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装置

文档序号:1692596 发布日期:2019-12-10 浏览:28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旋转装置 (Rotating device ) 是由 洪世伟 于 2019-03-22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旋转装置包含可旋转件、至少一可动环及支撑件,其中支撑件具有止挡部,可旋转件包含旋转环及定位部,定位部自旋转环轴向突出;各至少一可动环具有作用部;其中旋转环及至少一可动环同轴设置于支撑件,且至少一可动环设置于可旋转件及支撑件之间,其中旋转环及至少一可动环能够相对支撑件旋转,定位部的一部分重叠于可动环,当旋转环相对于支撑件旋转,使定位部的该部分推抵作用部,以带动至少一可动环旋转直至作用部被挡止于定位部及止挡部之间。(The rotating device comprises a rotatable part, at least one movable ring and a support part, wherein the support part is provided with a stopping part, the rotatable part comprises a rotating ring and a positioning part, and the positioning part axially protrudes from the rotating ring; each at least one movable ring has an action part; the rotating ring and the at least one movable ring are coaxially arranged on the support piece, and the at least one movable ring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rotatable piece and the support piece, wherein the rotating ring and the at least one movable ring can rotate relative to the support piece, one part of the positioning part is overlapped on the movable ring, when the rotating ring rotates relative to the support piece, the part of the positioning part pushes against the action part, and the at least one movable ring is driven to rotate until the action part is stopped between the positioning part and the stopping part.)

旋转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旋转装置,具体而言,本发明特别涉及一种利用可动环增加旋转限位角度的旋转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使用习惯的多元化,现今的仪器或设备常需要可靠的大角度旋转控制。然而,现有旋转装置的双向限位受限于结构设计一般都限制在180度以内。当旋转装置要达到双向限位大于180度的角度控制时,因为正转及反转会有重叠位置,使得旋转装置需要更为复杂的止挡机制,且常会造成机构干涉而难以实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旋转装置,其可实现双向限位大于180度的功能。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旋转装置,其可通过增加可动环的数量,而可同时增加双向限位角度及双向旋转圈数。

于一实施例,本发明的旋转装置包含可旋转件、至少一可动环及支撑件,其中支撑件具有止挡部,可旋转件包含旋转环及定位部,定位部自旋转环轴向突出;至少一可动环各具有作用部;旋转环及至少一可动环同轴设置于支撑件,且至少一可动环设置于可旋转件及支撑件之间,其中旋转环及至少一可动环能够相对支撑件旋转,定位部的一部分重叠于可动环,当旋转环相对于支撑件旋转,使定位部的该部分推抵作用部以带动至少一可动环旋转直至作用部被挡止于定位部及止挡部之间。

于一实施例,可动环包含环主体,作用部包含上部及下部,上部设置于环主体的周缘,下部自上部的一端轴向突出于环主体,定位部的该部分对应上部,使定位部的该部分能够推抵上部,且止挡部对应下部,使止挡部能够挡止下部。

于一实施例,支撑件包含支撑轴,止挡部固设于支撑轴,定位部自旋转环的周缘轴向突出并且部分重叠于可动环。

于一实施例,支撑件包含座体,止挡部固设于座体,可旋转件还包含轴体部,定位部自旋转环的周缘轴向突出并且部分重叠于可动环,旋转环固定套设于轴体部,使可旋转件可旋转地设置于座体。

于一实施例,至少一可动环为多个可动环,可动环包含环主体,作用部包含上部及下部,上部突出设置于环主体的周缘,下部自上部的一端轴向突出于环主体,多个所述可动环可活动地同轴设置于可旋转件及支撑件之间,且靠近定位部的可动环的上部对应定位部,使定位部能够推抵该上部,且靠近止挡部的可动环的下部对应止挡部,使止挡部能够挡止该下部。

于一实施例,当旋转环相对支撑件旋转,定位部推抵靠近定位部的可动环的上部,带动靠近定位部的可动环的下部推抵相邻的可动环的上部,通过多个所述作用部依序带动相邻的多个所述可动环旋转直至止挡部挡止靠近止挡部的可动环的下部,且多个所述作用部被挡止于定位部及止挡部之间。

