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椅的可变截面台

文档序号:1676527 发布日期:2019-12-31 浏览:16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座椅的可变截面台 (Variable cross-section table of seat ) 是由 E·O·弗雷姆斯 E·帕拉乔斯 于 2017-09-19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交通工具座椅的可变截面台,包括:上层、中间层和下层。所述可变截面台还包括:至少一个框架接口部,包括首尾截面;至少一个悬臂部,包括首尾截面;以及座表面,在多个乘客的横向方向上沿交通工具座椅的全长延伸。所述可变截面台的所述至少一个框架接口部包括与所述至少一个悬臂部相比增加的厚度。(The present invention provides a variable cross-section table for a vehicle seat, comprising: an upper layer, an intermediate layer and a lower layer. The variable cross-section table further comprises: at least one frame interface portion including a fore-aft cross-section; at least one cantilever portion including a fore-aft cross-section; and a seating surface extending along the entire length of the vehicle seat in a lateral direction of the plurality of passengers. The at least one frame interface portion of the variable cross-section table includes an increased thickness as compared to the at least one cantilevered portion.)

座椅的可变截面台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涉及和要求于2017年4月6日提交的标题为“VARIABLE THICKNESS ANDVARIABLE SECTION BENCH PANEL FOR MULTIPLE PASSENGER AIRCRAFT SEATS”的美国临时申请62/482,341号(“'341申请”)的优先权权益。'341申请以引用的方式全部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本发明领域涉及在飞行器等的座椅中厚度可变的台(bench)。

背景技术

乘客座椅,尤其是交通工具或者飞行器乘客座椅,是为确保乘客在各种负载条件(包括例如硬着陆和碰撞条件)下的安全而设计的。在一些情况下,法规和/或政府要求规定座椅符合乘员保护/冲击试验。座椅必须能够承受导致交通工具地板变形的负荷和/或与乘员的质量有关的重大惯性负荷。传统的座椅(通常为2个至4个乘员设计)采用框架布置,具有在乘客之间的多个框架和横向延伸并且连接多个框架中的每个框架的多个支撑构件。座盘然后附接至框架(框架和横向支撑构件)。这种框架的一个示例描述于美国申请15/314,123(公开号2017/0096226)中。

在某些情况下,为了使重量最小化和结构效率最大化,可能需要设计座椅和相关的子部件,其中负载路径配置为通过座椅将负载从乘客转移到飞行器的结构中。具体地,可能需要为座椅设计和生产具有根据座椅的负载条件专门设计的不同截面的台结构,其中座椅包括整体横向支架,因此无需在座椅框架中使用单独的结构构件来支撑横向负载。

发明内容

本专利中使用的术语“发明”、“所述发明”、“这个发明”和“本发明”旨在广泛地指代本专利和随附权利要求的所有主题。包含这些术语的陈述应被理解为不限制本文描述的主题或不限制随附权利要求的意义或者范围。由本专利覆盖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由随附权利要求限定,而不是由本发明内容限定。本发明内容是本发明的各个方面的高层概述并且介绍了在随附

具体实施方式

部分中还描述的一些概念。本发明内容不旨在确定所要求的主题的关键或本质特征,也不旨在孤立地用来确定所要求的主题的范围。应当通过参考本专利的整个说明书的合适部分、任何或所有附图以及每项权利要求理解主题。

根据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一种用于交通工具座椅的可变截面台,可变截面台包括:上层、中间层和下层;至少一个框架接口部,包括首尾截面(fore-aft section);至少一个悬臂部,包括首尾截面;以及座表面,在多个乘客的横向方向上沿交通工具座椅的全长延伸,其中:可变截面台的至少一个框架接口部包括与至少一个悬臂部相比增加的厚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变截面台的至少一个框架接口部的厚度大约是至少一个悬臂部的四倍。

在某些实施例中,至少一个框架接口部包括两个框架接口部,并且可变截面台包括位于两个框架接口部之间的大约中间处的内部首尾截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两个框架接口部中的至少一个框架接口部的位置处,可变截面台的厚度包括:在朝内部首尾截面移动时的第一次减小、和在远离内部首尾截面移动时的第二次减小,其中第一次减小和第二次减小关于框架接口部对称。

