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包芯纱调匀装置及方法

文档序号:1683596 发布日期:2020-01-03 浏览:26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一种包芯纱调匀装置及方法 (Core-spun yarn mixing device and method ) 是由 孙玉钗 俞金键 程中浩 王春花 张光宇 于 2019-11-06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包芯纱调匀装置及方法,所述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纱线退绕组件、第一罗拉、第二罗拉、第三罗拉和纱线卷绕组件;所述方法包括:将待调整的包芯纱采用第一罗拉进行纱线退绕后拉出,然后经第二罗拉进行再拉伸,再经第三罗拉回缩后进行纱线卷绕,得到调整后的包芯纱。本发明所述装置通过对成纱后的包芯纱进行再拉伸与收缩,调整其表面状态,使其因内芯纱和外包纱弹性差异造成外包纱表面形成的凸起或打结能够均匀一致地分布,充分改善包芯纱的质量和外观,尤其适用于高弹性芯材纱和低弹性外包纱组成的包芯纱;所述装置结构简单,操作简便,对包芯纱的外观调整效果好。(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covering yarn mixing device and a method, wherein the device comprises a yarn unwinding assembly, a first roller, a second roller, a third roller and a yarn winding assembly which are sequentially connected; the method comprises the following steps: and unwinding the core-spun yarn to be adjusted by adopting a first roller, pulling out the yarn, redrawing the yarn by adopting a second roller, retracting the yarn by adopting a third roller, and winding the yarn to obtain the adjusted core-spun yarn. The device of the invention adjusts the surface state of the spun core-spun yarn by redrawing and shrinking the spun core-spun yarn, so that the bulges or knots form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outer covering yarn due to the elasticity difference of the inner core yarn and the outer covering yarn can be uniformly and uniformly distributed, the quality and the appearance of the core-spun yarn are fully improved, and the device is particularly suitable for the core-spun yarn consisting of high-elasticity core yarn and low-elasticity outer covering yarn; the device simple structure, it is easy and simple to handle, it is effectual to the outward appearance adjustment of covering yarn.)

一种包芯纱调匀装置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纱线纺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包芯纱调匀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包芯纱又称复合纱或包覆纱,它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纤维组合而成的一种复合纱线,被包覆在内部的纱线称为芯材,在外面包覆芯材的纱线称为外包纱。其中最初的包芯纱是以棉纤维为皮、涤纶短纤纱为芯开发的短纤维与短纤维包芯纱,而目前的包芯纱种类较多,按包芯纱的弹性可分为低弹包芯纱与高弹包芯纱,前者指的是内部的芯材采用弹性较小的纤维,形成的最终产品的弹性也较小,后者指的是内部的芯材纤维采用高弹性纤维,外包的纤维一般采用低弹纤维,其与内部芯材纤维的高弹性相适应,形成的最终产品弹性大。

对于低弹性外层纱线包覆高弹性内芯材纱线的包芯纱,由于内外层纱线弹性差异大,成纱后内芯高弹纱线收缩时,造成外层包覆纱线长度富余而在包芯纱表面形成不均匀的纠结线圈,使得纱线外观质量差的问题,而目前并未有较好的解决方案。CN 204959160U公开了一种新型氨纶包覆纱装置,包括驱动轴、第一进料轮、纱芯、第二进料轮、卷筒、第一罗拉、传送带、第二罗拉、第二导线圈、氨纶、转动盘、龙带、张力调节轮、调节轴、锭子和第一导线圈,该装置中通过罗拉牵引卷筒,控制纱芯氨纶的牵伸比,控制牵引系数一致,提高产品质量,但该装置主要是对包覆纱制备过程的改进调节,并未涉及对收缩后形成的表面线圈或打结的调节。

CN 205775052U公开了一种可控式芯纱张力装置,包括机体、连杆、芯纱筒、张力器、张力臂、橡胶垫、铁片、芯纱孔、电磁吸盘、压力传感器、控制器、导丝轮、前罗拉、中罗拉、后罗拉、喇叭口、包芯纱筒;该装置通过张力器控制芯纱的张力,根据工作状态的变化而自动调节,但并未涉及包芯纱中弹性不同的芯纱和外包纱在张力改变时的状态变化。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中并未有包芯纱形成后对其表面状态进行调整的方式,对于由高弹芯材纱和低弹外包纱组成的包芯纱外观状态的调节,还需要寻求新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芯纱调匀装置及方法,所述装置通过对成纱后的包芯纱进行再拉伸与收缩,尤其是针对高弹性芯材纱和低弹性外包纱组成的包芯纱的处理,调整其表面状态,使其因内芯纱和外包纱弹性差异造成外包纱表面形成的凸起或打结能够均匀一致地分布,充分改善包芯纱的质量和外观。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包芯纱调匀装置,所述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纱线退绕组件、第一罗拉、第二罗拉、第三罗拉和纱线卷绕组件。