于一实施例,定位部、多个所述作用部与止挡部沿平行轴向的虚拟线左右交错排列。

于一实施例,止挡部的位置定义为第一侧,靠近止挡部的可动环的作用部的位置定义为第二侧,定位部、多个所述作用部与止挡部分别沿着第一侧的延伸方向及第二侧的延伸方向交错排列。

于一实施例,多个所述可动环的数量为奇数时,可旋转件的定位部沿虚拟线排列设置于与止挡部同侧;多个所述可动环的数量为偶数时,可旋转件的定位部与止挡部设置相差180度。

于一实施例,可动环包含环主体,且作用部包含第一作用部,可动环还具有第二作用部,第二作用部及第一作用部设置于环主体的周缘;当旋转环相对支撑件沿第一旋转方向旋转时,使定位部的该部分推抵第二作用部,而带动至少一可动环旋转直至第二作用部及第一作用部被挡止于定位部及止挡部之间;当旋转环相对支撑件沿相反于第一旋转方向的第二旋转方向旋转时,使定位部的该部分推抵第一作用部,而带动至少一可动环旋转直至第一作用部及第二作用部被挡止于定位部及止挡部之间。

于一实施例,止挡部包含第一止挡部,且支撑件还具有第二止挡部,第二止挡部及第一止挡部设置于支撑件的周缘;当旋转环相对支撑件沿第一旋转方向旋转时,使定位部的该部分推抵作用部,而带动至少一可动环旋转直至作用部被挡止于定位部及第一止挡部之间;当旋转环相对支撑件沿相反于第一旋转方向的第二旋转方向旋转时,使定位部的该部分推抵作用部,而带动至少一可动环旋转直至作用部被挡止于定位部及第二止挡部之间。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旋转装置可提供大于180度的双向定位功能。再者,本发明的旋转装置可通过增加可动环的数量来增加双向限位角度及双向旋转圈数。

附图说明

图1A及图1B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旋转装置的分解及组合示意图。

图2A及图2B为图1B的旋转装置的双向定位示意图。

图3A及图3B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旋转装置的双向定位示意图。

图4A及图4B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旋转装置的双向定位示意图。

图5A及图5B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旋转装置的立体及侧视示意图。

图6A及图6B为图5A的旋转装置的双向定位示意图。

图7A至图7C分别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旋转装置局部分解、侧视及组装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2、3:旋转装置

10:可旋转件

11:旋转环

12:定位部

20、20a、20b:可动环

21、21a、21b:环主体

22、22a、22b:作用部

222、222a、222b:上部

224、224a、224b:下部

24:第二作用部

242:上部

244:下部

30:支撑件

31:支撑轴

32:止挡部

32a:第一止挡部

32b:第二止挡部

100:可旋转件

110:旋转环

111:齿轮部

112:定位部

120:轴体部

200:可动环

210:环主体

220:作用部

221:第一端

223:第二端

300:支撑件

310:座体

312:容置槽

320:止挡部

400:驱动齿轮

L:虚拟线

R1:顺时针方向

R2:逆时针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一种旋转装置,尤其是一种通过可动环实现大角度限位及增加双向限位角度及双向旋转圈数的旋转装置。具体而言,本发明的旋转装置可应用于任何需要大角度限位及增加双向限位角度及双向旋转圈数的装置,例如显示装置,但不以此为限。于后,参考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旋转装置的细节。

如图1A及图1B所示,于一实施例,本发明的旋转装置1包含可旋转件10、至少一可动环20及支撑件30。于此实施例,以一个可动环20为例说明,但不以此为限。可旋转件10包含旋转环11及定位部12,且定位部112自旋转环11的周缘轴向突出。可动环20具有作用部22。支撑件30具有止挡部32。旋转环11及可动环20同轴设置于支撑件30,且可动环20设置于可旋转件10及支撑件30之间。旋转环11及可动环20能够相对支撑件30旋转,定位部12的一部分重叠于可动环20,当旋转环11相对支撑件30旋转,使定位部12的该部分推抵作用部22,而带动可动环20旋转直至作用部22被挡止于定位部12及止挡部32之间。

