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衬和罐式集装箱的组装件

文档序号:1785557 发布日期:2019-12-06 浏览:20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内衬和罐式集装箱的组装件 (Assembly of liner and tank container ) 是由 S·J·V·M·范拉霍文 于 2018-04-24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涉及罐式集装箱(20)、内衬(40)和连接单元(60)的组装件(10),其用于液体的运输和/或储存。内衬存在于罐式集装箱中,并且内衬的出口连接到罐式集装箱的排放孔(25)。存在一种连接单元,所述连接单元确保两个出口的连接,并且同时提供与外部单元的液密且气密的连接以用于输送或排放液体内容物。(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n assembly (10) of a tank container (20), an inner liner (40) and a connection unit (60) for the transport and/or storage of liquids. The liner is present in the tank container and the outlet of the liner is connected to the discharge aperture (25) of the tank container. There is a connection unit which ensures the connection of the two outlets and at the same time provides a liquid-tight and gas-tight connection with an external unit for delivering or discharging liquid contents.)

内衬和罐式集装箱的组装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内衬和罐式集装箱的组装件、涉及内衬、涉及用于折叠内衬的方法、涉及用于制备组装件的方法以及涉及用于填充这种组装件的方法。

背景技术

对于液体产品的运输和保存/储存,通常的做法是使用此类液体暂时驻留在其中的集装箱,并且所述集装箱的尺寸使其能够在普通(铁轨)道路和(集装箱)船上运输。此类集装箱通常经由存在于其底部处或附近的排放孔进行填充和排空。可能还存在可通向集装箱内部的其他孔,诸如人孔或通风孔。

为避免带电液体与集装箱内部接触,可在集装箱内部使用内衬,使得不必清洁使用后的集装箱-这是对环境不利的费力且昂贵的过程。此外,内衬可以保护集装箱中的液体免受污染、腐蚀和变质。

用于运输液体的特定类型的集装箱是所谓的罐式集装箱。这些集装箱是为此目的而使用的最大集装箱;其容量通常为5.000m3至50.0000m3。集装箱的典型容量为约25.000m3,并且形状或多或少呈圆柱形。集装箱在沿边方向上具有圆形圆周壁,以便提供最坚固的构造来承受液体内容物所施加的压力。因此,封闭圆柱体状形状的端壁通常也是弯曲的。除液体之外,还可以在带有内衬的罐式集装箱中运输粉末。

对于罐式集装箱而言,目前没有令人满意的内衬。这是出于若干原因。例如,通常在罐式集装箱的出口周围可用的狭窄空间给内衬与罐式集装箱的简易且紧密连接设计带来了困难,而同时又留出了足够的空间用于阀门的存在以及用于供应和排出液体的软管连接。法规规定,例如出于交通安全或有效运输的原因,罐式集装箱的外部尺寸在需要将罐式集装箱在港口中搬运并放在船上时必须限制在最大范围内。只是缩短集装箱本身使得为软管的合适连接留出更多空间,这是非常没有吸引力的选择,因为这是以可供运输的体积为代价的。因此,这将导致可在一个集装箱单元中运输的液体量减少。

另一个问题是在填充集装箱期间内衬的展开。在不正确地展开的情况下,内衬的空白部分可能会被堵塞(例如,通过压在其上的大量液体),因此这些部分不会被填充。同时,由于载荷的不平衡,内衬本身可能承受高应力,这可能导致内衬破裂。

另一个问题在于,罐式集装箱的排放孔和其上的最终喷嘴仍然被装入罐式集装箱中的材料所污染,因此仍然需要清洁罐式集装箱的至少一部分。

另外,内衬需要保持腐化,这要求它与外部环境隔离。目前,没有任何设备可以确保供液体进料通过的所有部分都保持腐化。

另一个要求是内衬以简单的方式制造,而又不牺牲对密封性和对罐式集装箱的良好装配的要求。需要在罐式集装箱中使用的片材太大,以至于任何额外的处理都极大地增加了内衬制造方法的工作量。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罐式集装箱的内衬,其解决了上述问题中的一个以上。

因此,本发明涉及一种罐式集装箱(20)、内衬(40)和连接单元(60)的组装件,用于流体的运输和/或储存,

-其中罐式集装箱(20):

1)为圆柱状形状并且包括第一端部部分(20a)、第二端部部分(20b)和从所述第一端部部分(20a)延伸到所述第二端部部分(20b)的纵向轴线(22);

2)包括圆周壁(23),所述圆周壁具有在所述罐式集装箱(20)内部的内表面和在所述罐式集装箱(20)外部的外表面,所述圆周壁(23)存在于所述罐式集装箱(20)的所述第一端部部分(20a)处的第一壁(24a)与所述罐式集装箱(20)的所述第二端部部分(20b)处的第二壁(24b)之间,所述第一壁(24a)和所述第二壁(24b)具有在所述罐式集装箱(20)内的内表面和在所述罐式集装箱(20)外的外表面;

3)包括排放孔(25),所述排放孔存在于所述第一壁(24a)中从而邻接所述圆周壁(23),或者存在于所述圆周壁(23)与所述第一壁(24a)的界面处,所述排放孔(25)合并到从所述第一壁(24a)延伸的集装箱喷嘴(26)中或在两个壁的界面处,所述集装箱喷嘴(26)设置有用于与连接单元(60)连接的紧固构件(27);

4)具有围绕所述圆周壁(23)的内圆周;

5)具有底部长度(28),所述底部长度是所述圆周壁(23)的沿纵向方向从a)所述圆周壁(23)与包括所述排放孔(25)的所述第一壁(24a)的界面上的点到b)所述圆周壁(23)与所述第二壁(24b)的界面处的对应点测量的长度;

6)具有第一壁高度(29),所述第一壁高度被限定为沿着所述第一壁(24a)的所述内表面测量的、从所述排放孔(25)到相对的、所述圆周壁(23)与所述第一壁(24a)的界面的距离;并且具有第二壁高度(29’),所述第二壁高度被限定为沿着所述第二壁(24b)的所述内表面测量的所述罐式集装箱(20)的所述第二端部部分(21b)处的对应距离;

7)包括人孔(30);

-其中所述内衬(40):

1)存在于所述罐式集装箱(20)的内部;

2)包括至少两个彼此上下叠置且在其边缘(42)处密封在一起的片材(46),所述内衬(40)具有

-所述内衬(40)的两个短边缘(42b)之间的纵向尺寸(长度)(41a),当在所述内衬(40)的表面上测量时,所述纵向尺寸(41a)等于底部长度(28)加上第一壁高度(29)的0.4-2.0倍加上第二壁高度(29’)的0.4-2.0倍;以及

