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近程防御装置

文档序号:1685331 发布日期:2020-01-03 浏览:33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一种近程防御装置 (Short-range defense device ) 是由 陈黎 于 2019-09-28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涉及一种近程防御系统装置,采用旋转的驱动轴上面设置的V型槽驱动主动式击发装置来进一步提高射速,一套击发装置与发射管对应一套供弹系统,每套供弹系统都是可控的,从而控制所使用的弹药种类及投入发射单元的数量,驱动轴同轴设置的涡轮冷却风扇组可对工作中的发射管实施强制冷却降温,固定式发射管相较于转管式发射管工作更稳定且避开了旋转式发射管对弹丸的离心力影响,从而提高了射击精度。(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short-range defense system device, which adopts a V-shaped groove arranged on a rotating driving shaft to drive an active firing device so as to further improve the shooting speed, wherein one set of firing device and a launching tube correspond to one set of ammunition supply system, each set of ammunition supply system is controllable, so that the types of used ammunition and the number of used launching units are controlled, a turbine cooling fan set coaxially arranged on the driving shaft can carry out forced cooling and cooling on the launching tube in work, and a fixed launching tube is more stable in work compared with a rotary tube launching tube and avoids the centrifugal force influence of the rotary launching tube on the ammunition, so that the shooting precision is improved.)

一种近程防御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机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近程防御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非转管式多管多功能近程防御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近程防御装置,(已知的国内外通过建立密集弹幕的近程反导舰炮武器系统)对反舰导弹的最佳拦截区段通常在2~3千米以内,当反舰导弹飞行速度越来越快后,在有效拦截区段内,火炮能够发射的弹丸数量将越来越少,以每分钟射速超过万发的“1130型”近防武器系统对来袭的目标为例,在有效拦截区段内,当来袭导弹速度达到3马赫时,在只有两秒钟左右反应时间内,其成功拦截来袭导弹需要发射约400发弹丸,而在这种速度下,“1130型”近防武器系统已经难以保证成功拦截来袭目标。在有效拦截区段内,单位时间射出弹丸数量的减少必然会直接降低近程反导舰炮武器系统对来袭导弹拦截的成功概率,相反的,在有效拦截区段内,增加单位时间射出弹丸的数量必然会提高近程反导舰炮武器系统对来袭导弹拦截的成功概率,同时缩短了对来袭目标的拦截时间,从而进一步地增加了近程反导舰炮武器系统在最佳拦截区段内对来袭目标的拦截次数。现公开的现役H/PJ-11型(1130型)近防系统,公开的最高射速为11000发/分钟。为达到较高的射速,H/PJ-11(1130型)型现役近防炮采用外动力驱动的加特林转管式结构枪身,配备1套外动力供弹系统,数根旋转发射管,每根发射管配备一个击发装置,每旋转一周,每根发射管各发射一次。H/PJ-11型(1130型)近防炮最大射速为11000发/分钟,射速很难再提高、不能针对不同目标需要切换弹药种类、长时间工作时发射管易过热且工作时高速旋转的发射管会对发射出去的弹丸产生离心力,从而导致射击精度降低。

发明内容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了克服现役的近防系统射速很难再提高、使用弹药种类单一、长时间工作时发射管易过热及旋转的发射管对弹丸产生离心力使精度降低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多管多功能近程防御装置。

