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中线式尾矿筑坝法的坝顶加高方法及坝顶加高设备

文档序号:1752046 发布日期:2019-11-29 浏览:45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用于中线式尾矿筑坝法的坝顶加高方法及坝顶加高设备 (Dam crest for middle wire type Tailing dam construction method increases method and dam crest increases equipment ) 是由 郑学鑫 周彩霞 岑建 宋会彬 郑伟 陈琴瑞 于 2019-09-03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中线式尾矿筑坝法的坝顶加高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施工区划分、旋流器及移动小车布置、管道布置、修筑第一平台、第一区放矿和第二区放矿,将上期坝坝顶待加高区划分为第二区和第一区;旋流器与移动小车一一对应安装并在坝轴线全长范围内间隔设置;给料支管一端与沿所述上期坝长度方向布置的给料主管连接,另一端与旋流器对应连接;溢流管的一端与旋流器对应连接,另一端伸向库内已堆积尾砂区;第一平台修筑在右坝顶面上且高度为第一区的高度;移动小车在对应的第一平台上进行第一区放矿;给料主管移动到第一区顶部进行第二区放矿。本发明的用于中线式尾矿筑坝法的坝顶加高方法能够增大筑坝工作面、提高设备利用率和施工效率。(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kind of dam crests for middle wire type Tailing dam construction method to increase method, include the following steps, construction Division, cyclone and moving trolley arrangement, build the first platform, first area&#39;s ore drawing and second area&#39;s ore drawing at pipe arrangement, are the secondth area and the firstth area by last dam dam crest Division to be increased;Cyclone and moving trolley, which correspond installation and be spaced in axis of dam length range, to be arranged;It is fed branch pipe one end to connect with the feed supervisor along the last dam length direction arrangement, the other end is correspondingly connected with cyclone;One end of overflow pipe is correspondingly connected with cyclone, and the other end, which stretches in library, has accumulated tailings area;First platform is built on right dam crest face and height is the height in the firstth area;Moving trolley carries out first area&#39;s ore drawing on corresponding first platform;Feed supervisor, which is moved at the top of the firstth area, carries out second area&#39;s ore drawing.Dam crest for middle wire type Tailing dam construction method of the invention increases method and is capable of increasing working face of building a dam, improves utilization rate of equipment and installations and construction efficiency.)

用于中线式尾矿筑坝法的坝顶加高方法及坝顶加高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坝顶加高相关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中线式尾矿筑坝法的坝顶加高方法及坝顶加高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方案为沿坝轴线方向分多段采用机械多次堆筑围堰,然后从坝轴线两端向中间逐个充填围堰推进筑坝或者从坝轴线一端到另一端推进筑坝。筑坝过程中需要机械多次堆筑围堰,分多次移动旋流器,拆装加长或减短给矿管道。例如,德兴铜矿四号尾矿库,大坝升高坝顶时,旋流器设于尾矿坝坝轴线两端,以粗砂堆积成的坝体作为基础,分别向另一端分段进占。坝顶施工一般安排在汛期过后,坝顶合拢应在第二年汛前完成。坝顶堆坝施工采用推土机配合,按约60m左右一段,分几次移动旋流器进行。再例如,峨口铁矿第一尾矿库是国内较大的采用中线式尾矿筑坝法的尾矿库,峨口尾矿库筑坝方法采用三工序筑坝生产方式:①进管筑坝:旋流器前进排矿,在坝北端放置旋流器组,利用两组旋流器由北向南推进,给矿管道随之加长作业生产;②退管加宽:旋流器后退排矿,给矿管道随之减短,后退作业生产,由南向北加宽坝体;③填平补齐:对筑坝所需高程、坝顶宽、内外坡等进行一次性的填平补齐。

综上,现有技术方案机械用量大,操作复杂,管理不便,工作面仅为坝顶宽度范围,工作面小,设备利用率低,施工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用于中线式尾矿筑坝法的坝顶加高方法,能够增大筑坝工作面,提高设备利用率和施工效率。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用于中线式尾矿筑坝法的坝顶加高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施工区划分:将上期坝坝顶待加高区进行施工区划分,所述施工区划分包括在宽度方向上左右邻接且长度方向上覆盖所述上期坝全长的第二区和第一区,其中,所述第一区位于所述上期坝顶的右坝顶面以上部位并向右延及至下游已堆积分级后尾砂区,所述第二区位于所述上期坝顶的左坝顶面以上部位并向左延及至库内已堆积尾砂区;

