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测方法、装置、探测设备和存储介质

文档序号:1693917 发布日期:2019-12-10 浏览:19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探测方法、装置、探测设备和存储介质 (Detection method, device, detection equipment and storage medium ) 是由 邱亮南 沈彤 于 2019-09-12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涉及一种探测方法、装置、探测设备和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获取探测设备在信号检测周期为第一信号检测周期下发出的探测信号的接收状态;当检测到所述探测信号的接收状态为未被接收端接收到时,将所述第一信号检测周期切换为第二信号检测周期;所述第二信号检测周期小于所述第一信号检测周期;根据在所述第二信号检测周期下发出的探测信号的接收状态,确定在所述探测设备的探测区域是否有目标对象。采用本方法能够使探测设备同时兼顾能耗、探测准确度的、装置使用寿命。(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detection method, a detection device and a storage medium. The method comprises the following steps: acquiring a receiving state of a detection signal sent by detection equipment under the condition that a signal detection period is a first signal detection period; when the receiving state of the detection signal is detected to be that the detection signal is not received by a receiving end, switching the first signal detection period into a second signal detection period; the second signal detection period is shorter than the first signal detection period; and determining whether a target object exists in the detection area of the detection equipment according to the receiving state of the detection signal sent out in the second signal detection period. By adopting the method, the detection equipment can simultaneously consider energy consumption and detection accuracy and has the service life of the device.)

探测方法、装置、探测设备和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探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探测方法、装置、探测设备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的发展,利用主动探测信号(如红外线、激光、超声波等)对生活中出现的异常情况进行探测变得越来越普及。利用主动探测信号进行探测的工作方式,是探测设备先设定好探测信号发射的固定的信号检测周期;探测设备的接收器件按照探测信号发射的固定的信号检测周期,同步实施信号采集工作。当探测区域内出现阻挡对象,探测设备的接收器件无法接收到预定信号时,发出报警信号,提醒用户。

发明人发现:目前探测设备的探测信号发射的信号检测周期均为固定的,如果该周期设置得较长,可以节省能源的损耗,但是由于信号检测周期长,相邻两次探测信号的时间间隔长。例如,如果相邻的探测信号恰好均被飘动物体(如树叶)阻挡时,探测设备会认为有目标对象(如入侵人员),从而发出错误的报警信号。当探测信号的信号检测周期设置得较短时,虽然可以提升探测精准度,避免误报警/漏报警的发生,但是长期以较短的时间间隔进行探测(即长时间高密度探测)会增加能源损耗、加速器件老化。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使探测设备同时兼顾能耗、探测准确度的、设备使用寿命的,探测状态可以变化的探测方法、装置、探测设备和存储介质。

一种探测方法,所述方法包括:获取探测设备在信号检测周期为第一信号检测周期下发出的探测信号的接收状态;当检测到所述探测信号的接收状态为未被接收端接收到时,将所述第一信号检测周期切换为第二信号检测周期;所述第二信号检测周期小于所述第一信号检测周期;根据在所述第二信号检测周期下发出的探测信号的接收状态,确定在所述探测设备的探测区域是否有目标对象。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在所述第二信号检测周期下发出的探测信号的接收状态,确定在所述探测设备的探测区域是否有目标对象的步骤,包括:当在所述第二信号检测周期下,至少一个触发响应时间内发出的探测信号的接收状态为未被接收端接收到的状态的次数达到设定值时,确定在所述探测设备的探测区域有目标对象。

在一个实施例中,若所述探测区域有所述目标对象,则发出报警信号。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在所述第二信号检测周期下发出的探测信号的接收状态,确定在所述探测设备的探测区域是否有目标对象的步骤,包括:当在所述第二信号检测周期下,在触发响应时间内,发出的探测信号的接收状态为未被接收端接收到的状态的次数未达到设定值时,确定所述探测区域没有所述目标对象。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确定所述探测区域没有所述目标对象的步骤,包括:若所述未被接收端接收到的状态的次数不为零并且未达到设定值,则确定所述探测区域有干扰对象。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确定所述探测区域没有所述目标对象的步骤,包括:若所述未被接收端接收到的状态的排序不连续,则确定所述探测区域有干扰对象。

