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磨闸阀

文档序号:1692521 发布日期:2019-12-10 浏览:11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一种耐磨闸阀 (wear-resistant gate valve ) 是由 粟飞 张中良 骆群华 钟家富 李俊 张乙 张晖 于 2019-09-21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耐磨闸阀,其包括阀体、密封圈、上阀板机构、下阀板机构、复位机构以及驱动机构,其中阀体包括设置于中部的流道及分设于该流道竖直方向两侧的上阀腔及下阀腔,上阀板机构沿竖直方向升降移动设置于上阀腔内,下阀板机构沿竖直方向升降移动设置于下阀腔内,其通过利用将传统的一体式闸板进行分体设置,形成上、下阀板机构,利用上、下阀板机构的交错组合封堵流道,且通过设置滑动的上阀板与下活动阀板,使上、下阀板机构不会与阀体发生磨损,并且使密封圈向内抱紧,不会向外翻起,且避免了介质沉积,解决了传统闸阀易磨损的技术问题。(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wear-resistant gate valve which comprises a valve body, a sealing ring, an upper valve plate mechanism, a lower valve plate mechanism, a reset mechanism and a driving mechanism, wherein the valve body comprises a flow channel arranged in the middle, and an upper valve cavity and a lower valve cavity which are respectively arranged on two sides of the flow channel in the vertical direction, the upper valve plate mechanism is arranged in the upper valve cavity in a lifting and moving manner along the vertical direction, the lower valve plate mechanism is arranged in the lower valve cavity in a lifting and moving manner along the vertical direction, the upper valve plate mechanism and the lower valve plate mechanism are formed by separately arranging a traditional integrated gate plate, the flow channel is blocked by utilizing the staggered combination of the upper valve plate mechanism and the lower valve plate mechanism, the upper valve plate mechanism and the lower valve plate mechanism cannot be worn with the valve body, the sealing ring is held tightly inwards, the sealing ring cannot be turned outwards, the medium deposition is avoided, and the technical problem that the.)

一种耐磨闸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闸阀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耐磨闸阀。

背景技术

闸阀的启闭件是闸板,闸板的运动方向与流体方向相垂直,闸阀只能作全开和全关,不能作调节和节流,闸阀的闸板随阀杆一起作直线运动的,叫升降杆闸阀,而造闸板进行升降开关时,闸板与阀体之间发生相对移动出现磨损,在阀门使用一段时间后,由于磨损,会导致阀门的密封性出现问题,且由于阀体与闸板同时出现磨损,介质会进入到缝隙内加大磨损的力度,此外,在闸板下降的过程中,密封圈向外翻起,会使介质进入密封圈的缝隙内沉积,在闸板上升开启时,沉积的介质会加剧闸板与密封圈的磨损。

专利号为CN201610680001.4的专利文献公开了的一种平板闸阀,其包括阀体、阀杆、与阀体内部两侧通道口相密封设置的阀座、位于两侧阀座之间且设置在所述阀杆上的阀板、以及用于驱动阀杆绕自身轴线转动使得阀板上下升降运动将通道拦截或打开的驱动机构,其中阀座包括内部具有与通道相连通的通孔的座本体,阀杆与阀板构成丝杆螺母结构,特别是,阀座还包括位于座本体内部绕其周向设置的安装槽、设置在安装槽内使得阀座与通道口连接处具有涨紧趋势的涨紧环。

虽然,上述专利通过设置涨紧环使得阀座与阀体的密封性强,但是使用过程中仍存以下问题:

1、闸板开启时,介质会堆积在下部的沟槽内磨损闸板;

2、闸板下降过程中,闸板与密封圈的摩擦使密封圈受到向外翻起的力,降低了密封圈的密封性;

3、闸板上下开启的过程中,闸板与阀体发生磨损。

发明内容

针对以上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耐磨闸阀,其通过利用将传统的一体式闸板进行分体设置,形成上、下阀板机构,利用上、下阀板机构的交错组合封堵流道,且通过设置滑动的上阀板与下活动阀板,使上、下阀板机构不会与阀体发生磨损,并且使密封圈向内抱紧,不会向外翻起,且避免了介质沉积,解决了传统闸阀易磨损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耐磨闸阀,包括阀体,所述阀体包括设置于中部的流道及分设于该流道竖直方向两侧的上阀腔及下阀腔,还包括:

密封圈,所述密封圈为环形设置,其分别设置于所述流道进口及出口处的阀体上,且其与所述流道同轴设置;

上阀板机构,所述上阀板机构沿竖直方向升降移动设置于所述上阀腔内,其包括对称设置的上阀板,该上阀板沿所述流道的水平径向移动设置,且该上阀板为尖端朝下的楔形设置;

下阀板机构,所述下阀板机构沿竖直方向升降移动设置于所述下阀腔内,其与所述上阀板机构对应穿插配合封堵所述流道,且其包括固定设置于其中部的下固定阀板及对称设置于该下固定阀板两侧的下活动阀板,所述下固定阀板为尖端朝上的楔形设置,所述下活动阀板沿所述流道的水平径向移动设置,其为直角梯形设置,所述;

复位机构,所述复位机构设置于所述阀体上,其包括对称设置于所述上阀腔长度方向两侧的侧壁上的上复位组件及对称设置于所述下阀腔长度方向两侧的侧壁上的下复位组件,所述上复位组件对所述上阀板进行弹性挤压复位,所述下复位组件对所述下活动阀板进行弹性挤压复位;以及

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安装于所述阀体上,其分别与所述上阀板机构及下阀板机构传动连接,且其同步驱动所述上阀板、下固定阀板及下活动阀板升降穿插配合,封堵所述流道。

作为改进,所述上阀板、下固定阀板及下活动阀板的厚度一致,该厚度均为D,且该厚度与所述密封圈之间的距离L之间存在关系:D=1.05L。

作为改进,所述上阀板、下固定阀板及下活动阀板相互穿插拼接的接触面上分别设置有相互插接配合的榫头及榫槽。

作为改进,所述上阀板机构还包括上连接板,所述上连接板成扇形设置,其与所述上阀板滑动连接设置,且其与该上阀板滑动连接处设置有滑槽,所述上阀板上设置有与该滑槽滑动配合的滑块。

作为改进,所述下阀板机构还包括下连接板,所述下连接板成扇形设置,其与所述下固定阀板固定连接,且其与所述下活动阀板滑动连接,该下连接板与所述下活动阀板滑动连接处设置有滑动槽,所述下活动阀板上设置有与该滑动槽滑动配合的滑动块。

作为改进,所述上复位组件及所述下复位组件均包括:

外壳,所述外壳固定设置于所述上阀体上,其穿透所述阀体的侧壁,且其内部中空设置;

弹性柱,所述弹性柱固定安装于所述外壳内;以及

复位顶块,所述复位顶块与所述弹性柱固定连接,且其指向所述阀体内侧的一端设置有三角形的顶头。

作为改进,所述驱动机构包括:

上丝杆组件,所述上丝杆组件设置于所述上阀腔的正上方,其与所述上阀板机构连接;

下丝杆组件,所述下丝杆组件设置于所述下阀腔的正下方,其与所述下阀板机构连接;以及

电动驱动组件,所述电动驱动组件分别与所述上丝杆组件及所述下丝杆组件传动连接,其通过所述上丝杆组件及所述下丝杆组件同步驱动所述上阀板机构及下阀板机构升降。

作为改进,所述上丝杆组件包括:

上丝杆,所述上丝杆竖直设置于所述阀体上,其下端部与所述上阀板机构固定连接;以及

上丝杆螺母,所述上丝杆螺母转动设置于所述阀体上,其套设于所述上丝杆上,且其由所述电动驱动组件驱动旋转。

作为改进,所述下丝杆组件包括:

下丝杆,所述下丝杆竖直设置于所述阀体上,其上端与所述下阀板机构固定连接;以及

下丝杆螺母,所述下丝杆螺母转动设置于所述阀体上,其套设于所述下丝杆上,且其由所述电动驱动组件驱动旋转。

作为改进,所述电动驱动组件包括:

电动机,所述电动机安装于所述阀体的一侧;