举例而言,定位部12可为自旋转环11径向延伸突出且轴向延伸突出超过旋转环11底面的凸柱或凸块,且定位部12的该部分突出于旋转环11底面的长度较佳为与可动环20重叠时不超过可动环20的厚度(即轴向高度),以避免与可动环20下方的部件发生干涉。

具体而言,可旋转件10可实施为任何合宜的旋转元件,且可用以连接其他装置,以提供让其他装置能够旋转的功能,其他装置例如显示装置,可旋转件10连接其他装置后,使得其他装置可通过使用者施加外力旋转或通过其他动力装置提供的动力旋转。

于一实施例,可动环20包含环主体21,且作用部22包含上部222及下部224。上部222突出设置于环主体21的周缘,且下部224自上部222的一端轴向突出于环主体21。举例而言,作用部22可为自环主体21径向延伸突出且轴向延伸突出超过环主体21底面的凸柱或凸块,其中凸柱或凸块与环主体21连接的部分可视为作用部22的上部222,而凸柱或凸块自环主体21轴向突出的部分可视为作用部22的下部224。于此实施例,可动环20具有与可旋转件10相同的结构,但不以此为限。环主体21的轴向厚度、作用部22沿环主体21的周缘方向的宽度等可依据实际应用而变化。

于此实施例,支撑件30包含支撑轴31,且止挡部32固设于支撑轴31。举例而言,止挡部32可为自支撑轴31径向延伸突出的凸柱或凸块。支撑轴31的直径较佳略小于环主体21及旋转环11的环孔径,以使得环主体21及旋转环11套设于支撑轴31时可相对于支撑轴31旋转。

如图1B所示,可旋转件10及可动环20套设于支撑轴31时,定位部12自旋转环11轴向突出并且较佳重叠于可动环20的环主体21,借此可有效降低旋转装置的轴向高度(或厚度)。再者,定位部12及作用部22沿周缘方向(或旋转方向)局部重叠,且定位部12不突出于环主体21的底面。具体而言,定位部12沿周缘方向(或旋转方向)对应作用部22的上部222,使定位部12的该部分能够推抵上部222,且定位部12较佳不对应作用部22的下部224,进而不会与可动环20下方的止挡部32发生干涉。再者,作用部22局部对应止挡部32,例如止挡部32沿旋转方向对应作用部22的下部224,使止挡部32能够挡止下部224。

于后说明本发明的旋转装置1例如约±360度的双向定位操作。如图2A及图2B所示,于一实施例,可动环20较佳设置成使作用部22及止挡部32沿平行轴向的虚拟线L左右交错排列。举例而言,可动环20可设置成使作用部22位于止挡部32的逆时针方向(即虚拟线L的右侧),且可旋转件10的定位部12较佳也沿虚拟线L排列设置与止挡部32同侧,亦即位于虚拟线L的左侧。借此,可旋转件10旋转时,使定位部12的该部分推抵作用部22,而带动可动环20旋转直至作用部22被挡止于定位部12及止挡部32之间(虚线所示为旋转定位的位置)。具体而言,如图2A所示,当可旋转件10沿第一旋转方向R1(例如顺时针方向)旋转约360度的过程中,可旋转件10的定位部12的该部分会抵接作用部22的上部222,并推抵作用部22的上部222以带动环主体21旋转,直到作用部22的下部224碰到止挡部32,而使得作用部22被挡止在定位部12及止挡部32之间。亦即,作用部22的右侧抵接定位部12,且作用部22的左侧抵接止挡部32,而实现可旋转件10的顺时针约360度定位。再者,如图2B所示,当可旋转件10沿相反于第一旋转方向R1的第二旋转方向R2(例如逆时针方向)旋转约360度的过程中,可旋转件10的定位部12的下部会抵接作用部22的上部222,并推抵作用部22的上部222以带动环主体21旋转,直到作用部22的下部224碰到止挡部32,而使得作用部22被挡止在定位部12及止挡部32之间。亦即,作用部22的左侧抵接定位部12,且作用部22的右侧抵接止挡部32,而实现可旋转件10的逆时针约360度定位。

