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同步开关阻尼技术的电磁-压电复合振动控制装置

文档序号:1718243 发布日期:2019-12-17 浏览:55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基于同步开关阻尼技术的电磁-压电复合振动控制装置 (Electromagnetic-piezoelectric composite vibration control device based on synchronous switch damping technology ) 是由 蒲华燕 张动 王敏 罗均 孙翊 段超群 张顺琦 彭艳 谢少荣 于 2019-09-23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同步开关阻尼技术的电磁-压电复合振动控制装置,涉及振动抑制技术领域,上刚性框架设置于下刚性框架的上部,上导向部件安装于上刚性框架中,下导向部件安装于下刚性部件中,导杆套设于上导向部件和下导向部件中,负载平台固定于导杆的上端,上滚轮机构和下滚轮机构均固定套设于导杆上且位于上导向部件和下导向部件之间,电磁机构固定套设于导杆外,弹性部件套设于下滚轮机构外,各压电悬臂梁的一端固定于上刚性框架和下刚性框架之间,各压电悬臂梁的另一端设置于上滚轮机构和下滚轮机构之间,压电悬臂梁和电磁机构分别与电路系统连接。该装置结构简单,性能可靠,无需外部提供电压源,具有自适应特性。(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electromagnetic-piezoelectric composite vibration control device based on a synchronous switch damping technology, which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vibration suppression, an upper rigid frame is arranged at the upper part of a lower rigid frame, an upper guide part is arranged in the upper rigid frame, the lower guide part is installed in the lower rigid part, the guide rod sleeve is arranged in the upper guide part and the lower guide part, the load platform is fixed at the upper end of the guide rod, the upper roller mechanism and the lower roller mechanism are fixedly sleeved on the guide rod and located between the upper guide part and the lower guide part, the electromagnetic mechanism is fixedly sleeved outside the guide rod, the elastic part is sleeved outside the lower roller mechanism, one end of each piezoelectric cantilever beam is fixed between the upper rigid frame and the lower rigid frame, the other end of each piezoelectric cantilever beam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upper roller mechanism and the lower roller mechanism, and the piezoelectric cantilever beams and the electromagnetic mechanism are respectively connected with a circuit system. The device has simple structure and reliable performance, does not need an external voltage source and has self-adaptive characteristic.)

基于同步开关阻尼技术的电磁-压电复合振动控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振动抑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同步开关阻尼技术的电磁-压电复合振动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压电材料在振动控制中的应用主要包括被动控制、主动控制以及半主动控制三种。被动控制原理是利用压电材料的正压电效应,通过在外部串联或并联电路来耗散或吸收压电元件在结构振动的过程中所产生的电荷,其系统简单,但控制效果较差。主动控制是结合现代控制技术、传感技术等并依靠外部电源实施控制的一种技术,其控制效果较好,但系统复杂庞大,成本高,可靠性低。针对以上技术缺陷,半主动控制技术作为一种新技术得以发展,并得到广泛的研究。

压电振动半主动控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一种基于非线性同步开关阻尼技术的控制方法,这种方法也被称为SSD(Synchronized Switch Damping)技术,其在电路中串联电感和开关等一些简单的电子元件使得压电元件上的电能被快速消耗或实现电压翻转,从而达到减振的目的。比较经典的基于非线性同步开关阻尼技术的半主动振动控制方法有:短路同步开关阻尼技术(SSDS技术)、电感同步开关阻尼技术(SSDI技术)和电压同步开关阻尼技术(SSDV技术)。

在以上方法中,其中SSDV技术控制效果最为明显,其理论上可以实现振动完全抑制。但该技术需要提供外部电压源,同时要想达到较好的控制效果电压幅值需要与系统振动最大幅值(未施加控制时)成比例关系,而且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往往还需引入较大的电感元件进行电路的调节,这又会使得电路系统变得庞大笨重,因而该方法在实际中很难应用。