技术方案

一种非转管式多管多功能近程防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马达、驱动轴、V形凹线、第一螺栓、第一弹簧、供弹拨片、主动式击发器、外齿形滑轨、Z型连杆、内齿形导轨基座、弧形撞针拨片、L形撞针、固定式供弹带、固定式发射管、涡轮冷却风扇、圆柱形固定架、驱动柱、轨迹槽、外供弹系统、退壳钩、信号发生器、抓钩、散热片、均压孔、减速器、轴承、外齿轮、支架、弹药入口、抛壳孔、第一导线、第四螺栓、第一活动扣、第二活动扣、条形开口、第二弹簧、闭合控制器和第二导线;马达、减速器、外齿轮、驱动轴位于圆柱形固定架内,马达的输出端与减速器的输入端连接,在减速器和驱动轴之间设有外齿轮,外齿轮与驱动轴内的内齿轮啮合连接,驱动轴通过轴承安装在圆柱形固定架内部的轴承支架上,在驱动轴表面中部位置设有沿驱动轴表面一周的多个V形凹线,在V形凹线下方设置有与V形凹线数量相对应的弧形撞针拨片,对于一组V型凹线与弧形撞针拨片,V形凹线的最高点与弧形撞针拨片的最低点在同一纵向线上,V形凹线最低点的直线段的中点与弧形撞针拨片的最高点在同一纵向线上;在驱动轴的末端设有多个涡轮冷却风扇,V形凹线的V的高度比弹药的高度高出3-8mm;所述的主动式击发器内部是中空的,包括一侧设有条形开口的上粗下细的柱状结构、第一螺栓、第一弹簧、外齿形滑轨、Z型连杆、驱动柱、L形撞针、退壳钩和第二弹簧,在柱状结构内设有第一弹簧,第一弹簧的上端与第一螺栓接触,下端与L形撞针接触,L形撞针的一部分通过条形开口伸出主动击发器外部,第二弹簧的上端与L形撞针接触,下端与柱状结构的粗段的底部接触,在柱状结构的非条形开口外侧固连外齿形滑轨,在柱状结构的外表面顶端设有Z型连杆,Z型连杆一端在V形凹线内滑动接触,在柱状结构的外表面上设有驱动柱,在柱状结构的外表面最下端设有退壳抓钩;在圆柱形固定架内壁上沿圆周设有多个内齿形导轨基座,外齿形滑轨与内齿形导轨基座啮合且滑动连接;所述的供弹拨片由3块长方形板组成,其中第一块板一端通过第四螺栓固定在内齿形导轨基座外表面的一侧,另一端通过第一活动扣与第二块板垂直活动连接,第二块板的另一端通过第二活动扣与第三块板垂直活动连接,第三块板的另一端设有抓钩;在第二块板的中间设有长条形开口的上端有弧度的轨迹槽,驱动柱穿过轨迹槽可以在轨迹槽内上下往复运动;所述的固定式发射管焊接在圆柱形固定架内侧靠下游的支架上,位于主动式击发器正下方,主动式击发器的有退壳抓钩的细端伸入固定式发射管内,固定式发射管顶端设置有弹药入口和与之相对应对向的抛壳孔,弹药入口下游设置有数圈金属散热片,固定式发射管下游出口设置有数个均压孔;固定式供弹带通过紧固件固定在圆柱形固定架中部的开口处,固定式供弹带出口与固定式发射管弹药入口相对,固定式供弹带入口与外供弹系统弹药出口相对;信号发生器焊接在圆柱形固定架内部的内齿形导轨基座以上当主动击发器运动至最高点时能与主动击发器顶点接触的位置,信号发生器与圆柱形固定架内外是贯通的,信号发生器通过第一导线与闭合控制器连接,闭合控制器通过第二导线与外供弹系统连接。

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近程防御系统装置,结构紧凑、维护与拆卸方便,采用旋转的驱动轴上面设置的V型槽驱动主动式击发装置来进一步提高射速,一套击发装置与发射管对应一套供弹系统,每套供弹系统都是可控的,从而控制所使用的弹药种类及投入发射单元的数量,驱动轴同轴设置的涡轮冷却风扇组可对工作中的发射管实施冷却降温,固定式发射管相较于转管式发射管工作更稳定且避开了旋转式发射管对弹丸的离心力影响,从而提高了射击精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结构原理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部分配件放大)结构图。

