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弹性固定的阻尼壳的防护帽盔和其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75878 发布日期:2021-11-02 浏览:32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具有弹性固定的阻尼壳的防护帽盔和其制造方法 (Protective helmet with elastically fixed damping shell and method for the production thereof ) 是由 S·普拉赫特 J·拉马蒂扬 于 2021-04-30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拱曲的帽盔壳(2)、拱曲的阻尼壳(1)、保持环(3、11)和弹性元件(14)的防护帽盔(100),和一种用于制造这种防护帽盔(100)的方法。保持环(3、11)与帽盔壳(2)固定连接。阻尼壳(1)与帽盔壳(2)相邻。阻尼壳棱边平面地与保持环棱边相邻。弹性元件(14)支撑在保持环(3、11)上,凸出超过保持环棱边,并且致力于使阻尼壳(1)远离保持环(3、11)地运动,并且朝帽盔壳(2)挤压。根据该方法,首先,阻尼壳(1)置入帽盔壳(2)中,并且随后保持环(3、11)固定在帽盔壳(2)上。(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protective helmet (100) having an arched helmet shell (2), an arched damping shell (1), a retaining ring (3, 11) and an elastic element (14), and to a method for producing such a protective helmet (100). The retaining rings (3, 11) are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helmet shell (2). The damping shell (1) is adjacent to the helmet shell (2). The damping housing edge is adjacent to the retaining ring edge in a planar manner. The spring element (14) is supported on the retaining ring (3, 11), protrudes beyond the retaining ring edge and is intended to move the damping shell (1) away from the retaining ring (3, 11) and to press it against the helmet shell (2). According to the method, firstly, the damping shell (1) is inserted into the helmet shell (2) and subsequently the retaining ring (3, 11) is fixed to the helmet shell (2).)

具有弹性固定的阻尼壳的防护帽盔和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护帽盔,其包括拱曲的帽盔壳、拱曲的阻尼壳和保持环。此外,本发明还涉及一种方法,以便制造这样的防护帽盔。

背景技术

防护帽盔能够保护佩戴者的头部,以防受到机械、化学和/或热的环境影响。这样的防护帽盔通常包括拱曲的由坚硬的材料制成的帽盔壳,其中帽盔壳包围出一个区域,该区域可以被称为防护帽盔的内部。通常,承载结构保持具有纺织的组成部分的内部设备,其中内部设备与佩戴者的头部接触,并且其中承载结构有助于,使防护帽盔位于佩戴者的头部上的期望的位置中。

已知的方法是,在拱曲的帽盔壳和内部设备之间安装拱曲的阻尼壳。阻尼壳在内部贴靠在帽盔壳上并且接收从外部作用到帽盔壳上的动能。

将阻尼壳固定在防护帽盔中的可能性是将阻尼壳例如通过粘贴连接或通过借助泡沫的连接材料融合地与帽盔壳的内部连接。

在US 2010/0 043 126 A1中描述了一种防护帽盔(protection helmet 1),其具有帽盔壳(main outer shell 2)、两者都布置在帽盔壳2中的内壳(cap 13)和承载结构(inner helmet shell 11),以及下颚带(chin strap 12)。承载结构11在四个固定点16、17、18a、18b上形状配合地固定在帽盔壳2上。通过夹紧方式将内壳13固定在承载结构11上。

在DE 10 2010 050 678 B3中描述了一种防护帽盔,其具有坚硬的外壳1、头带8和带有突起装置12的筐式的承载部11。突起装置12包括空心突起13,其向外指向并且在变形时接收动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防护帽盔,其中防护帽盔包括帽盔壳和阻尼壳,并且其中阻尼壳运行安全地相对于帽盔壳保持在期望的位置中,而不需要阻尼壳和帽盔壳之间的材料融合的连接。此外,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制造这种防护帽盔的方法。

该任务通过具有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防护帽盔并且通过具有权利要求11的特征的方法解决。有利的设计方案在从属权利要求中说明。只要有意义,根据本发明的防护帽盔的有利的设计方案也是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优点,反之亦然。

随后使用术语“上方”、“下方”、“前方”和“后方”。这些术语是指当佩戴者将防护帽盔佩戴在其头部上并且笔直向前看时的常见的定向。

根据本发明的防护帽盔包括拱曲的帽盔壳、拱曲的阻尼壳、保持环和至少一个弹性元件,可选地多个弹性元件。阻尼壳、保持环和该或每个弹性元件位于拱曲的帽盔壳的内部。术语“内部”和“外部”是指拱曲的帽盔壳包围出的空间。