在此需注意,上述实施例虽以约±360度的双向定位为例说明,但不以此为限。本发明的旋转装置可通过调整止挡部的数量及位置,而实现不同限位角度的双向定位。举例而言,如图3A及图3B所示,于此实施例,支撑件30较佳具有两个止挡部(例如第一止挡部32a、第二止挡部32b)。两个止挡部32a、32b设置于支撑轴31的周缘且较佳相差180度,以实现例如约±270度的双向定位。具体而言,可旋转件10较佳设置成使定位部12位于两个止挡部32a、32b之间,即定位部12与第一止挡部32a、第二止挡部32b各相差90度,且可动环20较佳设置成使作用部22位于定位部12的对向侧。换言之,可动环20的作用部22较佳也位于两个止挡部32a、32b之间,并且相对于两个止挡部32a、32b的连线,可动环20的作用部22较佳与定位部12在不同侧。

于后说明本实施例的旋转装置例如约±270度的双向定位操作。具体而言,如图3A所示,当可旋转件10相对支撑件30沿第一旋转方向R1(例如顺时针方向)旋转时,使定位部12的该部分推抵作用部22,而带动可动环20旋转直至作用部22被挡止于定位部12及第一止挡部33a之间,其中定位位置如虚线所示。具体而言,当可旋转件10沿第一旋转方向R1(例如顺时针方向)相对支撑轴31旋转约270度的过程中,可旋转件10的定位部12会先通过第二止挡部32b,然后定位部12的该部分会抵接作用部22的上部,并推抵作用部22的上部以带动环主体21旋转,直到作用部22的下部碰到第一止挡部32a,而使得作用部22被挡止在定位部12及第一止挡部32a之间,而实现可旋转件10的顺时针约270度定位。再者,如图3B所示,当可旋转件10相对支撑件30沿相反于第一旋转方向R1的第二旋转方向R2(例如逆时方向)旋转时,使定位部12的该部分推抵作用部22,而带动可动环20旋转直至作用部22被挡止于定位部12及第二止挡部32b之间,其中定位位置如虚线所示。具体而言,当可旋转件10沿第二旋转方向R2(例如逆时针方向)相对支撑轴31旋转约270度的过程中,可旋转件10的定位部12会先通过第一止挡部32a,然后定位部12的该部分会抵接作用部22的上部,并推抵作用部22的上部以带动环主体21旋转,直到作用部22的下部碰到第二止挡部32b,而使得作用部22被挡止在定位部12及第二止挡部32b之间,而实现可旋转件10的逆时针约270度定位。

