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异质结注入的沟槽型GaN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

文档序号:1801212 发布日期:2021-11-05 浏览:21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一种异质结注入的沟槽型GaN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 (Groove type GaN 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 with heterojunction injection ) 是由 黄义 王礼祥 秦海峰 许峰 陈伟中 王�琦 张红升 于 2021-08-10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涉及一种异质结注入的沟槽型GaN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属于功率半导体器件领域。该晶体管呈左右对称结构,左半边结构包括P+集电极、N-漂移区、P-沟道区、N+发射极衬底、绝缘介质层、栅极金属接触区、集电极金属接触区、发射极金属接触区Ⅰ、发射极金属接触区Ⅱ和Al组分渐变区。本发明基于N+型GaN衬底材料上,采用从上至下为P/N/P/N的沟槽型IGBT垂直器件结构,通过较低掺杂的P+AlGaN集电极层就可以实现P+AlGaN/GaN较高的空穴注入比,同时,还在P+AlGaN/GaN异质结界面处引入x渐变的Al-(x)Ga-(1-x)N渐变层,以减少器件导通压降,提高器件输出电流。(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heterojunction-injected groove type GaN 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 and belongs to the field of power semiconductor devices. The transistor is of a bilateral symmetry structure, and the left half structure comprises a P &#43; collector, an N-drift region, a P-channel region, an N &#43; emitter substrate, an insulating medium layer, a grid metal contact region, a collector metal contact region, an emitter metal contact region I, an emitter metal contact region II and an Al component gradient region. On the basis of an N &#43; type GaN substrate material, the invention adopts a groove type IGBT vertical device structure with P/N/P/N from top to bottom, can realize higher hole injection ratio of P &#43; AlGaN/GaN through a lower doped P &#43; AlGaN collector layer, and simultaneously introduces Al with gradually changed x at a P &#43; AlGaN/GaN heterojunction interface x Ga 1‑x N graded layer to reduce device conduction voltage drop and improve device outputAnd (4) streaming.)

一种异质结注入的沟槽型GaN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功率半导体器件领域,涉及一种异质结注入的沟槽型GaN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

背景技术

新一代半导体材料氮化镓(GaN)材料具有很多优点,如禁带宽度大、临界击穿场强高、电子包和速度大和介电常数低、工作温度高。首先大的禁带宽度,其禁带宽度为3.39eV,是硅材料禁带宽度的3倍多,这就使得GaN材料制作的半导体器件的工作温度可以高于GaAs、Si等半导体材料的工作温度;氮化镓临界击穿场强高达到3.4MV/cm,这要高出Si和GaAs一个数量级,所以氮化镓器件能够承受高电压和大功率;高饱和电子迁移速度达到3×107cm/s,远大于GaAs、Si、4H-SiC等半导体材料,这允许GaN材料可以制作高频电子器件;低的介电常数,GaN介电常数比GaAs、Si和4H-SiC都要小,能够允许器件工作在高频、高速下。

IGBT(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绝缘栅双极性晶体管)是一种IGBTFET和BJT管相结合的双极型半导体功率器件,具有导通压降低、驱动功耗低和工作频率高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通信技术、新能源设备和各类消费电子领域,是电子电力系统的核心器件。

近年来随着需求不断增长,具有更高的工作频率、更小的元胞尺寸和更低功耗的电力电子器件需要不断创新。至今,因为AlGaN/GaN界面二维电子气的超高电子迁移率,使其大多被用在HEMT器件中,但是常规HFET器件为耗尽型(常开)器件。到目前为止,研究者们在器件结构和工艺中提出了多种解决方案,商用GaN功率器件主要采用增强型Si IGBTFET与耗尽型GaN器件以Cascode级联的形式来实现增强型GaN器件。其他解决方案主要有P型栅结构、薄势垒层结构、凹槽栅结构、氟基等离子处理工艺、凹槽MIS-HFET结构,场致隧穿结构等。已有的IGBT都是采用Si或者SiC材料作为P型衬底,而为了开发更大输出电流、更高功率的GaN功率开关器件,推动GaN材料应用在IGBT器件领域,本发明提出一种异质结注入的沟槽型GaN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结构。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异质结注入的沟槽型GaN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基于N+型GaN衬底材料上,采用从上至下为P/N/P/N的沟槽型IGBT垂直器件结构,通过较低掺杂的P+AlGaN集电极层就可以实现P+AlGaN/GaN较高的空穴注入比,同时,还在P+AlGaN/GaN异质结界面处引入x渐变的AlxGa1-xN渐变层,以减少器件导通压降,提高器件输出电流。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异质结注入的沟槽型GaN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该晶体管呈左右对称结构,左半边结构包括:P+集电极1、N-漂移区2、P-沟道区3、N+发射极衬底4、绝缘介质层5、栅极金属接触区6、集电极金属接触区7、发射极金属接触区Ⅰ8、发射极金属接触区Ⅱ9和Al组分渐变区10。

