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显示装置

文档序号:1754702 发布日期:2019-11-29 浏览:10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触控显示装置 (Touch control display apparatus ) 是由 李家圻 张哲嘉 锺俊甫 陈意筑 陈政德 庄铭宏 于 2019-08-27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包括基板、芯片、第一触控单元、第一触控信号线、第一共用信号线、第二触控单元、第二触控信号线以及第二共用信号线。第一触控单元包括第一触控电极、第一开关元件以及第一抗干扰元件。第一触控信号线电性连接第一开关元件与第一引脚。第二触控单元包括第二触控电极、第二开关元件以及第二抗干扰元件。第二触控信号线电性连接第二开关元件与第二引脚。第一触控电极与第一引脚之间的电流路径小于第二触控电极与第二引脚之间的电流路径。第一开关元件的阻抗合大于第二开关元件的阻抗合。(A kind of touch control display apparatus includes substrate, chip, the first touch control unit, the first touching signals line, the first shared signal wire, the second touch control unit, the second touching signals line and the second shared signal wire.First touch control unit includes the first touch control electrode, first switching element and the first anti-interference element.First touching signals line is electrically connected first switching element and the first pin.Second touch control unit includes second touch control electrode, second switch element and the second anti-interference element.Second touching signals line is electrically connected second switch element and second pin.Current path between first touch control electrode and the first pin is less than the current path between second touch control electrode and second pin.The impedance conjunction for being greater than second switch element is closed in the impedance of first switching element.)

触控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触控单元,且特别涉及一种包含触控单元的触控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展,触控显示面板在市面上的出现率逐渐增加,且各种有关的技术也层出不穷。一般而言,触控显示面板内包含许多对应不同触控位置的触控电极,通过芯片可以计算外界物体(例如手指)当前的位置对应了触控显示面板中的哪一个触控电极。为了因应市场的需求,触控显示面板的尺寸逐年增加。在大尺寸触控显示面板中,有些触控单元与芯片之间的距离近,有些触控单元则与芯片之间的距离远。触控单元与芯片之间的阻抗会随着两者之间的距离而改变,若不同位置的触控单元的阻抗变异太大,则触控信号的差异会过大。在芯片补正能力不足的状况下,会影响远距离触控(Hover)或是小信号触控(被动笔or手套)的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可以使不同位置的触控单元的信号强度平均分布。

本发明的至少一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显示装置。触控显示装置包括基板、芯片、多个触控单元、第一触控信号线、第一共用信号线、第二触控信号线以及第二共用信号线。芯片位于基板上,且包括第一引脚以及第二引脚。触控单元位于基板上。触控单元包括第一触控单元与第二触控单元。第一触控单元包括位于显示区上的第一触控电极、多个第一开关元件以及多个第一抗干扰元件。第一开关元件以及第一抗干扰元件电性连接第一触控电极以及芯片。第二触控单元包括位于显示区上的第二触控电极、多个第二开关元件以及多个第二抗干扰元件。第一触控电极与第一引脚之间的电流路径小于第二触控电极与第二引脚之间的电流路径。第二开关元件以及第二抗干扰元件电性连接第二触控电极以及芯片。第一开关元件的阻抗合大于第二开关元件的阻抗合。第一触控信号线电性连接第一开关元件与第一引脚。第一共用信号线电性连接第一抗干扰元件。第二触控信号线电性连接第二开关元件与第二引脚。第二共用信号线电性连接第二抗干扰元件。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说明书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A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俯视图。

图1B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俯视图。

图2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控制信号的示意图。

图3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控制信号的示意图。

图4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俯视图。

图5A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种第一开关元件的局部示意图。

图5B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种第二开关元件的局部示意图。

图6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俯视图。

图7A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俯视图。

图7B是沿着图7A线aa’的剖面示意图。

图7C是沿着图7A线bb’的剖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20、30、40:触控显示面板

