯曲且向下方延伸的前端部21z。另外,上壁21a具有覆盖凸出部22x(参照图7(b))的上表面及Y轴方向的外表面(侧面)的部分。外壳21中,上壁21a在锁定部件30向插头连接器20的载置(安装)完成后,安装于护罩22。

如图5所示,侧壁21b是以覆盖护罩22的侧壁22b的方式设置。侧壁21b具有第1部分21x与第2部分21y。第1部分21x以与上壁21a之间夹持电缆60的前端部的方式沿着Y轴方向延伸。第2部分21y是以连续于第1部分21x的X轴方向的前端并且覆盖侧壁22b的X轴方向的外表面及内表面的方式,沿着侧壁22b的形状设置。也就是说,第2部分21y从第1部分21x的前端沿着侧壁22b的外表面向下方延伸,并在侧壁22b的下端向侧壁22b的内表面方向弯曲,再沿着侧壁22b的内表面向上方延伸。

如图5所示,前方部21c覆盖护罩22的上壁22d的X轴方向的外表面。前方部21c具有第1部分21v与第2部分21w。第1部分21v沿着上壁21a的前端部21z的X轴方向的外表面设置。第2部分21w连续于第1部分21v的下端,并向X轴方向的后方延伸,且覆盖上壁22d的下表面。如图5所示,第2部分21w在插头连接器20与插座连接器10嵌合的状态下,与插座连接器10的护罩12的侧壁12a的上表面相接。

如图4及图7(b)所示,接地接触部21d是以覆盖护罩22的侧壁22c的Y轴方向的外表面的一部分的方式设置。如图4所示,接地接触部21d通过在插头连接器20与插座连接器10嵌合的状态下,与插座连接器10的接地接触部11z接触,而构成接地电路的一部分。

轴承21e保持下述锁定部件30的旋动轴34。如图5所示,轴承21e设置于上壁21a的X轴方向的前端部,且设置于Y轴方向的全域或至少Y轴方向的两端部。轴承21e设置于上壁21a的靠下表面,例如如图5所示,形成为中央被挖空的截面U字状的形状,从而形成为能支承(载置)旋动轴34。

多个导电端子23由例如经冲压加工的金属的板状部件构成,具有导电性。如图7(b)所示,多个导电端子23沿着Y轴方向排列。如图5所示,各导电端子23沿着X轴方向延伸,且包含连接部23a、中间部23b、接触部23c。

连接部23a沿着电缆60的前端部的内部导体61在侧壁22b的上端面延伸,并且通过焊接等连接于露出状态的内部导体61。中间部23b将连接部23a与接触部23c连结。中间部23b连续于连接部23a的X轴方向的前端并且朝向下方延伸后,沿着侧壁22a的下表面向后方(插座连接器10的中央壁12c方向)延伸。接触部23c在插座连接器10与插头连接器20嵌合的嵌合状态下,与插座连接器10的导电端子13接触。接触部23c连续于中间部23b的X轴方向的后端,并且沿着侧壁22a向上方延伸。

[锁定部件]参照图1~图5、图7(a)、(b)、图8(a)、(b)及图11(a)、(b),对锁定部件30进行详细说明。锁定部件30是以安装于插头连接器20并且保持插头连接器20与插座连接器10嵌合的嵌合状态的方式构成。如图1~图3所示,例如锁定部件30与电路基板50的主面50s对向,并沿着Y轴方向延伸,且安装于插头连接器20。

锁定部件30由例如经冲压加工的金属的板状部件构成,具有弹性及导电性。如图7(a)、(b)及图8(a)、(b)所示,锁定部件30包含主体部31、锁定卡合部32、32、解除操作部33、33、旋动轴34、连结部35、35。

如图7(a)及图8(a)所示,主体部31是沿着XY平面的板状部件,以与插座连接器10之间夹持与该插座连接器10嵌合的嵌合状态的插头连接器20的方式构成。主体部31具有呈大致矩形板状且沿着Y轴方向延伸的中央部31a、及从该中央部31a的Y轴方向的两端部向Y轴方向的外侧延伸的外端部31b、31b。外端部31b的X轴方向的后端部是以随着向Y轴方向的外侧延伸而向X轴方向的后方扩大的方式延伸。