旋流器及移动小车布置:将多个旋流器一一对应地装到多个移动小车上,并将多个所述旋流器及多个所述移动小车沿所述右坝顶面在全长范围内间隔设置;

管道布置:将给料主管沿所述上期坝长度方向布置在所述左坝顶面上,在所述给料主管上沿长度方间隔布置与多个所述旋流器一一对应的多个给料支管,将多个所述给料支管的一端分别连接在所述给料主管上,将多个给料支管的另一端分别一一对应地连接到多个所述旋流器上;将多个溢流管的一端分别一一对应地安装在多个所述旋流器上,并且使多个所述溢流管的另一端伸向库内已堆积尾砂区;

修筑第一平台:采用推土机在所述右坝顶面上为每一个所述移动小车推出一个第一平台,所述第一平台的高度为所述第一区的高度,所述第一平台的宽度根据所述旋流器实际摆放需要确定;

第一区放矿:将多个所述移动小车分别移动到对应的多个所述第一平台上,采用进占法向四周推进并排矿,直到所述第一区排放完毕;

第二区放矿:将所述给料主管移动到所述第一区顶部,采用进占法向四周推进排矿,直到所述第二区排放完毕。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用于中线式尾矿筑坝法的坝顶加高设备,将多个旋流器一一地装设在多个移动小车上,多个给料支管与多个溢流管一一对应地与多个旋流器连接,多个给料支管连接在给料主管上,用来将矿料输送进旋流器,移动小车装载旋流器在坝顶面全长范围内间隔布置并移动,由此,在坝顶加高的过程中多个旋流器及移动小车可以充分利用,不会在加高过程中由于坝顶宽度限制使得多个旋流器及移动小车放置不下的情况,有效的增大了筑坝工作面且提高了设备的利用率。在上期坝的长度方向上为多个移动小车修筑多个一一对应地第一平台,由此确定坝顶最高位置,方便放矿。综上,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用于中线式尾矿筑坝法的坝顶加高设备能够增大筑坝工作面、提高设备利用率和施工效率。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上期坝的坝顶中线位于所述第二区范围内。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进一步的实施例,所述给料主管沿所述坝顶中线布置。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再进一步的实施例,所述第二区的高度与所述第一区的高度相同。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给料支管和所述溢流管均为软管。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进一步的实施例,还包括如下步骤:

所述施工区划分还包括在宽度方向上依次邻接且长度方向上覆盖所述上期坝全长的第四区、第三区和第五区,其中,所述第三区位于所述第二区的顶部以上部位,所述第四区邻接在所述第三区的左侧,所述第四区位于所述第二区的顶部以上部位并延及至库内已堆积尾砂区,所述第五区邻接在所述第三区的右侧,所述第五区位于所述第一区的顶部以上部位并延及至下游已堆积分级后尾砂区;

修筑第二平台:采用推土机在所述第三区对应的所述第二区的顶部上为每一个所述移动小车推出一个第二平台,所述第二平台的高度为所述第三区的高度,所述第二平台的宽度根据所述旋流器实际摆放需要确定;

第三区放矿:采用进占法向四周推进并排矿,直到所述第三区排放完毕;

第四区放矿:采用进占法向四周推进并排矿,直到所述第四区排放完毕;

第五区放矿:将所述给料主管从所述第一区顶部移动至所述第三区顶部,采用进占法向四周推进并排矿,直到所述第五区排放完毕。

根据本发明再进一步的实施例,所述第四区的高度和所述第五区的顶标高与所述第三区的顶标高相同。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再进一步的实施例,两两相邻的所述移动小车的间隔距离为10m~50m。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再进一步的实施例,所述待加高区域的顶宽为10m~40m,所述第一区的顶宽为2m~15m,所述第三区的顶宽为2m~15m,所述第一平台的高度为1m-6m,所述第二平台的高度为1m~6m。

本发明第二方面还提出了如上述任意一个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所述用于中线式尾矿筑坝法的坝顶加高设备。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的所述用于中线式尾矿筑坝法的坝顶加高设备,包括:

多个移动小车,多个所述移动小车用于沿上期坝长度方向间隔布置在坝顶上;

多个旋流器,多个所述旋流器一一对应地装设在多个所述移动小车上;