100:基板

110:像素阵列

1201:第一触控群组

120P:第P触控群组

122:触控单元

1221~1226:第一触控单元~第六触控单元

130:芯片

A:薄膜晶体管

A1:开关元件

A2:抗干扰元件

AA:显示区

B1:第一缓冲层

B2:第二缓冲层

BA:周边区

BP:绝缘层

CH、CH1、CH2:通道层

CL:共用信号线

CL1~CL6:第一共用信号线~第六共用信号线

D、D1、D2:漏极

DL:数据线

E:触控电极

E1~E6:第一触控电极~第六触控电极

FL:扇出线

FL1~FL6:第一扇出线~第六扇出线

GA、GA1、GA2:栅极

G1、G2、G3、G4、M1、M2、M3、M4:控制信号

GI:栅绝缘层

GI1:第一栅绝缘层

GI2:第二栅绝缘层

GL:控制信号线

GL1:第一控制信号线

GL2:第二控制信号线

H1、H2、H3、H4、O1、O2、O3:开口

I1、I2:绝缘层

ML、NL:导线

L:信号线

L1、L2:通道长度

LCD:液晶显示模式

PE:像素电极

PL:平坦层

S、S1、S2:源极

SL:扫描线

SM1、SM2:遮光层

T:主动元件

TL:触控信号线

TL1~TL6:第一触控信号线~第六触控信号线

TP:触控感应模式

Von、Voff:信号

W1、W2:通道宽度

X:引脚

X1~X6:第一引脚~第六引脚

具体实施方式

图1A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俯视图。图1B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俯视图。图1A省略了触控显示面板的像素阵列,图1B为触控显示面板的局部放大图,且图1B的位置对应了图1A的触控显示面板的其中一个触控单元。

请参考图1A与图1B,触控显示面板10包括基板100、像素阵列110、第一触控群组1201至第P触控群组120P、芯片130、触控信号线TL、第一控制信号线GL1、共用信号线CL以及第二控制信号线GL2,其中P为正整数。

基板100具有显示区AA以及位于显示区AA至少一侧的周边区BA。像素阵列110位于基板100的显示区AA上。像素阵列110包括多条扫描线SL、多条数据线DL、多个主动元件T以及多个像素电极PE。多条扫描线SL、多条数据线DL、多个主动元件T以及多个像素电极PE位于基板100的显示区AA上。多个主动元件T电性连接至多条扫描线SL以及多条数据线DL。多个像素电极PE电性连接至多个主动元件T。

第一触控群组1201至第P触控群组120P位于基板100上。虽然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触控群组1201至第P触控群组120P位于显示区AA上,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触控群组1201至第P触控群组120P部分位于周边区BA上。第一触控群组1201至第P触控群组120P重叠于像素阵列110。第一触控群组1201至第P触控群组120P依序排成P行。

第一触控群组1201至第P触控群组120P中的每一个分别包括多个触控单元122。各触控单元122包括位于显示区AA的触控电极E、抗干扰元件A2以及开关元件A1。触控单元122重叠于像素阵列110。触控电极E重叠于多个像素电极PE。

开关元件A1电性连接触控电极E。触控信号线TL电性连接开关元件A1。第一控制信号线GL1电性连接开关元件A1。

位于同一行的触控单元122对应同一条第一控制信号线GL1。在本实施例中,各触控单元122包括多个开关元件A1,其中同一个触控单元122的开关元件A1对应同一条触控信号线TL以及同一条第一控制信号线GL1。因此,触控信号线TL传递给触控电极E的信号较不容易因为开关元件A1的阻抗而衰减。通过使多个开关元件A1并联,单个开关元件A1的尺寸可以缩小。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触控群组1201至第P触控群组120P分别包括两行以上的触控单元122,且两行以上的触控单元122的第一控制信号线GL1彼此电性连接。换句话说,相同的触控群组中的开关元件A1通过相同的控制信号控制。

位于相邻行的触控单元122的开关元件A1分别电性连接至不同条触控信号线TL。换句话说,位于相邻行的触控单元122的触控信号是通过不同条触控信号线TL传递。位于不同列的触控单元122的开关元件A1分别电性连接至不同条触控信号线TL。

同一条触控信号线TL电性连接至第一触控群组1201至第P触控群组120P中的两者以上。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触控群组1201至第P触控群组120P分别包括两行触控单元122,于同一列触控单元122中,位于第奇数行的触控单元122的开关元件A1电性连接至其中一条触控信号线TL,位于第偶数行的触控单元122的开关元件A1电性连接至其中另一条触控信号线TL。