所述P+集电极1位于集电极金属接触区7下表面,并与Al组分渐变区10上表面接触;且P+集电极1的材料为Al0.2Ga0.8N,掺杂浓度为17次方。

所述N-漂移区2上表面与Al组分渐变区10下表面接触,其下表面与P-沟道区3上表面接触,其右下表面与绝缘介质层5左上表面接触;且N-漂移区2的掺杂浓度为16次方。

所述P-沟道区3下表面与N+发射极衬底4上表面和发射极金属接触区Ⅱ9上表面接触,其右表面与绝缘介质层5左表面中间部分接触;且P-沟道区3的掺杂浓度为17次方。

所述N+发射极衬底4位于P-沟道区3下表面和绝缘介质层5下表面,其下表面与发射极金属接触区Ⅰ8上表面接触;且N+发射极衬底4掺杂浓度为18次方。

所述绝缘介质层5左表面与N-漂移区2右下表面接触,与P-沟道区3右表面接触,与N+发射极衬底4上中表面接触;且绝缘介质层5的材料为Al2O3,掺杂浓度为18次方。

所述栅极金属接触区6位于绝缘介质层5上表面;所述发射极金属接触区Ⅱ9镶嵌于N+发射极衬底4内部,其上表面与P-沟道区3下表面接触,其下表面与发射极金属接触区Ⅰ8上表面接触。

优选的,P+集电极1掺入p型杂质浓度为5×1017cm-3,N-漂移区2掺入n型杂质浓度为1×1016cm-3,P-沟道区3掺入p型杂质浓度为1×1017cm-3,N+发射极衬底4掺入n型杂质浓度为2×1018cm-3,Al组分渐变区10掺杂浓度为5×1017cm-3,Al组分变化范围为0~0.2。其中,P+集电极1、N-漂移区2、P-沟道区3、N+发射极衬底4和N+漏极区11的掺杂浓度可以根据需要改变。

优选的,所述Al组分渐变区10采用的材料为AlxGa1-xN,其中x取值从上至下在0.2~0范围内渐变。

优选的,所述P+集电极1采用的材料为Al0.2Ga0.8N。

优选的,所述N-漂移区2采用的材料为GaN。

优选的,所述P-沟道区3采用的材料为Al2O3,或者SiN、AlN、MgO、Ga2O3、AlHfOx及HfSiON中的一种或者几种的组合。

优选的,所述集电极金属接触区7采用的材料包括Al、Au或Pt。

优选的,所述发射极金属接触区Ⅰ8采用的材料包括Ti/Al/Ti/Au合金、Ti/Al/Ni/Au合金或Ti/Al/Mo/Au合金。

优选的,所述发射极金属接触区Ⅱ9采用的材料包括Ni/Ti、Al/Ti或Pt/Ti。

优选的,该晶体管结构适用于沟槽型MOS管,即将所述P+集电极1替换为N+漏极区11,将所述集电极金属接触区7替换为漏极金属接触区12。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的沟槽型GaN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结构提供了一个促进GaN半导体材料在IGBT器件领域的应用的新结构,以N型GaN作为衬底,以P/N/P/N三明治结构的沟槽栅IGBT新结构,更加充分发挥宽禁带半导体GaN材料的优势,通过降低漂移区的掺杂浓度,可以提高器件的耐压,降低器件的比导通电阻,而漂移区浓度的降低对器件关断速度的影响并不明显。与此同时,在新结构中引入了Al0.2Ga0.8N/GaN异质结,通过对Al0.2Ga0.8N进行较低浓度的掺杂就可以实现较高的空穴注入比,以加强器件漂移区的电导调制作用,提高器件输出电流,还在P+AlGaN/GaN异质结界面处引入x渐变的AlxGa1-xN渐变层,以减少器件导通压降。与本发明同尺寸的GaN IGBT相比,在漂移区和集电极区(漏极区)掺杂浓度一致时,IGBT 1输出电流提高了25%,比导通电阻降低了0.07V,与同尺寸的GaNIGBT相比,IGBT 1输出电流提高了177.8%,比导通电阻降低了50%,与此同时,本发明提出的结构中引入了AlxGa1-xN/GaN异质结,相比于同尺寸的GaN IGBT,器件耐压提高了100V,GaN材料的耐压级别达到137.5V/μm。