给料主管,所述给料主管用于沿所述上期坝长度方向布置在坝顶上,用于输送矿料;

多个给料支管,多个所述给料支管沿所述给料主管间隔布置,多个所述给料支管的一端分别连接到所述给料主管上,多个所述给料支管的另一端分别连接到多个所述旋流器上,以将所给料主管中的矿料分别输送到所述旋流器中;

多个溢流管,多个所述溢流管的一端分别一一对应地安装在所述旋流器上,多个所述溢流管的另一端用于伸向所述上期坝的库内已堆积尾砂区。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用于中线式尾矿筑坝法的坝顶加高设备,工作过程为,施工区划分时,将上期坝坝顶待加高区进行施工区划分,施工区划分包括在宽度方向上左右邻接且长度方向上覆盖上期坝全长的第二区和第一区,其中,第一区位于上期坝顶的右坝顶面以上部位并向右延及至下游已堆积分级后尾砂区,第二区位于上期坝顶的左坝顶面以上部位并向左延及至库内已堆积尾砂区;旋流器及移动小车布置时,将多个旋流器一一对应地装到多个移动小车上,并将多个旋流器及多个移动小车沿右坝顶面在全长范围内间隔设置;管道布置时,将给料主管沿上期坝长度方向布置在左坝顶面上,在给料主管上沿长度方间隔布置与多个旋流器一一对应的多个给料支管,将多个给料支管的一端分别连接在给料主管上,将多个给料支管的另一端分别一一对应地连接到多个旋流器上,将多个溢流管的一端分别一一对应地安装在多个旋流器上,并且使多个溢流管的另一端伸向库内已堆积尾砂区;修筑第一平台时,采用推土机在右坝顶面上为每一个移动小车推出一个第一平台,第一平台的高度为第一区的高度,第一平台的宽度根据旋流器实际摆放需要确定;第一区放矿时,将多个移动小车分别移动到对应的多个第一平台上,采用进占法向四周推进并排矿,直到第一区排放完毕;第二区放矿时,将给料主管移动到第一区顶部,采用进占法向四周推进排矿,直到第二区排放完毕。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用于中线式尾矿筑坝法的坝顶加高设备,将多个旋流器一一地装设在多个移动小车上,多个给料支管与多个溢流管一一对应地与多个旋流器连接,多个给料支管连接在给料主管上,用来将矿料输送进旋流器,移动小车装载旋流器在坝顶面全长范围内间隔布置并移动,由此,在坝顶加高的过程中多个旋流器及移动小车可以充分利用,不会在加高过程中由于坝顶宽度限制出现多个旋流器及移动小车放置不下的情况,有效的增大了筑坝工作面且提高了设备的利用率。在上期坝的长度方向上为多个移动小车修筑多个一一对应地第一平台,由此确定坝顶最高位置,方便放矿。综上,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用于中线式尾矿筑坝法的坝顶加高设备能够增大筑坝工作面、提高设备利用率和施工效率。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进一步的实施例,所述给料支管和所述溢流管均为软管。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进一步的实施例,两两相邻的所述移动小车的间隔距离为10m~50m。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用于中线式尾矿筑坝法的坝顶加高方法中的坝顶加高设备布置的俯视图。

图2为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用于中线式尾矿筑坝法的坝顶加高方法中的施工区划分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用于中线式尾矿筑坝法的坝顶加高方法中的第一区放矿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用于中线式尾矿筑坝法的坝顶加高方法中的第二区放矿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用于中线式尾矿筑坝法的坝顶加高方法中的第三区放矿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用于中线式尾矿筑坝法的坝顶加高方法中的第四区放矿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用于中线式尾矿筑坝法的坝顶加高方法中的第五区放矿示意图。

附图标记:

用于中线式尾矿筑坝法的坝顶加高设备 1000

旋流器 1

移动小车 2

给料主管 3

给料支管 4

溢流管 5

上期坝 6

已堆积分级后尾砂区 7

库内已堆积尾砂区 8

第一区 9

第二区 10

第一平台 11

第三区 12

第四区 13

第五区 14

第二平台 1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下面结合图1至图7来描述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用于中线式尾矿筑坝法的坝顶加高方法。