抗干扰元件A2电性连接触控电极E。共用信号线CL电性连接抗干扰元件A2。第二控制信号线GL2电性连接抗干扰元件A2。在本实施例中,多个触控单元122的共用信号线CL彼此电性连接。

位于同一行的触控单元122电性连接至同一条第二控制信号线GL2。在本实施例中,各触控单元122包括多个抗干扰元件A2,其中同一个触控单元122的抗干扰元件A2电性连接同一条共用信号线CL以及同一条第二控制信号线GL2。因此,共用信号线CL传递给触控电极E的信号较不容易因为抗干扰元件A2的阻抗而衰减。通过使多个抗干扰元件A2并联,单个抗干扰元件A2的尺寸可以缩小。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触控群组1201至第P触控群组120P分别包括两行以上的触控单元122,且两行以上的触控单元122的第二控制信号线GL2彼此电性连接。换句话说,相同的触控群组中的抗干扰元件A2通过相同的控制信号控制。

芯片130位于基板100的周边区BA上。第一控制信号线GL1、第二控制信号线GL2、共用信号线CL以及触控信号线TL电性连接至芯片130。在本实施例中,芯片130包括多个引脚X,第一控制信号线GL1、第二控制信号线GL2、共用信号线CL以及触控信号线TL电性连接至对应的引脚X。虽然在本实施例中,以触控显示面板10包括一个芯片130为例,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芯片130的数量可以依照实际需求而改变。

基于上述,本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10的同一条触控信号线TL可以电性连接至两个以上的触控单元(或触控电极),因此,用以提供触控信号的芯片130的引脚数量可以减少,也可以说所需的芯片130的数量能够减少。由于芯片130的数量能够减少,触控显示面板10的周边区BA的面积可以缩小,且能够降低触控显示面板10的制造成本。

图2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控制信号的示意图。举例来说,图2例如是图1A与图1B的触控显示面板的第一控制信号线GL1与第二控制信号线GL2上的控制信号的示意图。

当对第一控制信号线GL1施加信号Von时,对应的触控信号线TL上的触控信号会通过对应的开关元件A1,并传递给对应的触控电极E。此时,对应的触控电极E具有触控感应的功能。反之,当对第一控制信号线GL1施加信号Voff时(或不对第一控制信号线GL1施加信号时),对应的触控信号线TL上的触控信号将难以通过对应的开关元件A1。

当对第二控制信号线GL2施加信号Von时,共用信号线CL上的共通信号(或共通电压)会通过对应的抗干扰元件A2,并传递给对应的触控电极E。此时,对应的触控电极E能与触控显示面板中的像素电极一起用来控制液晶的转向。反之,当对第二控制信号线GL2施加信号Voff时(或不对第二控制信号线GL2施加信号时),共用信号线CL上的共通信号将难以通过对应的抗干扰元件A2。通过共用信号线CL与抗干扰元件A2的设置,触控显示面板的电阻电容负载(RC loading)可以较低,且能改善共通信号在传递过程中出现损耗的问题。

请参考图1A与图2,触控显示面板包括第一触控群组1201至第P触控群组120P。

为了方便说明,图2仅以第一触控群组至第四触控群组上的控制信号为例。第一触控群组1201对应的第一控制信号线GL1上施加有控制信号M1,第一触控群组1201对应的第二控制信号线GL2上施加有控制信号G1。第二触控群组(图1A省略示出)对应的第一控制信号线上施加有控制信号M2,第二触控群组(图1A省略示出)对应的第二控制信号线上施加有控制信号G2。第三触控群组(图1A省略示出)对应的第一控制信号线上施加有控制信号M3,第三触控群组(图1A省略示出)对应的第二控制信号线上施加有控制信号G3。第四触控群组(图1A省略示出)对应的第一控制信号线上施加有控制信号M4,第四触控群组(图1A省略示出)对应的第二控制信号线上施加有控制信号G4。

触控显示面板会随着时间切换成液晶显示模式LCD或触控感应模式TP。当触控显示面板在液晶显示模式LCD时,触控电极上都施加有用来控制液晶转向的共通信号。触控显示面板在触控感应模式TP时,至少一个触控电极上会施加有触控信号,其他触控电极上则施加有用来控制液晶转向的共通信号。