本发明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发明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发明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优选的详细描述,其中:

图1为实施例1的引入Al组分渐变AlGaN的N-GaN衬底沟槽型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结构(IGBT 1)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2的一种异质结注入的沟槽型GaN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结构(IGBT 2)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4的GaN MOS管(与实施例2同尺寸)结构;

图4为实施例1(IGBT 1)和实施例3的GaN IGBT、MOS管(实施例4)阈值电压曲线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1(IGBT 1)输出特性曲线示意图;

图6为与实施例1(IGBT 1)同尺寸GaN IGBT(实施例3)、MOS管(实施例4)输出特性曲线示意图;

图7为在正向导通模式下,栅压Vg分别为5V,6V,7V,8V,9V时实施例1(IGBT1)在坐标9.92μm≤x≤10.05μm,y=9μm(图1中直线BB’)范围内电子浓度横向分布图;

图8为在正向导通模式下,栅压Vg分别为5V,6V,7V,8V,9V时同尺寸GaN IGBT、MOS管在坐标9.92μm≤x≤10.05μm,y=9μm(图3中直线B1B1’和图4中直线B2B2’)范围内电子浓度横向分布图;

图9为在正向导通模式下,栅压Vg分别为5V,6V,7V,8V,9V时实施例1(IGBT1)在坐标x=4μm,0μm≤y≤8μm(图1中直线CC’)范围内空穴浓度纵向分布图;

图10为在正向导通模式下,栅压Vg分别为5V,6V,7V,8V,9V时同尺寸GaN IGBT(实施例3)在坐标x=4μm,0μm≤y≤8μm(图1中直线C1C1’)范围内空穴浓度纵向分布图;

图11为实施例1(IGBT 1)和同尺寸GaN IGBT(实施例3)、MOS管(实施例4)正向耐压曲线示意图;

图12为正向耐压时,实施例1(IGBT 1)和同尺寸GaN IGBT(实施例3)、MOS管(实施例4)在x=7.99μm,0μm≤y≤10μm(图1中直线AA’、图3中直线A2A2’)范围内电场浓度纵向分布图;

图13为实施例1(IGBT 1)和同尺寸GaN IGBT(实施例3)N-漂移区掺杂浓度在5×1015cm-3到4×1016cm-3变化时,器件击穿电压变化对比曲线图;

图14为实施例1(IGBT 1)和同尺寸GaN IGBT(实施例3)、MOS管(实施例4)导通压降曲线示意图;

图15为实施例1(IGBT 1)和同尺寸GaN IGBT(实施例3)N-漂移区掺杂浓度在5×1015cm-3到4×1016cm-3变化时,器件导通压降变化对比曲线图;

图16为实施例1(IGBT 1)和同尺寸GaN IGBT(实施例3)、MOS管(实施例4)N-漂移区掺杂浓度在5×1015cm-3到4×1016cm-3变化时,器件比导通电阻变化对比曲线图;

图17为实施例1(IGBT 1)关断特性曲线示意图;

图18为实施例1(IGBT 1)的主要工艺流程示意图;

附图标记:1-P+集电极、2-N-漂移区、3-P-沟道区、4-N+发射极衬底、5-绝缘介质层、6-栅极金属接触区、7-集电极金属接触区、8-发射极金属接触区Ⅰ、9-发射极金属接触区Ⅱ、10-Al组分渐变区、11-N+漏极区、12-漏极金属接触区。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发明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发明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构想,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其中,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本发明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设计了一种引入Al组分渐变AlGaN的沟槽型GaN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结构(IGBT 1),该器件结构左右对称,左半边结构包括P+集电极1、N-漂移区2、P-沟道区3、N+发射极衬底4、绝缘介质层(Al2O3)5、栅极金属(Al)接触区6、集电极金属(Al)接触区7、发射极金属(Ti/Al/Ti/Au)接触区Ⅰ8、发射极金属(Ni/Al)接触区Ⅱ9和Al组分渐变区10。