再者,本发明的旋转装置可通过调整定位部22的数量及位置,而实现不同限位角度的双向定位。举例而言,如图4A及图4B所示,于此实施例,可动环20较佳具有两个作用部(例如第一作用部22、第二作用部24),且两个作用部22、24较佳相差90度,以实现例如约270度的双向定位。具体而言,可旋转件10及可动环20相对于止挡部32较佳设置成类似图2A的配置,例如定位部12、第一作用部22及止挡部32沿平行轴向的虚拟线L左右交错排列,且第二作用部24与第一作用部22位于虚拟线L的同侧且相差90度。于后说明本实施例的旋转装置例如约±270度的双向定位操作。具体而言,如图4A所示,当可旋转件10相对支撑件30沿第一旋转方向R1(例如顺时针方向)旋转时,使定位部12的该部分推抵第二作用部24,而带动可动环20旋转直至第二作用部24及第一作用部22被挡止于定位部12及止挡部32之间。具体而言,当可旋转件10沿第一旋转方向R1(例如顺时针方向)相对支撑轴31旋转约270度的过程中,可旋转件10的定位部12的该部分会先抵接第二作用部24的上部242,并推抵第二作用部242的上部242以带动环主体21旋转,直到第一作用部22的下部224碰到止挡部32,而使得第二作用部24及第一作用部22被挡止在定位部12及止挡部32之间,而实现可旋转件10的顺时针约270度定位。再者,如图4B所示,当可旋转件10相对支撑件30沿相反于第一旋转方向R1的第二旋转方向R2(例如逆时针方向)旋转时,使定位部12的该部分推抵第一作用部22,而带动可动环20旋转直至第一作用部22及第二作用部24被挡止于定位部12及止挡部32之间。具体而言,当旋转件10相对支撑轴31沿相反于第一旋转方向R1的第二旋转方向R2(例如逆时针方向)旋转约270度的过程中,可旋转件10的定位部12的该部分会先抵接第一作用部22的上部222,并推抵第一作用部22的上部222以带动环主体21旋转,直到第二作用部24的下部244碰到止挡部32,而使得第一作用部22及第二作用部24被挡止在定位部12及止挡部32之间,而实现可旋转件10的逆时针约270度定位。

再者,本发明的旋转装置可通过增加可动环20的数量来改变双向定位的角度,且每增加一个可动环可使得双向限位角度增加±180度。如图5A及图5B所示,于另一实施例,旋转装置2包含例如两个可动环20a、20b,其中可动环20a、20b具有与前述图1A实施例的可动环20相同的结构,例如各包含环主体21a、21b及作用部22a、22b,作用部22a、22b各包含上部222a、222b及下部224a、224b,上部222a、222b突出设置于环主体21a、21b的周缘,下部224a、224b自上部222a、222b的一端轴向突出于环主体21a、21b等。可动环20a、20b的相关细节可参考图1A的可动环20的相关说明,于此不再赘述。于此实施例,两个可动环20a、20b可活动地同轴设置于可旋转件10及支撑件30之间,且靠近定位部12的可动环20b的上部222b对应定位部12,使定位部12的该部分能够推抵上部222b,且靠近止挡部32的可动环20a的下部224a对应止挡部32,使止挡部32能够挡止下部224a。具体而言,当多个可动环(例如20a、20b)同轴设置时,其环主体(例如21a、21b)可相互堆叠,且上层可动环(例如20b)的作用部22b自其环主体21b轴向突出且重叠于下层可动环20a的环主体21a,并与下层可动环20a的作用部22a沿旋转方向重叠对应。换言之,上层可动环20b的作用部22b的下部224b对应下层可动环20a的作用部22a的上部222a。再者,类似图1A的实施例,最接近可旋转件10的可动环(例如最上层的可动环20b)的作用部的上部与定位部12的下部对应,且最接近止挡部32的可动环(例如最下层的可动环20a)的作用部的下部与止挡部32对应。借此,可旋转件10旋转时,多个可动环20a、20b可通过作用部22a、22b相互带动旋转,直到多个所述作用部被挡止于定位部12及止挡部32之间。

再者,如图5B所示,多个可动环的作用部与止挡部较佳沿平行轴向的虚拟线L左右交错排列。举例而言,可动环20a可设置成使作用部22a位于止挡部32的逆时针方向(即虚拟线L的右侧),且可动环20b可设置成使作用部22b位于作用部22a的顺时针方向(即虚拟线L的左侧)。以另一观点而言,止挡部32的位置可定义为第一侧,靠近止挡部32的可动环20a的作用部22a的位置定义为第二侧,且定位部12、多个所述作用部22a、22b与止挡部32分别沿着第一侧的延伸方向及第二侧的延伸方向交错排列。具体而言,止挡部32、多个所述作用部22a、22b及定位部12较佳沿支撑轴31的轴向左右交替排列成两列。亦即,最接近止挡部32的可动环(例如20a)的作用部(例如22a)与止挡部32分别位于两列中的最下方,且轴向相邻的可动环的作用部分别位在不同列,即除最接近止挡部32的可动环(例如20a)的其余多个可动环沿轴向分别与止挡部32以及最接近止挡部32的可动环(例如20a)的作用部(例如22a)隔环对齐。

