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板组件及制冷设备

文档序号:1796322 发布日期:2021-11-05 浏览:36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隔板组件及制冷设备 (Baffle assembly and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 是由 宋玲妍 高秀森 孟泠民 于 2021-08-04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提供一种隔板组件及制冷设备,其中,隔板组件包括隔板、与隔板的侧部相配合设置的固定机构,所述隔板包括相互配合设置的前隔板、后隔板,所述前隔板和后隔板具有并排设置的第一使用状态和折叠设置的第二使用状态,于第二使用状态下,所述前隔板折叠设置于后隔板上侧;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固定基座、自固定基座侧向延伸以支撑隔板的滑轨;所述隔板组件还包括对前隔板和后隔板在第一使用状态和第二使用状态下的相对位置进行锁定的锁定机构。通过上述结构,使得所述隔板处于两种使用状态的时候都可以固定在固定机构上,既不影响正常使用,又不容易丢失,结构简洁,便于推广。(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partition plate assembly and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wherein the partition plate assembly comprises a partition plate and a fixing mechanism matched with the side part of the partition plate, the partition plate comprises a front partition plate and a rear partition plate which are matched with each other, the front partition plate and the rear partition plate are provided with a first use state and a second use state, the first use state and the second use state are arranged side by side, and the front partition plate is arranged on the upper side of the rear partition plate in a folding manner in the second use state; the fixing mechanism comprises a fixing base and a sliding rail which extends from the side direction of the fixing base to support the partition plate; the baffle plate assembly further comprises a locking mechanism for locking the relative positions of the front baffle plate and the rear baffle plate in the first using state and the second using state. Through the structure, the partition board can be fixed on the fixing mechanism when in two use states, normal use is not influenced, the partition board is not easy to lose, the structure is simple, and the popularization is convenient.)

隔板组件及制冷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冷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隔板组件及具有其的制冷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制冷设备中的隔板只用来隔开比较大的空间从而进行空间分区,但并不适用于隔开冷热柜中温差较大的两个空间。尤其在商用冷热柜的设置中,有时候同时需求上面热柜用来对热饮品或者食物进行加热保温,下面冷柜用来盛放冷饮,有时候需求整个柜体都需要制冷,现有厂家利用隔板将不同温度空间隔开,当需要整个柜体制冷时,将隔板取出,但是隔板取出后需要专门的储存地点,在冷热柜的商用环境下,隔板很容易丢失,从而造成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多功能的隔板组件及制冷设备来解决上述问题之一。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隔板组件,包括隔板、与隔板的侧部相配合设置的固定机构,其中,所述隔板包括相互配合设置的前隔板、后隔板,所述前隔板和后隔板具有并排设置的第一使用状态和折叠设置的第二使用状态,于第二使用状态下,所述前隔板折叠设置于后隔板上侧;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固定基座、自固定基座侧向延伸以支撑隔板的滑轨;所述隔板组件还包括对前隔板和后隔板在第一使用状态和第二使用状态下的相对位置进行锁定的锁定机构。

进一步地,在锁定机构解锁时,所述后隔板和前隔板可在所述滑轨上前后移动,并且在第一使用状态和第二使用状态下,所述后隔板在滑轨上的位置不同;所述后隔板在第一使用状态下的位置相较第二使用状态下的位置靠后。

进一步地,所述前隔板与后隔板之间铰接连接,所述锁定机构设置于前隔板和固定机构之间,并且包括设置于前隔板上的限位块、设置于固定机构上的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所述限位块在第一和第二使用状态下分别与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相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限位槽为自所述固定基座的前端向下凹陷形成,所述固定基座具有形成第一限位槽的第一导向面,所述第一导向面的上部为自下而上向后倾斜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锁定机构还包括分别配合设置在隔板和所述固定基座上的定位柱和定位槽,所述定位柱设在隔板的侧下部且相邻所述限位块设置,所述定位柱到隔板上表面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限位槽的深度。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基座具有形成所述定位槽且靠近其开口的第二导向面和第三导向面,所述第二导向面的上部为自下而上向前倾斜设置,所述第三导向面为与定位柱径向弧面配合的弧状。

