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撞击的软硬结合板及其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253 发布日期:2021-10-29 浏览:21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防撞击的软硬结合板及其制作方法 (Anti-collision soft-hard combined board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 是由 朱光远 肖璐 纪成光 林宇超 于 2021-07-27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涉及PCB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防撞击的软硬结合板及其制作方法。软硬结合板,至少包括:依次叠板压合的软板、第一粘结片和第一硬板;软板包括软性区和软硬结合区;第一硬板和第一粘结片均在指定位置断开形成沿宽度方向分离的两部分,指定位置位于软性区的正投影区域内;第一粘结片与软性区通过隔离层分隔开,且在软性区呈弯折状态时隔离层能够与软性区分离。本发明实施例中,由于第一硬板在软性区的正投影区域内断开,并且在软性区的正投影区域内的硬板部分通过隔离层与软性区分离,因此软硬结合板不仅能实现单向弯折,而且硬板能够对软性区形成遮挡,避免软性区完全裸露于外,防止外部异物进入以撞击软性区,有效保证了良好性能。(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PCBs (printed circuit boards), and discloses an anti-collision rigid-flex board and a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The rigid-flex board at least comprises: the soft board, the first bonding sheet and the first hard board are sequentially laminated and pressed; the soft board comprises a soft area and a soft and hard combination area; the first hard board and the first bonding sheet are both disconnected at designated positions to form two parts separated along the width direction, and the designated positions are located in the orthographic projection area of the soft area; the first bonding sheet is separated from the soft area through the isolation layer, and the isolation layer can be separated from the soft area when the soft area is in a bending state. In the embodiment of the invention, the first hard board is disconnected in the orthographic projection area of the soft area, and the hard board part in the orthographic projection area of the soft area is separated from the soft area through the isolating layer, so that the rigid-flexible combined board can realize unidirectional bending, the hard board can shield the soft area, the soft area is prevented from being completely exposed outside, external foreign matters are prevented from entering to impact the soft area, and good performance is effectively ensured.)

防撞击的软硬结合板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PCB(Printed Circuit Board,印制线路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撞击的软硬结合板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软硬结合板,是将柔性线路板与硬性线路板经过压合等工序组合在一起,形成同时具有柔性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FPC)特性与印制电路板(PrintedCircuit Board,PCB)特性的线路板;因软硬结合板既有一定的刚性区域,也有一定的挠性区域,挠性区域可以弯折,因此在节省产品内部空间、减少成品体积以及提高产品性能等方面有很大的优势。

但是,目前的软硬结合板的结构如图1所示,其制作方法通常是:先锣掉硬板上对应软板1的软性区11的部分,并对粘结片开窗后,将软板1、粘结片和硬板压合,再在压合所得的半成品上制作外层线路。

该结构的软硬结合板,由于软板1的软性区11完全裸露于外部环境中,在产品组装使用时,软性区11可能会因受到外部撞击而导致破损甚至断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撞击的软硬结合板及其制作方法,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因完全裸露导致的容易受到撞击而破损甚至断裂的问题。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防撞击的软硬结合板,至少包括:依次叠板压合的软板、第一粘结片和第一硬板;所述软板包括软性区和软硬结合区;

所述第一硬板和所述第一粘结片均在指定位置断开形成沿宽度方向分离的两部分,所述指定位置位于所述软性区的正投影区域内;

所述第一粘结片与所述软性区通过隔离层分隔开,且在所述软性区呈弯折状态时所述隔离层能够与所述软性区分离。

可选的,所述隔离层为单面胶带,所述单面胶带的粘胶面与所述第一粘结片贴合。

可选的,所述隔离层为双面胶带,所述双面胶带的粘度较大的粘胶面与所述第一粘结片贴合,所述双面胶带的粘度较小的粘胶面在所述软性区呈非弯折状态时与所述软性区贴合、在所述软性区呈弯折状态时与所述软性区分离。

可选的,所述指定位置位于所述软性区与所述软硬结合区的交界位置的正上方。

可选的,所述第一硬板与所述第一粘结片之间还依次叠板压合有第二粘结片和第二硬板,所述第二硬板和所述第二粘结片均在所述指定位置分离形成两部分。

可选的,还包括至少一张开窗的第三硬板,所述第三硬板通过开窗的第三粘结片压合于所述软板的背离所述第一硬板的一侧;所述第三硬板和所述第三粘结片的开窗区域与所述软性区的位置一致,且开窗区域的尺寸与所述软性区的尺寸一致。

一种如上任一项所述防撞击的软硬结合板的制作方法,包括:

至少提供待加工的所述软板、所述第一粘结片、所述第一硬板和所述隔离层;

按序叠板压合,使得所述第一硬板、所述第一粘结片和所述软板依次设置,且所述隔离层位于所述第一粘结片与所述软板的软性区之间;

在所述第一硬板、所述第一粘结片以及所述隔离层的指定位置进行加工,所述指定位置位于所述软性区的正投影区域内,使得所述第一硬板、所述第一粘结片以及所述隔离层均在所述指定位置断开形成沿宽度方向分离的两部分。

可选的,所述隔离层为单面胶带;所述按序叠板压合,包括:

预先将所述单面胶带的粘胶面贴合至所述第一粘结片的表面;

去除所述单面胶带的无效区域,保留所述单面胶带的有效区域,所述有效区域的位置与所述软性区的位置相同,且沿宽度方向所述有效区域比所述软性区单边小第一数值,沿长度方向所述有效区域比所述软性区单边大第二数值,所述第二数值大于所述第一数值;

将所述第一硬板、粘接有单面胶带的所述第一粘结片、以及所述软板依次叠板压合。

可选的,所述隔离层为双面胶带;所述按序叠板压合,包括:

预先将所述双面胶带的粘度较大的粘胶面,贴合至所述第一粘结片的面向所述软板的表面;或者,预先将所述双面胶带的粘度较小的粘胶面,贴合至所述软板的面向所述第一粘结片的表面;

去除所述双面胶带的无效区域,保留所述双面胶带的有效区域,所述有效区域的位置与所述软性区的位置相同,且沿宽度方向所述有效区域比所述软性区单边小第一数值,沿长度方向所述有效区域比所述软性区单边大第二数值,所述第二数值大于所述第一数值;

将所述第一硬板、所述第一粘结片、以及所述软板依次叠板压合。

可选的,所述在所述第一硬板、所述第一粘结片以及所述隔离层的指定位置进行加工,包括:

在所述叠板压合前,以所述第一硬板的面向所述软性区的板面为入钻面,在所述指定位置进行预切,预切深度小于所述第一硬板的厚度;

在所述叠板压合后,以所述第一硬板的背向所述软性区的板面为入钻面,先在所述指定位置进行机械控深铣,所述机械控深铣的深度大于所述第一硬板的厚度并小于所述第一硬板的厚度与所述第一粘结片的厚度之和;再在所述指定位置进行激光控深铣,直至所述软性区露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实施例中,由于第一硬板在软性区的正投影区域内断开,并且在软性区的正投影区域内的硬板部分通过隔离层与软性区分离,因此本实施例的软硬结合板不仅能实现由软板朝向背离第一硬板的方向的单向弯折,而且单侧的部分硬板能够对软性区形成遮挡,避免软性区完全裸露于外,防止外部异物进入以撞击软性区,从而有效保证了软硬结合板的良好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现有的软硬结合板的侧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软硬结合板的侧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软硬结合板的侧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软硬结合板的侧视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四种软硬结合板的侧视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软硬结合板的制作方法流程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软硬结合板的制作工序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隔离层为单面胶带时的叠板压合方法流程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隔离层为双面胶带时的叠板压合方法流程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软性区与隔离层的对比示意图。

图示说明:

软板1、第一硬板2、第一粘结片3、指定位置4、隔离层5、第二硬板6、第二粘结片7、第三硬板8、第三粘结片9、软性区11、软硬结合区12。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得本发明的发明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为解决现有软硬结合板的软性区11因完全裸露导致易受外部撞击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防撞击的软硬结合板,其软性区11的部分能够被第一硬板2所遮挡,从而降低了在组装应用过程中软性区11受到外部撞击的风险。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2和图3,本发明实施例的软硬结合板包括:依次叠板压合的软板1、第一粘结片3和第一硬板2。

软板1包括软性区11和软硬结合区12,软硬结合区12为软板1通过第一粘结片3与其他芯板粘合的区域,该软硬结合区12因与硬板粘合而具有一定刚性,不可弯折;软性区11为未与其他芯板粘合的区域,保留有挠性,可以弯折。本实施例中,软性区11位于软板1的中间区域。

第一硬板2和第一粘结片3均在指定位置4断开形成沿宽度方向分离的两部分,该指定位置4位于软性区11的正投影区域内。同时,第一粘结片3与软性区11通过隔离层5分隔开,且在软性区11呈弯折状态时隔离层5能够与软性区11分离。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宽度方向与长度方向,位于垂直于叠板压合方向的同一平面内,且两者相互垂直。其中,宽度方向指的是:图2所示结构中,以软性区11为分界线,一侧的软硬结合区12指向另一侧的软硬结合区12的方向;因此,软性区11在该宽度方向的宽度大小决定了其弯折半径。