在本实施例中,每次切换成触控感应模式TP时,会依序对两个不同的触控群组的触控电极施加触控信号。举例来说,在第一次切换成触控感应模式TP时,依序将控制信号M1以及控制信号M2切换成Von,同时依序将控制信号G1以及控制信号G2切换成Voff,借此依序使触控信号传递给第一触控群组的触控电极以及第二触控群组的触控电极。在第二次切换成触控感应模式TP时,依序将控制信号M3以及控制信号M4切换成Von,同时依序将控制信号G3以及控制信号G4切换成Voff,借此依序使触控信号传递给第三触控群组的触控电极以及第四触控群组的触控电极。其他触控群组的操作方式以此类推,当以触控信号扫描完所有触控群组(第一触控群组至第P触控群组)的触控电极后,再从第一触控群组开始重新扫描。

虽然在本实施例中,每次切换成触控感应模式TP时,会依序对两个不同的触控群组的触控电极施加触控信号,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在其他实施例中,每次切换成触控感应模式TP时,会对一个或三个以上的触控群组的触控电极施加触控信号。

图3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控制信号的示意图。举例来说,图3例如是图1A与图1B的触控显示面板的第一控制信号线GL1与第二控制信号线GL2上的控制信号的示意图。

图3与图2分别代表触控显示面板的不同的操作方式,其中图3与图2类似的部分可以参考前述说明,于此不再赘述。

图3的操作方式与图2的操作方式的主要差异在于:图3的实施例中,于液晶显示模式LCD时,触控电极上的共通信号是通过触控信号线传递。换句话说,在图3的实施例中,于液晶显示模式LCD时,将所有触控群组的第一控制信号线上的控制信号(例如M1~M4)切换成Von,使触控信号线上的共通信号可以通过开关元件并传递给触控电极E。

于触控感应模式TP时,触控信号线传递的信号切换成触控信号,共通信号则通过共用信号线传递。因此,在触控感应模式TP时,除了正在扫描的触控群组的第一控制信号线上的控制信号切换成Von以外,其他触控群组的第一控制信号线上的控制信号切换成Voff,并将前述其他触控群组的第二控制信号线上的控制信号切换成Von,使触控信号能通过对应的触控群组的开关元件并传递给对应的触控电极,同时共通信号通过其他触控群组的抗干扰元件并传递给触控电极。

在本实施例中,每次切换成触控感应模式TP时,会依序对两个不同的触控群组的触控电极施加触控信号。举例来说,在第一次切换成触控感应模式TP时,控制信号M1维持在Von,然而第一触控群组对应的触控信号线TL传递的信号由共通信号转换成触控信号。当传递触控信号给第一触控群组时,将其他触控群组对应的第一控制信号线上的控制信号切换成Voff,并将其他触控群组对应的第二控制信号线上的控制信号切换成Von,以通过共用信号线传递共通信号给其他触控群组。

接着将控制信号M1切换成Voff,并将控制信号G1切换成Von,使共通信号通过共用信号线CL传递给第一触控群组的触控电极。同时,将控制信号M2切换成Von以及将控制信号G2切换成Voff,借此使触控信号传递给第二触控群组的触控电极。其他触控群组的操作方式以此类推,当以触控信号扫描完所有触控群组(第一触控群组至第P触控群组)的触控电极后,再从第一触控群组开始重新扫描。

图4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俯视图。在此必须说明的是,图4的实施例沿用图1A和图1B的实施例的元件标号与部分内容,其中采用相同或近似的标号来表示相同或近似的元件,并且省略了相同技术内容的说明。关于省略部分的说明可参考前述实施例,在此不赘述。

触控显示装置20包括基板100、芯片130、第一触控单元1221、第一触控信号线TL1、第一共用信号线CL1、第二触控单元1222、第二触控信号线TL2以及第二共用信号线CL2。芯片130包括第一引脚X1以及第二引脚X2。在本实施例中,触控显示装置20还包括扇出线FL(例如第一扇出线FL1以及第二扇出线FL2),扇出线FL位于周边区BA上。