进一步地,所述后隔板和所述固定机构之间设有供二者沿固定机构长度方向滑动的滑块和滑槽,所述滑块的长度小于所述后隔板的前后宽度。

进一步地,所述滑块自所述固定基座的侧壁侧向突伸形成,所述滑槽自所述隔板的侧壁向内凹陷形成,所述滑轨位于所述滑块的下方。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制冷设备,其中,所述制冷设备包括形成储物间室的内胆、上述的隔板组件,所述固定机构固定设置于内胆上,隔板设置于储物间室内,于第一使用状态下,所述隔板将储物间室分隔为互不连通的上间室和下间室,于第二使用状态下,隔板整体向前移动,后隔板后侧与内胆后壁之间可形成连通上下的送风道,前隔板前侧形成回风道。

进一步地,所述上间室内设有上风道盖板,上风道盖板和上间室后壁形成上风道,所述上风道内设有制热模块,以使得在隔板处于第一使用状态时,所述上间室可作为制热间室,上风道为热风风道。

进一步地,所述制冷设备还包括用于显示上间室使用状态的第一显示通路、第二显示通路,在第一使用状态下,隔板触发第一显示通路;在第二使用状态下,隔板解除对第一显示通路的触发,使得第一显示通路断开。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的隔板组件在处于两种使用状态的时候,均可以被固定在固定机构上,既不影响正常使用,又不容易丢失,结构简洁,便于推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隔板组件一个实施例处于第一使用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实施例中处于第二使用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实施例中隔板组件各部件的爆炸图。

图4是图3中A处局部结构放大图。

图5是图3中B处局部结构放大图。

图6是本发明制冷设备中隔板处于第一使用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实施例中隔板处于第二使用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中隔板另一个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及局部放大图。

图9是图8中C处的局部结构放大图。

图10是图6实施例中制冷设备的主视图。

图11是图10中制冷设备内制热模块的主视图。

图12是图6中制冷设备在第一使用状态下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图13是图7中制冷设备在第二使用状态下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图14a-14c为本发明制冷设备上间室在第一使用状态下热风路径图的路线图。

图15为本发明制冷设备一个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16为本发明制冷设备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开关或第二开关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辅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简化描述本发明,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具体地,在本发明中,以用户的操作面为前面,以朝向地面的方向为下,相反地,远离地面的方向为上,其他表示方位的描述均是以“上”、“下”为基准定义的。

在本发明的各个图示中,为了便于图示,结构或部分的某些尺寸会相对于其它结构部分夸大,因此,仅用于图示本发明主题的基本结构。

本发明提供一种隔板组件,如图1至图5所示,所述隔板组件包括隔板2、与隔板2的侧部相配合设置的固定机构3,所述固定机构3用于将隔板2固定在储物间室内。其中,所述隔板2包括相互配合设置的前隔板21、后隔板22,所述前隔板21和后隔板22具有并排设置的第一使用状态和折叠设置的第二使用状态,于第二使用状态下,所述前隔板21折叠设置于后隔板22上侧;所述固定机构3包括固定基座31、自固定基座31侧向延伸以支撑隔板2的滑轨32;所述隔板组件还包括对前隔板21和后隔板22在第一使用状态和第二使用状态下的相对位置进行锁定的锁定机构4。

本发明的隔板组件在隔板2两种使用状态下,均可以被限位在固定机构3上,既满足正常使用的需求,又将隔板2固定在特定位置,不容易丢失,而且结构简洁,提升用户使用体验。进一步地,所述隔板2用于分隔空间,包括上下空间和左右空间,也包括常规的制冷空间或者多功能的冷热柜,本发明以分隔上下空间、应用在冷热柜中的隔板2为例进行详细的说明。

进一步地,所述隔板2包括壳体及壳体围设形成的保温腔(未图示),所述保温腔内填充有保温材料,用于分隔并对上下不同温度的空间进行保温。

具体地,所述前隔板21位于储物间室的前部,所述后隔板22位于所述前隔板21和所述储物间室后壁之间,在第一使用状态下,前隔板21和后隔板22形成同一平面的隔板2,第二使用状态下,前隔板21叠放在所述后隔板22的上面,为后隔板22的前后移动提供让位空间。

所述前隔板21和后隔板22的壳体均包括上、下盖板、连接于上、下盖板端缘的装饰条28,所述装饰条28为所述前隔板21和后隔板22的侧壁,所述保温腔形成在所述上下盖板和装饰条28之间。

优选地,所述前隔板21设有用于将前隔板21向上翻转的把手25,本实施例中,所述把手25设在所述前隔板21的前端的装饰条28下部,一方面,方便用户操作,另一方面,从用户的角度看不到把手25,使得整个隔板2外观简洁美观。

所述前隔板21和后隔板22的前后尺寸不做限定,本实施例优选为前隔板21前后尺寸不大于后隔板22的尺寸,使得所述隔板2处于第二使用状态下时容易储物间室的其他部件相配合,整体结构稳固,而且外观比较整齐。

