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动连接结构及盒体

文档序号:1792143 发布日期:2021-11-05 浏览:38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转动连接结构及盒体 (Rotary connecting structure and box body ) 是由 陈锋泽 吴海全 张志军 彭久高 于 2020-07-14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申请涉及盒体技术领域,提供一种转动连接结构及盒体。转动连接结构包括盖侧连接组件和底侧连接组件,盖侧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转动臂和第二转动臂,第一转动臂开设有第一转动孔,第二转动臂开设有第二转动孔;底侧连接组件包括转接座、转轴、与盒底连接且位于转接座一侧的第一抵持件,以及与盒底连接且位于转接座另一侧的第二抵持件,转接座开设有贯通设置的转接孔,转轴依次与第一转动孔、转接孔和第二转动孔套接配合;第一抵持件位于第一转动臂的内侧,且向外弹性抵持第一转动臂;第二抵持件位于第二转动臂的内侧,且向外弹性抵持第二转动臂。上述转动连接结构的整体强度、使用寿命、可靠性和稳定性均得到了保障。(The application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box bodies and provides a rotary connecting structure and a box body. The rotating connection structure comprises a cover side connection assembly and a bottom side connection assembly, the cover side connection assembly comprises a first rotating arm and a second rotating arm, the first rotating arm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rotating hole, and the second rotating arm is provided with a second rotating hole; the bottom side connecting assembly comprises an adapter, a rotating shaft, a first abutting piece and a second abutting piece, wherein the first abutting piece is connected with the box bottom and is positioned on one side of the adapter, the second abutting piece is connected with the box bottom and is positioned on the other side of the adapter, the adapter is provided with a through switching hole, and the rotating shaft is sequentially matched with the first rotating hole, the switching hole and the second rotating hole in a sleeved mode; the first abutting piece is positioned at the inner side of the first rotating arm and elastically abuts against the first rotating arm outwards; the second abutting piece is positioned at the inner side of the second rotating arm and elastically abuts against the second rotating arm outwards. The overall strength, the service life, the reliability and the stability of the rotary connecting structure are guaranteed.)

转动连接结构及盒体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盒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转动连接结构及盒体。

背景技术

盒体通常包括盒底及能够盖合盒底的盒盖,其中,盒盖通常通过转动臂与架设于盒底上的转轴转动连接,以实现盒盖与盒底之间的转动连接。传统地,为保障盒盖在转动过程中的平稳性,转动臂的用于与转轴套接配合的长度均普遍较长,盒底对转轴两端的支撑作用会因此而受限,导致转轴与转动臂连接区域的强度相对较弱,如此难免会对转动连接结构的整体强度和使用寿命均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但若缩小转动臂用于与转轴套接配合的长度,其又易导致盒盖在相对盒底转动的过程中出现晃动、不稳等情况,致使转动连接结构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较差。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转动连接结构,以解决现有转动连接结构存在的整体强度、使用寿命、可靠性和稳定性较差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转动连接结构,用于转动连接盒底和盒盖,包括:

盖侧连接组件,包括均与所述盒盖连接且相互间隔设置的第一转动臂和第二转动臂,所述第一转动臂于其面向所述第二转动臂的一侧开设有第一转动孔,所述第二转动臂于其面向所述第一转动臂的一侧开设有第二转动孔;

底侧连接组件,包括与所述盒底连接的转接座、与所述转接座连接的转轴、与所述盒底连接且位于所述转接座一侧的第一抵持件,以及与所述盒底连接且位于所述转接座另一侧的第二抵持件,所述转接座开设有贯通设置的转接孔,所述转轴依次与所述第一转动孔、所述转接孔和所述第二转动孔套接配合;

其中,所述第一抵持件位于所述第一转动臂的内侧,且向外弹性抵持所述第一转动臂;所述第二抵持件位于所述第二转动臂的内侧,且向外弹性抵持所述第二转动臂。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抵持件具有朝所述第一转动臂一侧凸出设置的第一抵持结构,所述第一转动臂于其与所述第一抵持件相抵持的侧面上凹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定位结构,各所述第一定位结构在所述第一转动臂的带动下能够依次经过所述第一抵持结构,并与所述第一抵持结构卡接配合;

