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男衬衣袖衩的裁剪与缝制方法

文档序号:1698107 发布日期:2019-12-13 浏览:33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一种男衬衣袖衩的裁剪与缝制方法 (method for cutting and sewing shirt sleeve underpants for men ) 是由 邓春元 郝瑞闽 曹小华 张英姿 于 2019-10-22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一种男衬衣袖衩的裁剪与缝制方法,属于服装制作技术领域。步骤:绘制门襟包衩条和里襟包衩条,所述的门襟包衩条由竖直方向的中心线分隔成左半片和右半片,且将左半片的上端绘制成等腰状的尖角;根据绘制好的门襟包衩条、里襟包衩条进行裁制,均向外延伸设置缝份;沿各缝份扣烫门襟包衩条和里襟包衩条;将门襟包衩条的右半片向左对折熨烫,将尖角的右侧底角的顶点在对折后与左半片侧边的交点标记为o点,所述的尖角在对折后构成为宝剑头并进行熨烫;将门襟包衩条和里襟包衩条缝制到后袖片以形成袖衩。优点:能使成品的正反面都平服且易于操作;能提高裁制效率且背面不露线迹;全程工序简单,只有扣烫和缝制两道工序,对操作者的经验要求降低。(a method for cutting and sewing the sleeve underpants of a male shirt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garment manufacturing. The method comprises the following steps: drawing a front opening vent strip and a lining opening vent strip, wherein the front opening vent strip is divided into a left half piece and a right half piece by a central line in the vertical direction, and the upper end of the left half piece is drawn into an isosceles sharp angle; cutting according to drawn vent strips of the front fly and the lining vent strips, and arranging seam parts in an outward extending manner; pressing a front opening vent strip and a lining front opening vent strip along each seam; folding and ironing the right half piece of the vent strip of the front fly leftwards, marking the point of intersection of the top of the bottom angle at the right side of the sharp angle and the side edge of the left half piece after folding as a point o, and forming a sword head after folding the sharp angle; the front vent strip and the under vent strip are sewn to the back sleeve panels to form sleeve vents. The advantages are that: the front and back sides of the finished product can be flat and the operation is easy; the cutting efficiency can be improved, and the back surface does not expose the stitches; the whole process is simple, only two processes of buckling and ironing and sewing are needed, and the experience requirement on operators is reduced.)

一种男衬衣袖衩的裁剪与缝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服装制作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男衬衣袖衩的裁剪与缝制方法。

背景技术

袖衩是男衬衣的一个重要构成要素,其结构和工艺形式是衡量衬衣品质的重要标准,因此袖衩的缝制工艺要求很高,需要精细操作的部分常需要花费工人不少时间和精力。常见的衬衣袖衩按形状分有两种:平袖衩和宝剑袖衩。传统宝剑袖衩的缝制方法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有以下缺陷:其一,由于包衩条从正面开始缝制,因此袖衩背面常会不平整且有毛露;其二,采用两片包衩条,分体进行缝制,不仅裁剪复杂,而且工艺繁琐;其三,袖衩正面宝剑头部分的明线在缝制时需测量定位,对操作者的要求高;其四,袖子的开衩部位在缝制包衩条时先剪开,易毛边;其五,熨烫环节多,全程工序繁琐,效率低下。

中国发明专利授权公告号CN106805297B介绍了“一种服装袖衩的裁剪与缝制方法”,其采用一片结构的包衩条,目的在于缩减工序,缩短制作时间,提高裁制效率,但事实上,通过实际的操作验证发现,其袖衩宝剑头部分的面料重叠层数高达九层,该部分与包衩条其余部分在层数上形成较大落差,会导致面料不平服;此外,其改进后的袖衩开衩口裁成“|”形剪口,缝制时该剪口上端正对宝剑头尖部,容易造成毛露和破损;还有,车缝宝剑头明线时,该专利要求正反面所折叠的包衩条要同时被缝住,但由于折叠层数的增多,会使背面宝剑头部分不易车缝,增加了车缝难度。

鉴于上述已有技术,本申请人作了有益的设计,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男衬衣袖衩的裁剪与缝制方法,所需工序少且简单,易于操作,能提升生产效率且保证成品质量。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来达到的,一种男衬衣袖衩的裁剪与缝制方法,用于将包衩条缝制到袖身开衩上以形成宝剑头形状的袖衩,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绘制门襟包衩条和里襟包衩条,所述的门襟包衩条由竖直方向的中心线分隔成左半片和右半片,且将左半片的上端绘制成等腰状的尖角,尖角的高度为0.9~1.1cm,该尖角的右侧斜边延伸至右半片的最右侧,该右侧斜边的高度为2.5~3cm,门襟包衩条的尖角的顶部至底边的距离为13~15 cm,门襟包衩条的宽度为3~4cm,所述的里襟包衩条为长条状,且长度为11~12.5 cm、宽度为1.8~2cm;