-所述内衬(40)的两个长边缘(42a)之间的横向尺寸(宽度)(41b),当在所述内衬(40)的所述表面上测量时,所述横向尺寸(41b)垂直于所述纵向尺寸(41a)并且在围绕所述圆周壁(23)的所述内圆周的0.4-1.0倍的范围内,其中,在所述圆周壁(23)的所述内表面上测量,所述内圆周是存在于所述第一壁(24a)与所述第二壁(24b)之间的最大圆周;

3)包括合并到内衬喷嘴(45)中的开口(44),其中,

-所述开口(44)位于沿着所述内衬(40)的所述纵向尺寸(41a)延伸的中心线(49)上或其附近,其中所述内衬喷嘴(45)与所述内衬(40)的短边缘(41b)之一之间的最短距离在所述第一壁高度(29)的0.1-2.0倍的范围内;

-所述内衬喷嘴(45)延伸穿过所述排放孔(25)并穿过所述集装箱喷嘴(26)的至少一部分,其中所述内衬喷嘴(45)附接到所述集装箱喷嘴(26);

-所述内衬(40)以使得沿着包括所述内衬喷嘴(45)的所述纵向尺寸(41a)的所述中心线(49)与所述罐式集装箱(20)的所述底部长度(28)对准的方式在所述罐式集装箱(20)中定向,其中所述内衬(40)的最靠近所述内衬喷嘴(45)的所述短边缘(42b)位于所述罐式集装箱(20)的所述第一端部部分(20a)处;

-其中所述连接单元(60):

1)包括用于使流体通过的管(61),所述管(61)具有延伸穿过所述集装箱喷嘴(26)和所述内衬喷嘴(45)的第一端部部分(61a),以及在所述集装箱喷嘴(26)外部、在所述内衬喷嘴(45)外部并在所述集装箱(20)外部的第二端部部分(61b),所述第二端部部分(61b)包括用于控制流体通过所述管(61)的闭合构件(63);

2)包括用于连接到所述集装箱喷嘴(26)的紧固构件(64);

3)紧固到所述集装箱喷嘴(26);

其中所述管(61)的所述第一端部部分(61a)压靠在所述内衬喷嘴(45)的内部上,使得所述内衬喷嘴(45)与所述连接单元(60)进行液密和气密连接。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了本发明组装件的纵向剖视图。

图2显示了本发明的不带电内衬的三维视图。

图3显示了本发明内衬的内衬喷嘴的三维视图。

图4显示了本发明的连接单元的三维视图。

图5显示了本发明组装件的第一三维视图。

图6显示了本发明组装件的第二三维视图。

图7以顶视图(上部图)和侧视图(下部图)显示了本发明的罐式集装箱和内衬的相对尺寸。

图8显示了本发明的包括柄部的不带电内衬的三维视图。

图9显示了本发明的不带电内衬的优选折叠图案的视图。

图10显示了本发明的不带电内衬的优选折叠图案的顶视图和两个侧视图。

图11显示了本发明组装件的第三三维视图。

图12以一系列三个剖视图显示了如何借助柄部将内衬从罐式集装箱中拉出。

附图中的元素为简单和清楚起见而示出并且不必按比例绘制。例如,图中的一些元件的尺寸可能相对于其他元件被放大,以帮助提高对本发明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的理解。此外,本文的术语“第一”、“第二”等(如果有的话)用于区分相似的元件,并且不一定用于描述连续的或按时间先后的顺序。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组装件(10)包括罐式集装箱(20)、内衬(40)和连接单元(60)。

罐式集装箱(20)包括第一端部部分(20a)、第二端部部分(20b)和从第一端部部分(20a)延伸到第二端部部分(20b)的纵向轴线(22)。圆周壁(23)存在于罐式集装箱的第一端部部分(20a)处的第一壁(24a)与罐式集装箱的第二端部部分(20b)处的第二壁(24b)之间。在该图中,圆周壁(23)与第一壁和第二壁(24a和24b)的两个界面用虚线(23a和23b)指示。排放孔(25)存在于罐式集装箱(20)中,所述排放孔位于第一壁(24a)中、圆周壁(23)附近。排放孔(25)合并到从第一壁(24a)延伸的集装箱喷嘴(26)中。罐式集装箱(40)具有底部长度(28),所述底部长度是第一壁(24b)与第二壁(24b)之间的距离。此外,人孔(30)存在于罐式集装箱(20)中,优选地存在于第一壁(24a)中。通常,罐式集装箱(20)还包括用于在填充集装箱期间释放空气的通风孔(31)。

内衬(40)存在于罐式集装箱(20)的内部。内衬包括合并到内衬喷嘴(45)中的开口(44)。内衬喷嘴(45)存在于罐式集装箱(20)的排放孔(25)和集装箱喷嘴(26)中。

连接单元(60)包括用于液体流通的管(61)。管(61)具有第一端部部分(61a)和第二端部部分(61b)。第一端部部分(61a)存在于内衬喷嘴(45)中,所述内衬喷嘴又存在于集装箱喷嘴(26)中。第二端部部分(61b)存在于集装箱喷嘴(26)外部、内衬喷嘴(45)外部和集装箱(20)外部。第二端部部分包括闭合构件(63),以控制液体流通穿过管(61)。

图2是本发明的内衬(40)的三维视图,其中两个片材(46)在其边缘(42)处密封在一起。所述密封由在内衬(40)周围、在边缘(42a)和(42b)处的虚线表示。内衬(40)具有两个短边缘(42b)之间的纵向尺寸(长度)(41a)和两个长边缘(42a)之间的横向尺寸(宽度)(41b),其中横向尺寸(41b)垂直于纵向尺寸(41a)。在纵向尺寸(41a)中限定中心线(49),所述线在两个短边缘(42b)的中间与它们交叉。在中心线(49)上或其附近存在开口(44),所述开口合并到内衬喷嘴(45)中。

在图3中显示了内衬喷嘴(45)的三维视图。内衬喷嘴包括带有手柄(51)的塞子(50)。手柄(51)允许内衬(40)的使用者朝向内衬喷嘴(45)的端部拉动塞子(50)和/或将内衬喷嘴(45)拉入集装箱喷嘴(26)中。

在图4中显示了连接单元(60)的三维视图,所述连接单元包括第一端部部分(61a)、第二端部部分(61b)和闭合构件(63)。

在图5中显示了本发明组装件(10)的该部分的三维外部视图,所述部分包括集装箱喷嘴(26)、第一壁(24a)、包括盖的人孔(30)以及包括闭合构件(63)的连接单元(60)。

在图6中显示了本发明组装件(10)的该部分的三维内部视图,所述部分包括处于第一壁(24a)中的排放孔(25)、从排放孔(25)延伸的集装箱喷嘴(26)以及连接到集装箱喷嘴(26)并包括闭合构件(63)的连接单元(60)。连接单元(60)的第一端部部分(61a)穿过排放孔(25)突出到罐式集装箱(20)中。