所述第二抵持件具有朝所述第二转动臂一侧凸出设置的第二抵持结构,所述第二转动臂于其与所述第二抵持件相抵持的侧面上凹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定位结构,各所述第二定位结构在所述第二转动臂的带动下能够依次经过所述第二抵持结构,并与所述第二抵持结构卡接配合。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抵持结构具有用于与所述第一定位结构相配合的第一抵持面,所述第一定位结构具有用于与所述第一抵持结构相配合的第一定位面,所述第一抵持面和所述第一定位面均为弧面;

所述第二抵持结构具有用于与所述第二定位结构相配合的第二抵持面,所述第二定位结构具有用于与所述第二抵持结构相配合的第二定位面,所述第二抵持面和所述第二定位面均为弧面。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转动臂包括用于与所述转轴连接的第一转动部以及与所述第一转动部连接且与所述第一抵持件对位设置的第一抵持部,所述第一抵持部背离所述盒盖的一侧凹设有一个所述第一定位结构;

所述第二转动臂包括用于与所述转轴连接的第二转动部以及与所述第二转动部连接且与所述第二抵持件对位设置的第二抵持部,所述第二抵持部背离所述盒盖的一侧凹设有一个所述第二定位结构。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抵持部的内侧设有第一蓄力结构,所述第一蓄力结构用于抵持所述第一抵持结构并使所述第一抵持件产生向内的弹性变形;和/或,

所述第二抵持部的内侧设有第二蓄力结构,所述第二蓄力结构用于抵持所述第二抵持结构并使所述第二抵持件产生向内的弹性变形。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抵持部位于所述第一转动部背离所述盒盖的一侧,或所述第一抵持部位于所述第一转动部背离所述转接座的一侧;

所述第二抵持部位于所述第二转动部背离所述盒盖的一侧,或所述第二抵持部位于所述第二转动部背离所述转接座的一侧。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盖侧连接组件还包括与所述第一转动臂连接的第一抵靠臂,所述第一抵靠臂在所述第一转动臂绕所述转轴转动至打开位置时抵靠至所述盒底;

所述盖侧连接组件还包括与所述第二转动臂连接的第二抵靠臂,所述第二抵靠臂在所述第二转动臂绕所述转轴转动至所述打开位置时抵靠至所述盒底。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抵靠臂和所述第一抵持件位于所述第一转动臂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二抵靠臂和所述第二抵持件位于所述第二转动臂的相对两侧。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转轴至少于其一端的外周侧设有防滑结构。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盖侧连接组件为由五金材料制成的盖侧连接组件。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盒体,包括盒底和能够盖合所述盒底的盒盖,还包括所述转动连接结构。

本申请提供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转动连接结构先通过转接座对与转接孔套接配合的转轴形成有力的支撑,再通过转轴的凸出转接孔一侧孔口的一端与第一转动臂的第一转动孔套接,且通过转轴的凸出转接孔另一侧孔口的另一端与第二转动臂的第二转动孔套接,以在盖侧连接组件与底侧连接组件之间建立起转动连接关系,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转动连接结构将通过缩短化第一转动臂与第二转动臂的用于与转轴配合的长度,并强化转接座对转轴的支撑效果,以保障并增强转动连接结构的整体强度,且保障并延长转动连接结构的使用寿命。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转动连接结构随后再通过位于第一转动臂内侧的第一抵持件始终向外弹性抵持第一转动臂,尤其在第一转动臂绕转轴转动的过程中向外弹性抵持第一转动臂,以保障第一转动臂的运行平稳性;且通过位于第二转动臂内侧的第二抵持件始终向外弹性抵持第二转动臂,尤其在第二转动臂绕转轴转动的过程中向外弹性抵持第二转动臂,以保障第二转动臂的运行平稳性,基于此,可对转动连接结构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形成有效的保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盒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提供的盒体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提供的盒体在盒盖盖合盒底时的局部示意图一;

图4为图1提供的盒体在盒盖盖合盒底时的局部示意图二;

图5为图1提供的盒体在第一转动臂处于打开位置时的局部示意图;

图6为图1提供的盒体在第二转动臂处于打开位置时的局部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盒盖和盖侧连接组件的局部示意图一;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盒盖和盖侧连接组件的局部示意图二;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转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00’-盒底,200’-盒盖;

100-盖侧连接组件,110-第一转动臂,111-第一转动孔,112-第一定位结构,1121-第一定位面,113-第一转动部,114-第一抵持部,1141-第一蓄力结构;120-第二转动臂,121-第二转动孔,122-第二定位结构,1221-第二定位面,123-第二转动部,124-第二抵持部,1241-第二蓄力结构,130-第一抵靠臂,140-第二抵靠臂;

