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维修飞机尾翼的飞机修理坞

文档序号:1728487 发布日期:2019-12-20 浏览:49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一种用于维修飞机尾翼的飞机修理坞 (Airplane repair dock for maintaining airplane tail wing ) 是由 张培勇 杨元正 孙宝峰 陆喜 郭宋 姚红坚 王兴 徐忠 关英玲 于 2019-08-19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一种用于维修飞机尾翼的飞机修理坞,包括平尾坞和垂尾坞,平尾坞主体框架与地面之间通过升降调节支架相连;垂尾坞主体框架通过吊装机构吊装在轨道梁上,垂尾坞主体框架可沿吊装机构竖向移动,吊装机构可沿轨道梁水平移动;垂尾坞主体框架的底层工作平台采用可调倾角式工作平台;垂尾坞主体框架与吊装机构之间安装有防坠机构。通过升降调节支架可有效抵消平尾坞主体框架因扭曲变形所产生的非轴向应力;垂尾坞调整至维修位置后,可调倾角式工作平台通过调整自身倾角可主动与飞机尾椎上表面倾角进行匹配,节省维修时间,提高维修效率;防坠机构能够自动锁定,一旦垂尾坞发生坠落,垂尾坞由坠落到锁死的过程为减速摩擦过程,避免产生瞬时冲击力。(An airplane repairing dock for repairing an airplane empennage comprises a horizontal tail dock body and a vertical tail dock body, wherein a main body frame of the horizontal tail dock body is connected with the ground through a lifting adjusting bracket; the main frame of the vertical tail dock is hoisted on the track beam through a hoisting mechanism, the main frame of the vertical tail dock can vertically move along the hoisting mechanism, and the hoisting mechanism can horizontally move along the track beam; the bottom working platform of the main frame of the vertical fin dock adopts an adjustable inclination angle type working platform; an anti-falling mechanism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main frame of the vertical tail dock and the hoisting mechanism. The non-axial stress generated by the main frame of the horizontal tail dock due to distortion can be effectively counteracted through the lifting adjusting bracket; after the vertical fin dock is adjusted to the maintenance position, the adjustable inclination angle type working platform can be actively matched with the inclination angle of the upper surface of the aircraft tail cone by adjusting the inclination angle of the working platform, so that the maintenance time is saved, and the maintenance efficiency is improved; the anti-falling mechanism can be automatically locked, and once the vertical fin dock falls, the vertical fin dock is in a deceleration friction process by falling to a locking process, so that the generation of instantaneous impact force is avoided.)

一种用于维修飞机尾翼的飞机修理坞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飞机修理坞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维修飞机尾翼的飞机修理坞。

背景技术

飞机修理坞是维修飞机时所使用的平台,当需要对飞机尾翼进行维修时,则需要用到由平尾坞和垂尾坞构成的飞机修理坞。

对于平尾坞来说,现有的平尾坞普遍采用固定式结构,并且能够进行升降调节,平尾坞整体采用四点支撑,并且在四个支撑点处分别安装有独立的升降调节支架,通过四个升降调节支架的同步运行,便可实现平尾坞整体的上升或下降。但是,由于平尾坞主体框架为刚性连接,在通过升降调节支架驱动平尾坞整体进行上升或下降时,如果四个升降调节支架的同步运行精度偏低,那么将会导致平尾坞主体框架产生一定程度的扭曲变形,而平尾坞主体框架在产生扭曲变形时则会同步产生变形应力,而这种变形应力会反向作用到升降调节支架上,如果升降调节支架长时间处于在这种变形应力的影响下,会导致升降调节支架内的丝杠元件加速磨损,并且由于丝杠元件只能承受轴向应力,而这种变形应力往往属于非轴向应力,而在非轴向应力影响下,升降调节支架内的丝杠元件极易损坏,进而导致升降调节支架无法继续工作,最终造成平尾坞无法继续使用。