保持环与帽盔壳固定连接。优选地,保持环是完整的环,并且完全包围防护帽盔的佩戴者的头部。

阻尼壳与帽盔壳相邻,并且设计用于接收动能、尤其从外部作用到防护帽盔上的动能。

保持环具有环绕的保持环棱边。阻尼壳具有环绕的阻尼壳棱边。阻尼壳棱边平面地与保持环棱边相邻。当防护帽盔位于防护帽盔的佩戴者的头部上时,保持环棱边向上指向,并且阻尼壳棱边向下指向。

至少一个弹性元件位于保持环棱边和阻尼壳棱边之间。弹性元件支撑在保持环上,接触阻尼壳棱边,并且致力于使阻尼壳远离保持环地运动,并且从内部朝帽盔壳挤压。优选地,防护帽盔的多个弹性元件具有该特性。

帽盔壳保护防护帽盔的佩戴者,以防受到从外部作用到防护帽盔上的机械和/或热和/或化学环境影响。阻尼壳在内部安装在帽盔壳上,通过帽盔壳保护以防受到环境影响,并且接收从外部作用到防护帽盔上的动能。帽盔壳可以由足够坚固的材料制成,而阻尼壳可以由弹性和/或塑性的材料制成。因为阻尼壳位于帽盔壳内部,所以其不必需要能够承受机械、热和化学环境影响。

阻尼壳接收从外部作用到帽盔上的动能,并且由此在一定程度中保护佩戴者的头部。此外,阻尼壳提供在帽盔壳和佩戴者的头部之间的衬垫。

根据本发明,保持环与帽盔壳固定连接。固定连接至少在使用/安装保护帽盔的情况下建立。在设计方案中可能的是,在使用以外将保持环从帽盔壳取下,例如以便修理或替代或清洁保持环。由于固定连接,保持环无法在使用期间相对于帽盔壳以明显的程度运动。

通常,阻尼壳应该至少在使用防护帽盔时不改变其相对于帽盔壳的位置。尤其地,阻尼壳和帽盔壳都不应该在佩戴者的头部上来回滑动。不期望的相对运动此外可以导致相关的磨损,并且导致不期望的噪音。随后说明的是,本发明如何并且以哪个方式有助于本发明来阻止不期望的效应。

根据本发明,环绕的阻尼壳棱边与环绕的保持环棱边相邻。阻尼壳位于保持环棱边和帽盔壳之间。因为保持环与帽盔壳固定连接,所以保持环棱边不改变其相对于帽盔壳的位置。当然排除了由于公差引起的不可避免的相对运动。因此,保持环棱边限制了阻尼壳远离帽盔壳的可能的运动。

根据本发明,至少一个弹性元件支撑在与帽盔壳固定连接的保持环上。弹性元件接触阻尼壳棱边,并且致力于使阻尼壳远离保持环地运动,并且从内部朝帽盔壳挤压。优选地,防护帽盔包括多个这样设计的弹性元件,弹性元件在不同的点上接触阻尼壳棱边,并且共同作用到阻尼壳上,并且致力于使其共同运动到帽盔壳上。

由于弹性元件而不需要的是,阻尼壳与保持环或帽盔壳连接。替代固定连接地使用一个弹性元件或多个弹性元件简化了,针对帽盔壳、保持环和阻尼壳找到各一种适当的材料。因为防护帽盔的这三个组成部分具有不同的任务,所以其通常由不同的很好地适用于相应的任务的材料制成。

根据本发明,至少一个弹性元件接触阻尼壳棱边,并且致力于使阻尼壳朝帽盔壳挤压。由此,阻尼壳在阻尼壳棱边上的至少一个连接点上接触,可选地在多个彼此间隔开的连接点上接触。不需要沿更长的线段平面地接触阻尼壳。本发明因此减小以下危险,即阻尼壳在承载防护帽盔时被压缩或拉伸,并且由此被磨损或损坏。

因为至少一个弹性元件使阻尼壳从内部朝帽盔壳挤压,所以不需要精确地根据预设来制造保持环并且将其精确地相对于帽盔壳固定在特定的位置上。相反地,在制造和安装保持环时更大的公差是可能的。那么弹性元件在一定的程度中补偿在制造和安装防护帽盔时的不精确性。弹性元件尤其能够以不同的程度膨胀,并且由此尽管存在不同的可能的间距,但仍然使阻尼壳朝帽盔壳挤压。尽管存在该公差,但阻尼壳实施相对于帽盔壳的不期望的运动的危险还是相对小的。