在图7中显示了本发明的内衬(40)和本发明的罐式集装箱(20)。内衬(40)完全展开并且位于平坦表面上,而罐式集装箱(20)放置在内衬(40)的顶部上,其中集装箱喷嘴(26)和内衬喷嘴(45)对准。图7的上部图是顶视图,而下部图是侧视图。该图展示了罐式集装箱(20)和内衬(40)的形状和相对尺寸,诸如纵向尺寸(长度)(41a)、底部长度(28)、第一壁高度(29)和第二壁高度(29')。在下部图中,在不存在罐式集装箱(20)(椭圆形的虚线)时的填充有空气的状态下显示这样的内衬(40'),从而得到内衬(40')呈枕头状形状。这清楚地表明,当内衬(40)驻留在罐式集装箱(20)内部期间填充有液体时,内衬可能在某些点上尺寸过大并且足够大以允许完全填充罐式集装箱(20)。

图8显示了本发明的包括以灰色突出显示的柄部(52)的不带电内衬(40)。

图9显示了本发明的不带电内衬(40)的优选折叠图案,其中首先在第一折叠线(F1)和第二折叠线(F2)处发生折叠;其次,在第三折叠线(F3)和第四折叠线(F4)处发生折叠;第三,在第五折叠线(F5)和第六折叠线(F6)处发生折叠。这将导致折叠的内衬(40”),其上表面在图9中以灰色突出显示。然后可以将该折叠的内衬(40”)从第六折线(F6)朝向内衬喷嘴卷起(由图9中的箭头指示)。

图10从三个垂直观察方向(顶视图、左视图和前视图)更详细地显示了这种优选的折叠图案。所有三个视图均显示折叠的内衬(40”)。顶视图显示了内衬(40)表面的矩形形状,其中折叠的内衬(40”)表面以灰色突出显示。左视图面向第二短边缘(42b2),并示出折叠过程的前两个阶段;即在折叠线(F1)和(F2)处折叠之后的第一阶段、以及在折叠线(F3)和(F4)处折叠之后的第二阶段。第二阶段折叠之后的左视图显示了折叠的内衬(40”),清楚地展示了第一长边缘(42a1)和第二长边缘(42a2)在折叠线(F3)和(F4)处折叠期间保持在其位置处的要求。前视图面向第一长边缘(42a1),并示出折叠过程的后续阶段,即在折叠线(F5)和(F6)处折叠。此视图还显示折叠的内衬(40”)。最后,折叠的内衬(40”)可以卷起,如由粗体弯曲箭头指示。

图11显示了本发明组装件(10),其是图6所示组装件的变型。连接单元(60)的第一端部部分(61a)具有倾斜端部,所述倾斜端部通过排放孔(25)突出到罐式集装箱(20)中,即,端部部分(61a)可以被认为具有斜切口。在图中,斜切口面向罐式集装箱(20)的底部,使得最远的突出部距罐式集装箱(20)的底部最远。

图12以一系列三个剖视图显示了可以如何通过借助柄部(52)将内衬(40)拉过人孔(30)来将内衬从罐式集装箱(20)中移除。在上部视图中,显示的是,柄部(52)连接到第二短边缘(42b2),所述第二短边缘是内衬(40)距人孔(30)最远的边缘。牵拉机构(65)靠近人孔(30)放置以支持牵拉,尽管牵拉在原则上也可以手动执行。通过拉动柄部(52),使第二短边缘(42b2)朝向人孔(30)移动。在中间和底部视图中,显示了拉动内衬(40)的进度。在中间视图中,内衬(40)的移除大约是一半。在底视图中,内衬(40)几乎完全从罐式集装箱(20)中移除。移除现在已经到达内衬喷嘴(45)需要与集装箱喷嘴(26)断开的阶段。

罐式集装箱具有圆柱状形状。圆柱状是指具有沿纵向方向(纵向地)延伸且沿横向方向弯曲的圆周表面的任何形状,其中两个(更多或更少)横向表面存在于圆周表面的任一侧上并且与此相交,从而形成受限空间。出于本发明的目的,圆周表面是指沿横向方向封闭并且因此形成环形表面的表面。圆周表面在两个端部处是开放的,类似于管道的区段。圆周表面并不意味着包括具有锋利边缘或拐角的表面,诸如呈例如立方形状的那些。

圆柱状形状意味着包括真正的圆柱形状,所述圆柱形状是沿横向方向(即,垂直于纵向方向)具有圆形横截面并且沿着纵向方向在两个端部之间的任何点处都具有基本上相同的横截面形状。这意味着圆周表面沿基本上平行于纵向方向的纵向方向延伸。这样的形状具有沿着圆柱体的中心在圆柱体的两个端部之间延伸的纵向轴线。

圆柱状形状也可以包括从圆柱形状衍生的任何形状,诸如沿着纵向方向在两个端部之间的一个或多个点处具有椭圆形横截面的圆柱体(看起来像已压扁以得到扁平形状的圆柱体)。或者它是沿横向方向具有圆形横截面的圆柱体,所述圆形横截面沿着纵向方向具有不同的尺寸,这可以使圆柱状形状具有圆锥形状。

本发明的罐式集装箱包括第一端部部分和第二端部部分,其中第一壁存在于第一端部部分处,并且第二壁存在于第二端部部分处。罐式集装箱包含从罐式集装箱的一个端部部分延伸到另一端部部分的纵向轴线-这是罐式集装箱的长度。圆周壁封闭在第一壁与第二壁之间,所述圆周壁沿纵向轴线的方向延伸。第一壁、第二壁和圆周壁原则上限定受限空间。第一壁和第二壁可以彼此独立地是平坦的或弯曲的。在罐式集装箱具有圆柱形状的情况下,第一壁和第二壁是圆形的。

罐式集装箱具有内圆周,所述内圆周是在罐式集装箱的内部测量的围绕圆周壁的内周。如上所述,该内圆周与沿横向方向的横截面的圆周一致。沿着纵向轴线的不同点上的内圆周可以是不同的;在真圆柱体的情况下,内圆周在集装箱的长度上是恒定的,并且在例如圆锥集装箱的情况下,内圆周在长度上变化。

罐式集装箱的内圆周因此可以从一端到另一端是不同的。如果内圆周是不同的,则包括排放孔的一端处的内圆周通常小于另一端处的内圆周,通常不小于另一端处的圆周的0.9倍。

如果罐式集装箱具有圆柱体形状,则其长度被限定为沿着纵向轴线测量的第一壁与第二壁之间的距离;并且直径被限定为垂直于纵向轴线的横截面的长度。通常,这种罐式集装箱的长度是其直径的1.0-12倍,优选地,是其直径的2.0-8.0倍。