转轴,所述转轴竖直设置于所述电动机的下方,其顶部与所述电动机的转轴同轴连接;

从动同步带轮,所述从动同步带轮设置有两组,其分别套设于所述上丝杆螺母及下丝杆螺母的外侧;

主动同步带轮,所述主动同步带轮与所述从动同步带轮一一对应设置,其均套设于所述转轴上;以及

同步带,所述同步带传动连接所述从动同步带轮与所述主动同步带轮。

本发明系统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通过其通过利用将传统的一体式闸板进行分体设置,形成上、下阀板机构,利用上、下阀板机构的交错组合封堵流道,且下阀板机构升降过程中,均对下阀腔进行封堵,可以有效的避免介质在下阀腔内进行沉积磨损阀板,有效的延长了阀板的使用寿命;

(2)本发明通过利用上阀板与下活动阀板的滑动,使密封圈受到一个向阀体两侧的力,使密封圈向内抱紧对应的上阀板机构及下阀板机构,避免了密封圈向外翻起,同时介质在缝隙内沉积;

(3)本发明通过利用上阀板与下活动阀板的滑动,避免上阀板及下活动阀板在升降过程中,直接与阀体之间进行摩擦接触,使阀体与上阀板及下活动阀板之间均避免了摩损,可以延长整个阀门的使用寿命;

(4)本发明通过利用设置榫头与榫槽对上阀板、下固定阀板及下活动阀板之间进行插合连接,使上阀板机构与下阀板机构进行拼接时密封性更强,防止介质从阀板之间的缝隙泄露;

(5)本发明通过驱动机构同步带动上阀板机构与下阀板机构进行穿插拼接,使上阀板机构与下阀板机构之间的同步性更好,可以提高上阀板机构与下阀板机构之间拼接时衔接紧密性;

(6)本发明通过利用上阀板机构与下阀板机构之间的上下升降,较传统阀板整体的升降,其面对介质的压力更小,所需要的升降启动的动力也相应减小,可以降低对驱动机构的使用要求,适应更多的使用环境。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密封性强、闸板与阀体耐磨且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尤其适用于闸阀技术领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剖视结构示意图一;

图3为本发明剖视结构示意图二;

图4为本发明剖视结构示意图三;

图5为本发明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2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7为图3中B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上阀板与密封圈移动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上阀板与密封圈抱紧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下活动阀板与密封圈移动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下活动阀板与密封圈抱紧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下活动阀板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上阀板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上连接板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下连接板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耐磨闸阀,包括阀体1,所述阀体1包括设置于中部的流道11及分设于该流道11竖直方向两侧的上阀腔12及下阀腔13,还包括:

密封圈2,所述密封圈2为环形设置,其分别设置于所述流道11进口及出口处的阀体1上,且其与所述流道11同轴设置;

上阀板机构3,所述上阀板机构3沿竖直方向升降移动设置于所述上阀腔12内,其包括对称设置的上阀板31,该上阀板31沿所述流道11的水平径向移动设置,且该上阀板31为尖端朝下的楔形设置;

下阀板机构4,所述下阀板机构4沿竖直方向升降移动设置于所述下阀腔13内,其与所述上阀板机构3对应穿插配合封堵所述流道11,且其包括固定设置于其中部的下固定阀板41及对称设置于该下固定阀板41两侧的下活动阀板42,所述下固定阀板41为尖端朝上的楔形设置,所述下活动阀板42沿所述流道11的水平径向移动设置,其为直角梯形设置,所述;

复位机构5,所述复位机构5设置于所述阀体1上,其包括对称设置于所述上阀腔12长度方向两侧的侧壁上的上复位组件51及对称设置于所述下阀腔13长度方向两侧的侧壁上的下复位组件52,所述上复位组件51对所述上阀板31进行弹性挤压复位,所述下复位组件52对所述下活动阀板42进行弹性挤压复位;以及