200-底侧连接组件,210-转接座,211-转接孔,220-转轴,221-防滑结构,230-第一抵持件,231-第一抵持结构,2311-第一抵持面,240-第二抵持件,241-第二抵持结构,2411-第二抵持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的具体实现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

请参阅图1、图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转动连接结构,用于转动连接盒底100’和盒盖200’,转动连接结构包括盖侧连接组件100和底侧连接组件200。

其中,请一并参阅图3、图4,盖侧连接组件100包括均与盒盖200’连接且相互间隔设置的第一转动臂110和第二转动臂120,第一转动臂110于其面向第二转动臂120的一侧开设有第一转动孔111,第二转动臂120于其面向第一转动臂110的一侧开设有第二转动孔121;底侧连接组件200包括与盒底100’连接的转接座210、与转接座210连接的转轴220、与盒底100’连接且位于转接座210一侧的第一抵持件230,以及与盒底100’连接且位于转接座210另一侧的第二抵持件240,转接座210开设有贯通设置的转接孔211,转轴220依次与第一转动孔111、转接孔211和第二转动孔121套接配合;其中,第一抵持件230位于第一转动臂110的内侧,且向外弹性抵持第一转动臂110;第二抵持件240位于第二转动臂120的内侧,且向外弹性抵持第二转动臂120。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盒底100’上连接有转接座210,转接座210于其一侧开设有贯通设置的转接孔211,转轴220从转接孔211的一侧孔口穿入并从转接孔211的另一侧孔口穿出,基于此,转轴220与转接座210建立起了一定的连接关系,且转轴220的容易因应力集中而弯曲变形的中间段得到了转接座210的有力的支撑,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转轴220因应力集中而完全变形,并对转轴220的强度形成了一定的保障。

转轴220的长度大于转接座210的宽度,转轴220的两端均凸出转接孔211的孔口设置。基于此,本实施例于盒盖200’上连接了两个相互间隔设置且宽度相对较短的第一转动臂110和第二转动臂120,第一转动臂110通过第一转动孔111与转轴220连接,第二转动臂120通过第二转动孔121与转轴220连接,基于此,第一转动臂110和第二转动臂120与转轴220建立了一定的连接关系,第一转动臂110和第二转动臂120能够绕转轴220做旋转运动,以配合转接座210与盒底100’的连接关系,实现盒盖200’与盒底100’之间的转动连接。其中,第一转动臂110、转接座210和第二转动臂120的宽度之和约等于转轴220的长度。且,由于第一转动臂110和第二转动臂120的宽度均相对较短,由转接座210支撑的转轴220将具有足够的强度以支撑第一转动臂110和第二转动臂120,从而可有效保障并增强转动连接结构的整体强度,从而可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并延长转动连接结构的使用寿命。

在此还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第一转动臂110和第二转动臂120的宽度相对被缩短化,仅凭第一转动臂110和第二转动臂120也许无法稳定地支撑并带动盒盖200’相对转轴220转动。基于此,本实施例于转接座210的两侧分别设置了第一抵持件230和第二抵持件240,第一抵持件230和第二抵持件240的底部均与盒底100’连接。第一抵持件230相对位于第一转动臂110的内侧,且向外弹性抵持第一转动臂110,基于第一抵持件230的设置,可对第一转动臂110始终形成一弹性抵持力,无论第一转动臂110是否处于转动过程中,基于该弹性抵持力,一方面,可相应避免第一转动臂110在无足够外力作用时脱离转轴220,从而可在一定程度上对第一转动臂110和转轴220的连接稳定性进行保障;另一方面,可避免第一转动臂110相对转轴220晃动、抖动,从而可保障第一转动臂110的状态平稳性,尤其保障第一转动臂110在绕转轴220转动过程中的状态平稳性。