发明内容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同步开关阻尼技术的电磁-压电复合振动控制装置,结构简单,性能可靠,无需外部提供电压源,具有自适应特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同步开关阻尼技术的电磁-压电复合振动控制装置,包括负载平台、导杆、上刚性框架、下刚性框架、上导向部件、下导向部件、上滚轮机构、下滚轮机构、弹性部件、电磁机构、电路系统和多个压电悬臂梁,所述上刚性框架设置于所述下刚性框架的上部,所述上导向部件安装于所述上刚性框架中,所述下导向部件安装于所述下刚性部件中,所述导杆套设于所述上导向部件和所述下导向部件中,所述负载平台固定于所述导杆的上端,所述上滚轮机构和所述下滚轮机构均固定套设于所述导杆上且位于所述上导向部件和所述下导向部件之间,所述电磁机构固定套设于所述导杆外,所述弹性部件套设于所述下滚轮机构外,各所述压电悬臂梁的一端固定于所述上刚性框架和所述下刚性框架之间,各所述压电悬臂梁的另一端设置于所述上滚轮机构和所述下滚轮机构之间,所述压电悬臂梁和所述电磁机构分别与所述电路系统连接。

优选地,还包括垫片,所述垫片套设于所述导杆上,所述垫片位于所述下导向部件和所述弹性部件之间。

优选地,所述压电悬臂梁包括压电片、柔性板和刚性板,所述柔性板的一端固定于所述上刚性框架和所述下刚性框架之间,所述柔性板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所述刚性板,所述刚性板设置于所述上滚轮机构和所述下滚轮机构之间,所述压电片贴设于所述柔性板上。

优选地,所述上滚轮机构包括上滚轮支架、多个上轮轴和多个上滚轮,所述上滚轮支架包括上圆筒和多个上支架,所述上滚轮支架为一体式结构,所述上圆筒固定套设于所述导杆上,各所述上支架的一端设置于所述上圆筒的下部,各所述上支架的另一端安装有一个所述上轮轴,各所述上轮轴上安装有一个所述上滚轮,一个所述上滚轮与一个所述刚性板的上表面相接触;所述下滚轮机构包括下滚轮支架、多个下轮轴和多个下滚轮,所述下滚轮支架包括下圆筒和多个下支架,所述下滚轮支架为一体式结构,所述下圆筒固定套设于所述导杆上,各所述下支架的一端设置于所述下圆筒的上部,各所述下支架的另一端安装有一个所述下轮轴,各所述下轮轴上安装有一个所述下滚轮,一个所述下滚轮与一个所述刚性板的下表面相接触。

优选地,所述电磁机构包括塑料固定支架、锁紧环、永磁体和两个线圈,所述永磁体和所述锁紧环套设于所述导杆上,且所述锁紧环、所述永磁体和所述上滚轮支架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所述塑料固定支架固定于所述上刚性框架上,且所述塑料固定支架罩设于所述永磁体外部,两个所述线圈分别套设于所述塑料固定支架外部。

优选地,所述塑料固定支架为圆筒状,所述塑料固定支架周向设置有多个竖向滑槽,所述线圈套设于所述塑料固定支架外,通过在竖向滑槽中设置固定螺栓将所述线圈固定于所述塑料固定支架上。

优选地,多个所述压电片并联构成压电元件,两个所述线圈串联构成感性元件,所述电路系统包括调节电阻,超级电容,第一电子开关、第二电子开关和传感电路,所述传感电路用于检测系统的运动状态从而按需改变第一步电子开关和第二电子开关的开闭状态,当所述传感电路检测到所述负载平台到达静平衡位置处时,通过切换所述第一电子开关和所述第二电子开关的状态使得所述感性元件和所述超级电容构成回路;当所述传感电路检测到所述负载平台到达振动峰值处时,通过切换所述第一电子开关和所述第二电子开关的状态使得所述压电元件、所述调节电阻、所述感性元件和所述超级电容依次串联构成闭合回路。

优选地,所述上导向部件和所述下导向部件均为直线轴承。

优选地,所述弹性部件为复位弹簧。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基于同步开关阻尼技术的电磁-压电复合振动控制装置,包括电磁机构、压电悬臂梁和电路系统,由于其结构优势,使得电路系统得到了极大的简化,整个系统可靠性增强,即使电路系统出现故障,由于电磁机构及压电悬臂梁的刚度阻尼特性,也能实现较好的减振效果,结构简单且性能可靠;电磁机构将电磁感应产生的电量存储于电路系统中,充当电压源,无需外部提供电压源;电磁机构产生的感应电压近似与系统的振动最大幅值成比例关系,故其具有自适应电压源特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基于同步开关阻尼技术的电磁-压电复合振动控制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基于同步开关阻尼技术的电磁-压电复合振动控制装置的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基于同步开关阻尼技术的电磁-压电复合振动控制装置的主视图;