在一个实施例中,若所述探测区域有干扰对象,则发出探测区域存在干扰对象的提示信号。

一种探测装置,所述装置包括:状态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探测设备在信号检测周期为第一信号检测周期下发出的探测信号的接收状态;检测周期切换模块,用于当检测到所述探测信号的接收状态为未被接收端接收到时,将所述第一信号检测周期切换为第二信号检测周期;所述第二信号检测周期小于所述第一信号检测周期;目标对象确定模块,用于根据在所述第二信号检测周期下发出的探测信号的接收状态,确定在所述探测设备的探测区域是否有目标对象。

一种探测设备,包括存储器和控制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控制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获取探测设备在信号检测周期为第一信号检测周期下发出的探测信号的接收状态;当检测到所述探测信号的接收状态为未被接收端接收到时,将所述第一信号检测周期切换为第二信号检测周期;所述第二信号检测周期小于所述第一信号检测周期;根据在所述第二信号检测周期下发出的探测信号的接收状态,确定在所述探测设备的探测区域是否有目标对象。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控制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获取探测设备在信号检测周期为第一信号检测周期下发出的探测信号的接收状态;当检测到所述探测信号的接收状态为未被接收端接收到时,将所述第一信号检测周期切换为第二信号检测周期;所述第二信号检测周期小于所述第一信号检测周期;根据在所述第二信号检测周期下发出的探测信号的接收状态,确定在所述探测设备的探测区域是否有目标对象。

上述探测方法、装置、探测设备和存储介质,先采用的第一信号检测周期进行探测,检测探测信号的接收状态,当接收状态为未被接收端接收到时,将信号检测周期切换至较短间隔时间的第二信号检测周期。通过检测探测信号的接收状态,探测设备能够在探测信号未被阻挡,接收端能够接收到全部探测信号时,以较长间隔时间的信号检测周期进行探测,降低能耗;在探测信号被阻挡,接收端不能接收到全部探测信号时,以较短间隔时间的信号检测周期进行探测,提高探测精度,使探测设备可以兼顾能耗和探测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探测方法的应用场景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探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另一个实施例中探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一个实施例中探测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5为一个实施例中探测设备的内部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提供的探测方法,可以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应用环境中。其中探测设备包括发射端102和接收端104。其中,发射端102可以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与接收端104建立通信连接,发射端102还可以向接收端104发送探测信号。

具体而言,探测设备的信号检测周期为:探测设备在触发响应时间内发出多次探测信号的间隔时间。触发响应时间与信号检测周期的关系是:一个触发响应时间内,包含N个信号检测周期(N为整数),例如,当触发响应时间为20毫秒、此时如果将第一信号检测周期定为N=2时(即一个触发响应时间有2个第一信号检测周期),则每个第一信号检测周期为10毫秒,即探测设备在20毫秒内发出2次探测信号,其间隔时间为10毫秒。同样地,当触发响应时间20毫秒时,可以将第二信号检测周期定为N=10(即一个触发响应时间内有10个第二信号检测周期),每个第二信号检测周期为2毫秒,即探测设备在20毫秒内发出10次探测信号,其间隔时间为2毫秒。

如图1所示,探测设备在初始状态下以较长间隔时间的第一信号检测周期(例如一个触发响应时间内2个信号检测周期)进行探测:发射端102发射探测信号,接收端104接收发射端102发射的探测信号,由此对探测区域进行探测,确定是否有目标对象(如安防场景下的入侵人员、越界车辆等)。而接收端104当中可以配置有控制器1,用于对接收端104接收的探测信号的接收状态进行检测,还可以通过上述有线或无线方式建立的通信连接向发射端102发送相关指令,以指示发射端102内配置的控制器2切换信号检测周期。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探测设备也可以配置一个控制器,同时检测接收端104的探测信号的接收状态,和控制发射端102切换信号检测周期。控制器也可以独立于发射端102和接收端104设置。探测设备中配置的控制器个数和位置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探测方法的限制。

