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流条及线束

文档序号:1804480 发布日期:2021-11-05 浏览:13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汇流条及线束 (Bus bar and wire harness ) 是由 藤仓将哉 大村卓也 于 2019-10-04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提供能够抑制螺栓(4)和螺母的共转的汇流条及线束。汇流条(10)具备板状的主体部(13)和设置于主体部13的宽度方向侧部的立设部(15),在主体部(13)的贯穿孔(12)中插通的螺栓(4)的头部(6)在旋转方向抵接于立设部(15),从而进行旋转限制。(Provided are a bus bar and a wire harness which can suppress co-rotation of a bolt (4) and a nut. The bus bar (10) is provided with a plate-shaped main body part (13) and an upright part (15) arranged on the side part of the main body part (13) in the width direction, and the head part (6) of a bolt (4) inserted into a through hole (12) of the main body part (13) is abutted against the upright part (15) in the rotation direction so as to perform rotation limitation.)

汇流条及线束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汇流条及线束。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中示出汇流条和端子的固定结构。在该固定结构中,汇流条为了将电池组中的多个电池连接而配置于电池的极柱侧,端子为了检测电池的电压而配置于汇流条的表面。

在该汇流条和端子的固定结构中,在汇流条的贯穿孔中插通电池的极柱,在端子的贯穿孔中插通电池的极柱。并且,在电池的极柱上紧固螺母而在汇流条上固定端子,并且汇流条和端子电连接。

在专利文献1中进一步对在螺母紧固时端子的止转也进行了揭示。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8-17009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专利文献1的上述固定结构中,汇流条利用螺母拧紧于不能旋转的电池的极柱。本申请发明人对用于将汇流条固定于能旋转的螺栓的固定结构进行了研究。本申请发明人研讨了如下参考例:在螺母拧紧时,在支承或者收纳汇流条的合成树脂制的箱体设置与螺栓的多角形头部抵接的防止旋转壁部,抑制螺栓的旋转。但是,在该参考例中,本申请发明人发现如下:通过螺母的拧紧,螺栓的多角形头部的角部切削箱体的防止旋转壁部或者变形,或者螺栓与螺母共转。

因此,以提供能够抑制螺栓和螺母的共转的汇流条及线束为目的。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公开的一方式的汇流条,通过板状的金属材料折弯而形成,所述汇流条具备:板状的主体部,用于配置与所述汇流条实现电连接的被连接构件;和立设部,设置于所述主体部的宽度方向侧部,所述主体部具有供螺栓的轴部插通的贯穿孔,所述立设部具有内侧面,所述螺栓的头部在旋转方向上能抵接于所述内侧面。

本公开的一方式的线束具备第1电线、第2电线以及汇流条,所述第1电线通过所述汇流条与所述第2电线电连接。

发明效果

根据本公开,能够提供能够抑制螺栓和螺母的共转的汇流条及线束。

附图说明

图1是说明实施方式的线束的代表性结构例的示意结构图。

图2中,(A)图是利用螺栓和螺母紧固汇流条的紧固结构的立体图,(B)图是螺栓的立体图。

图3是汇流条的立体图。

图4是示出使用弯曲冲头形成汇流条的立设部的形成工序的示意图。

图5是汇流条的俯视图。

图6是用于对汇流条和电线的电及机械连接进行说明的线束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说明]

首先列举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1]本公开的一方式的汇流条,通过板状的金属材料折弯而形成,所述汇流条具备:板状的主体部,用于配置与所述汇流条实现电连接的被连接构件;和立设部,设置于所述主体部的宽度方向侧部,所述主体部具有螺栓的轴部插通的贯穿孔,所述立设部内侧面,所述螺栓的头部在旋转方向上能抵接于所述内侧面。

在将被连接构件配置于汇流条的主体部而实现固定及电连接时,在螺母紧固于螺栓的轴部时,螺栓的头部将要与螺母共转。但是,通过螺栓的头部在旋转方向上抵接于汇流条的立设部的内侧面,从而螺栓的进一步的旋转被限制,因此能够抑制螺栓和螺母的共转。另外,因为限制螺栓旋转的立设部由金属制的汇流条的一部分形成,刚性也高,因此与由树脂制的构件实现旋转限制的方式相比,更可靠地进行螺栓的旋转限制。