同理,第二抵持件240相对位于第二转动臂120的内侧,且向外弹性抵持第二转动臂120,基于第二抵持件240的设置,可对第二转动臂120始终形成一弹性抵持力,无论第二转动臂120是否处于转动过程中,基于该弹性抵持力,一方面,可相应避免第二转动臂120在无足够外力作用时脱离转轴220,从而可在一定程度上对第二转动臂120和转轴220的连接稳定性进行保障;另一方面,可避免第二转动臂120相对转轴220晃动、抖动,从而可保障第二转动臂120的状态平稳性,尤其保障第二转动臂120在绕转轴220转动过程中的状态平稳性。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转动连接结构先通过转接座210对与转接孔211套接配合的转轴220形成有力的支撑,再通过转轴220的凸出转接孔211一侧孔口的一端与第一转动臂110的第一转动孔111套接,且通过转轴220的凸出转接孔211另一侧孔口的另一端与第二转动臂120的第二转动孔121套接,以在盖侧连接组件100与底侧连接组件200之间建立起转动连接关系,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转动连接结构将通过缩短化第一转动臂110与第二转动臂120的用于与转轴220配合的长度,并强化转接座210对转轴220的支撑效果,以保障并增强转动连接结构的整体强度,且保障并延长转动连接结构的使用寿命。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转动连接结构随后再通过位于第一转动臂110内侧的第一抵持件230始终向外弹性抵持第一转动臂110,尤其在第一转动臂110绕转轴220转动的过程中向外弹性抵持第一转动臂110,以保障第一转动臂110的运行平稳性;且通过位于第二转动臂120内侧的第二抵持件240始终向外弹性抵持第二转动臂120,尤其在第二转动臂120绕转轴220转动的过程中向外弹性抵持第二转动臂120,以保障第二转动臂120的运行平稳性,基于此,可对转动连接结构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形成有效的保障。

请参阅图3、图5,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抵持件230具有朝第一转动臂110一侧凸出设置的第一抵持结构231,第一转动臂110于其与第一抵持件230相抵持的侧面上凹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定位结构112,各第一定位结构112在第一转动臂110的带动下能够依次经过第一抵持结构231,并与第一抵持结构231卡接配合;请参阅图4、图6,第二抵持件240具有朝第二转动臂120一侧凸出设置的第二抵持结构241,第二转动臂120于其与第二抵持件240相抵持的侧面上凹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定位结构122,各第二定位结构122在第二转动臂120的带动下能够依次经过第二抵持结构241,并与第二抵持结构241卡接配合。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定位结构112为凹状结构,在第一转动臂110转动时,各第一定位结构112会同步随第一转动臂110绕转轴220转动。在各第一定位结构112转动至与第一抵持结构231相对的位置时,第一定位结构112会与第一抵持结构231卡位配合,此时,第一抵持件230通过第一抵持结构231弹性抵持第一定位结构112以弹性抵持第一转动臂110,并使第一转动臂110在无外力作用时稳定在该位置和状态。因而,通过采用上述方案,一方面,可通过各第一定位结构112分别与第一抵持结构231的卡位配合,对第一转动臂110的位置进行逐一定点、定位,以利于使用者对盒盖200’相对盒底100’的折叠位置进行定点判断;另一方面,通过各第一定位结构112分别与第一抵持结构231的卡位配合,能够逐一稳定第一转动臂110的特定位置和特定状态,以使盒盖200’在无外力作用时维持在特定位置和特定状态,例如,使盒盖200’维持在敞开盒底100’的状态,从而可保障并提高使用了该转动连接结构的盒体的状态稳定性和使用性能。

类似地,第二定位结构122为凹状结构,在第二转动臂120转动时,各第二定位结构122会同步随第二转动臂120绕转轴220转动。在各第二定位结构122转动至与第二抵持结构241相对的位置时,第二定位结构122会与第二抵持结构241卡位配合,此时,第二抵持件240通过第二抵持结构241弹性抵持第二定位结构122以弹性抵持第二转动臂120,并使第二转动臂120在无外力作用时稳定在该位置和状态。因而,通过采用上述方案,一方面,可通过各第二定位结构122分别与第二抵持结构241的卡位配合,对第二转动臂120的位置进行逐一定点、定位,以利于使用者对盒盖200’相对盒底100’的折叠位置进行定点判断;另一方面,通过各第二定位结构122分别与第二抵持结构241的卡位配合,能够逐一稳定第二转动臂120的特定位置和特定状态,以使盒盖200’在无外力作用时维持在特定位置和特定状态,例如,使盒盖200’维持在敞开盒底100’的状态,从而可保障并提高使用了该转动连接结构的盒体的状态稳定性和使用性能。