1-马达、2-驱动轴、3-V形凹线、4-第一螺栓、5-第一弹簧、6-供弹拨片、7-主动式击发器、8-外齿形滑轨、9-Z型连杆、10-内齿形导轨基座、11-弧形撞针拨片、12-L形撞针、13-固定式供弹带、14-固定式发射管、15-涡轮冷却风扇、16-圆柱形固定架、17-驱动柱、18-轨迹槽、19-外供弹系统、20-退壳钩、21-信号发生器、22-抓钩、23-散热片、24-均压孔、25-减速器、26-轴承、27-第二螺栓、28-外齿轮、29-第三螺栓、30-支架、31-弹药入口、32-退壳孔、33-弹药、34-第一导线、35-第四螺栓、36-第一活动扣、37-第二活动扣、38-条形开口、39-第二弹簧、40-闭合控制器、41-第二导线。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实施例、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2所示,本发明包括;马达1、驱动轴2、V形凹线3、第一螺栓4、第一弹簧5、供弹拨片6、主动式击发器7、外齿形滑轨8、Z型连杆9、内齿形导轨基座10、弧形撞针拨片11、L形撞针12、固定式供弹带13、固定式发射管14、涡轮冷却风扇15、圆柱形固定架16、驱动柱17、轨迹槽18、外部供弹系统19、退壳钩20、信号发生器21、抓钩22、散热片23、均压孔24.减速器25、轴承26、第二螺栓27、外齿轮28、第三螺栓29、支架30、弹药入口31、退壳孔32、弹药33、第一导线34、第四螺栓35、第一活动扣36、第二活动扣37,条形开口38、第二弹簧39、闭合控制器40和第二导线41。

马达1、减速器25、驱动轴2、内齿形导轨基座10、固定式发射管14、信号发生器21及固定式供弹带13安装在圆柱形固定架16内,其中马达1输出端与减速器25输入端连接,减速器25输出端与驱动轴2顶端连接,供弹拨片6与内齿形导轨基座10固定连接,外部供弹系统19与固定式供弹带13连接,驱动柱2与轨迹槽18滑动连接,Z型连杆9一端与V形凹线3滑动相连,外齿形滑轨8与内齿形导轨基座10啮合且滑动连接。

圆柱形固定架16内部顶端的马达1与马达1之后的减速器25通过第二螺栓27连接固定(用于固定马达与减速器的螺栓孔是重合的,马达输出端与减速器输入端连接)。马达1后面的减速器25输出端与减速器25后的驱动轴2通过外齿轮28连接,马达1与减速器25通过第二螺栓27固定在圆柱形固定架16内(马达、减速器与圆柱形固定架三者拥有重合的螺栓孔用于连接固定三者)。

减速器25下面的驱动轴2通过轴承26安装在圆柱形固定架16内部的轴承支架上,驱动轴2在圆柱形固定架16内是通过马达1经减速器25传动扭矩转动。驱动轴2表面中部位置设置有延驱动轴2表面一周的数个V形凹线3,驱动轴2中部V形凹线3靠下位置设置有与V形凹线3数量相对应的弧形撞针拨片11,弧形撞针拨片11是焊接在驱动轴2表面的并且边缘是凸出的,驱动轴2末端设置有数个涡轮冷却风扇15,V形凹线3的V的高度略大于弹药33的高度(3-8mm)。

供弹拨片6设有轨迹槽18和抓钩22。主动击发器7外表面设有外齿形滑轨8、Z型连杆9、驱动柱17,主动击发器7末端设有退壳钩20且内部设有L形撞针12、第一弹簧5和第二弹簧39,L形撞针12和第一弹簧5被螺栓固定。固定式发射管14设有进弹孔、退壳孔32和散热片23。

信号发生器21焊接在圆柱形固定架16内部的内齿形导轨基座10以上的位置,信号发生器21与圆柱形固定架16内外是贯通的,信号发生器21通过第一导线34与闭合控制器40连接,闭合控制器40通过第二导线41与外部供弹系统19连接。

主动击发器7外表面设有外齿形滑轨8,主动击发器7外表面靠上部位设有驱动柱17,主动击发器下方侧面设有内外贯通的条形开口,主动击发器7最下端设有退壳抓钩20,主动击发器7内部设有第一弹簧5,第一弹簧5下方有L形撞针12且L形撞针12和第一弹簧5被第一螺栓4固定在主动击发器7内部且L形撞针12有部分通过条形开口38伸出主动击发器7外部,主动击发器7与驱动轴2上的V形凹线3通过焊接在主动击发器7顶端的Z型连杆9滑动相连。一个主动击发器7对应一个信号发生器21、一只固定式发射管14、一套固定式供弹带13及一套外部输弹装置19。