如图1至图7所示,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用于中线式尾矿筑坝法的坝顶加高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施工区划分:将上期坝6坝顶待加高区进行施工区划分,施工区划分包括在宽度方向上左右邻接且长度方向上覆盖上期坝6全长的第二区10和第一区9,其中,第一区9位于上期坝顶的右坝顶面以上部位并向右延及至下游已堆积分级后尾砂区7,第二区10位于上期坝顶的左坝顶面以上部位并向左延及至库内已堆积尾砂区8;

旋流器1及移动小车2布置:将多个旋流器1一一对应地装到多个移动小车2上,并将多个旋流器1及多个移动小车2沿右坝顶面在全长范围内间隔设置;

管道布置:将给料主管3沿上期坝6长度方向布置在左坝顶面上,在给料主管3上沿长度方间隔布置与多个旋流器1一一对应的多个给料支管4,将多个给料支管4的一端分别连接在给料主管3上,将多个给料支管4的另一端分别一一对应地连接到多个旋流器1上;将多个溢流管5的一端分别一一对应地安装在多个旋流器1上,并且使多个溢流管5的另一端伸向库内已堆积尾砂区8;

修筑第一平台11:采用推土机在右坝顶面上为每一个移动小车2推出一个第一平台11,第一平台11的高度为第一区9的高度,第一平台11的宽度根据旋流器1实际摆放需要确定;

第一区9放矿:将多个移动小车2分别移动到对应的多个第一平台11上,采用进占法向四周推进并排矿,直到第一区9排放完毕;

第二区10放矿:将给料主管3移动到第一区9顶部,采用进占法向四周推进排矿,直到第二区10排放完毕。

具体而言,在施工区划分的步骤中,将上期坝6坝顶待加高区进行施工区划分,施工区划分包括在宽度方向上左右邻接且长度方向上覆盖上期坝6全长的第二区10和第一区9,其中,第一区9位于上期坝顶的右坝顶面以上部位并向右延及至下游已堆积分级后尾砂区7,第二区10位于上期坝顶的左坝顶面以上部位并向左延及至库内已堆积尾砂区8。如图3所示,筑坝时,第一区9与第二区10分别修筑,先将第一区9修筑于上期坝顶的右坝顶面以上部位并向右延及至下游已堆积分级后尾砂区7,之后将第二区10修筑于上期坝顶的左坝顶面以上部位并向左延及至库内已堆积尾砂区8并且与第一区9左端邻接。

在旋流器1及移动小车2布置的步骤中,将多个旋流器1一一对应地装到多个移动小车2上,由此,旋流器1可以随着移动小车2在坝顶面移动并向四周排矿;将多个旋流器1及多个移动小车2沿右坝顶面在全长范围内间隔设置,由此,在坝顶加高的过程中多个旋流器1及移动小车2可以充分利用,不会在加高过程中由于坝顶宽度限制出现多个旋流器1及移动小车2放置不下的情况,有效的增大了筑坝工作面且提高了设备的利用率。

需要说明的是,旋流器1可以直接放置在移动小车2上或者两者间进行简单的固定。

在管道布置的步骤中,由于多个旋流器1与移动小车2沿上期坝6长度方向布置,因此,将给料主管3沿上期坝6长度方向布置在左坝顶面上,便于后续先对第一区放矿;在给料主管3上沿长度方间隔布置与多个旋流器1一一对应的多个给料支管4,将多个给料支管4的一端分别连接在给料主管3上,将多个给料支管4的另一端分别一一对应地连接到多个旋流器1侧面上,由此,给料支管4能够将给料主管3中的矿料输送进旋流器1;将多个溢流管5的一端分别一一对应地安装在多个旋流器1上,并且使多个溢流管5的另一端伸向库内已堆积尾砂区8。可以理解的是,旋流器1对矿料进行离心沉降,分离出的细矿从溢流管5排向库内已堆积尾砂区8,粗矿从旋流器1下部排出进行筑坝,粗矿硬度高,因此坝体强度大,给料主管3沿上期坝6长度方向布置,不会出现加高过程中由于坝顶宽度限制而需要对管道进行拆卸,改变管道长度的情况,工作面大,施工效率高。