在某些实施例中,在两个框架接口部中的至少一个框架接口部的位置处,可变截面台的厚度包括:在朝内部首尾截面移动时的第一次减小、和在远离内部首尾截面移动时的第二次减小,其中第二次减小包括与第一次减小相比在厚度上的逐渐减小,使得第一次减小和第二次减小关于两个框架接口部中的至少一个框架接口部的位置不对称。

在某些实施例中,上层和下层分别包括多层编织复合材料。在一些实施例中,中间层包括编织复合材料和复合泡沫芯材中的至少一种。

在某些实施例中,可变截面台还包括增强层。

在某些实施例中,增强层包括第一部,该第一部在横向方向上沿交通工具座椅的全长延伸,并且从可变截面台的尾端朝可变截面台的前端延伸约25%。在一些实施例中,增强层包括第二部,该第二部与至少一个框架接口部对齐,并且从可变截面台的尾端朝可变截面台的前端延伸约75%。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至少一个框架接口部处,框架构件被设置在可变截面台的底表面处,并且上支撑平台被设置在可变截面台的顶表面处,使得多个紧固件从上支撑平台通过可变截面台的全厚度而延伸到框架构件。

根据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用于多个乘客的乘客座椅包括:至少一个框架构件;可变截面台,包括:上层,跨越可变截面台的大约整个表面区域;中间层;下层,跨越可变截面台的大约整个表面区域;至少一个框架接口部,与至少一个框架构件对齐,至少一个框架接口部包括首尾截面;至少一个悬臂部,包括首尾截面;以及座表面,在多个乘客的横向方向上沿乘客座椅的全长延伸,其中:可变截面台的至少一个框架接口部包括与至少一个悬臂部相比增加的厚度。

在某些实施例中,可变截面台的至少一个框架接口部的厚度大约是至少一个悬臂部的四倍。

在某些实施例中,至少一个框架接口部包括两个框架接口部,并且可变截面台包括位于两个框架接口部之间的大约中间处的内部首尾截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两个框架接口部中的至少一个的位置处,可变截面台的厚度包括:在朝内部首尾截面移动时的第一次减小、和在远离内部首尾截面移动时的第二次减小,其中第一次减小和第二次减小关于框架接口部对称。

在某些实施例中,在两个框架接口部中的至少一个的位置处,可变截面台的厚度包括:在朝内部首尾截面移动时的第一次减小、和在远离内部首尾截面移动时的第二次减小,其中第二次减小包括与第一次减小相比在厚度上的逐渐减小,使得第一次减小和第二次减小关于两个框架接口部中的至少一个框架接口部的位置不对称。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层和下层分别包括多层编织复合材料,并且中间层包括编织复合材料和复合泡沫芯材中的至少一种。

在某些实施例中,可变截面台还包括增强层,该增强层包括:第一部,该第一部在横向方向上沿乘客座椅的全长延伸,并且从可变截面台的尾端朝可变截面台的前端延伸约25%;以及第二部,该第二部与至少一个框架接口部对齐,并且从可变截面台的尾端朝可变截面台的前端延伸约75%。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至少一个框架接口部处,框架构件被设置在可变截面台的底表面处,并且上支撑平台被设置在可变截面台的顶表面处,使得多个紧固件从上支撑平台通过可变截面台的全厚度而延伸到框架构件。

根据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多乘客座椅组件包括:第一框架组件;第二框架组件,沿多乘客座椅组件的长度在横向方向上从第一框架组件偏移;以及可变截面台,被附接至第一框架组件的上部,并且被附接至第二框架组件的上部,可变截面台包括:上层,跨越可变截面台的大约整个表面区域;中间层;下层,跨越可变截面台的大约整个表面区域;第一框架接口部,与第一框架组件对齐;第二框架接口部,与第二框架组件对齐;在可变截面台的第一端处的第一悬臂部,包括首尾截面;在可变截面台的第二端处的第二悬臂部,包括首尾截面;以及座表面,在多个乘客的横向方向上沿多乘客座椅组件的全长延伸,其中:可变截面台的第一框架接口部和第二框架接口部分别包括与第一悬臂部和第二悬臂部相比增加的厚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的乘客座椅的透视图。