锁定卡合部32、32是构成为能与配置于插座连接器10的端部10a、10b的连接器卡合部11g、11g卡合的部件。X轴方向中,将电缆60以向插头连接器20靠近的方式延伸的方向设为前方,将电缆60以从插头连接器20远离的方式延伸的方向设为后方的情况下,锁定卡合部32、32配置于插头连接器20的靠后方。这里所说的靠后方,例如为插头连接器20的X轴方向的全域中比至少一半靠后方的区域。更详细来说,锁定卡合部32、32在X轴方向上,配置于比旋动轴34靠后方且比解除操作部33、33靠前方(也就是说,隔在旋动轴34与解除操作部33、33之间的位置)。如图7(a)、(b)及图8(a)、(b)所示,锁定卡合部32具有下垂部32a、折返部32b、延伸部32c。

下垂部32a是从主体部31(详细来说为外端部31b)的Y轴方向的靠外侧的部分向下方(Z轴方向且在嵌合状态下向插座连接器10靠近的方向)延伸的部分。下垂部32a具有连续于外端部31b的外端(靠外侧的端部)并且向下方延伸的第1部分32d、及连续于该第1部分32d的下端并且向下方延伸的第2部分32e。关于第2部分32e,其X轴方向的长度(宽度)为第1部分32d的大致一半左右,且仅连续于第1部分32d的下端的X轴方向的中央部分。另外,第2部分32e在其X轴方向的中央部分形成有狭缝36,且在X轴方向上分成二股。狭缝36连续地形成至下述折返部32b及延伸部32c为止。像这样地,在锁定卡合部32形成有狭缝36。

折返部32b是以从下垂部32a的下端(详细来说为下垂部32a的第2部分32d的下端)朝向Y轴方向的内侧折返的方式弯曲并延伸的部分。如图4所示,在插座连接器10与插头连接器20嵌合的嵌合状态下,Z轴方向上,折返部32b的下端的位置与插座连接器10的护罩12的下端的位置大体一致(详细来说,折返部32b的下端位于比护罩12的下端略靠上方)。如上所述,在折返部32b的X轴方向的中央部分也形成有狭缝36。

延伸部32c是从折返部32b的Y轴方向的靠内侧的部分向上方(Z轴方向且在嵌合状态下从插座连接器10远离的方向)延伸的部分。如图7(b)及图8(b)所示,延伸部32c具有连续于折返部32b的内端(靠内侧的端部)并且向上方延伸的第1部分32f、连续于该第1部分32f的上端并且向上方延伸的第2部分32g、及卡合部32h(参照图7(b)及图8(b))。如上所述,在延伸部32c的X轴方向的中央部分也形成有狭缝36,更详细来说,在延伸部32c的第1部分32f的X轴方向的中央部分形成有狭缝36(在第2部分32g未形成狭缝36)。卡合部32h是设置于第2部分32g的Y轴方向的内侧的面,且朝向Y轴方向的内侧突出的突状部分。如图4所示,卡合部32h在嵌合状态下卡合于插座连接器10的连接器卡合部11g。

如图8(b)所示,解除操作部33、33是以连结于锁定卡合部32、32,且能执行将插座连接器10的连接器卡合部11g与锁定卡合部32之间的卡合(参照图4)解除的操作的方式构成的部分。解除操作部33、33配置于X轴方向上的插头连接器20的靠后方。更详细来说,解除操作部33、33在X轴方向上,配置于比锁定卡合部32、32靠后方。如图8(a)、(b)所示,解除操作部33具有凸出部33a、操作部33b。

如图8(b)所示,凸出部33a是连续于锁定卡合部32的延伸部32c的第2部分32g并且向X轴方向的后方延伸的部分。更详细来说,凸出部33a是连续于第1部分32f的X轴方向的后端并且向后方延伸的部分。如图8(b)所示,操作部33b是连续于凸出部33a的上端并且朝向Y轴方向的内侧延伸的部分。操作部33b的上表面(主面)与主体部31(详细来说为主体部31的外端部31b)的上表面(主面)配置于大致同一平面。如图11(a)所示,通过将解除操作部33的操作部33b朝向上方操作,如图11(b)所示,经由凸出部33a连结于操作部33b的延伸部32c朝向Y轴方向的外侧移位,设置于延伸部32c的卡合部32h也朝向Y轴方向的外侧移位。由此,如图11(b)所示,卡合部32h与插座连接器10的连接器卡合部11g的卡合被解除。

如图8(a)、(b)所示,旋动轴34沿着Y轴方向延伸。如图5所示,旋动轴34配置于插头连接器20的靠前方。这里所说的靠前方,例如为插头连接器20的X轴方向的全域中比至少一半靠前方的区域。旋动轴34经由设置于主体部31的X轴方向的前端且Y轴方向的两端部的连结部35、35,连结于主体部31。连结部35是以从主体部31朝旋动轴34向下方弯曲的方式设置。如图5所示,旋动轴34载置于轴承21e,通过被轴承21e及上壁21a夹持而得到保持。由此,锁定部件30相对于插头连接器20能以旋动轴34为中心旋动地安装。