如果罐式集装箱具有圆柱状形状,其中第一壁和/或第二壁的横截面不是圆形的,而是具有径向变化的直径,则这种罐式集装箱的长度通常是第一壁和第二壁中任一者的最大横截面的直径的1.0-12倍,优选为2.0-8.0倍。

如果罐式集装箱具有圆柱状(但不是圆柱形)形状,则罐式集装箱在第一壁处的直径可偏离罐式集装箱在第二壁处的直径。两个直径可能彼此相差0.5-1.0倍或0.7-1.0倍。通常,这种罐式集装箱的长度是罐式集装箱在第二壁处的直径的1.0-12倍,优选地,长度是其直径的2.0-8.0倍。

罐式集装箱还包括用于供应和排出集装箱的液体内容物的排放孔。排放孔位于第一壁中、非常靠近第一壁与圆周壁的界面、或者位于界面处。当排放孔存在于圆周壁与第一壁的界面处时,则可以部分地存在于圆周壁中并且部分地存在于第一壁中。喷嘴连接到排放孔,所述喷嘴通常是管状结构,所述管状结构在排放孔的位置处与集装箱成特定角度延伸,其中排放孔与喷嘴的开口对准。该喷嘴被称为“集装箱喷嘴”。

当使用罐式集装箱时,优选地将罐式集装箱定向成使得排放孔面向地面;例如,当罐式集装箱是圆柱形的并且纵向轴线是基本上水平的时,则罐式集装箱被定向成使得排放孔位于罐式集装箱的底部处。当使用罐式集装箱时,与罐式集装箱成角度延伸(并且在集装箱外部)的集装箱喷嘴优选地也面向地面和/或指向地面。集装箱喷嘴设置有用于将其连接到连接单元的紧固构件。该单元包括互补的紧固构件。

罐式集装箱的圆周壁包括底部长度,所述底部长度是第一壁与第二壁之间在圆周壁的包括排放孔或与排放孔邻接的那部分上的距离。考虑到在操作情况下排放孔面向地面的事实,圆周壁的底部长度是在圆周壁的纵向方向上测量的圆周壁(和罐式集装箱)的面向地面的那部分处。因此,底部长度与罐式集装箱在其底部处的长度相同。通常,罐式集装箱的底部在纵向方向上是笔直的(基本上未弯曲)。因此,底部长度通常是集装箱的圆周壁的在纵向方向上是笔直的且面向地面的区段。

罐式集装箱的两个壁都具有壁高度。第一壁的壁高度(即,第一壁高度(29))是沿着第一壁的内表面测量的从排放孔到相对的、圆周壁与罐的第一端部部分处的第一壁的界面的距离。如果第一壁不是弯曲而是平坦的,则第一壁的壁高度与罐式集装箱在第一壁处的直径一致(如同例如图7中的情况)。第二壁的壁高度(即,第二壁高度(29'))是从底部长度在第二端部部分处的端部测量并沿第二壁的内表面测量的、圆周壁与罐的第二端部部分处的第二壁的两个相对界面之间的距离。如果第二壁不是弯曲而是平坦的,则第二壁的壁高度与罐式集装箱在第二壁处的直径一致(如同例如图7中的情况)。

当使用其中第一壁和第二壁具有相同尺寸的罐式集装箱时(例如,当罐式集装箱关于垂直于圆柱体的对称轴对称时),则第一壁高度(29)等于第二壁高度(29'),如同例如图1和图7的情况。

在本发明组装件中,内衬存在于罐式集装箱的内部。必须经由与排放孔不同的孔将内衬引入罐式集装箱中。因此,罐式集装箱包括足够大以使(折叠的)内衬通过的孔。通常,这样的孔是人孔,例如足够大以使一个人通过的孔,例如直径在25-50cm范围内的孔。所述孔通常配备有门以封闭所述孔。优选地,人孔与排放孔位于同一壁中,特别是第一壁,从而使内衬在罐式集装箱中的定位容易进行。通常,罐式集装箱还包括用于在填充集装箱期间释放空气的通风孔。

内衬由至少两个片材、优选矩形片材制成,它们在其端部处密封在一起,从而形成封闭的隔室。当在内衬的壁中使用多于两个片材时,如果在密封之前片材中存在刺孔,则泄漏的机会较小。因此,优选地,内衬由密封在一起的四个(或更多个)片材制成(“袋中袋体系”)。

片材本身可以是分层的,并且因此包括在将所得片材密封到另一片材之前已经胶合在一起的多个层。通常,片材包括至少一个基本上不透空气和水的阻挡层。片材优选地具有基本上相同的形状,使得在密封之后形成基本上平坦的内衬,即,当内衬基本上为空时,其形状为平坦的。内衬也可以由单个片材制成,所述单个片材制成软管状(具有圆周表面),从所述单个片材仅必须将两个开口端密封在一起以形成封闭的隔室。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内衬(40)的纵向尺寸(41a)在8-10米的范围内、优选地在8.2-9.0米的范围内,而横向尺寸(41b)在4-6米的范围内、优选地在4.2-5.0米的范围内。在这种内衬中或在本发明的任何其他内衬中,从喷嘴到最近短边缘(42b)的距离在1.0-1.5米的范围内。

内衬(40)优选地包括柄部(52),例如附接到内衬(40)的两个不同点(优选地两个远点,诸如相对边缘上的点)的柄部。通常优选的是,柄部(52)存在于内衬(40)的与内衬(40)的包括内衬喷嘴(45)的一侧相对的那一侧上。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柄部(52)是条带,例如塑料条,特别是由与内衬(40)相同的片材材料制成。这种条带的一端可以连接到一个短边缘(42b),而这种条带的另一端连接到另一个短边缘(42b),使得所述条带存在于中心线(49)上并与其对准(参见图8)。此外,然后优选的是,条带存在于内衬(40)的与包括内衬喷嘴(45)的一侧相对的那一侧上。

当柄部(52)是存在于内衬(40)的与包括内衬喷嘴(45)的一侧相对的那一侧上的条带时,所述条带的第一端部在最远离喷嘴(45)的第二短边缘(42b2)处连接到内衬(40),或者在距第二短边缘(42b2)一定距离处连接到内衬(40),所述距离小于纵向尺寸(41a)的0.30倍、小于0.25倍、小于0.20倍、小于0.15倍、小于0.10倍或小于0.05倍。这种条带优选地终止于另一个短边缘(42b1)(即,最靠近内衬喷嘴(45)的短边缘)处,使得条带对于站在人孔(30)前面的操作员来说是能够触及的。因此,条带具有在条带表面上测量的与第一端部相距一定距离的第二端部,所述距离为内衬(40)的纵向尺寸(41a)的至少0.75倍、至少0.80倍、至少0.85倍、至少0.90倍、至少0.95倍、至少1.0倍、至少1.05倍、至少1.10倍、至少1.15倍、至少1.20倍或至少1.25倍。通常,条带本身的长度是在条带表面上测量的、在内衬(40)的纵向尺寸(41a)的0.75-1.3倍的范围内、优选地为0.85-1.15倍。