请参阅图3、图5,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抵持结构231具有用于与第一定位结构112相配合的第一抵持面2311,第一定位结构112具有用于与第一抵持结构231相配合的第一定位面1121,第一抵持面2311和第一定位面1121均为弧面;请参阅图4、图6,第二抵持结构241具有用于与第二定位结构122相配合的第二抵持面2411,第二定位结构122具有用于与第二抵持结构241相配合的第二定位面1221,第二抵持面2411和第二定位面1221均为弧面。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一定位结构112与第一抵持结构231对位配合时,第一定位面1121与第一抵持面2311基本相贴合,即第一抵持结构231通过第一抵持面2311与第一定位结构112的第一定位面1121接触,并对其形成弹性抵持力。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可在保障第一抵持结构231和第一定位结构112的配合能够实现定位第一转动臂110的位置、稳定第一转动臂110的位置、稳定第一转动臂110的状态等作用的基础上,降低第一定位结构112和第一抵持结构231解除配合关系的难度,以进一步保障并提高转动连接结构的操作便利性和可靠性,从而可在保障盒盖200’在敞开状态的稳定性的基础上,利于使用者轻松地对盒盖200’进行盖合操作。

类似地,在第二定位结构122与第二抵持结构241对位配合时,第二定位面1221与第二抵持面2411基本相贴合,即第二抵持结构241通过第二抵持面2411与第二定位结构122的第二定位面1221接触,并对其形成弹性抵持力。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可在保障第二抵持结构241和第二定位结构122的配合能够实现定位第二转动臂120的位置、稳定第二转动臂120的位置、稳定第二转动臂120的状态等作用的基础上,降低第二定位结构122和第二抵持结构241解除配合关系的难度,以进一步保障并提高转动连接结构的操作便利性和可靠性,从而可在保障盒盖200’在敞开状态的稳定性的基础上,利于使用者轻松地对盒盖200’进行盖合操作。

请参阅图5、图7、图8,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转动臂110包括用于与转轴220连接的第一转动部113以及与第一转动部113连接且与第一抵持件230对位设置的第一抵持部114,第一抵持部114背离盒盖200’的一侧凹设有一个第一定位结构112;请参阅图6、图7、图8,第二转动臂120包括用于与转轴220连接的第二转动部123以及与第二转动部123连接且与第二抵持件240对位设置的第二抵持部124,第二抵持部124背离盒盖200’的一侧凹设有一个第二定位结构122。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在转动连接结构的带动下,盒盖200’可相对盒底100’转动,且传统地,盒盖200’需具有两个极限位置,在其中一个极限位置,盒盖200’盖合了盒底100’,在另外一个极限位置,盒盖200’敞开了盒底100’。对应盒盖200’敞开了盒底100’的状态,此时第一转动臂110和第二转动臂120所处的位置在下文中设定为打开位置。

在此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第一转动孔111开设于第一转动部113,第一转动臂110通过第一转动部113与转轴220实现转动连接。第一抵持部114与第一转动部113连接,且与第一抵持件230对位设置,第一抵持件230通过弹性抵持第一抵持部114,以弹性抵持第一转动臂110。本实施例对第一抵持部114相对第一转动部113的位置关系不做任何限制,虽第一转动部113相对转接座210和转轴220的位置关系基本已定,但第一抵持部114可根据第一抵持件230的位置进行设置。因而,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可通过第一转动部113使第一转动臂110与转轴220轻松地建立有效、可靠的转动连接关系,还可通过第一抵持部114与第一抵持件230相抵持以提高第一转动臂110的运行平稳性,从而可有效保障并提升第一转动臂110的实施性能和使用性能。

第一定位结构112设有一个,且第一定位结构112凹设于第一抵持部114背离盒盖200’的一侧。在第一抵持部114随第一转动部113同步绕转轴220转动时,第一抵持部114将带动第一定位结构112转动,直至第一定位结构112转动至与第一抵持结构231相对的位置,并与第一抵持结构231相配合,此时,第一抵持件230通过第一抵持结构231弹性抵持第一定位结构112以弹性抵持第一转动臂110。基于此,与第一定位结构112相背设置的盒盖200’将势必完全敞开盒底100’的顶侧。因而,通过采用上述方案,一方面,可通过第一定位结构112与第一抵持结构231的配合,对第一转动臂110的打开位置进行定位,以提示使用者当前盒盖200’所处的位置即为敞开盒底100’的极限位置,并相应阻止使用者继续转动盒盖200’;另一方面,能够通过第一定位结构112与第一抵持结构231的配合稳定第一转动臂110的位置和状态,以使盒盖200’在无外力作用时维持在该位置,即,使盒盖200’维持在敞开盒底100’的状态,从而可保障并提高使用了该转动连接结构的盒体的状态稳定性和使用性能。