本发明中,所述装置是对成纱卷绕后的包芯纱进行再处理,通过退卷后利用罗拉对包芯纱进行再拉伸及收缩,利用内层的高弹纱与外层的低弹纱收缩时内外层纱线的回缩状态一致,使得纱线表面因外层纱线长度富余而形成的纱线凸起或纱线打结分布均匀一致,充分改善成纱质量和外观;所述装置结构简单,操作简便,调整效果好。

以下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技术方案,但不作为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的限制,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可以更好的达到和实现本发明的技术目的和有益效果。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纱线退绕组件依次包括待调整纱筒和第一导纱环。

优选地,所述待调整纱筒和第一导纱环的中心线位于同一竖直线上,使纱线以最佳姿态被引导出来。

优选地,所述待调整纱筒上端与第一导纱环间的距离在待调整纱筒最大上端直径的1.5倍与待调整纱筒最大下端直径的2倍之间,由于纱筒一般呈圆台形,最大下端直径大于最大上端直径,故待调整纱筒最大下端直径的2倍是大于最大上端直径的1.5倍的,例如纱筒最大上端直径的1.5倍、1.8倍、2倍,纱筒最大下端直径的1.5倍、1.8倍或2倍等,但并不仅限于所列举的数值,该数值范围内其他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

本发明中,对待调整纱筒与第一导纱环之间距离的设置,确保纱线引出时形成的气圈状态良好,使得退绕的纱线经由纱筒上部以及由纱筒退绕时都不会与纱筒表面产生附加摩擦,防止造成纱线退绕过程中因与纱筒表面的附加摩擦而产生受拉状态不均匀的情况发生;这是由于高弹包芯纱对力敏感,受到不均匀的外力会产生不均匀的变形,影响纱线状态的调整效果。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罗拉、第二罗拉和第三罗拉分别独立地包括上罗拉和下罗拉。

优选地,所述下罗拉主动传动,所述上罗拉被动传动。

本发明中,所述罗拉均成组设置,一个主动传动,一个被动传动,由前者表面的摩擦力带动后者转动。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罗拉的线速度大于第一罗拉和第三罗拉的线速度,所述第一罗拉和第三罗拉的线速度相同。

本发明中,第一罗拉通过线速度的设定,确定包芯纱拉出的速度;再设置第二罗拉的线速度大于第一罗拉的线速度,使纱线经过第二罗拉过程中进一步受到更大程度的拉伸,即内部芯材纱线和外层包覆纱都受到充分拉伸,第二罗拉的线速度要根据包芯纱外层纱线的伸展程度确定,以使得外层纱线充分伸展为确定该速率的标准;设置第三罗拉的线速度与第一罗拉相同,使经过第三罗拉后包芯纱降低到最初的拉伸状态,速率降低后包芯纱松弛,内层的高弹纱与外层的低弹纱同时产生收缩,但由于调整过程中纱线的回缩状态一致,不存在因常规状态下纱筒表面摩擦状态不同而使得不同纱段间回缩不均匀的问题,纱线表面的凸起或打结可以均匀分布,改善包芯纱的外观。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纱线卷绕组件依次包括第二导纱环和调整后纱筒。

本发明中,第二导纱环和调整后纱筒的位置关系是根据调整后的纱线卷绕到纱筒上的方式决定的,当调整后的纱线采用纱筒转动的卷绕方式时,所述调整后纱筒和第二导纱环的中心线位于同一竖直线上,以保证调整后纱筒的卷装状态良好;当调整后的纱线采用第二导纱环绕纱筒转动的方式时,调整后纱筒和第二导纱环的中心线并不在同一竖直线上。

优选地,所述调整后纱筒上端与第二导纱环间的距离是调整后纱筒最大上端直径的2倍以上,例如2倍、2.5倍、3倍、3.5倍或4倍等,但并不仅限于所列举的数值,该数值范围内其他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

本发明中,调整完成的纱线经由第二导纱环将状态调整完成后的纱线卷绕成纱筒,形成最终卷装;在卷装过程中,可以通过纱筒的主动转动进行卷装,也可以通过第二导纱环主动绕纱筒转动形成卷装。

调整后纱筒与第二导纱环之间的距离的设置,可以确保纱线卷装时状态良好,以及纱线卷装到纱筒不同的位置时都卷装顺畅,不会产生不合理外力使待卷装纱线产生不均匀的变形,影响纱线状态的调整效果。纱线卷绕过程中,由于纱线卷绕速度恒定,纱线的受力均匀,内外层纱线的相对位置关系一致性好,可以进一步调整表面的纱线凸起或纱线打结分布均匀一致,能够充分改善成纱质量和外观。