条带的第二端部也可以连接到内衬(40)。在此类情况下,条带的第一端部的连接件与条带的第二端部的连接件之间的距离原则上等于或小于条带的长度。通常,所述距离至少是条带长度的0.90倍。

优选地,条带连接到内衬的两个短边缘(42b)(一个端部在一个短边缘(42b2)处,而另一端部在另一短边缘(42b1)处),使得条带在内衬(40)的整个长度上延伸。在这种情况下,条带的长度原则上至少与纵向尺寸(41a)一样长。

柄部(52)的存在具有多种功能,所述功能在应用内衬时是有利的。首先,柄部保护实际的内衬,以免与罐式集装箱的面向条带的内壁接触。当内衬被填充时,条带位于罐中的最高位置处,即,最远离排放孔所在的底部。在运输期间,内衬的此部分易于在加速和减速期间移动,并可能因此反复接触罐式集装箱的内壁。然后,它可能会磨损并变弱。柄部形成了防止这种情况的保护层。柄部(52)的第二功能是可以帮助从罐式集装箱中排出最后的液体痕迹。操作员可以拉动柄部的连接到最远短边缘(42b2)的那部分,然后拉动柄部(52)与内衬一起通过人孔并拉出罐式集装箱外。当最远短边缘(42b2)在柄部的第一次拉动作用下被提升一点并在进一步拉动过程中接近排放孔时,内衬中的剩余液体被迫从内衬中流出并从罐式集装箱中通过排放孔流出。柄部(52)的第三功能是它有助于将内衬从罐式集装箱中移出。在继续拉动柄部之后,柄部与内衬的最远连接点最终将到达人孔,使得可以轻松地将整个内衬经由人孔从罐式集装箱中移除。

(平坦的)内衬的形状通常是矩形形状。这意味着内衬具有纵向尺寸(长尺寸-其长度)和横向尺寸(短尺寸-其宽度),这些尺寸是垂直的或至少基本上垂直的。因此,内衬具有两个长边缘(42a)和两个短边缘(42b)。更具体地,内衬具有第一长边缘(42a1)和第二长边缘(42a2);以及更靠近喷嘴的第一短边缘(42b1)和距喷嘴更远的第二短边缘(42b2)。边缘可以是笔直的或弯曲的,并且矩形的拐角可以是弯曲的。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内衬的纵向尺寸(41a)与横向尺寸(41b)的比率在1-5的范围内、特别是在1.5-3.0的范围内。

当在内衬表面上测量并且沿着第一壁和第二壁的内表面测量时,本发明组装件中的内衬的长度等于罐式集装箱的底部长度加上罐式集装箱的第一壁的壁高度的0.4-2.0倍、优选地0.5-1.0倍,再加上罐式集装箱的第二壁的壁高度的0.4-2.0倍、优选地0.5-1.0倍。这些尺寸确保内衬在装满罐式集装箱内部的液体时足够大以接收来自罐式集装箱壁的完全支撑,并且本身不会承受不可接受的张力。

类似地,当在内衬表面上测量并且沿着圆周壁的内表面测量时,本发明组装件中的内衬的宽度在围绕圆周壁的内圆周的0.4-1.0倍的范围内、优选地在0.5-0.8倍的范围内。优选地,选择宽度以使得其比围绕周壁的内圆周的一半大2-20%。如果内圆周在集装箱的整个长度上不是恒定的,则用于确定组装件中内衬的宽度的内圆周是第一壁与第二壁之间的最大内圆周。

内衬包括用于供应和排出液体的开口。该开口合并到内衬喷嘴中,并且位于沿着内衬的纵向尺寸延伸的中心线上或其附近。内衬和罐式经由其喷嘴连接。内衬喷嘴延伸穿过罐式集装箱的排放孔并穿过集装箱喷嘴的至少一部分。喷嘴与内衬的中心线朝向内衬的最近短边缘的角度通常在30-75°的范围内。

通常,内衬喷嘴的外部形状与集装箱喷嘴的内部形状相对应。然后,内衬喷嘴例如通过内衬喷嘴上的脊部附接到集装箱喷嘴,所述脊部落入集装箱喷嘴的对应凹槽中,或者落在集装箱喷嘴的端部上。内衬的可能在集装箱外部的唯一部分是内衬喷嘴的延伸穿过集装箱喷嘴并从集装箱喷嘴突出的一部分。然而,这不是必须的,因为内衬喷嘴的端部也可以保持在集装箱喷嘴内。通常,内衬只有一个开口。

当使用本发明组装件时,排放孔通常面向地面,这意味着罐式集装箱的纵向轴线基本上水平,并且罐式集装箱绕其纵向轴线旋转,使得排放孔最靠近地面(如图1所示)。在这种取向下,内衬搁置在集装箱的内圆周表面的底部上。

内衬优选地以使得沿着包括内衬喷嘴的纵向尺寸的中心线与罐式集装箱的底部长度对准的方式在罐式集装箱中定向。

从图7中可以看出,纵向尺寸和横向尺寸超过了罐式集装箱的纵向尺寸和横向尺寸,因此内衬必须以某种方式折叠和/或卷起,才能将内衬实际引入罐式集装箱的内部中。因此,可以按照以下方式折叠内衬(图9)。

-存在包括两条折叠线的第一折叠结构,其中内衬(40)的第一长边缘(42a1)和第二长边缘(42a2)各自折叠在中心线(49)上(即,它们通过该线)并且折叠在内衬的与包含内衬喷嘴(45)的一侧相对的一侧处,使得第一折叠线(F1)和第二折叠线(F2)基本上平行于中心线(49),每条折叠线(F1)和(F2)出现于距中心线(49)一定距离处,所述距离在短边缘(42b)长度的0.17与0.25倍之间、优选地在0.17与0.20倍之间,并且每条折叠线(F1)和(F2)用作具有第一折叠结构的内衬的新的长边缘;

-存在包括两条折叠线的第二折叠结构,其中具有第一折叠结构的内衬(40)的第一折叠线(F1)和第二折叠线(F2)各自被折叠而不通过中心线(49)并且折叠在内衬(40)的与包含内衬喷嘴(45)的一侧相对的那一侧处,使得第三折叠线(F3)和第四折叠线(F4)基本上平行于中心线(49),其中第三折叠线(F3)存在于第二长边缘(42a2)与第一折叠线(F1)之间,并且第四折叠线(F4)存在于第一长边缘(42a1)与第二折叠线(F2)之间;