当控制器1检测到发射端102发射的探测信号未被接收端104接收到时,以有线或者无线方式通知控制器2缩短发射端102发出探测信号的间隔时间,将较长间隔时间的第一信号检测周期切换为较短间隔时间的第二信号检测周期(例如将一个触发响应时间内的2个信号检测周期切换为10个信号检测周期)。此时,探测设备以第二信号检测周期进行探测,控制器1检测接收端104的探测信号的接收状态,并根据接收状态确定探测区域内是否有目标对象(如安防场景下的入侵人员、越界车辆等),以提高探测精确度。其中,探测信号的类型可以是红外线、超声波、激光等。接收状态包括探测信号未被接收端接收到的状态和探测信号被接收端接收到的状态;其中,探测信号未被接收端接收到的状态与目标对象阻挡探测信号的应用需求定义相关,例如,当探测信号为红外线并且在室内时,探测信号未被接收端接收到的状态定义为:目标对象持续阻挡发射端发射的探测信号75%的能量,达到触发响应时间;当探测信号为红外线并且在室外时,探测信号未被接收端接收到状态定义为:目标对象完全阻挡发射端发射的探测信号,达到触发响应时间。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提供了一种探测方法,以该方法可以基于如图1所示的发射端102和接收端104共同实现,该方法的具体步骤可以由配置在接收端104中的控制器1和配置在发射端102中的控制器2共同执行,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02,获取探测设备在信号检测周期为第一信号检测周期下发出的探测信号的接收状态。

其中,探测设备包括发射端102和接收端104。探测设备的信号检测周期为:探测设备在触发响应时间内发出多次探测信号,相邻两个探测信号的间隔时间。信号检测周期与触发响应时间的关系是:一个触发响应时间内,包含N个信号检测周期(N为整数),例如,当触发响应时间为20毫秒、选择第一信号检测周期N=2时,此时信号检测周期为10毫秒,即发射端102在20毫秒内发出2次探测信号,其间隔时间各为10毫秒。

具体地,当探测设备以第一信号检测周期进行探测时,针对发射端102在第一信号检测周期下发射的探测信号,控制器1实时获取接收端104的探测信号的接收状态。其中,第一信号检测周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定。

步骤S204,当检测到探测信号的接收状态为未被接收端接收到时,将第一信号检测周期切换为第二信号检测周期;第二信号检测周期小于第一信号检测周期。

具体地,发射端102在第一信号检测周期下发射探测信号的过程中,控制器1获取接收端104的探测信号的接收状态。当接收端104未接收到探测信号时,例如当接收端104未有效接收到探测信号时,控制器1将通知配置在发射端102内的控制器2缩短发射探测信号的间隔时间,将较长间隔时间的第一信号检测周期切换为较短间隔时间的第二信号检测周期。

步骤S206,根据在第二信号检测周期下发出的探测信号的接收状态,确定在探测设备的探测区域是否有目标对象。

其中,目标对象可以是安防场景下的入侵人员、移动物体(如越界车辆)、静止物体(遗留在探测区域的物体)等;其他如小型动物、飘动物体(如树叶)等对象,根据应用需求通常定义为非目标对象。

具体地,针对发射端102在第二信号检测周期下发射的探测信号,控制器1再同步获取接收端104的探测信号的接收状态,以确定在探测设备的探测区域是否有目标对象。

上述探测方法中,控制器1检测探测信号的接收状态,当接收状态为未被接收端接收到时,控制器1通知控制器2将较长间隔时间的第一信号检测周期切换为较短间隔时间的第二信号检测周期。通过同步检测探测信号的接收状态,探测设备能够在探测区域的探测信号没有被阻挡时,即接收端都接收到探测信号,采用较长间隔时间的信号检测周期进行探测,避免能耗;在探测区域的探测信号被进入探测区域的目标对象阻挡时,即接收端未接收到探测信号,采用较短间隔时间的信号检测周期进行探测,提高探测精度,使探测设备可以兼顾能耗和探测精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根据在第二信号检测周期下发出的探测信号的接收状态,确定在探测设备的探测区域是否有目标对象的步骤,包括:当在第二信号检测周期下,至少一个触发响应时间内发出的探测信号的接收状态为未被接收端接收到的状态的次数达到设定值时,确定在探测设备的探测区域有目标对象。