[嵌合状态]其次,参照图4及图5,对插座连接器10与插头连接器20的嵌合状态进行说明。当插头连接器20已嵌合于插座连接器10时,如图5所示,插头连接器20的凸部W1(侧壁22a)收容于插座连接器10的凹部V1,并且插头连接器20的凸部W2(侧壁22b)收容于插座连接器10的凹部V2。

在嵌合状态下,如图5所示,通过插座连接器10的导电端子13的接触部13c与插头连接器20的导电端子23的接触部23c接触,导电端子13、23彼此相互电连接。另外,在嵌合状态下,如图4所示,通过插座连接器10的接地接触部11z与插头连接器20的接地接触部21d接触,进行接地连接。

进而,在嵌合状态下,如图4所示,锁定部件30的锁定卡合部32的设置于延伸部32c的卡合部32h卡合于插座连接器10的连接器卡合部11g。由此,安装于插头连接器20的锁定部件30连接于插座连接器10,能牢固地保持插座连接器10与插头连接器20的嵌合状态。

[嵌合步骤]其次,参照图9(a)、(b),对使插头连接器20嵌合于插座连接器10的步骤(以下,称作“嵌合步骤”)进行说明。首先,如图9(a)所示,在分离状态(嵌合前的状态)下,使插座连接器10与插头连接器20在Z轴方向上相互对向配置。继而,使插头连接器20在沿着Z轴方向的嵌合方向上移动,从而如图9(b)所示使插头连接器20嵌合于插座连接器10。随着插头连接器20向插座连接器10的嵌合完成,如图4所示,锁定部件30的卡合部32h卡合于插座连接器10的连接器卡合部11g。由此,插座连接器10与插头连接器20的嵌合状态通过锁定部件30得到保持。至此,嵌合步骤完成,连接器装置1变成图1~图3所示的状态。

[拔掉步骤]其次,参照图10(a)~(c)及图11(a)、(b),对将插头连接器20从插座连接器10拔掉的步骤(以下,称作“拔掉步骤”)进行说明。首先,如图10(a)及图11(a)所示,作业人员用手指等抬起锁定部件30的解除操作部33的操作部33b。由此,如图11(b)所示,连结于操作部33b的延伸部32c朝向Y轴方向的外侧移位,设置于延伸部32c的卡合部32h也朝向Y轴方向的外侧移位。由此,如图11(b)所示,卡合部32h与插座连接器10的连接器卡合部11g的卡合被解除。通过抬起操作部33b的操作,卡合被解除,进而,如图10(b)所示,锁定部件30以旋动轴34为中心旋转。

继而,如图10(c)所示,将插头连接器20从插座连接器10拔掉。具体来说,执行如下操作:将插头连接器20向沿着Z轴方向的方向(详细来说为上方)往上拉拽,由此将插头连接器20从插座连接器10拔掉。至此,拔掉步骤完成。

[作用]如上所述,连接器装置1具备:插头连接器20,以沿着Z轴方向嵌合于插座连接器10的方式构成,且连接有沿着X轴方向延伸的电缆60;及锁定部件30,以安装于插头连接器20,并且保持插头连接器20与插座连接器10嵌合的嵌合状态的方式构成;且锁定部件30具有:主体部31,以与插座连接器10之间夹持嵌合状态的插头连接器20的方式构成;及锁定卡合部32、32,构成为能与设置于插座连接器10的连接器卡合部11g、11g卡合;锁定卡合部32具有:下垂部32a,从主体部31的Y轴方向的靠外侧的部分向下方延伸;折返部32b,以从下垂部32a的下端朝向Y轴方向的内侧折返的方式延伸;及延伸部32c,从折返部32b的Y轴方向的靠内侧的部分向上方延伸;并且包含卡合于连接器卡合部11g的卡合部32h。

在这种连接器装置1中,锁定部件30的锁定卡合部32与插座连接器10的连接器卡合部11g能够卡合。由此,因为锁定部件30连接于插座连接器10,所以***座连接器10及锁定部件30夹持的插头连接器20的向拔掉方向的移动受到限制。因此,即便由余势等产生的外力通过电缆60作用于插头连接器20,也能保持嵌合状态。另外,锁定卡合部32具有向下方延伸的下垂部32a、从下垂部32a的下端朝向内侧折返的折返部32b、及从折返部32b的内端(靠内侧的端部)向上方延伸的延伸部32c,且形成为大致U字状。在拔掉时,锁定卡合部32的卡合部32h与插座连接器10的连接器卡合部11g的卡合状态会被解除,解除卡合状态时,需要使锁定卡合部32移位(挠曲)。关于这一点,通过像上文所述的那样将锁定卡合部32形成为U字状,能在有限的连接器高度的条件下,使锁定卡合部32的弹簧长度(作为弹簧而发挥功能的部分的长度)尽可能地长,从而能以适度的力执行卡合解除操作。综上所述,根据连接器装置1,即便作用外力也能稳定地维持嵌合状态,并且能提高拔掉时等的操作性。