-存在包括两条折叠线的第三折叠结构,其中具有第一折叠结构和第二折叠结构的内衬(40)的第一短边缘(42b1)和第二短边缘(42b2)朝向彼此折叠并且折叠在内衬(40)的与包含内衬喷嘴(45)的一侧相对的那一侧处,使得第五折叠线(F5)和第六折叠线(F6)基本上垂直于中心线(49),其中第五折叠线(F5)邻接内衬喷嘴(45)或与内衬喷嘴(45)的距离小于内衬喷嘴(45)与第一短边缘(42b1)之间的最小距离的五分之一,并且其中第六折叠线(F6)相较于内衬喷嘴(45)更靠近第二短边缘(42b2)。

-任选地,具有第一折叠结构、第二折叠结构和第三折叠结构的内衬(40)从第六折叠线(F6)朝内衬喷嘴(45)卷起,因为卷起的部分位于内衬(40)的与包含内衬喷嘴(45)的一侧相对的一侧处。

因此,第三折叠线(F3)存在于第一折叠线(F1)与第二长边缘(42a2)之间;并且第四折叠线(F4)存在于第二折叠线(F2)与第一长边缘(42a1)之间。以此方式,在折叠期间,两个长边缘(42a)在第三折叠线(F3)和第四折叠线(F4)上都没有移位。继而,这减少了折叠在第三折叠线(F3)和第四折叠线(F4)上之后堆叠的层。这样可以在填充过程中使内衬更顺畅地展开,并减少内衬中张力形成的机会。这种折叠方式在高内衬宽度时特别有利,例如当短边缘(42b)长于3.0m、长于3.20m或长于3.45m时。

因此,本发明进一步涉及一种用于折叠内衬的方法,包括

-将内衬(40)的第一长边缘(42a1)折叠在中心线(49)上(即,它通过该线)并且折叠在内衬的与包含内衬喷嘴(45)的一侧相对的一侧处,使得第一折叠线(F1)形成为基本上平行于中心线(49),第一折叠线(F1)出现于距中心线(49)一定距离处,所述距离在短边缘(42b)长度的0.17与0.25倍之间、优选地在0.17与0.20倍之间,第一折叠线(F1)用作内衬的新的长边缘;此后

-将内衬(40)的第二长边缘(42a2)折叠在中心线(49)上(即,它通过该线)并且折叠在内衬的与包含内衬喷嘴(45)的一侧相对的一侧处,使得第二折叠线(F2)形成为基本上平行于中心线(49),第二折叠线(F2)出现于距中心线(49)一定距离处,所述距离在短边缘(42b)长度的0.17与0.20倍之间、优选地在0.17与0.20倍之间,第二折叠线(F2)用作内衬的新的长边缘;此后

-折叠内衬(40)的第一折叠线(F1)而不通过中心线(49),并且折叠在内衬(40)的与包含内衬喷嘴(45)的一侧相对的一侧处,使得第三折叠线(F3)形成为基本上平行于中心线(49),其中第三折叠线(F3)存在于第二长边缘(42a2)与第一折叠线(F1)之间;此后

-折叠内衬(40)的第二折叠线(F2)而不通过中心线(49),并且折叠在内衬(40)的与包含内衬喷嘴(45)的一侧相对的一侧处,使得第四折叠线(F4)形成为基本上平行于中心线(49),其中第四折叠线(F4)存在于第一长边缘(42a1)与第二折叠线(F2)之间;此后

-将第一短边缘(42b1)朝向内衬(40)的第二短边缘(42b2)折叠,并且折叠在内衬(40)的与包含内衬喷嘴(45)的一侧相对的一侧处,使得第五折叠线(F5)形成为基本上垂直于中心线(49),其中第五折叠线(F5)邻接内衬喷嘴(45)或与内衬喷嘴(45)的距离小于内衬喷嘴(45)与第一短边缘(42b1)之间的最小距离的五分之一;此后

-将第二短边缘(42b2)朝向内衬(40)的第一短边缘(42b1)折叠,并且折叠在内衬(40)的与包含内衬喷嘴(45)的一侧相对的一侧处,以便第六折叠线(F6)形成为基本上垂直于中心线(49),其中第六折叠线(F6)相较于内衬喷嘴(45)更靠近第二短边缘(42b2);此后

-任选地,将内衬(40)从第六折叠线(F6)朝内衬喷嘴(45)卷起,其中卷起的部分位于内衬(40)的与包含内衬喷嘴(45)的一侧相对的一侧处。

当然,应当理解,形成第一折叠线(F1)和第二折叠线(F2)的次序是任意的;如同形成第三折叠线(F3)和第四折叠线(F4)的次序;以及按照形成第五折叠线(F5)和第六折叠线(F6)的次序。然而,必须在形成第三折叠线(F3)和第四折叠线(F4)之前形成第一折叠线(F1)和第二折叠线(F2);并且必须在形成第五折叠线(F5)和第六折叠线(F6)之前形成第三折叠线(F3)和第四折叠线(F4)。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通过上述折叠方法可获得的折叠内衬。

包括内衬喷嘴的开口优选地位于距内衬的短边缘相当大的距离处。在这样的距离下,在底部长度与罐式集装箱的任一壁的界面附近不存在短边缘。例如,短边缘存在于底部长度和第一壁的中心的至少一半处。这对于在将内衬填充到罐式集装箱中期间内衬的展开是有利的,并且防止了内衬片材和密封件上的不期望的高力。例如,内衬喷嘴与内衬的短边缘之一之间的最短距离在第一壁的沿其内表面测量的壁高度的0.1-2.0倍的范围内、优选地在0.2-1.0倍的范围内、更优选地在0.4-0.8倍的范围内。

因此,内衬具有与罐式集装箱的尺寸有关的三种量度;1)其长度;2)其宽度;3)喷嘴的位置(特别是从喷嘴到最近短边缘的最短距离)。

连接单元具有多种功能。首先,连接单元能够在与内衬喷嘴建立连接的同时紧固到集装箱喷嘴,从而使其与内衬的内部流体连通。第二,连接单元能够通过用作集装箱喷嘴上的塞子来将集装箱喷嘴(并且因此整个集装箱)与环境隔离,和/或能够控制液体通过连接单元。为此,所述单元可以包括阀门。第三,连接单元加强了内衬喷嘴与集装箱喷嘴之间的连接,使得内衬喷嘴在填充、清空、储存或运输罐式集装箱期间不会移位。第四,连接单元能够例如经由软管或管连接到外部单元,诸如供应系统或排放系统。以此方式,内衬的内部能够与外部供应/排放系统流体连通。通过连接单元中的阀门,可以有意地阻止或解除流体连通。连接单元的第五个功能是将其推向最初存在于内衬喷嘴中的可移动盖。这将在下文本发明的方法中进一步详细说明。