进一步地,所述前隔板21与后隔板22之间铰接连接,以使得所述前隔板21和后隔板22之间通过改变相对应的位置而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或者第二工作状态。优选地,所述前隔板21和后隔板22之间通过枢转连接部23枢转连接,使得前隔板21和后隔板22之间的缝隙较小,确保所述隔板2的保温效果,而且隔板2整体的外观比较简洁。

具体地,所述枢转连接部23包括位于所述前隔板21后壁、后隔板22前壁上的枢转孔(未图示)、连接枢转孔的枢转轴(未图示),所述前隔板21上的枢转孔和后隔板22上的枢转孔相互错开设置,使得枢转轴和枢转孔之间的受力更均匀,所述隔板2整体结构更稳固。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枢转连接部23还可以是设在所述前隔板21或者后隔板22侧壁上的枢转孔、后隔板22或者前隔板21侧壁上的枢转轴,均可以实现前隔板21和后隔板22之间的枢转连接。

当然,其他铰接的连接方式也可以实现前隔板21相对后隔板22转动的目的,也在本实施例的保护范围之内。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机构3沿前后方向固定在储物间室的内部,所述固定基座31上的滑轨32不仅用于支撑所述隔板2,而且,由第一使用状态切换到第二使用状态时为后隔板22提供一个前后移动的轨道。

作为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所述锁定机构4设置于前隔板21和固定机构3之间,并且包括设置于前隔板21上的限位块41、设置于固定机构3上的第一限位槽42和第二限位槽43,所述限位块41在第一和第二使用状态下分别与第一限位槽42和第二限位槽43相配合,优先地,所述限位块41由所述前隔板21的前端侧向延伸形成,相应地,所述第一限位槽42为自所述固定基座31的前端向下凹陷形成,当隔板2处于第一使用状态,所述限位块41刚好位于第一限位槽42内。

所述固定基座31具有形成第一限位槽42的第一导向面421,所述第一导向面421的上部为自下而上向后倾斜设置,方便所述限位块41沿着导向面进入第一限位槽42或者从第一限位槽42内出来。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限位槽43位于所述固定基座31的后部,当隔板2处于第二使用状态下,前隔板21向上翻转后折叠设于后隔板22的上面,限位块41翻转至后面,隔板2整体向前移动至限位块41恰好落入第二限位槽43内,以对第二状态下的前隔板21进行限位,防止隔板2前后移动。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限位块41也可以设置在所述前隔板21的其它位置,只需要相应地改变第一限位槽42和第二限位槽43的位置也能实现对前隔板21的前后限位。

作为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所述锁定机构4还包括分别配合设置在隔板2和所述固定基座31上的定位柱44和定位槽45,用于所述隔板2处于第一使用状态下,对所述前隔板21的前后限位,使得前隔板21和后隔板22能稳定地处在前后设置的状态。

具体地,所述定位柱44设在隔板2的侧下部且相邻所述限位块41设置,也就是,定位柱44设在所述前隔板21上,主要用于前隔板21的前后限位。

优选地,所述定位柱44位于前隔板21侧壁靠下的位置,且到隔板2上表面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限位槽43的深度,也就是,隔板2处于第二使用状态下,隔板2最高点大于所述固定基座31的最高点,使得前隔板21位于后隔板22上面时,定位柱44位于固定基座31的上方,使得固定基座31上减少设置与定位柱44配合的槽,进而增加固定机构3的整体强度。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基座31具有形成所述定位槽45且靠近其开口的第二导向面451和第三导向面452,所述第二导向面451的上部为自下而上向前倾斜设置,所述第三导向面452为与定位柱44径向弧面配合的弧状,利于所述定位柱44沿着第二导向面451和第三导向面452滑进滑出。

本实施例中,所述定位槽45内设有止挡块453,当所述定位柱44位于定位槽45内时,防止定位柱44从定位槽45内脱离出来。

作为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所述后隔板22和所述固定机构3之间设有供二者沿固定机构3长度方向滑动的滑块33和滑槽29,用于对后隔板22上下方向限位,确保前隔板21向上翻转时将后隔板22被限制在固定机构3上。

本实施例中,所述滑块33的长度小于所述后隔板22的前后宽度,也就是,所述前隔板21只是和滑轨32配合,固定基座31的前部对应前隔板21位置为光滑面,以使得所述前隔板21沿着固定基座31向上翻转时不被限制,进而实现由第一工作状态到第二工作状态的切换。