对于垂尾坞来说,传统的垂尾坞普遍采用多层平台结构,且各层工作平台均为固定式水平结构,对于飞机尾椎的上表面为平直型的客机来说,传统的垂尾坞可以较好的满足维修需要。但是,对于飞机尾椎的上表面为倾斜型的客机来说,固定式水平结构的工作平台将难以适应倾斜的飞机尾椎上表面,在对倾斜的飞机尾椎上表面部位进行维修时,只能通过频繁调整垂尾坞的整***置使工作平台到达指定维修位置,一旦维修位置更换后,垂尾坞的整***置则需要再次进行调整,导致大量的时间都浪费在垂尾坞的位置调整上,从而严重影响了飞机维修效率。

再有,现有的垂尾坞普遍采用类龙门结构,且垂尾坞整体采用悬吊方式安装,在对垂尾坞整***置进行调整过程中,为了避免垂尾坞发生坠落事故,需要为垂尾坞配备防坠机构。但是,传统的防坠机构普遍为钢丝吊铆结构,每次垂尾坞进行位置调整时,钢丝绳都需要进行重新铆定,导致铆定操作过程比较繁复,而为了保证防坠机构具有一定的活动性,铆定后的钢丝绳需要保持一定的松弛状态,一旦垂尾坞发生坠落,松弛的钢丝绳会在垂尾坞坠落时迅速绷紧,而垂尾坞坠落时的冲击力将瞬间作用到垂尾坞吊装机构上,如果瞬时冲击力超过垂尾坞吊装机构的承载极限时,很可能产生严重的安全事故。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维修飞机尾翼的飞机修理坞,平尾坞采用全新设计的升降调节支架,可降低升降调节支架的同步运行精度要求,即使平尾坞主体框架产生一定程度的扭曲变形,也可有效抵消平尾坞主体框架因扭曲变形所产生的非轴向应力,有效提高升降调节支架内的丝杠元件的使用寿命,进而提高平尾坞使用时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垂尾坞采用了可调倾角式工作平台,使垂尾坞的整***置只需进行一次调整,当工作平台移动到指定的维修位置后,工作平台通过调整自身倾角,可主动与飞机尾椎上表面倾角进行匹配,使飞机尾椎上表面的所有维修位置均处于工作平台的范围内,节省了维修时间,提高了飞机维修效率;垂尾坞采用了全新设计的防坠机构,其能够与垂尾坞进行随动,并可实现自动锁定,避免了繁复的锁定操作过程,一旦垂尾坞发生坠落,垂尾坞由坠落到锁死的过程则是减速摩擦的过程,避免了瞬时冲击力的产生,保证了垂尾坞吊装机构的安全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维修飞机尾翼的飞机修理坞,包括平尾坞和垂尾坞,平尾坞与地面之间采用固定式安装结构,平尾坞主体框架与地面之间通过升降调节支架相连;所述垂尾坞采用悬吊式结构,垂尾坞主体框架通过吊装机构吊装在轨道梁上,垂尾坞主体框架可沿吊装机构竖向移动,吊装机构可沿轨道梁水平移动;所述垂尾坞主体框架采用多层平台结构,且垂尾坞主体框架的底层工作平台采用可调倾角式工作平台,垂尾坞主体框架的其他层工作平台均采用固定式结构;所述垂尾坞主体框架与吊装机构之间安装有防坠机构。

所述升降调节支架包括支架主体、丝杠组件及丝母滑台组件;所述丝杠组件包括升降驱动丝杠、丝杠吊装座、第一铰耳座及第二铰耳座;所述丝杠吊装座固装在支架主体顶部,第一铰耳座固定设置在丝杠吊装座下表面,第二铰耳座一端通过第一铰轴与第一铰耳座相铰接,第二铰耳座另一端通过第二铰轴与升降驱动丝杠顶端相铰接;所述第一铰轴与第二铰轴相垂直;所述丝母滑台组件包括升降驱动丝母、升降台、升降驱动电机、升降驱动蜗轮蜗杆减速器及平尾坞主体框架转接台;所述升降驱动丝母同轴固装在升降驱动蜗轮蜗杆减速器的蜗轮中心,升降驱动丝母套装在升降驱动丝杠上,升降驱动蜗轮蜗杆减速器安装在升降台上,在支架主体上竖直设有导轨,在升降台上设置有导向轮组,导向轮组与导轨滚动接触配合,升降台可沿导轨进行直线移动;所述平尾坞主体框架转接台固装在升降台上,所述升降驱动电机固装在平尾坞主体框架转接台上,升降驱动电机的电机轴与升降驱动蜗轮蜗杆减速器的蜗杆一端传动连接,在升降驱动蜗轮蜗杆减速器的蜗杆另一端安装有增量式编码器;在所述导轨上端安装有上行程限位开关,在导轨下端安装有下行程限位开关。