本实施例中,发生分离的指定位置4具体不限制,可以位于正投影区域的边界位置,该边界位置即软性区11与软硬结合区12的交界位置,如图2所示,此时第一硬板2的一部分覆盖于软性区11的正上方;发生分离的指定位置4也可以位于正投影区域的中间位置,如图3所示,此时第一硬板2的相互分离的两部分覆盖于软性区11的正上方。

由于第一硬板2的一部分或者分离的两部分覆盖于软性区11的正上方,而粘接于第一硬板2内层的第一粘结片3在软性区11呈弯折状态时能够通过隔离层5与软性区11分离,软性区11在朝背离第一硬板2的方向弯折时不会受到第一硬板2的限制,因此该软硬结合区12不仅能够在软性区11实现正常的单向弯折,而且因软性区11的正上方覆盖有部分硬板,避免了软性区11完全裸露于外,可有效防止外部异物由第一硬板2所位的一侧进入而撞击软性区11,从而有效保证了软硬结合板的良好性能。同时,将第一粘结片3与软性区11分隔的隔离层5,能够有效减少粘结片上的树脂对软性区11的污染,确保产品品质。

隔离层5可以为任意能够与软性区11分离的膜层,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该隔离层5可以为单面胶带,该单面胶带的粘胶面与第一粘结片3贴合、非粘胶面面向软性区11,由于单面胶带与软性区11之间未粘接,因此在软性区11弯折时,单面胶带能够保持与第一粘结片3贴合而与软性区11分离,软性区11的弯折不会因此受限。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该隔离层5可以为双面胶带,其双面的粘度不同,且双面胶带的粘度较大的粘胶面与第一粘结片3贴合,双面胶带的粘度较小的粘胶面与软性区11贴合。软性区11在朝背离第一硬板2的方向进行弯折时,会对双面胶带产生与弯折方向同向的作用力;与此同时,位于软性区11上方的硬板部分因具有较强的刚性而保持平直状态,会对双面胶带产生与弯折方向反向的同等作用力;在受到同等大小且方向相反的作用力的情况下,由于双面胶带的两面粘度不同,双面胶带会与其粘度较小的一侧的软性区11发生分离,从而不对软性区11的弯折程度产生影响。

在图2和图3所示的软硬结合板中,仅示出了第一硬板2和软板1,而在实际应用中,第一硬板2和软板1之间还可以交替叠板压合第二粘结片7和第二硬板6,且第二硬板6和第二粘结片7均在指定位置4分离形成两部分,如图4所示。此时,第一硬板2和第二硬板6均部分位于软性区11的正上方,两者相互结合可以实现更优的防撞击功能。

此外,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软硬结合板还可以包括至少一张开窗的第三硬板8,该第三硬板8通过开窗的第三粘结片9压合于软板1的背离第一硬板2的一侧。为确保软硬结合板在软性区11能够实现单向弯折,第三硬板8和第三粘结片9均需要进行开窗,开窗区域与软性区11的位置一致,且开窗区域的尺寸与软性区11的尺寸一致。该图5中,软板1位于内层,由于软板1的软性区11的一侧被局部硬板遮挡保护、另一侧完全裸露,因此既能够确保实现单向弯折,又能够实现单侧防撞保护。

为获得上述的软硬结合板,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软硬结合板的制作方法,如图6和图7所示,包括步骤:

步骤101、提供软板1、第一粘结片3、第一硬板2和隔离层5,软板1包括软性区11和软硬结合区12。

步骤102、按序叠板压合,使得第一硬板2、第一粘结片3和软板1依次设置,且隔离层5位于第一粘结片3与软板1的软性区11之间。

步骤103、在第一硬板2、第一粘结片3以及隔离层5的指定位置4进行加工,指定位置4位于软性区11的正投影区域内,使得第一硬板2、第一粘结片3以及隔离层5均在指定位置4形成分离的两部分。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隔离层5为单面胶带,如图8所示,步骤102中按序叠板压合的方法为:

步骤201、预先将单面胶带的粘胶面贴合至第一粘结片3的表面。

本步骤中,可以先裁剪获得与第一粘结片3等大的单面胶带,将该单面胶带贴合至第一粘结片3的表面,以第一粘结片3作为载体,不仅方便单面胶带的图形制作,也便于后续的叠板压合操作。