内齿形导轨基座10通过第三螺栓29固定在圆柱形固定架16内侧中部位置,外齿形滑轨8与内齿形导轨基座10啮合滑动连接。

供弹拨片6通过螺栓35固定在内齿形导轨基座10表面面靠上端位置。供弹拨片6中心位置设有长条形开口的轨迹槽18,供弹拨片6一端设有抓钩22,供弹拨片6上的轨迹槽18一端设置有活动扣36,供弹拨片6上的轨迹槽18另一端设置有活动扣37,供弹拨片6与主动击发器7通过焊接在主动击发器7表面的驱动柱17和供弹拨片6上设置的轨迹槽18滑动连接且驱动柱17可以在轨迹槽18内上下运动。

固定式发射管14焊接在圆柱形固定架16内侧靠下游的支架30上,固定式发射管14顶端设置有弹药入口31和与之相对应对向的退壳孔33,固定式发射管14弹药入口31下游设置有数圈金属散热片23,固定式发射管14下游出口设置有数个均压孔24。

固定式供弹带13通过紧固件固定在圆柱形固定架16中部的开口处,固定式供弹带13出口与固定式发射管弹药入口31相对,固定式供弹带13入口与外供弹系统19相对。

对于一组V型凹线3与弧形撞针拨片11,V形凹线3的最高点与弧形撞针拨片11的最低点在同一纵向线上,V形凹线3最低点的直线段的中点与弧形撞针拨片11的最高点在同一纵向线上。

工作过程:当马达1启动时,减速器25传递马达1的扭矩给驱动轴2,驱动轴2随之转动,弧形撞针拨片11与涡轮冷却风扇15跟随驱动轴2转动,驱动轴2旋转时,驱动轴2上设置的V形凹线3通过与之滑动接触的Z型连杆9带动主动击发器7迫使主动击发器7沿驱动轴2轴向上下往复运动。主动击发器7表面设置的驱动柱17在供弹拨片6上设置的轨迹槽18内的直线段运动时,供弹拨片6不动作,由于供弹拨片6的第一块板的一端是通过第四螺栓35固定在内齿形导轨基座10外表面的一侧,供弹拨片6的第一块板的另一端与第二块板通过第一活动扣36活动链接,供弹拨片6的第二块板与第三块板通过第二活动扣37活动连接,驱动柱17的运动轨迹是不变的,当主动击发器7表面设置的驱动柱17在供弹拨片6上设置的轨迹槽18内向上运动至轨迹槽18顶端的带弧度的区间时,驱动柱17迫使第二块板下端的第二活动扣37这一侧向发射管方向运动,此时抓钩22亦向发射管14方向运动,当主动击发器7表面设置的驱动柱17在供弹拨片6上设置的轨迹槽18内向下运动离开供弹拨片6上设置的轨迹槽18顶端的带弧度的区间时,驱动柱17迫使第二块板的下端的第二活动扣37这一侧向外供弹系统19方向运动,此时抓钩22亦向外供弹系统19方向运动,主动击发器7上下往复运动,主动击发器7表面设置的驱动柱17亦上下往复运动,驱动柱17迫使供弹拨片6的第二块板的下端的第二活动扣37这一侧作左右往复运动,供弹拨片6作左右往复运动时,抓钩22亦作左右往复运动,抓钩22左右往复运动的距离为一发弹药直径的距离。

L形撞针12和Z型连杆9的自然间距比V形凹线3最高点到弧形撞针拨片11最低点的间距小3-5mm;当主动击发器运动至最高点时,能保证L型撞针能够进入弧形撞针拨片上面,当主动击发器向下运动时,能保证弧形撞针拨片卡主L型撞针,驱动轴继续转动时,V型凹线迫使主动击发器向下运动,弧形撞针拨片迫使L型撞针向上运动,从而压缩第一弹簧,当主动击发器运动至V型凹线最低点的中点时,L型撞针伸出主动击发器的部分离开弧形撞针拨片的束缚,此时L型撞针向下运动撞击弹药底火,从而完成一次击发。

驱动轴2转动使得主动击发器7向上运动至V形凹线3的最高点时,L形撞针12伸出主动击发器7外的部分跟随主动击发器7向上运动至与弧形撞针拨片11最低点对应的位置,驱动轴2继续转动,主动击发器7开始向下运动,但此时L形撞针12伸出主动击发器7外的部分已经进入弧形撞针拨片11上面的最低点,此时L形撞针12不会向下运动,