进一步地,所述滑块33自所述固定基座31的侧壁侧向突伸形成,所述滑槽29自所述隔板2的侧壁向内凹陷形成,也就是,所述滑轨32位于所述滑块33的下方,所述滑轨32和滑块33同时对所述隔板2起到向上支撑的作用,进一步加强所述隔板组件的自身结构的稳固性。本实施例中,所述滑块33相邻前隔板21的端部设有倾斜面,利于所述滑块33沿着滑槽29前后滑动。

本实施例对所述滑槽29和滑块33的具体形状不做限定,包括弧形、三角形等均可以实现滑块33与滑槽29的相互配合,均在本实施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然,所述滑块33也可自后隔板22的侧部突伸形成,所述滑槽29自固定基座31的侧壁向内凹陷形成,均可以实现滑块33与滑槽29的相互配合限位。

作为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如图8、图9所示,所述隔板组件还包括用于密封隔板2的密封组件,所述密封组件包括设于所述隔板2的两侧和固定机构3之间的密封条51、前隔板21和后隔板22之间的隔板密封件52,用于提升所述隔板2的密封效果。

具体地,所述密封条51设在所述隔板2两侧和所述滑轨32之间,所述密封条51沿滑轨32长度方向延伸至滑轨32前后两端。

优选地,所述密封条51位于所述隔板2两侧的下端和所述滑轨32之间,本实施例中,所述密封条51的断面呈半圆环状固定在所述滑轨32上,利用隔板2自身的重力挤压密封条51进而确保所述隔板2和滑轨32之间的密封效果,从而使得在后隔板22比较容易沿着滑轨32前后移动。

所述密封条51具有与滑轨32配合的线状面511,与隔板2底部配合的弧状面512,在受到隔板2的压力时,弧状面512经挤压变形后利于和隔板2的地面相贴合,进一步加强所述隔板2与滑轨32之间的密封效果。

当然,所述密封条51也可以设在隔板2的侧部和固定基座31的侧部,利用隔板2和固定基座31在水平方向的力挤压密封条51也可以实现密封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隔板密封件52位于所述枢转连接部23的下面,既不影响枢转连接部23的正常使用又不会暴露在外面,使得隔板2整体外观比较整齐。

具体地,所述隔板2通过设于后隔板22侧壁上的隔板密封件52、设置在前隔板21对应位置上的隔板配合件53配合密封,所述隔板密封件52通过卡扣结构56固定在所述后隔板22的装饰条28上,所述隔板密封件52具有与后隔板22装饰条28卡扣结构56固定的固定部(未图示)、固定部自由端部的密封部(未图示),所述密封部朝向前隔板21的一面为弧状,所述隔板配合件53为前隔板21后侧的装饰条28向内凹陷形成的与密封部相配合的配合槽(未图示),处于第一使用状态下,所述隔板密封部位于配合槽内且相互抵接配合,进一步加强所述隔板2的密封效果。

当然,所述隔板密封件52也可以设置在所述前隔板21上,所述隔板配合件53设在所述后隔板22上均可以实现前隔板21和后隔板22的密封。

本实施例中,所述卡扣结构56包括设置在所述隔板2侧部装饰条28上的卡槽561,所述固定部远离密封部的一侧设有与卡槽562配合的卡块562,卡扣结构56设有若干个,增加所述隔板密封件52与隔板2的受力面积,加强所述隔板密封件52与隔板2之前整体结构的稳固性。

所述隔板组件整体设置为:处于第一使用状态下:前隔板21和后隔板22前后设置,所述定位块位于所述第一限位槽42内,定位柱44位于定位槽45中,当需要转换为第二使用状态时,拉动把手25向上翻转前隔板21,同时,限位块41、定位柱44分别从第一限位槽42内和定位槽45内脱离,向前拉动后隔板22沿着滑轨32向前移动至定位块刚好位于第二限位槽43内;由第二使用状态切换至第一使用状态的过程相反。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制冷设备,如图6和图7所示,其中,所述制冷设备包括形成储物间室的内胆、上述的隔板组件,所述固定机构3固定设置于内胆上,隔板2设置于储物间室内,于第一使用状态下,所述隔板2将储物间室分隔为互不连通的上间室11和下间室12,于第二使用状态下,隔板2整体向前移动,后隔板22后侧与内胆后壁之间可形成连通上下的送风道,前隔板21前侧形成回风道65。通过隔板2和上下风道的相互配合,利用隔板2两种使用状态的切换来同时实现上下间室12及上下风道的分隔,进而实现上下间室12功能的划分,结构简单,便于操作。