步骤202、去除单面胶带的无效区域,保留单面胶带的有效区域,有效区域的位置与软性区11的位置相同,且沿宽度方向有效区域比软性区11单边小第一数值,沿长度方向有效区域比软性区11单边大第二数值,第二数值大于第一数值。

为避免单面胶带进入单元,以及铣板后可以控深开盖,示例性的,如图10所示,单面胶带的有效区域的尺寸如下:单面胶带的宽度L1=L+1.8*2mm,单面胶带的长度D1=D-0.2*2mm,其中L为软性区11的宽度,D为软性区11的长度。

具体可以采用激光切割方式沿有效区域与无效区域的边界线将单面胶带切断,再撕掉单面胶带的无效区域。

步骤203、将第一硬板2、粘接有单面胶带的第一粘结片3、以及软板1依次叠板压合。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隔离层5为双面胶带,如图9所示,步骤102中按序叠板压合的方法为:

步骤301、预先将双面胶带的粘度较大的粘胶面,贴合至第一粘结片3的面向软板1的表面;或者,预先将双面胶带的粘度较小的粘胶面,贴合至软板1的面向第一粘结片3的表面;

步骤302、去除单面胶带的无效区域,保留单面胶带的有效区域,有效区域的位置与软性区11的位置相同,且沿宽度方向有效区域比软性区11单边小第一数值,沿长度方向有效区域比软性区11单边大第二数值,第二数值大于第一数值。

步骤303、将第一硬板2、第一粘结片3、以及软板1依次叠板压合。

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采用其他载体承载隔离层5并对隔离层5加工形成于软性区11相配的图形,在叠板时再将隔离层5转至第一粘结片3与软板1的软性区11之间,之后压合即可。

为了提高控深精度,上述步骤103中,在第一硬板2、第一粘结片3以及隔离层5的指定位置4进行加工,可以包括:

在叠板压合前,以第一硬板2的面向软性区11的板面为入钻面,在指定位置4进行预切,预切深度小于第一硬板2的厚度;采用预切方式,一方面可以提升控深铣的精度,另一方面有利于后续控深开盖操作,减少毛刺披锋等问题。如果不预切,毛刺会影响表观,甚至会刮伤贴合于第一硬板2内层的软性区11。

在叠板压合后,以第一硬板2的背向软性区11的板面为入钻面,先在指定位置4进行机械控深铣,机械控深铣的深度大于第一硬板2的厚度并小于第一硬板2的厚度与第一粘结片3的厚度之和,预留较小厚度的第一粘结片3;再在指定位置4进行激光控深铣,直至软性区11露出。该步骤结合使用机械控深铣和激光控深铣,既利用了机械控深铣的加工深度大的优点,又利用了激光控深铣的加工精度高的优点,最终实现了加工深度大且深度控制精度高的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流程中采用先执行叠板压合操作、再对指定位置4进行加工的方式,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先分别对第一硬板2、第一粘结片3等的指定位置4进行加工、再执行叠板压合操作的方式,均能够实现本发明的目的。

在软硬结合板的第一硬板2与软板1之间还包括第二硬板6和第二粘结片7时,在步骤102的按序叠板压合过程中,同时将第二粘结片7和第二硬板6依次交替叠设于第一硬板2和软板1之间压合;并在步骤103中,同时对第二硬板6和第二粘结片7的指定位置4加工,使得第二硬板6和第二粘结片7均在指定位置4形成分离的两部分。这样,第二硬板6可与第一硬板2粘合为一体,结合对软性区11进行遮挡保护。

在软硬结合板还包括第三硬板8和第三粘结片9时,可采用先开窗再压合的制作方式,具体包括:在叠板压合前,分别对第三硬板8和第三粘结片9开窗,开窗区域与软性区11的位置一致,且开窗区域的尺寸与软性区11的尺寸一致;在步骤102的按序叠板压合过程中,同时将开窗后的第三粘结片9和第二硬板6依次交替叠设于软板1的背离第一硬板2的一侧压合。

或者,在软硬结合板还包括第三硬板8和第三粘结片9时,采用先压合再开盖的制作方式,具体包括:在叠板压合前,在软板1区的背离第一硬板2的表面贴合隔离层5;在执行步骤102中,同时将第三粘结片9和第三硬板8依次交替叠板压合于软板1的背离第一硬板2的表面;在压合后,对第三硬板8和第三粘结片9进行开窗,开窗区域和尺寸与软性区11一致,然后去除隔离层5。

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14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多层电路板及生产方法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