类似地,第二转动孔121开设于第二转动部123,第二转动臂120通过第二转动部123与转轴220实现转动连接。第二抵持部124与第二转动部123连接,且与第二抵持件240对位设置,第二抵持件240通过弹性抵持第二抵持部124,以弹性抵持第二转动臂120。本实施例对第二抵持部124相对第二转动部123的位置关系不做任何限制,虽第二转动部123相对转接座210和转轴220的位置关系基本已定,但第二抵持部124可根据第二抵持件240的位置进行设置。因而,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可通过第二转动部123使第二转动臂120与转轴220轻松地建立有效、可靠的转动连接关系,还可通过第二抵持部124与第二抵持件240相抵持以提高第二转动臂120的运行平稳性,从而可有效保障并提升第二转动臂120的实施性能和使用性能。

第二定位结构122设有一个,且第二定位结构122凹设于第二抵持部124背离盒盖200’的一侧。在第二抵持部124随第二转动部123同步绕转轴220转动时,第二抵持部124将带动第二定位结构122转动,直至第二定位结构122转动至与第二抵持结构241相对的位置,并与第二抵持结构241相配合,此时,第二抵持件240通过第二抵持结构241弹性抵持第二定位结构122以弹性抵持第二转动臂120。基于此,与第二定位结构122相背设置的盒盖200’将势必完全敞开盒底100’的顶侧。因而,通过采用上述方案,一方面,可通过第二定位结构122与第二抵持结构241的配合,对第二转动臂120的打开位置进行定位,以提示使用者当前盒盖200’所处的位置即为敞开盒底100’的极限位置,并相应阻止使用者继续转动盒盖200’;另一方面,能够通过第二定位结构122与第二抵持结构241的配合稳定第二转动臂120的位置和状态,以使盒盖200’在无外力作用时维持在该位置,即,使盒盖200’维持在敞开盒底100’的状态,从而可保障并提高使用了该转动连接结构的盒体的状态稳定性和使用性能。

请参阅图3、图5、图8,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抵持部114的内侧设有第一蓄力结构1141,第一蓄力结构1141用于抵持第一抵持结构231并使第一抵持件230产生向内的弹性变形;和/或,请参阅图4、图6、图7,第二抵持部124的内侧设有第二蓄力结构1241,第二蓄力结构1241用于抵持第二抵持结构241并使第二抵持件240产生向内的弹性变形。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蓄力结构1141设于第一抵持部114的内侧,在第一转动部113带动第一抵持部114转动且将第一定位结构112转动至与第一抵持结构231相配合的位置前,由第一蓄力结构1141与第一抵持结构231抵持配合,且在其转动过程中,第一蓄力结构1141能够逐渐向内挤压第一抵持结构231,以使第一抵持件230产生向内的弹性变形,如此,即可使第一抵持件230蓄有一定的弹力,基于此,在第一定位结构112的部分转动至与第一抵持结构231对位位置处时,由于第一定位结构112为凹状结构,第一抵持件230将产生恢复弹性变形的运动趋势,并利用其所蓄有的弹力通过第一抵持结构231促使第一定位结构112快速到位,从而可进一步提高转动连接结构的使用便利性,达到省时省力的效果。

示例地,当转动连接结构被运用于盒体时,盒盖200’能够在转动连接结构的作用下转动经过盖合位置、预开位置和打开位置,在盖合位置,盒盖200’盖合了盒底100’,在预开位置,盒盖200’未完全打开盒底100’,在打开位置,盒盖200’完全打开了盒底100’。基于此,在盒盖200’从盖合位置转动至预开位置的过程中,由第一蓄力结构1141与第一抵持结构231抵持配合,且第一定位结构112未转动至与第一抵持结构231相对的位置,此过程中,第一抵持件230会因第一蓄力结构1141的抵持而产生向内的弹性变形并蓄有一定的弹力,在盒盖200’转动至打开位置时,即第一定位结构112的一部分转动至与第一抵持结构231相对位的位置时,第一抵持件230利用其所蓄有的弹力通过第一抵持结构231促使第一定位结构112快速到位,从而可促使盒盖200’快速从预开位置转动至打开位置,并稳定在打开位置,从而可实现盒盖200’的快速打开,达到省时省力的效果。