所述平尾坞主体框架转接台包括转接台固定架及转接台活动架,转接台固定架固连在升降台上,在转接台固定架内部水平固装有一根光轴,所述转接台活动架一端通过轴承套装连接在光轴上,转接台活动架相对于光轴具有回转自由度,转接台活动架另一端与平尾坞主体框架相固连。

所述可调倾角式工作平台包括固定段平台、活动段平台及伸缩调节柱,固定段平台水平设置且固定吊装在垂尾坞主体框架上,所述活动段平台一端铰接在固定段平台端部,活动段平台另一端通过伸缩调节柱吊装在垂尾坞主体框架上,伸缩调节柱上端与垂尾坞主体框架相铰接,伸缩调节柱下端与活动段平台相铰接,通过调整伸缩调节柱的伸缩量对活动段平台的倾角进行调节;所述活动段平台的最大倾角为5°~7°。

所述伸缩调节柱包括外套管、内套管、伸缩驱动电机、伸缩驱动蜗轮蜗杆减速器、伸缩驱动丝杠及伸缩驱动丝母;所述外套管与内套管同心套装在一起,内套管可沿外套管轴向进行直线移动,且内套管通过外套管底端管口进行伸出或回缩;所述伸缩驱动蜗轮蜗杆减速器设置在外套管顶端,所述伸缩驱动丝杠上端与伸缩驱动蜗轮蜗杆减速器的蜗轮轴相固连,伸缩驱动丝杠下端延伸至内套管中,伸缩驱动丝杠与外套管和内套管同心设置;所述伸缩驱动电机固装在外套管顶端,伸缩驱动电机的电机轴与伸缩驱动蜗轮蜗杆减速器的蜗杆传动连接;所述伸缩驱动丝母安装在内套管的顶端,伸缩驱动丝母套装在伸缩驱动丝杠上。

在所述伸缩驱动蜗轮蜗杆减速器上方架设有顶部铰耳座,顶部铰耳座与外套管顶端固定连接,外套管通过顶部铰耳座铰接在垂尾坞主体框架上;在所述内套管底端固定连接有底部铰耳座,内套管通过底部铰耳座铰接在活动段平台上;所述活动段平台与垂尾坞主体框架之间安装有步行梯;在所述固定段平台和活动段平台上均铺设有地板,在固定段平台和活动段平台上均安装有安全护栏。

所述防坠机构包括机架、电动推杆、拉杆、推力弹簧、限位螺母、保险绳、第一滑块夹头、第二滑块夹头、第一导轨基座及第二导轨基座;所述机架固装在垂尾坞主体框架上,所述电动推杆竖直固装在机架下部,在机架顶部壁板上开设有拉杆穿装孔,所述拉杆竖直穿过拉杆穿装孔,拉杆与电动推杆的中轴线相重合,拉杆下端通过保险绳与电动推杆相连,拉杆上端通过钢丝绳连接有卷收器,卷收器安装在垂尾坞吊装机构的移动吊架上;所述限位螺母固装在机架顶部壁板上方的拉杆上,所述推力弹簧套装在限位螺母与机架顶部壁板之间的拉杆上;所述第一滑块夹头安装在第一导轨基座上,第一滑块夹头可沿第一导轨基座直线移动,第一滑块夹头与第一导轨基座的滑动接触面相对于水平面具有倾角,第一导轨基座安装在机架上;所述第二滑块夹头安装在第二导轨基座上,第二滑块夹头可沿第二导轨基座直线移动,第二滑块夹头与第二导轨基座的滑动接触面相对于水平面具有倾角,第二导轨基座安装在机架上;所述第一滑块夹头与第二滑块夹头对称分布在垂尾坞吊装机构的移动吊架两侧,第一滑块夹头与第二滑块夹头的夹持面相平行,在第一滑块夹头与第二滑块夹头的夹持面上设有齿形纹;在所述拉杆上水平固装有传动杆,在传动杆上水平开设有直线滑槽,在所述第一滑块夹头上固装有第一滑销,在所述第二滑块夹头上固装有第二滑销,第一滑销和第二滑销均位于直线滑槽内。

