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扇

文档序号:1705952 发布日期:2019-12-13 浏览:15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风扇 (Fan with cooling device ) 是由 张平 周慧珠 孙兴林 孙叶琳 骆兰英 于 2019-09-16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涉及一种风扇,包括第一出风部及驱动部,第一出风部包括第一基体,第一基体表面伸出有若干第一扇叶,驱动部包括转子及定子,定子与所述转子的内部中空,转子与第一基体连接,以使第一出风部转动。本发明中定子及转子的内部呈中空状,使风扇的结构更为简化,降低了驱动部工作过程中的载荷,使第一出风部能够在驱动部的驱动部下快速进行转动并形成气流,提高风扇的出风效率及工作功率,优化了风扇的使用性能。(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fan which comprises a first air outlet part and a driving part, wherein the first air outlet part comprises a first base body, a plurality of first fan blades extend out of the surface of the first base body, the driving part comprises a rotor and a stator, the stator is hollow inside the rotor, and the rotor is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base body so as to enable the first air outlet part to rotate. The inner parts of the stator and the rotor are hollow, so that the structure of the fan is simplified, the load in the working process of the driving part is reduced, the first air outlet part can rotate quickly under the driving part of the driving part to form air flow, the air outlet efficiency and the working power of the fan are improved, and the use performance of the fan is optimized.)

风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风扇及家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风扇。

背景技术

风扇作为主要的空气流通工具,已广泛应用于家庭、学校、工作等场所。

传统风扇一般通过置于风扇中心的转轴带动扇叶转动,扇叶推动空气形成气流,转轴与风扇中心处结构连接后使风扇中心呈实体结构,导致风扇较为笨重,影响风扇的工作效率及出风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风扇,以克服风扇的工作效率低及出风效果差的缺陷。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风扇,包括第一出风部及驱动部,所述第一出风部包括第一基体,所述第一基体的表面伸出若干第一扇叶,所述驱动部包括转子及定子,所述定子与所述转子的内部中空,所述转子与所述第一基体连接,以使所述第一出风部转动。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支撑部,所述定子与所述转子与所述支撑部连接。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部设有多个,且沿所述转子的周向分布。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部不少于两个且沿所述转子的轴向并列分布。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部包括转动连接的第一连接单元及第二连接单元,所述第一连接单元与所述转子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单元与所述定子连接。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述支撑部还包括第三连接单元,所述第三连接单元从所述第一连接单元与第二连接单元之间穿过,并与所述定子相对固定。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转子与所述定子呈闭环形。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转子呈闭环型,沿所述转子的周向排布有不少于两个的所述定子。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与所述支撑部、所述定子相对固定,所述固定座的内部中空。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固定座与支撑部,所述定子与所述转子均与所述支撑部连接,所述固定座包括固定区与安装区,所述固定区与安装区间隔排列,所述定子安装于所述安装区,所述支撑部安装于所述固定区。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第二出风部,所述第二出风部包括第二基体,所述第二基体套接于所述第一基体外部,沿所述第二基体表面向所述第一基体伸出若干第二扇叶,所述第一扇叶伸向所述第二基体,所述第一扇叶的迎风面朝向与所述第二扇叶的迎风面朝向相反,所述第一基体和/或所述第二基体与所述转子连接,以使所述第一出风部及第二出风部相对转动。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基体围设于所述第二基体外部或者所述第二基体围设于所述第一基体外部。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基体包括多个第一单元,相邻所述第一单元可拆卸连接,每一所述第一单元均连接有所述第一扇叶。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基体包括多个第二单元,相邻所述第二单元可拆卸连接,每一所述第二单元均连接有所述第二扇叶。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基体上排布有多列所述第一扇叶和/或所述第二基体上排布有多列所述第二扇叶。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扇叶与第二扇叶基于所述第一基体或第二基体的轴线方向依次交替排列。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外圈及内圈,所述外圈及内圈之间形成容置腔体,所述第一出风部置于所述容置腔体内,所述第一基体与所述内圈或外圈连接。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还包括第一端盖及第二端盖,所述第一端盖与第二端盖盖合于所述内圈与外圈之间,所述第一端盖上设有进风口,所述第二端盖上设有出风口。

本发明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中定子及转子的内部呈中空状,使风扇的结构更为简化,降低了驱动部工作过程中的载荷,使第一出风部能够在驱动部的驱动部下快速进行转动并形成气流,提高风扇的出风效率及工作功率,优化了风扇的使用性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风扇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风扇第一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3是风扇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4是壳体在图1所示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第一出风部与第二出风部在图1所示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第一出风部与第二出风部在图1所示实施例中的剖面示意图;

图7是风扇出风的原理图;