当修筑第一平台11时,采用推土机在右坝顶面上为每一个移动小车2推出一个第一平台11,第一平台11的高度为第一区9的高度,第一平台11的宽度根据旋流器1实际摆放需要确定。可以理解的是,在第一区9的位置上堆出与第一区9高度一致的第一平台11,用来放置旋流器1与移动小车2,使得旋流器1与移动小车2在进行排矿筑坝的时处在第一区9的最高平面上,方便进行第一区9的放矿,推土机沿上期坝6长度方向推出第一平台11,多台旋流器1与移动小车2在第一平台11周边移动进行坝顶加高,因此有效的增大了筑坝工作面且提高了设备的利用率。

当第一区9放矿时,将多个移动小车2分别移动到对应的多个第一平台11上,采用进占法向四周推进并排矿,直到第一区9排放完毕。可以理解的是,放矿前,将多个旋流器1与移动小车2放置在第一平台11上,溢流管5管体放置在旋流器1左边并通向库内已堆积尾砂区8,给料主管3放置在第一平台11左边的上期坝6坝顶上,给料支管4连接旋流器1侧面与给料支管4;放矿时,旋流器1随着移动小车2的移动向四周推进并排矿,因此,筑坝工作面大、现场操作简单且提高了设备的利用率与工作效率。

在第二区10放矿时,将给料主管3移动到第一区9顶部,采用进占法向四周推进排矿,直到第二区10排放完毕。可以理解的是,放矿前,溢流管5放置在旋流器1左边并通向库内已堆积尾砂区8,给料主管3移到第一区9顶部,给料支管4连接旋流器1侧面与给料支管4,放矿时,旋流器1随着移动小车2移动并向四周推进并排矿,因此,筑坝工作面增大、操作简单快捷、提高了设备的利用率与工作效率。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用于中线式尾矿筑坝法的坝顶加高方法,将多个旋流器1一一对应地装设在多个移动小车2上,多个给料支管4与多个溢流管5一一对应地与多个旋流器1连接,多个给料支管4连接在给料主管3上,用来将矿料输送进旋流器1,移动小车2装载旋流器1在坝顶面全长范围内间隔布置并移动,由此,在坝顶加高的过程中多个旋流器1及移动小车2可以充分利用,不会在加高过程中由于坝顶宽度限制出现多个旋流器1及移动小车2放置不下的情况,有效的增大了筑坝工作面且提高了设备的利用率。在上期坝6的长度方向上为多个移动小车2修筑一一对应地第一平台11,由此确定坝顶最高位置,方便放矿。综上,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用于中线式尾矿筑坝法的坝顶加高方法能够增大筑坝工作面、提高设备利用率和施工效率。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一个实施例,上期坝6的坝顶中线位于第二区10范围内,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区9修筑在上期坝6的下游,第二区10修筑在上期坝6的中游与上游并与第一区9邻接,如图2所示,第二区10和第一区9之间的邻接部位位于坝顶中线所在竖直面的右侧。当然,第二区10和第一区9之间的邻接部位的位置由具体情况而定,不限于在坝顶中线所在竖直面的右侧。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进一步的实施例,给料主管3沿坝顶中线布置。可以理解的是,将第一平台11修筑在右坝顶面,给料主管3布置在上期坝6的坝顶中线位置或者上期坝6的坝顶中线左右。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再进一步的实施例,第二区10的高度与第一区9的高度相同。由此,旋流器1与移动小车2在移动过程中稳定快速,施工效率高;在第一区9与第二区10的坝体在高度相同时,第一区9左端与第二区10右端相连,避免第一区9左端或第二区10右端受力坍塌。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给料支管4和溢流管5均为软管。可以理解的是,在加高坝顶过程中,当给料支管4和溢流管5为金属管时,金属管跟随旋流器1与移动小车2移动,需要对各部分管道进行拆卸安装和调整长度;当给料支管4和溢流管5均为软管时,软管便于跟随旋流器1与移动小车2移动,只需要挪动软管,不需要对各部分管道进行拆卸安装。因此,采用软管连接的形式能形成可移动的、连续的排矿条件,现场操作简单,管理方便。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进一步的实施例,还包括如下步骤:

所述施工区划分还包括在宽度方向上依次邻接且长度方向上覆盖所述上期坝6全长的第四区13、第三区12和第五区14,其中,所述第三区12位于所述第二区10的顶部以上部位,所述第四区13邻接在所述第三区12的左侧,所述第四区13位于所述第二区10的顶部以上部位并延及至库内已堆积尾砂区8,所述第五区14邻接在所述第三区12的右侧,所述第五区14位于所述第一区9的顶部以上部位并延及至下游已堆积分级后尾砂区7;