所述第一导轨基座与机架之间安装有第一调距顶块,第一调距顶块在机架内具有水平直线移动自由度,所述第二导轨基座与机架之间安装有第二调距顶块,第二调距顶块在机架内具有水平直线移动自由度,在第一调距顶块与机架之间、在第二调距顶块与机架之间均设置有定距螺栓,通过旋拧定距螺栓对第一调距顶块与第二调距顶块之间的安装间距进行调整,所述第一导轨基座与第二导轨基座之间的安装间距通过调整第一调距顶块与第二调距顶块之间的安装间距进行确定。

在所述机架顶部壁板上表面设置有应急锁定手柄和铰接支架,铰接支架与机架顶部壁板相固连,应急锁定手柄的中部与铰接支架相铰接,应急锁定手柄一端与拉杆相铰接,应急锁定手柄另一端为自由端。

所述第一滑块夹头与第一导轨基座之间滑动接触面的倾角等于第二滑块夹头与第二导轨基座之间滑动接触面的倾角,且倾角均为83°~85°;所述保险绳的最小破断力大于推力弹簧处于最大压缩量时的弹簧力。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用于维修飞机尾翼的飞机修理坞,平尾坞采用全新设计的升降调节支架,可降低升降调节支架的同步运行精度要求,即使平尾坞主体框架产生一定程度的扭曲变形,也可有效抵消平尾坞主体框架因扭曲变形所产生的非轴向应力,有效提高升降调节支架内的丝杠元件的使用寿命,进而提高平尾坞使用时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垂尾坞采用了可调倾角式工作平台,使垂尾坞的整***置只需进行一次调整,当工作平台移动到指定的维修位置后,工作平台通过调整自身倾角,可主动与飞机尾椎上表面倾角进行匹配,使飞机尾椎上表面的所有维修位置均处于工作平台的范围内,节省了维修时间,提高了飞机维修效率;垂尾坞采用了全新设计的防坠机构,其能够与垂尾坞进行随动,并可实现自动锁定,避免了繁复的锁定操作过程,一旦垂尾坞发生坠落,垂尾坞由坠落到锁死的过程则是减速摩擦的过程,避免了瞬时冲击力的产生,保证了垂尾坞吊装机构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用于维修飞机尾翼的飞机修理坞的侧视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一种用于维修飞机尾翼的飞机修理坞的正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升降调节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A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的丝杠组件的正视图;

图6为本发明的丝杠组件的侧视图;

图7为本发明的丝母滑台组件的前视立体图;

图8为本发明的丝母滑台组件的后视立体图;

图9为本发明的平尾坞主体框架转接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的可调倾角式工作平台(活动段平台处于水平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的可调倾角式工作平台(活动段平台处于倾斜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的伸缩调节柱的立体图;

图13为本发明的伸缩调节柱的正视图;

图14为本发明的防坠机构的立体图;

图15为本发明的防坠机构的前视图;

图16为本发明的防坠机构的后视图;