图2是图1的乘客座椅的正视图。

图3是图2的乘客座椅的截面视图。

图4是图3的乘客座椅的截面视图。

图5和图6是图4的乘客座椅的截面视图。

图7是图4的乘客座椅的详细视图。

图8是图1的乘客座椅的分解图。

图9A是根据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的乘客座椅的透视图。

图9B是图9A的乘客座椅的可变截面台的透视图。

图10是图9B的可变截面台的截面视图。

图11和图12是图10的可变截面台的截面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此处用细节来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主题以满足法定要求,但是该描述不一定旨在限制权利要求的范围。所要求保护的主题可体现在其他方面,可包括不同的元素或者步骤,并且可与其他现有的或未来的技术结合使用。本说明书不应解释为暗示各种步骤或元素之间的任何特定的顺序或排列,除非个别步骤的顺序或元素的安排被明确地描述。

图1至图8图示了乘客座椅100的可变截面台101的实施例,其中可变截面台101在横向方向上(参见图1)沿座椅100的全长跨越,使得座椅100可以包括多个座椅靠背21、31、41和安全带22、32、42。可变截面台101包括所有座椅靠背共用的座表面101.1,并且具有不同的轮廓和厚度,使得可变截面台101在结构上被优化,以承受所有座椅负载并且将所有座椅负载转移到座椅100的框架组件中(参见图1),而不需要沿座椅100的长度的单独的结构构件。座表面101.1可能有坐垫、泡沫层或者为多个乘客模拟可变截面台101的部分的分离的其他适当的物体(未示出)。附图关注于为三个乘员配置的座椅100;然而,可变截面台101可能适用于与任何数目的乘员(包括少至一个、或者多达十个或超过十个的乘员)的座椅一起使用。在这些实施例中,可变截面台101可能包括上层102、中间层103和下层104(参见图8)。在某些情况下,根据可变截面台101的具体结构附接和/或负载条件,可变截面台101可能包括另外的层。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可变截面台101可以与至少一个框架组件连接,其中每个框架组件都可以包括前框架构件51、52和尾框架构件61、62。前框架构件51、52可以延伸通过可变截面台101,并且附接至上支撑平台71、72。如图3所示,尾框架构件61可以包括上部63,该上部63包括与可变截面台101的下侧的适当部分相对应的轮廓表面64。图3示出了截面3-3(参见图2),该截面3-3是在座椅100的横向方向上看到的截面视图。紧固件11可以从上支撑平台71、72通过可变截面台101延伸到尾框架构件61、62的上部的螺纹孔中。传统的座椅通常需要至少一个结构构件(除了座板之外),该结构构件在附接至各个框架组件(例如附接至(1)前框架构件51/尾框架构件61和(2)前框架构件52和尾框架构件62两者)的情况下沿座椅的长度延伸。然而,可变截面台101(和下面描述的可变截面台1001)将结构特征和座板部件结合成单一部件,从而不需要沿座椅的长度延伸的、附接至各个框架组件的另外的结构构件。