修筑第二平台15:采用推土机在所述第三区12对应的所述第二区10的顶部上为每一个所述移动小车2推出一个第二平台15,所述第二平台15的高度为所述第三区12的高度,所述第二平台15的宽度根据所述旋流器1实际摆放需要确定;

第三区12放矿:采用进占法向四周推进并排矿,直到所述第三区12排放完毕;

第四区13放矿:采用进占法向四周推进并排矿,直到所述第四区13排放完毕;

第五区14放矿:将所述给料主管3从所述第一区9顶部移动至所述第三区12顶部,采用进占法向四周推进并排矿,直到所述第五区14排放完毕。

具体而言,第三区12位于第二区10的顶部以上部位,第四区13邻接在第三区12的左侧,第四区13位于第二区10的顶部以上部位并延及至库内已堆积尾砂区8,第五区14邻接在第三区12的右侧,第五区14位于第一区9的顶部以上部位并延及至下游已堆积分级后尾砂区7。第三区12、第四区13和第五区14在宽度方向上依次邻接且长度方向上覆盖上期坝6全长。由此,第三区12、第四区13和第五区14将筑坝再次加高。

在第三区12对应的第二区10的顶部长度方向上为多个移动小车2推出多个第二平台15,第二平台15的高度为第三区12的高度,第二平台15的宽度根据旋流器1实际摆放需要确定,由此,每个移动小车2一一对应地放置在每个第二平台15上,旋流器1与移动小车2在进行排矿筑坝的时处在第三区12的最高平面上,方便进行第三区12的放矿,旋流器1与移动小车2沿第三区12的长度方向布置有效的增大了筑坝工作面且提高了设备的利用率。

在第三区12放矿前,将多个旋流器1与移动小车2放置在第三平台上,溢流管5管体放置在旋流器1左边并通向库内已堆积尾砂区8,给料主管3放置在第一区9顶部,给料支管4连接旋流器1侧面与给料支管4;放矿时,旋流器1随着移动小车2的移动向四周推进并排矿,由此,筑坝工作面大、现场操作简单且提高了设备的利用率与工作效率。

在第四区13放矿前,溢流管5放置在旋流器1左边并通向库内已堆积尾砂区8,给料主管3放置在第一区9顶部,给料支管4连接旋流器1侧面与给料支管4,放矿时,旋流器1随着移动小车2移动并向四周推进并排矿,由此提高了设备的利用率与工作效率,筑坝工作面大且操作简单。

在第五区14放矿前,溢流管5放置在旋流器1左边并通向库内已堆积尾砂区8,给料主管3移动至第三区12顶部,给料支管4连接旋流器1侧面与给料支管4,放矿时,旋流器1随着移动小车2移动并向四周推进并排矿,由此提高了设备的利用率与工作效率,筑坝工作面大且操作简单快捷。

根据本发明再进一步的实施例,第四区13的高度、第五区14的顶标高与第三区12的顶标高相同。由此,旋流器1与移动小车2在移动过程中稳定快速,施工效率高;在第三区12、第四区13和第五区14的坝体在顶标高相同时,第三区12左端斜面与第四区13右端斜面相连,第三区12右端斜面与第五区14左端斜面相连,避免第四区13右端、第五区14左端、第三区12左端或右端受力坍塌。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再进一步的实施例,两两相邻的移动小车2的间隔距离为10m~50m,由此,避免相邻两个旋流器1放置太近增大工程量且造成浪费,或者相邻两个旋流器1放置距离过远,而旋流器1排矿距离较短,使得旋流器1中间坝体构筑不完整。如图1所示,两两相邻的移动小车2的间隔距离适当,使得相邻的两个旋流器1向四周推进并排矿的时候能够将坝体筑构完整且提高了设备的利用率。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再进一步的实施例,待加高区域的顶宽为10m~40m,第一区9的顶宽为2m~15m,第三区12的顶宽为2m~15m,第一平台11的高度为1m~6m,第二平台15的高度为1m~6m。例如,如图1至图7所示,施工区划分为五个区域,待加高区域的顶宽为W,第一区9的顶宽为W1,第三区12的顶宽为W1,第一平台11的高度为H1,第二平台15的高度为H1。