本发明能够实现,阻尼壳既不需要与帽盔壳,也不需要与保持环机械连接。该设计方案简化了帽盔壳的安装。此外在许多情况下,由于本发明使得阻尼壳从防护帽盔更容易地取出,例如以便清洁或替代阻尼壳。在许多情况下足以使该或每个弹性元件(其使阻尼壳朝帽盔壳挤压)挤压在一起,并且使阻尼壳从帽盔壳取出。因为通常阻尼壳由柔性的材料制成。此外,阻尼壳既不与帽盔壳也不与保持环连接的设计方案减小了阻尼壳磨损的危险。这样的磨损可以在根据现有技术的防护帽盔中、尤其在阻尼壳和保持环之间的连接点上出现,或在阻尼壳材料融合地与帽盔壳连接的区域中出现。

本发明省去了将阻尼壳材料融合地与帽盔壳或保持环连接的需要。尤其省去了粘贴或利用泡沫固定阻尼壳的需要。因为不需要建立材料融合的连接,所以与制造具有材料融合的连接的防护帽盔相比省去了在制造根据本发明的防护帽盔时的步骤。此外省去了针对材料融合的连接的原料的材料。由此,防护帽盔更轻。也省去了用于材料融合的连接的溶剂。此外省去了必须提供用于材料融合的连接的耐热的原料的需要,当在高的环境温度中应该能够佩戴防护帽盔时,这尤其是重要的。因为不必松开材料融合的连接,所以更容易从防护帽盔取下阻尼壳,以便例如清洁阻尼壳,或以便通过新的阻尼壳代替该阻尼壳。

根据本发明,至少一个弹性元件支撑在保持环上,并且致力于使阻尼壳远离保持环地运动,并且使其朝帽盔壳挤压。在一个设计方案中,弹性元件持续凸出超过保持环棱边。优选地,弹性元件位于保持环棱边和阻尼壳棱边之间。在另一设计方案中,阻尼壳使弹性元件与弹性力相抗地挤压到保持环中,优选使得弹性元件不凸出超过保持环棱边。在该设计方案中,弹性元件也使阻尼壳朝帽盔壳挤压。

在设计方案中,保持环包括至少一个凸出部,其朝阻尼壳指向。阻尼壳针对每个凸出部包括至少一个相对应的留空部。保持环的该或每个凸出部嵌入阻尼壳的各一个相对应的留空部中。相反地可能的是,阻尼壳具有至少一个凸出部,并且保持环具有至少一个相对应的留空部。也可能的是,阻尼壳和保持环具有各一留空部并且具有各一相对应的留空部。具有凸出部和留空部的该设计方案限制阻尼壳相对于帽盔壳沿至少一个方向的可能的运动,并且进一步减小了阻尼壳实施相对于帽盔壳的不期望的运动的危险。

优选地,保持环的该或至少一个凸出部位于帽盔壳和阻尼壳之间。由此,该凸出部很好地受到保护,以防受到机械损坏。

在一个设计方案中,阻尼壳具有至少一个凸出部。该凸出部朝帽盔壳指向。帽盔壳具有至少一个相对应的止挡元件,该止挡元件朝阻尼壳指向。备选地,帽盔壳包括朝阻尼壳指向的凸出部。阻尼壳具有相对应的止挡元件,该止挡元件朝帽盔壳指向。在两个设计方案中,凸出部和止挡元件共同限制阻尼壳相对于帽盔壳的沿一个方向的运动,即当凸出部抵靠到止挡元件上时。该方向优选是防护帽盔的向前看的佩戴者的观察方向。

优选地,拱曲的阻尼壳的朝帽盔壳指向的外轮廓完全或至少部分与拱曲的帽盔壳的朝阻尼壳指向的内轮廓相协调。具有两个协调的轮廓的该设计方案有助于,将阻尼壳相对于帽盔壳保持在期望的位置中。由此,阻尼壳相对于帽盔壳的可能的运动被局限于沿帽盔壳的拱曲的内表面的切向运动,至少当防护帽盔位于佩戴者的头部上时。

在设计方案中,保持环棱边在一个平面中延伸。保持环棱边具有从该保持环平面凸出的区域、例如在区域平面中延伸的区域,其中该区域平面倾斜于保持环平面。保持环棱边的该凸出的区域与阻尼壳棱边的区域相邻。保持环棱边和阻尼壳棱边的轮廓至少在两个相邻的区域中相互对应。通过该设计方案还限制了阻尼壳相对于帽盔壳的沿至少一个方向的可能的运动。该方向在设计方案中是防护帽盔的向前看的佩戴者的观察方向。

在设计方案中,阻尼壳具有细长的凸出部,其向外拱曲,即朝帽盔壳指向。帽盔壳具有相对应的槽。阻尼壳的细长的凸出部嵌入帽盔壳的槽中。该设计方案限制阻尼壳可以相对于帽盔壳沿垂直或倾斜于凸出部和槽的共同的纵轴线的方向施加的可能的运动。优选地,共同的纵轴线平行于防护帽盔的佩戴者的观察方向地延伸。