连接单元包括用于连接到集装箱喷嘴的紧固构件。因此,集装箱喷嘴包括与连接单元的紧固构件互补的紧固构件。优选地,连接单元还包括用于连接到外部供应/排放系统、特别是连接到作为这样的系统的一部分的软管或管的紧固构件。

连接单元基本上是可引导液体从罐式集装箱流动(或流入罐式集装箱中)的管,所述管的第一端部部分连接到罐式集装箱,并且第二端部部分连接到可供应或接收液体的外部单元。所述管可以通过存在于第二端部部分处的闭合构件封闭。所述闭合构件可以是阀门或盖,以调节或完全阻止液体流入或流出罐式集装箱。

当连接单元连接到集装箱喷嘴时,管的第一端部部分存在于内衬喷嘴和集装箱喷嘴中。它甚至可以延伸穿过内衬喷嘴并通过排放孔,使得端部存在于内衬和罐式集装箱中。

以此方式,通过与集装箱喷嘴的紧固连接,由于管的第一端部部分压靠内衬喷嘴的内部,因此内衬喷嘴到集装箱喷嘴的附接被紧固。这是由管的第一端部部分施加的向外的力。该力的第二个结果是,在内衬喷嘴与管的第一端部部分之间实现了非常紧密的连接。为了改进连接的气密性和/或液密性,连接单元的第一端部部分和/或内衬喷嘴可具有圆锥形状。

在连接单元就位的情况下,液体流仅接触连接单元的管和内衬喷嘴。在填充或排空罐式集装箱期间,集装箱喷嘴(仅在罐式集装箱的其余部分处)不会与通过连接单元的液体接触。

本发明组装件包括彼此连接的三个部件。当内衬喷嘴被集装箱喷嘴封闭时,通过将集装箱喷嘴附接到内衬喷嘴来将罐式集装箱与内衬连接。连接单元通过每个实体上的互补紧固构件连接到集装箱喷嘴。同时,连接单元的第一端部压靠喷嘴的内壁,从而产生向外的力,因此内衬喷嘴与连接单元之间存在直接连接。进入或离开罐式集装箱的任何液体进料都无需与罐式集装箱的任何部分接触、无需与其内表面接触、也无需与集装箱喷嘴接触。因此,整个装罐式集装箱本身不会与液体进料接触。在使用之后,可以断开连接单元,并可以经由(人)孔移除内衬,使得罐式集装箱可以在不进行中间清洁的情况下再次使用。

优选地,连接单元的第一端部部分穿过内衬喷嘴滑动得很远,以使其穿过内衬中的开口并穿过排放孔突出到罐式集装箱中。在这种情况下,在组装件中,连接单元的第一端部部分延伸穿过内衬喷嘴并突出到罐式集装箱和内衬中,例如突出到内衬中至少4cm、至少6cm或至少10cm。这样做的优点是,当内衬例如在排空期间塌缩并且由于流体的抽吸而使内衬的一圈位于排放孔的前面时,排放孔不容易被内衬自身堵塞。为了允许液体适当流动,第一端部部分可沿着其长度(在管的圆周表面上)配备有开口或凹口。以此方式,任何不能通过管的主开口的液体至少能够从侧面通过。例如,第一端部部分突出到罐式集装箱中至少4cm、至少8cm或至少15cm。

在特定组装件中,1)罐式集装箱是圆柱体(即,其内径在其整个长度上基本上恒定),所述圆柱体的内径在2.2-2.5米的范围内,而底部长度在5.5-6.5米的范围内、尤其在5.9-6.1米的范围内;并且2)内衬具有矩形形状,所述内衬的纵向尺寸(41a)在8-10米的范围内、优选地在8.2-9.0米的范围内,横向尺寸(41b)在4-6米的范围内、优选地在4.2-5.0米的范围内,内衬还具有从喷嘴到最近短边缘(42b)的距离,所述距离在1.0-1.5米的范围内。

本发明进一步涉及一种用于本发明组装件的内衬(40),所述内衬(40)包括至少两个、优选地四个彼此上下叠置且在其边缘(42)处密封在一起的片材(46),内衬(40)包括

-内衬(40)的两个短边缘(42b)之间的纵向尺寸(长度)(41a);

-内衬(40)的两个长边缘(42a)之间的横向尺寸(宽度)(41b),所述横向尺寸(41b)垂直于纵向尺寸(41a);

-合并到内衬喷嘴(45)中的开口(44),其中开口(44)位于沿着内衬(40)的纵向尺寸(41a)延伸的中心线(49)上或其附近。

内衬喷嘴(45)优选地设置有塞子(50),所述塞子封闭内衬喷嘴(45),当内衬(40)位于本发明组装件(10)中时,塞子(50)能够释放到内衬(40)中。这种塞子(50)使内衬(40)的内部与环境保持隔离,从而防止了内衬(40)在其填充到组装件(10)中之前受到污染。

本发明进一步涉及一种用于制备本发明组装件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提供如上文所述的罐式集装箱(20);

-提供如上文所述的内衬(40),其中

1)当在内衬(40)的表面上测量时,其纵向尺寸(41a)等于罐式集装箱(20)的底部长度(28)加上第一壁高度(29)的0.4-2.0倍加上第二壁高度(29')的0.4-2.0倍;并且

2)当在内衬(40)的表面上测量时,其横向尺寸(41b)在围绕圆周壁(23)的内圆周的0.4-1.0倍的范围内,其中,在圆周壁(23)的内表面上测量,内圆周是存在于第一壁(24a)与第二壁(24b)之间的最大圆周;并且

3)内衬喷嘴(45)与内衬(40)的短边缘(41b)之一之间的最短距离在第一壁(24a)的壁高度的0.1-2.0倍的范围内;

-提供如上文所述的连接单元(60);

-通过将内衬(40)穿过人孔(30)来使其进入罐式集装箱(20)的内部;

-将内衬喷嘴(45)压入集装箱喷嘴(26)中,并将内衬(40)与罐式集装箱(20)对准,使得内衬(40)的中心线(49)基本上在底部长度(28)的方向上;

-将连接单元(60)的管(61)的第一端部部分(61a)从罐式集装箱(20)的外部推入集装箱喷嘴(26)和内衬喷嘴(45)中;并且在内衬(40)被塞子(50)堵塞的情况下,将塞子(50)向后推入内衬(40)中;并且