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采用上述装置进行包芯纱调匀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将待调整的包芯纱采用第一罗拉进行纱线退绕后拉出,然后经第二罗拉进行再拉伸,再经第三罗拉回缩后进行纱线卷绕,得到调整后的包芯纱。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包芯纱中芯材纱的弹性大于外包纱的弹性。

优选地,所述芯材纱的材质包括聚氨酯纤维、聚醚酯纤维或聚烯烃纤维中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所述组合典型但非限制性实例有:聚氨酯纤维和聚醚酯纤维的组合,聚醚酯纤维和聚烯烃纤维的组合,聚氨酯纤维、聚醚酯纤维和聚烯烃纤维的组合等。

优选地,所述外包纱的材质包括天然纤维、合成纤维或人造纤维中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所述组合典型但非限制性实例有: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的组合,合成纤维和人造纤维的组合,天然纤维、合成纤维和人造纤维的组合等。

本发明中,外包纱可选择的纤维种类较广,但选择时应满足其弹性小于相应的芯材纱的弹性。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待调整的包芯纱由第一导纱环将纱线引导出来,待调整纱筒固定不动,通过第一罗拉施力将纱线由待调整纱筒上退绕。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罗拉的线速度大于第一罗拉的线速度。

优选地,所述第二罗拉的线速度是第一罗拉的线速度的1.5~10倍,例如1.5倍、2倍、3倍、4倍、5倍、6倍、8倍或10倍等,但并不仅限于所列举的数值,该数值范围内其他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优选为2~5倍。

优选地,所述第三罗拉的线速度与第一罗拉的线速度相同。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纱线卷绕是将调整后的包芯纱经第二导纱环卷绕到调整后纱筒上。

优选地,所述纱线卷绕通过调整后纱筒的转动来实现。

优选地,所述纱线卷绕通过第二导纱环绕调整后纱筒转动来实现。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所述装置通过对成纱后的包芯纱进行再拉伸与收缩,调整其表面状态,使其表面的纱线打结或凸起分布均匀一致,充分改善包芯纱的质量和外观,尤其适用于高弹性芯材纱和低弹性外包纱组成的包芯纱;

(2)本发明所述装置结构简单,操作简便,对包芯纱的外观调整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包芯纱调匀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待调整纱筒,2-第一导纱环,3-第一罗拉,4-第二罗拉,5-第三罗拉,6-第二导纱环,7-调整后纱筒。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好地说明本发明,便于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对本发明以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但下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的简易例子,并不代表或限制本发明的权利保护范围,本发明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部分提供了一种包芯纱调匀装置及方法,所述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纱线退绕组件、第一罗拉3、第二罗拉4、第三罗拉5和纱线卷绕组件。

所述方法包括:

将待调整的包芯纱采用第一罗拉3进行纱线退绕后拉出,然后经第二罗拉4进行再拉伸,再经第三罗拉5回缩后进行纱线卷绕,得到调整后的包芯纱。

以下为本发明典型但非限制性实施例: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包芯纱调匀装置,所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包括依次连接的纱线退绕组件、第一罗拉3、第二罗拉4、第三罗拉5和纱线卷绕组件。

所述纱线退绕组件依次包括待调整纱筒1和第一导纱环2;所述待调整纱筒1和第一导纱环2的中心线位于同一竖直线上;所述待调整纱筒1上端与第一导纱环2间的距离为待调整纱筒1最大上端直径的2倍。

所述第一罗拉3、第二罗拉4和第三罗拉3分别独立地包括上罗拉和下罗拉;所述下罗拉主动传动,所述上罗拉被动传动。

所述第二罗拉4的线速度大于第一罗拉3和第三罗拉5的线速度,所述第一罗拉3和第三罗拉5的线速度相同。

所述纱线卷绕组件依次包括第二导纱环6和调整后纱筒7;所述调整后纱筒7和第二导纱环6的中心线位于同一竖直线上;所述调整后纱筒7上端与第二导纱6环间的距离是调整后纱筒7最大上端直径的3倍。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包芯纱调匀装置,所述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纱线退绕组件、第一罗拉3、第二罗拉4、第三罗拉5和纱线卷绕组件。

所述纱线退绕组件依次包括待调整纱筒1和第一导纱环2;所述待调整纱筒1和第一导纱环2的中心线位于同一竖直线上;所述待调整纱筒1上端与第一导纱环2间的距离为待调整纱筒1最大上端直径的1.5倍。