[2]优选所述主体部具有与所述立设部邻接的凹部。这是因为:通过与立设部邻接的凹部是通过冲击加工而产生的凹部,在主体部设置有凹部,换句话讲,用冲击加工使立设部相对于主体部折弯,能够消除立设部的弯曲角度由于回弹而偏离期望或者设计角度例如90度的可能。另外,因为在通过冲击加工而弯曲的主体部与立设部之间的内侧角部没有形成曲面部分,或者即使形成曲面部分,该曲面部分也极小地容纳于凹部内,所以能够将螺栓的头部跨上内侧角部的曲面部分防止于未然。另外,也能够在不介意内侧角部的曲面部分的情况下将实现旋转限制的立设部接近螺栓的头部而设置,因此能够更可靠地进行螺栓的旋转限制。

[3]优选所述立设部具有第1立设部及第2立设部,所述第1立设部及第2立设部分别具有第1内侧面及第2内侧面,所述螺栓的所述头部在旋转方向上能抵接于所述第1内侧面及所述第2内侧面。这是因为:通过螺栓的头部与第1及第2内侧面均抵接、特别是同时抵接,能够更可靠地限制螺栓的旋,能够更可靠地抑制螺栓和螺母的共转。另外,第1及第2内侧面也可以是成为相互平行的面、相互交叉的面的配置。

[4]优选的是,所述第1立设部及第2立设部隔着所述贯穿孔对置,以在所述主体部侧视时在所述主体部的长度方向上至少一部分重叠的方式配置。这是因为:第1立设部及第2立设部为隔着贯穿孔对置、即隔着螺栓的头部对置、并在汇流条的主体部的长度方向上至少一部分重叠的配置,因此能够用螺栓的头部位于头部的两侧的第1立设部及第2立设部更可靠地限制旋转。

[5]优选的是,所述螺栓的所述头部呈四棱柱状,所述第1内侧面及第2内侧面设定成能与四棱柱状的所述头部中位于对角的两个角部抵接。这是因为:通过位于螺栓的头部的对角的两个角部与第1及第2内侧面均抵接,能够在螺栓的头部的对角的两部位均等地接受在螺母紧固时作用于螺栓的旋转力。

[6]优选的是,所述主体部具有与所述第1立设部邻接的第1缺口和与所述第2立设部邻接的第2缺口,所述第1缺口和所述第2缺口以在所述主体部侧视时在所述长度方向上不重叠的方式设置于该长度方向的不同位置。与本公开的一方式的汇流条不同,例如当第1缺口和第2缺口以在主体部的长度方向上重叠的方式设置于该长度方向的相同位置时,则在设置有缺口的部分,与主体部的长度方向正交的导体截面积(汇流条的主体部的截面积)减少。于是,导体截面积减少的部分的电阻变高,汇流条的发热量增加。在这方面,在本公开的一方式的汇流条中,第1缺口和第2缺口以在主体部的长度方向上不重叠的方式设置于该长度方向的不同位置。因此,与第1缺口和第2缺口设置于主体部的长度方向的相同位置的情况相比,能够使设置有缺口的部分的导体截面积增加。即,根据本公开的一方式的汇流条,与第1缺口和第2缺口设置于主体部的长度方向的相同位置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汇流条的主体部的电阻在设置有缺口的部分变高,能够抑制发热量在汇流条的主体部增加。

[7]本公开的一方式的线束具备第1电线、第2电线以及汇流条,所述第1电线通过所述汇流条与所述第2电线电连接。

通过使用上述汇流条,能够提供能够抑制螺栓和螺母的共转的线束。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详情]

以下一边参照附图一边说明本公开的汇流条及线束的具体例。另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些例示,而通过权利要求示出,意图包括与权利要求等同的意思及范围内的所有变更。另外,在附图中,说明便利起见,有时将结构的一部分放大或者简化示出。另外,关于各部分的尺寸比率也有时与实际不同。

图1所示的线束W将两个或者三个以上电气设备电连接。线束W例如将在混合动力车、电动汽车等车辆V的前部设置的逆变器M1和在比该逆变器M1靠车辆V的后方设置的高压电池M2电连接。线束W例如以在车辆V的地板下等通过的方式布设。逆变器M1与成为车辆行驶的动力源的驱动车轮用电动机连接。逆变器M1由高压电池M2的直流电生成交流电,并将该交流电向电动机供给。高压电池M2例如是能供给数百伏特的电压的电池。

线束W具有导电路径1、装配于导电路径1的两端部的连接器2、以及将导电路径1包围的保护管3。导电路径1例如以在车辆V的前后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为长条状。导电路径1例如能够通过能与高电压、大电流对应的高压电线形成。导电路径1例如通过将各自比导电路径1的全长短的多条电线W1、W2(参照图6。有时称为分割电线)经由中继连接构件电连接而构成,该中继连接构件能够是后述的汇流条10。在图1的例子中,导电路径1的一端部经由连接器2与逆变器M1连接,导电路径1的另一端部经由连接器2与高压电池M2连接。导电路径1的数量及连接器2的数量例如根据通过线束W电连接的电气设备的种类、数量而预先决定。