本发明第二方面还提出了如上述任意一个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用于中线式尾矿筑坝法的坝顶加高设备1000。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用于中线式尾矿筑坝法的坝顶加高设备1000,包括多个移动小车2、多个旋流器1、多个给料支管4和多个溢流管5。多个移动小车2用于沿上期坝6长度方向间隔布置在坝顶上;多个旋流器1一一对应地装设在多个移动小车2上;给料主管3用于沿上期坝6长度方向布置在坝顶上,用于输送矿料;多个给料支管4沿给料主管3间隔布置,多个给料支管4的一端分别连接到给料主管3上,多个给料支管4的另一端分别连接到多个旋流器1上,以将所给料主管3中的矿料分别输送到旋流器1中;多个溢流管5的一端分别一一对应地安装在旋流器1上,多个溢流管5的另一端用于伸向上期坝6的库内已堆积尾砂区8。

具体而言,在施工区划分的步骤中,将上期坝6坝顶待加高区进行施工区划分,施工区划分包括在宽度方向上左右邻接且长度方向上覆盖上期坝6全长的第二区10和第一区9,其中,第一区9位于上期坝顶的右坝顶面以上部位并向右延及至下游已堆积分级后尾砂区7,第二区10位于上期坝顶的左坝顶面以上部位并向左延及至库内已堆积尾砂区8。如图3所示,筑坝时,第一区9与第二区10分别修筑,先将第一区9修筑于上期坝顶的右坝顶面以上部位并向右延及至下游已堆积分级后尾砂区7,之后将第二区10修筑于上期坝顶的左坝顶面以上部位并向左延及至库内已堆积尾砂区8并且与第一区9左端邻接。

在旋流器1及移动小车2布置的过程中,将多个旋流器1一一对应地装到多个移动小车2上,由此,旋流器1可以随着移动小车2在坝顶面移动并向四周排矿;将多个旋流器1及多个移动小车2沿右坝顶面在全长范围内间隔设置,由此,在坝顶加高的过程中多个旋流器1及移动小车2可以充分利用,不会出现加高过程中由于坝顶宽度变化多个旋流器1及移动小车2放置不下的情况,有效的增大了筑坝工作面且提高了设备的利用率。

需要说明的是,旋流器1可以直接放置在移动小车2上或者两者间进行简单的固定。

在管道布置的步骤中,由于多个旋流器1与移动小车2沿上期坝6长度方向布置,因此,将给料主管3沿上期坝6长度方向布置在左坝顶面上,便于后续先对第一区放矿;在给料主管3上沿长度方间隔布置与多个旋流器1一一对应的多个给料支管4,将多个给料支管4的一端分别连接在给料主管3上,将多个给料支管4的另一端分别一一对应地连接到多个旋流器1侧面上,由此,给料支管4能够将给料主管3中的矿料输送进旋流器1;将多个溢流管5的一端分别一一对应地安装在多个旋流器1上,并且使多个溢流管5的另一端伸向库内已堆积尾砂区8。可以理解的是,旋流器1对矿料进行离心沉降,分离出的细矿从溢流管5排向库内已堆积尾砂区8,粗矿从旋流器1下部排出进行筑坝,粗矿硬度高,因此坝体强度大,给料主管3沿上期坝6长度方向布置,不会出现加高过程中由于坝顶宽度变化而需要对管道进行拆卸,改变管道长度的情况,工作面大,施工效率高。

当修筑第一平台11时,采用推土机在右坝顶面上为每一个移动小车2推出一个第一平台11,第一平台11的高度为第一区9的高度,第一平台11的宽度根据旋流器1实际摆放需要确定。可以理解的是,在第一区9的位置上堆出与第一区9高度一致的第一平台11,用来放置旋流器1与移动小车2,使得旋流器1与移动小车2在进行排矿筑坝的时处在第一区9的最高平面上,方便进行第一区9的放矿,推土机沿上期坝6长度方向推出第一平台11,多台旋流器1与移动小车2在坝体宽度方向上移动进行坝顶加高,因此有效的增大了筑坝工作面且提高了设备的利用率。

当第一区9放矿时,将多个移动小车2分别移动到对应的多个第一平台11上,采用进占法向四周推进并排矿,直到第一区9排放完毕。可以理解的是,放矿前,将多个旋流器1与移动小车2放置在第一平台11上,溢流管5管体放置在旋流器1左边并通向库内已堆积尾砂区8,给料主管3放置在第一平台11左边的上期坝6坝顶上,给料支管4连接旋流器1侧面与给料支管4;放矿时,旋流器1随着移动小车2的移动向四周推进并排矿,因此,筑坝工作面大、现场操作简单且提高了设备的利用率与工作效率。