如图5和图6所示,可变截面台101在远离尾端(在可变截面台101附接至座椅靠背和安全带的情况下)朝着可变截面台101的前端移动时厚度减小。除了在从可变截面台101的尾端移动到可变截面台101的前端时(参见图3、图5、图6)改变可变截面台101的厚度之外,可变截面台101的厚度也可以随图4所示的长度改变。图4是向后看的整个可变截面台101的截面视图。例如,可变截面台101可能具有在第一悬臂端和至少一个框架接口部处或者附近的首尾截面5-5(参见图4和图5)。框架接口部的一个示例是用于与第一框架组件(前框架构件51和尾框架构件61)连接的首尾截面6-6(参见图4和图6)。可变截面台101也可以具有:位于相邻的框架接口部之间的大约中间处的内部截面5.1-5.1、用于与第二框架组件(前框架构件52和尾框架构件62)连接的截面6.1-6.1、和在座椅100的第二悬臂端处的截面5.2-5.2。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截面5.1-5.1和截面5.2-5.2中的至少一个可能与截面5-5相似。然而,情况并不总是如此。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与截面5-5和截面5.2-5.2相比,内部截面5.1-5.1(由于其接近截面6-6和截面6.1-6.1处的框架附件)可能需要更少的材料,来承受弯曲负载和正确地分配负载。此外,与在框架附件(内部截面5.1-5.1)之间相比,对在端部(截面5-5和截面5.2-5.2)附近的可变截面台101的柔性可能有不同的要求。另外,在某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截面6.1-6.1可能与截面6-6相似。然而,情况并不总是如此。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与截面6-6相比,截面6.1-6.1(由于截面5.2-5.2的较短的悬臂距离)可能需要更少的材料,来承受弯曲负载和正确地分配负载。

因为座椅负载(例如与坐在可变截面台101上的乘员相关的负载)必须从可变截面台101转移到交通工具的结构中,所以可变截面台101设计为在框架组件的附件附近的区域中承受高负载(例如剪切和弯曲负载)。例如,截面6-6和截面6.1-6.1可能包括与可变截面台101的其他部分相比增加的厚度。增加的厚度可能是基于局部层的复合材料(例如编织石墨)、金属特征(例如加工或者板金属)、在上复合面层与下复合面层之间的复合芯材或者其他相关特征。在这些区域中的增加的厚度可能提高可变截面台101承受弯曲负载的能力,可能有助于附接至(多个)框架构件,可能增加惯性力矩特性(从而影响弯曲能力),或者可以产生任何其他相关影响。如图4所示,可变截面台101可能包括:在具有截面6-6处的框架(即,具有前框架构件51和尾框架构件61)的接口的第一侧的厚度减小106、和在具有截面6-6处的框架的接口的第二侧的厚度减小107。在框架接口的第一侧的厚度减小106可能关于在框架接口的第二侧的厚度减小107对称,尽管情况并不总是如此。类似地,如图4和图7所示,可变截面台101可能包括:在具有截面6.1-6.1处的框架(即,具有前框架构件52和尾框架构件62)的接口的第一侧的厚度减小108、和在具有截面6.1-6.1处的框架的接口的第二侧的厚度减小109。在框架接口的第一侧的厚度减小108可能关于在框架接口的第二侧的厚度减小109对称,尽管情况并不总是如此。在一些实施例中,厚度减小106至109分别与以阶梯方式终止的一系列复合层和/或降低到减小的厚度的芯材相对应。

如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在远离座椅100的尾端(即,在到座椅靠背21、31、41的附接附近)时,可变截面台101的总厚度在截面5-5处快速减小到最小厚度。在一些实施例中,截面5-5在到达可变截面台101的尾端与前端之间的中间点之前达到最小厚度。增强层105(参见图8)可包括在可变截面台101的尾端附近停止的截面5-5处的第一部105.1。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部105.1在横向方向上沿可变截面台101的全长延伸并且从可变截面台101的尾端(朝前端)延伸约25%。图6示出了截面6-6的一个示例,其中截面没有达到最小厚度直到接近可变截面台101的前端。与第一部105.1相比,增强层105(参见图8)的第二部105.2可能从可变截面台101的尾端延伸更大的距离。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部105.2从可变截面台101的尾端延伸约75%。如图7和图8所示,增强层105可能包括与截面6.1-6.1对齐的第三部105.3,该第三部105.3与第二部105.2相似。