第一触控单元1221位于基板100上。第一触控单元1221包括位于显示区AA上的第一触控电极E1、多个第一开关元件A11以及多个第一抗干扰元件A21。第一开关元件A11以及第一抗干扰元件A21电性连接第一触控电极E1以及芯片130。第一触控信号线TL1电性连接第一开关元件A11与芯片130的第一引脚X1。第一扇出线FL1连接第一触控信号线TL1与第一引脚X1。第一共用信号线CL1电性连接第一抗干扰元件A21与芯片130。

第二触控单元1222位于基板100上。第二触控单元1222包括位于显示区上的第二触控电极E2、多个第二开关元件A12以及多个第二抗干扰元件A22。第二开关元件A12以及第二抗干扰元件A22电性连接第二触控电极E2以及芯片130。第二触控信号线TL2电性连接第二开关元件A12与第二引脚X2。第二扇出线FL2连接第二触控信号线TL2与第二引脚X2。第二共用信号线CL2电性连接第二抗干扰元件A22与芯片130。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共用信号线CL1与第二共用信号线CL2彼此电性连接。

第一触控电极E1与第一引脚X1之间的电流路径小于第二触控电极E2与第二引脚X2之间的电流路径。举例来说,电流自第一引脚X1开始,流经第一扇出线FL1、部分第一触控信号线TL1以及第一开关元件A11,接着抵达第一触控电极E1。电流自第二引脚X2开始,流经第二扇出线FL2、部分第二触控信号线TL2以及第二开关元件A12,接着抵达第二触控电极E2。第一扇出线FL1的长度、第一扇出线FL1与第一开关元件A11之间的部分第一触控信号线TL1的长度以及其中一个第一开关元件A11的通道长度(有效通道长度)的合小于第二扇出线FL2的长度以及第二扇出线FL2与第二开关元件A12之间的部分第二触控信号线TL2的长度以及其中一个第二开关元件A12的通道长度(有效通道长度)的合。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触控信号线TL1对应于第一引脚X1与第一触控电极E1之间的部分的长度小于第二触控信号线TL2对应于第二引脚X2与第二触控电极E2之间的部分的长度。换句话说,第一扇出线FL1与第一开关元件A11之间的部分第一触控信号线TL1的长度小于第二扇出线FL2与第二开关元件A12之间的部分第二触控信号线TL2的长度。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扇出线FL1的阻抗以及第一扇出线FL1与第一开关元件A11之间的部分第一触控信号线TL1的阻抗的合小于第二扇出线FL2的阻抗以及第二扇出线FL2与第二开关元件A12之间的部分第二触控信号线TL2的阻抗的合。通过调整第一开关元件A11的阻抗合以及第二开关元件A12的阻抗合,使第一触控单元1221与第二触控单元1222上的信号强度平均分布。具体来说,第一开关元件A11的阻抗合大于第二开关元件A12的阻抗合。借此使各个触控单元对应的扇出线与触控信号线长度不一致所导致的电阻电容负载(RCloading)分布不均匀的问题能够被改善。

此外,同一条触控信号线TL(例如第一触控信号线TL1以及第二触控信号线TL2)可以电性连接至两个以上的触控单元(或触控电极),因此,用以提供触控信号的芯片130的引脚数量可以减少,也可以说所需的芯片130的数量能够减少。由于芯片130的数量能够减少,触控显示面板20的周边区BA的面积可以缩小,且能够降低触控显示面板20的制造成本。

图5A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种第一开关元件的局部示意图。图5B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种第二开关元件的局部示意图。举例来说,图5A与图5B分别是图4实施例的第一开关元件与第二开关元件的局部示意图。

第一开关元件与第二开关元件各自包括栅极GA、通道CH、源极S与漏极D。通道CH位于源极S与漏极D之间。栅极GA与通道CH之间夹有栅绝缘层GI,栅极GA重叠于通道CH的长度定义为通道长度(或有效通道长度),栅极GA重叠于通道CH的宽度定义为通道宽度(或有效通道宽度)。