图8为驱动部在图1所示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风扇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风扇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风扇第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风扇第五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风扇第六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13所示实施例支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风扇第七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第八实施例中支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风扇第九实施例中驱动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图17所示实施例中定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19是风扇第十实施例中驱动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20是图19所示实施例中的定子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另外,专利中涉及到的所有联接/连接关系,并非单指构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据具体实施情况,通过添加或减少联接辅件,来组成更优的联接结构。本发明中的各个技术特征,在不互相矛盾冲突的前提下可以交互组合。

第一实施例

参照图1至图8,本实施例中的风扇包括第一出风部10、第二出风部20及驱动部30,第一出风部10包括第一基体11,第一基体11的边缘排列有若干第一扇叶12,第二出风部20包括第二基体21,第二基体21的边缘排列有若干第二扇叶22,第一扇叶12与第二扇叶22的迎风面方向相反,第一扇叶12与第二扇叶22沿第一基体11或第二基体21的轴线方向依次交替排列;驱动部30包括转子31及定子32,定子32包括若干绕线组321,转子31在靠近定子32的一侧设有磁环311,转子31与第一出风部10连接和/或第二出风部20连接,以使第一出风部10与第二出风部20相对转动。

驱动部30中绕线组321通电后会产生磁场,该磁场与磁环311所产生的磁场相互作用,推定转子31旋转,转子31旋转过程中将带动第一出风部10和/或第二出风部20转动。因第一扇叶12与第二扇叶22依次交替排列,且第一扇叶12与第二扇叶22的迎风面方向相反,在第一出风部10与第二出风部20相对转动时,从外界进入风扇内的空气被第一扇叶12与第二扇叶22逐级向同一方向推动,使空气形成气流并且气流速度沿流动方向逐渐加大,使空气能够快速从风扇的一侧进入并经过加入后从风扇的另一侧排出,气流的加速时间短,出风量大且风速高,优化了风扇的出风质量。

优选的,第一基体11上安装的第一扇叶12的数量与第二基体21上安装的第二扇叶22的数量相同,且第一扇叶12与第二扇叶22在沿第一基体11或第二基体21的轴线方向相互对应,第一扇叶12与第二扇叶22能够快速与上一扇叶所推动的气流衔接,以提高第一扇叶12与第二扇叶22对空气的推动效果。如图6所示,沿从左向右的方向,奇数位置为第一扇叶12,偶数位置为第二扇叶22,为保证风扇的出风效果,第一出风部10与第二出风部20的数量和不少于两个。

参照图8,本实施例中驱动部30的定子32与转子31均采用环形结构,驱动部30的内部中空,使驱动部30的结构较为轻便,使风扇更为轻质化,提高风扇的出风效率;转子31围设于定子32的外部,第一基体11内设有容置驱动部30的安装腔体112,转子31与第一基体11连接,并驱动第一基体11转动;第二出风部20处于从动状态,在第一基体11转动过程中,第一扇叶12旋转所产生的气流带动第二出风部20转动,使第一出风部10与第二出风部20形成相对转动。

第一出风部10与第二出风部20与驱动部30的连接不限于此,驱动部30可采用内转子31外定子32形式,转子31与第二基体21连接并带动第二出风部20转动;或者采用内转子31外定子32以及外转子31内定子32结合的形成,设置两个驱动部30,两个驱动部30分别与第一出风部10与第二出风部20连接,并驱动第一出风部10与第二出风部20相对转动,进一步提高风扇的风速及风量。

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基体11与第二基体21均呈圆环状,第二基体21围设于第一基体11的外部,第一扇叶12分布于第一基体11的外壁上,第二扇叶22分布于第二基体21的内壁上,第二扇叶22插设于相邻的第一扇叶12之间,第一扇叶12插设于相邻的第二扇叶22之间。空气从风扇的右侧进入,经过第一扇叶12与第二扇叶22的不断推动与加速,从风扇的左侧排出。

具体的,如图7所示,第一扇叶12与第二扇叶22间隔排列,不同列的第一扇叶12的迎风面方向相同,第一扇叶12与相邻的第二扇叶22的迎风面方向相反,本实施例中第一扇叶12向下倾斜,第一扇叶12的下表面为其迎风面,第二扇叶22向上倾斜,第二扇叶22的上表面为其迎风面;假设左侧为进风侧,右侧为出风侧,第一扇叶12跟随第一基体11逆时针转动,第二扇叶22跟随第二基体21呈从动状态;风从左侧进入风扇内后,第一列的第一扇叶12的下表面将空气向右推动,形成气流,气流推动第二列的第二扇叶22的下表面,使第二扇叶22沿顺时针方向转动,第二扇叶22的上表面继续将空气向右推动,第三列的第一扇叶12的下表面继续将空气向右推动;进入风扇内的空气在第一扇叶12与第二扇叶22的逐级向右推动作用下,速度逐渐提高,实现气流的加速,从而提高风扇的出风速度。优选的,第二扇叶22也可主动沿顺时针转动,进一步增强风扇对空气的推动强度,提高风速。