如图8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变截面台101可能包括上层102、中间层103、下层104和增强层105。在一些示例中,上层102和下层104中的至少一个贯穿大部分整个相应层具有恒定厚度。上层102和下层104可能分别跨越可变截面台101的大约整个表面区域。如图8所示,中间层103也可能跨越可变截面台101的大约整个表面区域。上层102和/或下层104可能是一个或多个编织和/或单向石墨层或者任何合适的材料的群组。中间层103可能包括至少一个编织和/或单向石墨层、芯材(例如硬泡沫芯材、六角单元芯材、压碎芯材等)、它们的组合或者任何其他合适的材料。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变截面台101包括夹层板构造。中间层103可以在至少一个方向上有可变厚度(例如中间层103的厚度在从座椅的尾端移动到前端时改变并且/或者可以在沿座椅100的长度移动时改变)。在一些实施例中,沿可变截面台101的长度的不同截面之间的厚度变化(例如截面5-5与截面6-6之间的差异)主要是由于相应区域中的中间层103之间的差异所致。尽管图5至图8图示了设置在下层104下面的增强层105,但是在一些实施例中,增强层105设置在中间层103与下层104之间。

图9A至图12图示了乘客座椅100的可变截面台1001的实施例,其中可变截面台1001包括座表面1001.1,该座表面1001.1在横向方向上沿座椅100的全长延伸,使得座椅100可以包括多个座椅靠背21、31、41和安全带22、32、42。座表面1001.1为所有座椅靠背共用,并且可能具有坐垫、泡沫层或者为多个乘客模拟可变截面台1001的部分的分离的其他适当的物体(未示出)。附图关注于为三个乘员配置的座椅100;然而,可变截面台1001可能适用于与任何数目的乘员(包括少至一个、或者多达十个或超过十个的乘员)的座椅一起使用。在这些实施例中,可变截面台1001可能包括上层1002、中间层1003和下层1004(参见图10至图12)。在一些情况下,根据可变截面台1001的具体结构附接和/或负载条件,可变截面台1001可能包括另外的层。

在一些实施例中,类似于可变截面台101,可变截面台1001可能与至少一个框架组件(包括前框架构件51、52和尾框架构件61、62)连接。

如图11和图12所示,与尾端(可变截面台1001在此处附接至座椅靠背和安全带)相比,可变截面台1001在可变截面台1001的前端的厚度减小。除了在从可变截面台1001的尾端移动到可变截面台1001的前端时改变可变截面台101的厚度(参见图11和图12)之外,可变截面台1001的厚度也可能沿图10所示的长度改变。图10是向后看到的整个可变截面台1001的截面视图。可变截面台1001可能具有在第一悬臂端和至少一个框架接口部处或者附近的首尾截面11-11(参见图10和图11)。框架接口部的一个示例是用于与第一框架组件(前框架构件51和尾框架构件61)连接的首尾截面12-12(参见图10和图12)。可变截面台1001也可能具有位于相邻的框架接口部之间的大约中间处的内部截面11.1-11.1、用于与第二框架组件(前框架构件52和尾框架构件62)连接的截面12.1-12.1、和在座椅100的第二悬臂端处的截面11.2-11.2。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截面11.1-11.1和截面11.2-11.2中的至少一个可能与截面11-11相似。然而,情况并不总是如此。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与截面11-11和截面11.2-11.2相比,内部截面11.1-11.1(由于其接近截面12-12和截面12.1-12.1处的框架附件)可能需要更少的材料来承受弯曲负载和正确地分配负载。此外,与在框架附件(内部截面11.1-11.1)之间相比,对在端部(截面11-11和截面11.2-11.2)附近的可变截面台1001的柔性可能有不同的要求。另外,在某些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截面12.1-12.1可能与截面12-12相似。然而,情况并不总是如此。