保护管3能够具有与导电路径1的长度形状相应的形状。保护管3也可以构成为将导电路径1的整体或者仅将预定的长度范围包围。在某例子中,导电路径1也可以是多个导电路径1的束,在该情况下,保护管3也可以构成为将多个导电路径1的束一并包围,还可以构成为将多个导电路径1的束中的被选择的一个以上导电路径包围。在另一例中,导电路径1也可以是包括干线和一个以上分支线的分支导电路径,在该情况下,分支导电路径能够具有:一个以上导电性基端,是干线的或者一个以上分支线的一端;和一个以上导电性末端,是干线的或者一个以上分支线的另一端。保护管3也可以构成为仅将干线、仅将分支线、或者将干线及分支线包围。

在图2的(A)图所示的例子中,保护管3具有壳体3a和盖3b。壳体3a和盖3b也可以是合成树脂的独立部件。保护管3保护导电路径1使其不受例如飞翔物、水滴破坏。作为保护管3,例如能够使用金属制或树脂制的管、由树脂等构成且具有可挠性的波纹管、橡胶制的防水盖或者将这些组合使用。

在图2~图6所示的例子中,汇流条10用于将构成导电路径1的长度方向的一部分或者全部的两条分割电线W1、W2电连接。如图6所示,汇流条10构成为将第1电线W1的导电性端部和第2电线W2的导电性端部电连接,有时称为中继连接构件。第1电线W1的导电性端部例如也可以是具有贯穿孔W1h的第1端子W1t。第2电线W2的导电性端部例如也可以是具有贯穿孔的第2端子W2t。汇流条10能够支承或者固定于通过壳体3a和盖3b形成的保护管3。

汇流条10能够构成为导电材料制的一体件。汇流条10通过板状的金属材料折弯而形成。在汇流条10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形成有圆形的贯穿孔11、12。如图6所示,在形成于汇流条10的一端部的贯穿孔11插通螺栓4a的轴部5a。该螺栓4a的轴部5a插通于第1端子W1t的贯穿孔W1h,在汇流条10的表面(后述的第1端子座或者第1端子支承面10a)配置第1端子W1t。螺栓4a紧固于在壳体3a的内表面形成的螺栓孔3d。这样,汇流条10与第1端子W1t一起固定于壳体3a。

在形成于汇流条10的另一端部的贯穿孔12插通螺栓4的轴部5。并且,螺栓4的轴部5插通于第2端子W2t(被连接构件)的贯穿孔W2h,在汇流条10的表面(后述的第2端子座或者第2端子支承面10b)配置第2端子W2t。在轴部5紧固螺母7。由此,汇流条10和第2端子W2t电连接,并且第2端子W2t固定于汇流条10。如图2的(B)图所示,例如螺栓4能够具有四棱柱状的头部6。

汇流条10构成为抑制螺栓4和螺母7的共转。汇流条10的该结构可以不将用于防止螺栓4旋转的防止旋转壁部设置于盖3b,能够简化盖3b的结构,在能够降低用于形成盖3b的模具成本的方面、或者在螺母7紧固于螺栓4的轴部5时能够防止四棱柱状的头部6切削例如树脂制的盖3b的方面是有利。

汇流条10具备:板状的主体部13,具有贯穿孔11、12;和立设部14、15,以隔着贯穿孔12的方式设置于主体部13的宽度方向两侧。立设部14和立设部15以在主体部13侧视时在主体部13的长度方向上立设部14和立设部15的一部分重叠的方式配置。立设部14相当于第1立设部的一例,立设部15相当于第2立设部的一例。

汇流条10以立设部14、15从主体部13朝向盖3b朝下的方式配置。螺栓4的头部6位于立设部14、15的高度区域。即,螺栓4的头部6的厚度小于立设部14、15的高度。螺栓4的轴部5在贯穿孔12中贯穿并朝上突出。头部6具有隔着轴部5的两个侧面6a、6b。侧面6a与立设部14的内侧面14a对置。侧面6b与立设部15的内侧面15a对置。内侧面14a相当于第1内侧面的一例,内侧面15a相当于第2内侧面的一例。