在此需注意,要实现具有同角度的双向定位,可旋转件10的定位部12设置较佳依据可动环的数量不同而变化。具体而言,当可动环的数量为奇数时(如图1A时施例所示),可旋转件10的定位部12较佳沿虚拟线L排列设置与止挡部32同侧;当可动环的数量为偶数时,可旋转件10的定位部12与止挡部32设置较佳相差180度,例如可旋转件10的定位部12与止挡部32相对于支撑轴31位于相对两侧。举例而言,于此实施例,可动环20a、20b的数量为两个,因此可旋转件10的定位部12与止挡部32较佳设置相差180度,而可实现例如±540度的双向定位。

当可旋转件10相对支撑件30旋转,定位部12的该部分推抵靠近定位部12的可动环20b的作用部22b的上部222b,带动靠近定位部12的可动环20a的下部224b推抵相邻的可动环20a的上部222a,通过多个所述作用部22a、22b依序带动相邻的多个所述可动环20b、20a旋转直至止挡部32挡止靠近止挡部32的可动环20a的下部224a,且多个所述作用部22a、22b被挡止于12定位部及止挡部32之间。具体而言,参考图5B及图6A,当可旋转件10沿第一旋转方向R1(例如顺时针方向)旋转约540度的过程中,可旋转件10的定位部12的该部分在旋转约180度时会先抵接可动环20b的作用部22b的上部222b,并推抵作用部22b的上部222b以带动环主体21b旋转。接着,在可旋转件10带动可动环20b继续沿第一旋转方向R1(即顺时针方向)旋转约360度的过程中,作用部22b的下部224b会抵接可动环20a的作用部22a的上部222a,并推抵作用部22a的上部222a以带动环主体21a旋转,直到作用部22a的下部224a碰到止挡部32,而使得作用部22a、22b被挡止在定位部12及止挡部32之间,进而实现可旋转件10的顺时针约540度定位。

再者,参考图5B及图6B,当可旋转件10沿相反于第一旋转方向R1的第二旋转方向R2(例如逆时针方向)旋转约540度的过程中,可旋转件10的定位部12的该部分在旋转约180度时会先抵接可动环20b的作用部22b的上部222b,并推抵作用部22b的上部222b以带动环主体21b旋转。接着,在可旋转件10带动可动环20b继续沿第二旋转方向R2(即逆时针方向)旋转约360度的过程中,作用部22b的下部224b会抵接可动环20a的作用部22a的上部222a,并推抵作用部22a的上部222a以带动环主体21a旋转,直到作用部22a的下部224a碰到止挡部32,而使得作用部22a、22b被挡止在定位部12及止挡部32之间,进而实现可旋转件10的逆时针约540度定位。

再者,于图3A-3B及图4A-4B的实施例中,亦可通过增加可动环的数量而增加双向定位角度,例如约±450(=270+180)度的双向定位。换言之,图5A-5B的实施例也可依据实际应用变化止挡部及作用部的数目及位置而实现小于±540度的双向定位,于此不再赘述。

此外,本发明的旋转装置可应用于通过动力旋转可旋转件。于另一实施例,如图7A至7C所示,旋转装置3包含可旋转件100、可动环200及支撑件300。于此实施例,旋转装置3较佳还可包含驱动齿轮400,用以接受动力旋转,而驱动可旋转件100旋转。具体而言,可旋转件100较佳包含旋转环110及轴体部120,且定位部112自旋转环110的周缘轴向突出并且部分重叠于可动环200。旋转环110固定套设于轴体部120,且使可旋转件100可旋转地设置于支撑件300。于此实施例,支撑件300较佳包含座体310,且止挡部320固设于座体310。