在设计方案中,阻尼壳棱边至少沿其膨胀部的一部分接触保持环棱边,可选地沿其整个膨胀部,即沿整个周边接触保持环棱边。在设计方案中,阻尼壳棱边至少沿其膨胀部的一部分与保持环棱边具有间距。也可能的是,阻尼壳棱边沿其整个膨胀部、即沿整个周边与保持环棱边间距。阻尼壳棱边和保持环棱边之间的间距可以沿棱边保持恒定,或在空间上改变。支撑在保持环上的该或每个弹性元件桥接该间距。

在优选的设计方案中,阻尼壳没有与帽盔壳机械连接,尤其没有材料融合地与其机械连接。优选地,阻尼壳此外没有与保持环机械连接。在另一设计方案中,阻尼壳在至少一个连接点上与保持环机械连接,即优选可松开地连接。

优选地,保持环包围防护帽盔的佩戴者的整个头部。优选地,在保持环和佩戴者的头部之间出现一间距,其中该间距与头部的大小和形状有关。尤其由于该间距,相同的根据本发明的防护帽盔或多个结构相同的根据本发明的防护帽盔可以由具有不同大小的头部的佩戴者佩戴。此外,相同的佩戴者可以佩戴选择性地具有或不具有头部覆盖部的相同的防护帽盔。不需要使保持环匹配于头部的形状。

根据本发明,防护帽盔包括保持环,保持环与帽盔壳固定连接。优选地,防护帽盔附加地包括承载环,承载环同样位于由拱曲的帽盔壳包围的区域中。该承载环包围防护帽盔的佩戴者的头部。承载环至少局部贴靠在佩戴者的头部上。在承载环和佩戴者的头部之间可以布置有衬垫或其他的纺织的护套。优选地,纺织的护套可以从防护帽盔取出,并且与防护帽盔的剩余部分分开地清洁。

在保持环和承载环之间出现一间距。该间距通常与佩戴者的头部的大小和/或形状有关。承载环可以由柔性的材料制成,以便匹配于佩戴者的头部形状。优选地,承载环的长度可以改变,从而防护帽盔提供的头宽也可以改变。

该设计方案一方面设置保持环,保持环有助于使阻尼壳相对于帽盔壳保持在期望的位置中,并且使帽盔壳相对于头部保持在期望的位置中。此外,保持环可以有助于保持可选的内部设备。另一方面,该设计方案设置了承载环,其有助于使防护帽盔看固定地位于佩戴者的头部上,并且防护帽盔可以匹配于佩戴者的头部的大小和形状。

为了制造根据本发明的防护帽盔的优选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 提供帽盔壳、保持环、阻尼壳和该或每个弹性元件。这些组成部分可以在不同的地点并且由各一种很好地适用于相应的组成部分的材料制成;

- 该或每个弹性元件固定在保持环上,从而其支撑在保持环上,并且至少在松弛的状态中凸出超过保持环棱边;

- 阻尼壳置入帽盔壳的内部。可能的,但由于本发明不需要的是,阻尼壳固定在帽盔壳上;

- 随后,保持环安装到帽盔壳中。在安装之后,凸出超过保持环棱边的该或每个弹性元件使已经置入的阻尼壳朝帽盔壳挤压。可选地,保持环由人或自动处理装置临时保持在该位置中,直到保持环固定在帽盔壳上;

- 保持环与帽盔壳固定连接。在固定连接之后,在保持环上的该或每个弹性元件使阻尼壳朝帽盔壳挤压。

制造方法简化了,将阻尼壳从内部置入帽盔壳中并且在需要时移动阻尼壳,从而阻尼壳相对于帽盔壳占据期望的位置。如果帽盔壳的内轮廓和阻尼壳的外轮廓相协调,那么可以相对容易地将阻尼壳置入帽盔壳中,从而在帽盔壳和阻尼壳之间没有出现空心空间。在保持环和可选的承载环以及可选的内部设备与帽盔壳连接之前,阻尼壳优选置入帽盔壳中。由此,保持环和承载环以及内部设备都没有损坏阻尼壳置入帽盔壳中并且正确定位的过程。

通过相反的顺序,又可以拆卸防护帽盔,例如以便对其进行检查或修理或以便更换受损的组成部分。本发明简化了,在不必松开与阻尼壳的连接的情况下拆除保持环或承载环。

在设计方案中,至少根据本发明的防护帽盔的阻尼壳、保持环和该或每个弹性元件由至少一个3D打印机产生。可选地,防护帽盔的不同的组成部分也在不同的地点由不同的3D打印机产生。帽盔壳在一个设计方案中同样由3D打印机产生,并且在另一设计方案中通过其他的制造方法产生。优选地,这些组成部分组装为根据本发明的防护帽盔。