P+集电极1介于集电极金属Ni接触区7下表面与Al组分渐变区10上表面,P+集电极1为厚度h1=0.5μm,宽度w1=w3=8μm的Al0.2Ga0.8N,且P+集电极1掺入浓度选择为17次方;

N-漂移区2位于Al组分渐变区10下表面,与P-沟道区3右部分上表面接触,右下表面与绝缘介质层5左表面上部分接触,N-漂移区2为厚度h3=8μm,宽度w1=w3=8μm的GaN,且N-漂移区2掺入浓度选择为16次方;

P-沟道区3介于N-漂移区2下表面与N+发射极衬底4上表面,右表面与绝缘介质层5左表面中间部分接触,P-沟道区3为厚度h4=1μm,宽度为10μm的GaN,且P-沟道区3掺入浓度选择为17次方;

N+发射极衬底4位于P-沟道区3下表面和绝缘介质层5下表面,与发射极金属接触区Ⅰ8上表面接触,N+发射极衬底4为厚度h5=2μm,宽度w1+w2+w3=24μm的GaN,且N+发射极衬底4掺入浓度选择为18次方;

绝缘介质层5与N-漂移区2右下表面接触,与P-沟道区3右表面接触,与N+发射极衬底4上中表面接触,厚度为0.1μm;

Al组分渐变区10介于N-漂移区2上表面与P+集电极1下表面,Al组分渐变区10为厚度h2=50nm,宽度8μm的AlxGa1-xN,AlxGa1-xN的x取值从上至下在0.2~0范围内渐变,且Al组分渐变区10掺杂浓度选择为17次方。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设计了一种异质结注入的沟槽型GaN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结构,该器件结构左右对称,左半边结构包括P+集电极1、N-漂移区2、P-沟道区3、N+发射极衬底4、绝缘介质层(Al2O3)5、栅极金属(Al)接触区6、集电极金属(Al)接触区7、发射极金属(Ti/Al/Ti/Au)接触区Ⅰ8和发射极金属(Ni/Al)接触区Ⅱ9。

基于实施例1的结构基础上,本实施例结构删去了实施例1中的Al组分渐变区10,其余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3:

本实施例设计了一种与实施例2(IGBT 2)同尺寸的GaN IGBT结构图,该器件结构左右对称,左半边结构包括P+集电极1、N-漂移区2、P-沟道区3、N+发射极衬底4、绝缘介质层(Al2O3)5、栅极金属(Al)接触区6、集电极金属(Ni)接触区7、发射极金属(Ti/Al/Ti/Au)接触区8、发射极金属(Ni/Al)接触区9。

实施例4: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设计了一种与实施例2(IGBT 2)同尺寸的GaN MOS管结构,该器件结构左右对称,左半边结构包括N+漏极区11、N-漂移区2、P-沟道区3、N+发射极衬底4、绝缘介质层(Al2O3)5、栅极金属(Al)接触区6、漏极金属(Ti/Al/Ti/Au)接触区12、发射极金属(Ti/Al/Ti/Au)接触区Ⅰ8、发射极金属(Ni/Al)接触区Ⅱ9。

基于实施例2的结构基础上,本实施例结构将实施例2中的P+集电极1替换为N+漏极区11,将集电极金属接触区7替换为漏极金属接触区12,其余结构保持不变。其中,漏极金属接触区12的厚度h6=0.1μm,宽度W1=W3=8μm,掺入浓度选择为17次方。

各结构性能对比分析:

图4是室温下T=300K,在N-漂移区2浓度为1×1016cm-3,P-沟道区3掺杂浓度为1×1017cm-3时,实施案例1(IGBT 1)和同尺寸GaN IGBT、MOS管阈值电压曲线,由Silvaco仿真得到的数据结果再通过Origin工具绘制如图4所示,可以看出,在P-沟道区3掺杂浓度和氧化层厚度相同时,阈值电压基本相同,其阈值电压在4.3V左右,而MOS管阈值电压在5.5V左右,MOS管阈值电压高出IGBT 1.2V。