驱动机构6,所述驱动机构6安装于所述阀体1上,其分别与所述上阀板机构3及下阀板机构4传动连接,且其同步驱动所述上阀板31、下固定阀板41及下活动阀板42升降穿插配合,封堵所述流道11。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驱动机构6的驱动使上阀板机构3中的上阀板31向下降,同时,驱动机构6同步驱动下阀板机构4中的下固定阀板41及下活动阀板42上升,与上阀板31穿插拼接,其中,下固定阀板41仅抬升不发生移动,其***两组上阀板31之间的缺口中,使上阀板31向两侧移动,而下活动阀板42***到上阀板31相对于下固定阀板41另一侧的缺口内,下活动阀板42沿上阀板31的斜线导向,在抬升的同时,向两侧移动,避免了传统的阀板升降过程与阀体之间的紧配带来的磨损,同时,下阀板机构4始终处于对下阀腔13封堵的状态,不会使介质在流道11的下部出现沉积,即使在流道11开启的过程中,介质在流道11的下部出现堆积,在下阀板机构4抬升的过程中,也被下阀板机构4顶出被介质流道带走。

如图8至图11所示,此外,上阀板31及下固定阀板41的长度均大于流道的径向宽度,在上阀板31下降与下固定阀板41上抬的过程中,均能带动其端部接触部位的密封圈向内形成一个扭曲抱紧的力,同时,上阀板31对下固定阀板41的根部的密封圈进行扭曲抱紧,避免外翻,而下固定阀板41对上阀板31的根部的密封圈进行扭曲抱紧,避免密封圈外翻,并且在上阀板31及下活动阀板42向两侧移动的过程中,又会带动流道11水平径向两侧的密封圈向内扭曲抱紧,使整圈的密封圈2通过上阀板31、下固定阀板41及下活动阀板42之间的配合,实现扭曲抵抗外翻的力,实现对上阀板机构2及下阀板机构3的抱紧密封。

值得说明的是,上阀板31与下活动阀板42的滑动距离仅为2-4cm,其仅使位于两侧的下活动阀板42不与阀体1之间发生磨损,同时对密封圈2提供一个扭曲抱紧的力。

其中,下固定阀板41的长度大于下活动阀板42的长度,在下阀板机构3上抬的过程中,下固定阀板41先***到两组上阀板31之间的缺口内,之后下活动阀板42再与对应的上阀板31另一侧的缺口进行配合,依靠高度的变化设置,使上阀板31、下固定阀板41及下活动阀板42之间按照先后顺序进行穿插配合组装,可以避免出现配合错位。

如图8至图11所示,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上阀板31、下固定阀板41及下活动阀板42的厚度一致,该厚度均为D,且该厚度与所述密封圈2之间的距离L之间存在关系:D=1.05L。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保证密封性,密封圈2与上阀板31、下固定阀板41及下活动阀板42之间处于紧配状态,此外,密封圈2采用具有防腐、耐高温且轻微弹性形变的材料制成,优选为聚四氟乙烯。

如图12与图13所示,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上阀板31、下固定阀板41及下活动阀板42相互穿插拼接的接触面上分别设置有相互插接配合的榫头30及榫槽40。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提高上阀板31、下固定阀板41及下活动阀板42相互拼接的位置处的密封性,利用榫头30与榫槽40的结构在拼接位置处进行密封加强,并且可以视具体的密封要求,在榫头30与榫槽40配合面上设置密封材料增强密封作用。

如图13与14所示,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上阀板机构3还包括上连接板32,所述上连接板32成扇形设置,其与所述上阀板31滑动连接设置,且其与该上阀板31滑动连接处设置有滑槽321,所述上阀板31上设置有与该滑槽321滑动配合的滑块311。

需要说明的是,上阀板31依靠滑块311与滑槽321的配合,在上连接板32上进行滑动,且上连接板32上设置的滑槽321的中部设置有对上阀板31进行限位的台阶322,避免上阀板31滑动过度,发生错位。

如图12与图15所示,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下阀板机构4还包括下连接板43,所述下连接板43成扇形设置,其与所述下固定阀板41固定连接,且其与所述下活动阀板42滑动连接,该下连接板43与所述下活动阀板42滑动连接处设置有滑动槽431,所述下活动阀板42上设置有与该滑动槽431滑动配合的滑动块421。