其中,第二信号检测周期可以为第一信号检测周期的倍数,相应地,发射端在第二信号检测周期下发射探测信号的次数为在第一信号检测周期下发射探测信号的次数的倍数,例如,在探测设备的触发响应时间为20毫秒条件下,第一信号检测周期为10毫秒,此时发射端发射探测信号的次数为2次;当第一信号检测周期为第二信号检测周期的5倍时,第二信号检测周期为2毫秒,此时发射端发射探测信号的次数为10次,此时发射端在2毫秒的信号检测周期下发射探测信号的次数为在10毫秒的信号检测周期下发射探测信号的次数的5倍。设定值可以为在一个触发响应时间内,发射端发射探测信号的次数。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应当理解的是:增加检测次数,是对于一个时间内,检测结果更加逼近触发状态的等效表达,在实际情况中,由于产品抽样检测的特点,不具备对这个时间段内持续检测能力,但是,控制器可采用多次更短间隔时间的采样,对这个时间段内的触发状态进行密集检测,确定接收端是否持续接收到探测信号。

具体地,针对发射端在第二信号检测周期下发射的探测信号,控制器1获取接收端的探测信号的接收状态。当在第二信号检测周期下、至少一个触发响应时间内,接收端未接收到对应发射端发射的探测信号的次数达到设定值时,此时控制器1确认探测区域内有目标对象。例如,当触发响应时间为20毫秒、第二信号检测周期为2毫秒时,此时设定值为10次,即发射端发射10次探测信号;如果在20毫秒内探测信号均未被阻挡,那么,接收端相应地接收到10次探测信号;当探测信号被目标对象阻挡时,由于目标对象受到其最快移动速度的限制,不可能在短于触发响应时间20毫秒内通过,所以接收端有10次未接收到探测信号。可以理解的是,奔跑状态的小动物、飘落树叶由于体积远比人小/移动速度比人更快,小动物、飘落树叶阻挡探测信号的时间会出现短于触发响应时间20毫秒的情况。

在上述实施例中,控制器1通过对至少一个触发响应时间内发出的探测信号的接收状态为未被接收端接收的状态的次数的判断,可以更准确地确定探测区域内的目标对象,避免误报警。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果确定在探测区域中有目标对象,则探测设备可以发出报警信号。其中,该报警信号可以由接收端104的控制器1发出,触发该安防报警装置在值班现场响铃,提示当班的安防人员及时核实并酌情处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根据在第二信号检测周期下发出的探测信号的接收状态,确定在探测设备的探测区域是否有目标对象的步骤,包括:当在第二信号检测周期下的触发响应时间内,发出的探测信号的接收状态为未被接收端接收到的状态的次数未达到设定值时,确定在探测设备的探测区域没有目标对象。

具体地,针对第二信号检测周期下发射的探测信号,控制器1获取接收端的探测信号的接收状态。在触发响应时间内,接收端未接收到对应发射端发射的探测信号的状态的次数未达到设定值时,此时,控制器1确认在探测设备的探测区域没有目标对象。例如,在触发响应时间为100毫秒条件下,若设定值为20次,即发射端发射20次探测信号,而接收端未接收到探测信号的次数小于20次,此时,控制器1确认探测区域内没有目标对象。

在一个实施例中,若未被接收端接收到的状态的次数不为零并且未达到设定值,则确定探测区域有干扰对象。

具体地,当接收端未接收到探测信号的次数不为零并且未达到设定值时,控制器1确定探测区域内有干扰对象。例如,在触发响应时间内,若设定值为20次,即发射端发射20次探测信号,如果接收端仅3次未接收到探测信号,此时,未被接收端接收到的状态的次数不为零,并且没有达到20次,则控制器1确定探测区域内有干扰对象。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当在第二信号检测周期下、在一个触发响应时间内,接收端间断未接收到探测信号时,此时控制器1确认探测区域内有干扰对象。

例如,发射端在一个触发响应时间发射10次探测信号时,如果探测信号没有被阻挡,对应的接收端接收到10次的探测信号。当探测信号被间断式阻挡时,接收端出现间断8次未接收到探测信号,即间断接收到2次探测信号,比如在第4个、第8个信号检测周期中各接收到一次探测信号,此时,控制器1确认探测区域内有干扰对象,比如,探测区域附近的植物被风吹摇晃,对探测区域形成动态阻挡,但是由于植物枝叶的疏散,会出现第4个探测信号和第8个探测信号可以通过的情况,使接收端接收到第4个探测信号和第8个探测信号。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若未被接收端接收到的状态的排序不连续,则确定探测区域有干扰对象。