图5是室温下T=300K,在漂移区2浓度为1×1016cm-3,P-沟道区3的掺杂浓度为1×1017cm-3时,实施案例1(IGBT 1)输出特性曲线,由Silvaco仿真得到的数据结果再通过Origin工具绘制如图5所示,可以看出,即在Vg=5V时器件已经开启,在P-沟道区3和绝缘介质层5接触面的沟道层一侧形成反型层,使N-漂移区2和N+发射极衬底4导通,电子从N+发射极衬底4移动到N-漂移区2形成电子电流,此电子电流又促使P+集电极1往N-漂移区2注入空穴,形成电导调制作用。由图5可以看出沟道开启后,输出电流随着P+集电极1电压增加先增加而后逐渐达到饱和,而随着栅极电压增加饱和电流也逐渐增加。由图可以看出在Vd小于3V时,虽然沟道开启,但是也没有形成电流,是因为P+集电极1与N-漂移区2之间形成一个PN结,当集电极电压大于此PN结的结电压时才能形成电流。

图6是室温下T=300K,在漂移区浓度为1×1016cm-3,P-沟道区3掺杂浓度为1×1017cm-3时,同尺寸GaN IGBT(图6(a))和MOS管(图6(b))输出特性曲线。从图6中可以看出,实施例1(IGBT 1)与GaN IGBT,沟道浓度和漂移区浓度一样时,在栅极和集电极施加分别相同的电压,IGBT 1的最大输出电流相比于GaN IGBT最大输出电流提高了25%,相比于GaNMOS最大电流提高了177.8%,这主要是因为实施例1中引入AlxGa1-xN/GaN异质结,而且实施案例1中还设置了Al组分渐变区10,相比于GaN IGBT,异质结AlxGa1-xN/GaN向漂移区空穴注入比更大,而MOS管内只有电子一种载流子形成电流。

图7所示为室温下T=300K,在漂移区浓度为1×1016cm-3,P-沟道区3掺杂浓度为1×1017cm-3时,实施例1(IGBT 1)在不同栅压下,坐标y=9μm,9.92μm≤x≤10.04μm(图1中直线BB’所示)范围内电子浓度横向分布图,即沟道反型层处的电子浓度。结合图5分析得出,显然栅极所加电压越大,反型层处电子的浓度也就越高,在绝缘介质层5和P-沟道区3的交界处的沟道层这一侧形成的反型层越宽,从而单位时间内通过沟道区的电子数量越多,形成的电子饱和电流就越大。

图8所示为室温下T=300K,在漂移区浓度为1×1016cm-3,P-沟道区3掺杂浓度为1×1017cm-3时,GaN IGBT(图8(a))和MOS管(图8(b))在不同栅压下,坐标y=9μm,9.92μm≤x≤10.04μm(图2中直线B1B1’和图3中直线B2B2’所示)范围内电子浓度横向分布图,即沟道反型层处的电子浓度。结合图7分析得出,显然栅极所加电压越大,反型层处电子的浓度也就越高,在绝缘介质层5和P-沟道区3的交界处的沟道层这一侧形成的反型层越宽,从而单位时间内通过沟道区的电子数量越多,形成的电子饱和电流就越大。对比图7和图8可以发现GaN IGBT的电子浓度比实施例1(IGBT 1)和GaN MOS管的都稍微高了一些。

图9所示为室温下T=300K,在漂移区浓度为1×1016cm-3,P-沟道区3掺杂浓度为1×1017cm-3时,实施例1(IGBT 1)在不同栅压下,坐标x=4μm,0μm≤y≤8μm(图1中直线AA’所示)范围内空穴浓度纵向分布图,从图9中可以看出,在0μm≤y≤0.55μm范围内,空穴浓度逐渐增大,而且空穴浓度高于本身掺杂浓度,是因为AlxGa1-xN/GaN异质结处,在AlGaN内会积累大量空穴。器件导通时,由于发射极电子浓度高于漂移区电子浓度,所以电子会流向漂移区,致使集电极区空穴注入漂移区,发生电导调制作用,从图中也可以看出在0.55μm≤y≤8μm的漂移区范围内,集电极注入的空穴浓度逐渐降低。随着栅极电压的增加,发射极流向漂移区的电子量逐渐增加,集电极往漂移区的空穴注入量也逐渐增加。