本发明一方面涉及一种3D打印机,其设计用于产生根据本发明的防护帽盔的刚刚提到的组成部分。在改进方案中,具有多个3D打印机的布置能够共同产生刚刚提到的组成部分。

另一方面,本发明涉及一种计算机程序,其可以在计算机上实施。如果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实施,那么计算机控制至少一个3D打印机。被控制的3D打印机产生根据本发明的防护帽盔的刚刚列出的组成部分。可选地,计算机控制多个用于不同的组成部分的3D打印机。也可能的是,不同的计算机程序控制各一计算机,并且每个被控制的计算机产生根据本发明的防护帽盔的各至少一个组成部分。

附图说明

本发明随后借助实施例描述。在此:

图1以立体图从下方倾斜地并且从侧面示出了防护帽盔;

图2以立体图从下方倾斜地并且从后方示出了防护帽盔;

图3以立体图从下方倾斜地并且从前方示出了防护帽盔;

图4从图2的观察方向示出了防护帽盔,其中承载环被省略;

图5从图3的观察方向示出了防护帽盔,其中承载环和附加地另外的脸盔被省略;

图6示出了图5的防护帽盔,其中附加地,阻尼壳被省略;

图7以侧视图示出了前方的保持环部件;

图8以立体图从第一观察方向示出了后方的保持环部件;

图9以立体图从第二观察方向示出了图8的后方的保持环部件;

图10以立体图从左边上方倾斜地示出了阻尼壳的第一设计方案;

图11以立体图在从左边的侧视图中示出了图10的阻尼壳;

图12以立体图从内部示出了阻尼壳的第二设计方案;

图13以侧视图示出了图12的阻尼壳;

图14从第一观察方向从内部示出了帽盔壳;

图15从第二观察方向从内部示出了帽盔壳。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护帽盔,其由消防员、警察、救援队和其他的行动人员使用,以便更好地保护头部,以防受到机械、热和化学影响。

该实施例的防护帽盔和许多其他的防护帽盔一样包括由硬的材料制成的拱曲的帽盔壳、拱曲的阻尼壳、承载结构和内部设备。内部设备贴靠在将防护帽盔佩戴在其头部上的人的头部上。这个人随后被称为“佩戴者”。承载结构连接内部设备和帽盔壳,并且在内部固定在帽盔壳上。在附图中,内部设备被省略。

随后使用的术语 “前方”、“后方”、“左边”、“右边”、“上方”和“下方”是指当佩戴者佩戴防护帽盔并且向前看时的常见的定向。在一些附图中画出了笔直向前看的佩戴者的观察方向BR。

阻尼壳在内部贴靠在帽盔壳上,接收从外部作用到防护帽盔上的动能,并且给防护帽盔装衬垫。阻尼壳应该在没有大的间隙的情况下位于帽盔壳内部。本发明示出了一种实现这种效果的方式,而不必在帽盔壳和阻尼壳之间建立材料融合的连接,尤其没有粘贴连接和搭扣连接。

图1、图2和图3从不同的观察方向示出了防护帽盔100,其包括随后的组成部分:

- 拱曲的由硬的材料制成的帽盔壳2,

- 拱曲的阻尼壳1,其置入帽盔壳2的内部,

- 可枢转的脸盔4,

- 前方的保持环部件3,其从内部与帽盔壳2可松开地连接,

- 形式为太阳镜26的另外的脸盔,太阳镜布置在前方的保持环部件3和帽盔壳2之间,

- 左边的螺钉连接16.l和右边的螺钉连接16.r,以便将前方的保持环部件3可松开地与各一个在帽盔壳2的外部上的功能板连接,其中两个螺钉连接16.l和16.r附加地将脸盔4可枢转地保持在帽盔壳2上,