需要说明的是,滑动槽431与滑动块421的结构及配合原理与滑槽321及滑块311的一致,因此不再赘述。

如图6与图7所示,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上复位组件51及所述下复位组件52均包括:

外壳511,所述外壳511固定设置于所述上阀体1上,其穿透所述阀体1的侧壁,且其内部中空设置;

弹性柱512,所述弹性柱512固定安装于所述外壳511内;以及

复位顶块513,所述复位顶块513与所述弹性柱512固定连接,且其指向所述阀体1内侧的一端设置有三角形的顶头534。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阀板机构3与下阀板机构4完成拼装对流道11进行封堵后,流道11再次开启的过程中,在开启的过程中,通过上复位组件51对上阀板31进行弹性挤压,使上阀板31向中间滑动复位,同时通过下复位组件52是下活动阀板42向中间滑动复位。

进一步说明的是,在上阀板机构3与下阀板机构4完成拼装对流道11进行封堵时,通过弹性柱512的压缩,使复位顶块513回收到外壳511内。

如图4与图5所示,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驱动机构6包括:

上丝杆组件61,所述上丝杆组件61设置于所述上阀腔12的正上方,其与所述上阀板机构3连接;

下丝杆组件62,所述下丝杆组件62设置于所述下阀腔13的正下方,其与所述下阀板机构4连接;以及

电动驱动组件63,所述电动驱动组件63分别与所述上丝杆组件61及所述下丝杆组件62传动连接,其通过所述上丝杆组件61及所述下丝杆组件62同步驱动所述上阀板机构3及下阀板机构4升降。

进一步的,所述上丝杆组件61包括:

上丝杆611,所述上丝杆611竖直设置于所述阀体1上,其下端部与所述上阀板机构3固定连接;以及

上丝杆螺母612,所述上丝杆螺母612转动设置于所述阀体1上,其套设于所述上丝杆611上,且其由所述电动驱动组件63驱动旋转。

更进一步的,所述下丝杆组件62包括:

下丝杆621,所述下丝杆621竖直设置于所述阀体1上,其上端与所述下阀板机构4固定连接;以及

下丝杆螺母622,所述下丝杆螺母622转动设置于所述阀体1上,其套设于所述下丝杆621上,且其由所述电动驱动组件63驱动旋转。

其中,所述电动驱动组件63包括:

电动机631,所述电动机631安装于所述阀体1的一侧;

转轴632,所述转轴632竖直设置于所述电动机631的下方,其顶部与所述电动机631的转轴同轴连接;

从动同步带轮633,所述从动同步带轮633设置有两组,其分别套设于所述上丝杆螺母612及下丝杆螺母622的外侧;

主动同步带轮634,所述主动同步带轮634与所述从动同步带轮633一一对应设置,其均套设于所述转轴632上;以及

同步带635,所述同步带635传动连接所述从动同步带轮633与所述主动同步带轮634。

需要说明的是,在电动机631带动转轴632进行旋转时,通过同步带轮传动组分别带动上丝杆螺母612及下丝杆螺母622旋转,进而使上阀板机构3及下阀板机构4同步进行升降。

进一步说明的是,上丝杆螺母612及下丝杆螺母622内的螺纹成反向设置,上丝杆611及下丝杆621上的螺纹成反向设置,在上阀板机构3向下降的过程中,下阀板机构4反而向上升,上阀板机构3与下阀板机构4的移动方向,始终相反。

工作过程:

通过电动机631带动转轴632进行旋转,使上阀板机构3下降,同时下阀板机构4抬升,下固定阀板41先***到两组上阀板31之间的缺口内,之后下活动阀板42再与对应的上阀板31另一侧的缺口进行配合,之后上阀板31及下活动阀板42向两侧滑动,使密封圈2受到扭曲的力,对上阀板机构2及下阀板机构3进行抱紧,进行有效的密封,对流道11进行封堵,而在流道开启时,通过电动机631带动转轴632进行反转,使上阀板机构3抬升复位,同时下阀板机构4下降复位,在复位的过程中,上复位组件51使上阀板31向中间移动完成复位,而下复位组件52使下活动阀板42向中间移动完成复位。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16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角形排污闸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