图4为图3中A-A向的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中电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B-B向的剖视图;

图7为本发明中永磁体相对线圈运动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永磁体运动时线圈的感应电压曲线图;

图9为本发明中电路系统的原理图;

图10为本发明提供的基于同步开关阻尼技术的电磁-压电复合振动控制装置的工作原理图;

图11为本发明中电磁电量捕获阶段电路连接图;

图12为本发明中压电振动控制阶段电路连接图;

图13为本发明提供的基于同步开关阻尼技术的电磁-压电复合振动控制装置(纯结构)的被动减振原理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提供的基于同步开关阻尼技术的电磁-压电复合振动控制装置电磁半主动减振原理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提供的基于同步开关阻尼技术的电磁-压电复合振动控制装置电磁-压电复合半主动减振原理示意图;

图16为图13-15中三种情况下的传递率曲线对比图。

附图标记说明:1、负载平台;2、导杆;3、上导向部件;4、上刚性框架;5、电磁机构;51、塑料固定支架;52、线圈;53、永磁体;54、锁紧环;6、上滚轮机构;61、上滚轮支架;7、压电悬臂梁;71、柔性板;72、刚性板;73、压电片;8、下滚轮机构;9、弹性部件;10、垫片;11、下导向部件;12、下刚性框架;13、电路系统;14、压电元件;15、感性元件;16、超级电容;17、调节电阻;18、传感电路;19、第一电子开关;20、第二电子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同步开关阻尼技术的电磁-压电复合振动控制装置,结构简单,性能可靠,无需外部提供电压源,具有自适应特性。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同步开关阻尼技术的电磁-压电复合振动控制装置,包括负载平台1、导杆2、上刚性框架4、下刚性框架12、上导向部件3、下导向部件11、上滚轮机构6、下滚轮机构8、弹性部件9、电磁机构5、电路系统13和多个压电悬臂梁7,上刚性框架4设置于下刚性框架12的上部,上导向部件3安装于上刚性框架4中,下导向部件11安装于下刚性部件中,具体地,上导向部件3通过螺钉固定于上刚性框架4上,下导向部件11通过螺钉固定于下刚性框架12上,导杆2套设于上导向部件3和下导向部件11中,导杆2被上导向部件3和下导向部件11约束使其只能作竖直运动,具体地,上导向部件3和下导向部件11均为直线轴承,负载平台1固定于导杆2的上端,具体地,负载平台1与导杆2螺纹连接;上滚轮机构6和下滚轮机构8均固定套设于导杆2上且位于上导向部件3和下导向部件11之间,具体地,上滚轮机构6和下滚轮机构8通过紧定螺钉锁紧于导杆2上,电磁机构5固定套设于导杆2外,弹性部件9套设于下滚轮机构8外,具体地,弹性部件9为复位弹簧,各压电悬臂梁7的一端固定于上刚性框架4和下刚性框架12之间,各压电悬臂梁7的另一端设置于上滚轮机构6和下滚轮机构8之间,从而将压电悬臂梁7约束在竖直方向的单自由度运动上,减少在其他模态上的颤振而损失的能量,压电悬臂梁7和电磁机构5分别与电路系统13连接。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垫片10,垫片10套设于导杆2上,垫片10位于下导向部件11和弹性部件9之间,可以通过调整垫片10使压电悬臂梁7在不同负载的静平衡状态下始终保持于水平平衡位置处。