另外,四棱柱状的头部6具有位于对角的两个角部6c、6d。以在螺母7紧固于螺栓4的轴部5时角部6c抵接于内侧面14a并且角部6d抵接于内侧面15a而进行螺栓4的旋转限制的方式设定汇流条10的立设部14、15的位置及尺寸。也就是说,螺栓4的头部6的侧面6a、6b间的长度L2(参照图2的(B)图)小于汇流条10的立设部14、15的内侧面14a、15a间的间隔L1(参照图3)(L2<L1),且头部6的角部6c、6d间的长度L3大于汇流条10的立设部14、15的内侧面14a、15a间的间隔L1(L3>L1)。间隔L1及长度L2、L3的关系设定成L3>L1>L2的尺寸。

说明汇流条10的制造。图4中,在弯曲冲头20装配于主体部13的上表面的状态下,主体部13的宽度方向两侧沿着弯曲冲头20的角部形状折弯,从而形成立设部14、15。在弯曲冲头20设置有在弯曲冲头20的角部(进行折弯的一方角部)向下方突出的突部21,为了进行使用冲击加工的弯曲加工。

即,一边用突部21按压汇流条10,一边模仿弯曲冲头20的角部的形状从主体部13进行立设部14、15的折弯。由此,在与立设部14、15邻接的主体部13,作为冲击加工的痕迹形成有与突部21对应的冲击加工凹部16。通过冲击加工而从主体部13折弯的立设部14、15的弯曲角度从不易产生回弹的冲击加工的特征来看,能够维持成期望或者设计角度(例如90度)。另外,在通过冲击加工而弯曲的主体部13与立设部14、15之间的各内侧角部没有形成曲面部分,或者即使形成曲面部分,该曲面部分也极小,因此曲面部分容纳于凹部16内。另外,例如冲击加工凹部16的宽度被设定成与汇流条10的板厚相同的程度,可适当调整冲击加工凹部16的深度。

如图5所示,主体部13具有与立设部14邻接的第1缺口17和与立设部15邻接的第2缺口18。第1缺口17是在用弯曲冲头20形成立设部14时需要的部位。同样,第2缺口18是在用弯曲冲头20形成立设部15时需要的部位。第1缺口17和第2缺口18以在主体部13的长度方向上不重叠的方式设置于该长度方向的不同位置。

如图6所示,保护管3能够具有用于支承或者固定或者定位汇流条10的汇流条定位结构(3c、3d、3e)。汇流条定位结构能够包括形成于壳体3a的内侧台阶面3c及螺栓孔3d、和形成于盖3b的汇流条座3e。壳体3a的内侧台阶面3c构成为将汇流条10在长度方向定位。螺栓孔3d与螺栓4a协作而将汇流条10固定于壳体3a。盖3b的汇流条座3e构成为将汇流条10在宽度方向定位、或者与汇流条10接触并将汇流条10按压到壳体3a。

如图6所示,汇流条10能够具有支承第1电线W1的第1端子W1t的第1端子座或者第1端子支承面10a、和支承第2电线W2的第2端子W2t的第2端子座或者第2端子支承面10b。第1端子支承面10a可以是板状的主体部13的第1面的一部分,第2端子支承面10b可以是板状的主体部13的所述第1面的相反侧的第2面的一部分。如图6所示,汇流条10能够在长度方向上在第1端子支承面10a与第2端子支承面10b的中间具有台阶或者折弯部10c,台阶或者折弯部10c构成为形成与线束W的粗细或者厚度相同或者比其大的高度间隙。该折弯部10c能够通过将主体部13的长度方向上的中间部折弯而形成。折弯部10c也可以构成为与壳体3a的内侧台阶面3c直接接触或者面接触。汇流条10的折弯部10c能够提供防止长度方向上的汇流条10和壳体3a的相对移动的止动面或者定位面。第1端子支承面10a及第2端子支承面10b也可以构成为实质上在一直线上支承第1电线W1的第1端子W1t和第2电线W2的第2端子W2t。

在将第1电线W1及第2电线W2的一方及双方连接到汇流条10后,盖3b与壳体3a固定地接合。盖3b和壳体3a也可以通过卡扣等任意的接合方式接合。当将盖3b和壳体3a接合时,汇流条10在盖3b与壳体3a之间被定位及固定。汇流条定位结构(3c、3d、3e)有利于减小保护管3内的汇流条10的晃动。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起到以下作用效果。

(1)在螺母7紧固于螺栓4的轴部5时,螺栓4的头部6将要与螺母7共转,但是通过螺栓4的头部6在旋转方向上抵接于汇流条10的立设部14、15的内侧面14a、15a,从而螺栓4的进一步的旋转被限制。由此,能够抑制螺栓4和螺母7的共转。另外,因为限制螺栓4旋转的立设部14、15由金属制的汇流条10的一部分形成,刚性也高,所以与由树脂制的构件实现旋转限制的方式相比,能够更可靠地进行螺栓4的旋转限制。