图中,A—平尾坞,B—垂尾坞,C—升降调节支架,D—吊装机构,E—轨道梁,F—可调倾角式工作平台,G—防坠机构,C1—支架主体,C2—丝杠组件,C3—丝母滑台组件,C4—升降驱动丝杠,C5—丝杠吊装座,C6—第一铰耳座,C7—第二铰耳座,C8—第一铰轴,C9—第二铰轴,C10—升降台,C11—升降驱动电机,C12—升降驱动蜗轮蜗杆减速器,C13—平尾坞主体框架转接台,C14—导轨,C15—导向轮组,C16—增量式编码器,C17—上行程限位开关,C18—下行程限位开关,C19—转接台固定架,C20—转接台活动架,C21—光轴,C22—轴承,F1—固定段平台,F2—活动段平台,F3—伸缩调节柱,F4—垂尾坞主体框架,F5—外套管,F6—内套管,F7—伸缩驱动电机,F8—伸缩驱动蜗轮蜗杆减速器,F9—伸缩驱动丝杠,F10—伸缩驱动丝母,F11—顶部铰耳座,F12—底部铰耳座,F13—步行梯,G1—机架,G2—电动推杆,G3—拉杆,G4—推力弹簧,G5—限位螺母,G6—保险绳,G7—第一夹头,G8—第二夹头,G9—第一导向座,G10—第二导向座,G11—钢丝绳,G12—齿形纹,G13—传动杆,G14—直线滑槽,G15—第一滑销,G16—第二滑销,G17—第一调距顶块,G18—第二调距顶块,G19—定距螺栓,G20—应急锁定手柄,G21—铰接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2所示,一种用于维修飞机尾翼的飞机修理坞,包括平尾坞A和垂尾坞B,平尾坞A与地面之间采用固定式安装结构,平尾坞A主体框架与地面之间通过升降调节支架C相连;所述垂尾坞B采用悬吊式结构,垂尾坞B主体框架通过吊装机构D吊装在轨道梁E上,垂尾坞B主体框架可沿吊装机构D竖向移动,吊装机构D可沿轨道梁E水平移动;所述垂尾坞B主体框架采用多层平台结构,且垂尾坞B主体框架的底层工作平台采用可调倾角式工作平台F,垂尾坞B主体框架的其他层工作平台均采用固定式结构;所述垂尾坞B主体框架与吊装机构D之间安装有防坠机构G。

如图3~9所示,所述升降调节支架C包括支架主体C1、丝杠组件C2及丝母滑台组件C3;所述丝杠组件C2包括升降驱动丝杠C4、丝杠吊装座C5、第一铰耳座C6及第二铰耳座C7;所述丝杠吊装座C5固装在支架主体C1顶部,第一铰耳座C6固定设置在丝杠吊装座C5下表面,第二铰耳座C7一端通过第一铰轴C8与第一铰耳座C6相铰接,第二铰耳座C7另一端通过第二铰轴C9与升降驱动丝杠C4顶端相铰接;所述第一铰轴C8与第二铰轴C9相垂直;所述丝母滑台组件C3包括升降驱动丝母、升降台C10、升降驱动电机C11、升降驱动蜗轮蜗杆减速器C12及平尾坞主体框架转接台C13;所述升降驱动丝母同轴固装在升降驱动蜗轮蜗杆减速器C12的蜗轮中心,升降驱动丝母套装在升降驱动丝杠C4上,升降驱动蜗轮蜗杆减速器C12安装在升降台C10上,在支架主体C1上竖直设有导轨C14,在升降台C10上设置有导向轮组C15,导向轮组C15与导轨C14滚动接触配合,升降台C10可沿导轨C14进行直线移动;所述平尾坞主体框架转接台C13固装在升降台C10上,所述升降驱动电机C11固装在平尾坞主体框架转接台C13上,升降驱动电机C11的电机轴与升降驱动蜗轮蜗杆减速器C12的蜗杆一端传动连接,在升降驱动蜗轮蜗杆减速器C12的蜗杆另一端安装有增量式编码器C16;在所述导轨C14上端安装有上行程限位开关C17,在导轨C14下端安装有下行程限位开关C18。