请参考图4、图5A与图5B,在本实施例中,各第一开关元件A11的通道长度(或有效通道长度)为L1,各第一开关元件A11的通道宽度(或有效通道宽度)为W1。各第二开关元件A12的通道长度(或有效通道长度)为L2,各第二开关元件A12的通道宽度(或有效通道宽度)为W2,其中W1/L1小于W2/L2。因此,第一开关元件A11的阻抗大于第二开关元件A12的阻抗。

在其他实施例中,通过调整第一抗干扰元件A21的阻抗合以及第二抗干扰元件A22的阻抗合,使第一触控单元与第二触控单元上的信号强度平均分布。具体来说,第一抗干扰元件A21的阻抗合大于第二抗干扰元件A22的阻抗合。借此使各个触控单元对应的扇出线与共用信号线长度不一致所导致的电阻电容负载(RC loading)分布不均匀的问题能够被改善。举例来说,第一抗干扰元件A21的有效通道宽度与第一抗干扰元件A21的有效通道长度的比值小于第二抗干扰元件A22的有效通道宽度与第二抗干扰元件A22的有效通道长度的比值,使第一抗干扰元件A21的阻抗合大于第二抗干扰元件A22的阻抗合。

图6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俯视图。在此必须说明的是,图6的实施例沿用图4的实施例的元件标号与部分内容,其中采用相同或近似的标号来表示相同或近似的元件,并且省略了相同技术内容的说明。关于省略部分的说明可参考前述实施例,在此不赘述。

图6的触控显示装置30与图4的触控显示装置20的主要差异在于:触控显示装置30中,触控单元内的开关元件的数量以及抗干扰元件的数量会因为的触控单元位置不同而改变。

触控显示装置30包括多个触控单元,例如第一触控单元1221~第六触控单元1226。

第一触控单元1221包括电性连接第一触控电极E1的多个第一开关元件A11以及多个第一抗干扰元件A21。第一触控信号线TL1电性连接第一扇出线FL1与第一开关元件A11,第一扇出线FL1电性连接第一触控信号线TL1与芯片130的第一引脚X1。第一共用信号线CL1电性连接芯片130与第一抗干扰元件A21。

第二触控单元1222包括电性连接第二触控电极E2的多个第二开关元件A12以及多个第二抗干扰元件A22。第二触控信号线TL2电性连接第二扇出线FL2与第二开关元件A12,第二扇出线FL2电性连接第二触控信号线TL2与芯片130的第二引脚X2。第二共用信号线CL2电性连接芯片130与第二抗干扰元件A22。

第三触控单元1223包括电性连接第三触控电极E3的多个第三开关元件A13以及多个第三抗干扰元件A23。第三触控信号线TL3电性连接第三扇出线FL3与第三开关元件A13,第三扇出线FL3电性连接第三触控信号线TL3与芯片130的第三引脚X3。第三共用信号线CL3电性连接芯片130与第三抗干扰元件A23。

第四触控单元1224包括电性连接第四触控电极E4的多个第四开关元件A14以及多个第四抗干扰元件A24。第四触控信号线TL4电性连接第四扇出线FL4与第四开关元件A14,第四扇出线FL4电性连接第四触控信号线TL4与芯片130的第四引脚X4。第四共用信号线CL4电性连接芯片130与第四抗干扰元件A24。

第五触控单元1225包括电性连接第五触控电极E5的多个第五开关元件A15以及多个第五抗干扰元件A25。第五触控信号线TL5电性连接第五扇出线FL5与第五开关元件A15,第五扇出线FL5电性连接第五触控信号线TL5与芯片130的第五引脚X5。第五共用信号线CL5电性连接芯片130与第五抗干扰元件A25。