举例而言,旋转环110可包含齿轮部111,且齿轮部111与驱动齿轮400啮合,使得驱动齿轮400接受例如马达提供的动力旋转,并驱动齿轮部111旋转,进而带动可旋转件100旋转,但不以此为限。于其他实施例,依据实际应用,可旋转件100可接受驱动装置(例如马达)的驱动旋转而无须通过驱动齿轮400的带动,或者可旋转件100可通过使用者施加的外力而旋转,而无须设置驱动装置。

如图7A所示,于一实施例,驱动齿轮400较佳对应可旋转件100设置于座体310,但不以此为限。于其他实施例,依据实际应用,驱动齿轮400可独立于座体310设置。于此实施例,座体310较佳具有容置槽312,且可旋转件100部分插设于容置槽312,而可相对于座体310在容置槽312中旋转。举例而言,齿轮部111与轴体部120同轴设置,使得轴体部120可转动地插设于容置槽312,而齿轮部111可与轴体部120一起相对于座体310旋转,但不以此为限。于其他实施例(未示出),轴体部120可整合于座体310,且可旋转件100较佳为环状的齿轮部111,借此齿轮部111可旋转地套设于座体310的轴体部,而使得齿轮部111可相对于座体310的轴体部旋转。

再者,类似前述实施例所述,可动环200与可旋转件100同轴设置于可旋转件100及支撑件300之间,且可旋转件100带动可动环200旋转,止挡部320挡止可动环200,以定位可旋转件100。具体而言,可动环200包含环主体210及作用部220,且作用部220沿环主体210的周缘具有相对的两端221、223。举例而言,环主体210较佳为扁平环状。环主体210可转动地套设于轴体部120,并位于旋转环110与座体310之间,且作用部220轴向延伸以使得作用部220的上部对应定位部112,作用部220的下部对应止挡部320。于一实施例,可动环200的作用部220可为与环主体210同圆心径向突出并向下延伸的弧状凸块,且作用部220沿环主体210延伸的弧长具有对应的预设圆心角。换句话说,作用部220具有第一端221及第二端223,且第一端221及第二端223与圆心所夹的角度为圆心角。以约±270度的双向定位为例,作用部220对应的圆心角较佳为90度,但不以此为限。作用部220对应的圆心角可依据定位角度变化。

于此实施例,止挡部320较佳为设置于座体310的挡块,以对应于可动环200的作用部220,且定位部112可为自齿轮部111下方突出的块体。于一实施例,定位部112、作用部220及止挡部320的位置较佳位于相同圆的圆周上,且定位部112与止挡部320在轴向上的水平投影不重叠(即高度不同),而作用部220在轴向上的水平投影较佳与定位部112及止挡部320分别局部重叠,即作用部220的轴向位置较佳在定位部112及止挡部320之间,其中部分作用部220对应定位部112,且另一部分作用部220对应止挡部320。

类似于图4A的实施例,当可旋转件100顺时针方向旋转(例如约270度)的过程中,可旋转件100的定位部112的该部分推抵可动环200的作用部220的第二端223,进而带动可动环200移动直到作用部220的第一端221碰到止挡部320,而使得作用部220被挡止于定位部112及止挡部320之间,进而实现可旋转件100的顺时针约270度的定位。再者,类似于图4B的实施例,当可旋转件100逆时针方向旋转(例如约270度)的过程中,可旋转件100的定位部112的该部分推抵可动环200的作用部220的第一端221,进而带动可动环200移动直到作用部220的第二端223碰到止挡部320,而使得作用部220被挡止于定位部112及止挡部320之间,进而实现可旋转件100的逆时针约270度定位。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旋转装置可提供大于180度的双向定位功能。再者,本发明的旋转装置可通过增加可动环的数量来增加双向限位角度及双向旋转圈数。

本发明已由上述实施例加以描述,然而上述实施例仅为例示目的而非用于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当知在不悖离本发明精神下,于此特别说明的实施例可有示例实施例的其他修改。因此,本发明范畴亦涵盖此类修改且仅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制。

20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用于激光通信的两级复合单反射镜式机械跟踪转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