具体地,当探测信号未被接收端接收到的状态的排序不连续时,控制器1确定探测区域内有干扰对象,即,当接收端间断未接收到探测信号时,控制器1确定探测区域内有干扰对象。例如,当设定值为10次时,即发射端在一个触发响应时间内发射10次探测信号,接收端在该触发响应时间内的第1次、第3次、第4次、第6次、第7次、第8次和第9次未接收到探测信号,此时接收端间断7次未接收到探测信号,即探测信号未被接收端接收到的状态的排序不连续,此时,控制器1确定探测区域内有干扰对象。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若未被接收端接收到的状态的排序不连续并且未被接收端接收到的次数未达到设定值,则确定探测区域有干扰对象。

具体地,当探测信号未被接收端接收到的状态的排序不连续并且未被接收端接收到的次数未达到设定值时,控制器1确定探测区域内有干扰对象,即,当接收端断续未接收到探测信号并且未被接收端接收到的次数未达到设定值时,控制器1确定探测区域内有干扰对象。例如,当设定值为10次时,即发射端在一个触发响应时间内发射10次探测信号,接收端在该触发响应时间内的第1次、第3次和第4次未接收到探测信号,此时接收端断续3次未接收到探测信号,即探测信号未被接收端接收到的状态的排序不连续并且次数小于设定值,此时,控制器1确定探测区域内有干扰对象。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如果在探测区域内有干扰对象,探测设备可以发出探测区域内存在干扰对象的提示信号,以提醒安防人员及时核实并酌情处置。上述提示信号可以由探测设备的接收端104的控制器1发出。

上述实施例中,当控制器1确定探测区域没有目标对象,探测设备不发出报警信号,避免误报警;进一步地,当探测设备确定有干扰对象时,探测设备发出提示信号,以提醒安防人员及时核实并酌情处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若探测设备以第二信号检测周期工作,并且达到一个触发响应时间,且确定探测区域内既没有目标对象、又没有干扰对象情况时,则探测设备切换到第一信号检测周期,进行探测工作。其中,当控制器1检测到:接收端在一个触发响应时间内接收到设定值(即发射端发射的探测信号的次数)的探测信号时,确定探测区域没有目标对象和干扰对象。

具体地,当接收端接收到触发响应时间内发射端发射的全部的探测信号时,即,接收端未接收到探测信号的状态的次数为零,控制器1通知控制器2将发射端的第二信号检测周期切换为第一信号检测周期,以增长发射端102发射探测信号的间隔时间,降低能耗。

为了更好地理解上述方法,参照图3所示,以下详细阐述一个本发明探测方法的应用实例,具体流程如下:

步骤S302,发射端以较长间隔时间的信号检测周期发射探测信号,接收端同步接收发射端发射的探测信号。

步骤S304,控制器1获取接收端的探测信号的接收状态,进入步骤S306。

步骤S306,控制器1判断探测信号的接收状态是否满足切换信号检测周期的条件,若控制器1判断探测信号的接收状态不满足切换信号检测周期的条件,则返回步骤S304;若控制器1判断探测信号的接收状态满足切换信号检测周期的条件,如控制器1判断接收端未接收到探测信号时,则进入步骤S308。

步骤S308,控制器1通知控制器2将较长间隔时间的信号检测周期切换为较短间隔时间的信号检测周期,进入步骤S310。

步骤S310,发射端以较短间隔时间的信号检测周期发射探测信号,接收端同步接收发射端发射的探测信号。

步骤S312,控制器1判断探测时间是否达到一个触发响应时间。如果没有达到一个触发响应时间,返回步骤S310;如果探测时间达到一个触发响应时间,则进入步骤S314。