作为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所述固定机构3可以一体成型在所在内胆的侧壁且突出在所述储物间室内,均可以实现固定所述隔板2的目的,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作为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如图10、图11所示,所述上间室11内设有上风道盖板61,上风道盖板61和上间室11后壁形成上风道62,所述上风道62内设有制热模块7,以使得在隔板2处于第一使用状态时,所述上间室11可作为制热间室,上风道62为热风道,所述上风道盖板61上设有连通上间室11和上风道62之间的出风口611,加热模块7产生的热量经过热风道、出风口611输送到上间室11内。

优选地,所述制热模块7靠近上风道62的上侧设置,所述上风道盖板61上侧位置处设有与所述制热模块7相配合的进风口612。所述制热模块7包括加热装置71、与加热装置配合设置的风机73、加热装置71外侧的壳体、控制加热装置71开关的工作开关72,所述加热装置71和所述工作开关72形成工作电路。

所述风机73位于所述加热装置71的上方,和进风口前后对应设置,用于将所述加热装置71产生的热量传送出去,具体地,所述风机73还包括设于风机外侧的风罩,所述风罩具有进风端和出风端,所述进风端的内径尺寸大于所述出风端的内径尺寸,利于将热风传导至上风道内。

本实施例中,所述制热模块7还包括用于检测温度的温度传感器(未图示),所述温度传感器相邻所述风机设置,风机附近的风比较均匀,使得检测到的温度比较准确。

作为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如图12至图15所示,所述制冷设备还具有设置于上风道62内的分隔板74,上风道62包括沿横向相邻设置于分隔板74两侧的加热风道622和出风风道621,所述制热模块7设置于加热风道622内,所述出风口611连通于出风风道621,所述加热风道622和出风风道621在上风道62的下侧相连通,所述上风道盖板61下侧还设置有连通加热风道622和上间室11的热风出口,即,热风由加热风道622经热风出口直接进入上间室11内,减少热风传输的路径,提升热量的利用。

本实施例中,结合图14a所示,加热装置产生的热量通过加热风道622传导出,也就是热量从加热风口直接进入上间室11内,利用热风向上走的特点进入到上间室11内,减少热量的损失。

进一步地,结合图14b所示,所述加热风道622和出风风道621在上风道62的下侧相连通,也就是热风从加热风道622进入出风风道621,然后从出风口611进入到上间室11,然后经过上风道盖板61前侧的回风风道经过进风口循环至加热风道622内,本实施例中,经出风口进入上间室11的热风经过前期的传输,使得最终进入上间室11的热量比较均匀。

作为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结合图14c所示,所述上风道盖板61下侧设置有连通加热风道622和上间室11的热风出口,也就是经过加热风道622的热风可以一部分经过热风出口进入到上间室11,另一部分进入出风风道621经过风道盖板上的出风口611进入上间室11,提升热风传输的效率。

作为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横向方向上,制冷设备具有设置于上风道61内间隔设置的两个分隔板74、两个分隔板74前端的中隔板75,所述分隔板74和中隔板75之间形成加热风道622,出风风道621位于加热风道622的两侧,出风口611用于连通出风风道621和上间室11。

所述上风道盖板61位于所述中隔板75的外侧且靠近所述中隔板75设置,即,上风道盖板61和中隔板75之间形成一定的前后空间,用于隔绝较热的中隔板75,避免用户在取放物品的时候接触到较热的中隔板75。

本实施例中,所述分隔板74和所述中隔板75可以一体成型设置,所述中隔板75的上端与加热装置71外侧的壳体相配合固定,分隔板74具有与内胆配合螺栓固定的翻边,所述壳体具有向外的折边,所述中隔板75具有供折边穿过的穿孔,所述中隔板75可以挂在所述壳体上,再结合分隔板与内胆的配合,使得所述分隔板74和中隔板75固定在所述上风道62内。

进一步地,所述下间室12内设有下风道盖板63,下风道盖板63和下间室12后壁之间形成下风道64,下风道盖板63上设有连通下间室12和下风道64的出风口,第二工作状态下,所述隔板2整体向前移动,隔板2后侧的上风道62和下风道64上下连通形成冷风道,在隔板2前侧形成连通上间室11和下间室12的回风风道,下间室12底壁设有连通回风风道的冷风回风口631,此时,上间室11可为制冷间室。