因为座椅负载(例如与坐在可变截面台1001上的乘员相关的负载)必须从可变截面台1001转移到交通工具的结构中,所以可变截面台1001设计为在框架组件的附件附近的区域中承受高负载(例如剪切和弯曲负载)。例如,截面12-12和截面12.1-12.1可能包括与可变截面台1001的其他部分相比增加的厚度。增加的厚度可能是基于局部层的复合材料(例如编织石墨)、金属特征(例如加工或者板金属)、在上复合面层与下复合面层之间的复合芯材或者其他相关特征。在这些区域中的增加的厚度可能提高可变截面台101承受弯曲负载的能力、可能有助于到(多个)框架的附接、可能增加惯性力矩特性(从而影响弯曲能力),或者可能产生任何其他相关影响。如图10所示,可变截面台1001可能包括:在具有截面12-12处的框架(即,具有前框架构件51和尾框架构件61)的接口的第一侧的厚度减小1006、和在具有截面12-12处的框架的第二侧的厚度减小1007。如图10所示,与在框架接口的第二侧的厚度减小1007相比,在框架接口的第一侧的厚度减小1006可能从具有截面12-12处的框架的接口延伸得更远(并且厚度可能逐渐减小)。厚度减小1006的另外的材料(与厚度减小1007相比)可以确保可变截面台1001可以正确地分配与悬臂端相邻(在截面11-11附近)的负载,同时在内部截面11.1-11.1处的负载可以被分配给在截面12-12和截面12.1-12.1两者处的框架附件。虽然未示出,但是在框架接口的第一侧的厚度减小1006可能关于在框架接口的第二侧的厚度减小1007对称。

如图10所示,可变截面台1001可能包括:在具有截面12.1-12.1处的框架(即,具有前框架构件52和尾框架构件62)的接口的第一侧的厚度减小1008、和在具有截面12.1-12.1处的框架的接口的第二侧的厚度减小1009。如图10所示,与在框架接口的第二侧的厚度减小1009相比,在框架接口的第一侧的厚度减小1008可以从具有截面12.1-12.1处的框架的接口延伸得更远(并且厚度可能逐渐减小)。厚度减小1008的另外的材料(与厚度减小1009相比)可以确保可变截面台1001可以正确地分配与悬臂端相邻(在截面11.2-11.2附近)的负载,同时在内部截面11.1-11.1处的负载可以被分配给在截面12-12和截面12.1-12.1两者处的框架附件。虽然未示出,但是在框架接口的第一侧的厚度减小1008可能关于在框架接口的第二侧的厚度减小1009对称。在一些实施例中,厚度减小1006至1009分别与以阶梯方式终止的一系列复合层和/或降低到减小的厚度的芯材相对应。

如图1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截面11-11处的可变截面台1001的总厚度在远离座椅100的尾端(即,接近附接至座椅靠背21、31、41)时快速减小到最小厚度。在一些实施例中,截面11-11在到达可变截面台1001的尾端与前端之间的中间点之前达到最小厚度。图12示出了截面12-12的一个示例,其中截面不会达到最小厚度,直到大约到达可变截面台1001的前端为止。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变截面台1001在截面11-11处的最小厚度为约0.25in至0.75in(参见图11)。在某些实施例中,可变截面台1001在截面11-11处的最小厚度为约0.5in。可变截面台1001在截面12-12的前端处的厚度可能大约等于可变截面台1001在截面11-11处的最小厚度。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截面11-11处的可变截面台1001的尾端处的厚度为约0.75in至1.25in。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截面11-11处的可变截面台1001的尾端处的厚度为约1in。在截面12-12的尾端处的可变截面台1001的厚度可能大约等于在截面11-11的尾端处的可变截面台1001的厚度。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截面12-12或者截面12.1-12.1处的可变截面台1001的最大厚度为大约1.5in至2.5in(参见图10)。在某些实施例中,在截面12-12或者截面12.1-12.1处的可变截面台1001的最大厚度为约2in。因此,如图11和图12的比较所示,在前端与尾端之间的大约中间的位置,在截面12-12处的可变截面台1001是在截面11-11处的可变截面台1001的厚度的约4倍(2in对0.5in)。

如图10至图1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变截面台1001可能包括上层1002、中间层1003和下层1004。虽然未示出,但是可变截面台1001可能包括增强层(类似于增强层105)。在一些示例中,上层1002和下层1004中的至少一个贯穿大多数整个相应层具有恒定厚度。上层1002和下层1004可能分别跨越可变截面台1001的大约整个表面区域。在一些实施例中,中间层103也可能跨越可变截面台1001的大约整个表面区域。上层1002和/或下层1004可能是一个或者多个编织和/或单向石墨层或者任何合适的材料的群组。中间层1003可能包括至少一个编织和/或单向石墨层、芯材(例如硬泡沫芯材、六角单元芯材、压碎芯材等)、它们的组合或者任何其他合适的材料。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变截面台1001包括夹层板构造。中间层1003可以在至少一个方向上有可变厚度(例如中间层1003的厚度在从座椅的尾端移动到前端时改变并且/或者可以在沿座椅100的长度移动时改变)。在一些实施例中,沿可变截面台1001的长度的不同截面之间的厚度变化(例如截面11-11与截面12-12之间的差异)主要是由于相应区域中的中间层1003之间的差异所致。