第六触控单元1226包括电性连接第六触控电极E6的多个第六开关元件A16以及多个第六抗干扰元件A26。第六触控信号线TL6电性连接第六扇出线FL6与第六开关元件A16,第六扇出线FL6电性连接第六触控信号线TL6与芯片130的第六引脚X6。第六共用信号线CL6电性连接芯片130与第六抗干扰元件A26。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触控电极E2、第四触控电极E4以及第六触控电极E6相较于第一触控电极E1、第三触控电极E3以及第五触控电极E5更远离芯片130中对应的引脚X。换句话说,第二触控电极E2、第四触控电极E4以及第六触控电极E6与芯片之间的电流路径大于第一触控电极E1、第三触控电极E3以及第五触控电极E5与芯片130之间的电流路径。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开关元件A11的数量、第三开关元件A13的数量以及第五开关元件A15的数量少于第二开关元件A12的数量、第四开关元件A14的数量以及第六开关元件A16的数量。因此,可以使不同位置的触控单元的信号强度(触控信号的强度)平均分布。在本实施例中,各个开关元件的有效通道长度与有效通道宽度的比值相同,因此,调整开关元件的数量可以改变开关元件的总阻抗。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调整开关元件的有效通道长度与有效通道宽度的比值以及开关元件的数量,借此改变开关元件的总阻抗。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抗干扰元件A21的数量、第三抗干扰元件A23的数量以及第五抗干扰元件A25的数量少于第二抗干扰元件A22的数量、第四抗干扰元件A24的数量以及第六抗干扰元件A26的数量。因此,可以使不同位置的触控单元的信号强度(共通信号的强度)平均分布。在本实施例中,各个抗干扰元件的有效通道长度与有效通道宽度的比值相同,因此,调整抗干扰元件的数量可以改变抗干扰元件的总阻抗。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调整抗干扰元件的有效通道长度与有效通道宽度的比值以及抗干扰元件的数量,借此改变抗干扰元件的总阻抗。

第二触控电极E2以及第六触控电极E6分别靠近触控显示装置30的最左侧与最右侧,第二扇出线FL2与第六扇出线FL6的长度大于第四扇出线FL4的长度。因此,第二触控电极E2以及第六触控电极E6与芯片130之间的电流路径大于第四触控电极E4与芯片130之间的电流路径。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开关元件A12的数量少于第四开关元件A14的数量以及第六开关元件A16的数量。因此,可以使不同位置的触控单元的信号强度(触控信号的强度)平均分布。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抗干扰元件A22的数量少于第四抗干扰元件A24的数量以及第六抗干扰元件A26的数量。因此,可以使不同位置的触控单元的信号强度(共通信号的强度)平均分布。

在本实施例中,同个触控单元的开关元件的数量等于抗干扰元件的数量,因此,触控信号线上的信号的强度以及共用信号线上的信号的强度较能够互相匹配,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同个触控单元的开关元件的数量不等于抗干扰元件的数量。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触控信号线TL1~第六触控信号线TL6分别包括互相平行的多条导线ML,第一共用信号线CL1~第六共用信号线CL6分别包括互相平行的多条导线NL。因此,每个触控单元可以有较多的位置设置并联的多个开关元件以及并联的多个抗干扰元件,使多个开关元件的阻抗合以及多个抗干扰元件的阻抗合能够减低。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共用信号线CL1实质上与第二共用信号线CL2为同一条信号线,第三共用信号线CL3实质上与第四共用信号线CL4为同一条信号线,第五共用信号线CL5实质上与第六共用信号线CL6为同一条信号线,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

在本实施例中,每个触控单元的开关元件的数量以及抗干扰元件的数量可以依照实际需进行调整,并不限于图6所显示的数量。

表1是另一实施例的一种触控显示装置中,其中六个触控单元对应的扇出线的阻抗值、触控信号线的阻抗值、开关元件的数量以及开关元件的阻抗值。

表1

在表1中,阻抗值的合等于对应的触控信号线的阻抗值加上对应的开关元件的总阻抗值加上对应的扇出线的阻抗值。第一触控单元~第六触控单元的相对位置可以参考图6。表1中触控信号线的阻抗值指的是触控单元所对应的部分触控信号线的阻抗值,也可以说是电流自芯片流至触控单元时,所经过的部分触控信号线的阻抗值。

由表1可以得知,可以通过调整开关元件的数量来改善扇出线的阻抗值以及触控信号线的阻抗值所造成的阻抗分布不均匀的问题。

图7A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俯视图。图7B是沿着图7A线aa’的剖面示意图。图7C是沿着图7A线bb’的剖面示意图。在此必须说明的是,图7A、图7B以及图7C的实施例沿用图1A和图1B的实施例的元件标号与部分内容,其中采用相同或近似的标号来表示相同或近似的元件,并且省略了相同技术内容的说明。关于省略部分的说明可参考前述实施例,在此不赘述。