- 左边的螺钉连接5.l和右边的螺钉连接5.r,其将另外的脸盔26保持在前方的保持环部件3上,

- 前方的承载环部件6,其贴靠在佩戴者的额头上,并且可松开地与前方的保持环部件3连接,

- 两件式的后方的具有左边的后方的部件7.l和右边的后方的部件7.r的承载环部件7,其贴靠在佩戴者的后脑勺上,

- 形式为后脑勺支撑件的中间的后方的承载环部件10,其同样贴靠在佩戴者的后脑勺上,并且与后方的承载环部件7的两个部件7.l、7.r通过各一个卡止连接来连接,

- 在前方的保持环部件3上的左边的保持臂8.l和右边的保持臂8.r,

- 在后方的承载环部件7的左边的部件7.l上的左边的保持臂9.l,

- 在后方的承载环部件7的右边的部件7.r上的右边的保持臂9.r,

- 在两个左边的保持臂8.l、9.l之间的卡止连接,和

- 在两个右边的保持臂8.r、9.r之间的卡止连接。

符号.l和.r表示左边的或右边的部件。

防护帽盔100附加地包括内部设备,其具有与佩戴者的头皮接触的纺织的组成部分。内部设备在附图中被省略。

阻尼壳1的外轮廓匹配于帽盔壳2的内轮廓。

承载环部件6、7、10形成环绕的承载环,承载环完全包围佩戴者的头部,并且可以匹配于佩戴者的头部形状。保持环部件3、11固定地在内部固定在帽盔壳2上。在设计方案中,在保持环部件3和承载环部件6之间出现一间距。可选地、坚硬的中间件27桥接该间距。在另一设计方案中,承载环部件6直接、即在没有中间件27的情况下固定在保持环部件3上。

承载环6、7、10应该一方面固定地位于佩戴者的头部上,从而使防护帽盔100不会相对于头部滑掉,并且另一方面不会太强地挤压到佩戴者的头部上。因此,佩戴者可以手动、即借助位于防护帽盔100的后方的手轮15改变承载环6、7、10的长度并且因此手动改变防护帽盔100的头宽。手轮15的转动导致,两个部件7.l和7.r同步彼此远离地运动或同步相向运动。

在图4和图5中,承载环部件6、7和10以及用于其的支架被省略。在图5中附加地省略了另外的脸盔26。由此完全可看到中间的后方的保持环部件11,其中后方的保持环部件11布置在后方的承载环7和10和帽盔壳2之间并且可松开地与帽盔壳2连接,并且其外轮廓匹配于帽盔壳2的内轮廓。后方的保持环部件11优选是自身有弹性的,并且基于其自身的弹性从内部朝帽盔壳2挤压。后方的保持环部件11包括两个通孔12.l、12.r,两个螺钉24.l、24.r引导通过通孔。螺钉24.l、24.r拧入帽盔壳2内部的两个螺钉螺纹25.l、25.r中,并且将后方的保持环部件11从内部保持在帽盔壳2上。优选弹性的和优选布置在中间的凸出部14从下方朝阻尼壳1挤压,并且由此使阻尼壳1向上朝帽盔壳2挤压。在权利要求的意义中,该凸出部属于弹性元件。

在图6的立体图中,另外的脸盔26和附加地阻尼壳1被省略。可看到在后方的保持环部件11的上方的两个侧面的凸出部13.l、13.r。凸出部13.l、13.r从内部贴靠在帽盔壳2上,并且位于帽盔壳2和阻尼壳1之间。阻尼壳1具有向下指向的棱边。该棱边的前方的区域的相当一部分位于前方的保持环部件3的上方,该棱边的后方的区域位于凸出部14上。两个凸出部13.l、13.r从外部抓夹阻尼壳1。由此,阻尼壳1相对于帽盔壳2保持在其位置中,而不需要材料融合的连接。尤其不需要粘贴连接和搭扣连接。

图7以侧视图从左边示出了前方的保持环部件3,其从上方看具有半椭圆的形状。可看到前方的保持环棱边K.3,其向上指向并且具有倾斜升高的前方的部件K.3v。前方的保持环棱边K.3在垂直于图7的附图平面的平面中延伸。前方的部件K.3v从该平面凸出。在实施例中,前方的部件K.3v在倾斜地位于前方的保持环棱边K.3的平面上的另一平面中延伸。另一平面同样垂直于图7的附图平面。

图8和图9以立体图从两个不同的观察方向、即一次从前方(图8)并且一次从后方(图9)示出了后方的保持环部件11。可看到向上指向的后方的保持环棱边K.11,其属于后方的保持环部件11。前方的保持环棱边K.3和后方的保持环棱边K.11共同形成环绕的保持环棱边。在防护帽盔100的常见的使用中,环绕的保持环棱边K.3、K.11向上指向。

图10和图11以两个立体图示出了阻尼壳1的第一设计方案。图12和图13以两个立体图示出了阻尼壳1的第二设计方案。可看到阻尼壳棱边K.1,即一次从左边(图11),从内部(图12),并且一次从左边从侧面(图13)可看到阻尼壳棱边。在防护帽盔100的常见的使用中,阻尼壳棱边K.1向下指向。当阻尼壳1、前方的保持环部件3和后方的保持环部件11布置在帽盔壳7的内部中时,阻尼壳1的向下指向的阻尼壳棱边K.1位于向上指向的前方的保持环棱边K.3和向上指向的后方的保持环棱边K.11上。此外可看到阻尼壳1的以下元件:

- 两个在向下指向的阻尼壳棱边K.1上的布置在侧面的留空部17.l、17.r,在后方的保持环部件11上的两个布置在侧面的凸出部13.l、13.r嵌入留空部中,

- 在阻尼壳棱边K.1上的布置在中间的留空部18,在后方的保持环部件11上的布置在中间的弹性的凸出部14嵌入留空部中,

- 阻尼壳棱边K.1的前方的棱边区域19,其位于前方的保持环棱边K.3上,

- 前方的棱边区域19的倾斜升高的部段19.v,其中部段19.v位于前方的保持环棱边K.3的倾斜升高的区域K.3v上,

- 布置在中间的细长的凸出部28,和

- 两个锯齿状的棱边20.l、20.r。

帽盔壳2包括布置在中间的槽29。细长的凸出部28嵌入槽29中。

根据图12和图13的第二设计方案附加地包括:

- 前方的居中安置的凸出部21.v,和

- 后方的居中安置的凸出部21.h。

在设计方案中,在常规的使用中,在两个锯齿状的棱边20.l、20.r和前方的保持环棱边K.3的两个相对应的锯齿状的区域23.l、23.r之间出现一间距。在更高的负载中,前方的棱边区域19沿前方的保持环棱边K.3的方向运动。仅在防护帽盔100的非常大的机械负载的情况下,两个锯齿状的棱边20.l、20.r暂时位于锯齿状的区域23.l、23.r上。由此将力导出。在另一设计方案中,两个锯齿状的棱边20.l、20.r持续位于锯齿状的区域23.l、23.r上。

图14和图15从内部示出了帽盔壳2的设计方案,其匹配于阻尼壳1的第二设计方案(图12和图13),并且也可以和第一设计方案(图10和图11)一起使用。可看到两个居中依次布置的凸出部22.v、22.h。在设计方案中,在阻尼壳1上方的布置在中间的凸出部21.v嵌入帽盔壳2内部的两个凸出部22.v、22.h之间的空间中。两个凸出部22.v、22.h形成用于凸出部21.v的各一止挡元件。止挡元件22.v、22.h结合凸出部21.v限制阻尼壳1相对于帽盔壳2沿观察方向BR和与观察方向相反的可能的运动。

在另一设计方案中,阻尼壳1的凸出部21.v贴靠在帽盔壳2的后方的凸出部22.h上。凸出部22.v属于针对脸盔7的卡止连接。

在阻尼壳1的上方的后方的凸出部21.h嵌入帽盔壳2的后方的区域中的向外指向的并且布置在中间的槽29中。由此,凸出部21.h阻止阻尼壳1相对于帽盔壳2的垂直于或倾斜于观察方向BR的运动。

在备选的设计方案中,帽盔壳2匹配于阻尼壳1的第一设计方案(图10和图11)。优选地,帽盔壳2根据备选的设计方案不具有两个在图14和图15中示出的凸出部22.v、22.h。

阻尼壳棱边K.1的两个锯齿状的区域20.l、20.r可以沿观察方向BR运动直到前方的保持环部件3的前方的保持环棱边K.3的锯齿状的区域23.l、23.r。由此,锯齿状的区域23.l、23.r形成两个止挡元件,其限制阻尼壳1相对于帽盔壳2的沿观察方向BR的运动。阻尼壳1仅在非常高的负载的情况下到达两个止挡元件23.l、23.r。

在防护帽盔100组装时,优选尤其实施以下步骤:

- 提供防护帽盔100的组成部分。其可以在不同的地点制造。

- 阻尼壳1置入帽盔壳2的内部。

- 后方的保持环部件11放置到阻尼壳1上,并且从内部拧接到帽盔壳2上。

- 前方的保持环部件3同样放置到阻尼壳1上,并且从内部拧接到帽盔壳2上。

- 前方的承载环部件6与前方的保持环部件3连接。

- 后方的承载环部件7.l、7.r、10同样与前方的保持环部件3连接。

- 前方的承载环部件6与后方的承载环部件7.l、7.r连接。

优选地,首先,阻尼壳1置入帽盔壳2的内部。随后,保持环部件11、3和承载环部件6、7.l、7.r、10与帽盔壳2连接。

1拱曲的阻尼壳,其置入帽盔壳2的内部,包括侧面的留空部17.l、17.r、中间的留空部18、两个中间的凸出部21.h、21.v和阻尼壳棱边K.1

2拱曲的由坚硬的材料制成的帽盔壳,在帽盔壳上固定有前方的保持环部件3和后方的保持环部件11

3半椭圆的形状中的前方的保持环部件(其从内部通过螺钉连接16.l、16.r与帽盔壳2连接),具有前方的保持环棱边K.3

4可枢转的脸盔,其固定在帽盔壳2上

5.l左边的螺钉连接,其将另外的脸盔26与前方的保持环部件3可枢转地连接

5.r右边的螺钉连接,其将另外的脸盔26与前方的保持环部件3可枢转地连接

6前方的保持环部件,其借助中间件27固定在前方的保持环部件3上,与左边的后方的承载环部件7可松开地连接

7两件式的后方的承载环部件,其包括两个部件7.l和7.r,与前方的承载环部件6可松开地连接

7.l后方的承载环部件7的左边的部件,其与中间的后方的承载环部件10可运动地连接

7.r后方的承载环部件7的右边的部件,其与中间的后方的承载环部件10可运动地连接

8.l、8.r前方的保持环部件3上的保持臂

9.l、9.r后方的承载环部件7上的保持臂

10中间的后方的承载环部件,其设计为后脑勺支撑件或颈部支撑件,与后方的承载环部件7和后方的保持环部件11连接

11后方的保持环部件,其布置在后方的承载环部件7、10的后方,包括通孔12.1、12.2,具有后方的保持环棱边K.11

12.l、12.r在后方的保持环部件11上的通孔,螺钉24.l、24.r引导通过通孔

13.l、13.r侧面的凸出部,其布置在后方的保持环部件11的侧上方,嵌入凸出部17.l、17.r中

14布置在中间的弹性的凸出部,其位于后方的保持环部件11的上方,嵌入阻尼壳1中的留空部18中

15手轮,用于调节防护帽盔100的头宽

16.l左边的螺钉连接,其将前方的保持环部件3可松开地,并且将脸盔4可松开地并且可枢转地与帽盔壳2连接

16.r右边的螺钉连接,其将前方的保持环部件3可松开地,并且将脸盔4可松开地并且可枢转地与帽盔壳2连接

17.l、17.r阻尼壳1中的侧面的留空部,保持环部件11上的凸出部13.l、13.r嵌入留空部中

18阻尼壳1的棱边中的中间的留空部,弹性的凸出部14嵌入所述留空部中

19阻尼壳棱边L.1的向下指向的前方的棱边区域,其位于前方的保持环部件3的前方的保持环棱边K.3的倾斜升高的区域K.3v上,包括部段19.v

19.v阻尼壳棱边K.1的前方的棱边区域19的倾斜升高的部段,其位于前方的保持环棱边K.3上

20.l、20.r阻尼壳棱边K.1的锯齿状的区域,其通常与前方的保持环棱边K.3的锯齿状的区域23.l、23.r具有间距,在非常高的负载的情况下位于其上

21.h在阻尼壳1上的后方的中间的凸出部,其嵌入槽29中

21.v阻尼壳1上的前方的中间的凸出部,其抵靠到止挡元件22.h和22.v上

22h在帽盔壳2中的后方的布置在中间的凸出部,其在一个设计方案中形成用于凸出部21.v的止挡元件,在另一设计方案中属于用于脸盔7的卡止连接

22.v在帽盔壳2中的前方的布置在中间的凸出部,其形成用于凸出部21.v的止挡元件

23.l、23.r前方的保持环棱边K.3的锯齿状的区域

24.l、24.r螺钉,其引导通过通孔12.l、12.r,并且拧入螺纹25.l、25.r中,并且由此将后方的保持环部件11在内部保持在帽盔壳2上

25.l、25.r在帽盔壳2的内部的用于螺钉24.l、24.r的螺纹

26形式为太阳镜的另外的脸盔,其布置在前方的保持环部件3和帽盔壳2之间,利用螺钉连接5.l和5.r固定在帽盔壳2上

27在前方的保持环部件3和前方的承载环部件6之间的中间件

28在阻尼壳1的外部的布置在中间的细长的凸出部,其嵌入槽29中

29在帽盔壳2的后方的区域中的向外指向的并且布置在中间的槽,凸出部28嵌入槽中

100防护帽盔,其包括帽盔壳2、阻尼壳1、脸盔4、另外的脸盔26、保持环3、11、承载环6、7、10、中间件27和手轮15

BR防护帽盔100的刚好向前看的佩戴者的观察方向

K.1阻尼壳棱边、阻尼壳1的向下指向的棱边,其包括前方的棱边区域19和锯齿状的区域20.l、20.r

K.3前方的保持环棱边、前方的保持环部件3的向上指向的棱边,其包括前方的区域K.3v

K.3v前方的保持环棱边K.3的倾斜升高的前方的区域

K.11后方的保持环部件11的向上指向的后方的保持环棱边。

29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具有用于内饰与承载结构之间的插接连接的机械编码的保护头盔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