所述平尾坞主体框架转接台C13包括转接台固定架C19及转接台活动架C20,转接台固定架C19固连在升降台C10上,在转接台固定架C19内部水平固装有一根光轴C21,所述转接台活动架C20一端通过轴承C22套装连接在光轴C21上,转接台活动架C20相对于光轴C21具有回转自由度,转接台活动架C20另一端与平尾坞A主体框架相固连。

本实施例中,导向轮组C15共设置有四组,升降台C10的左右两侧各安装有两组,每组导向轮组C15中均包括一个主导向轮和一个副导向轮,且主导向轮和副导向轮的轮轴方向彼此垂直,可以保证升降台C10沿导轨C14进行移动时的稳定性。

如图10~13所示,所述可调倾角式工作平台F包括固定段平台F1、活动段平台F2及伸缩调节柱F3,固定段平台F1水平设置且固定吊装在垂尾坞主体框架F4上,所述活动段平台F2一端铰接在固定段平台F1端部,活动段平台F2另一端通过伸缩调节柱F3吊装在垂尾坞主体框架F4上,伸缩调节柱F3上端与垂尾坞主体框架F4相铰接,伸缩调节柱F3下端与活动段平台F2相铰接,通过调整伸缩调节柱F3的伸缩量对活动段平台F2的倾角进行调节;所述活动段平台F2的最大倾角为5°~7°。

所述伸缩调节柱F3包括外套管F5、内套管F6、伸缩驱动电机F7、伸缩驱动蜗轮蜗杆减速器F8、伸缩驱动丝杠F9及伸缩驱动丝母F10;所述外套管F5与内套管F6同心套装在一起,内套管F6可沿外套管F5轴向进行直线移动,且内套管F6通过外套管F5底端管口进行伸出或回缩;所述伸缩驱动蜗轮蜗杆减速器F8设置在外套管F5顶端,所述伸缩驱动丝杠F9上端与伸缩驱动蜗轮蜗杆减速器F8的蜗轮轴相固连,伸缩驱动丝杠F9下端延伸至内套管F6中,伸缩驱动丝杠F9与外套管F5和内套管F6同心设置;所述伸缩驱动电机F7固装在外套管F5顶端,伸缩驱动电机F7的电机轴与伸缩驱动蜗轮蜗杆减速器F8的蜗杆传动连接;所述伸缩驱动丝母F10安装在内套管F6的顶端,伸缩驱动丝母F10套装在伸缩驱动丝杠F9上。

在所述伸缩驱动蜗轮蜗杆减速器F8上方架设有顶部铰耳座F11,顶部铰耳座F11与外套管F5顶端固定连接,外套管F5通过顶部铰耳座F11铰接在垂尾坞主体框架F4上;在所述内套管F6底端固定连接有底部铰耳座F12,内套管F6通过底部铰耳座F12铰接在活动段平台F2上。

所述活动段平台F2与垂尾坞主体框架F4之间安装有步行梯13;在所述固定段平台F1和活动段平台F2上均铺设有地板,在固定段平台F1和活动段平台F2上均安装有安全护栏。

如图14~16所示,所述防坠机构G包括机架G1、电动推杆G2、拉杆G3、推力弹簧G4、限位螺母G5、保险绳G6、第一滑块夹头G7、第二滑块夹头G8、第一导轨基座G9及第二导轨基座G10;所述机架G1固装在垂尾坞B主体框架上,所述电动推杆G2竖直固装在机架G1下部,在机架G1顶部壁板上开设有拉杆穿装孔,所述拉杆G3竖直穿过拉杆穿装孔,拉杆G3与电动推杆G2的中轴线相重合,拉杆G3下端通过保险绳G6与电动推杆G2相连,拉杆G3上端通过钢丝绳G11连接有卷收器,卷收器安装在垂尾坞B吊装机构D的移动吊架上;所述限位螺母G5固装在机架G1顶部壁板上方的拉杆G3上,所述推力弹簧G4套装在限位螺母G5与机架G1顶部壁板之间的拉杆G3上;所述第一滑块夹头G7安装在第一导轨基座G9上,第一滑块夹头G7可沿第一导轨基座G9直线移动,第一滑块夹头G7与第一导轨基座G9的滑动接触面相对于水平面具有倾角,第一导轨基座G9安装在机架G1上;所述第二滑块夹头G8安装在第二导轨基座G10上,第二滑块夹头G8可沿第二导轨基座G10直线移动,第二滑块夹头G8与第二导轨基座G10的滑动接触面相对于水平面具有倾角,第二导轨基座G10安装在机架G1上;所述第一滑块夹头G7与第二滑块夹头G8对称分布在垂尾坞B吊装机构D的移动吊架两侧,第一滑块夹头G7与第二滑块夹头G8的夹持面相平行,在第一滑块夹头G7与第二滑块夹头G8的夹持面上设有齿形纹G12;在所述拉杆G3上水平固装有传动杆G13,在传动杆G13上水平开设有直线滑槽G14,在所述第一滑块夹头G7上固装有第一滑销G15,在所述第二滑块夹头G8上固装有第二滑销G16,第一滑销G15和第二滑销G16均位于直线滑槽G14内。