当主动击发器7向下运动时,由于弧形撞针拨片11凸出的边缘会阻挡L形撞针12伸出主动击发器7外的部分阻止L形撞针12向下运动。L形撞针12在弧形撞针拨片11的反向力的作用下向主动击发器7运动方向相反的方向运动,此时主动击发器7内部的第一弹簧5被压缩,当主动击发器7的Z型连杆9运动至V形凹线3最低点直线段中心位置时,L形撞针12伸出主动击发器7外的部分离开弧形撞针拨片11的束缚,此时L形撞针12向下运动,L形撞针12顶端伸出主动击发器7细端外撞击弹药底火,由于L形撞针12向下撞击的力来自于被压缩的第一弹簧5,为了缓冲第一弹簧5给L形撞针12造成的过量惯性,又不会使L形撞针12不足以撞击到弹药底火,在L形撞针12下方设置起缓冲作用的第二弹簧39。

当主动击发器7从最低点向最高点运动时(完成一次击发动作),退壳抓钩20使空弹壳向上运动,当主动击发器7运动至最高点又离开高点时,即主动击发器7顶端“触碰—离开”信号发生器21,信号发生器21向外供弹系统19发出向固定式供弹带13供弹的信号,随即外供弹系统19作出向固定式供弹带13供弹的动作(主动击发器7顶端每“触碰—离开”信号发生器21一次,外供弹系统19向固定式供弹带13供弹一次,主动击发器7顶端触碰信号发生器21未离开,外供弹系统19禁止向固定式供弹带13供弹);同时,主动击发器7上的驱动柱17运动至轨迹槽18顶端的弧线型位置,驱动柱17的运动轨迹不变,驱动柱17在轨迹槽18顶端的弧线段运动迫使供弹拨片6的活动部分向发射管14方向运动,从而供弹拨片6上的抓钩22向发射管14方向运动,随即抓钩22使固定式供弹带13内新的弹药33通过弹药入口31进入发射管14,新的弹药33通过弹药入口31进入发射管14的同时排挤空弹壳通过抛壳孔31离开发射管14,主动击发器7从最高点将要向最低点运动时,此时新的弹药33已经进入发射管14,驱动柱17离开轨迹槽18顶端弧线段,从而又迫使抓钩22向外供弹系统19方向运动,此时抓钩22又运动至新弹药的位置。信号发生器21与外供弹系统19通过闭合控制器40控制其开路与通路,从而根据需要控制外供弹系统的投入与否。

驱动轴2每旋转一周,每个V形凹线3驱动每个主动击发器7上下往复运动一次(即:击发一次),同时,供弹、退壳一次。假如V型凹线的数量是X,主动击发器的数量是Y,那么驱动轴旋转一周,供弹、退壳的次数是Z,那么Z=X×Y,假如驱动轴的转速每分钟是A,那么,一分钟的供弹、退壳次数Z=A×X×Y。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多管多功能近程防御装置,该装置不仅能进一步提高射速,且可同时或选择性的使用多种功能的弹药,能有效抑制长时间工作发射管产生的过热问题,非转管式枪身发射出的弹丸无离心力相较于转管式在精度上相对提高。如:采用驱动系统转速为1000转/分钟,驱动轴设置6组V形凹线及弧形撞针拨片,同时使用6组固定式发射管、6组信号发生器、6组主动击发器及6组输供弹系统,则每分钟射速为1000×6×6=36000发/分钟,相同转速下单位时间射速至少高出现役的近防系统H/PJ-11型(1130型)近防炮3倍以上,若驱动系统转速升至1500转/分钟,则每分钟射速为1500×6×6=54000发/分钟。本发明装置原理亦可用在轻、重机枪或步枪上,电驱动旋转击发系统无需借助弹药气体后坐力便可为***自动供弹、退壳且射速可调,可减少弹药因哑火导致的卡壳现象。免去了单发***每一次射击后都需手动供弹或连发***第一次射击需要手动供弹的过程,同时结构更简单、紧凑,增大火力的同时使得***整体重量大大降低,稳定性得到提高。

10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反无人机系统和方法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