第一基体11包括不少于两个第一单元111,相邻两个第一单元111之间对接后能够进行可拆卸连接,多个第一单元111沿第一扇叶12与第二扇叶22的排列方向依次拼接形成第一基体11,每一个第一单元111的外表面均连接有第一扇叶12。通过将第一基体11分段化,降低第一出风部10与第二出风部20的安装难度,以及风扇的加工成本,相邻第一单元111可通过螺纹紧固件实现连接。

若第一基体11包括不少于3个的第一单元111,所以第一单元111可通过螺纹紧固件连接,或者将第一单元111进行合理分组,每组中包括不少于两个的第一单元111,每组中的第一单元111通过螺纹紧固件实现连接。

风扇还包括壳体40,第一出风部10、第二出风部20及驱动部30均置于壳体40内。壳体40的下方还设有底座50,以保证风扇整体的平衡性能,底座50与壳体40之间连接有立柱60,立柱60设置为可伸缩结构,以调整风扇的出风位置,提高风扇的实用性。

壳体40包括内圈41与外圈42,内圈41与外圈42均呈圆环状,该内圈41与外圈42之间设有容置腔体43,第一基体11内部的安装腔体112内设有驱动部30,驱动部30的转子31与第一基体11连接并带动第一基体11转动;第二基体21与外圈42的内壁转动连接,使得第一基体11转动时,第二扇叶22跟随第一扇叶12转动,使第一扇叶12与第二扇叶22形成相对转动。优选的,第一基体11的外侧与外圈42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隙,以供气流通过,增大风扇排出的风量,第二基体21与外圈42之间可通过导轨滑块连接或者轴承连接。

具体的,沿第一基体11的内壁排列有若干第一安装块113,沿转子31的周向在转子31的端面上设置有若干第一安装孔312,第一安装块113与第一安装孔312的位置,通过向第一安装块113与第一安装孔312***螺纹紧固件可实现第一基体11与转子31的相对固定,即驱动部30与第一转动部的相对固定。定子32包括安装基体322与一体连接于安装基体322上的绕线组321,沿内圈41的周向在内圈41的外壁上设置有若干第二安装块411,沿定子32的周向在安装基体322的端面上设置有若干第二安装孔323,通过向第二安装块411与第二安装孔323内***螺纹紧固件,可实现安装基体322与内圈41的固定连接,即驱动部30与壳体40的相对固定。

壳体40还包括第一端盖44(图4中隐藏第一端盖44)与第二端盖45,第一端盖44与第二端盖45分设于内圈41、外圈42的两侧,第一端盖44与第二端盖45呈环形并盖合于外圈42与内圈41之间,第一扇叶12与第二扇叶22完全容置于壳体40内,防止因误操作碰触第一扇叶12或第二扇叶22,造成人体损害。第一端盖44上设有进风口441,第二端盖45上设有出风口451,空气从进风口441处进入,从出风口451处排出,本实施例中的出风口451在第二端盖45上排列呈一环状,使气流能够集中于该环形处出风,优化风扇的出风效果。

第二实施例

参照图9,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中的驱动部30设置为一转轴,转轴穿设于安装腔体112内,转轴转动过程中带动第一基体11旋转。可以看出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安装腔体112内径小于第一实施例中的安装腔体112的内径,因此风扇的结构更为小巧、轻便,通过调整安装腔体112的内径大小并选用不同的驱动部30,使风扇能够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提高风扇的应用范围。

第三实施例

参照图10,本实施例与第二实施例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出风部10包括三个第一扇叶12,第一基体11包括三个第一单元111,每一个第一单元111的外表面均连接有第一扇叶12;第二出风部20包括第二扇叶22,所以第二扇叶22均连接于同一第二基体21上,第一扇叶12与第二扇叶22依次交错排列。通过增加第一扇叶12与第二扇叶22的列数,可提高第一扇叶12与第二扇叶22对空气的推动强度,进而增强风扇的出风强度。第一扇叶12与第一单元111之间以及第二扇叶22与第二基体21之间均可以是一体式连接或可拆卸连接,提高风扇加工的灵活性。