-通过将紧固构件(27)与紧固构件(64)连接来将连接单元(60)紧固到集装箱喷嘴(26)。

如果内衬设置有塞子,则通过将连接单元(60)的管(61)的第一端部部分(61a)从罐式集装箱(20)的外部推入集装箱喷嘴(26)和内衬喷嘴(45)中,将堵塞内衬喷嘴的塞子向后推入内衬中。以此方式,塞子从内衬喷嘴(45)释放,并且因此打开内衬喷嘴,从而使流体通过内衬喷嘴成为可能。当集装箱喷嘴(26)同时(或之后很快地)通过紧固构件(27)和(64)连接到连接单元时,内衬喷嘴与管(61)的第一端部部分(61a)之间的紧密连接得以实现。该规程的优点在于,最大程度地减少了组装件(10)的与要注入内衬中的流体接触的部件的任何污染。此外,在连接时,进入或离开罐式集装箱的任何流体都通过罐式集装箱的排放孔(25),而不会与罐式集装箱的任何部分接触,诸如其内壁和集装箱喷嘴(26)。

在本发明的方法中,优选的是,第一端部部分(61a)穿过内衬喷嘴(45)被推动得很远,以至于第一端部部分出现在内衬喷嘴(45)的与进入内衬喷嘴(45)的一侧相对的一侧处。这意味着第一端部部分(61a)位于内衬(40)中。实际上,这也意味着第一端部部分位于罐式集装箱(20)中,因为开口(44)(所述开口位于内衬喷嘴(45)与内衬(40)的接合部处)存在于罐式集装箱(20)内部、邻近于排放孔(25)(所述排放孔位于集装箱喷嘴(26)与罐式集装箱(20)的接合部处)。因此,在这种方法中,将第一端部部分(61a)推入集装箱喷嘴(26)和内衬喷嘴(45)中,直到第一端部部分延伸穿过集装箱喷嘴(26)并穿过内衬喷嘴(45)进入罐式集装箱(20)并进入内衬(40)中。

第一端部部分(61a)不必在其整个圆周上突出到罐式集装箱(20)中。例如,圆周的某些部分仍可能位于内衬喷嘴(45)内或与开口(44)一致。换句话说,在这种情况下,第一端部部分(61a)在开口(44)的整个圆周处不通过内衬喷嘴(26)突出到内衬(40)中。当连接单元(60)的第一端部部分(61a)具有倾斜端部时情况可能是这样的,所述倾斜端部通过排放孔(25)突出到罐式集装箱(20)中,即,该端部可以被认为具有斜切口。

在这种情况下,那么优选的是,第一端部部分(61a)的具有到罐中的最小延伸部(或根本没有延伸部)的部分最靠近底部长度(28)(即,最靠近集装箱的底部)。

换句话说,相较于第一端部部分(61a)的更加远离底部长度(28)的相对部分,第一端部部分(61a)的靠近底部长度(28)的部分然后具有到内衬(40)中的更小延伸部。在这种情况下,具有如下优点:当连接单元(60)被放置到位时,第一端部部分(61a)刺穿内衬的机会最小化,而同时防止了排放孔被内衬本身堵塞(当内衬在排空期间塌缩并且内衬的一部分由于流体的抽吸而最终排到排放孔的前面时,在不幸的情况下可能发生堵塞)。

当端部部分(61a)突出到内衬(40)中时,这优选为至少4cm。它也可以是至少10cm、至少15cm、至少20cm、至少25cm、至少30cm或至少40cm。

优选地,将在本发明的方法中提供的内衬折叠。更优选地,根据如上文所述的折叠图案将内衬折叠。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从外部单元向本发明组装件填充流体,特别是液体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将外部单元优选地利用软管连接到组装件(10)的连接单元(60),然后使流体从外部单元经由软管流入组装件(10)中。

在外部单元连接到连接单元期间或之后,必须在两个部分之间实现流体连通。例如,如果阀门存在于连接单元上,则在将液体填充到罐式集装箱之前需要打开阀门。

在本发明的填充方法中,优选的是,在开始填充组装件时,内衬被折叠(即,内衬处于折叠状态)。可能还会如图9和图10所示将内衬卷起。当罐式集装箱中的液体量增加时,内衬将自行展开(如果最初内衬也被卷起,则展开)。内衬在填充之前处于折叠状态对于填充是有利的,因为填充然后会更平稳地进行并且不会在内衬片材和密封件中产生应力,所述应力可能导致内衬破裂。此外,以此方式,空的部分不会被例如内衬的已填充的其他部分的质量堵塞,所述质量可能会压在空的部分上并且因此阻止它们被填充(自堵塞)。利用如上文所述的内衬的特定折叠图案,展开和填充特别有利地在内衬破裂和自堵塞的机会最小的情况下发生。

在特定方法中,1)罐式集装箱是圆柱体(即,其内径在其整个长度上基本上恒定),所述圆柱体的内径在2.2-2.5米的范围内,而底部长度在5.5-6.5米的范围内、尤其在5.9-6.1米的范围内;并且2)内衬具有矩形形状,所述内衬的纵向尺寸(41a)在8-10米的范围内、优选地在8.2-9.0米的范围内,横向尺寸(41b)在4-6米的范围内、优选地在4.2-5.0米的范围内,内衬还具有从喷嘴到最近短边缘(42b)的距离,所述距离在1.0-1.5米的范围内。

本发明组装件的优点在于,使用连接单元提供了一种简单且可靠的手段,以在集装箱中的内衬与提供或接收罐式集装箱的流体进料的外部单元之间建立紧密连接。此外,这种流体不与罐式集装箱或集装箱的任何附件诸如集装箱喷嘴接触。与流体接触的连接单元很容易从罐式集装箱中移除,并且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清洁。

本发明组装件的另一优点在于,集装箱中的液体在排空时不与罐式集装箱中存在的任何空气接触。在填充之前,内衬是空的,并且原则上不包含任何空气。在填充期间,内衬的体积增大并排出在给罐式集装箱进料之前存在于罐式集装箱中的气体(通常是空气)。该气体通常经由通风孔离开罐式集装箱。这种非大气填充防止了可能由于氧化而引起的液体进料的劣化。

非大气填充的另一优点在于,在集装箱(内衬)的填充期间,可以通过在罐式集装箱中向内衬施加反压来抑制泡沫形成,特别是当液体包含溶解的二氧化碳(诸如在啤酒中)时。通常在不存在内衬的情况下施加反压是通过惰性气体诸如二氧化碳或氮气,或通过特殊设计的特定气体混合物来进行的。然而,当内衬存在于罐式集装箱中时,可以用任何可用的气体来进行。所述气体也可能是空气,其使用起来对环境无害。

29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传送带用纤维增强层以及传送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