(2)通过与立设部14、15邻接的冲击加工凹部16设置于主体部13,换句话讲,用冲击加工使立设部14、15相对于主体部13折弯,从而能够消除立设部14、15的弯曲角度由于回弹而偏离期望或者设计角度例如90度的可能。另外,所谓回弹是指当使弯曲冲头20离开时施加于材料的变形复原一些的现象。另外,在通过冲击加工而弯曲的主体部13与立设部14、15之间的各内侧角部不形成曲面部分,或者即使形成曲面部分,该曲面部分也极小地容纳于凹部16内,因此能够将螺栓4的头部6跨上内侧角部的曲面部分防止于未然。另外,也能够在不介意内侧角部的曲面部分的情况下将实现旋转限制的立设部14、15接近螺栓4的头部6而设置,因此能够更可靠地进行螺栓4的旋转限制。

(3)通过螺栓4的头部6与立设部14、15的内侧面14a、15a均抵接、特别是同时抵接,能够更可靠地限制螺栓4的旋转,能够更可靠地抑制螺栓4和螺母7的共转。

(4)因为立设部14、15为隔着贯穿孔12对置、即隔着螺栓4的头部6对置、并在汇流条10的主体部13的长度方向上一部分重叠的配置,所以能够用螺栓4的头部6位于头部6的两侧的立设部14、15更可靠地限制旋转。

(5)通过位于螺栓4的头部6的对角的两个角部6c、6d与内侧面14a、15a均抵接,能够在头部6的对角的两部位均等地接受在螺母7紧固时作用于螺栓4的旋转力。

(6)与本实施方式的汇流条10不同,例如当第1缺口17和第2缺口18以在主体部13的长度方向上重叠的方式设置于该长度方向的相同位置时,则在设置有缺口17、18的部分,与主体部13的长度方向正交的导体截面积(汇流条10的主体部13的截面积)减少。于是,导体截面积减少的部分的电阻变高,汇流条的发热量增加。在这方面,在本实施方式的汇流条10中,第1缺口17和第2缺口18以在主体部13的长度方向上不重叠的方式设置于该长度方向的不同位置。因此,与第1缺口17和第2缺口18设置于主体部13的长度方向的相同位置的情况相比,能够使设置有缺口17、18的部分的导体截面积增加。即,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汇流条10,与第1缺口17和第2缺口18设置于主体部13的长度方向的相同位置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汇流条10的主体部13的电阻在设置有缺口17、18的部分变高,能够抑制发热量在汇流条10的主体部13增加。

(7)通过使用汇流条10,能够提供能够抑制螺栓4和螺母7的共转的线束W。

螺栓4的头部6的侧面6a、6b也可以是平坦侧面。立设部14、15的内侧面14a、15a也可以是与螺栓4的头部6的平坦侧面面接触的平坦面,有时称为抵接面或者止动面。立设部14、15有时称为螺栓旋转止动板。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能够按如下变更而实施。上述实施方式及以下变更例能够在技术上不矛盾的范围内组合而实施。

·将立设部14、15配置于主体部13的宽度方向两侧,并将内侧面14a、15a设为相互平行的面,但是取而代之,也可以在主体部13的宽度方向单侧设置一方侧的立设部,并在长度方向一端侧设置另一方侧的立设部,各内侧面为相互交叉(正交)的面。优选的是,在贯穿孔12的周围,头部6抵接于两部位以上的立设部。

·也可以为,将立设部14、15的任一方省略,且在贯穿孔12的周围,头部6在一部位抵接。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线束W将逆变器M1和高压电池M2电连接,但是不限于此。线束W只要将搭载于车辆V的多个电气设备电连接即可,例如,线束W也可以将低压电池和继电器箱电连接。

附图标记说明

1:导电路径

2:连接器

3:保护管

3a:壳体

3b:盖

4:螺栓

5:轴部

6:头部

6a、6b:侧面

6c、6d:角部

7:螺母

10:汇流条

11、12:贯穿孔

13:主体部

14:作为第1立设部的立设部

14a:作为第1内侧面的内侧面

15:作为第2立设部的立设部

15a:作为第2内侧面的内侧面

16:作为凹部的冲击加工凹部

16a:内底面

17:第1缺口

18:第2缺口

20:弯曲冲头

21:突部

M1:逆变器

M2:高压电池

V:车辆

W:线束。

13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电连接器螺栓保持器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

技术分类