在锁定卡合部32形成有狭缝36。由此,能使锁定卡合部32更易挠曲,从而能提高拔掉时等的操作性。

锁定卡合部32在X轴方向上,配置于插头连接器20的靠后方。由于将电缆60的靠插头连接器20的部分向上方抬起从而电缆60移位的情况(所谓的受到余势的情况)下,在插头连接器20中,供安装电缆60的靠后方的部分容易遭受从插座连接器10分离的方向的外力(由余势产生的外力)。关于这一点,通过将锁定卡合部32配置于插头连接器20的靠后方,即便是在作用有由所述余势产生的外力的情况下,也能适当维持嵌合状态。

锁定部件30还具有解除操作部33、33,该解除操作部33是以连结于锁定卡合部32,且能执行将连接器卡合部11g与锁定卡合部32之间的卡合解除的操作的方式构成。由于通过解除操作部33能将连接器卡合部11g与锁定卡合部32的卡合解除,所以能进一步提高拔掉时的操作性。

解除操作部33配置于插头连接器20的靠后方。在插头连接器20的后方延伸有电缆60,通过将解除操作部33配置于这种设置有其他部件(电缆60)的靠后方的位置,无需确保新的空间来设置解除操作部33,从而能有效利用搭载插座连接器10的电路基板50上的空间。

通过将解除操作部33朝向上方操作,而将连接器卡合部11g与锁定卡合部32之间的卡合解除。例如在通过按下解除操作部33而将连接器卡合部11g与锁定卡合部32之间的卡合解除的态样中,通过该按下动作,供通过焊接等安装有插座连接器10的电路基板50的焊接部分会受到高负载,从而有引起连接不良的担忧。关于这一点,通过采用将解除操作部33朝向上方操作的构成,既能减轻对电路基板50的负载,又能解除卡合。

锁定部件30相对于插头连接器20能以沿着Y轴方向延伸的旋动轴34为中心旋动地安装。通过使锁定部件30绕着旋动轴34旋动,便会轻易地解除锁定,因此能更为容易地进行拔掉作业。另外,锁定部件30经由旋动轴34安装于插头连接器20,因此能抑制零件的散落。

锁定部件30的旋动轴34配置于插头连接器20的靠前方。由此,能充分确保配置于靠前方的旋动轴34与配置于靠后方的解除操作部33的距离,从而使锁定部件30以旋动轴34为中心旋动时,能更为轻易地解除锁定。

锁定卡合部32在X轴方向上,配置于旋动轴34与解除操作部33之间。由此,从后方朝向前方依次配置有解除操作部33、锁定卡合部32及旋动轴34。解除锁定时,要操作解除操作部33,将连接器卡合部11g与锁定卡合部32的卡合解除后,使锁定部件30旋动,通过形成为所述配置,从配置于后方的构成朝向配置于前方的构成依次动作,从而能提高操作性。

解除操作部33的操作部33b的上表面(主面)与主体部31(详细来说为主体部31的外端部31b)的上表面(主面)配置于大致同一平面。从容易操作解除操作部33的观点来说,解除操作部33优选配置于最下方。另一方面,在解除操作部33配置于比主体部31靠上方的情况下,存在因为设置有解除操作部33而导致连接器装置1的高度变高的问题。关于这一点,通过将解除操作部33的主面与主体部31的主面配置于大致同一平面,既能避免因为设置有解除操作部33而导致连接器装置1的高度变高,又能最大限度地将解除操作部33设置于上方而确保操作性。

[第2实施方式]以下,参照图12(a)、(b)、图13、图14(a)、(b)及图15(a)、(b),对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在第2实施方式中,主要对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的点进行说明。图12(a)、(b)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连接器装置100的立体图。图13是图12的连接器装置100(嵌合前)的后视图。图14是表示图12的连接器装置100(嵌合状态)的图,(a)是俯视图,(b)是后视图。图15(a)、(b)是表示图12的连接器装置100中包含的插座连接器110的立体图。