座椅100的部件可以由材料制成,该材料包括但不限于铝、钢、钛、碳复合材料、石墨复合材料、聚酯、尼龙、塑料、热塑性塑料、其他面料材料、不锈钢、其他塑料或者聚合物材料、其他金属材料、其他复合材料或者其他类似的材料。而且,座椅100的部件可以经由合适的紧固件彼此附接,该紧固件包括但不限于螺丝、螺栓、铆钉或者其他机械或者化学紧固件。

在下面,描述另外的示例以促进对本发明的方面的理解:

示例A.一种用于交通工具座椅的可变截面台,可变截面台包括:

上层、中间层和下层;

至少一个框架接口部,包括首尾截面;

至少一个悬臂部,包括首尾截面;以及

座表面,在多个乘客的横向方向上沿交通工具座椅的全长延伸,其中:

可变截面台的至少一个框架接口部包括与至少一个悬臂部相比增加的厚度。

示例B.根据示例A或者前面或者后面的示例中的任何一个所述的可变截面台,其中可变截面台的至少一个框架接口部的厚度大约是至少一个悬臂部的四倍。

示例C.根据示例A或者前面或者后面的示例中的任何一个所述的可变截面台,其中至少一个框架接口部包括两个框架接口部,并且可变截面台包括位于两个框架接口部之间的大约中间处的内部首尾截面。

示例D.根据示例C或者前面或者后面的示例中的任何一个所述的可变截面台,其中在两个框架接口部中的至少一个框架接口部的位置处,可变截面台的厚度包括:在朝内部首尾截面移动时的第一次减小、和在远离内部首尾截面移动时的第二次减小,其中第一次减小和第二次减小关于框架接口部对称。

示例E.根据示例C或者前面或者后面的示例中的任何一个所述的可变截面台,其中在两个框架接口部中的至少一个框架接口部的位置处,可变截面台的厚度包括:在朝内部首尾截面移动时的第一次减小、和在远离内部首尾截面移动时的第二次减小,其中第二次减小包括与第一次减小相比在厚度上的逐渐减小,使得第一次减小和第二次减小关于两个框架接口部中的至少一个框架接口部的位置不对称。

示例F.根据示例A或者前面或者后面的示例中的任何一个所述的可变截面台,其中上层和下层分别包括多层编织复合材料。

示例G.根据示例A或者前面或者后面的示例中的任何一个所述的可变截面台,其中中间层包括编织复合材料和复合泡沫芯材中的至少一种。

示例H.根据示例A或者前面或者后面的示例中的任何一个所述的可变截面台,还包括增强层。

示例I.根据示例H或者前面或者后面的示例中的任何一个所述的可变截面台,其中增强层包括第一部,该第一部在横向方向上沿交通工具座椅的全长延伸,并且从可变截面台的尾端朝可变截面台的前端延伸约25%。

示例J.根据示例H或者前面或者后面的示例中的任何一个所述的可变截面台,其中所述增强层包括第二部,该第二部与至少一个框架接口部对齐,并且从可变截面台的尾端朝可变截面台的前端延伸约75%。

示例K.根据示例A或者前面或者后面的示例中的任何一个所述的可变截面台,其中在至少一个框架接口部处,框架构件被设置在可变截面台的底表面处,并且上支撑平台被设置在可变截面台的顶表面处,使得多个紧固件从上支撑平台通过可变截面台的全厚度而延伸到框架构件。

示例L.一种用于多个乘客的乘客座椅,乘客座椅包括:

至少一个框架构件;

可变截面台,包括:

上层,跨越可变截面台的大约整个表面区域;

中间层;

下层,跨越可变截面台的大约整个表面区域;

至少一个框架接口部,与至少一个框架构件对齐,至少一个框架接口部包括首尾截面;

至少一个悬臂部,包括首尾截面;以及

座表面,在多个乘客的横向方向上沿交通工具座椅的全长延伸,其中:

可变截面台的至少一个框架接口部包括与至少一个悬臂部相比增加的厚度。

示例M.根据示例L或者前面或者后面的示例中的任何一个所述的可变截面台,其中可变截面台的至少一个框架接口部的厚度大约是至少一个悬臂部的四倍。

示例N.根据示例L或者前面或者后面的示例中的任何一个所述的可变截面台,其中至少一个框架接口部包括两个框架接口部,并且可变截面台包括位于两个框架接口部之间的大约中间处的内部首尾截面。

示例O.根据示例N或者前面或者后面的示例中的任何一个所述的可变截面台,其中在两个框架接口部中的至少一个框架接口部的位置处,可变截面台的厚度包括:在朝内部首尾截面移动时的第一次减小、和在远离内部首尾截面移动时的第二次减小,其中第一次减小和第二次减小关于框架接口部对称。

示例P.根据示例N或者前面或者后面的示例中的任何一个所述的可变截面台,其中在两个框架接口部中的至少一个框架接口部的位置处,可变截面台的厚度包括:在朝内部首尾截面移动时的第一次减小、和在远离内部首尾截面移动时的第二次减小,其中第二次减小包括与第一次减小相比在厚度上的逐渐减小,使得第一次减小和第二次减小关于两个框架接口部中的至少一个框架接口部的位置不对称。

示例Q.根据示例L或者前面或者后面的示例中的任何一个所述的可变截面台,其中上层和下层分别包括多层编织复合材料,并且中间层包括编织复合材料和复合泡沫芯材中的至少一种。

示例R.根据示例L或者前面或者后面的示例中的任何一个所述的可变截面台,还包括增强层,增强层包括:

第一部,该第一部在横向方向上沿乘客座椅的全长延伸,并且从可变截面台的尾端朝可变截面台的前端延伸约25%;以及

第二部,该第二部与至少一个框架接口部对齐,并且从可变截面台的尾端朝可变截面台的前端延伸约75%。

示例S.根据示例L或者前面或者后面的示例中的任何一个所述的可变截面台,其中在至少一个框架接口部处,框架构件被设置在可变截面台的底表面处,并且上支撑平台被设置在可变截面台的顶表面处,使得多个紧固件从上支撑平台通过可变截面台的全厚度而延伸到框架构件。

示例T.一种多乘客座椅组件,包括:

第一框架组件;

第二框架组件,沿多乘客座椅组件的长度在横向方向上从第一框架组件偏移;以及

可变截面台,被附接至第一框架组件的上部,并且被附接至第二框架组件的上部,可变截面台包括:

上层,跨越可变截面台的大约整个表面区域;

中间层;

下层,跨越可变截面台的大约整个表面区域;

第一框架接口部,与第一框架组件对齐;

第二框架接口部,与第二框架组件对齐;

在可变截面台的第一端处的第一悬臂部,包括首尾截面;

在可变截面台的第二端处的第二悬臂部,包括首尾截面;以及

座表面,在多个乘客的横向方向上沿乘客座椅的全长延伸,其中:

可变截面台的第一框架接口部和第二框架接口部分别包括与第一悬臂部和第二悬臂部相比增加的厚度。

附图中描绘的或者上面描述的部件的不同布置以及未被示出或者描述的部件和步骤都是可能的。同样,一些特征和子组合是有用的,并且可以在不参考其他特征和子组合的情况下采用。已经出于说明的目的而非限制的目的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是备选实施例对于本专利的读者而言将变得清楚。因此,本发明并不限于上面描述的或者附图中描绘的实施例,并且可以在不脱离随附的权利要求的范围的情况下做出各种修改。

24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用于包括具有安装在两个轴上的可逆电机的马达的飞行器的混合式推进结构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