进一步地,所述制冷设备还包括用于显示上间室11使用状态的第一显示通路、第二显示通路,在第一使用状态下,隔板2触发第一显示通路;在第二使用状态下,隔板2解除对第一显示通路的触发,使得第一显示通路断开。

通过切换隔板2的使用状态使得上间室11处于不同的工作模式,同时对上间室11的工作状态进行显示,使得用户不需要打开上间室11,只需要通过观察显示通路的显示状态,即可得知上间室11的工作状态,节省时间而且操作安全。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暖光显示灯和冷光显示灯可以设置在储物间室的外面或者在玻璃门的情况下,也可以设置在储物间室的内部,只要能从外部直接看到灯显示的情况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具体地,所述第一显示通路包括暖光显示灯、用来控制暖光显示灯的第一开关81,所述第一开关81和工作电路电性连接,所示,在第一开关81和工作开关72同时接通时,加热装置工作,在第一开关81和工作开关72任一者断开时,加热装置71均不会工作,也就是,第一开关81和工作开关72同时控制加热装置71工作,所述加热装置71采用双开关的模式,可以降低第一开关81被误操作导致加热装置71工作的概率,提升用电安全性。

本实施例中,第一开关81和第二开关82外形结构及与固定基座31的连接方式相同,只是内部连线方式相反。

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基座31上设有与第一开关配合的通孔34,所述通孔34内具有自通孔34内壁远离隔板2的位置处突伸入通孔34内的台阶(未图示),用于固定第一开关81。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基座31具有背离隔板2方向的走线空间35,用于收容连接第一开关81的线缆。

所述第一开关81具有穿过通孔34的触头83、与触头83配合设置的开关基座84,所述开关基座84位于所述固定基座31的外侧,所述开关基座84不暴露在储物间室内,不占用储物间室的空间,同时提升制冷间室的美观度。

优选地,所述开关基座84设于走线空间35内,所述开关基座84靠近所述隔板2的一端具有侧向突伸的限位板841、位于开关基座的外侧朝向隔板2方向延伸的抵持臂842;当开关和固定基座31相互配合时,所述限位板841位于台阶相邻隔板2的一侧,所述抵持臂842与走线空间35的底壁相抵持,也就是,开关基座84通过限位板841对固定基座31施加一个背离隔板2方向的力,同时,抵持臂842对固定基座31施加一个朝向隔板2方向的力,使得开关基座84被稳定地固定在走线空间35内。

相应地,所述制冷设备还包括区别于第一显示通路的第二显示通路,在前述第一使用状态下,通过隔板2断开第二显示通路;在第二使用状态下,通过隔板2连通第二显示通路,并且所述上间室11和下间室12相连通。也就是,所述第二显示通路和第一显示通路分别显示上间室11的不同工作状态,用户通过观察第一显示通路和第二显示通路的工作状态即可得知上间室11的工作状态,简单明了,进而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具体地,所述第二显示通路包括冷光显示灯、控制冷光显示灯的第二开关82,第二开关82和第一开关81间隔设在走线空间35内,且外观以及与固定基座31的固定配合一致。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开关81和第二开关82相对固定基座31的前后位置不做限定,可以是第一开关81位于前部,也可以是第二开关81位于前部,均不影响与隔板2相配合的技术效果。

作为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所述储物间室内还设有隔板2后侧与储物间室后壁配合密封的风道密封件54和风道配合件55,所述封道密封件54的结构和与隔板2的固定方式与隔板密封件52相同,不再一一赘述,在竖直方向上,所述风道配合件55位于所述上风道62和下风道64之间的后壁上,所述风道配合件55包括配合件本体551、自配合件本体551向远离隔板2的方向向后凹陷的配合槽552,在第一使用状态下,隔板2向后移至风道内,所述风道密封件54与风道配合件55相抵接,即所述密封部542与配合槽552相互抵接,进一步加强隔板2与内胆后壁之间的密封效果。

当然,所述风道密封件54设在内胆后壁上、风道配合件55设在后隔板22后壁上也能达成隔板2与内胆后壁相互密封的目的。

本发明还设有供冷系统(未图示),所述供冷系统位于所述下间室12的下方,第一工作状态下,所述上风道与供冷系统断开,第二工作状态下,所述上风道和供冷系统连通。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隔板组件通过锁定机构4使得隔板2处于两种使用状态的时候,均可以被固定在固定机构3上,既不影响正常使用,又不容易丢失,结构简洁,便于推广。

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例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例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例。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发明的可行性实施例的具体说明,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发明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例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22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冰箱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