S2)根据绘制好的门襟包衩条、里襟包衩条进行裁制,所述的门襟包衩条在宽度方向的左侧边及尖角的左侧斜边均向外延伸设置缝份0.6~0.7cm,门襟包衩条在宽度方向的右侧边以及尖角的右侧斜边均向外延伸设置缝份0.7~0.8cm,门襟包衩条的底边不设缝份,所述的里襟包衩条在宽度方向的左侧边向外延伸设置缝份0.6~0.7cm,在宽度方向的右侧边向外延伸设置缝份0.7~0.8cm,所述左、右侧边的缝份相差0.1cm;

S3)沿各缝份扣烫门襟包衩条和里襟包衩条;

S4)将门襟包衩条的右半片向左对折熨烫,形成门襟包衩条开口,将尖角的右侧底角的顶点在对折后与左半片侧边的交点标记为o点,所述的尖角在对折后构成为宝剑头并进行熨烫,门襟包衩条开口的上侧面的侧边相比下侧面的侧边突出0.1cm,沿竖直方向的中心线向左对折熨烫里襟包衩条并形成里襟包衩条开口,里襟包衩条开口的上侧面的侧边相比下侧面的侧边突出0.1cm;

S5)将门襟包衩条和里襟包衩条缝制到后袖片以形成袖衩。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步骤S5)包括如下步骤:

S51)接着步骤S4),直接将里襟包衩条叠放于门襟包衩条上且两者底端对齐,里襟包衩条开口和门襟包衩条开口呈背对背设置,并且里襟包衩条开口的开口侧边相对门襟包衩条的右侧边对齐或向内缩0.09~0.11cm;

S52)确定袖子后袖片袖口的开衩位置,标记袖衩开缝线,将门襟包衩条和里襟包衩条以里襟包衩条面向后袖片反面的状态贴放在袖衩开缝线的上端,并使宝剑头以倒置的状态对准袖衩开缝线,以o点为基准沿水平方向车缝明线,所述明线的长度为门襟包衩条的宽度,最后在明线的两端打回针;

S53)沿袖衩开缝线在距离明线为0.9~1.1cm 的位置处剪出丫形剪口,形成开衩;

S54)将门襟包衩条的宝剑头经由Y形剪口向上翻折到后袖片正面,同时门襟包衩条和里襟包衩条在后袖片反面朝向袖衩开缝线的底端,即后袖片的袖口方向翻折;

S55)翻至后袖片正面,先使里襟包衩条开口包住后袖片开衩的一边并车缝里襟包衩条缝合线,由袖口为起点至丫形剪口的开剪处结束,再使门襟包衩条开口包住开衩的另一边并车缝门襟包衩条缝合线,门襟包衩条缝合线由袖口延伸至宝剑头处,由此形成宝剑头外观的袖衩。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步骤S53)中后袖片袖口的开衩长度为9~11cm。

在本发明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步骤S55)中,里襟包衩条缝合线和门襟包衩条缝合线的线迹为0.09~0.11cm,线迹要求为301,针距为18~21针/3cm。

本发明由于采用了上述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袖衩开衩口从面料反面开始缝制,能使成品的正反面都平服且易于操作;门襟包衩条和里襟包衩条叠放后合并缝制,能缩短缝制时间,提高裁制效率且背面不露线迹;正面宝剑头部分的明线位置在熨烫包衩条时即已确定,易于操作,能进一步提高裁制效率;先缝制后剪口的方式,不仅操作方便,而且还能避免在缝制过程中起毛,保证了成品质量;全程工序简单,只有扣烫和缝制两道工序,对操作者的经验要求降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所述门襟包衩条和里襟包衩条的裁剪示意图。

图2为步骤S3)所述的沿缝份扣烫门襟包衩条和里襟包衩条的示意图。

图3为步骤S4) 所述的对折门襟包衩条和里襟包衩条的示意图。

图4为步骤S51)所述的将里襟包衩条叠放在门襟包衩条上的的示意图。

图5为步骤S52)和步骤S53)所述的将门襟包衩条和里襟包衩条缝制到后袖片背面并在后袖片开剪Y型剪口的示意图。

图6为步骤S54)所述的将宝剑头翻折到后袖片正面后门襟包衩条和里襟包衩条在后袖片背面的示意图。

图7为图6所对应的后袖片正面的示意图。

图8为步骤S55)所述的将门襟包衩条和里襟包衩条开口在后袖片正面包住开衩侧边的示意图。

图9为步骤S55)所述的车缝里襟包衩条缝合线22的示意图。

图10为步骤S55)所述的车缝门襟包衩条缝合线14的示意图。

图11为袖衩成品的背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但对实施例的描述不是对技术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发明构思作形式而非实质的变化都应当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请参阅图1至图11,一种男衬衣袖衩的裁剪与缝制方法,用于将包衩条缝制到袖身开衩上以形成宝剑头形状的袖衩,包括如下步骤:

S1)绘制门襟包衩条1和里襟包衩条2,所述的门襟包衩条1由竖直方向的中心线分隔成左半片和右半片,且将左半片的上端绘制成等腰状的尖角11,尖角11的高度为0.9~1.1cm,优选1cm,该尖角11的右侧斜边延伸至右半片的最右侧,该右侧斜边的高度为2.5~3cm,优选2.5cm,门襟包衩条1的尖角11的顶部至底边的距离为13~15 cm,门襟包衩条1的宽度为3~4cm,所述的里襟包衩条2为长条状,且长度为11~12.5 cm、宽度为1.8~2cm(参见图1);

S2) 根据绘制好的门襟包衩条1、里襟包衩条2进行裁制,所述的门襟包衩条1在宽度方向的左侧边及尖角11的左侧斜边均向外延伸设置缝份0.6~0.7cm,门襟包衩条1在宽度方向的右侧边及尖角11的右侧斜边均向外延伸设置缝份0.7~0.8cm,门襟包衩条1的底边不设缝份,所述的里襟包衩条2在宽度方向的左侧边向外延伸设置缝份0.6~0.7cm,在宽度方向的右侧边向外延伸设置缝份0.7~0.8cm,所述左、右侧边的缝份相差0.1cm(参见图1),在实际操作时,可以先折烫出中心线左侧及斜角部分的缝份,然后将中心线右侧部分基于中心线向左翻折并使其缝份包住左侧边扣烫,由于布料存在一定的厚度,该厚度一般能构成左右侧部分两者宽度之间0.1cm的差值,即中心线右侧部分宽度比左侧部分多0.1cm,有利于袖衩的缝合;

S3)沿各缝份扣烫门襟包衩条1和里襟包衩条2(参见图2);

S4)将门襟包衩条1的右半片向左对折熨烫,形成门襟包衩条开口13,将尖角11的右侧底角的顶点在对折后与左半片侧边的交点标记为o点,所述的尖角11在对折后构成为宝剑头12并进行熨烫,门襟包衩条开口13的上侧面的侧边相比下侧面的侧边突出0.1cm,沿竖直方向的中心线向左对折熨烫里襟包衩条2并形成里襟包衩条开口21,里襟包衩条开口21的上侧面的侧边相比下侧面的侧边突出0.1cm(参见图3),此处可参照门襟包衩条1的操作方法进行折边扣烫,使上侧面的侧边相比下侧面的侧边突出0.1cm;

S5)将门襟包衩条1和里襟包衩条2缝制到后袖片以形成袖衩。

进一步地,所述的步骤S5)包括如下步骤:

S51)接着步骤S4),直接将里襟包衩条2叠放于门襟包衩条1上(放置于门襟包衩条1具有尖角11翻折边的一面)且两者底端对齐,里襟包衩条2的上端会约高于o点所在水平线0.5cm,这样能方便两者在后续车缝明线以进行缝合,里襟包衩条开口21和门襟包衩条开口13呈背对背设置,并且里襟包衩条开口21的开口侧边相对门襟包衩条1的右侧边对齐或向内缩0.09~0.11cm(参见图4);

S52) 确定袖子后袖片袖口的开衩位置,标记袖衩开缝线d,将门襟包衩条1和里襟包衩条2以里襟包衩条2面向后袖片反面的状态贴放在袖衩开缝线d的上端,并使宝剑头12以倒置的状态对准袖衩开缝线d,以o点为基准沿水平方向车缝明线3,所述明线3的长度为门襟包衩条1的宽度,最后在明线3的两端打回针(参见图5);

S53) 沿袖衩开缝线d在距离明线3为0.9~1.1cm 的位置处剪出丫形剪口d1,形成开衩(参见图5),开衩长度为9~11cm;

S54)将门襟包衩条1的宝剑头12经由Y形剪口d1向上翻折到后袖片正面,同时门襟包衩条1和里襟包衩条2在后袖片反面朝向袖衩开缝线d的底端,即后袖片的袖口方向翻折(参见图6和图7),这样翻折后可隐藏明线,使袖衩反面不露线迹;

S55)翻至后袖片正面,先使里襟包衩条开口21包住后袖片开衩的一边并车缝里襟包衩条缝合线22,由袖口为起点至丫形剪口d1的开剪处结束(参见图8和图9),再使门襟包衩条开口13包住开衩的另一边并车缝门襟包衩条缝合线14,门襟包衩条缝合线14由袖口延伸至宝剑头12处,由此形成宝剑头外观的袖衩(参见图10),上述缝合开衩的两边的线迹为0.09~0.11cm,优选为0.1cm,线迹要求为301,针距为18~21针/3cm。

进一步地,考虑操作人员的熟练度问题,在上述步骤S51)后,可以先在上述明线3的位置处车缝一趟缝线以固定门襟包衩条1和里襟包衩条2,然后同步骤S52),重叠此缝线再车缝明线3,接着继续步骤S53)和步骤S54)即可完成宝剑头外观的袖衩(参见图11)。

在本发明中,门襟包衩条1和里襟包衩条2叠放后合并缝制,能缩短缝制时间,提高裁制效率;先缝制后剪口的方式,不仅操作方便,而且还能避免在缝制过程中起毛,保证了成品质量;全程工序简单,只有扣烫和缝制两道工序,对操作者的经验要求降低。

18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预防脊椎病的保暖内衣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