第四实施例

参照图11,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的是,第二基体21包括不少于两个的第二单元211,相邻两个第二单元211之间对接并可拆卸连接,多个第一单元111沿第一扇叶12与第二扇叶22的排列方向依次连接形成第二基体21,每一个第二单元211的内表面均连接有第二扇叶22。通过将第二基体21分段化,进一步降低出风装置的安装难度。可沿第二基体21的外表面设置若干第二安装块212,第二安装块212上设有第二安装孔,第二安装块212之间的连接方式与第一安装块112之间的连接方式相同。

优选的,每一个第一单元111上可连接不少于两列的第一扇叶12,每一个第二单元211上连接不少于两列的第二扇叶22,以提高出风装置加工及安装的灵活性。

第五实施例

参照图12,本实施例与第二实施例不同的是,第一基体11与第二基体12均为拼接式结构,第一基体11由三个第一单元111组成,且每一个第一单元111上均连接有一列第一扇叶12,第二基体21由两个第一单元211组成,且每一个第二单元211上均连接有一列第二扇叶22,第一扇叶12与第二扇叶22交替式排列。通过将第一基体11与第二基体21均设置为拼接式结构,进一步提高出风装置加工及组装的便利性,降低生产成本。

第六实施例

参照图13与图14,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的驱动部30还包括支撑组件33,支撑组件33包括转动连接的第一连接单元331与第二连接单元332,第一连接单元331与转子31相对固定,第二连接单元332与壳体40相对固定,因此在转子31带动第一连接单元331转动时,实现第一连接单元331与第二单元之间的相对转动。本实施例中的支撑组件33沿转子31的周向排布有三个,三个支撑组件33形成一个支撑平面,提高支撑组件33对定子32与转动支撑的稳定性,支撑组件33的规格尺寸较小,加工成本低。

第一连接单元331与第二连接单元332之间设有若干滚动体333,滚动体333能够跟随第一连接单元331与第二连接单元332之间的相对转动而滚动,使第一连接单元331与第二连接单元332之间形成滚动摩擦,提高第一连接单元331与第二连接单元332之间的动力传递效率。

第七实施例

参照图15,本实施例与第六实施例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第一连接单元331与第二连接单元332均呈闭环状结构,第一连接单元331套设于第二连接单元332的外部,第一连接单元331的外壁与转子31的内壁贴合并相对固定,第二连接单元332的内壁与内圈41相对固定,第一连接单元331与转子31之间以及第二连接单元332与内圈41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大,提高支撑组件33对转子31与定子32支撑的稳定性以及支撑组件33运转的平稳性。

第八实施例

参照图16,本实施例与第六实施例、第七实施例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支撑组件33沿定子32或转子31的轴线方向设置有两个,以提高转子31转动的平稳性,防止转子31侧倾。定子32位于两个支撑组件33之间的中心位置,支撑组件33还包括第三连接单元334,第三连接单元334从第一连接单元331与第二连接单元332之间穿过,并与定子32连接,使定子32与第二连接单元332之间相对固定。

第九实施例

参照图17与图18,本实施例与第六实施例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沿转子31的周向分布有不少于两个的定子32,每一定子32均呈扇形,每一定子32基于其安装基体322与壳体40的内圈41固定连接。因定子32一般为硅钢片叠置而成,通过减小定子32的尺寸,使定子32能够基于小规格的硅钢片进行加工,减少废料的产生,降低生产成本。每一个定子32的尺寸、定子32的数量及每一个定子32所包括的绕线组321的数量可根据实际使用需求合理选择,本实施例中设有三个定子32,且定子32沿转子31的周向均匀分布。

第十实施例

参照图17与图18,本实施例与第九实施例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定子32围设于转子31的外部,磁环311设置于转子31的外壁上,安装基体322位于定子32的外缘,绕线组321设置于安装基体322的内壁上形成外定子32内转子31结构。转子31同样呈闭环型,转子31转动过程中可向安装于其内部的结构传递动力,增加驱动部30动力传动的多样性。

第十一实施例

参照图1至图18,本实施例中的风扇可仅包括第一出风部10或者仅包括第二出风部20,只包括第一出风部10时,可采用图1至图18中所示的驱动部30,第一出风部10安装于驱动部30外侧的转子31上,驱动部30内侧的定子32与壳体40相对固定;只包括第二出风部20时,可采用图19与图20所示的驱动部30,驱动部30内侧的转子31与第二出风部20连接,并驱动第二出风部20转动,驱动部30外侧的定子32壳体40相对固定,在保证风扇轻量化、高效率传动的前提下,提高风扇安装的灵活性。

此外,本发明中特定特征、结构功能或特性可以以任何适合的方式组合到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例如第一实施例、第二实施例、第七实施例可以进行结合,只要与这三个实施例相关的特定特征、结构、功能或特性不互相排斥即可。

以上是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发明精神的前提下还可做出种种的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形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27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外转子风机及空调机组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