所述第一导轨基座G9与机架G1之间安装有第一调距顶块G17,第一调距顶块G17在机架G1内具有水平直线移动自由度,所述第二导轨基座G10与机架G1之间安装有第二调距顶块G18,第二调距顶块G18在机架G1内具有水平直线移动自由度,在第一调距顶块G17与机架G1之间、在第二调距顶块G18与机架G1之间均设置有定距螺栓G19,通过旋拧定距螺栓G19对第一调距顶块G17与第二调距顶块G18之间的安装间距进行调整,所述第一导轨基座G9与第二导轨基座G10之间的安装间距通过调整第一调距顶块G17与第二调距顶块G18之间的安装间距进行确定。

在所述机架G1顶部壁板上表面设置有应急锁定手柄G20和铰接支架G21,铰接支架G21与机架G1顶部壁板相固连,应急锁定手柄G20的中部与铰接支架G21相铰接,应急锁定手柄G20一端与拉杆G3相铰接,应急锁定手柄G20另一端为自由端。

所述第一滑块夹头G7与第一导轨基座G9之间滑动接触面的倾角等于第二滑块夹头G8与第二导轨基座G10之间滑动接触面的倾角,且倾角均为83°~85°。

所述保险绳G6的最小破断力大于推力弹簧G4处于最大压缩量时的弹簧力。本实施例中,保险绳G6采用直径2mm的纤维芯钢丝绳,保险绳G6的最小破断力为2080N,弹簧G4处于最大压缩量时的弹簧力为1000N。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一次使用过程:

当需要对平尾坞A主体框架的高度位置进行调整时,只需同步启动四台升降驱动电机C11,升降驱动电机C11将通过升降驱动蜗轮蜗杆减速器C12带动升降驱动丝母旋转,进而使旋转的升降驱动丝母沿着升降驱动丝杠C4进行直线移动,最终实现升降台C10沿着导轨C14进行移动,直到平尾坞A主体框架的高度位置调整到位。

在平尾坞A主体框架的高度位置调整过程中,一旦平尾坞A主体框架本身发生了变形扭曲,则转接台活动架C20可绕着光轴C21进行一定幅度的偏转,同时升降驱动丝杠C4顶端可以分别绕第一铰轴C8与第二铰轴C9产生一定幅度的偏转,通过转接台活动架C20和升降驱动丝杠C4的自动偏转,可以有效抵消因平尾坞A主体框架变形产生的变形应力,从而有效提高了升降驱动丝杠C4的使用寿命,并进一步提高了平尾坞使用时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当需要维修飞机垂尾时,首先调整垂尾坞B的整***置,使可调倾角式工作平台F逐渐移向飞机尾椎上表面的维修部位,此时的可调倾角式工作平台F处于初始的水平状态。