同理,第二蓄力结构1241设于第二抵持部124的内侧,在第二转动部123带动第二抵持部124转动且将第二定位结构122转动至与第二抵持结构241相配合的位置前,由第二蓄力结构1241与第二抵持结构241抵持配合,且在其转动过程中,第二蓄力结构1241能够逐渐向内挤压第二抵持结构241,以使第二抵持件240产生向内的弹性变形,如此,即可使第二抵持件240蓄有一定的弹力,基于此,在第二定位结构122的部分转动至与第二抵持结构241对位位置处时,由于第二定位结构122为凹状结构,第二抵持件240将产生恢复弹性变形的运动趋势,并利用其所蓄有的弹力通过第二抵持结构241促使第二定位结构122快速到位,从而可进一步提高转动连接结构的使用便利性,达到省时省力的效果。

示例地,当转动连接结构被运用于盒体时,盒盖200’能够在转动连接结构的作用下转动经过盖合位置、预开位置和打开位置,在盖合位置,盒盖200’盖合了盒底100’,在预开位置,盒盖200’未完全打开盒底100’,在打开位置,盒盖200’完全打开了盒底100’。基于此,在盒盖200’从盖合位置转动至预开位置的过程中,由第二蓄力结构1241与第二抵持结构241抵持配合,且第二定位结构122未转动至与第二抵持结构241相对的位置,此过程中,第二抵持件240会因第二蓄力结构1241的抵持而产生向内的弹性变形并蓄有一定的弹力,在盒盖200’转动至打开位置时,即第二定位结构122的一部分转动至与第二抵持结构241相对位的位置时,第二抵持件240利用其所蓄有的弹力通过第二抵持结构241促使第二定位结构122快速到位,从而可促使盒盖200’快速从预开位置转动至打开位置,并稳定在打开位置,从而可实现盒盖200’的快速打开,达到省时省力的效果。

请参阅图5、图7、图8,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抵持部114位于第一转动部113背离盒盖200’的一侧,或第一抵持部114位于第一转动部113背离转接座210的一侧;请参阅图6、图7、图8,第二抵持部124位于第二转动部123背离盒盖200’的一侧,或第二抵持部124位于第二转动部123背离转接座210的一侧。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抵持部114位于第一转动部113背离盒盖200’的一侧,即第一抵持部114位于第一转动部113的底侧;第一抵持部114位于第一转动部113背离转接座210的一侧,即第一抵持部114位于第一转动部113的旁侧。通过采用上述方案,一方面,可有效保障第一抵持部114在随第一转动部113绕转轴220转动时所途径的位置均落于第一抵持件230的抵持范围内,以保障第一抵持件230能够持续弹性抵持第一抵持部114,以进一步保障第一抵持件230对第一转动臂110的稳定效果;另一方面,可避免因第一抵持部114而使得转轴220凸出转接孔211的孔口的长度需增长,从而可进一步对转轴220的强度进行保障,即对转轴220连接结构的整体强度和使用寿命进行保障。

类似地,第二抵持部124位于第二转动部123背离盒盖200’的一侧,即第二抵持部124位于第二转动部123的底侧;第二抵持部124位于第二转动部123背离转接座210的一侧,即第二抵持部124位于第二转动部123的旁侧。通过采用上述方案,一方面,可有效保障第二抵持部124在随第二转动部123绕转轴220转动时所途径的位置均落于第二抵持件240的抵持范围内,以保障第二抵持件240能够持续弹性抵持第二抵持部124,以进一步保障第二抵持件240对第二转动臂120的稳定效果;另一方面,可避免因第二抵持部124而使得转轴220凸出转接孔211的孔口的长度需增长,从而可进一步对转轴220的强度进行保障,即对转轴220连接结构的整体强度和使用寿命进行保障。