请参考图7A、图7B与图7C,遮光层SM1以及遮光层SM2位于基板100上。第一缓冲层B1以及第二缓冲层B2依序堆叠于遮光层SM1以及遮光层SM2上。第一缓冲层B1以及第二缓冲层B2的材料例如分别为氮化硅以及氧化硅。通道层CH1以及通道层CH2位于第二缓冲层B2上,通道层CH1以及通道层CH2为单层或多层结构,其材料包含非晶硅、多晶硅、微晶硅、单晶硅、有机半导体材料、氧化物半导体材料(例如:铟锌氧化物、铟镓锌氧化物或是其它合适的材料或上述的组合)或其它合适的材料或含有掺杂物(dopant)于上述材料中或上述的组合。第一栅绝缘层GI1与第二栅绝缘层GI2依序堆叠于通道层CH1以及通道层CH2上。第一栅绝缘层GI1与第二栅绝缘层GI2的材料例如分别为氧化硅以及氮化硅。栅极GA1与栅极GA2位于第二栅绝缘层GI2上,且分别重叠于通道层CH1以及通道层CH2。栅极GA1与栅极GA2分别电性连接至扫描线SL以及控制信号线GL(例如前述实施例的第一控制信号线GL1或第二控制信号线GL2)。扫描线SL、第一控制信号线GL1以及第二控制信号线GL2属于相同膜层。绝缘层I1与绝缘层I2依序堆叠于栅极GA1以及栅极GA2上。绝缘层I1与绝缘层I2的材料分别包括氧化硅和氮化硅。源极S1与漏极D1位于绝缘层I2上,且分别通过开口H1、H2电性连接通道层CH1,开口H1、H2例如贯穿第一栅绝缘层GI1、第二栅绝缘层GI2、绝缘层I1与绝缘层I2。源极S1电性连接至数据线DL。源极S2与漏极D2位于绝缘层I2上,且分别通过开口H3、H4电性连接通道层CH2,开口H3、H4例如贯穿第一栅绝缘层GI1、第二栅绝缘层GI2、绝缘层I1与绝缘层I2。源极S2电性连接至信号线L(例如前述实施例的触控信号线TL或共用信号线CL)。触控信号线TL、共用信号线CL与数据线DL属于相同膜层。

栅极GA1、栅极GA2、源极S1、源极S2、漏极D1与漏极D2例如为单层或多层结构,材料例如包括铬、金、银、铜、锡、铅、铪、钨、钼、钕、钛、钽、铝、锌等金属、上述金属的合金、上述金属的氧化物、上述金属的氮化物或上述材料的组合或其他导电材料。

在本实施例中,像素阵列110的主动元件T包括通道层CH1、栅极GA1、源极S1与漏极D1。薄膜晶体管A(例如前述实施例的开关元件A1或抗干扰元件A2)包括通道层CH2、栅极GA2、源极S2与漏极D2。虽然在本实施例中,主动元件T与薄膜晶体管A是以顶部栅极型薄膜晶体管为例,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在其他实施例中,主动元件T与开关元件A为底部栅极型薄膜晶体管。

平坦层PL位于源极S1、源极S2、漏极D1与漏极D2上。触控电极E位于平坦层PL上,且通过开口O3电性连接漏极D2,开口O3例如贯穿平坦层PL。绝缘层BP位于触控电极E上。像素电极PE位于绝缘层BP上,且通过开口O1电性连接漏极D1,开口O1例如贯穿绝缘层BP与平坦层PL。触控电极E具有对应开口O1的开口O2。像素电极PE上例如还包括显示介质层以及滤光元件基板。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40的同一条信号线L(或触控信号线)可以电性连接至两个以上的触控电极,因此,用以提供触控信号的芯片的引脚数量可以减少,也可以说所需的芯片的数量能够减少。由于芯片的数量能够减少,触控显示面板的周边区的面积可以缩小,且能够降低触控显示面板的制造成本。

虽然本发明已以实施例公开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变动与润饰,故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权利要求所界定者为准。

24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显示装置和显示装置的控制方法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