步骤S314,控制器1判断是否满足报警条件,如控制器1对接收端的探测信号的接收状态进行判断,判断该接收状态是否满足报警条件;如果接收端的接收状态不满足报警条件,例如探测信号的接收状态为全部被接收端接收到,控制器1通知控制器2将较短间隔时间的信号检测周期切换为较长间隔时间的信号检测周期,则进入步骤S302;如果接收端的接收状态满足报警条件,例如接收端连续未接收到探测信号的次数达到设定值,则进入步骤S316。

步骤S316,发出报警信号,完成报警工作程序。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前述的各方法实施例,为了简便描述,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发明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发明,某些步骤可以采用其它顺序或者同时进行。

基于与上述实施例中的探测方法相同的思想,本发明还提供探测装置,该装置可用于执行上述探测方法。为了便于说明,探测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中,仅仅示出了与本发明实施例相关的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示结构并不构成对装置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提供了一种探测装置400,包括:状态获取模块402、检测周期切换模块404和目标对象确定模块406,其中:

状态获取模块402,用于获取探测设备在信号检测周期为第一信号检测周期下发出的探测信号的接收状态。

检测周期切换模块404,用于当检测到探测信号的接收状态为未被接收端接收到时,将第一信号检测周期切换为第二信号检测周期;第二信号检测周期小于第一信号检测周期。

目标对象确定模块406,用于根据在第二信号检测周期下发出的探测信号的接收状态,确定在探测设备的探测区域是否有目标对象。

在一个实施例中,目标对象确定模块406,还包括第一确定单元,用于当在第二信号检测周期下,至少一个触发响应时间内发出的探测信号的接收状态为未被接收端接收到的状态的次数达到设定值时,确定在探测设备的探测区域有目标对象。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报警单元,用于若探测区域有目标对象,则发出报警信号。

在一个实施例中,目标对象确定模块406,还包括第二确定单元,用于当在第二信号检测周期下的触发响应时间内,发出的探测信号的接收状态为未被接收端接收到的状态的次数未达到设定值时,确定探测区域没有目标对象。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确定单元,还用于若未被接收端接收到的状态的次数不为零并且未达到设定值,则确定探测区域有干扰对象。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确定单元,还用于若未被接收端接收到的状态的排序不连续,则确定探测区域有干扰对象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提示单元,用于若探测区域有干扰对象,则发出探测区域存在干扰对象的提示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探测装置与本发明的探测方法一一对应,在上述探测方法的实施例阐述的技术特征及其有益效果均适用于探测装置的实施例中,具体内容可参见本发明方法实施例中的叙述,此处不再赘述,特此声明。

此外,上述示例的探测装置的实施方式中,程序的逻辑关系是核心要素,而探测装置的各个功能模块可以采用不同器件组合构造,比如实现上述全部或者部分功能模块可以由单片机+外部配置的功能器件构成,其中,单片机内部包含控制器和存储器,可以实现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主要功能。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探测设备,该探测设备可以是主动红外入侵探测设备、激光入侵探测设备等,其内部功能结构图可以如图5所示。该探测设备包括通过系统总线连接的控制器、存储器和设备接口。其中,该探测设备的控制器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该探测设备的存储器包括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内存储器。该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操作系统、计算机程序。该内存储器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的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的运行提供环境。该计算机设备的设备接口用于与外部的设备或器件通过连接通信。该计算机程序被控制器执行时以实现一种探测方法。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5中示出的功能结构,仅仅是实现本发明方案相关的部分主要功能的构成框图举例,并不构成对本发明方案所应用于其上的探测设备的具体器/部件的具体构造方面的限定,具体的探测设备可以包括比图中所示更多或更少的器/部件,或者具有相关功能的某些部件组合,或者具有不同的器/部件分布,等等。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探测设备,包括存储器和控制器,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控制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计算机可读介质的更具体的示例(非穷尽性列表)包括以下:具有一个或多个布线的电连接部件(电子装置),便携式计算机盘盒(磁装置),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除可编辑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速存储器),光纤装置,以及便携式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另外,计算机可读介质甚至可以是可在其上打印所述程序的纸或其他合适的介质,因为可以例如通过对纸或其他介质进行光学扫描,接着进行编辑、解译或必要时以其他合适方式进行处理来以电子方式获得所述程序,然后将其存储在计算机存储器中。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控制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例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14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手持金属探测器加装远程监控报警电路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