请参阅图5、图7、图8,在本实施例中,盖侧连接组件100还包括与第一转动臂110连接的第一抵靠臂130,第一抵靠臂130在第一转动臂110绕转轴220转动至打开位置时抵靠至盒底100’;请参阅图6、图7、图8,盖侧连接组件100还包括与第二转动臂120连接的第二抵靠臂140,第二抵靠臂140在第二转动臂120绕转轴220转动至打开位置时抵靠至盒底100’。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抵靠臂130与第一转动臂110固定连接,在第一转动臂110绕转轴220转动时,第一抵靠臂130会同步转动,且在第一转动臂110转动至打开位置时,第一抵靠臂130会抵靠至盒底100’。基于此,通过第一抵靠臂130与盒底100’之间的抵靠关系,一方面,可进一步提示使用者当前盖侧连接组件100和盒盖200’所处的位置即为敞开盒底100’的极限位置,并有效阻止使用者继续转动盖侧连接组件100和盒盖200’;另一方面,可通过第一抵靠臂130与盒底100’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进一步稳定盖侧连接组件100的位置和状态,并进一步使得盒盖200’在无外力作用时能够维持在该位置,即,使盒盖200’稳定地维持在敞开盒底100’的状态,从而可进一步保障并提高使用该转动连接结构的盒体的状态稳定性和使用性能。

类似地,第二抵靠臂140与第二转动臂120固定连接,在第二转动臂120绕转轴220转动时,第二抵靠臂140会同步转动,且在第二转动臂120转动至打开位置时,第二抵靠臂140会抵靠至盒底100’。基于此,通过第二抵靠臂140与盒底100’之间的抵靠关系,一方面,可进一步提示使用者当前盖侧连接组件100和盒盖200’所处的位置即为敞开盒底100’的极限位置,并有效阻止使用者继续转动盖侧连接组件100和盒盖200’;另一方面,可通过第二抵靠臂140与盒底100’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进一步稳定盖侧连接组件100的位置和状态,并进一步使得盒盖200’在无外力作用时能够维持在该位置,即,使盒盖200’稳定地维持在敞开盒底100’的状态,从而可进一步保障并提高使用该转动连接结构的盒体的状态稳定性和使用性能。

请参阅图5、图7、图8,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抵靠臂130和第一抵持件230位于第一转动臂110的相对两侧,请参阅图6、图7、图8,第二抵靠臂140和第二抵持件240位于第二转动臂120的相对两侧。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将第一抵靠臂130和第一抵持件230分设于第一转动臂110的相对两侧,一方面,可有效避免第一抵靠臂130和第一抵持件230相互干扰,基于此,可保障第一抵持件230对第一转动臂110的作用有效性;另一方面,可相应平衡第一抵持件230对第一转动臂110的稳定效果以及第一抵靠臂130对第一转动臂110的稳定效果,从而可进一步优化第一转动臂110的状态平稳性,可进一步提高转动连接结构的使用性能。

类似地,通过将第二抵靠臂140和第二抵持件240分设于第二转动臂120的相对两侧,一方面,可有效避免第二抵靠臂140和第二抵持件240相互干扰,基于此,可保障第二抵持件240对第二转动臂120的作用有效性;另一方面,可相应平衡第二抵持件240对第二转动臂120的稳定效果以及第二抵靠臂140对第二转动臂120的稳定效果,从而可进一步优化第二转动臂120的状态平稳性,可进一步提高转动连接结构的使用性能。

请参阅图9,在本实施例中,转轴220至少于其一端的外周侧设有防滑结构221。在此需要说明的是,通过防滑结构221的设置,可有效增强转轴220与第一转动孔111和/或第二转动孔121的孔壁之间的摩擦力,从而可进一步避免转轴220在第一转动臂110和/或第二转动臂120绕其进行转动的过程中轻易地从第一转动孔111和/或第二转动孔121脱离,从而可进一步保障转轴220与第一转动臂110和/或第二转动臂120的连接关系,可进一步提高转动连接结构的使用性能。

请参阅图7、图8,在本实施例中,盖侧连接组件100为由五金材料制成的盖侧连接组件100。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采用五金材料制成盖侧连接组件100,以使盖侧连接组件100具有更优的强度,从而可进一步保障并提高转动连接结构的强度,可进一步保障并延长转动连接结构的使用寿命。可选地,盖侧连接组件100可通过但不限于通过焊接的方式与盒盖200’固定连接。

请参阅图1、图2,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盒体,盒体包括盒底100’、能够盖合盒底100’的盒盖200’以及上述转动连接结构。在此需要说明的是,通过采用上述转动连接结构,不仅可使盒盖200’与盒底100’之间建立稳定、可靠的转动连接关系,还可通过增强转动连接结构的整体强度,以有效增强盒盖200’与盒底100’之间的连接强度,从而可相应延长盒体的使用寿命和使用性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23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盒体及耳机充电盒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