当垂尾坞B的整***置调整结束后,首先启动伸缩驱动电机F7,通过伸缩驱动电机F7带动伸缩驱动蜗轮蜗杆减速器F8的涡轮轴转动,进而带动伸缩驱动丝杠F9转动,通过伸缩驱动丝杠F9转动,直接将伸缩驱动丝杠F9的回转运动转换成伸缩驱动丝母F10的直线运动,而通过伸缩驱动丝母F10的直线移动,最终带动内套管F6逐渐向下伸出,随着内套管F6下伸动作,活动段平台F2逐渐由水平状态变为倾斜状态,直到活动段平台F2的倾角与飞机尾椎上表面倾角相同,此时即可关闭伸缩驱动电机F7,使活动段平台F2保持在倾斜状态。

对于处在倾斜状态的活动段平台F2来说,维修人员行走在活动段平台F2上,可以一次性的将飞机尾椎上表面的所有维修位置全部照顾到,有效节约了维修时间,大幅度提高了维修效率。

当垂尾坞B整体需要进行高度位置调整时,则需要暂时解除垂尾坞B与吊装机构D的移动吊架之间的锁定,此时只需启动电动推杆G2,使电动推杆G2向下回缩,进而通过下拉保险绳G6实现拉杆G3的下移,而推力弹簧G4逐渐被压缩,随着拉杆G3向下移动,将同步带动传动杆G13向下移动,随着传动杆G13的移动,将带动第一滑块夹头G7沿着第一导轨基座G9斜向下移动,同时带动第二滑块夹头G8沿着二导轨基座G10斜向下移动,此时第一滑块夹头G7与第二滑块夹头G8的夹持面间距逐渐变大,直到第一滑块夹头G7与第二滑块夹头G8的夹持面与移动吊架表面彼此分离,接下来就可以对垂尾坞B整体进行高度位置调整了。

当垂尾坞B的高度位置调整好后,反向启动电动推杆G2,使电动推杆G2向上伸出,在推力弹簧G4的弹簧力作用下,拉杆G3向上移动,并同步带动传动杆G13向上移动,进而带动第一滑块夹头G7沿着第一导轨基座G9斜向上移动,同时带动第二滑块夹头G8沿着二导轨基座G10斜向上移动,此时第一滑块夹头G7与第二滑块夹头G8的夹持面间距重新变小,直到第一滑块夹头G7与第二滑块夹头G8的夹持面重新紧靠在吊装机构D的移动吊架表面,垂尾坞B与吊装机构D的移动吊架之间的锁定状态得以恢复。

一旦垂尾坞B发生坠落,机架G1将随垂尾坞B同步坠落,此时会带动电动推杆G2、保险绳G6、拉杆G3及钢丝绳G11同步下移,但卷收器在检测到钢丝绳G11突然出现非正常加速放绳时,会迅速将钢丝绳G11锁死,此刻的钢丝绳G11和拉杆G3将无法继续下移,而随着电动推杆G2的继续下移,保险绳G6会迅速绷断,在保险绳G6绷断后,机架G1仍处于坠落趋势,而拉杆G3则相对于机架G1处于上移趋势,此时第一滑块夹头G7与第二滑块夹头G8的夹持面间距进一步缩小,第一滑块夹头G7和第二滑块夹头G8与吊装机构D的移动吊架之间的摩擦力急速增大,此时的垂尾坞B将实现摩擦减速,直到吊装机构D的移动吊架完全被夹紧锁死在第一滑块夹头G7与第二滑块夹头G8之间,最终实现了防止垂尾坞B坠落的目的。

在极端情况下,如果卷收器没有在第一时间将钢丝绳G11锁死,此时必须由人工方式来启动防坠机构G,具体通过快速下压应急锁定手柄G20的自由端,借助杠杆原理使应急锁定手柄G20的另一端快速抬起,进而将拉杆G3快速拉起,从而实现第一滑块夹头G7与第二滑块夹头G8的夹持面间距进一步缩小,直到吊装机构D的移动吊架完全被夹紧锁死在第一滑块夹头G7与第二滑块夹头G8之间,最终实现应急状态下的防止垂尾坞B坠落的目的。

实施例中的方案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发明所为的等效实施或变更,均包含于本案的专利范围中。

25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飞机发动机低压检修的摇把装置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