如图4所示,压电悬臂梁7包括压电片73、柔性板71和刚性板72,柔性板71的一端固定于上刚性框架4和下刚性框架12之间,柔性板7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刚性板72,刚性板72设置于上滚轮机构6和下滚轮机构8之间,压电片73贴设于柔性板71上。具体地,上刚性框架4和下刚性框架12通过螺栓连接并将压电悬臂梁7的柔性板71锁紧在其中,压电悬臂梁7的刚性板72与柔性板71通过螺栓连接,刚性板72设置于上滚轮机构6和下滚轮机构8之间,压电片73贴设于柔性板71上。于本具体实施例中,一个压电悬臂梁7包括两个压电片73,两个压电片73分别粘贴于柔性板71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且压电片73设置于靠近夹紧端处,且沿柔性板71中性轴对称,具体地,还可根据需求粘结多个压电片73。

于本具体实施例中,压电悬臂梁7设置为四个,沿导杆2的周向均匀分布,即四个压电悬臂梁7两两对称设置。

上滚轮机构6包括上滚轮支架61、多个上轮轴和多个上滚轮,上滚轮支架61包括上圆筒和多个上支架,上滚轮支架61为一体式结构,上支架、上轮轴、上滚轮和刚性板72为一一对应的关系,上圆筒固定套设于导杆2上,具体地,通过紧定螺钉实现上圆筒的轴向固定,各上支架的一端设置于上圆筒的下部,各上支架的另一端安装有一个上轮轴,各上轮轴上安装有一个上滚轮,一个上滚轮与一个刚性板72的上表面相接触;下滚轮机构8包括下滚轮支架、多个下轮轴和多个下滚轮,下滚轮支架包括下圆筒和多个下支架,下滚轮支架为一体式结构,下支架、下轮轴、下滚轮和刚性板72为一一对应的关系,下圆筒固定套设于导杆2上,具体地,通过紧定螺钉实现下圆筒的轴向固定,各下支架的一端设置于下圆筒的上部,各下支架的另一端安装有一个下轮轴,各下轮轴上安装有一个下滚轮,一个下滚轮与一个刚性板72的下表面相接触。

如图5、6所示,电磁机构5包括塑料固定支架51、锁紧环54、永磁体53和两个线圈52,永磁体53和锁紧环54套设于导杆2上,且锁紧环54、永磁体53和上滚轮支架61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永磁体53由锁紧环54锁紧于上滚轮支架61上,塑料固定支架51固定于上刚性框架4上,且塑料固定支架51罩设于永磁体53外部,两个线圈52分别套设于塑料固定支架51外部。通过采用塑料材质的固定支架能够防止铁电材料对永磁体53磁场产生干扰。

塑料固定支架51为圆筒状,塑料固定支架51周向设置有多个竖向滑槽,线圈52套设于塑料固定支架51外,通过在竖向滑槽中设置固定螺栓将线圈52固定于塑料固定支架51上,使得装置在静平衡时,两个线圈52沿永磁体53成对称分布(如图5所示),并通过调整使得分布距离满足恒速运动的永磁体53在平衡位置处时,线圈52产生的感应电压最大。

如图7、8所示,为上述电磁机构5的配置原理图及对应永磁体53以恒定速度V从上部的线圈52顶端运动至下部的线圈52底端产生的感应电压走势的曲线图。此处采用该配置的原因是,该减振装置在振动的过程中在平衡位置处动能最大,即速度最大,因此,要使得线圈52产生的感应电压尽可能的大,应使恒速运动的永磁体53在平衡位置处也应产生最大的感应电压,而采用单线圈时,在平衡位置处产生的感应电压为零。此外,采用此配置在平衡位置处产生的感应电压近似与系统振动的最大幅值成比例关系,故可为压电的振动控制提供自适应电压源。

如图9所示,为电路系统原理图,多个压电片73并联构成压电元件14,两个线圈52串联构成感性元件15,电路系统13包括调节电阻17,超级电容16,第一电子开关19、第二电子开关20和传感电路18,传感电路18用于检测系统的运动状态从而按需改变第一步电子开关和第二电子开关20的开闭状态,当传感电路18检测到负载平台1到达静平衡位置处时,通过切换第一电子开关19和第二电子开关20的状态使得感性元件15和超级电容16构成回路;当传感电路18检测到负载平台1到达振动峰值处时,通过切换第一电子开关19和第二电子开关20的状态使得压电元件14、调节电阻17、感性元件15和超级电容16依次串联构成闭合回路。