所述第一罗拉3、第二罗拉4和第三罗拉3分别独立地包括上罗拉和下罗拉;所述下罗拉主动传动,所述上罗拉被动传动。

所述第二罗拉4的线速度大于第一罗拉3和第三罗拉5的线速度,所述第一罗拉3和第三罗拉5的线速度相同。

所述纱线卷绕组件依次包括第二导纱环6和调整后纱筒7;所述调整后纱筒7固定,所述第二导纱环6可围绕调整后纱筒7转动;所述调整后纱筒7上端与第二导纱6环间的距离是调整后纱筒7最大上端直径的2倍。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包芯纱调匀装置,所述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纱线退绕组件、第一罗拉3、第二罗拉4、第三罗拉5和纱线卷绕组件。

所述纱线退绕组件依次包括待调整纱筒1和第一导纱环2;所述待调整纱筒1和第一导纱环2的中心线位于同一竖直线上;所述待调整纱筒1上端与第一导纱环2间的距离为待调整纱筒1最大下端直径的2倍。

所述第一罗拉3、第二罗拉4和第三罗拉3分别独立地包括上罗拉和下罗拉;所述下罗拉主动传动,所述上罗拉被动传动。

所述第二罗拉4的线速度大于第一罗拉3和第三罗拉5的线速度,所述第一罗拉3和第三罗拉5的线速度相同。

所述纱线卷绕组件依次包括第二导纱环6和调整后纱筒7;所述调整后纱筒7和第二导纱环6的中心线位于同一竖直线上;所述调整后纱筒7上端与第二导纱6环间的距离是调整后纱筒7最大上端直径的4倍。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包芯纱调匀方法,所述方法在实施例1的装置内进行,包括以下步骤:

(1)将待调整的包芯纱由第一导纱环2将纱线引导出来,待调整纱筒1固定不动,通过第一罗拉3施力将纱线由待调整纱筒1上退绕后拉出,所述包芯纱的芯材纱的材质为聚氨酯纤维,外包纱选择弹性小于聚氨酯的纤维长丝;

(2)将步骤(1)引导出来的纱线经第二罗拉4进行再拉伸,所述第二罗拉4的线速度是第一罗拉3的线速度的3倍;

(3)将步骤(2)再拉伸后的纱线经第三罗拉5回缩,所述第三罗拉5的线速度与第一罗拉3的线速度相同,再经第二导纱环6卷绕到调整后纱筒7上,通过调整后纱筒7的转动来实现纱线卷绕,形成调整后的卷装包芯纱。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包芯纱调匀方法,所述方法在实施例2的装置内进行,包括以下步骤:

(1)将待调整的包芯纱由第一导纱环2将纱线引导出来,待调整纱筒1固定不动,通过第一罗拉3施力将纱线由待调整纱筒1上退绕后拉出,所述包芯纱的芯材纱的材质为聚醚酯纤维,外包纱选择弹性小于聚醚酯的短纤维纱;

(2)将步骤(1)引导出来的纱线经第二罗拉4进行再拉伸,所述第二罗拉4的线速度是第一罗拉3的线速度的1.5倍;

(3)将步骤(2)再拉伸后的纱线经第三罗拉5回缩,所述第三罗拉5的线速度与第一罗拉3的线速度相同,再经第二导纱环6绕调整后纱筒7的转动来实现纱线卷绕,形成调整后的卷装包芯纱。

实施例6: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包芯纱调匀方法,所述方法在实施例3的装置内进行,包括以下步骤:

(1)将待调整的包芯纱由第一导纱环2将纱线引导出来,待调整纱筒1固定不动,通过第一罗拉3施力将纱线由待调整纱筒1上退绕后拉出,所述包芯纱的芯材纱的材质为聚烯烃纤维,外包纱选择弹性小于聚烯烃的纤维长丝;

(2)将步骤(1)引导出来的纱线经第二罗拉4进行再拉伸,所述第二罗拉4的线速度是第一罗拉3的线速度的8倍;

(3)将步骤(2)再拉伸后的纱线经第三罗拉5回缩,所述第三罗拉5的线速度与第一罗拉3的线速度相同,再经第二导纱环6卷绕到调整后纱筒7上,通过调整后纱筒7的转动来实现纱线卷绕,形成调整后的卷装包芯纱。

上述实施例中,通过采用所述包芯纱调匀装置对成纱后的包芯纱进行退绕、再拉伸、收缩以及卷绕,通过不同罗拉之间线速度的比例设置,实现内层的高弹纱与外层的低弹纱回缩状态一致,使纱线表面的打结或凸起均匀分布,改善包芯纱的外观和质量。

申请人声明,本发明通过上述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的详细装置与方法,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详细装置与方法,即不意味着本发明必须依赖上述详细装置与方法才能实施。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了,对本发明的任何改进,对本发明装置的等效替换及辅助装置的添加、具体方式的选择等,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和公开范围之内。

9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精纺平行花式纱的纺纱方法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