如图12(a)、(b)、图13、图14(a)、(b)及图15(a)、(b)所示,连接器装置100具备插座连接器110(第1连接器)、插头连接器20(第2连接器)、锁定部件30。在第2实施方式的连接器装置100中,插头连接器20及锁定部件30与第1实施方式的连接器装置1相同。这里,主要对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的构成也就是插座连接器110进行说明。

如图15(a)、(b)所示,插座连接器110的基本构成与第1实施方式的插座连接器10相同,但在具备侧壁150、150代替了插座连接器10的侧壁11c、11c这一点上,与第1实施方式的插座连接器10不同。侧壁150、150在Y轴方向上相互对向,且沿着X轴方向延伸。侧壁150具有基部151、连接器卡合部152、保护部153。

基部151具有第1部分151a、第2部分151b。第1部分151a是以连续于侧壁11a的外表面的方式向Y轴方向的外侧延伸。第2部分151b连续于第1部分151a的上端,并且朝向X轴方向的后方延伸。

连接器卡合部152构成为能卡合于锁定部件30的锁定卡合部32。如图15(a)、(b)所示,连接器卡合部152是以连续于基部151的第2部分151b的X轴方向的靠后方且Y轴方向的靠内侧(从外端进入内侧的部分)的方式设置。连接器卡合部152具有第1部分152a、第2部分152b、第3部分152c、卡合部152d。第1部分152a是连续于基部151的第2部分151b并且向上方延伸的部分。第2部分152b是连续于第1部分152a的上端并且向X轴方向的后方延伸的部分。第3部分152c是连续于第2部分152b的X轴方向的后端并且向下方延伸的部分,且连续于侧壁11b的外表面。卡合部152d是连续于第2部分152b的Y轴方向的外端(靠外侧的端部)且从该外端弯曲并向下方延伸的部分。卡合部152d是卡合于锁定部件30的锁定卡合部32的部分。

如图13及图14(b)所示,保护部153是在插座连接器110与插头连接器20嵌合的状态下,位于Y轴方向上的下垂部32a的外侧的部分。更详细来说,保护部153设置于与连接器卡合部152之间夹持锁定部件30的锁定卡合部32的位置(也就是说,嵌合状态的连接器装置100的Y轴方向的最外侧)。保护部153是侧壁150的一构成,因此为导电性外壳。

如图15(a)、(b)所示,保护部153是以连续于基部151的第2部分151b的X轴方向的靠后方端部且Y轴方向的靠外侧端部的方式设置。保护部153具有第1部分153a、第2部分153b、第3部分153c、第4部分153d、第5部分153e。第1部分153a是连续于基部151的第2部分151b并且向上方延伸的部分。第2部分153b是连续于第1部分153a的上端并且向X轴方向的后方延伸的部分。第3部分153c是连续于第2部分153b的X轴方向的后端并且向下方延伸的部分。第4部分153d是沿着Y轴方向延伸的部分,且是将第3部分153c的下端与连接器卡合部152的第3部分152c的下端连结的部分。第5部分153e是连续于第2部分153b的Y轴方向的内端(靠内侧的端部)且从该内端(靠内侧的端部)弯曲并向下方延伸的部分。保护部153的第5部分153e在Y轴方向上,与连接器卡合部152的卡合部152d对向。

如上所述,在第2实施方式的连接器装置100中,如图14(b)所示,在插座连接器110与插头连接器20嵌合的状态下,保护部153设置于Y轴方向上的下垂部32a的外侧。例如在锁定卡合部32向Y轴方向的外侧发生了变形的情况下,有无法适当进行锁定卡合部32与连接器卡合部152的卡合的担忧。关于这一点,通过将保护部153设置于锁定卡合部32的外侧(详细来说是,在锁定卡合部32中,位于Y轴方向的最外侧的下垂部32a的外侧),能防止锁定卡合部32向外侧变形,并且即便是在发生了变形的情况下,也能在嵌合时使保护部153(详细来说为保护部153的第5部分153e(参照图15(a)))抵着下垂部32a而将锁定卡合部32向Y轴方向的内侧矫正,从而能适当进行锁定卡合部32与连接器卡合部152的卡合。

而且,更详细来说,保护部153设置于与连接器卡合部152之间夹持锁定卡合部32的位置。由此,在嵌合时,保护部153配置于锁定卡合部32与连接器卡合部152的卡合部位的外侧。由此,能确实地防止所述锁定卡合部32向外侧变形及将锁定卡合部32向内侧矫正。

另外,保护部153是侧壁150的一构成,且是导电性外壳的一部分。由此,无需另行准备部件来设置保护部,从而不增加零件件数便能设置保护部153。

30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插座壳体及插座连接器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

技术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