图10所示为室温下T=300K,在漂移区浓度为1×1016cm-3,P-沟道区3掺杂浓度为1×1017cm-3时,GaN IGBT在不同栅压下,坐标x=4μm,0μm≤y≤8μm(图1中直线AA’所示)范围内空穴浓度纵向分布图,从图中10中可以看出,在0.5μm≤y≤8μm的漂移区范围内,集电极注入的空穴浓度逐渐降低。随着栅极电压的增加,发射极流向漂移区的电子量逐渐增加,集电极往漂移区的空穴注入量也逐渐增加。对比图9可以看出,在GaN IGBT中没有AlxGa1-xN/GaN异质结,所以在0μm≤y≤0.5μm范围内,IGBT 1空穴浓度要高于GaN IGBT空穴浓度,而且空穴注入量也高于GaN IGBT,从而IGBT 1输出电流高于GaN IGBT输出电流。也是因为实施例1(IGBT 1)和GaN IGBT内存在空穴注入,即电导调制,所以IGBT器件的输出电流要比MOS管大。

图11所示为室温下T=300K,实施例1(IGBT 1)、GaN IGBT和GaN MOS管正向耐压曲线图。对于IGBT而言,P+集电极1施加正电压,P+集电极1和N-漂移区2的PN结J1正偏,N-漂移区2和P-沟道区3的PN结J2反偏,由于N-漂移区沟道区3掺杂浓度高于N-漂移区2掺杂浓度,所以在J2处的耗尽区向N-漂移区2扩展,器件的耐压主要由漂移区2的尺寸和掺杂浓度决定。而MOS管耐压也是在N-漂移区2和P-沟道区3之间的PN结处,从图11中可以看出,随着集电极电压的逐渐增加,器件集电极电流会在某一点突然明显增大,此时器件发生雪崩击穿,IGBT 1和GaN IGBT在N-漂移区2掺杂浓度为1×1016cm-3,P-沟道区3浓度为1×1017cm-3时,IGBT 1耐压达到1100V,比GaN IGBT和MOS管的耐压高40V,主要是因为IGBT 1内存在异质结,形成内建电场,导致IGBT 1器件耐压略高。

图12为室温下T=300K,实施例1(IGBT 1)、GaN IGBT和GaN MOS正向耐压时,坐标x=7.99μm,0μm≤y≤10μm(图1中直线AA’、图2中直线A1A1’和图3中直线A2A2’所示)范围内电场浓度纵向分布图。从图12中可以看出,在坐标x=7.99μm,0μm≤y≤0.55μm范围内,IGBT 1的电场高于GaN IGBT和MOS管,主演是因为IGBT 1内引入了AlxGa1-xN/GaN异质结,形成了内建电场,所以器件的IGBT 1的耐压高于GaN IGBT和MOS管。三种器件的电场浓度均在y=6.5μm处达到一个峰值,并发生击穿现象,此处电场浓度为4MV/μm。之所以在此处击穿,是因为本专利提出结构中,x=8μm、y=6.5μm处为漂移区2的拐角,导致电场在此处比较集中。从图12中还可以看出在y=6.5μm处IGBT 1的电场比GaN IGBT高,主要是因为IGBT 1的P+集电极1往N-漂移区2的空穴注入量要高于GaN IGBT。

图13所示为是室温下T=300K,在P-沟道区3掺杂浓度为1×1017cm-3,N-漂移区2掺杂浓度在5×1015cm-3到4×1016cm-3变化时,实施例1(IGBT 1)和GaN IGBT击穿电压的变化曲线对比图。由图13可以看出,击穿电压随着N-漂移区2掺杂浓度的增加而减小,在所给出的数据中,在N-漂移区2掺杂浓度最小值为5×1015cm-3时,IGBT 1和GaN IGBT击穿电压达到最大值,达到1388V左右,此时GaN材料的耐压级别可达173.5V/μm,但是由于GaN材料自身的限制,还不能实现N型过低浓度的掺杂,所以本发明N-漂移区2选择掺杂浓度为1×1016cm-3。随着N-漂移区2浓度的增加,N-漂移区2和P-沟道区3的PN结J2处向N-漂移区2扩展的深度逐渐减小,致使器件的耐压逐渐也降低。从图13中还可以看出,在漂移区掺杂浓度高于1×1016cm-3时,IGBT 1耐压比GaN IGBT均高100V左右,这主要是因为IGBT 1引入异质结,在P+集电极1和N-漂移区2之间异质结处形成内建电场,从而提高了器件的耐压。