在第二区10放矿时,将给料主管3移动到第一区9顶部,采用进占法向四周推进排矿,直到第二区10排放完毕。可以理解的是,放矿前,溢流管5放置在旋流器1左边并通向库内已堆积尾砂区8,给料主管3移到第一区9顶部,给料支管4连接旋流器1侧面与给料支管4,放矿时,旋流器1随着移动小车2移动并向四周推进并排矿,因此,筑坝工作面增大、操作简单快捷、提高了设备的利用率与工作效率。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用于中线式尾矿筑坝法的坝顶加高设备1000,工作过程为,施工区划分时,将上期坝6坝顶待加高区进行施工区划分,施工区划分包括在宽度方向上左右邻接且长度方向上覆盖上期坝6全长的第二区10和第一区9,其中,第一区9位于上期坝顶的右坝顶面以上部位并向右延及至下游已堆积分级后尾砂区7,第二区10位于上期坝顶的左坝顶面以上部位并向左延及至库内已堆积尾砂区8;旋流器1及移动小车2布置时,将多个旋流器1一一对应地装到多个移动小车2上,并将多个旋流器1及多个移动小车2沿右坝顶面在全长范围内间隔设置;管道布置时,将给料主管3沿上期坝6长度方向布置在左坝顶面上,在给料主管3上沿长度方间隔布置与多个旋流器1一一对应的多个给料支管4,将多个给料支管4的一端分别连接在给料主管3上,将多个给料支管4的另一端分别一一对应地连接到多个旋流器1上,将多个溢流管5的一端分别一一对应地安装在多个旋流器1上,并且使多个溢流管5的另一端伸向库内已堆积尾砂区8;修筑第一平台11时,采用推土机在右坝顶面上为每一个移动小车2推出一个第一平台11,第一平台11的高度为第一区9的高度,第一平台11的宽度根据旋流器1实际摆放需要确定;第一区9放矿时,将多个移动小车2分别移动到对应的多个第一平台11上,采用进占法向四周推进并排矿,直到第一区9排放完毕;第二区10放矿时,将给料主管3移动到第一区9顶部,采用进占法向四周推进排矿,直到第二区10排放完毕。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用于中线式尾矿筑坝法的坝顶加高方法,将多个旋流器1一一对应地装设在多个移动小车2上,多个给料支管4与多个溢流管5一一对应地与多个旋流器1连接,多个给料支管4连接在给料主管3上,用来将矿料输送进旋流器1,移动小车2装载旋流器1在坝顶面全长范围内间隔布置并移动,由此,在坝顶加高的过程中多个旋流器1及移动小车2可以充分利用,不会出现加高过程中由于坝顶宽度变化多个旋流器1及移动小车2放置不下的情况,有效的增大了筑坝工作面且提高了设备的利用率。在上期坝6的长度方向为多个移动小车2修筑一一对应地第一平台11,由此确定坝顶最高位置,方便放矿。综上,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用于中线式尾矿筑坝法的坝顶加高方法能够增大筑坝工作面、提高设备利用率和施工效率。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进一步的实施例,给料支管4和溢流管5均为软管。可以理解的是,在加高坝顶过程中,当给料支管4和溢流管5为金属管时,金属管跟随旋流器1与移动小车2移动,需要对各部分管道进行拆卸安装和调整长度;当给料支管4和溢流管5均为软管时,软管便于跟随旋流器1与移动小车2移动,只需要挪动软管,不需要对各部分管道进行拆卸安装。因此,采用软管连接的形式能形成可移动的、连续的排矿条件,现场操作简单,管理方便。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进一步的实施例,两两相邻的移动小车2的间隔距离为10m~50m,由此,避免相邻两个旋流器1放置太近增大工程量且造成浪费,或者相邻两个旋流器1放置距离过远,而旋流器1排矿距离较短,使得旋流器1中间坝体构筑不完整。如图1所示,两两相邻的移动小车2的间隔距离适当,使得相邻的两个旋流器1向四周推进并排矿的时候能够将坝体筑构完整且提高了设备的利用率。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17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组合式泥石流拦挡结构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