如图9-12所示,结合电路系统原理图对本实施例电磁-压电复合振动控制装置的半主动控制过程作进一步的说明:

初始,系统电路处于图9所示,第一电子开关19和第二电子开关20全部断开。装置中的负载平台1受外界激励受迫振动,并达到稳定状态。当传感电路18检测到负载平台1到达静平衡位置处时,切换电路中的第一电子开关19和第二电子开关20使其处于图11所示状态,此时只有感性元件15和超级电容16构成回路,便可将此处电磁机构5获得的最大电量存储于超级电容16中,当完成存储时,第一电子开关19和第二电子开关20再次断开至初始状态,完成第一阶段电磁俘能,为下一阶段提供自适应电压源;当传感电路18检测到负载平台1到达振动峰值(极大值和极小值)处时,切换电路中的第一电子开关19和第二电子开关20使其处于图12所示状态,此时压电元件14、调节电阻17、感性元件15和超级电容16依次串联构成闭合回路,由于此时电磁机构5的永磁体53运动速度为零,故感应电压基本为零,此时可将感性元件15视为调节电路的电感元件,故可解决电路系统13需要大电感的问题,而此时超级电容16充当外部电源,完成第二阶段自适应压电同步开关阻尼控制,继而切断第一电子开关19和第二电子开关20完成一个周期的振动控制。由于永磁体53运动方向不同,产生的感应电压正负也不同,可以通过合理配置使得该电压作用于压电元件14时产生的力始终与振动方向相反,从而产生阻尼效应。

以下对本实施例中的被动减振、电磁半主动减振和电磁-压电复合半主动减振的减振原理进行对比:。

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中装置的被动减振是指,电路系统13不工作,完全由机械结构实现减振。其减振机理等效为由系统固有的弹簧-质量-阻尼单元构成的振动系统,其传递率曲线函数G:

式中,x1为负载平台1的振动位移量,x0是激振幅值,C是系统的等效阻尼,K是系统的等效刚度,M是负载平台1的质量,s=jω为拉氏变换的复变量,ω为频域系数。

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中装置的电磁半主动减振是指,只实施系统振动控制第一阶段,即电磁能量捕获,其相当于附加了一个电磁阻尼元件,对应的传递率曲线函数G0

式中,x2为本实施例中装置在电磁半主动减振下负载平台1的振动位移量,C0是此情形下系统的等效阻尼,C′为附加的等效电磁阻尼。

如图15所示,为本实施例中装置的电磁-压电复合半主动减振的示意图,其相当于在图14的基础上继而附加了一个压电阻尼元件,其对应的传递率曲线函数G1

式中,x3为本实施例中装置在电磁-压电复合半主动减振下负载平台1的振动位移量,C1是此情形下系统的等效阻尼,C″为附加的等效压电阻尼。

图16为图13-15中三种情况下的传递率曲线图。从图中实线可以看出系统在被动减振情况下,其传递率曲线在共振峰处有较高的峰值。从图中虚线可以看出,采用电磁半主动控制后,由于电磁阻尼效应,其共振峰值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从图中点线可以看出,在采用电磁-压电复合半主动后,由于压电阻尼效应,系统的阻尼得到进一步的增强,从系统的传递率曲线可以看出,系统的共振峰值也进一步得到了改善。

综上可知,本发明提供的基于同步开关阻尼技术的电磁-压电复合振动控制装置,包括电磁机构5、压电悬臂梁7和电路系统13,由于其结构优势,使得电路系统13得到了极大的简化,整个系统可靠性增强,即使电路系统13出现故障,由于电磁机构5及压电悬臂梁7的刚度阻尼特性,也能实现较好的减振效果,结构简单且性能可靠;电磁机构5将电磁感应产生的电量存储于电路系统13中,充当电压源,无需外部提供电压源;电磁机构5产生的感应电压近似与系统的振动最大幅值成比例关系,故其具有自适应电压源特性;由于系统在振动幅值极大时进行切换开关实施压电振动控制,此时电磁机构5的永磁体53速度为零,线圈52感应电压为零,此时可将其作为电路调节的电感元件,电路系统13无需附加大电感。

本说明书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20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绳锁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

技术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