图14所示为室温下T=300K,在P-沟道区3掺杂浓度为1×1017cm-3,漂移区2掺杂浓度在5×1015cm-3到4×1016cm-3变化时,实施例1(IGBT 1)和同尺寸GaN IGBT、MOS管导通压降曲线。由图14可以看出,在集电极从开始施加电压到电压Vc达到3V之前,并没有集电极电流输出,主要是因为P+集电极1和N-漂移区2的PN结结压得影响,当Vc大于3V后,集电极电流Ic迅速增加,对IGBT而言,电流达到100A/cm2时器件开启,此时的Vd即IGBT器件的导通压降,所以实施例1(IGBT 1)的开启电压Von1为3.81V左右,GaN IGBT的开启电压Von2为3.88V左右。对于MOS管而言,电流达到20A/cm2时器件开启,所以MOS管的开启电压Von2为0.32V左右。之所以IGBT 1的开启电压比GaN IGBT低,是因为IGBT1中的异质结提高了器件的空穴注入量,加强了器件漂移区的电导调制作用,最终提高了器件集电极电流,降低了器件的导通压降。

图15所示为室温下T=300K,在沟道区3掺杂浓度为1×1017cm-3,N-漂移区2掺杂浓度为1×1016cm-3时,与实施例1(IGBT 1)同尺寸IGBT管导通压降变化曲线。从图15中可以看出,随着N-漂移区2掺杂浓度的增大,IGBT器件的导通压降逐渐减小,主要是正向导通时P+集电极区往漂移区注入少子空穴量也会逐渐增加,从而增强了IGBT内的电导调制作用,从而减小漂移区的电阻,进而减小了器件的导通压降。因为IGBT 1内引入AlxGa1-xN/GaN异质结,增强了P+集电极1往N-漂移区2的空穴注入量,所以IGBT 1的导通压降要小于GaN IGBT。

图16所示为是室温下T=300K,在P-沟道区3掺杂浓度为1×1017cm-3,N-漂移区2掺杂浓度在5×1015cm-3到4×1016cm-3变化时实施案例1(IGBT)和GaN IGBT、MOS管器件比导通电阻的变化曲线。由图16可以看出,随着漂移区掺杂浓度的增大,IGBT器件的导通压降逐渐减小,这是因为随着漂移区浓度的逐渐增加,正向导通时集电极区往漂移区注入少子空穴量也会逐渐增加,从而增强了IGBT内的电导调制作用,从而减小漂移区的电阻,进而减小了器件的导通压降。而MOS管的导通电阻也逐渐减小,是因为随着掺杂浓度的增加,漂移区2的载流子浓度提高,从而降低了器件的比导通电阻。结合图7、图8、图9、图10分析可知,IGBT 1漂移区的空穴注入量更高,电导调制作用更强,从而对器件输出电流的提高更多,最终对器件比导通电阻降低作用更好。相比于GaN MOS管,IGBT 1比导通电阻降低50%。

图17所示为是室温下T=300K,在N-漂移区2浓度为1×1016cm-3,P-沟道区3掺杂浓度为1×1017cm-3时,实施例1(IGBT 1)关断特性曲线,由Silvaco仿真得到的数据结果再通过Origin工具绘制。在时间T=2×10-6s时,栅极电压由12V降到0V,集电极电压由10V降低到0V。由图17可以看出,在T=2×10-6s时,栅压变为0V,沟道关闭,集电极电流迅速降低,关断时间的计算方式是电流从最大电流的90%降低到10%所用的时间,此IGBT的关断时间为14ns。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异质结注入的沟槽型GaN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结构,以示意图1为例,其主要工艺流程如图18所示。主要步骤如下:

(1)在发射极区域通过离子注入工艺形成N-GaN层;

(2)在整个N-GaN层表面再外延一层GaN材料,再通过离子注入工艺形成P-GaN;

(3)再次在P-GaN表面外延一层GaN材料,通过离子注入工艺形成N-GaN沟道层;

(4)继续在整个N-GaN沟道层表面外延l层x在0~0.2内变化的AlxGa1-xN材料,再外延一层x=0.2的AlxGa1-xN材料,通过两次离子注入工艺形成P-AlxGa1-xN;

(5)对器件进行刻蚀并制作栅氧化层;

(6)淀积金属电极。

在实施的过程中,根据具体器件的设计要求,本发明提出的一种N衬底沟槽型GaN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结构,在具体制作时,衬底材料除了可以用碳化硅SiC材料,还可用蓝宝石等材料代替体碳化硅。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20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栅极氧化层的形成方法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